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

合集下载

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

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

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伦理道德素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关注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现状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1. 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已成为全球的共识,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高校学生需具备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和道德素养,为建设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伦理道德。

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主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3. 推动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保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和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未来发展的长远眼光和责任意识,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推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1. 教育内容单一。

目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大多停留在理论和知识层面,缺乏实践和案例分析,使学生难以将所学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对生态环境保护缺乏深刻理解和实际操作经验。

2. 教育践行不足。

在教学实践中,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缺乏多样性、灵活性,学生缺少接触真实环境的机会,缺乏对实际环境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3. 缺乏评价机制。

对于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成效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无法客观评价学生环保意识和伦理道德的提升情况。

1. 深化课程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政策法规、环境道德等方面,深化学生对环境和伦理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实际问题,激发其热情和愿望去实施环保行动。

2. 增加实践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使学生亲身感受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环保习惯。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生态文明教育也逐渐被引起更多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生态文明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目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普遍较低,需要加强相应的教育。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

一、培养生态文明意识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该有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

对于大学生而言,身体力行地保护环境、宣传生态文明以及现代知识技术的创新和责任等生态文明知识应成为他们必修的课程。

大学生应该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消费,崇尚科学、健康、文化、和谐,将环保观念融入实际生活中,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

二、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要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生态文明知识,校园内关于生态文明的教育很有必要。

校园应该加强课堂教育和生态文明知识普及,建立公共环境教育基地和科技示范基地,提供学习和宣传平台。

同时,学校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志愿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激发大学生爱护/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方面,良好的社区共建、文化活动、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的宣传也可以起到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作用。

三、完善相关制度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更好地保证生态文明教育的顺利实施。

学校应该积极完善有关环保教育的法规和制度,勇于打破教育体系的惯性,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教育。

同时,加强(新闻)媒体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和报道也是固化落实生态文明教育的一种方式。

四、结语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生态文明教育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整个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大学生环保、生态文明等意识,有助于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正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标。

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以道德教育培养理念为核心,将生态环境保护等
科学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懂得珍惜资源,实现生态与道德
共生的一种教育。

首先,要深入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必须主动学习和实施社会可持续发
展理念,重视对传统道德文化的保护,把现代生态文明植入学生的内心,
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努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
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精神。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加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让他们
理解和认识到人类发展和共存之间的平衡,体察到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
树立节约资源、尊重环境的意识,真正体会“只有充分尊重环境和资源,
才能得到优雅的生活”的真谛。

最后,要实施教育行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领悟,从身边的环境
实践中,培养学生从青少年时期就铭记在心的节约资源、爱护大自然、拥
抱美好生活的观念,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活,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素养,坚守绿色道德,引领青少年携手发展,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浅谈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论文

浅谈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论文

浅谈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论文伴随着生态危机的逐渐显露,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突显出越来越严峻的必要性。

然而想要培养具有高生态道德标准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在高校成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论文篇一《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摘要:伴随着生态危机的逐渐显露,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突显出越来越严峻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主力军,培养具有高生态道德标准的大学生,使生态道德教育在高校成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要使之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择取与应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不可缺少的。

从当前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来看,在高校范围内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用校园规范与社会实践一起约束大学生的行为,不失为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高校生态道德又被称作环境道德或自然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

而生态道德教育是指用生态道德理念来教育大学生自觉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养成与之相配的生态文明习惯。

保护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环境,在资源利用上注重节约与循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都是生态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1.生态责任教育人类对当前出现的生态危机所负有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人类的活动以明显或不明显的方式慢慢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人口的增长,对自然资源不加节制的开采,大量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都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在意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进行生态责任教育,大学生们更加清楚人类自己造成的破坏,责任必须人类自己承担。

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每个人都应该对生态平衡的维护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帮助和促进自然的恢复与发展,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才有实现的可能。

