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练习题
高一地理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测试题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最为著名的景点,位于一个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该景点已于 2017年3月8日坍塌。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蓝窗”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海水沉积B.风力侵蚀C.海水侵蚀D.风力沉积2.下列地貌与“蓝窗”的形成属于同一地质作用的是( )A.沙滩B.海蚀崖C.风蚀柱D.石钟乳贝马拉哈国家公园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中西部,公园内分布着形状独特的针尖石林,其物质组成是海底珊瑚和海藻的化石堆积物。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及国家公园针尖石林图。
完成3-4题。
3.图示地貌类型的地下部分往往发育有( )①溶洞②角峰③海蚀柱④地下河A. ①②B. ②③C.③④D. ①④4.推测贝马拉哈国家公园形成针尖石林时的气候特征( )A.高温多雨B.炎热干旱C.寒冷干燥D.低温多雨下图是四种较常见的地貌类型。
读图完成5-6题。
5.四种地貌中,属于风力侵蚀地貌的是( )A. AB. bC. cD. d6.有关四种地貌成因、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B.b地貌主要分布在沿海C.c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D.d 地貌主要分布在高山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也是大部分面积被冰雪覆盖的岛屿,首府努克市地处峡湾口。
下图为卫星拍摄的格陵兰岛首府努克附近一条峡谷。
据此完成7-9题。
7.该峡谷( )A,横剖面呈U形 B.岩石透水性强 C.河曲发育 D.谷坡平缓8.与该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相同的是( )①石窝②冰斗③角峰④峰林A. ①③B.②④C. ①④D. ②③9.此处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A.大小均匀B. 层状结构C.棱角明显D.磨圆度好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
高三复习题——地球表面形态(含答案)

2013届高三地理复习题六——岩石圈一、地球结构1.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速度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可能储有石油的是 A2.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 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 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 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 由南向北逐渐增厚(2)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A.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 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 四川盆地、大别山区3. 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乙。
(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的地震波,B测得地震震级为8.3级,E测得的地震的震级为级。
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
(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8.3 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二、地壳物质循环1.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
(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分别属于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3)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C2.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
回答下题。
(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 顺序依次是A .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 .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 .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 .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2)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A .火成岩1为喷出岩B .火成岩2为喷出岩C .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喷出岩D .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侵入岩 三、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2、地球的表面练习题

2、地球的表面练习题
一、问答题
1、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主要地形地貌有()、()、()、()、()、()等。
2、地形地图或地球仪用()表示水,用()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用()表示冰川,用()表示山地沙漠。
3、七大洲有:()、()、()、()、()、()、()。
四大洋有:()、()、()、()。
4、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了精确地、全景式地描绘地球面貌,摄影师在()上进行航空拍摄。
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更先进的()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更()。
5、地形是指()。
通常,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6、地势是指()。
7、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是西()东(),呈()分布。
三、判断题
1、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
2、地球表面主要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
()
3、我国的地形特征是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
4、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
5、地球表面主要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
()。
地球表面形态检测题

地球表面形态检测题(一)1、读“大洋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________,P处为________,B处是________物质上升处。
(2)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________岩。
(3)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由老到新依次排列是________。
(4)如果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板块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板块,当M板块俯冲到N板块下面,N板块受挤压上拱,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山系。
2、下列地区处于两板块张裂处的是()A.喜马拉雅山 B.阿尔卑斯山 C.马里亚纳海沟 D.红海3、印尼南部苏门答腊岛海域2009年9月30日发生7.9级以上强震,造成当地多座大型建筑物毁坏,通讯中断。
