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分析报告201604WK

合集下载

串联质谱技术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价值

串联质谱技术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价值
e l :a l a r g e F r e n c h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f 6 8 2 c a s e s『 J ] .A m I Me d
G e n e t ,2 0 0 3 ,1 2 1 A( 3 ) :2 0 9 — 2 1 3 . [ 8 ] 张 晶 .超声软标记与染色体畸形 的关系 [ J ] . 中华 医学超声 杂
参 考文献
[ 1 ] R a n i g a S ,D e s a i P D,P a r i k h H,e t 1. a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i c s o f t m a r k e r s
[ 5 ] 潘敏 ,廖灿 ,李东至 ,等 . 胎 儿结构 畸形 、微小 畸形与染 色体
畸 形 ,详 细 的 超 声 系 统 检 查 对 这 类 胎 儿 仍 然 很 有 价值。 尽 管通 过羊 水或 脐血 穿刺 ,核 型分 析技 术 已经能 在 产前 明确 诊 断绝大 多数 染色 体疾 病 ,但鉴 于侵 袭性 产 前诊 断技 术 的可能 风 险 ,仍 有相 当一 部分 孕妇 不愿 意 接受 。产 前超 声检 查无 疑是 被孕 妇普 遍接 受 的无创
o b s t e t r i c p r a c t i c e [ J ] . C l i n O b s t e t G y n e c o l , 2 0 0 8, 5 1 ( 1 ) : 3 7 — 4 7 .
[ 7 ] S i mo n — B o u y B,S a 【 r e V,F e r e c C ,e t a 1 . Hy p e r e c h o g e n i c f e t a l b o w —

遗传性代谢病高危儿童串联质谱筛查分析

遗传性代谢病高危儿童串联质谱筛查分析

遗传性代谢病高危儿童串联质谱筛查分析王超杰【摘要】目的:探讨遗传性代谢病高危儿童的串联质谱筛查结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消化内科和神经内科门诊于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接收的常规筛查儿童1040例,采集足跟血液为标本,应用串联质谱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氨基酸谱、酰基肉碱谱浓度分析,回顾分析筛查结果.结果:1040例标本中,16例检出为阳性,所占比例为1.54%,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8例,异戊酸血症4例,希特林蛋白缺乏症4例.与最终病理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串联质谱筛查可检测遗传性代谢病,而且准确率高,其对儿童遗传性代谢病的筛查有着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7(029)022【总页数】2页(P95-96)【关键词】遗传性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作者】王超杰【作者单位】郑州儿童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8提升人口质量是预防医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新生儿先天性的遗传代谢病主要表现为激素水平、生化水平改变,对儿童采用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的筛查,能够在疾病显现之前进行有效诊断,进而采取早期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当前,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筛查手段增多[1]。

串联质谱技术指的是将被测物质利用分子电离成不同质荷比的带电粒子,通过电磁学原理分析所形成的谱图强度定量及离子峰、坚定分析物。

串联质谱可通过两个MS在碰撞室内串联所形成,利用多种样品离子检测特定质荷比,从而进行定性分析。

使用同位素内标进行定量分析,可提升检测过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检测出超过30种疾病指标,证明存在一种或多种遗传代谢病。

串联质谱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能够提高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效率,扩展筛查疾病的种类,可通过一种实验筛查出多种疾病,极大的提高了临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2-4]。

