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综合题一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竞赛训练(综合训练一)

初中物理竞赛训练(综合训练一)

初中物理竞赛训练题(综合训练一)1.一只垒球以某一速度飞向木栅栏,会被木栅栏弹回来,而一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撞向这一栅栏,木栅栏就会被汽车撞坍。

这是因为汽车()(A)具有较大的势能; (B)具有较大的动能;(C)具有较大的弹性; (D)具有较大的功率。

2.宝山钢铁公司的高炉工人都穿着反光很强的镀铝防护服,这主要是为了( )(A)易于观察操作工人的位置; (B)防止传导给工人造成的危害;(C)防止对流给工人造成的危害;(D)防止辐射给工人造成的危害3.如图所示是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电路,如果考虑到伏待表和安培表本身有一定的电阻,那么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测量值应该比实际值(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第3题图第5题图4.一支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位置不准的温度计,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读数是97℃,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是2℃。

若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恰好等于物体的实际温度,则该物体的温度是( )(A)50℃; (B)47.5℃; (C)4O℃; (D)38℃。

5.如图所示,把测量大气压强的托利拆利实验装置放在托盘电子秤上,玻璃管A由支架固定,且跟水银槽B的底部不接触。

当大气压强为1.01×105帕时,托盘电子秤的读数为Q。

若外界的大气压强下降时,托盘电子秤的读数将( )(A)大于Q; (B)等于Q;(C)小于Q; (D)无法确定。

6.用一个测量仪器测量某物理量时得到的数据跟物理量之间满足最简单的函数关系。

下表所示是该测量仪器测量某物理量时的一组测量值(表中已知量的单位和仪器刻度读数的单位相同):已知物理量Q 0.00 1.00 2.00 4.00 6.00仪器刻度读数S 0.00 0.50 2.00 8.00 18.00由上表可以推断,若用这个测量仪器去测量一个5.00单位的已知物理量时,仪器的读数是( )(A)10.0; (B)12.5; (C)13.0; (D)16.5。

