25争论的故事
25争论的故事

25争论的故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读好对话,领悟道理,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大意,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两全其美”等词的意思。
会分角色朗读,能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清结构,能概括课文大意。
会分角色朗读,能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质疑探究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笑话吗?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推荐一本清代的笑话集《笑林广记》,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里面的故事,好吗?2、师讲《争论的故事》(课文2-3自然段)。
3、其实,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本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到课文《25争论的故事》中去找答案吧!4、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二、教学字词、识写生字1出示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出示词语)兄弟俩争辩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煮着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皮香肉嫩评理剖开两全其美无影无踪关键浪费聚精会神赞许2、对俩”、“烟熏火燎”、剖” “聚精会神”等字进行引导记忆。
3、识写生字,交给“分类识写”的方法烤键辩嫩聚赞(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书写示范)大家认真读贴、描红、临帖。
注意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胸舒、臂开、足安三、理清条理、概述故事1这篇课文有几个小自然段?2、认识特殊的标点符号。
1996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说: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3、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盛老师讲的故事?(板书:讲故事)生:2—5自然段写了盛老师讲的故事。
4、6 —12小节写了什么呢?生:写了同学们在谈感想。
25课争论的故事

4、同学们对课文内容都理解得不错,如果你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再生动些,表演出来就更好了。
1)、分小组分角色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请其中的一组来表演。
3)、引导评价。
4)、再请一组综合表演。
5、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故事发展到这儿,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想对大家说
1)、自由发表意见,教师相机引导。
二、学习新课
1、分角色读课文。
1)、先分小组读课文。
2)、请其中的一小组来读。
3)、教师引导评价。(如要读出争论的语气)。
2、现在同学们已经读的很好了。为了帮助你流利的讲这个故事,老师准备了几个词语。
1)、出示:不以为然、烟熏火燎、争论不休、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2)、同座位互相交流,说说这个故事。
3)、教师引导评价(如可以适当的改动、语气再强烈些)。
备课教师
学校
教学内容
25争论的故事
总课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会分角色朗读,能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气。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设疑导入
2)、在这段时间他们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2)、你领悟到了什么?教师揭示:不管做什么都要做起来,要抓住时机。
三、拓展练习
生活中你也有和别人争论的时候吗?同座位互相交流,派代表来表演一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评价,再次明白道理。
板书
设计
争论的故事
煮 烤
抓住时机 先做起来
教学
反思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你愿意读课题吗?
25《争论的故事》课件

…………
…………
十二个小圆点
课文中表示同学们还有好多感想, 作者没写出来。
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 使用12个小圆点来表示
(1)停止
“休”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 (1)停止 (2)休息 (3)表示禁止或劝阻 你能找准“争论不休”中“休”字的解释
第二部分:同学们说感受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 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 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 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 来。”
(各抒己见,互相辩论)
25、争论的故事
今天,盛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大山脚下有座小村庄。小村庄里住着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 “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上飞过,兄弟俩很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 饥。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说:“再好的东西, 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 辨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 道?“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 么大雁就不行呢?” “兄弟俩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有个老人经过这里,兄弟俩就 找他评理。老人觉得他俩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就建议说:”你们把大雁剖开 ,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可是,他们抬头一看,大雁早已 飞得无影无踪了。” 故事讲完了,盛老师笑着问大家:“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呢? ”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 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25《争论的故事》(有各类组词、近义词反义词、《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答案)

④ “兄弟俩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这 时有个老人经过这里,兄弟俩就找他评pí ng
理。老人觉得他俩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就建 议说:‘你们把大雁剖pōu开,煮一半,烤一 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⑤ “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 可是,他们抬头一看,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 踪了。” ⑥故事讲完了盛老师笑着问大家:“你们 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呢?”