为进一步分析其应用价值,本文选择常规筛查儿童1 04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液标本的串联质谱筛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1 对 象与 方法 1.1 对象 选 取 2011年 5月 ~2015年 5月广 西新 生 儿 疾病 筛 查 中心筛 查 网络 中部分 医疗 保健 机构 分娩 的 活产儿 254 135例进行 IEM筛查。 、 1.2 标本采集 按照 {2010年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 查 技术 规 范 》 中要 求 ,新 生 儿 出 生 72 h后 ,在 其 足 跟 的 内 、外 侧 采 血 ,滴 于 903特 殊 滤 纸 片 上 自然 晾 干,置于 2~8℃冰箱保存 ,并及时送检 。
demtand the prevalence of various amino acid,organic acid,fatty acid metabolic diseases in Guangxi.M ethods Inher ited metabolic disea- ses screening was conducted among 254 135 neonates by liquid chromatogram-MS/MS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5,the positive cases were recalled for reexamination,if necessary ,urine GC-MS,enzyme activity assay,other biochemical test,and gene test were performed for def t— nite diagnosis. Results Among 254 135 neonates,25 neonates were diagnosed as inher ited meta b olic diseases def initely,the detection rate was 1:10 165,including ten neonates with amino acid metabolic diseases,f ive neonates with organic acid metabolic diseases,and ten neo— nates with fatty acid metabolic diseases. Conclusion MS/MS has the advantages of quickness,accuracy,and high-throughput in inher ited metabolic diseases screening,the neonates with inherited metab olic diseases can be detected at early stage,ea rly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can reduce neonatal mortality and relieve or avoid irreversible organ damage.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串联质谱的应用分析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串联质谱的应用分析
本 文研究显示 ,病变组 HbAlc、FBG明显高 于无 病变组 与 对 照组 ,差 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P<0.05);无病 变组 HbAlc、 FBG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P<0.051。
综 上所述 ,糖化血红蛋 白检测 对糖尿病微血管病 变评 估 具有 重要作用 ,可 以及早 对微血管 病变进行检测 ,值得 临床 应 用 推 广 。
生学报 ,2013.26(9):1004—1006. [收稿 日期 :2015—08—04]
因此 引发微 血管病变 。HbAlc整个合成 比较缓 慢且无 可逆性 ,
新 生儿遗传 代谢 性疾病 筛查 中 串联 质谱 的应用 分析
曹 小英 黎 阳 蔡 宗友 罗潇 胡定波 陈 秀銮
【摘 要 】 目的 分 析串联质谱 在新生儿遗 传代谢性 疾病筛查 中的应用价值 。 方法 24260例新生 儿 ,采用 串联 质谱 筛查遗传代谢性疾 病 ,并且 分析 、随访患病新生儿的相 关情况 。结果 在本组 24260 例新生儿 中 ,共筛查 出 203例 阳性新生儿 ,有 9例 (确诊率 4.43%)确诊为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 ,分别 为 : 氨基 酸代 谢异常 (5例 ,55.56%)、有机 酸代谢异常 (2例 ,22.22%)、脂肪 酸代谢 异常 (2例 ,22.22%);本 组 9例患儿 的平均 随访时 间 (10.01±1.20)个 月 ,均接受 治疗和 随访 ,诊治率 为 100.00%。结论 在新 生儿遗传代谢 性疾病筛查 中应用 串联质谱 ,效果 良好 ,值 得临床推广。
进行治疗并无根治方法 ,临床 中对其治疗通 常采 取控制血糖 、 降低并发症 的方式 。
参 考 文 献
血 糖检测所 应用 的传 统方 法主要 为餐 后 2 h、空 腹血糖 [1] 李 华 ,李思江 ,冯振东 ,等 .糖化血红蛋 白联合 D一二聚体和纤

串联质谱技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

串联质谱技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
学习能力。
智力障碍
部分遗传代谢病可能导 致智力发育障碍,影响 患儿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生理功能异常
患儿可能出现呼吸、消 化、心血管等系统的生 理功能异常,影响身体
健康。
死亡风险
部分严重遗传代谢病可 能导致患儿死亡,如甲
基丙二酸血症等。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意义
01
02
03
04
早期发现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能够在 患儿症状出现前早期发现疾病 ,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1 2
推动遗传代谢病早期筛查
通过串联质谱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对遗传代谢 病的早期筛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危害性。
个性化医疗的普及
串联质谱技术为个性化医疗提供了技术支持,有 助于实现个体化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案。
3
医学教育和培训
串联质谱技术的应用将促进医学教育和培训的发 展,提高医生对遗传代谢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样本处理
将血滤纸片进行脱脂、萃取等处理, 得到可用于串联质谱分析的干血滤纸 片。
串联质谱分析
将干血滤纸片放入串联质谱仪中进行 检测,得到各种代谢产物的谱图和浓 度。
结果解读
根据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型和家族 史,对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的诊断 和风险提示。
04
串联质谱技术筛查的案例分 析
案例一: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对药物代谢和药效进行深入研究,为新药研发 和个性化用药提供有力支持。
精准医学
将串联质谱技术与基因测序、影像学等技术相结合,实现精准医学 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
利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环境中的污染物,保障 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串联质谱的应用效果分析与探讨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串联质谱的应用效果分析与探讨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串联质谱的应用效果分析与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串联质谱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2年8月银川市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人数125081例为对象,采用串联质谱技术筛查。