高中物理综合测试题

高中物理综合测试题

高中物理综合测试题高中物理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1.电梯内的地板上竖直放置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上方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当电梯运动时弹簧又被压缩了x.试判断电梯运动的可能情况是( )A.以大小为2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B.以大小为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C.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D.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答案】选C、D.【详解】物体静止时,kx=mg,当电梯运动时,取向上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kx-mg=ma,可求出:a=g,方向竖直向上,因此电梯可能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也可能以大小为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故A、B均错误,C、D正确.2.在第11届全运会上,福建女选手郑幸娟以“背越式”地跳过了1.95 m的高度,成为全国冠军,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过程中她处于失重状态B.起跳以后上升过程她处于超重状态C.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等于她对地面的压力D.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大于她对地面的压力【答案】选A、C.【详解】无论是上升过程还是下落过程,运动员的加速度始终向下,所以她处于失重状态,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与她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应相等,C 项正确,D项错误.3.从正在加速上升的气球上落下一个物体,在物体刚离开气球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B.物体向上运动,加速度向上C.物体向上运动,加速度向下D.物体向上还是向下运动,要看物体离开气球时的速度【答案】选C.【详解】刚离开气球瞬间,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向上的速度,但由于合外力向下,故加速度方向向下.4.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答案】C【详解】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m)g-kv2=(M+m)a①,设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F N,以箱内物体为研究对象,有mg-F N=ma②,由①②两式得FN= .通过此式可知,随着下落速度的增大,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逐渐增大,所以ABD项错误,C项正确.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的最大拉力为()A. B. C. D.3μmg【答案】B【详解】分别对整体右端一组及个体受力分析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由整体法、隔离法可得F=6ma①F-μmg=2ma②μmg-T=ma③由①②③联立可得T= μmg所以B正确.6.如图甲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A在水平向右的外力F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1 s内,外力F不断增大B.在1 s~3 s内,外力F的大小恒定C.在3 s~4 s内,外力F不断减小D.在3 s~4 s内,外力F的大小恒定【答案】BC【详解】在0~1 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外力F恒定,故A错.在1 s~3 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外力F也恒定,B正确.在3 s~4 s内,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所以外力F不断减小,C对D错.7. 如图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为20 N,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甲和乙系住一个质量为1 kg的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为10 N,当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为8 N,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A.2 m/s2 B.4 m/s2C.6 m/s2 D.8 m/s2【答案】B【详解】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块随小车也做匀速直线运动,两弹簧测力计示数均为10 N,形变相同,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变为8 N,形变减小Δx,弹簧测力计乙形变要增加Δx,因此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为12 N,物块受到的合外力为4 N,故加速度的大小是a=Fm=41 m/s2=4 m/s2.8.如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物体A施加一水平力F,F-t图象如图乙所示,两物体在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且始终相对静止,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A.两物体在4 s时改变运动方向B.在1 s~3 s时间内两物体间摩擦力为零C.6 s时两物体的速度为零D.B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与力F的方向相同【答案】D【详解】两物体在0~1 s内,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在1 s~3 s内,做匀加速运动,在3 s~4 s内,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在4 s~6 s内,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故两物体一直向一个方向运动,A、C错误,D正确,1 s~3 s时间内两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两物体间的摩擦力不为零,B错误.9.图甲是某景点的山坡滑道图片,为了探究滑行者在滑道直线部分AE滑行的时间.技术人员通过测量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示意图.AC是滑道的竖直高度,D点是AC竖直线上的一点,且有AD=DE=10 m,滑道AE可视为光滑,滑行者从坡顶A点由静止开始沿滑道AE向下做直线滑动,g取10 m/s2,则滑行者在滑道AE上滑行的时间为( )A.2 s B.2 sC.3 s D.22 s【答案】B【详解】AE两点在以D为圆心半径为R=10 m的圆上,在AE上的滑行时间与沿AD所在的直径自由下落的.时间相同,t=4Rg=2 s,选B.10.某大型游乐场内的新型滑梯可以等效为如图所示的模型,一个小朋友在AB段的动摩擦因数μ1tanθ,他从A点开始下滑,滑到C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则该小朋友从斜面顶端A点滑到底端C点的过程中( )A.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B.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C.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的大小始终等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的D.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的大小先大于、后小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的大小【答案】选A.【详解】小朋友在AB段沿滑梯向下匀加速下滑,在BC段向下匀减速下滑,因此小朋友和滑梯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先向左后向右,则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即系统水平方向合外力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A正确,B错误;系统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先向下后向上,因此系统先失重后超重,故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的大小先小于、后大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的大小,C、D错误.二、非选择题11.一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质量为m的物体,可使它匀速向上滑动,如图所示,若改用大小为3F的力,仍平行于斜面向上拉该物体,让物体从底部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斜面长为L,物体的大小可以忽略,求:(1)在3F力的作用下,物体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2)要使物体能够到达斜面顶端,3F力作用的时间至少多长?【答案】【详解】(1)设斜面倾角为θ,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Ff.当用F的拉力时,物体匀速运动,有F-mgsinθ-Ff=0 ①当用3F的拉力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到达顶端时的速度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3F-mgsinθ-Ff=ma ②v2-0=2aL ③由①②③式解得(2)设3F的拉力至少作用t时间,撤去拉力后加速度为a′,还能滑行t′时间,撤去拉力后有mgsinθ+Ff=ma′ ④at2+ a′t′2=L ⑤由①②④式得a=2a′,又由速度关系at-a′t′=0,得t′=2t解得12.一小轿车从高为10 m、倾角为37°的斜坡顶端从静止开始向下行驶,当小轿车到达底端时进入一水平面,在斜坡底端115 m的地方有一池塘,发动机在斜坡上产生的牵引力为2×103 N,在水平地面上调节油门后,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为1.4×104 N,小轿车的质量为2 t,小轿车与斜坡及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g取10 m/s2).求:(1)小轿车行驶至斜坡底端时的速度;(2)为使小轿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而不掉入池塘,在水平地面上加速的时间不能超过多少?(轿车在行驶过程中不采用刹车装置) 【答案】(1)10 m/s (2)5 s【详解】(1)小轿车在斜坡上行驶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sin 37°-μmgcos 37°=ma1代入数据得a1=3 m/s2由v21=2a1x1=2a1h/sin 37°得行驶至斜坡底端时的速度v1=10 m/s(2)在水平地面上加速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μmg=ma2代入数据得a2=2 m/s2关闭油门后减速&mu 高一;mg=ma3代入数据得a3=5 m/s2关闭油门时轿车的速度为v2v22-v212a2+v222a3=x2得v2=20 m/st=v2-v1a2=5 s即在水平地面上加速的时间不能超过5 s.。

