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十九世纪后期文学

合集下载

11 第八章 十九世纪后期非主潮文学 概述

11 第八章 十九世纪后期非主潮文学 概述

第八章19世纪后期非主潮文学【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19世纪后期非主潮文学的主要文学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的文学主张、文学特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与文学地位。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资讯相结合。

第一节概述19世纪后期,欧洲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主要的文学思潮仍然是现实主义文学,同时出现了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还有无产阶级文学。

一、概况(一)历史文化背景1. 欧美主要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矛盾激化2. 工人阶级政党出现,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3. 社会哲学思潮活跃,开启思想的多元时代(1)泰纳的决定论“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学说(2)唯意志论前期: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后期:尼采的超人哲学(3)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悲观主义哲学:否认历史上任何进步现象;宣称世界是由盲目的、非理性的、荒唐的意志统治的;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

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

Henri Bergson (1859-1941)柏格森的直觉认识论是一种反理性的、反科学的神秘主义。

强调人的主观认识作用。

他认为唯一的现实乃是藏在粗糙的物质外衣下的“永恒的生命洪流”,人们只有通过直觉、本能和感情进入“永恒的生命洪流”,才能认识一切事物的本质。

(二)文学发展基本特征1、三种基本思想并存(多元格局形成);①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②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③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的非理性学说。

2、开始“退回内心”;3、越来越重视文学技巧。

(三)主要文学思潮多元格局:1、无产阶级文学2、自然主义文学3、唯美主义文学4、象征主义文学5、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1.文学特征鲜明的政治倾向、无产阶级英雄、大众化的形式2.代表人物:鲍狄埃《国际歌》二、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共同的情绪:幻灭感、世纪末情绪艺术上:形式主义(重主观、幻觉、神秘)、颓废的趣味共同的美学纲领:“为艺术而艺术”共同的哲学基础:非理性的主观唯心主义(一)唯美主义A、概念唯美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期而流行于后期的一个形式主义思潮。

第八章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汇总

第八章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汇总

生活放纵
直到20岁,他还没有确 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又被上 流社会的放荡生活吸引进去, 经常去莫斯科玩乐赌博。他 在日记中写:“我生活得完 全像头畜牲,虽然并不完全 放荡,但自己的工作全抛弃 了,精神极度沮丧。”他悔 恨自己的放荡生活,向往道 德上的纯洁。这时期对他影 响最大的作家作品有《马太 福音》中的《登山训众》和 卢梭的《忏悔录》。
平民化生活
托尔斯泰写作了《忏悔录》,内中谈道:“我否 定了我们这个圈子的生活,我认清了,这并不是生活, 这不过是类似生活而已……为了理解生活,我应当去 理解的……不是我们这般寄生虫的生活,而是这些创 造生活的、平常的劳动人民的生活,以及他们赋予生 活的意义。” 他过起了自食其力的平民化生活,他戒掉了烟酒, 开始吃素食,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打猎,他尽量干体力 活,不要仆人侍侯,自己生炉子、劈柴、收拾屋子, 去井边汲水,还学干木匠活和鞋匠活。
作家生活的影子
托尔斯泰笔下的 忏悔贵族都有他自己 生活的影子。他将自 己求爱的细节写进了 《安娜· 卡列尼娜》 中。列文向吉提求爱, 采用在桌上写字的方 式,这是作家本人的 经历。
清算过去
直到结婚,托氏一直处于不断自责的痛苦 心情中。最后他坚持在婚前把自己的日记交给 索菲亚看,里面记着他过去与一些女人发生过 的故事,甚至包括侍候他的女奴。索菲亚看了 这些日记十分痛苦,几经思考,她原谅了他, 同意结婚。托氏如释重负,感到彻底清算了自 己过去的历史,他以一个新人的姿态开始安定 下来,全力投入了创作。
关心农民苦难
忏悔的托尔斯泰坚持“为别人做好事”,关心农民 的苦难,同情人民的疾苦。他把大量的钱分给穷人,把 土地分给农民。村里发生火灾,他亲自参加救火,火灾 后又积极组织救济。他放弃1881年以后所写作品的版权, 把这些钱用在社会慈善事业。至今,托氏故居门口还有 一株被称为“穷人树”的老榆树,托氏常在树荫下接待 贫苦的农民。“千百万人成了他的兄弟”,在他的藏书 室里,还有一个放着钢笔和墨水瓶的文具盒,那是庄园 里的一个农民送给他的,上面刻着俄国谚语:“用笔写 下来的东西,就是利斧也砍不掉”。