结果:本次筛查总人数125081,召回复查人数7724。

确诊的疾病和人数:氨基酸代谢病65例,尿素循环障碍8例,有机酸代谢病10例,脂肪酸氧化障碍18例。

结论:串联质谱技术可使筛查效率提高,对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干预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串联质谱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基因编码突变引起的代谢异常、代谢缺陷,常见的情况有酶、载体蛋白或者膜等,患儿有编码产物改变的情况,血液中有代谢物蓄积,导致患儿产生对应的病理改变,有一定的临床症状,危及患儿的生命质量。

据调查显示,我国遗传代谢性缺陷儿出生率高,对患儿家庭与社会的影响大,应高度重视新生儿疾病筛查,施以针对性预防[1]。

串联质谱技术用于疾病鉴定与筛查的效果显著,本次对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串联质谱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串联质谱技术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8月-2022年8月银川市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人数125081例为对象,男性63957例,女性61124例;出生时间平均(4.52±1.24)d,范围2-10d;出生体质量平均(3.26±0.34)kg,范围2.0-4.2kg。

纳入标准:(1)新生儿母亲产前检查资料完整。

(2)新生儿家属知晓研究内容,愿意配合临床研究。

(3)新生儿疑似有遗传代谢性疾病[2]。

排除标准:(1)出生3d内死亡。

(2)出生3d内哺乳次数<6次[3]。

(3)家属不愿意配合研究。

1.2方法用SCTEX API 3200LC/MS/MS串联质谱分析仪为新生儿进行检测,以非衍生化多种氨基酸、琥珀酰丙酮以及肉碱测定试剂盒作为本次检测试剂。

串联质谱技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

串联质谱技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
基因诊断 组织活检、成纤维细胞组织培养、脑脊液培养、其他神经病学检查
第五页,共45页。
PKU历史
体内高Phe引起患儿智 力低下
1930提出低苯丙氨酸饮 食治疗
1950应用饮食治疗
仅对PKU同胞有益
大多患儿出现不可逆 症状后才确诊
1963年美国新生儿PKU筛 查
Pediatrics, 105:89, 2000.
美国CDC统计
年度 N
2009 2181 2010 2141 2011 2502 2012 2483 2013 2630
荧光 法
351 351 368 354 510
比例%
16.1 16.3 14.7 14.2 19.4%
MS(N) 衍生化 非衍生化
756
384
995
355
1116
622
1086
667
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C6,C8,C10,C8/C10
第三十四页,共45页。
一个指标对应多种疾病
疾病
指标
➢一份血样同时检测超过30多种物质,近40种
代谢疾病。
➢高灵敏性、高选择性 ➢快速检测,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
➢降低了筛查诊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MS/MS是一种在同一样本中同时测量多种待测物的方法
在同个测试平台上检测多个疾病就变得可能
第十一页,共45页。
质谱仪组成
MS仪主要由离子源、真空接口、质量分析器、检测器等 四部分组成
辛酰肉碱
C3DC
辛烯酰肉碱
C4
辛二烯酰肉碱
C4-OH
葵酰肉碱
C5
葵烯酰肉碱
C5:1
葵二烯酰肉碱
C5-OH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检测项目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检测项目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检测项目
新生儿逮传代谢病串联质谱检测项目是一种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实验方法。

它通过串联质谱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代谢病,如枫糖尿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

具体来说,串联质谱技术是一种高效率的实验方法,它可以将多种疾病检测项目整合在-起,通过一次实验就能完成多种疾病的筛查,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同时,串联质谱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检测到血液中的代谢物,从而准确地诊断疾病。