初中物理综合练习题

初中物理综合练习题

初中物理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

1.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将0℃的冰放在敞口的烧瓶中加热,直到变成水蒸气,在图中能正确反映冰在物态变化全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2.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速从木梳齿上划过,再让它从木梳齿上缓慢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以上三项都不同3.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中部分看上去向上弯折了B.湖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C.小孔成像D.人在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了人的影子4. 每当节日夜晚,许多高大的建筑物都要用成千只灯泡装点起来,点亮的灯泡映出建筑物的轮廓,显得美丽、壮观.这些灯泡是[]A.并联B.串联C.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D.无法判断5. 小明有两张照片,一张全身照,一张半身照,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拍摄半身照时,相机到人的距离比拍摄全身照时大B.拍摄半身照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比拍摄全身照时大C.拍摄半身照时,所用相机镜头的直径较大D.拍摄半身照时,所用相机镜头的直径较小6. 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低声细语”和“引吭高歌”这里的“高”和“低”是指[] A.响度的大小B.音调的高低C.音色的好坏D.以上说法都不对7. 设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在普通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A.B.C.D.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以上说法都正确9. 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是[]A.增大B.减小C.保持不变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10. 如图所示的一束光从水面下的S点发出,射入在P点的人眼中,所画光路中正确的是[]A.SO1P B.SO2PC.SO3P D.SO4P11. 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A.声音已传向远方B.锣面停止了振动C.锣面的振幅减小D.锣的声调变低12. 妈妈买瓷碗时常把两只瓷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瓷碗好坏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量13. 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后能发生的现象是[]A.发光,不发光B.发光,不发光C.,均正常发光D.两灯不亮,电源烧坏14. 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中会烧坏电流表的是[]15. 如图是一架变焦镜头的照相机在不同焦距情况下,分别在同一地点拍摄同一景物,已知他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下列对应中正确的是[] A.甲——②丙——③B.乙——①丁——④C.丙——④乙——①D.丁——③甲——②二、填空题。

物理综合试题及答案初中

物理综合试题及答案初中

物理综合试题及答案初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A. 3×10^5 km/sB. 3×10^8 m/sC. 3×10^4 km/sD. 3×10^7 m/s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A. 340 m/sB. 34 m/sC. 3400 m/sD. 340 km/s3. 以下哪种物质是导体?()A. 橡胶B. 塑料C. 铜D. 玻璃4. 物体的惯性与其()有关。

A. 形状B. 质量C. 颜色D. 温度5. 以下哪种现象属于光的折射?()A. 镜子反射B. 影子形成C. 彩虹出现D. 透镜成像6.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有关。

A. 电流大小B. 电阻大小C. 通电时间D. 以上都是7. 以下哪种力不是基本力?()A. 重力B. 电磁力C. 强力D. 摩擦力8. 以下哪种物质是绝缘体?()A. 铁B. 木头C. 水D. 铝9. 以下哪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A. 透镜成像B. 影子形成C. 彩虹出现D. 镜子反射10. 物体的密度与其()有关。

A. 形状C. 体积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年是______的单位。

2.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______。

3. 电路中电流的单位是______。

4. 物体的惯性与其______成正比。

5. 光的折射现象中,光线在进入不同介质时会发生______。

6.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和通电时间的乘积成正比,这个关系称为______定律。