味道 充饥 浪费 满意 不以为然 时机 关键 评理 赞许 争论不休
村庄 打猎 大雁 味道 火烤kǎo 不以为然 争辩biàn 烟熏火燎liǎo 服气 皮香肉嫩nèn 争论 不休 道理 建 议 评pí ng理 剖pōu开 两全其美 满意 无 影无踪 感想 笨bèn 抓住 时机 浪费 关键jiàn 聚jù精会神 赞zàn许 煮zhǔ 烟熏火燎liǎo 味道 充饥 浪费 满意 不以为然 时机 关键 评理 赞许 争论不休
烤(火烤)铐(手铐)拷(严刑拷打) 辩(争辩)辨(辨别)瓣(瓜瓣)辫(辫子) 嫩(嫩草)赖(信赖)懒(懒惰) 评(评理)坪(草坪)呯(呯呯作响) 苹(苹果) 剖(剖开)部(部队)陪(陪同)培(培养) 赔(赔钱)倍(加倍) 笨(笨蛋)苯(甲苯水)体(身体) 键(关键)健(健康)建(建设) 聚(聚集)娶(娶媳妇)趣(兴趣) 赞(赞许)攒(积攒)
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请同学们自由读 课文第1~5自然段。要求:
(1)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 “不以为然”中画线的字,并说说词语的 意思。 (2)用“____”划出哥哥说的话, 用“∽∽”划出弟弟说的话。
自学
精读
总结
明理
作业
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弟弟说 :“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 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 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 “你这话不 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 有什么好味道?” 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 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25.争论的故事

25.争论的故事一、基础题:1、比一比,再组词。
烤()管()键()评()烧()官()健()苹()2、选择正确的读音打“______”兄弟俩(liǎng liǎ ) 剖(pōu pō)开赞(zhàn zàn )许评(píng pǐn )理3、对号入座(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1)、键:①插在门闩上起固定作用的金属棍。
②某些乐器、家用电器或其他机器上的部件,按动后使进入工作状态。
③使皮带轮或齿轮跟轴连接并固定在一起的插销。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她按琴键的动作真美!()(2)、然:①这样;那样②附在某些词的后面,表示事物或者动作的状态。
③对,正确④然而,表示转折哥哥对弟弟的话不以为然。
()这件事当然是你不对。
()试验虽然失败了,然而他们并不灰心。
()天忽然下起了大雨。
()(3)、休:①歇息②停止;完结③别;不要今天是星期天,妈妈在家休息。
()兄弟俩争论不休,谁也不让谁。
()你休想蒙混过关。
()4、阅读课文片断并填空。
故事讲完了,盛老师笑着问大家:“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无休止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1)、用“不是……而是……”说句话。
(3)、省略号省去的是什么?你能再写出一句吗?(4)、“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这里的“时机”指的是:二、阅读理解:啄木鸟和树大树叫了起来:“别动我!别动我!我疼死了!”“树先生,你身上有病,我再为你捉虫呢!”啄木鸟说。
“简直是侮辱!我这样年轻力壮,身上哪里有虫?……我知道了,这不过是打击我、伤害我的借口罢了。
我警告你,别在我面前耍花招,滚开!”树发怒了。
啄木鸟不好意思地飞走了。
从此以后,再没有一只啄木鸟愿意去帮助这棵树捉虫了。
几年以后,树的虫子多了,这棵“年轻力壮”的树终于变成了肚里空空的废物。
25争论的故事ppt

味道 时机 建议
充饥
jiàn
浪费
píng
满意
zàn
用火烤kǎo
zhǔ
关键
pōu
评理
bèn
赞许 争辩
煮着吃 争论不休
liǎo
biàn
剖开
jù
真笨 聚精会神
nèn
无影无踪 两全其美
烟熏火燎 不以为然
皮香肉嫩
辨
辫
瓣
辩
辨
辫
瓣 (辨)别
花(瓣 ) (辫)子
读一读第三节,说说,他们反 对对方,坚持自己意见的理由是什 么? 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 下来就煮着吃。” 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 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 烤才好吃。”
想一想:兄弟俩是怎样反驳对方 的? 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 “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 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 味道?” 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 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 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读一读6—12节
说一说: 同学们有哪些感想呢?
想一想,说一说: “赞许”是什么意思?盛 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 去赞许的目光?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 么感想呢?