新生儿逮传代谢病串联质谱检测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疾病:
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这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患者体内缺乏甲状腺激素,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症状。

2.苯丙酮尿症:这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导致苯丙氨酸在体内积累,进而影响大脑发育和智力水平。

3.枫糖尿病:这是一种罕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患者体内缺乏枫糖酶,导致枫糖代谢障碍,进而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和智力低下等症状。

4.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这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代谢病,患者体内缺乏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所需的酶,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引起生长迟缓、性发育异常等症状。

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这是一种常见的糖代谢病,患者体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代谢葡萄糖,进而引起贫血、黄疽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谐检测项目只是一种筛查方法,如果检测结果异常,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和生化诊断等确诊实验,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同时,对于已经确诊的逮传代谢病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和管理,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

制表:审核:批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201604WK 查项目分析报告(LC/MS 新生儿筛查)新生儿串联质谱(LC/MS)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分析报告*************无锡2016.4目录1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概述 .................1.12..........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23.................. 国内外新生儿筛查现状2 3.1 ...........国内法规和技术规范4 .3.2 ....... 中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现状法查方与诊断陷性3.3遗传代谢缺筛 55 .................. 3.3.1筛查技术 .5 .................. 诊断方法 .3.3.23.4串联质谱在新筛中的应用现状66 .................. 3.4.1 国内现状7 .................. 3.4.2 国外现状7无锡地区开展新生儿串联质谱的可行性分4 4.市 77[12].4.1.1新生儿串联质谱收费情常住与出生宜4.1.2无含江阴、7 ......................... 口变化8 ..............市场容量分4.1.34.分 99 ............ 4.2.1 试剂与仪器来源10 4.2.2 新筛竞争对手............. 未定义书签。

!.. 标本来源4.2.3 .错误算4.3盈利计 10术4.4分技析1010 4.4.1 靶标可靠性 ...............11 4.4.2 技术成熟性 ...............114.4.3技术平台的专业性 .........4.规 11未定义书签。

............. 错5产品定位未定义书签。

错误客户定5.1 ....未定义书签。

!筛查对象定位.5.2 错5.费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建议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调研内容未定义书签。

拟采取的模式 .错误! 6.27.参考文献 (12)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概述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

出生缺陷可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1]。

体细胞遗传病和线粒体遗传病多发生在成年期。

遗传代谢性疾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s, IMD)是指由于基因突变引起酶缺陷、细胞膜功能异常或受体缺陷, 从而导致机体生化代谢紊乱, 造成中间或旁路代谢产物蓄积或终末代谢产物缺乏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

迄今发现的疾病已经超过1000 种。

虽然IMD 单一病种发病率较低, 每种疾病均属少见病或罕见病, 但因病种繁多, 综合患病率并不低。

IMD 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随年龄、性别不同而有差异, 危害极大。

有些疾病在新生儿早期, 例如出生后数小时或几天内即会发病, 部分疾病却可能在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甚至成年期发病。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如果不及早发现并治疗,疾病可对新生儿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害,如智力低下、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因此,对IMD 应致力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避免或减轻疾病的危害。

随着串联质谱分析技术的成熟,近年来,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及中国台湾省等地区已陆续利用此项技术进行先天性代谢异常的新生儿筛查(Newborn Screening,NBS)。

目前,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美国、新西兰筛查覆盖率接近100%,筛查涉及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代谢异常 16–46个病种。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新生儿代谢筛查仅限于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2.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2]出生缺陷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格局。

1一级预防是指防止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保健、遗传咨询、计划生育、最佳生育年龄选择、增补叶酸、孕早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接触高温环境)等。

《母婴保健法》将婚前医学检查作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之一。

各地加强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服务,创新工作机制,为农村育龄妇女免费增补叶酸,探索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模式,但无锡地区的婚检比例不高,惠山区的婚检比例在15%左右。

原因主要是缺乏宣传教育,适婚人群没有认识到婚检的重要性,另外婚检服务不够人性化等。

二级预防是指减少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主要是在孕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采取措施, 以减少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广泛开展,有效提高了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的可及性。