该地处于()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B.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4、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却不会使地面抬高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5、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往往会形成()A.海沟B.孤岛C.海岭D.海岸山脉地球表面形态检测题(二)1、下列关于地表形态演变的叙述,与示意图相符的是()A甲向乙的变化过程不受内外力作用 B甲向乙的变化过程只受内力作用C乙向丙的变化过程由外力为主导 D丙向丁的变化过程由外力为主导2、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B.泰山、庐山C.渭河平原、汾河谷地D.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3、读图回答:(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向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
(3)找油气应在图中处;找地下水应在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处地球表面形态检测题(三)1、下列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2、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原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严重 B.流水沉积作用严重C.冰川侵蚀作用严重 D.风力侵蚀作用严重4、地貌的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的是()A.长江三峡 B.戈壁和裸岩荒漠C.河口三角洲 D. 沙丘、沙垄5、将下列地理事物与其形成原因连线A、阿尔卑斯山①断层B、东非大裂谷②流水沉积作用C、长江三角洲③流水侵蚀作用D、长江三峡④褶皱隆起E、沙丘⑤风力沉积作用6、读“地貌示意图”,回答:B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练习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地形图上不同深度的颜色表示()。
A.气温的高低B.地势的高低C.植物覆盖的多少2.小明通过实验发现流水能改变地表的模样,下列三个证据最能支持他的结论的是()。
A.用喷壶喷洒有植被覆盖的小山丘,发现小山丘前后变化不大B.经常有水的岩石上面会长出青苔C.用喷壶喷洒小山丘顶部,小山丘上形成沟壑3.下雨时最容易被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A.小石子B.植物种子C.黏土和细沙4.如图所示,在地球的内部,越接近地核,()。
A.温度越高,压力越小B.温度越高,压力越大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
A.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B.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是南北流向C.风化、侵蚀、沉积,都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形态发生变化6.()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
A.冰川、火山B.火山、地震C.水、风7.深圳湾海岸岸堤下部的石头比上部的石头光滑,这是()对岩石的作用引起的。
A.海浪B.风力C.气温8.如图所示,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由()形成的。
A.风力侵蚀B.泥沙沉积C.河水冲刷9.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地方流到地势平坦的地方,挟带泥沙的能力会()A.逐渐变强B.逐渐变弱C.保持不变10.如下图所示,分别是喜马拉雅山、日本富士山和沙漠中的蘑菇石,属于风的作用形成的地形的是()。
A.喜马拉雅山B.日本富士山C.沙漠中的蘑菇石11.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物体下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12.下列不属于沉积岩的是()。
A.页岩B.砂岩C.玄武岩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褶皱和断层均属于地壳运动的结果B.褶皱和断层均属于地球内部力量的表现形式C.褶皱和断层能将高山削低、低地填平14.海岸边的悬崖、石柱、拱桥和礁石都是()形成的。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测试题(附答案)

⾼中地理新湘教版必修⼀第⼆章地球表⾯形态测试题(附答案)第⼆章地理试卷⼀.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符合题⽬要求。
每⼩题2分,共60分。
)读“河流的演变过程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阶段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a为沟⾕,常形成侧蚀和溯源侵蚀B.b阶段时,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C.c阶段时,河⾕出现连续的河湾,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游D.b为成熟的河⾕,横剖⾯呈槽形2、a阶段河⾕地貌⼀般发育在()A.⾼原和⼭地B.河流弯曲处C.河流的下游D.河流⼊海⼝下图⽰意我国南⽅某河流上游剖⾯,甲、⼄、丙、丁为四个海拔不同的平坦⾯,平坦⾯上的堆积物均为河流沉积物.据此完成3--5 题。
3、图中河流的流向是A. 向东北流向西南B.向北流向南C.向东南流向西北D. ⾃南流向北4、图中⾯积仍在扩⼤的平坦⾯是A.甲B.⼄ c.丙 D. 丁5. 图中⽔⼟流失最严重的时期是A.甲形成时期B.⼄形成时期c.丙形成时期 D.丁形成时期洪积扇是河流、沟⾕的洪⽔流出⼭⼝进⼊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流搬运能⼒降低,碎屑物质堆积⽽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如图⽰意贺兰⼭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为主,贺兰⼭东麓南部⼤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第6--7题。
6.贺兰⼭东麓洪积扇集中连⽚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东坡()A.坡度和缓 B.岩⽯裸露C.河流、沟⾕众多 D.降⽔集中7.与其他洪积扇相⽐,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较少的主要原因是①降⽔较少②⼭地相对⾼度较⼩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地质⼯作者对我国某河流的⼀个横断⾯开展科学考察,下图⽰意借助现代技术推测出该断⾯河流⽔位及岩层(沉积岩)的变化过程。
图中实线表⽰河流⽔位,虚线表⽰甲、⼄、丙三个岩层上界⾯⾼,甲虚线同时也地表⾼度表⽰。
据此完成8--10题。
8.近6万年以来,该横断⾯处河流以()A.沉积作⽤为主B.搬运作⽤为主C.侵蚀作⽤为主D.固结成岩作⽤为主9.近3万年以来,该横断⾯处发育的地貌类型是()A.峡⾕B.洪积平原C.冲积扇D.三⾓洲10.该河流最有可能位于()A.青藏⾼原B.东北平原C.云贵⾼原D.江淮地区下图⽰意青藏⾼原北部库赛湖的地理位置及该湖泊中M点的湖底沉积物剖⾯。
专题07 地球表面形态(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专题07 地球表面形态一、单选题(2022·浙江宁波·高一期末)某地理研究小组同学做一实验:在河道模型中均匀铺上一层细沙,在塑料瓶中装满水,然后对准河道中央,迅速地将水倒入河道中。
下图为该小组同学绘制的简易实验装置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流速比乙处快B.甲处积沙比乙处多C.丙处流速比丁处慢D.丙处积沙比丁处多2.对于现实中该类河段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多见于河流上游B.河床多呈V形C.甲适宜布局河港D.丁易出现河漫滩【答案】1.B 2.D【解析】1.此题考查河流凹凸岸位置及特征。
读图可知,乙和丙两地位于凹岸,都是受到河水直接冲刷的地方,由于河水流速较快,侵蚀作用强,形成侵蚀岸,而甲、丁两地由于位于凸岸,河水流速较慢,堆积作用明显,形成堆积岸。
因此B正确,排除其他三个选项。
故选B。
2.此类河流属于河曲,蜿蜒曲折,多形成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势较平坦,河流流速较慢,多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凹凸岸,凹岸水深适合建河港,凸岸水浅多形成河漫滩。
读图知,甲、丁两地由于位于凸岸,多形成河漫滩,因此C错误,D正确;河流上游多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较强,多形成V形谷,因此A、B错误。
故选D。
【点睛】河流地貌总结: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2021·浙江·高一期中)瑶琳仙境如下图,不仅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还是“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之一。