7. 基本力包括重力、电磁力、强力和______。

8. 绝缘体是指______导电的物质。

9. 光的反射现象中,光线在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______。

10. 密度的定义是物体的______除以体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解释什么是光的折射,并举例说明。

2. 描述一下电磁感应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01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01及答案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 .路程B .速率C .加速度D .时刻2.“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是中国诗词大会某期节目里选用的古诗,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其中“桥流水不流”所选择的参考系为()A .水B .牛C .桥D .人3.某同学要从长沙乘高铁到深圳,网上列车时刻表如图所示,通过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火车1147:到达郴州西站,这里的1147:是指时间间隔B .坐在火车上发现外面的树在倒退,是因为选择了树为参考系C .从长沙到深圳所用时间为3 h 24 min ,若全程为728 km ,则此行程的平均速率大小约为214 km/hD .研究火车从长沙到深圳过程中经过某隧道的时间时,火车能看成质点4.在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表示物体的位移。

如图所示。

某质点先从A 点沿坐标轴运动到C 点,该过程中其位移1x = 3 m 4 m = 7 m ---;然后该质点再从C 点沿坐标轴运动到B 点,该过程中其位移2x = 3 m ( 4 m) = 4 m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正数大于负数,故1x 大于2x B .由于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其方向,故1x 大于2x C .整个过程中,质点的位移为4 m D .整个过程中,质点通过的路程为3 m5.浙江在线2016年10月3日讯:台风“鲇鱼”前脚刚走,“暹芭”紧跟而来。

据气象部门报告,第18号台风“暹芭”10月3日8时中心位于温州东南方向约145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最大风力16级(52 m/s ),中心气压935百帕。

预计“暹芭”将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报道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A .瞬时速度、平均速度B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C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D .瞬时速度、瞬时速度6.如图所示,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50 Hz 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

高中物理综合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综合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综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2.998×10^8 m/sB. 3.0×10^8 m/sC. 3.0×10^5 km/sD. 3×10^8 km/s2.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

A.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B.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C. 物体的惯性D. 物体的加速度3. 以下哪种情况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A.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其动能增加B. 一个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减速,其动能减少C. 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动能不变D. 所有上述情况4.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成正比。

A. 电流的平方B. 电流C. 电阻D. 电流的平方、电阻和通电时间5. 以下哪种波是横波()。

A. 声波B. 光波C. 电磁波D. 所有上述波6.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电压U和电流I之间的关系是()。

A. R = U/IB. U = IRC. I = U/RD. R = I/U7. 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那么它的速度()。

A. 也一定为零B. 保持不变C. 可能增加D. 可能减少8. 以下哪种现象是光的折射()。

A. 影子的形成B. 镜子中的反射C. 彩虹的形成D. 光在空气中的直线传播9.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热量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 所有自然过程都会增加系统的熵D. 熵总是减少的10. 以下哪种力是保守力()。

A. 摩擦力B. 重力C. 空气阻力D. 浮力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受到的重力为______N。

12. 一个物体的初速度为3m/s,加速度为2m/s²,那么在5秒后的速度为______m/s。

13. 一个电路中的电阻为10Ω,通过的电流为0.5A,那么该电路的电压为______伏特。

大学物理综合练习答案

大学物理综合练习答案

擦不计,物体与台面间摩擦系数为,试计算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的功以及物体的初速V0 。
L
V0
解:当物体滑至前端到达
x时摩擦力可表示为
f
滑道
m
xg
i
L
mg i
x (0 x L)
( x L)
L
台面
S
则全过程摩擦力的功为:
Af
f dl
L
0
m L
xg dx
S
mg dx
L
mg(S
L) 2
2.质量m=1Kg的物体,在坐标原点处从静止出发在水平面内沿X轴
运动,其所受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合力大小为F=3+2x(SI),
那么物体在开始运动的3m内,合力所做功W=
其速率V=
6m/s

