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土壤退化与生态恢复

合集下载

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

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

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通过综合治理手段,改善土地利用现状,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土地整治的背景和意义、生态恢复的重要性、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的关系以及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人口增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土地利用压力。

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农田被占用、工业用地不断扩张等问题。

同时,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如水源污染、水土流失等。

因此,进行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势在必行。

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质量,并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手段,可以实现农田保护、城市扩张控制以及资源节约利用等目标。

此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生态恢复是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目标之一。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进而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经济发展。

通过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可以修复受损的自然资源、改善水质、保护植被等。

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增加农田面积等。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自然资源,还能够提高农田产量和经济效益。

三、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的关系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是紧密相关的概念。

土地整治是通过对现有土地进行规划、开发利用和管理措施等一系列综合手段进行调控和优化。

而这些手段往往会影响到自然资源利用状况以及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恢复则是在土地整治的基础上,通过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

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植被恢复、水源保护、土壤改良等,可以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因此,土地整治和生态恢复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在进行土地整治时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因素,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论述我国土壤退化状况及主要退化土壤改良要点

论述我国土壤退化状况及主要退化土壤改良要点

《我国土壤退化状况及主要退化土壤改良要点》1.引言在当今社会,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我国的土壤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隐患。

了解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以及主要的退化土壤改良要点,对于保护和改良土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土壤退化状况(1)退化类型我国的土壤退化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盐碱化、酸化、重金属污染等多种类型。

这些退化类型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容重增大,土层变薄等问题,严重威胁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2)地域分布土壤退化在我国各地区普遍存在,但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南部丘陵区。

西北地区主要存在盐碱化和水土流失问题,东北地区主要存在土壤酸化和重金属污染问题,南部丘陵区主要存在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问题。

3.主要退化土壤改良要点(1)水土保持对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要采取加强植被覆盖、构建梯田、修筑护岸等措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加强水土保持措施还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的生态恢复。

(2)盐碱地改良对于盐碱化比较严重的土壤,可以采取排盐解碱、引淡排盐、施用有机质等方式进行改良。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盐碱度,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酸碱地调整对于酸碱化比较严重的土壤,可以采取灌溉调pH值、施用石灰、施用腐植酸等方式进行调整。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中和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总结与展望土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保护和改良土壤资源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土壤退化问题的监测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保护和改良政策,积极推动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5.个人观点对于我国土壤退化问题,我认为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测,同时引导农民科学种田,遵循合理施肥、合理耕作,从源头上减少土壤退化的发生。

土壤退化问题与土壤生态修复技术

土壤退化问题与土壤生态修复技术

土壤退化问题与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之一,它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农业发展和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利用、不合理的土地管理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土壤退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土壤退化对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都造成了巨大影响。

因此,研究土壤退化问题并发展出相应的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是当务之急。

土壤退化是指土壤的功能和质量因人为或自然原因的不合理利用所遭受的持续和不可逆转的损害。

常见的土壤退化形式包括贫瘠化、酸化、盐碱化、侵蚀和污染等。

这些问题导致土壤中养分流失、土壤结构破坏、减少土壤有机质等,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水分保持和土壤保持等关键生态系统功能。

针对土壤退化问题,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旨在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和提高土壤的质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土壤生态修复技术:1. 植被恢复:通过引入适宜的植被物种,可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保水能力。

植被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结构稳定性,并提供有机质来改善土壤质地。

此外,植被也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减轻土壤的污染程度。

2. 混合种植:混合种植是一种将不同类型的作物一起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的技术。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中的氮、磷等养分。

不同植物的根系也可以相互作用,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能力。

3. 土地翻耕和翻土:土地翻耕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

同时,翻耕还可以混合植物残渣和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供应。

4. 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导致土壤污染和养分失衡。

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和使用有机肥料可以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并改善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5. 有机肥料的应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有机肥料中的有机物质能够稳定土壤结构,并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6. 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引入适应力强的微生物和植物,可以分解污染物和降低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农业规划的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

农业规划的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

农业规划的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是农业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它涉及到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意义、方法和措施。

首先,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对于农业发展和农民收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土地整理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田质量和效益。

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扩大农田面积、改善地力、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生态修复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功能,进一步增加农田生产潜力。