第八章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第八章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1821-1880): 福楼拜(1821-1880): 在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的历史上, 学的历史上,起着承前 启后的作用。 启后的作用。 艺术主张: 艺术主张: 1追求真实性 2追求客观态度 3追求艺术美
平民化生活
托尔斯泰写作了《忏悔录》,内中谈道:“我否 托尔斯泰写作了《忏悔录》 内中谈道: 定了我们这个圈子的生活,我认清了,这并不是生活, 定了我们这个圈子的生活,我认清了,这并不是生活, 这不过是类似生活而已……为了理解生活,我应当去 为了理解生活, 这不过是类似生活而已 为了理解生活 理解的……不是我们这般寄生虫的生活,而是这些创 不是我们这般寄生虫的生活, 理解的 不是我们这般寄生虫的生活 造生活的、平常的劳动人民的生活, 造生活的、平常的劳动人民的生活,以及他们赋予生 活的意义。 活的意义。” 他过起了自食其力的平民化生活,他戒掉了烟酒, 他过起了自食其力的平民化生活,他戒掉了烟酒, 开始吃素食,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打猎,他尽量干体力 开始吃素食,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打猎, 不要仆人侍侯,自己生炉子、劈柴、收拾屋子, 活,不要仆人侍侯,自己生炉子、劈柴、收拾屋子, 去井边汲水,还学干木匠活和鞋匠活。 去井边汲水,还学干木匠活和鞋匠活。
关心农民苦难
忏悔的托尔斯泰坚持“为别人做好事”,关心农民 忏悔的托尔斯泰坚持“为别人做好事” 的苦难,同情人民的疾苦。他把大量的钱分给穷人, 的苦难,同情人民的疾苦。他把大量的钱分给穷人,把 土地分给农民。村里发生火灾,他亲自参加救火, 土地分给农民。村里发生火灾,他亲自参加救火,火灾 后又积极组织救济。他放弃1881年以后所写作品的版权, 1881年以后所写作品的版权 后又积极组织救济。他放弃1881年以后所写作品的版权, 把这些钱用在社会慈善事业。至今, 把这些钱用在社会慈善事业。至今,托氏故居门口还有 一株被称为“穷人树”的老榆树,托氏常在树荫下接待 一株被称为“穷人树”的老榆树, 贫苦的农民。 千百万人成了他的兄弟” 贫苦的农民。“千百万人成了他的兄弟”,在他的藏书 室里,还有一个放着钢笔和墨水瓶的文具盒, 室里,还有一个放着钢笔和墨水瓶的文具盒,那是庄园 里的一个农民送给他的,上面刻着俄国谚语: 里的一个农民送给他的,上面刻着俄国谚语:“用笔写 下来的东西,就是利斧也砍不掉” 下来的东西,就是利斧也砍不掉”。