a F /m 3 2x
a dV / dt V dV / dx
18J
F
dr;且 03x(3=32mx)时i d,x i
移到相应的b、c、d 各点,设移动过程中电场力所做功分别为A1、
A2、A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1 A2 A3 。a
A q0U AB ,球面为-Q的一个等势面
5.在一个不带电的导体球壳内,先放进一电量为
Q
o
b c
d
填空题4
+q的点电荷,点电荷不与球壳内壁接触,然后使该球壳与地接触一
下,再将点电荷+q取走,此时球壳的电量为 -q ,电场分布的范
m l
x1g
T1
m l
x1a
(T1
T2 )R
J
(1 MR2 2
m R R2 )
l
a
S

高中物理必修一综合训练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综合训练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综合训练题高中物理必修一综合训练题一、选择题1.2008年9月27日,穿”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进行了25分23秒的舱外活动,成功返回轨道舱中。

在翟志刚舱外活动期间,飞船飞过了9 165千米,因此翟志刚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关于翟志刚的运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说翟志刚是”走得最快”的人,是以飞船为参考系B.说翟志刚是”走得最快”的人,是以地心为参考系C.舱外活动时间”25分23秒”,指的是时刻D.舱外活动时间”25分23秒”,指的是时间2.据报道,到2011年底,由英国汽车工程师所设计的超音速汽车”侦探犬”即将正式开始试行(如图所示)。

”侦探犬”汽车号称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汽车,能够在短短的40 s 内从静止加速到1 609 km/h 的速度。

而一架飞机在跑道上从静止开始起飞,速度增加到300 km/h 需要30 s,由此可知”侦探犬”汽车的平均加速度与飞机起飞过程的平均加速度之比约为( )A.4∶1B.4∶3C.3∶1D.16∶33.如图,在水平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

若A 与B 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 不等于0,则关于B 的受力个数可能为( )A.3B.4C.5D.64.清洗楼房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1F ,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2F ,空中作业时工人与玻璃的水平距离为定值,则( ) A.1sin mg F α=B.2F G =cot αC.在空中统一位置作业,当桶中的水不断减少1F ,与2F 同时减少D.若缓慢增加悬绳的长度1F ,减小2F ,增大5.在下列所给的质点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中,能反映运动质点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6.如图所示是给墙壁刷涂料用的涂料滚的示意图,使用时,用撑竿推着粘有涂料的涂料滚沿墙壁上下缓缓滚动,把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上。

撑竿的重力和墙壁的摩擦均不计,且撑竿足够长,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一定距离处缓缓上推涂料滚,设该过程中撑竿对涂料滚的推力为1F ,涂料滚对墙壁的压力为2F ,则( )A.1F 增大2F ,减小B.1F 增大2F ,增大C.1F 减小2F ,减小D.1F 减小2F ,增大7.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斜劈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粗糙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劈的粗糙斜面向上滑,至速度为零后又加速返回,而物体M 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物块m 上、下滑动的整个过程中( )A.地面对物体M 的摩擦力先向左后向右B.地面对物体M 的摩擦力方向没有改变C.地面对物体M 的支持力总小于(M+m)gD.地面对物体M 的摩擦力大小不同8.从地面以大小为1v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皮球,经过时间t 皮球落回地面,落地时皮球速度的大小为2v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学竞赛题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的耳朵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某农村中学8年级课外活动小组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后,A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一次响声;B同学说自己听到两次响声;C同学说自己听到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A、B、C三位同学的位置到达敲击点的距离各在什么范围内?(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分析过程)答案详解解: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顺序(传声物质)依次是:钢、水、空气.设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要分辨(相邻的)空气和水传来的声音,应有:,计算得出:;要分辨(相邻的)水和钢传来的声音,应有:,计算得出:;要分辨(相邻的)空气和钢传来的声音,应有:,计算得出:.结论:C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时,三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均等于或大于,能听到三次敲击声.B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时,水和空气传播的时间间隔等于或大于(可以分辨);空气和铁传播的时间间隔等于或大于(可以分辨);水和铁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小于(不能区分);A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时,任意两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均小于,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答:A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B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C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解析:声音可以在空气、水、钢铁中进行传播,且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因为声音在空气、水和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在同一地点声音通过空气、水和钢铁传播的时间是不同的,即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顺序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可以根据题意(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和公式建立三个方程,分别算出要分辨空气和水传来的声音、水和钢铁传来的声音、空气和钢铁传来的声音各自需要的距离是多少.光学竞赛题如图主光轴上的S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主光轴于S'点,现有一条平行入射光轴的光线从R射向凸透镜,则折射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 )A. 和主光轴有交点,仍在S'点B. 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的左侧C. 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的右侧D. 和主光轴没有交点答案详解B解:过光心作平行于光线S和R的入射光线,与S的折射光线相交于一点F',过焦点F'垂直主轴画一个平面(虚线),将主轴转一个角度与入射光线平行这样,就是光线R经凸透镜折射后要经过的点也叫付焦点),因此这条光线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点的左侧.如图所示: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解析:根据“过光线的光线不发生变化”,过透镜光心O作平行于S和R的光线c,与S的折射光线相交,交点即为平行线入射后经过透镜会聚的点,可以知道该点一定在透镜的主平面上,主平面与透镜主轴的焦点即为像付焦点;光学一如图所示,遮光板A与光屏B平行放置且相距为d。