2011年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和系统管理率达到93.7%和85.2%。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中国产前检查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77%)。

2011年全国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率为22.7%,较2008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

三级预防是指出生缺陷患儿出生后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防止病残,促进健康。

各地不断推进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障碍筛查工作,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治疗率不断提高。

全国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已从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69.6%;2010年全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为39.9%,较2008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已超过95%,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率达到90%以上。

部分地区已将先天性心脏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病种纳入新生儿疾病筛查范围。

3.国内外新生儿筛查现状3.1 国内法规和技术规范21994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母婴保健法》,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

2001年8月国务院颁布《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提出了“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要求建立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报告制度。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分阶段颁发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把加强出生缺陷防治作为重要的任务目标。

为实现纲要目标,卫计委先后印发了出生缺陷防治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包括《母婴保健专项技术许可及人员资格管理办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基本标准》、《婚前保健工作规范》、《孕前保健服务工作规范》、《孕期保健管理办法》、《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等,使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

2012年印发的《卫生部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将加强出生缺陷防治作为重要内容,明确了相关任务目标。

各地也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出生缺陷防治政策措施。

在上述法规中,《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是开展新生儿筛查项目最重要的法规和技术性依据。

《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中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病种规定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设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

关于筛查中心,管理办法的规定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和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以下简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设置规划,指定具备能力的医疗机构为本行政区域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3]。

《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中规定苯丙酮尿症(PKU)的检验方法学有荧光分析法、定量酶法、细菌抑制法和串联质谱法等。

促甲状腺素(TSH)的检验可使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

实验室须在接到标本5个工作日内进行检测,并出具可疑阳性报告。

技术规范中并没有说明串联质谱筛查在氨基酸、乙酰肉碱、有机酸等多种IMD的应用,仅说明了PKU可3以使用质谱法检测[4]。

江苏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目前由南京市妇幼承担,苏州、常州、泰州、徐州、盐城等地设立了新生儿筛查分中心,负责本地区新生儿筛查工作。

无锡尚未设置新生儿筛查中心。

3.2 中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现状近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我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性疾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出生缺陷问题却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出生人口素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每年新发出生缺陷例数高达90万,部分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态势,我国出生缺陷率约为5.6%。

据测算,我国每年将新增先天性心脏病超过13万例,神经管缺陷约1.8万例,唇裂和腭裂约2.3万例,先天性听力障碍约3.5万例,唐氏综合征2.3万-2.5万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7600多例,苯丙酮尿症1200多例[2]。

图1 2000-2011年全国婴儿死亡率趋势及[2]出生缺陷死因构成变化图上海新华医院在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收集27.8万例新生儿出生后42-10天的干血滤纸片。

利用串联质谱检测干血滤纸片中20种氨基酸和40种酰基肉碱及其相互间比值,对40种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血症和脂肪酸氧化代谢病进行筛查。

有机酸阳性使用尿气相质谱检测、其他使用生化及基因突变检测,以确诊疾病。

共确诊15种疾病79例患儿,患病率为1:3529,男45例,女34例。

患儿中,氨基酸代谢病45例,其中PKU患者32名[5]。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2014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筛查新生儿共计78904 例,其中可疑阳性召回693 例,召回率0.9% ;最终确诊18 例,阳性预测值2.6%,总发病率1/4384[6]。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4 年7月至2015年7月新生儿活产12339例,自愿选择参加串联质谱筛查11204例,筛查阳性率2.63% ;实际召回284例,召回率96.27% ;确诊5例遗传代谢病患儿,男4例,女1例,发病率为1/2241[7]。

3.3遗传性代谢缺陷筛查与诊断方法3.3.1筛查技术随着筛查疾病种类的增多,以及对遗传性代谢缺陷筛查和诊断的研究增加,发现许多遗传性代谢缺陷常常与氨基酸、有机酸、乙酰肉碱等多种代谢物质有关。

因此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多种代谢物及中间产物的方法,在同一测试平台上一次检测多种疾病成为了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