第八章19世纪后期文学

第八章19世纪后期文学

外国文学
理论作品
• 《实验小说》(1880) • 《戏剧中的自然主义》(1881) • 《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
第九章19世纪后 期 非主潮文学
左拉创作的艺术特点
善于描写群体 擅长精细入微的描画 富有诗意的行文 文学题材的敏感和即时性
外国文学
第二节左拉
• 二、《萌芽》
• 《卢贡-马卡尔家族》 第13部小说。
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
• 产生根源:19世纪后半期,一些资产阶级 作家对资本主义社会不满 而又无力反抗 ,对无产阶级革命不理解而又无比恐惧, 于是对现实感到幻灭,对前途丧失信心, 从而产生苦闷、彷徨、悲观、颓废的思想 情绪,即所谓“世纪末”情绪。唯美主义 和象征主义就是这种情绪的反映。 • 起源:法国 • 唯美主义——巴那斯派 • 象征主义——让· 莫瑞亚斯《象征主义宣 言》
(五)中欧和东南欧文学
• (波兰)亨利克· 显克微支(1846-1916 ):反侵略、反压迫 • 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 夫斯基先生》 • 《你往何处去》(1905年诺贝尔文学 奖) • 《十字军骑士》
(五)中欧和东南欧文学
• (波兰)鲍列斯瓦夫· 普鲁斯(18471912):反映农民反抗德国殖民者 • 《前哨》 • 《傀儡》 • 《解放了的女性》
第二帝国的存在时间是1851- 1870,即从拿破仑第三发动政 变起至色当战役全军覆没,第二帝 国崩溃止
第二帝国一个 家族的自然史 和社会史
资产阶级的向上发展 第二帝国的腐化堕落 无产者的起义 拿破仑第三在军事上的惨败
第一代:卢贡-花匠;马卡尔-走 私者
以说明 其自然 主义的 遗传说
第二代:皮埃尔· 卢贡,资产阶级 第三代:小资产者、小商人、工人

第8章 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

第8章   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

二、《萌芽》
《萌芽》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如实 描写产业工人的悲惨处境及其团结一致跟 资方进行殊死斗争的现实主义史诗。
第四节
哈代及其《德伯家的苔丝》
一、生平与创作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19世 纪末期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 出生在英国西南部的多塞特郡,父亲是石 匠兼建筑工程小包工头,主要由母亲教育 成长。他从小喜爱古典文学,并研习过拉 丁文和希腊文。
一、生平与创作 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是19世纪挪 威著名戏剧作家,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他 出身木材商家庭,8岁时家庭破产,15岁便独自 出外谋生。先当药店学徒,兼写诗歌、剧本,后 被挪威民族剧院和挪威剧院先后聘为编剧、艺术 指导兼经理。
二、《玩偶之家》
易卜生的代表剧作《玩偶之家》描写一 个有自由独立意识的小资产阶级妇女不堪 家庭、社会束缚而弃家出走的故事。
第8章 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概述 莫泊桑及其《羊脂球》 左拉及其《萌芽》 哈代及其《德伯家的苔丝》 易卜生及其《玩偶之家》 乔万尼奥里及其《斯巴达克思》 杰克· 伦敦及其《马丁· 伊登》 鲍狄埃及其《国际歌》
19世纪后期的欧美文学,是19世纪中 期欧美文学的继续。其发展态势为: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仍是主流,无产阶级文学取 得长足进展,自然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文 学和象征主义文学鼎立文坛。
二、《羊脂球》
莫泊桑的中短篇代表作《羊脂球》 (1880)描写普法战争时期,一辆由敌占 区卢昂市到仍由法军把守的海港城市第厄 普去的马车,在短短两天的旅途上所发生 的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故事。
第三节 左拉及其《萌芽》
一、生平与创作
爱弥尔〃左拉(1840—1902)是法国 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但其主要作 品大都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左拉出 身工程师家庭,7岁丧父,18岁随母亲从南 方返居巴黎。因生活困窘,中小学需靠助 学金维持,中学毕业后,便不得不流浪和 独立谋生。

第八章 十九世纪后期文学

第八章  十九世纪后期文学

第八章十九世纪后期文学第一节法国文学与左拉一、自然主义文学思潮自然主义文学是十九世纪在法国形成的文学思潮,受实证主义哲学和实验医学的影响,主张创作的客观化,以事实材料整理、描绘代替主观抽象的分析,强调作品的文献性、实证性、科学性。