…………
表示整段文章的省略
时光在无休止的争论中 流逝,机遇在无休止的争论 中丧失。 ——邓小平 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 ——歌德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无影无踪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 想射下(大雁)充饥,经过是兄 弟俩为( 如何吃大雁 )争论不 休,并跑到村里找人( 评理), 结果是他俩找到了一个办法: (煮一半,烤一半),可大雁早 已飞得( 无影无踪)。
25争论的故事ppt

辨
辫
瓣
辩辨 辫瓣
花〔瓣 〕 〔辫〕子 〔辨〕别 〔辩〕论 〔辩〕解 分〔辨〕
键建 健 关〔键〕 〔毽〕子
〔建〕议 〔键〕盘
毽 〔健〕身
〔健〕步如飞
• 第一局部〔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讲盛老 师讲故事。
• 第二局部〔6~11〕主要 讲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 故事后的感想。
射雁 、充饥 争论 、评理 无影无踪
如果你是哥哥,同桌是 弟弟,接下去你们俩还会怎 么争论呢?
分角色朗读第四节
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使兄弟俩都满意呢?
这时有个老人经过这里, 兄弟俩就找他评理,老人觉 得他俩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 就建议说:“你们把大雁剖 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 两全其美了吗?〞
读一读6—12节
说一说: 同学们有哪些感想呢?
25.争论的故事
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味道 充饥 浪费 满意 用火烤kǎo
jiàn píng zàn zhǔ
时机 关键 评理 赞许 煮着吃
pōu
bèn biàn
建议 剖开 真笨 争辩 争论不休
jù
无影无踪 聚精会神
liǎo
烟熏火燎
nèn
两全其美 皮香肉嫩 不以为然
默读3—5节,想一想: 1. 谁和谁为什么事争论起来了?
大雁射下来应该怎么吃。 2.他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
哥哥 煮着吃
弟弟 烤着吃
读一读第三节,说说,他们反 对对方,坚持自己意见的理由是什 么?
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 来就煮着吃。〞
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 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 才好吃。〞
争论的故事

争论的故事4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5课《争论的故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和文中的关键词语,对部分构词能力强的生字,在课后让学生作更深入地了解。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争论时的语气、表情、动作。
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讨。
、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的处事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文中重点词语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这几个词语,要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接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想)师:就是《争论的故事》。
(课件出示课题:争论的故事)齐读一遍课题。
二、课题质疑,初读课文、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1:是谁和谁在争论生2:为什么事引起争论生3:争论的经过和结果怎样、同学们问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自学课文。
从课文中来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读好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词语画出来。
(课件出示问题:①故事中是谁和谁在争论②为什么事引起了争论③争论的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学生自读课文。
、老师看到同学们刚才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很高兴,可是不知道同学们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好读准了没有,就让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全班齐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全班齐读。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老师还想看一看小朋友们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解决了哪些疑问①围绕故事中是谁和谁在争论生: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发生争论。
师:打猎为生是什么意思生:依*打猎来维持生活。
②围绕为什么事引起了争论师:说得非常好,那第他们为了什么事引起了争论呢生:兄弟俩发现一群大雁从头上飞过,想射下一只来充饥,为好何吃大雁就争论起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争论的故事《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海州区苏光中心小学孙萍教学设想:《争论的故事》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说理性文章。
课文将清代笑话集《笑林广语》中的一则笑话自然地融合于师生对话的场景中,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无论是故事本身内容还是故事说明的道理,都易于理解。
