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训练讲义(7):调动感情方法之内在语

合集下载

播音主持的内在语

播音主持的内在语

播音主持的内在语第一篇:播音主持的内在语内在语那些在播音语言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在朗诵艺术,戏剧表演中,演员要支配自己的语言和形体动作,也用这个方法,其术语叫“潜台词”“潜语”。

意义1内在语是承续语言链条的结节点。

在语言链条逻辑关系不明显之处,或是在衔接转换的关联词省却之处,内在语可以打破语言本身符号性和概括性所带来的局限,帮助播音员主持人明确句子或小层次之间隐含的关联词,弄清语句之间的关系,使表达更准确,更具说服力。

2内在语是语句目的的集中体现。

同一句话,语境不同,语句目的就不同,而内在语有助于在各种语境下准确把握这一句话的不同态度倾向和感情色彩,生动体现语句目的。

3内在语是确定播音表达语气的依据。

同一句话,内在语不同,表达的语气(包括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外在的具体声音形式两方面)就会不同。

4内在语是播音创作性和播性音员创作个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它溶入了播音员主持人独特的具体感受,就不得不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和创造性。

最后,内在语还是新闻播音真实性的重要保证。

因为播报新闻时,字音准确无误不等于做到了播音的真实准确,通过内在语的准确把握可以保证态度,情感的正确倾向。

作用内在语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两大方面:揭示语句本质和揭示语言链条。

1.揭示语句本质语句本质是指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深层的内在含义和态度情感。

理解语句的思想内容可以做两方面分析:一是脱离语言环境来确定语句的基本意义,那么它只是句子的表层意义;一是结合语言环境来确定句子本来要表达的思想和实际意义,那么这就是句子深层的内在含义和态度情感,即语句本质。

但语句的表层意义并非无足轻重,我们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从语句较宽泛的表层意义来锁定语句本质。

也就是说,应该参照语句表层意义的线索来揭示语句本质,而揭示语句本质落实到表达上则可以引发出贴切的语气。

2.揭示语言链条语言链条实际是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最新播音与主持艺术-内在语PPT课件

最新播音与主持艺术-内在语PPT课件
有时前后句的感情色彩转换较大,为准确表 达下一句,可在两句间加一提示性内在语。
四、提示性内在语
“砰”的一声,张某一脚踢开炊事班的门。 (怎么回事?)
炊事班战士小梁见这情景,先是一愣,接着 上前询问。
第一句表现的是怒的色彩,第二句表现 的是疑的色彩。这个疑问短语过渡,就可以 提示播讲者转入疑虑的语气。
内在语的分类
(各位听众朋友,我们这里是)禹州人民广 播电台!
(青年朋友,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伤悲。。。。。。
(您知道吗,观众朋友)在最祖国西南边陲 的密林深处,有一座边防
哨卡。。。。
内在语的分类
二、寓意性内在语
比如,热恋中的姑娘向男友嗔怪地说“你 真坏”、“你真傻”。其实是说“你真 好”、“你真可爱”。
例子:《补旧》
来到吴家花园,起初组织上还是要给彭 总派护士、公务员,他不要,他说:“我没 有病,要什么护士!(你看,我——)现在 是个闲人了,(如果)还要人家来打扫卫生、 料理生活,那真是岂有此理!”
内在语的含义
第二,内在语是语句目的的集中体现。 例子:《补旧》 直到他被林彪、江青派来的一伙人揪上北京,
五、回味性内在语
1、寓意式回味。
如: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 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它常常催 我向上)
寓意式回味不仅体现这句的内在含义,往往 还负有统括上文和结论 全篇的责任,同时, 还要造成某种氛围,让受众有所思索,有所 回味
五、回味性内在语
2、反问式回味。
对前句句尾语势所表现的色彩引申、指向和 推送作用,能够进一步沟通传授双方,深化 双向交流。
四、提示性内在语
1、设问呼应。
两个句子、段落和层次之间,用设问短语 过渡,诸如:什么事,为什么呢,什么原因 呢,那么该怎么办呢,又那些意义呢等等, 有利于语言表达与受众心理相呼应,因为这 也是受众听到此处所产生的自然心理反应, 有助于调动受众对传播过程的参与,构成潜 在的双向交流。