主要代表作家:龚古尔兄弟、左拉。

二、左拉与《卢贡·马卡尔家族》自然主义文学领袖,理论家。

理论著作:《实验小说》、《自然主义小说家》等。

左拉自然主义文学观——对生命本源的表现;对存在事实的接受和描写;提供人类文献。

《卢贡·马卡尔家族——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与社会史》。

主要作品:《金钱》、《崩溃》、《萌芽》、《小酒店》等。

《萌芽》第一部正面描写产业工人罢工斗争的小说。

以雇佣劳动的崛起、资本与劳动的斗争、工人的愤怒为主题。

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阶级觉悟的工人运动领袖形象——艾蒂安·朗蒂耶。

晚期创作:《三名城》(《卢尔德》、《罗马》、《巴黎》)、《四福音书》(《繁殖》、《劳动》、《真理》《正义》)。

三、莫泊桑短篇小说1、小说题材分类:描写普法战争,歌颂人民爱国精神的作品:《羊脂球》、《菲菲小姐》、《米隆老爹》。

描写资产阶级虚荣、势利、揭露拜金主义的作品:《项链》、《我的叔叔于勒》、《勋章到手了》。

描写下层社会痛苦贫困生活的作品:《穷鬼》、《流浪儿》、《海港》。

2、莫泊桑短篇小说特点: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件、人物中发掘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

善于以大量真实生动、准确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

构思精巧、布局严谨,情节生动,富于戏剧性。

文笔优美流畅,语言明快富有表现力。

3、长篇小说:《俊友》、《一生》、《温泉》。

四、波德莱尔与《恶之花》1、波德莱尔的诗学观。

忧郁美与应合理论。

2、《恶之花》,“为法国文学带来颤栗的一本书。

”诗歌结构:序诗;忧郁与理想;巴黎写景;酒;恶之花;叛逆;死亡。

主题寓意:阴暗丑陋的都市生活描绘,表达对现实的厌倦、否定,以降生开始、以对死亡呼唤的结尾表达颓废的世界末心理和忧郁的人生主题。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八章19世纪后期文学第1节概述一、历史文化背景19世纪最后30年中众多的社会哲学思潮的出现: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和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泰纳的“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决定论;贝尔纳的遗传学说。

二、这一时期欧美文学的基本格局●现实主义在欧美各国继续发展,在俄国和北欧则出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新的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出现: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欧美文坛多元格局的形成。

三、主要文学流派1、自然主义(1)作为创作方法的自然主义着重描写生活中的非本质的个别现象和琐碎的细节,追求表现事物的外在真实,反对典型化,因而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

(2)作为文学思潮和流派的自然主义理论基础:泰纳的“三要素”决定论和贝尔纳的遗传学说;法国作家左拉对自然主义理论的阐述:《实验小说论》(1880)、《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等;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1)偏重于注意人的自然属性,主张着重描写人的遗传特性和生理本能;(2)主张用纯客观的态度摄取生活中的一切细枝末节;(3)主张作家要能超党派、超政治,甚至超道德,不在作品中表露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

(3)自然主义文学的成就:自然主义文学首先出现于法国,并且在法国取得了最突出的成就;80年代,德国出现了所谓“彻底的自然主义”、“每秒体”,把自然主义对细节的追求推向极端;在英国则出现了“贫民窟文学”,即赤裸裸地描写工人生活中最龌龊、最可怕的方面,如阿瑟·莫里逊的《陋巷的故事》(1894)等作品。

2、唯美主义(1)唯美主义的形成社会背景: 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理论基础:康德“自由美”的思想;文学背景: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某种反拨。

(2)唯美主义特点:A、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反对“附庸美”,反对“为人生而艺术”;B、反对文学的倾向性、思想性,排除文艺的任何功利目的,否认理性认识对文艺的作用;C、强调、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宣扬“艺术至上”。