因此,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方法包括土地整理和生态恢复。

土地整理是指对农村土地进行清理、平整和修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田质量。

具体而言,土地整理包括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建设、排灌工程、防护林带建设等方面。

土地平整是保证农田平整、通水排灌的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和排灌工程则是确保农田灌溉畅通和排水良好。

此外,建设防护林带可以改善风沙环境,减少耕地的水、风、沙侵蚀,保护农田生产。

生态修复则是通过植被修复、生态恢复等措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升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

在实施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时,还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的扶持资金,推动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实施。

另一方面,农民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农田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

同时,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加强对耕地的保护,防止非法占用和破坏。

最后,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还需要注重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农村地区全面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田质量和效益,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经济增长点。

因此,在实施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时,应将其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形成统筹规划和集成发展的良好格局。

土壤生态保护与土壤退化的防治PPT课件

土壤生态保护与土壤退化的防治PPT课件
31
水利工程措施
防治
生物工程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
32
据统计,世界每年土壤流失量为2.5×1010t,相当于损失土地 (6.0-7.0)×106hm2。40多年来,世界可耕地由此而损失近1/3。我 国每年土壤流失量占世界总量的1/5,相当于全国耕地削去10mm厚的 肥土层,损失氮、磷、钾养分约相当4000×104t化肥。
21
土壤侵蚀(或水土流失)
定义
土壤侵蚀指主要在水、风等营力作用下,
土壤及其疏松母质(特别是表土层)被剥蚀、 搬运,堆积(或沉积)过程。
22
分类
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 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 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 土流失。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 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 移风蚀。
33
土壤盐渍化或盐碱化
土壤盐渍化或盐碱化作为一种土壤退化现象,系指由于自然的或认 为的原因,使地下潜水水位升高、矿化度增加、气候干旱,蒸发增强, 而导致的土壤表层盐化或碱化过程增强,表层盐渍度或碱化度加重的现 象。
土壤盐渍化或盐碱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和滨海平原 的洼地区。
中国也是盐渍土分布广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土分布图时粗略计 算,中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l.0x108ha,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 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中国盐渍土分布于辽、吉、黑、 冀、鲁、豫、 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 及西藏等19个省区。
13
土壤生态系统平衡
土壤生态系统平衡只是一种动态平衡,若从外界环境不断输 入土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土壤生态 系统的成分、性质、结构与功能发生相应的改变;相反的,土壤 生态系统向外界环境输出的能量和物质流的变化,也会使陆地生 态系统整体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两者相互促变,因而从 生态角度,对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护,防止土壤生态退化,对于农 业生态系统以至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土壤修复生态措施

土壤修复生态措施

土壤修复生态措施概述土壤是地球上珍贵的资源之一,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许多土壤受到污染和退化的威胁。

为了保护土壤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土壤修复措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土壤修复生态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有机物添加和微生物修复。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一种有效的土壤修复生态措施。

通过重新引入适宜的植物物种,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改善水分保持能力,并防止土壤侵蚀。

以下是一些植被恢复的常用方法:1. 植物种植选择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强的植物物种进行种植。

这些植物应该能够适应土壤条件,抗逆性强,并能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有机质含量。

适宜的植物物种可以有效地吸收和转化污染物,促进土壤的修复。

2. 支持自然植被生长在一些情况下,对土壤进行修复的最佳方法是恢复自然植被的生长。

这可以通过保护原有植被、控制土地利用、减少开发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这些措施有助于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促进自然恢复过程。

3. 绿色覆盖绿色覆盖是一种将植物覆盖在土壤表面以保护和修复土壤的方法。

覆盖植物不仅可以减少土壤侵蚀,还能提供有机物质和养分,改善土壤结构。

常用的绿色覆盖植物包括大豆、燕麦、甘蓝等。

有机物添加有机物添加是另一种常见的土壤修复生态措施。

通过添加有机物质,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并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机物添加方法:1. 堆肥施用将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植物残渣等经过堆肥处理后,添加到土壤中。

堆肥可以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2. 生物炭施用生物炭是一种由植物物质经过炭化处理得到的炭质材料。

添加生物炭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并提供稳定的有机质。

生物炭还具有吸附和保持养分的能力,有助于改善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3. 植物废弃物添加利用植物废弃物如秸秆、稻壳等添加到土壤中,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土壤退化与生态恢复