播音主持如何把握内在语

播音主持如何把握内在语

播音主持如何把握内在语播音主持如何把握内在语随着我国播音主持行业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播音主持如何把握内在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播音主持如何把握内在语呢?下面店铺为大家解答一下,希望能帮到您!一、播音主持内在语的特征(一)体现创作规律。

播音主持内在语的存在可以有效地体现出创作的规律,这首先是体现在播音学的意义上。

即内在语的合理应用可以充分体现出现播音创作活动的规律,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广播听者与播者之间的桥梁,即如果没有内在语的有效应用则无法建立起这样一座桥梁。

除此之外,体现创作规律还表现在其是播音有声语言创作的一个重要内部技巧,根据相关理论的阐述,播音的内在语是指那些在播音的话似乎还有意思,但是两者在因果上并没有关系并且也没有共识。

因此,这意味着不可能产生内在语言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言。

(二)赋予更深含义。

播音主持内在语的特征还体现在了其能够赋予播音主持工作以更深的含义。

即根据播音学意义上的内在语不同与语言学意义上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容的关系中语句内在含义可以是外在含义的蕴含、预设等。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用有声语言播出话语的相关内容,就能够赋予播音内容以更深的含义。

除此之外,其能够赋予播音主持更深的含义还体现在可以有效地体现出话语的真实含义,并且能够让听的人理解到其中的预设关系,因此这意味着内在语就话语本身表达的语义范围显然要更为宽阔。

(三)特定适用范围。

内在语具有相应的适用范围,只有在适用范围内才能对内在语进行合理的应用。

而不在适用范围内则无法对其进行高效的应用。

举例来说,根据部分书籍中对于播音内在语的界定,内在语的适用范围是根据播音文稿中的“语句关系”以及语句的“语句本质”来界定的。

播音文稿中的矛盾关系是语言的单位有词、词组、短语、句子、段落、乃至整篇文章以及这些单位之间的矛盾。

即存在两个不相容的关系或者概念,而内在语只能在这一关系和概念内进行应用,如果超过了这一关系和概念,则会使得其表现效果大打折扣。

播音主持训练:第七讲调动感情方法之内在语

播音主持训练:第七讲调动感情方法之内在语

第七讲调动思想感情的方法之内在语一、理论基础在我们的播音创作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篇稿件,初识乍看,平平常常;深入揣摩,回味悠长。

其中的内在含义往往与字面表达的意思不同,因为性别、性格、语言习惯的原因,或限于说话的场合、环境,以及说话双方的身份、地位,或出于得体、礼貌和策略的需要,人们说话经常要委婉、含蓄,不那么直接。

不仅如此,生活当中的交谈还会出现“话里有话,弦外之音”的情况,比如下面的这个笑话:几个学生躺在被窝里闲聊。

甲:“我的爱国心最强。

”乙:“我的爱国心才最强,我从不买外国货。

”丙:“我也从来不看外国电影。

”甲(慢条斯理地):“还是我最强,你们想想看,我入学以来,哪次外语考及格了?”笑话最后,甲的话不是一目了然能够明白,再一琢磨,才知道其中的含意。

这个过程是需要动动脑筋思考的,这就是这一讲我们所讲的内在语,它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活动,这为播音语言表达提供充实的内心依据。

播音的内在语是指那些在文字语言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语句关系是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内在语的明确看它们是怎样衔接成一个整体的,搞清楚全篇语句之间、小层次之间、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我们获得或并列,或递进,或因果,或转折,或分合等等情况的逻辑感受,从而明了文章上下衔接、前后照应的程序关系,接着以内在语的形式把我们理解感受到的逻辑关系显示和引发出来。

这样运用内在语的衔接转化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然贴切的语气,造成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效果,增强有声语言的活力。