第08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第08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中短篇小说 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
③富有立体感的人 物形象。逼真的 肖像描写。个性 化的语言动作。
《羊脂球》:
中短篇小说 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 ④精致细腻的细节描写。
《羊脂球》: 时常有人打哈欠,一个人打完,马上就有另一个跟 着打;并且人人轮流打起来,按照个人的性情、礼貌和 社会地位„„有的张着嘴大声打,有的很谦逊的赶紧拿 手挡住往外冒着热气。 „„一大群鸽子,粉红眼睛黑瞳孔,厚厚的羽毛,昂 首挺胸,一本正经地在六匹马的腿底下绕来绕去,啄者 还冒着热气的马粪,寻找它们的食物。
前期象征派
产生于法国,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唯美主义的出 现在艺术上直接启迪了象征派。 形成过程:19世纪中叶,波德莱尔提出“通感”论, 随后为兰波所继承,他们把诗歌看作思辨认识的工 具,力图以语言象征去表达他们的发现,或者像魏 尔伦那样,以音乐性去加强表现力。1886年,诗人 让· 莫雷亚斯(1856-1910)发表《象征主义宣言》, 树起了象征主义的大纛。以马拉美为首的象征派终 于形成了一股潮流。
所遭受的面。
工人们罢工时人流涌 动、声势浩大的场面
得到绘声绘色的描写。
《萌芽》(1885)
《萌芽》插图
罢工的领导 者艾蒂安是 法国文学史 上第一个有 阶级觉悟的 工人形象。
第三节 吉· 德· 莫伯桑(1850-1893)
一 、 生平: 诞生在诺曼底一个衰落的贵族家 庭。母亲的启蒙教育。 1870,普法战争;参军; 海军部与教育部职员; 福楼拜的指导。 1880年《羊脂球》,轰动文坛, 进入写作的旺盛时期。
前期象征派的艺术特点
第一,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在艺术上则是化 丑为美,丑中见美。 第二,注重挖掘人的精神世界,在艺术上则以具体意 象去反映抽象事物,并升华为哲理;它注意到语言的 某种结合能产生巨大的效果,这就是运用通感和象征 手法。 第三,追求诗歌的音乐效果,诗画结合,在语言和韵 律上精益求精,在诗歌形式上追求简练精粹、工整优 雅。 第四,认为诗歌是神秘的,本应晦涩难懂,读者要从 表面形式中寻找本质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十九世纪后期文学第一节概述1、社会状况。

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

哲学思潮与社会思潮。

2、文学状况。

①巴黎公社文学②俄国文学和挪威文学 70、80年代,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达到鼎盛时期,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是最为重要的作家。

挪威的易卜生是北欧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比昂松(1832-1910)也值得关注。

③美国文学马克·吐温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作家,吸收乡土文学中的某些表现手法,为美国民族文学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亨利·詹姆斯开美国文学史上心理分析的先河,开辟了小说艺术表现的新途径。

欧·亨利是美国最重要的短篇小说家。

杰克·伦敦是19世纪后期美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情节紧凑而富于变化,思想上的矛盾则耐人寻味。

④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法国兴起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到欧美各国。

自然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是描写真实,以真实描写客观现实和人性、人的机体为目的。

自然主义属于现实主义文学,它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发展,描写的视野更开阔,在文学创作中使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把人等同于一般生物,重视生理作用和遗传性问题。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区别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式,它发挥和强化了现实主义的基本倾向,而且增加了某些新的重要成分。

这些新成分代表了自然主义的特点,这就是它相信科学,相信观察、实验、提供文献的方法。

它因遵从科学原则而变得系统化,以致形成19世纪后期公认的学说,而早期的现实主义没有做到这一点。

这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区别。

⑤唯美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期在法、德、英等国产生一种新的文艺思潮。

唯美主义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只为本身之美而存在,它强调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

它的兴起是对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

⑥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文学流派,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流派,形成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界线。

象征主义文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为前期象征主义,20世纪初到40年代,为后期象征主义。

1、突破现实主义只注重描写外部物质世界的手法,着重通过象征物象,挖掘内心世界,赋予抽象观念以有声有色的物质形式。

2、反对直抒胸臆,主张象征暗示,用象征性的物象暗示主题和其他事物。

3、重视主观的认识作用和艺术想象的创造作用,使意念具有触摸得到的形貌。

4、强调诗歌的音乐性。

5、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第二节左拉1、生平和创作爱弥尔·左拉(1840-1902),自然主义文学的领袖。

