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14年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亲和力声名鹊起闹别(biâ)扭称(chēng)心如意B.倒胃口皇天后土瞭(liǎo)望哨金蝉脱壳(qiào)C.哈蜜瓜明眸皓齿撑(chēng)场面姹(chà)紫嫣红D.敞篷车异彩纷呈差(chà)不多白雪皑皑(ái)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 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4、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分)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写出浓浓春意,②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④,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②③④⑤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亲和力声名鹊起闹别(biâ)扭称(chēng)心如意B.倒胃口皇天后土瞭(liǎo)望哨金蝉脱壳(qiào)C.哈蜜瓜明眸皓齿撑(chēng)场面姹(chà)紫嫣红D.敞篷车异彩纷呈差(chà)不多白雪皑皑(ái)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2014年福建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

2014年福建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2014年福建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天空之所以如此之美。
”本文将对该题目进行解析和讲解。
天空,是大自然的一幅壮丽画卷,蓝得深邃而瑰丽,白得纯净而无邪。
每当我们抬头仰望,都会被它的绮丽所吸引。
那在2014年的高考语文作文中,为什么选择探讨“天空之所以如此之美”呢?观察天空,我们会发现它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光线的反射和散射,不同云层的变化以及自然现象的出现,都赋予了天空独特的美丽。
这种美丽既来自于物质层面上的因素,也蕴含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首先,天空的美丽源自于光线的变化。
不同时间段的天空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质感,大自然对光线的变化和运用使得天空看起来如此绚丽多彩。
黄昏时分的天空,橘黄色的余晖洒满整个视野,犹如金红色的海洋;而夜晚的天空,在无尽的黑暗中,布满星光,点缀着银河,美得令人陶醉。
光线的变幻不仅仅给人眼前的享受,更是对人们心灵的撞击和沉淀。
其次,云层的变化使得天空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云朵有各种形状、颜色和质感,如同白绵的棉花糖、蓬松的羊羔云、流动的水墨等,它们在天空中飘逸、缠绵,形成了美丽的画卷。
云朵的变化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想象力,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寻找灵感的空间。
此外,自然现象的出现也为天空增添了独特的美感。
例如,日出时分,太阳从地平线缓缓升起,给予大地一缕温暖的光芒,仿佛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勇气。
而彩虹的出现,则给人们带来神秘和幸福的感觉,它是水滴和阳光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自然现象的出现都让天空看起来更加生动有趣。
除了物质层面上的因素,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成为了天空之美的重要一环。
人们通过摄影、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表达对天空之美的感悟和赞美。
从古至今,天空一直是人们灵感的源泉,无数的艺术作品都在表现对天空的追求和赞美,使天空的美丽延续在人们的心中。
综上所述,天空之所以如此之美,既有物质层面上的因素,如光线的变化、云层的变化和自然现象的出现等,也有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
2014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

2014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一.古代诗文阅读(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迁龙表遥有此寄》)(5)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6)斜阳草书,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二)文言文阅读(1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张祖传【明】张岳(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祖屋农人祖屋,是我内心深处最鲜活的那一处,秘不示人,只怕她遭了风雨的侵蚀,抑或因晾在空气下而变质。
在我心中,她由高大到矮小,由缤纷到简单,由喧嚣到沉寂,到后来一直缩进我的梦里,晶莹成了枕边的一颗泪滴。
在很长的时间里,祖屋是我的整个世界。
或许是自第一次睁开眼睛,我便开始了探寻祖屋的秘密。
接下来,便用小小的身躯,摸爬丈量着这个宅院……祖屋的大门朝东南。
所谓的大门,只是一个枝条编成的柴扉而已,柴扉上钉着小扣,上着把几乎锈透了的老锁,其实只是做做样子。
主屋是三间西屋,石头砌垒的底层墙上,土坯一直到顶,其上是用厚厚的黄草拍成的蓑衣似的草屋脊。
正屋用细泥糊就的外墙面,被风雨侵蚀,一条条的细槽沟和窄缝遍布其上,斑驳着岁月的手艺。
祖屋中,正正当当四平八稳地摆着一张八仙桌。
记事起,就觉得爷爷除去到院里纳凉、到地里干活之外,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桌子右边——也被我们称为“上首”——他那把椅子。
那时每年除夕夜,总是这样一幅场景:爷爷稳坐上首,爸爸、叔叔、哥哥、我还有堂弟则围桌而坐,相互让菜、敬酒、劝酒,奶奶则带着她的儿媳们张罗忙活。
2014年高考(福建卷)及答案

2014年高考(福建卷)及答案2014年高考(福建卷)语文答案解析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I)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荀子《劝学》)(2),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3)?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6)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祖传[明]张岳张祖,字彦宗,以字行。
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
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
祖疑之,入白母。
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
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
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
逮久弗获。
会天变肆赦,乃归。
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
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
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孙一人为吏。
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丸章算法。
时方行方田令,即以其事属之。
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
未几,云南布政张公紞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
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
祖密言于紞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
为治当责实效。
令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议,不能用。
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
紞曰:无逾祖矣。
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渣渡江,祖为安吉县丞。
紞被谴自经,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
殡毕,哭奠而去。
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
2014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资料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地苔类。
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③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A.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B.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抱残守缺C.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D.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真谛睿智勤能补拙夙兴夜寐B.甘霖磨砺积腋成裘蔚为大观C.宵汉崔嵬中流砥柱沧海桑田D.韬略谙熟飒爽英姿风弛电掣。