语句本质就是语句的内在含意、感情态度。

揭示了语句的本质,可以引发出贴切的语气,使得有声语言深刻丰富,耐人寻味,对表达起深化含意的作用。

既然内在语没有明确在文字中显示出来,就需要我们一定要努力挖掘文字后面更深刻的含意及把握鲜明的语句关系。

明晰、准确的内在语会激活我们的有声语言,使我们自然真实地把稿件的话变为自己心里要说的话,传达给受众。

内在语——精选推荐

内在语——精选推荐

内在语内在语⼀、什么是内在语⼆、怎样挖掘稿件的内在语⾸先,通读稿件,确定播出⽬的。

第⼀,找重点。

第⼆,找难点。

其次,体现在语句的衔接上。

最后,分析作者在⽂字的后⾯藏着什么意思。

三、内在语主要体现在哪些⽅⾯(⼀)语句链条的承接(主要分三种情况)第⼀种情况是发语作⽤第⼆种情况是转换作⽤第三种情况是回味作⽤(⼆)语句本质的差异四、提⽰五、内在语练习⼀、什么是内在语 在播⾳主持专业中,把语⾔所不能表露、不便表露或者没有完全显露出来的语句关系、语句本质称为“内在语”。

⽣活中常说的“弦外之⾳”、“⾔外之意”、表演专业中的“潜台词”实际上都是内在语。

播⾳员、主持⼈归根到底是同⼈打交道的职业,虽然中间借助了⼀个媒体、⼀个节⽬、⼀份稿件,但媒体、节⽬、稿件都是⼈的想法、思想的⼯具和结果,本质是操纵于⼈的意识之下的。

透过⽂字表⾯聆听思想的声⾳是最重要的。

在播⾳主持中,内在语是有层次的。

在篇章结构中,全篇的内在语是讲播的⽬的,就是这篇稿件要告诉受众什么思想和情感。

播讲⽬的是靠语⽓来体现的。

⼀篇稿件的布局总是有主有次,在主要部分中有重点和⾮重点。

播讲的⽬的⼀般藏在主要部分和重点内容的背后深处。

所以,在备稿时⾸先要找出主要部分和重点层次,这就等于抓住了⽂章的要脉,透过要脉追寻其精髓和灵魂。

从语句的⾓度看,内在语就是具体态度。

态度⽆⾮包括判断和评价,有是与⾮的区别,在是与⾮中还有分⼨的差别,分⼨的差别也就是态度的标志,所以许多稿件通过不同的、具体语句的态度分⼨来表达内在语。

⽂章的层次和部分之间是有转承关系的,通过语句的衔接体现出来,实际上就是承前启后。

所以,承前启后是层次转承的内在语。

⼆、怎样挖掘稿件的内在语 拿到⼀篇稿件怎样挖掘它的内在语?可以从下述三个⽅⾯着⼿。

⾸先,通读稿件,确定播出⽬的。

怎样确定播出⽬的呢?从两⽅⾯切⼊。

第⼀,找重点。

播出⽬的⼀般在重点中集中⽽鲜明的体现,所以在重点中采掘全篇的内在语能确保事半功倍。

播音与主持需要怎么调动思想情感?有什么好方法?

播音与主持需要怎么调动思想情感?有什么好方法?

播音与主持需要怎么调动思想情感?有什么好方法?情景再现就是播音员主持人以语言内容为依据展开再造想象,使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自己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

那么作为一名播音主持该怎么调动自己的思想情感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情景再现的:(1)情景再现属于一种联想、想象活动,是对播音员主持人再造想象特点的概括。

(2)播音员主持人的联想与想象必须以语言内容为依据,以符合稿件的需要为前提,必须遵循稿件规定的目的、性质、范围、任务,不能信马由缰,任意驰骋。

(3)依据语言内容想象出的画面应该是连续的、活动的、有内在联系的,而不事立的、静止的。

(4)播音员主持人进行联想、想象的目的应该是引发相应的态良、感情。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情景再现一定要产生于具体感受中,要以情为主。

播音员主持人通过对语言内容的具体感受,要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进而激发强烈的播讲愿望,而不能只满足于“画面”清晰,只重视景而忽视情。

情景再现的展开过程播音员主持人在具体的语言创作过程中,运用情景再现可以按以下四步来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第一步:理清头绪。