生于工程师家庭,父亲早亡,因而他青少年时期过着穷困的生活。

1862年,进入阿谢特出版社当打包工人,后因诗做出色而被提升为广告部主任,同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在当时科学成就和文学思想的影响下,左拉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观,并成为自然主义文学的倡导者。

从1868年开始,他仿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以系列作品的方式,写“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取名《卢贡——马卡尔家族》。

到1893年,完成了这套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巨著,历时25年之久。

其中重要的作品有《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崩溃》等。

1894年,法国军方诬告犹太裔军官德雷福斯出卖国防机密。

左拉仗义执言,并于1898年1月发表题为《我控诉》的公开信,揭露军方的阴谋,为此遭到迫害,流亡英国。

1899年才回国。

2、《萌芽》①小说梗概:(略)②思想意义:《萌芽》在文学上第一次生动地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劳资双方你死我活的斗争,正面地描写了产业工人的罢工,成功地再现了罢工的过程,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社会现象,提出了令人振聋发聩的社会问题。

左拉没有停留于对罢工斗争的单纯描写,而是深入地挖掘了罢工的根本原因。

他所写的这场罢工,是有了觉悟的工人的集体行动。

小说也没有用低沉的调子去表现罢工斗争的失败,而是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乐观的情调,是一部悲壮的史诗。

③艺术特色: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浩大场面的描绘上。

小说用整整一章来写罢工的场面,罢工的人流在其中得到绘声绘色的再现。

小说中的罢工人流具有初期罢工的特点,缺乏精密的组织和策划,显得混乱、粗犷、雄浑、悲壮,在描写这股巨大的人流奔走呼号时,作者有条不紊地穿插了经理们如何应对这场罢工,整个过程写得有张有弛,显示出大手笔的高超技巧。

此外,对象征的运用,也是该小说的一大特色。

第三节莫泊桑1、生平和创作吉·德·莫泊桑(1850-1893),法国以及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

在诺曼底的乡村度过了童年,从卢昂中学毕业后,1870年到巴黎读法律。

曾在福楼拜的指导下从事文学习作。

普法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对士兵的爱国主义热情深有体验。

战后复员,先后在海军部、教育部供职。

1880年,在和左拉的友谊交往中,写成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羊脂球》,一举成名,从此步入创作生涯。

10年之中,写成中短篇小说300篇,其中有名篇《米龙老爹》、《项链》等。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为主。

作品的题材广泛,逼真自然,以小见大,高度精炼,重在描绘人情世态,表现社会习俗,不仅语言朴实简洁,而且在谋篇构思、细节刻画、尤其是精彩的结尾艺术等方面,都显示出独到的才能,因而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他共完成长篇小说7部,主要有《一生》、《俊友》等。

2、中短篇小说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描绘了各色各样的生活场景,刻画了各个社会阶层各种职业的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1870-1890年间法国社会生活的状况。

小说题材极为广泛,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描写普法战争的、反映资产阶级世俗生活和揭露资产阶级道德堕落的、描写下层人民生活贫困痛苦和反映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

小说内容多是描摹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态,中小资产阶级人物的琐事心理,但由于作者观察精细,善于挖掘,却深刻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实和社会的本质。

篇幅虽短,蕴含极深;平淡小事,意义不凡,给人以从小见大的艺术感受。

莫泊桑在描写人物、事件、自然景物,以及人物的心理、动作时,从不浓墨重彩,而是采用极为自然朴素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幅线条简练、色彩恬淡、和谐宜人的生活风俗画面。

其情节并不曲折复杂,但构思非常精妙,别具一格。

他常常三言两语就确定了他的小说的背景,然后安置他的人物,只要强调一下外貌的某些特点,习惯的手势,几句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方言,就足使主角栩栩如生。

然后展开故事情节,内容相当简单,可是过不了多久,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使情节很快走向结局,这结局往往是悲惨的,但作者仍然不动声色,保持叙事者的冷静。