【推荐】2014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4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1.(6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荀子《劝学》)(2),往无白丁。
(刘禹锡。
《陋室铭》)(3)?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6)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2.(15分)阅读下文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祖传[明]张岳张祖,字彦宗,以字行。
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
吏之法尤峻。
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
祖疑之,入白母。
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
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
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
逮久弗获。
会天变肆赦,乃归。
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
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
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
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
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
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
未几,云南布政张公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
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
祖密言于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
为治当责实效。
今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
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
紞曰:“无逾。
祖矣。
”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
紞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
殡毕,哭奠而去。
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
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
2014年高考语文福建卷-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语文答案解析一、古代诗文阅读1.【答案】(1)而闻者彰(2)谈笑有鸿儒(3)问君何能尔(4)随风直到夜郎西(5)望帝春心托杜鹃(6)寻常巷陌2.【答案】A【解析】绳:约束。
3.【答案】D【解析】①是说洪武元年,闵中法令的实行情况,与张祖无关;②是说张祖不接受任命做官的事;④是说张相的建议和为政理念。
采用排除法,故选D项。
4.【答案】A【解析】“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错,原文意思是张祖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没有砍断拇指而去躲藏了。
5.【答案】(1)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2)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适合的人。
6.【答案】(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意思对即可)(2)起因: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
表达效果: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7.【答案】BD【解題思路】B.“冯家的亲事不能不提”错,原著说的是“冯家的亲事……暂时不提”。
D.“伽西莫多激动地说‘谢谢!’”错,伽西莫多并没有说“谢谢”。
8.【答案】(1)吕布。
情节要点:①陈宫与曹操一起逃亡,投宿在吕伯奢家时误杀多人;②外逃时路遇吕伯奢;③曹操为绝后患,杀了吕伯奢;④陈宫见曹操如此不义,就弃他面去。
(意思对即可)(2)贾宝玉。
情节要点:①众清客交口称赞大观园;②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宝玉施展了诗才。
结果要点:几个小厮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
(意思对即可)9.【答案】(1)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
(意思对即可)(2)《论语》选段立足于“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的方式方法要正当;《孟子》选段立足于“义”和“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予都要合乎道义。
(意思对即可)三、现代文阅读10.【答案】A【解析】“它与年龄相关”“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不准确,原文是“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
2014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必备资料)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 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C.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宜笔、徽墨、宜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D.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缜(shân)密感喟(kuì)紫蔷薇(wēi)暗香盈(yínɡ)袖B.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C.热忱(chãn)别(biã)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D.菜肴(yáo)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拂(fï)面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日起开始施行,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首次提出保修期不低于三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014年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顺风而呼,声非疾也。
(荀子《劝学》)(2),往来无白丁。
(刘摇禹锡《陋室铭》)(3)?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庄生晓梦迷蝴蝶, 。
(李商隐《锦瑟》)(6)斜阳草树,。
(辛弃疾《永遇乐》) 【答案】(1)而闻者彰(2)谈笑有鸿儒(3)问君何能尔(4)随风直到夜郎西(5)望帝春心托杜鹃(6)寻常巷陌二、阅读下文面言的文言文,完成 2 ~5 题。
张祖传[明]张岳张祖,字彦宗,以字行。
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
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
祖疑之,入白母。
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
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
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
逮久弗获。
会天变肆赦,乃归。
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
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
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
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
时方行方田②于令,即以其事属之。
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
未几,云南布政张公?(“?”代“沈”字的“氵”改为“纟”。
下同。
——博主注)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
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
祖密言于?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
为治当责实效。
今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
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