这一步主要是从情景再现的角度对语言内容进行梳理,它与备稿当中的划分层次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这里更注重从画面的角度来理清内容的头绪。

包括:把握结构,明确先后顺序;把握画面的主次详略及特点。

第二步:设身处地。

设身处地就是通过想象,将自己置身于稿件所描述的情景中,缩短我们与稿件所述情景的时空距离和人物的心理距离等,使我们迅速地投入到稿件所规定的情景中,获得现场感,感到“我就在”。

第三步: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再现的核心问题。

这里强调的是内心积极的反应,摈弃的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式的无动于衷。

在触景生情这一步我们还要掌握两点要求:一是反应积极、一触即发;二是以情为主、情景交融。

语言表达之内在语

语言表达之内在语

例子:《补旧》
直到他被林彪、江青派来的一伙人揪上北京,我们分别时,他穿的还是这身黑蓝颜色、上头闪着一层油光的土布棉衣。
(彭总啊,你对自己太苛刻了!)
01
03
02
二、内在语的类型
*
发语性内在语
01
关联性内在语
03
回味性内在语
05
寓意性内在语
02
提示性内在语
04
反语性内在语
06
发语性内在语 (把头播好)
1
就是在呼号、节目、稿件、层次、段落、语句之前,加上适当的词语,用于“带发”出稿件原来的开头。
2
例1:(各位听众,我们这里是)XXXX人民广播电台。
3
例2:(青年朋友,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
例3:(听众朋友,您知道吗?)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密林深处,有一座边防哨卡……
5
发语性内在语可以解决呆板、冷漠、平淡和流于形式的情况,还能解决某种心理源性发音障碍。
6
当节目稿件的开头写得比较突兀呆板,我们在前面加一个称呼语,问候语或一个疑问短语来带发,就较容易找到自然的语气,进入状态,使语句的指向性更强。
寓意性内在语是稿件文字的“弦外之音”,是隐含在语句深层的内在含义,是结合上下文语境挖掘出来的语句本质和语句目的。
(二)寓意性内在语
例子:“你真坏!”,“你真傻!”等等
1、表面意义与内在含义截然相反的好判断出来:
例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速度飙到120,这辆120在和生命赛跑。
2、难点:把握意向色彩或程度、分寸上的细微差异:
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播音主持如何把握内在语-2019年文档资料

播音主持如何把握内在语-2019年文档资料

播音主持如何把握内在语一、播音主持内在语的特征(一)体现创作规律。

播音主持内在语的存在可以有效地体现出创作的规律,这首先是体现在播音学的意义上。

即内在语的合理应用可以充分体现出现播音创作活动的规律,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广播听者与播者之间的桥梁,即如果没有内在语的有效应用则无法建立起这样一座桥梁。

除此之外,体现创作规律还表现在其是播音有声语言创作的一个重要内部技巧,根据相关理论的阐述,播音的内在语是指那些在播音的话似乎还有意思,但是两者在因果上并没有关系并且也没有共识。

因此,这意味着不可能产生内在语言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言。

(二)赋予更深含义。

播音主持内在语的特征还体现在了其能够赋予播音主持工作以更深的含义。

即根据播音学意义上的内在语不同与语言学意义上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容的关系中语句内在含义可以是外在含义的蕴含、预设等。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用有声语言播出话语的相关内容,就能够赋予播音内容以更深的含义。

除此之外,其能够赋予播音主持更深的含义还体现在可以有效地体现出话语的真实含义,并且能够让听的人理解到其中的预设关系,因此这意味着内在语就话语本身表达的语义范围显然要更为宽阔。

