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
浅谈中学生使用手机之利弊

浅谈中学生使用手机之利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手机更是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伙伴。
在使用手机的中学生也面临着诸多利弊。
本文将就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进行探讨。
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已然成为中学生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手机,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查找资料,学习知识。
在做作业时遇到困难,可以随时通过搜索引擎来查找答案,这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手机还可以让中学生更方便地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随时随地接收和发送信息,从而减少彼此之间的隔阂,维系亲情和友情。
而且,手机还可以为中学生带来更多的娱乐方式,例如通过手机游戏或者观看视频来放松身心。
手机还可以让中学生更容易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通过相机功能来留住美好的回忆。
可以看到,中学生使用手机确实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和乐趣。
同样重要的是,手机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过度依赖手机可能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上玩手机,不能专心听讲的行为会影响学习效率,甚至降低成绩。
手机使用过量还可能影响中学生的身体健康。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手指过度使用也会导致手部疲劳和损伤。
手机使用也可能影响中学生的社交能力。
过度沉迷手机游戏或社交网络,会导致中学生与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减少,导致交流能力下降。
手机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中学生在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意识较为欠缺,容易受到网络欺诈或不良信息的影响。
过度使用手机还会产生辐射危害和手机成瘾等问题。
中学生使用手机具有一定的利和弊。
如何合理利用手机,让其为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正面影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不要成为手机的奴隶,而是要学会主动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
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提醒他们不能在课堂上、晚自习时使用手机,也不可长时间使用手机等。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中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制定相关的规定和制度,加强对中学生手机使用的指导和监管。
浅谈中学生使用手机之利弊

浅谈中学生使用手机之利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工具。
中学生使用手机也存在着一定的利弊,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一番探讨。
让我们先来看看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1. 方便的沟通工具:手机可以让中学生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随时随地进行沟通。
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他们感到安心和获得支持。
2. 学习工具:手机可以通过安装各种学习类的APP,比如语文数学的题库、考试复习资料等,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3. 娱乐和放松:手机可以提供丰富的娱乐内容,比如游戏、音乐、视频等,可以让中学生在课余时间得到娱乐和放松。
中学生使用手机也存在一些弊端:1. 分心影响学习:手机可能会让中学生分心,影响他们的学习。
尤其是在课堂上,如果中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或社交媒体,会严重干扰学习效果。
2. 网络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逐渐增加,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中学生可能会接触到不良的信息,受到网络欺凌等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3. 社交隔离: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让中学生与周围的人产生隔阂,影响与家人和同学的沟通交流。
既然中学生使用手机存在利弊,那么我们就应该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使用手机呢?以下是一些建议:1. 健康使用:中学生应该有规律的使用手机,避免过度沉迷。
可以通过制定手机使用时间表,让中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手机,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参与户外活动和运动。
2. 合理安装APP:中学生使用手机安装APP时,应该注意选择适合的学习类APP,避免沉迷于娱乐类APP。
家长和老师可以进行指导和监督。
3. 加强安全意识:中学生在上网时要注意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遇到问题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求助。
中学生使用手机既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健康合理地使用手机,更好地发挥手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使手机成为他们的助力而不是负担。
学生手机使用的优点与弊端的分析

学生手机使用的优点与弊端的分析在现代社会中,手机已成为学生们的必备物品。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校外,学生们几乎时刻都与手机相伴。
手机给学生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本文将对学生手机使用的优点与弊端进行分析。
一、学生手机使用的优点1. 便捷的学习工具:手机上有许多教育类应用和学习资源,学生们可以随时查找资料、听课程和进行在线学习。
这为学生提供了便利,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
2. 拓宽知识面:通过手机,学生们可以轻松浏览各类新闻、文章、书籍等内容,了解时事动态和学科前沿知识。
手机的多样性使得学生们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获取到海量的信息,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3. 提高学习效率:手机上的计算器、词典、翻译工具等应用,方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数字计算和语言翻译。
这些工具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4. 促进交流与合作: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与同学、老师进行即时沟通,交流学习上的问题和困惑。
此外,手机上的社交应用还能帮助学生们建立社交网络,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合作。
二、学生手机使用的弊端1. 分散注意力:学生手机使用过多可能导致他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下降。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频繁使用手机,就会分散对老师讲解内容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
2. 上瘾与浪费时间:手机上存在大量的娱乐应用,学生们容易沉迷其中,耗费大量时间在无意义的游戏和社交媒体上。
手机上的信息和娱乐内容多种多样,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强烈的依赖和沉迷。
3. 健康问题: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对学生的眼睛造成伤害。
此外,手机使用过多还可能导致学生缺乏运动,增加近视和肥胖的风险。
4. 社交问题:虽然手机带来了便捷的社交方式,但也让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沟通变少。
过度依赖手机社交可能导致学生在面对面的交往中表现不佳,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如何合理使用学生手机1. 制定合理规定:学校和家长可以制定一些合理的规章制度,限制学生在特定时间和地点使用手机。
浅谈中小学生使用手机之利弊