曰:“无逾祖矣。
”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
?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
殡毕,哭奠而去。
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
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
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
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
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
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注]①若:或者。
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
③?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被解除职务后自杀。
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
⑤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绳吏之法尤峻绳:捆绑。
B.即以其事属之属:交付。
C.无逾祖矣逾:超过。
D.不可胜计胜:尽。
【答案】A3.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职尽责的一组是(3分)①闽中法令严核②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③昼夜栉理而错画之④为治当责实效⑤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⑥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答案】D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
C.礼部尚书张?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D.张祖任安吉县丞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
【答案】A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2)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
(3 分)【答案】(1)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2)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适合的人。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1)正对山凹。
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于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
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注](1)草团标:茅屋。
(2)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
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 分)【答案】(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意思对即可)(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 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3 分)【答案】(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 月光照射过来。
(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意思对即可)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7.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 冯云卿靠放高利贷挣起了一份家产,因投机公债库券,很快就亏折了,但他不承认是自己失误,而认为是运气不好。
(《子夜》)B. 觉慧去看生病的祖父,祖父对他说,冯家的亲事不能不提,要他去把二哥找回来谈这件事,但是觉新等人却把觉民藏了起来。
(《家》)C. 老葛朗台知道欧也妮把私房钱给了堂弟,大怒,把她关在房间里。
克罗旭得知后,提醒他欧也妮拥有母亲去世后的遗产继承权,劝他善待欧也妮。
(《欧也妮·葛朗台》)D. 伽西莫多因为出奇的丑陋,没有参赛却意外地当选为愚人王。
当有人称他是十全十美的愚人王时,伽西莫多激动地说:“谢谢!冶(《巴黎圣母院》)E. 押解马斯洛娃这一批人的火车就要开了,涅赫柳多夫去为她送行。
见到他,马斯洛娃很高兴。
涅赫柳多夫告诉她,下一班火车他也去西伯利亚。
(《复活》)【答案】B D8. 简答题。
(选做一题)(5 分)(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徐晃解陈宫至。
(曹)操曰:“公台别来无恙!冶宫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冶陈宫被俘前辅佐的是谁? 陈宫所说的“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冶,指的是什么事? 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
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
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
”被小厮抱住的人是谁? 引得“老爷喜欢”的有什么事? 几个小厮讨赏的结果如何? 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第( )题:【答案】(1)(第一问)吕布(第二问)【要点】①陈宫与曹操一起逃亡,投宿在吕伯奢家时误杀多人;②外逃时路遇吕伯奢盂曹操为绝后患;③杀了吕伯奢;④陈宫见曹操如此不义,就弃他而去(意思对即可)(2)(第一问)贾宝玉(第二问)【要点】①众清客交口称赞大观园于大观园题匾额对联;②宝玉施展了诗才(第三问)【要点】几个小厮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意思对即可)(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9.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于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孟子·万章上》)[注]不处:不享有。
一介:一点点小东西。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
(2 分)【答案】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
(意思对即可。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4 分)【答案】《论语》选段立足于“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的方式方法要正当;《孟子》选段立足于“义”和“道”, 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予都要合乎道义。
(意思对即可)三、现代文阅读(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 ~12 题。
阅历与读书赵迎辉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
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冶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
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
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
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
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
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
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
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
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摘编自《学习时报》2013 年10 月28 日)10. 下列对文章中“阅历”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 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
B. 随着经历增多,经验和教训也增多,对事物的见解逐渐深入,阅历就会越来越丰富。
C. 阅历不等于经历,经历是一种经过,所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它只是阅历的基础。
D. 在感性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理性思考,这才形成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阅历。
【答案】A11. 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阅历与读书的关系。
(3 分)【答案】阅历和读书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