(三)特定适用范围。

内在语具有相应的适用范围,只有在适用范围内才能对内在语进行合理的应用。

而不在适用范围内则无法对其进行高效的应用。

举例来说,根据部分书籍中对于播音内在语的界定,内在语的适用范围是根据播音文稿中的“语句关系”以及语句的“语句本质”来界定的。

播音文稿中的矛盾关系是语言的单位有词、词组、短语、句子、段落、乃至整篇文章以及这些单位之间的矛盾。

即存在两个不相容的关系或者概念,而内在语只能在这一关系和概念内进行应用,如果超过了这一关系和概念,则会使得其表现效果大打折扣。

二、播音主持把握内在语对策(一)注重明确语意。

注重明确语意是播音主持把握内在语对策的基础和前提。

在注重明确语意的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员应当明白播音内在语不是语句表层的意思,因此这意味着内在语的应用离不开语意的支持,越是明确的语意越是能够让听众理解内在语的意义,从而能够使得内在语的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音主持训练讲义(7):调动感情方法之内在语一、理论基础在我们的播音创作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篇稿件,初识乍看,平平常常;深入揣摩,回味悠长。

其中的内在含义往往与字面表达的意思不同,因为性别、性格、语言习惯的原因,或限于说话的场合、环境,以及说话双方的身份、地位,或出于得体、礼貌和策略的需要,人们说话经常要委婉、含蓄,不那么直接。

不仅如此,生活当中的交谈还会出现“话里有话,弦外之音”的情况,比如下面的这个笑话:几个学生躺在被窝里闲聊。

甲:“我的爱国心最强。

”乙:“我的爱国心才最强,我从不买外国货。

”丙:“我也从来不看外国电影。

”甲(慢条斯理地):“还是我最强,你们想想看,我入学以来,哪次外语考及格了?”笑话最后,甲的话不是一目了然能够明白,再一琢磨,才知道其中的含意。

这个过程是需要动动脑筋思考的,这就是这一讲我们所讲的内在语,它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活动,这为播音语言表达提供充实的内心依据。

播音的内在语是指那些在文字语言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语句关系是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内在语的明确看它们是怎样衔接成一个整体的,搞清楚全篇语句之间、小层次之间、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我们获得或并列,或递进,或因果,或转折,或分合等等情况的逻辑感受,从而明了文章上下衔接、前后照应的程序关系,接着以内在语的形式把我们理解感受到的逻辑关系显示和引发出来。

这样运用内在语的衔接转化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然贴切的语气,造成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效果,增强有声语言的活力。

语句本质就是语句的内在含意、感情态度。

揭示了语句的本质,可以引发出贴切的语气,使得有声语言深刻丰富,耐人寻味,对表达起深化含意的作用。

既然内在语没有明确在文字中显示出来,就需要我们一定要努力挖掘文字后面更深刻的含意及把握鲜明的语句关系。

明晰、准确的内在语会激活我们的有声语言,使我们自然真实地把稿件的话变为自己心里要说的话,传达给受众。

内在语并不在播音员的有声语言中出现,它是播音员的内心意念,使思维与感情处于运动状态,对有声语言的表达起着引发、深化的作用。

内在语的把握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语句本质的差异,一个是语言链条的承接。

先来看第一个方面:语句本质的差异。

在一般情况下,语言和内在的含意是一致的。

但有时语言和内在的含意是不一致的,语言表面上是“这个”意思,但思考一下,发现实际上它是“那个”意思,而且两个意思还不一样,甚至是相反的。

有声语言的创作是否正确恰当,被内在语制约着,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转化成声音就大功告成了。

在播音主持中,如果把内在的意思给播反了,立场、态度和观点就都变了。

把语句的意思播反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内在语用错了,当然也有表达方法不得当的原因。

来看小故事《中计》,看看其中内在语的用法。

中计七月初的一天,在辽宁省海城县一个小山村里。

住在张大伯家的某部侦察排的战士们刚刚起床,就看见房东张大爷气冲冲地走进屋来。

张大爷绷着个脸问道:“昨天,你们谁进了我家东菜园,把菜地弄得乱七八糟?”一句话把全排战士给问怔了,互相看了看,谁也没吭声。

这时候,有一个小战士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他叫洪松彪,是今年才入伍的新战士,原来,昨晚上是他悄悄地跑到菜地里,帮张大爷干活的。