2.感恩自然教育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

对自然资源的开采,自然环境的改造都是在所难免。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

长期 以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国为了追求经济上的发展 , 严重忽视了对 自然的必要 父注 , 形成了一种“ 征服 自然 、 改造 自然 、 主宰 自然” 的惯性 , 从而导致生 态问题 日益严 峻 , 人们对 生态道德素质 的培 养不受重视 。直至 自然以 气候异常 、 自然灾害等方式向人类发 出了警告 ,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与发展 , 人类 才开始觉悟 , 对人与 自然 的关 系 、 并 人对待 自然 的态度进 行 了深 刻反思 。于是 , 环境保护 、 环境道 德 、 态道德成为 了政府 、 生 学 校、 社会的话题 , 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 , 出各种环境保护方案 、 提 举 办环境 丁作会议 , 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对生态 问题的关注 , 从而保护环 境、 爱护环境 、 拯救 自然 。同时 , 高校也轰轰烈烈地开展绿色教育 , 加强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陈少萍
[ 摘 要]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 育是 2 世 纪高校道德教育的新 内容 , 1 它是针 对全球 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 以及大 学生缺乏 生态道德 而提 出的 , 并逐渐成 为一个新 的研 究领域。通过有效的教 育路径使 大学生树立生 态道德观念 , 而 内 为他 们的 内在品质 , 进 化 从根本上提 高大学生的生 态道德素质 , 大学生生 态道德教育真 正落到 实处 , 高大学生生 态道德教 育的实效性 , 使 提 落实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的
环境道德宣传 , 但是效果还不显著 , 实效性不高 。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
识还 比较薄弱 , 环境道德行 为不尽 人意 , | H现知行脱节的现象。 生态道德 教 育是一种新 型的德育活 动 , 把如何处理人 与 自然关系 作为道 德对象 。面对 生态危机对人类生 存与发展的威胁 , 生态道德教 育发挥 着积极不可替代 的作用 。因此 , 断提高大学生生 态道德教育 不 的实效性 , 培养大学生 的生态道德意识 , 发挥大学生在缓解生态危机上 的积极作用 , 人类未来持续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 , 为 必须不断完善大学 生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 , 才能充分发挥生态道德教育的作用。 举 办 大 型 生 态 教 育 主 题 活 动 。 及 生 态道 德 教 育 普 生态道德意识 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 的过程 , 通过利用特殊事件 、 特殊纪念 日等 , 举办大 型的生态教育 主题活动 , 有利于调动学生 自觉环 保意识 , 强化生态道德意识。 1 . 开展生态环境特殊纪念 日大型活动 , 普及生态道德教育 在 2 世 纪 的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里 , 学 生 自主 性 、 放 性 、 新 性 的性 l 大 开 创 格 特点尤其 明显 , 在新 的历史时期 里 , 大学 生生态 道德教育要 取得实 效, 必须正确利用 现代大学生 的新特 点 , 发挥他们 的优 势 , 将此充分运 J在 生态道 德教育过程中 , 会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为此 , L } { 将 我们应该 充分发掘大学 生身边的各种有利 的教育资源 , 分利用社会公益 团体 充 的力量 , 以主题 活动为载体 , 时刻把培养具有强烈生态道德意识 的现代 人作 为首要 目标 。各种特殊 的节 日、 纪念 日中就 蕴藏着十分宝 贵的道 德敦育资源 , 如 :.世界地球 日、. 植 树节 、 例 6 5 32 1 爱鸟周 、- 世 界无 烟 51 3 日、.2 42 世界环境 日等特殊纪念 日, 由于纪念 日每年都要 经历 , 因此 , 高 校可以定期开展活动月 、 论坛 、 讲座 、 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大型活动 , 定期对大学 生宣传和普及生 态道德 , 加深 大学生对环境保护重 要性 的 人 }汉 , 增强他们对祖国 、 家乡 、 自然 、 对 对生活的热爱 , 陶冶道德情操 , 提 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 2以特殊生态事 件为契机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 特殊纪念 日是定期的 , 时效性 比较长 , 而特殊事件是一种偶然发生 的 事 情 , 效 性 比较 短 暂 , 有 针 对 性 。 以特 殊 生 态 事 件 为 契 机 而 开 展 时 具 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主题性更加鲜 明 , 效果更加明显 。 2 0 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 08 世界在关 注北京 , 更加关注北京 的比 赛环境 和生活环境 , 时的北京成 为了世界的焦点 。在 这种 特殊的时 此 期里 ,绿色奥运 ” “ 的主题更加鲜 明, 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的恰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