它以曲折有致的洞势地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被誉为“全国诸洞之冠”。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 - 1 - 第二节风成地貌........................................................................................................ - 10 -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 19 - 章末综合测验................................................................................................................ - 28 -第一节流水地貌基础训练一、正误判断题(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长江三峡主要为“U”形谷。
(×)2.人们常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地方。
(√)3.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往往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4.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有地形陡峻、松散物质多和短时间有大量水流。
(√)5.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二、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2分,共16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U”形谷B.水流湍急C.为“V”形谷D.水深壁陡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溯源侵蚀B.流水侧蚀C.流水下切侵蚀D.冰川侵蚀【解析】1选A,2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表面形态练习题
(2013年沈阳四校联考)右图表示岩石圈循环模式,图中序号表示风化与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岩浆。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有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是()
A.①B.②C.④D.⑤
2.能反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成因的序号是()
A.①B.②C.④D.⑥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甲地与丙地分别形成()
A.海沟和岛弧B.海沟和褶皱山C.海岭与岛弧D.海岭与褶皱山4.甲、乙、丙、丁四地形成最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图中最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的是()
A.甲乙B.丙丁C.甲丙D.乙丁
(2013年百校联盟模拟)读某地质剖面图,其中③表示石灰岩,完成6~7题。
6.下列有关图中岩石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属于沉积岩B.③属于变质岩C.④属于变质岩D.⑤属于沉积岩7.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⑤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⑤D.③⑤①②④
(2013年潍坊三县市期中联考)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
读图,回答8~9
8.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9.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该地岩层应为()
A.页岩B.板岩C.石灰岩D.花岗岩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
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景观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三角洲与冲积扇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表形态,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④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1.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B.台湾岛C.华北平原D.喀斯特地貌12.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A.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B.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C.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D.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确定
读下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字母m、n依次分别表示()
A.洋壳和陆壳B.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C.陆壳和洋壳D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14.按照发生时间由早到晚的排序是()
A.Ⅰ-Ⅱ-ⅢB.Ⅱ-Ⅲ-ⅠC.Ⅲ-Ⅰ-ⅡD.Ⅲ-Ⅱ-Ⅰ15.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岩石性质最可能与下图相一致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013·江苏地理)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下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读图回答16~17题。
16.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道残遗而成C.人工挖掘而成D.风力侵蚀而成17.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下面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丁乙丙C.丁丙甲乙D.丙丁甲乙19.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
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修建隧道20.(2013·山东日照模拟)读某海岛“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属于向斜成谷B.砂岩形成年龄早于沉积物
C.图示大陆架上钻探可发现石油D.大坝建成将加剧河流下游的泥沙堆积(2013·江苏地理)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21~22题。
21.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22.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2013·河北保定模拟)用等高线反映一特定岩层顶面起伏形态的构造图称为构造等高线图。
这种构造图定量地、醒目地反映了地下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形态。
这是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的勘探和开采中经常编绘的一种重要图件。
读“某背斜构造岩层顶面标高(海拔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23~24题。
23.10孔的孔深可能是() A.245米B.300米C.345米D.355米24.该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的孔的位置是()
A.12-11-6 B.10-9-7 C.12-10-9 D.11-9-7 25.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处,属于背斜构造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A处形成山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已知岩层③为石灰岩,图中斜线区域很可能会形成________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地区要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从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最好选择B处还是A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