小洪心里直打鼓,他想,是不是我铲地的时候伤了苗?是不是水浇多了淹了菜?小洪越想越不安。

这时候,张大娘又跑进来火上浇油地说:“老头子,别跟他们说了,咱们去找指导员说个清楚。

”话音未落,就拉着张大爷的袖子往外走。

刚刚十八岁的洪松彪,哪见过这个场面呀,小伙子沉不住气了,马上开口说:“大爷、大娘别发火,昨天是我跑到菜地里去的。

我看你们二老年纪大,大爷成天忙着队上的事儿,顾不了家,就抽空帮你们干了点活。

谁知道我不会干,给你们添了麻烦,真对不起你们,有多大的损失我一定赔。

”说着就伸手掏钱包。

张大爷看到这个情景,倒哈哈大笑起来。

大娘也跟着笑起来,她疼爱地拉着小洪的手说:“孩子你受委屈了。

”小洪纳闷地抬起头来看着两位老人,张大爷得意地说:“孩子,你中计了,从打你们到我们村来搞训练,给大家伙干了那么多的好事。

可我们就是不知道是谁干的,昨晚上我和你大娘一合计呀,就想出这个小计策来。

果不出所料,你们还真中计了。

”全排战士这才恍然大悟,和张大爷、张大娘一块笑了起来,洪松彪,这个虎头虎脑的小伙子却像大姑娘似的,羞涩地低下了头。

……张大爷说的“中计”不是真的上了圈套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语气应该是感谢的、诚恳地、疼爱的,而非字面意思上的得意洋洋。

内在语为“(好)孩子,你中计了。

”第二个方面:语言链条的承接。

语言链条的承接是指语句、段落的前边或后边,运用内在语的转折、连接作用,造成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效果。

有如下作用:(1)发语作用:在语句、段落之前,借助内在语把语句、段落播好。

据新华社电昨天是西方母亲节。

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表示,他已与45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吁请设置中华母亲节,日期将定在孟母生孟子之日,即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

李汉秋表示,今年中华母亲节(阳历5月18日),北京、天津、南京、福州等几十个城市的一些学校将率先开展起来。

这篇新闻导语如前加上内在语“中国现在时兴过‘洋节’”,可以把播音员主持人的态度和消息的目的统一起来,告诉人们我们要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自己的中华母亲节。

(2)转换作用:由上一段、上一句到下一段、下一句,需要转换的时候可以借助内在语“过渡”。

示例是以上这篇新闻的主体,在导语与主体的转换之间,我们可以加上内在语“近年来,大家都知道已经有母亲节了”,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近年来,大家都知道已经有母亲节了。

)针对为何需要设置中华母亲节等相关问题,李汉秋等在吁请中作了详细的阐释。

(问题1:为何设置中华母亲节?答:中华母亲代表不是洋妈妈。

)不同文化的母亲节形象代表都有不同的文化个性,流淌着自己民族文化的血液。

当中华儿女吮吸母亲节的文化乳汁时,这位母亲代表却是洋妈妈,这样的事不宜再继续下去。

我们要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自己的中华母亲节。

(问题2:为何让孟母做代表?答:孟母形象具备五大优势。

)为何让孟母做形象代表,李汉秋等委员认为有5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孟母实有其人,不是传说人物。

二是许多贤母只有一件事而且缺情节,而孟母事迹翔实而且丰富。

三是时间较早,历代留有孟母遗迹供瞻仰。

四是孟母家喻户晓,知名度高,影响大。

五是孟母教子成效大,孟轲成为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

(问题3:为何定在四月初二?答:孟母生孟子之日是标志。

)李汉秋等委员认为,仉氏生孟轲才成为孟母,因此孟母生孟子之日是标志。

以孟母生孟子之日作中华母亲节,让每个人在欢度自己生日时都要感恩母亲。

另一方面,孟子故里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世代相传在农历四月初二纪念孟子诞辰,已形成民俗。

(3)回味作用:上文结束,不管漾开缓收,还是戛然而止,都会给人以语已尽、情尚存的印象。

新闻的结尾是:另外,我国传统节日以及上岁数人的生日都以农历计,只要社会重视,即使以农历计的节日也不怕不好记。

建议每年的日历在这天标出中华母亲节,这样就更不会遗忘了。

内在语是提倡过中华母亲节,尽管可能有农历计日的麻烦,也是可以解决的。

新闻结束时,这样的内在语“对不对”体现了倡导设置中华母亲节的可行性。

那么,拿到一篇稿件怎样挖掘它的内在语?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通读稿件,确定播出目的。