强化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01
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环
保意识。
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社会调查
02
引导学生对当地环境问题进行调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增强责任感。
建立生态道德教育实践基地
பைடு நூலகம்03
与当地环保组织、自然保护区等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
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总结词
生态道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大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 未来的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同时,生态道德教育也可以促进大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全面 发展。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部分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环境问题的 结合,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方式单一
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难以满足生态道德教育的多元化需求,需要更 多的互动和实践。
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
生态道德教育在高校中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课程设置零散,缺乏系 统性。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当前对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 多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 这些方法虽然可以了解大学生的生态 道德认知和行为状况,但对于其背后 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因素挖掘不够深 入。未来研究可结合定性研究方法, 深入探究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在 机制。
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现有的生态道德教育内容多侧重于环 境保护方面,对于与生态相关的伦理 、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未来 研究可进一步拓展生态道德教育的内 容体系,促进大学生在生态道德方面 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生态教育路径探析

大学生生态教育路径探析

大学生生态教育路径探析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生态问题也日益突显。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应当具备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探索生态教育路径,使其成为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力量。

一、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和生活场所,其环境建设对实现生态教育至关重要。

大学可以通过美化校园环境、推广节能环保措施、开展废品回收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大学可以把自身作为一个样本,示范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师生关注和参与环保行动。

二、推行课程体系建设大学生态教育的培养不仅应该从生态环境中获得,更应当借用课堂的力量推行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高校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以环保、生态为主题的课程不足。

应该增加该类课程的数量和质量,让大学生成为具有环境保护思想的社会人才。

生态课程的设置和开展,不仅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更要让学生真实体验生态环境,搭建相关实验室和生态科研中心等,从课上到课下,形成一整套的生态课程体系。

三、开展生态环保科普活动大学作为科学普及的重地,有着广泛的师生群体,开展生态环保科普活动,能够提升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质,加深他们对生态问题的认识。

大学可以从环保科普展、生态摄影比赛、绿色节能知识竞赛等渠道入手,为广大师生搭建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态教育平台,让师生在科普活动中感受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四、引导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成长的最终目标是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

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和了解社会,也是生态教育的重要步骤。

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了解各类社区中的环境问题和特点,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和破坏带来的影响和痛苦。

社会实践是一个深度体验生态环境的过程,既可以启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加强大学生态教育,探索合理的生态教育路径,应该成为全社会的持续关注和投入的重点。