在A的中央挖一直径为d1的圆孔,并在孔内嵌入与孔等大的薄透镜L。

现有一束平行光束垂直照射遮光板,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直径为d2的圆形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大小可能为()A.B.C.D.答案详解ACD解析:分析试题:设薄透镜的焦距为f,当薄透镜为凹透镜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知,关系式成立,即透镜焦距的大小为f=,C是正确的;当薄透镜为凸透镜时,且透镜的焦点在光屏B的左侧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知,关系式成立,即透镜焦距的大小为f=,A是正确的;当薄透镜为凸透镜时,且透镜的焦点在光屏B的右侧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知,关系式成立,即透镜焦距的大小为f=,D是正确的;故该题选ACD。

考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为本题考点。

光学二如图所示,把一反射面向上的凹镜置于容器内,有一束平行光线以凹镜反射后会聚在A点,如果向容器内加一些水,将凹镜恰好浸没在水中,则该光束的会聚点A的位置将( )A. 向下移动一些B. 保持不变C. 向上移动一些D. 与水的浓度有关,无法判断答案A解:(1)容器内加水后,因为两条光线是垂直与水面入射的,因此传播方向不改变;(2)经凹镜反射后,在水中时仍然按原方向传播,但出水面以后,因为光的折射,折射光线将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因此光线的会聚点在A点以下.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解析由光的折射规律可以知道,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光路图进行分析就可得出正确结论.光学三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如图中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考点:光的反射与折射为本题考点。

分析: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折射光线会向法线靠拢,故D是不对的;A中只有折射没有反射,B中只有反射没有折射,故C是比较全面的,故选C。

光学四如图所示,暗室内有一盛水的水槽,水槽上方一激光束入射到平面镜(图中未画出)上的点,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到水槽中的点。

请画出平面镜并作出光从点传播到点的光路图。

答案详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解答:根据光的可逆性可知,人们沿着点反射光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点的虚像,在点的正上方,故在点的正上方找一点,连接,与界面的交点为,即为反射光线射到水面的入射点,作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然后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连接即为光从点传播到点的光路图。

扩展光的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5)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时入射角与折射角均为。