土壤退化与生态恢复
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生态恢复的目标是重建生态 系统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
和可持续性。
生态恢复不仅关注自然环境的 恢复,还涉及人类活动对生态 环境的干预和调整,以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恢复的方法
自然恢复
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减少人为干扰,使受损生态系
统逐步恢复到自然状态。
土地盐碱化
总结词
土地盐碱化是指土壤中盐分积累的过程。
详细描述
土地盐碱化通常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灌溉不当、排水不畅等因素,导致地下水位升高,盐分随地下水 上升到地表,形成盐碱地。盐碱地不仅影响作物生长,还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生态平衡失调等问题。
土壤污染
总结词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 现象。
建立土壤退化监测网络
构建覆盖全国的土壤退化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土壤退化状况,为决 策提供数据支持。
提高公众对土壤退化与生态恢复的认识
普及土壤保护知识
01
通过媒体、教育等多种途径,向公众普及土壤保护和生态恢复
的重要性。
倡导绿色生产方式
02
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
用,降低土壤污染。
人工恢复
采用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 资源调控等人工措施,加速生 态系统恢复进程。
综合恢复
结合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利用多 种手段和技术,针对不同受损程度 和类型,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
适应性管理
在恢复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管 理措施,根据生态系统变化及时
应对,确保恢复目标的实现。
生态恢复的实践案例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详细描述

防治土壤退化措施

防治土壤退化措施

防治土壤退化措施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现实中土壤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土地不当利用、过度耕作、水土流失、化学物质污染等。

为了保护和修复土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土壤保持、水土保持、有机肥料利用以及作物种植管理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旨在探讨有效的土壤退化防治措施。

一、土壤保持措施1. 植被保护:植被能够有效地减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的持水性和抗风化性。

因此,加强植被的保护,尤其是在丘陵和山区的脆弱土壤地区,对于预防和减轻土壤退化至关重要。

2. 施加覆盖物:在农田种植过程中,覆盖物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并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雨蚀的侵害。

因此,合理安排覆盖物的种植和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土壤退化。

二、水土保持措施1. 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充分利用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持土壤水分的稳定和充沛,是防治土壤退化的重要措施。

因此,通过修建灌溉系统、水库和复合式水利工程,实现有效的水土保持,对土壤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减少农药使用:农药的过度使用是土壤退化和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采用有机农业的方式进行种植,能够有效地减轻土壤退化问题。

三、有机肥料利用1. 增加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

因此,农民应该积极采用有机肥料,尽量降低化学肥料的使用量,以提高土壤的养分供应,并减少对土壤环境的伤害。

2. 增施磷肥和钾肥:磷和钾是土壤中的重要养分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适量增施磷肥和钾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对防治土壤退化具有积极意义。

四、作物种植管理1. 种植轮作: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避免作物连续种植引发的土壤退化。

通过轮作不同类型的作物,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壤养分,并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2. 合理施肥:作物施肥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施肥,避免过度施肥导致土壤的养分失衡和环境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海子在干涸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百年的树林死亡
二月春风似尖刀!
风啸啸沙龙舞!大漠漫漫归何处?
内蒙古草原的理论载畜量应为 0.49 只羊/ha,而实际 载畜量每公顷达 0.65只羊,超出 33% 。
背井离乡
沙进人退
我国荒漠化现状
红壤水土流失
四川盆地山地侵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河在哭泣….lyz
质 程 境
损 干 污
失 扰 染
型 型 型
土 土
土 土 土
土 土 土
壤 壤 壤 壤 壤
壤 壤 壤
流 沙 贫 板 酸
农 重 放
失 化与 瘠化 结化 化、
药污 金属 射性

盐 染 污 污

渍 染 染
化 化
、潜


第二节 我国土壤退化的背景与基本态势
一、我国土壤退化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一)土壤(地)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均
四川省精品课程
第十一章 土壤退化与生态恢复 Soil Degrad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与要求
四川省精品课程
1.土壤退化的概念与分类; 2.我国土壤退化的背景与基本态势; 3.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与防治; 4.土壤退化的生态恢复; 5.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1.掌握土壤退化的概念; 2.了解土壤我国土壤退化的基本态势; 3.了解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及防 治方法; 4.了解土壤退化的生态恢复; 5.了解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
一、土壤退化(soil degradation)的概念
(一)土壤(地)退化
指土壤(地)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数量减少可以 表现为表土丧失,或整个土体的毁失,或土地被非农 业占用。质量降低表现在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方 面的质量下降。
2、土壤退化(soil degradation):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因 人类开发利用不当而加速的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和过 程。
二、土壤退化的分类
城镇化占地