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

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

1 加 强 大 学 生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是 落 实科 学 发 展 观 .
的 基 本 要 求
改革开放 3 0多年来 ,我国经济迅速 发展 ,综合 国力 明显增强 ,人 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但是近 年来我 国的人 口、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 展的矛盾 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缺乏、 物价上 涨等社 会 问题 此起彼伏 ,这些 问题 的 出现有 其历 史必然性 ,同时更重要 的是 由于 人类在 社会建 设中忽视生态平衡 、掠夺式开发利用 自然 资源 、盲 目 发展而 犯的错误 引起 的 ,已 日益成为 阻碍我 国进一 步发展 的最 主要 的问题 。党的 十六届三 中全会提 出 要坚持 以人为 本 ,全面协调 、可持 续的科学 发展 观 , 促进 自然、经济 、社会、人 的全面发展。党 的十七大 又明确提 出了要建设生态文 明。特别提出了 “ 生态文 明观念在全社会牢 固树立” 0 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 。2 0 堡 召开 的可持续 发展 问题 会议通 过的 ( ( 可持续发展 问题 世界 首脑会议 执行计 划》 中,我 国 明确提 出 了 “ 育是 发展 科学技术的必然先决条件 ,要把可持续 教 发展纳入各级教育 系统 ,运用教育推动可持 续发展” 5. 强 大 学 生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也 是促 进 学生 全 面 加 的战略 目标 。高校有其 独特 的资源 ,能以 自身的生态 发 展 的要 求 文 明建设带 动全社会 的生态文 明建设 。 中国 2 l世纪议 程》 中明确地提 出:“ 应该把增 2. 强 大 学 生 生 态 道 德 教 育 是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强公众 的环保意识 和支持环境发展 的态度 、价值 观、 加 基 本要 求 树立 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 的观念作为现代教育重要 目 生 态文 明社 会是 人类 历 史发展 的更高 级 阶段 , 的。 ”人类对 自然观认识经历 了 “ 自然 中心主义—— 是 以尊重和 维护生态 环境 为主 旨, 以未 来人类 社会 人类 中心主 义 ——生态整 体主 义” 的认 识过程 ,特 的可继续发展为 目标 ,为社会物质文 明、精神 文明、 别 是现在 人类 更加注重 生态环境 的作用 。 大学 生掌 政治文 明提供生 态文 明的社 会基础 ,是人 类社会 所 握着 人类先 进的科学 文化 知识 ,高校 通过对大学 生 有人 的共同愿景 。 生态 文 明与 生态道德 教育 ,能 使他们 从人类 的整 体 人与 自然的和谐相处 ( 生态和谐)是社会主义和 利益 出发 ,处理人 与 自然 、人 与人 、人 与社会 的关 谐 社会 的基 本要求 和重要特 征 。和谐 社会是 人和 自 系 ,树 立对 自然美的 追求 ,成为保 护生态环 境的使 然 的和谐 ( 生态 和谐 ) 、人和人 ( 会)的和谐 ( 社 人 者 。促进 了大学 生整 体观念 素质的提 高 ,有利于 实 际和谐 ) 、人和 自身的和谐 ( 个体和谐 )所 构成的系 现 大学生 的全 面发展 。 统 。在 这个 系统 中生态 和谐 构成 了其它和谐 的 自然 二 、加 强大学 生生 态 文明 与生态 道德教 育 物质条件 。从客观 方面来看 ,人际和谐 的核心是物质 的 内容 的合理配 置 。只有大力 发展生 产力 才能保证 社会公 正。 自然界是 生产力的最初的构成要素 。从微观层 面 目前对 大学生 的生态 文明与生 态道德教 育应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摘要: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急需解决的一个共同性的紧迫问题,面对当前日渐严峻的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各地高校应积极发挥人才培育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从而不断提高青年一代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更好的促进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

本文就当前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研究和探讨如何在“美丽中国语境下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效果,以期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societ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sues have become a common urgent problem worldwide. Facing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cultivating talents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of the young generation and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promote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is to briefly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moraleducation for 单分析和总结我国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就university students , and study and explore how tofurther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moraleducation effect in the context of "Beautiful China" , in order to enable students to contribute themselves better to the building of "BeautifulChina".关键词: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美丽中国;问题;措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2016)13-0179-020 引言 生态道德教育的核心重点在于人类同自然的协同进化,它通过转变人们的错误生态价值观念,帮助人们塑造新的正 确的生命文明观念,使人们能够更加重视对自然的爱护和尊 重,引导人们适度消费,不断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 而有效促进当前生态环境危机的改善。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 的生态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下面,文章简 在“美丽中国”语境下强化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和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Key words :Beautiful China ; problems ;measures中图分类 口 号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311质水平,推动和促进我国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共存和发展。

1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目前,我国各地高校在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工作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1.1对生态道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许多高校受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在办学教育过程中往往更偏重于对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理论水平,尤其是生态道德方面的教育,有些高校甚至没有开设生态道德教育课程。

这就导致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学习专业课或报考各类资格证上,盲目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缺乏生态文明意识,有些学生甚至将德育课程当作“休息课” ,从而导致生态道德教育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不高,逐渐趋于边缘化,这就给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阻力。

1.2生态道德教育的实用性不足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将生态道德教育归入到思想政治中,而采用的教材一般是统编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

这些教材中对生态文明观的涉及不具体,往往是从哲学、经济等周边因素对生态文明观进行映射,且由于理论性过强,教材内容存在“高、大、空”等不切实问题,使得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较低,对当前社会中的生态热点问题的涉及不多,无法帮助大学生快速、准确、有效地建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从而导致生态道德教学效果不理想。