物态变化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先沸腾,油然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B. 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C. 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D. 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以后,油才能沸腾答案详解D解:因为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故在开始加热时,上层的油会发生蒸发现象,同时因为油膜的覆盖,使得油下面的水无法蒸发,但随着加热,当将水加热到后,再加热水就沸腾了,即发生汽化,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且水的沸点小于油的沸点,故此时油不会沸腾,直到水全部汽化完后,油的温度才能升高,即当温度升到油的沸点时,再加热,油才可以沸腾.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解析: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同时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升高;据上面的两个知识点分析即可解决.力学竞赛题如图所示,两根细绳的一端与质量为2千克的小球A相连,它们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竖直墙面上B、C两点,若对小球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成的拉力F,使得细绳都能伸直,此时,AC恰好水平,与AB的夹角也为.关于拉力F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最大值为牛B. 最大值为牛C. 最小值为牛D. 最小值为牛答案BD解:对A球受力分析,受到拉力F、重力mg、两根细绳的拉力和,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x方向:y方向:计算得出:,,当时,F最大,为:,当时,F最小,为:.所以BD选项是正确的.解析对A球受力分析,受到拉力F、重力mg、两根细绳的拉力和,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方程,然后根据两根细线的拉力都要大于或等于零分析判断.力学综合体第一题如图所示,密度、粗细均匀的木棒,一端悬挂重为G的小物块(体积忽略不计),棒的浮出水面,则棒所受重力的大小为( )A. nGB.C.D.答案详解C解:均匀的木棒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得:棒的浮出水面,木棒受力分析如图:设木棒的长度为L,则,,,设木棒与水面的夹角为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整理得:解(1)(2)得:.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解析:因为棒的浮出水面,所以根据漂浮的条件列出等式,然后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代入等式即可求解.第二题把一乒乓球压入盛有水的烧杯底部(如图所示),松手后,乒乓球上升至水面最后漂浮在水面上。

乒乓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不断增加。

下列关于乒乓球机械能来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是由水的内能转化来的B: 是由水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C: 是由乒乓球的内能转化来的D: 是由乒乓球的化学能转化来的答案详解B正确率: 61%, 易错项: A解析:本题考查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松手后,乒乓球上升至水面最后漂浮在水面上。

乒乓球在上升的过程中,水的重心不断降低,重力势能不断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乒乓球的机械能不断增加,故B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B。