基于这点,虽然文本说理性很强,但针对本课文本语言特点——突出人物对话描写,本节课设计的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上,凸显语文课的“语文味”。
结合《课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课上巧妙地设计了“用成语概括故事内容”、“加提示语”、“体会反问句语气”、“朗读语调训练”、“借助三个成语讲故事”等教学内容,旨在通过训练,在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及表达能力的同时,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两全其美”、“无影无踪”、“赞许”等词语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了解文中省略号的用法。
3、通过加提示语练习,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兄弟俩争论的语言;通过陈述句与反问句对比,体会反问句在表现激烈争辩中的效果。
4、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故事内容,并能借助关键词语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
5、通过写话练习,积累名言,从而深入领会故事中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在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并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提示语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故事,完整、生动地讲故事。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指名讲笑话故事——《懒妇》。
一、整体感知,以词促思——说故事1.听写词语:争论不休两全其美无影无踪2.哪个词语能概括课题?——“争论不休”。
(1)利用字典理解“休”字意思。
“休”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
你能找准“争论不休”中“休”字的解释吗?并说说词义。
(2)他俩为什么而争论?3.引导学生用上面三个成语说说故事主要内容:(出示填空:)故事中的哥弟俩因为如何吃大雁而(),当过路的老人给他俩想出个()的办法后,大雁已飞得()。
4.小结:学法渗透:(1)查字典理解字意时还要学会联系上下文。
(2)有时一个词语就能浓缩课题。
(3)抓住几个关键词语还能说出故事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概括方法,同学们可以学着用。
【点评:这三个成语的设计可谓别具匠心。
表面看是复习回顾第一课时的词语,实际上还肩负三重功效:一是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字意时还要学会联系上下文;二是引导学生学习用这三个成语进行填空,练习概括故事主要内容;三是这三个成语也可以浓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代替老师将这三个成语默写在黑板上便于后面的讲述故事用。
】二、个性阅读,以读促思——读故事过渡: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争论呢?1. 自主阅读。
出示阅读提示: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争论呢?学法指导:先默读故事部分(2-5自然段),画出描写兄弟俩争论的句子,再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2.交流讨论: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争论呢?(1)关注学生所画句子的完整性。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冒号引号的用法。
)(2)引导学生明白:兄弟俩的说法都有道理,因此才各执己见。
相机板书:煮烤3.提示语训练:练习朗读哥弟俩对话,注意带点词语,将问句的语气读出来: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弟弟()说:“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
”哥哥不以为然..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
烤了吃,烟熏火燎的,....,大声争辩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1)联系上下文说说“不以为然”意思。
(2)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后两句:读出“大声”、“争辩”、“很不服气”的语气:(3)对比句式,体会反问句在激烈争论中的表达效果:读读下面两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大雁烤了吃,烟熏火燎的,没有什么味道。
大雁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鸭子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大雁也行。
鸭子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点评:人物对话是本课语言的一大特色,而其中反问句式运用更是加强了表达效果。
为了落实习题4要求——读出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让学生将反问句与陈述句对比朗读,学生容易体会反问句在表达上的效果。
】(4)练习加提示语:结合当时情景,想象一下哥弟俩争论时的表情、动作、语气,试着加提示语:(如:哥哥望着天空,美美地说……;弟弟睁大眼睛瞪着哥哥,摇摇头说……)小结:学法渗透:我们把这样一些提示人物说话表情、动作、语气的词语叫提示语。
朗读时根据提示语的提示就容易读出语气,同学们写作文时也要学着恰当运用提示语,别人读起来就容易了。
【点评: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在此环节先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现成提示语练习朗读,学生容易读出人物争论的语气,并初步感受提示语的神奇。
紧接着再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练习加提示语,这样的循序渐进、层层推入,学生易于掌握提示语的用法。
】4.练习朗读:5.拓展想象:文中用“不休”二字概括了哥弟俩继续争论的内容,想象一下还会怎样继续争论下去?(出示…………补充)【点评:“…………”,此时出现这十二个圆点,学生很容易看出这是兄弟俩争论话语的省略,也是争论不休的体现。