1.3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些高校的思政教师虽然接受过专业、严密、系统的理论学习,但对生态道德教育中的一些理论观念缺乏足够的认知、理解和掌握,对生态道德教育的一些新思想、新成就、新发现关注不足,无法很好地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对当前社会中的生态热点问题进行系统、科学的解释,且对某些生态理论观点存在较为严重的认知错误或偏见,这就导致教师在生态道德教育中不能对学生进行准确、客观、有效的讲授,从而影响到生态道德教育的效果。

2“美丽中国”语境下强化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措施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各地高校应在“美丽中国”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强化和提高对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质量,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

具体措施如下: 2.1 加强对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视各高校领导应该加强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加大对生态道德教育在教学政策、人员以及经费等方面的投入高,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到“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和保障,不断提高生态道德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同时,还要重点关注和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提涵以及对自身及国家未来发展的意义,提高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思想觉悟和认识,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在生态环保素质方面的全面提高。

2.2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高校在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时,除了要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外,还应重点加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行为方面的培养,纠正和改变他们过去错误的生活行为和消费方式,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度消费观,养成正确的生活消费行为,倡导他们进行正确、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态消费方式,并加强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使大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抵制奢侈浪费、享乐主义、超前消费以及拜金主义等不良观念的影响,推行节约型消费模式,自觉爱护动物植被以及自然环境,从而有效减少和遏制人们对生态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发生。

2.3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优化改革高校教师在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教学时,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积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 、“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深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评价综合性以及课堂形式多样性等教学原则,积极优化和创新生态道德教学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在生态道德教育上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态道德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生态道德课堂教学互动中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需求以及体验情况,注意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互动程度,积极引导学生以教材案例、话题等为基础展开联想、思考,并对这些话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讨论,为学生创造积极和谐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氛围和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生态道德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真正积极自主地参与到生态道德教学活动互动中来,使学生的生态道德知识活学活用,也更好地促使生态道德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

2.4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各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努力让自己成为大学生在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榜样,使大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转变自身的生态文明观念,正确认识、了解和实现生态文明道德观的思想内涵,并将生态文明意识切实贯彻落实到自身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去,从而更好地提高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同时,思想政治教师还要做好整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的有机结合,即共性问题要从整体提上来讨论、解决,个别问题则要落实到个人,通过谈话等形式来解决,避免出现小题大做的情况,对有困难、有疑惑的学生要及时果和水平。

予以帮助和沟通,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效合起来,从而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水平, 为“美 3 案例分析 随机抽取 2015 年入校的 150 名大一学生,对他们就日常生活习惯进行问卷调查。

而后,对他们进行为期半年的 丽中国”生态道德教育,并进行再一次的问卷调查,分析前 后两次调查的结果情况。

详见图 1、图 2。

经过问卷调查统计, 150 名大学生经过生态道德教育后,其节约水电、自觉维护公共卫生、进行垃圾分类、自觉爱护 花草以及使用双面打印等良好的生活行为得到有效发扬和 提高,而乱扔垃圾、随意破坏公共物品、乱涂另类文化以及 使用一次性物品等不良生活行为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减少。

这 就说明对大学生加强“美丽中国”生态道德教育,能够有效 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改变自身不良行为习惯, 培养自觉环保行为,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步良性发展。

4 结语 面对当前生态环境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地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道 德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多管齐、不断创新,将学校教育同自我教育、社会教育等有效结 丽中国”的建设发展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和价值。

参考文献:[1] 刘忠岩 .生态文明视阈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道德教育的新思考 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02) : 74-76.[2]刘振清 .美丽中国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09):110-113.[3]白启辉,金国玉.“美丽中国” 语境下加强大学生态道德教育的时代意蕴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4 ( 06):52-54.[4]雷艳平.高校生态文明道德教育进课堂途径探析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4( 04):63-66.[5] 李立坚.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 (10): 25-28.[6]廖金香.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诉求与路径选择[J] .高教探索,2013( 04):137-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