第三题如图所示,有两个正方体实心物体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重,B重.若物体B对A的压强与此时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物体B的密度与物体A的密度之比为( )A.B.C.D.答案详解D解:物体B对A的压强,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因为,所以,得,因为,整理可得又因为,所以,整理得.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解析:物体B对A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等于AB的重力之和,两个物体都是正方体,B和A的接触面积是B的面积,也就是B边长的平方,A和桌面的接触面积是A的表面积,也就是A边长的平放,根据公式列出关系式,求出两个边长的关系,再利用密度与质量的关系,求出密度之比. 第四题如图所示,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和摩擦不计.弹簧测力计A、B、C的示数分别为、、,以下有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A 弹簧秤对墙壁的拉力大于A弹簧秤的示数BCD B弹簧秤对墙壁的拉力小于B弹簧秤的示数答案详解C解:(1)弹簧秤对墙壁的拉力可以通过弹簧秤显示出来,弹簧秤A、B对墙壁的拉力等于A、B弹簧秤的示数,故AD错;(2)因为滑轮组是由一根绳子缠绕而成,弹簧秤B的示数等于弹簧秤A的示数的2倍,即;弹簧秤C的示数等于弹簧秤A的示数的3倍,即;所以,.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解析:(1)弹簧秤对墙壁的拉力可以通过弹簧秤显示出来,弹簧秤对墙壁的拉力等于弹簧秤的示数;(2)因为滑轮组是由一根绳子缠绕而成,弹簧秤B的示数等于弹簧秤A的示数的2倍;弹簧秤C的示数等于弹簧秤A的示数的3倍,据此得出三个弹簧秤的示数大小关系.第五题小胖同学在暑假期间参加了农村电网改造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电工所挖的埋水泥电线杆的坑引起了小胖的兴趣.坑的形状如图5所示,从地面上看,坑基本上是一个长方形,其宽度仅比电线杆的粗端直径稍大一点,坑中沿长方形的长边方向有一从地面直达坑底的斜坡.请你回答:(1)为什么要挖成图 5 所示的深坑,而不挖成图 6 甲所示的仅比电线杆略粗一点的圆筒状深坑,或者如图 6 乙、丙所示的那种大口径的方形或圆形的深坑?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 ) 通过计算对比分析:如果将这种水泥电线杆分别埋入图 5、图 6 甲所示的坑中.则把水泥电线杆放到坑口适当位置后,在竖起水泥电线杆的过程中,抬起水泥电线杆的细端至少分别需要多大的力?已知这种坑深,宽,地面处坑口长,坑底长.水泥电线杆的质量为,长,粗端直径,其重心距粗端(取(3)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竖起水泥电线杆的过程中,人们对水泥电线杆至少分别要做多少功?答案详解解:(1)挖成图5所示的深坑好处如下:(a)少挖土方:挖成图5所示的深坑要比挖成图6乙、丙所示的深坑少挖土方,这样可以少做功,避免人力浪费,提高劳动效率.(b)便于施工:施工人员更易于从图5所示的坑里向外取土.(c)省力省功:用图5所示的深坑埋水泥电线杆,与用图6甲所示的深坑埋水泥电线杆相比,不必将电线杆沿竖直方向直立在地面上,重心上升高度小,施工时即省力又省功.(d)施工安全:用图5所示的深坑埋水泥电线杆,施工人员只需从有斜坡的方向扶住水泥电线杆就行了,水泥电线杆不会向其它方向倾倒,施工比较安全.(2)a.若将这种电线杆埋入图5所示的坑中,电线杆就位后的情况如图1所示.设竖起电线杆的过程中,在细端所用拉力为.在图1中,电线杆粗端伸入坑口的距离为,进而:,,电线杆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计算得出:,,b.若将这种电线杆埋入图6甲所示的坑中.电线杆就位后的情况如图2所示. 设竖起电线杆的过程中,在细端所用拉力为.在图答2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得出:;(3)在图1中,电线杆重心升高:,人们对电线杆做功:,在图2中,电线杆重心升高:,人们对电线杆做功:.答:(1)挖成图5所示的深坑可以少挖土方、便于施工、安装省力、安全;( 2 )抬起水泥电线杆的细端至少分别需要、的力;(3)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竖起水泥电线杆的过程中,人们对水泥电线杆至少分别要做、的功.解析:(1)挖成图5所示的深坑可以少挖土方、便于施工、安装省力、安全,从这几方面分析.(2)若将这种电线杆埋入图5所示的坑中,如图1所示,设竖起电线杆的过程中,在细端所用拉力为,为支点,确定和的大小,求出电线杆重,利用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的大小;若将这种电线杆埋入图6甲所示的坑中,如图2所示,设竖起电线杆的过程中,在细端所用拉力为,以为支点求出和的大小,利用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大小;(3)在图1中,求出电线杆重心升高高度,求人们对电线杆做功;同理求出在图2中人们对电线杆做功.第六题如图所示,一个未装满水的瓶子,正立放置在水平面上时瓶对桌面的压强为,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倒立放置时瓶对桌面的压强为,瓶盖受到水的压力为.则( )ABCD答案详解BD解:(1)因为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瓶和水的总重力,所以无论正放还是倒放,它们的总重力不变,即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倒置后,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小,故据可以知道,倒置后瓶对桌面的压强大,即;(2)正放时,瓶子中的水柱是粗细相同的,瓶子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倒放时,瓶子中的水柱上面粗,下面细,一部分水压的是瓶子的侧壁,瓶盖受到的压力小于瓶中水的重力;因此.所以BD选项是正确的.解析:(1)水平桌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倒置后,由液体压强公式得出压强的变化情况;(2)水对瓶盖和瓶底的压力,可以根据水产生的压力和水重力的关系进行分析,注意上下粗细一样的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上面粗、下面细的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上面细、下面粗的容器中水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第七题某同学在测量某液体密度时,将两端开口、底部带有阀门的三通形玻璃管倒置在两个容器中,左侧容器盛有密度己知的液体,右侧容器盛有待测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