其次,在稿件的大层次间体现了承接的特点和意图,主要体现在语句的衔接上。

最后,在每个具体的语句中探察作者的态度和感情,看看作者在文字的后面藏着什么意思。

要着重把握态度、感情的分寸。

示例分析:妈妈喜欢吃鱼头1痹谖乙老〖鞘碌氖焙颍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肉。

每次吃鱼,妈妈先把鱼头夹在自己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捡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

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

”2蔽蚁耄鱼头一定很好吃的。

有一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吃来吃去,觉得没鱼肚子上的肉好吃。

3蹦悄晖馄糯咏北到我家,妈妈买了家乡很金贵的鲑鱼。

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子上的肉,夹进了外婆的碗里。

外婆说:“你忘啦?妈妈最喜欢吃鱼头。

”4蓖馄琶蟹熳叛郏慢慢地挑去那几根大刺,放进我的碗里,并说:“伢啦,你吃。

”5苯幼牛外婆就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嗍着,不时吐出一根根小刺。

我一边吃着没刺的鱼肉,一边想:“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 29岁上,我成了家,另立门户。

生活好了,我俩经常买些鱼肉之类的好菜。

每次吃鱼,最后剩下的,总是几个无人问津的鱼头。

6倍立之年,喜得千金。

转眼女儿也能自己吃饭了。

有一次午餐,妻子夹了一块鱼肚子上的肉,极麻利地捡去大刺,放在女儿的碗里。

自己却夹起了鱼头。

女儿见状也吵着要吃鱼头。

妻说:7薄肮院⒆樱妈妈喜欢吃鱼头。

”8彼知女儿说什么也不答应,非要吃不可。

妻无奈,好不容易从鱼腮边挑出点没刺的肉来,可女儿吃了马上吐出,连说不好吃,从此再也不要吃鱼头了。

9贝蚰且院螅每逢吃鱼,妻便将鱼肚子上的肉夹给女儿,女儿总是很艰难地用汤匙切下鱼头,放进妈妈的碗里,很孝顺地说:10薄奥杪瑁您吃鱼头。

”11贝蚰且院螅我悟出了一个道理:12迸人作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

(陈运松《妈妈喜欢吃鱼头》,《散文》1991年5期)文章平实生动,清新感人,三位不同的“母亲”却同样选择喜爱鱼头。

作者从三个“妈妈”在吃鱼时都挑鱼头吃,把营养丰富的鱼肉留给自己的儿女吃,这么一件看似极其平常无奇的事,悟出了一个道理:“女人作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

”含蓄地、情不自禁地高度赞扬了母性的伟大。

挖掘内在语的第一步是通读稿件,确定播出目的,本文的播出目的是通过播读这篇作品倡导人们感恩母爱。

母亲给予了孩子的一切,这些是无法衡量的。

内在语的第二步是在语句的衔接处发现起承转合的特点和意图。

从作者儿时“吵着要吃鱼头”到自己的女儿“也吵着要吃鱼头”,两个层次并列推进故事的发展。

孩子们吃了鱼头的反应是得出相同的结论:一个是“吃来吃去,觉得没鱼肚子上的肉好吃”;一个是“女儿吃了马上吐出,连说不好吃,从此再不要吃鱼头了”。

第五自然段是疑问的汇合点,“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作者在这里要表现出事实的真相,即鱼头不好吃。

是血脉相连的母亲对儿女的浓浓疼爱才使得“女人作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

挖掘内在语的第三步是找到作者在文字的后面藏着的意思。

着重把握态度、感情的分寸。

像“鱼头”这样的故事,在母亲们身上该发生了多少呢?像“妈妈喜欢吃鱼头”这种美丽的谎言,母亲们又说过多少次呢?作者用一个“鱼头”写三代母亲,这是因为从“鱼头”上发现了他们家母亲们的共同点——伟大的、默默的、不显山露水的舐犊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