面积








不 合 理 利 用 中 废 弃 与 转 移


退



性质


物 过 环Leabharlann 年起,化肥用量几乎直线上升,产量增长速度远远 低于化肥用量的增长,如1984年每公顷化肥的用量 是1977年的3.69倍,而粮食产量仅是1977年的1.67倍, 1984年后,虽然化肥每年仍以53kg/hm2的速度增加, 而粮食年产却近乎停滞不前。
黄河在哭、在流泪, 那是黄帝的泪-浑浊的伤心泪; 黄河在流血; 那是龙的血-浓浓的动脉血. 远古的硝烟淡去,浓浓的血迹将干; 千年的风在吹,吹不去你的泪痕斑斑。 大地张开干裂的嘴唇, 历史变成牛皮癣的梦魇…….. 黄河,不见昔日的倩影! 长江,也不是清清的水乡! 齐鲁大地,天上之水何处觅? 江南水乡,滚滚的洪水年年让人心悸! 长江,黄河,那是母亲的乳汁啊!
1、人均土壤资源占有率低 2、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区域开发压力大 3、生态脆弱区范围大 4、耕地土壤质量总体较差,自维持能力弱
(二)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壤的压力 (三)水资源短缺与土壤退化
二、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与态势 1、土壤退化的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
2、土壤退化的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第三节 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及防治
如果没有黄河,没有长江, 我们的子孙可怎么活?!
滨海盐土景观
白碱土危害
第四节 土壤退化的生态恢复
一、退化生态系统与土壤退化
退化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认为干扰下形成 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
二、生态恢复与恢复生态学(P287-290)
生态恢复是帮助退化、受损或毁坏的生态系统的恢 复过程,它是一种旨在启动及加快对生态系统健康、 完整性及可持续性进行恢复的主动行为。
一、土壤沙化和土地沙漠化(desertification) 二、土壤流失(soil loss) 三、土壤盐渍化(salinization)与次生盐渍化 (secondary salinization) 四、土壤潜育化(gleyization)与次生潜育化 (secondary gleyization) 五、土壤肥力衰退(soil fertility diminution)和土 壤污染(soil pollution)防治
1、土地退化 (land degradation):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
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包括森林的 破坏及衰亡、草地退化、水资源恶化与土壤退化。
土地退化的直接后果: ✓ 直接破坏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其生产力; ✓ 破坏自然景观及人类生存环境; ✓ 通过水分和能量的平衡与循环的交替演化诱发区域乃至全 球的土被破坏、水系萎缩、森林衰亡和气候变化。
三、土壤退化的生态恢复实例(P290-292) (一)农田土壤退化的生态恢复 (二)森林土壤土壤退化的生态恢复
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0世纪80年代《增长的极限》, 90年代美国布朗的著作《谁来养活中国人》,使中国 人不得不考虑《饥饿会再次敲响中国的大门吗?》,
(一)来自人口膨胀的挑战——如何保证粮食的持续增产 中国目前以每年净增人口1600~2000万速度增长,现已达 13亿多,迄今为止,人类粮食的来源仍主要来源于土壤, 尽管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但要大规模地进行粮食生产的工 厂化是不太可能的。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仍必须通过土壤这 个载体来实现。
以人均400kg的消费水平,需要粮食5.2亿吨,比1990 年净增长1.1亿吨,平均每年要增加2000万吨,年增 长率为2.2%。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耕地的7%,粮 食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23.6%。而自1984年以来,我 国粮食增产速度变慢。如1978年到1984年粮食产量 由3亿吨突破4亿吨,只用了6年时间,而1984到1993 年近10年,粮食产量从4073亿公斤增长到4564.5亿公 斤,仅上升了半个台阶。化肥的效益下降,从1978
✓ 土壤(地)退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是由自然因素 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土壤(地)资源从数量上是无再生能力的,因而具有土壤 (地)数量有限性的特点,但从质量上,可以改良培肥土壤, 保持“地力常新”。 ✓ 耕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最珍贵的土壤(地)资源,是农 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二)土地退化与土壤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