这种高超的写作技巧,使他成为世界上至今屈指可数的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第四节哈代1、生平和创作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最后一位作家”,也是“现代派的先驱”。

1840年,哈代生于英西南部多塞特郡多尔切斯特县一个石匠家庭。

他在家乡小学读书,16岁时跟随一位建筑师作学徒。

22岁时,在伦敦担任一名建筑师的助手,同时写作诗歌和散文,并花大量时间研究绘画。

也就是这个时期,在思想上成为一个不可知论者。

因为在伦敦始终感到不得其所,于1867年又回到家乡,并写出了第一部小说,后经修改,以《非常手段》为名于1871年发表,轰动一时。

由于被认有伤风化,小说遭到恶意攻击,1872年他写了浪漫主义的喜剧《绿萌下》予以还击。

这时哈代正在追求一位叫埃玛的女子,她就是哈代第二部小说《一双蓝眼睛》中女主人公埃尔弗兰德的原型。

大约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受斯蒂芬爵士之邀为杂志撰写长篇连载,于是他最成功的小说之一《远离尘嚣》于1874年问世。

该小说单行本的问世使他成为名作家。

此后他放弃了建筑师的职业,和埃玛结了婚,在伦敦定居下来专事写作。

新环境下写作的失败,促使他回到多塞特郡去创作《还乡》。

这是其四部悲剧小说的第一部,另外三部是:《卡斯特桥市长》(1886)、《德伯家的苔丝》(1891)和《无名的裘德》(1896)。

1883年,他携同妻子最终离开伦敦,回到多尔切斯特,长寿的他后半生很少离开此地。

1910年,他获得荣誉勋章。

死后,他的骨灰被安葬在西敏寺。

2、《德伯家的苔丝》①小说梗概(略)②思想意义:作品在资本主义发展给英国偏远家村个体小农经济带来深重灾难的背景下,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农村姑娘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通过小说中的描写,可以看到,此时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侵袭到农村,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已在农村开始出现,而这必然带来人们在思想和精神上的变化。

③人物分析: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哈代饱含深情地塑造了苔丝这一纯洁、善良、美丽、坚强并具有反抗精神的英国农村女性形象。

然而,苔丝毕竟生活在资本主义已经侵入到英国农村的时期,其身上便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哈代揭示了这一形象及悲剧原因的全部复杂性。

在哈代看来,苔丝的悲剧首先是时代造成的,其次和她性格的弱点分不开,此外还有神秘莫测的命运作祟的因素,因而,苔丝的悲剧既是社会悲剧,同时也是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

④艺术特色:这不仅体现在哈代对时代氛围的高超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悲剧观念的拓展以及“圆形人物”的杰出塑造上,同时,这部小说也在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以及结构安排上,体现了哈代小说独特的艺术个性。

第五节易卜生1、生平和创作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是挪威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伟大戏剧家。

生于商人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破产去药店当学徒。

1850年到首都协助当时的工人运动领导人作宣传工作,并在革命浪潮鼓舞下开始创作。

早期创作的历史剧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多取材于古代挪威的英雄传说和历史,对当时民族独立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剧本有《厄斯特罗的英格夫人》、《凯觎王位的人》等。

1866年至1867年,居住意大利期间完成哲理诗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反映现实问题成为他创作的主要特征。

从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他创作了一系“社会问题”剧:作品内容涉及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宗教、道德、法律、家庭、妇女、教育等多方面的现实问题,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人们熟悉的社会和家庭事件,笔锋犀利,充满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代表作包括《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

80年代中期以后,剧作转向对人物内心和精神世界的剖析,象征意味增强,悲观主义与神秘色彩浓厚。

此时剧作有《野鸭》、《海上夫人》等。

易卜生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

他的贡献在于:正当欧洲戏剧处于衰落时期,他发扬了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使戏剧直接反映现实生活,提出了生活中许多迫切问题,并给戏剧艺术带来了很多革新与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