为下文中的十二个圆点学习作了很好铺垫。
】三、即时表演,以演促思——演故事1.激趣:文中的哥弟俩很有个性,争论中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表演故事呢?2.师生合作表演:3.再次理解“争论不休”:刚才老师和同学表演的情境,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争论不休”。
小结:学法渗透: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学生练习表演哥弟俩对话:四、畅所欲言,以论促思——明道理1.兄弟俩这样没完没了争论的结果怎样呢?出示语句:兄弟俩抬头一看,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指导朗读“无影无踪”的不同语气:(1)从兄弟俩角度,读得渐慢、低沉,以表达惋惜之情;(2)想象:如果天上大雁有千里眼,目睹这一切,一定会嘲笑这兄弟俩,试着将“无影无踪”读得稍快、语气渐高,体会大雁对兄弟俩的嘲笑。
【点评:“无影无踪”不同朗读语气的指导,不仅训练了学生语感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虽然难了点,但学生朗读的的兴趣会很高。
】2.揭示道理:兄弟俩错在哪里呢?从中你明白什么道理?3.出示语句:“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相机理解“时机”、“先做起来”在文中指什么。
4.揭示文中省略号内涵:5.理解“赞许”:同学们已能将课文中的那12个小圆点省略的内容作了生动的补充,很会思考,善于总结,老师也要像文中的盛老师那样给大家投去“赞许的目光”。
6.总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善于抓住时机,不能浪费时间,要先做起来再说。
相机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五、内化语言,完整、生动地讲故事学习提示:1.能借助板书上“争论不休”、“两全其美”、“无影无踪”三个成语完整地讲述故事。
2.根据提示语的提示,通过想象把故事讲得生动、形象。
【点评:讲故事练习不仅内化文本语言,而且加深对故事说明的道理的理解。
要求把故事讲得生动、形象,看似难度很大,但有了前文的对话表演,再加上三个成语及提示语的助力,此时的讲故事已是水到渠成了。
】六、写话训练,升华主题。
1.积累名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张九龄。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
——托·富勒2.想象续写故事:第二天,一群大雁又从兄弟俩头顶飞过。
……七、课堂延伸,阅读推荐:1.师讲故事——《驱蚊》2.推荐读物《笑林广语》:《懒妇》、《驱蚊》、《争论的故事》这几个故事都选自笑话集《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是清代一批文人一起编写而成的,所讲的故事讽刺当时那些愚蠢的、自吹自擂的、懒惰的行为。
语言风趣幽默,读后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建议同学们课后阅读。
【点评:推荐《笑林广语》读物,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整节课以故事开头,再以故事收尾,完整大气,建立了大故事观。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争论不休煮两全其美烤无影无踪总评:“依标固本”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本教学设计的核心。
具体体现在:一、依据课程标准,研制合宜的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为了落实这一目标,虽然本课文本说理性很强,但针对本课语言特点——突出人物对话描写,仍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上,凸显语文课的“语文味”。
二、深入研读教材,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争论的故事》虽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说理性文章,但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就能读懂故事内容,对于故事说明的道理学生也不难理解。
对于这样学生一读就会、一读就懂的文章,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言表达力的提升以及学习语文的方法掌握上。
如:教给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语的训练、体会反问句能加强语气的训练、“无影无踪”朗读语气的指导、如何将故事讲得完整、生动……这些练习的设计不仅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本节课设计了“以词促思——说故事”、“以读促思——读故事”、“以演促思——演故事”、“内化语言——讲故事”等教学环节,巧妙精当、浑然一体。
体现在:1.结合文本特点,建立大故事观。
课始学生讲的《懒妇》笑话故事,与结束老师讲的《驱蚊》笑话故事不仅前后呼应,而且为《笑林广语》的引出做铺垫。
以故事开头,再以故事收尾,浑然一体、完整大气,建立了大故事观。
2.词语教学设计匠心独运。
课始听写三个成语的设计可谓别具匠心。
既复习回顾第一课时的词语,又渗透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字意时还要学会联系上下文、用这三个成语进行填空,练习概括故事主要内容、这三个成语也可以浓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另外,学生代替老师将这三个成语默写在黑板上便于后面复述故事。
3.听说读写训练层层推进。
在“提示语训练”环节,先是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语气,学生容易读出。
再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想象人物争论时的动作、表情,练习加提示语。
这样的层层推进,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掌握。
在体会“反问句语气”时,引导学生将反问句与陈述句对比朗读,学生通过朗读,逐步体会到反问句在表现激烈争论中的表达效果。
4.复述故事扎实,不流于形式。
为了内化文本语言,同时加深对故事说明的道理的理解,设计了讲故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