浅谈中小学生使用手机之利弊曾几何时,手机不再是一个奢侈品,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已成为常态,但是缺乏自制力的中小学生面对手机中良莠不齐的信息,是否能够有效地加以区别、接受?为了让中小学生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目前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一个简要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些许意见,以使手机对中小学生作用的最大化。
标签:中小学生;手机;利弊一、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有利影响手机作为一个高科技产物,用途十分广泛,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手机能够让他们获取更广的知识面,知识来源渠道也更为丰富,接受的知识也更加全面,对生活、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上,中小学生们可以下载各种软件进行学习,做作业时遇到困难,可以通过手机在网上百度。
网上也有很多名师在线学习,也可以通过手机上的聊天软件或者短信询问其他同学或者老师,通过手机及时解决各种难题,减少学习中的难题量,轻松愉悦地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也可以利用手机上的电子书阅读各种名著,方便又快捷等。
在生活上,中小学生可以利用手机与在外地工作的父母通过打电话进行沟通交流;当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者警察求助,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手机的拍照功能也可以帮助中小学生留住某些美的事物,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当心情不好时,可以听听歌,舒缓心情。
二、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要求家长买手机时提出的理由是方便与家长联系,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利用手机查阅相关资料。
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老师和家长反映,绝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的用途主要在网上聊天、打游戏,甚至看黄色小说等,严重影响学习,极少部分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是用于帮助学习。
经调查,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以下5个方面。
1、手机的频繁使用,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有害。
手机是通过无线电波实现它的各项功能的,手机传送的电波辐射,或多或少地被人体吸收。
浅谈中学生使用手机之利弊

浅谈中学生使用手机之利弊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中学生群体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娱乐中,手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学生使用手机也存在着利弊,我们需要在使用手机中找到平衡。
接下来,本文将就中学生使用手机之利弊进行浅谈。
手机对中学生的利处之一是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
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手机随时向老师、同学求助。
他们也可以通过手机阅读丰富多彩的电子书籍,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拓展。
手机还能帮助中学生时刻了解世界的新鲜事物,增长见识。
手机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规划和学习管理。
通过手机的日历功能,中学生可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手机还可以安装各种学习助手软件,例如背单词软件、数学题练习软件等,帮助中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手机也可以为中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
在学习之余,中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听音乐等方式进行放松,缓解学习压力,增加生活乐趣。
手机还可以帮助中学生进行社交,拓展人际关系。
通过手机社交软件,中学生可以与同学、朋友进行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中学生使用手机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长时间沉迷手机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
在手机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会让中学生忽略学习,影响成绩。
手机网络上也存在着各种不良信息,如果中学生沉迷网络,可能会接触到不良信息,影响身心健康。
中学生需要学会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避免沉迷,健康发展。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中学生的视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手机的屏幕辐射会对中学生的眼睛造成伤害,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干涩。
中学生在使用手机时需要注意控制使用时间,保护视力。
手机还可能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时,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甚至受到网络侵害。
手机还可能让中学生走入网络陷阱,受到网络诈骗的欺骗。
中学生在使用手机时需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陷入网络陷阱。
高中生使用手机利弊调查报告

高中生使用手机利弊调查报告调查目的,了解高中生使用手机的利弊情况,分析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调查对象,100名高中生。
调查时间,2021年10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
利:根据调查结果,高中生使用手机的主要好处包括:
1. 学习辅助,8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使用手机查找学习资料、下载学习APP 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备考。
2. 沟通便利,95%的受访者表示手机帮助他们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方便沟
通和交流。
3. 娱乐放松,70%的受访者认为手机可以帮助他们放松心情,通过游戏、音乐、视频等方式娱乐自己。
弊:高中生使用手机的主要坏处包括:
1. 分散注意力,60%的受访者承认在学习或课堂上会因为使用手机而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
2. 沉迷网络,4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沉迷于社交网络、短视频等,导致时间
浪费和学习压力增加。
3. 睡眠不足,30%的受访者反映使用手机影响了他们的睡眠质量,晚上玩手机
导致难以入睡和睡眠不足。
结论:
综合调查结果,高中生使用手机有利有弊。
在利用手机辅助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使用时间,避免沉迷网络和影响学习效果。
建议高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合理使用手机,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和引导,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手机对高中生的利弊

手机对高中生的利弊1、与家人联系。
也许一些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给孩子佩手机只是为了方便与孩子联系。
学生手中的手机的的确确有此功用,如果学生只是用手机来干这点事儿,那么手机对他几乎没有什么害处。
可能带来的害处是:①走途学生(本地学生):由于有了手机的便利,可能会拖延放学回家时间,养成贪玩的毛病;②住宿的学生:睹物思人,面对着家人送给他的手机,可能会时常勾起他的思乡情绪,多少会影响学习。
2、与好友联系。
首先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朋友之间正常的勾通与交流是有益无害的,包括通过手机的勾通与交流。
但中学生一旦手机在手,这种勾通与交流往往就会变得频繁甚至泛滥,有的学生索性把与朋友接打电话、收发短信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浪费金钱且不说,这白白浪费的时间是无法找回的,还谈什么学习?试想,这样的一个高科技产物在手,就连我们成人有时也会出现不当的过分使用,更何况小小的孩子呢?3、谈情说爱。
中学生“早恋”对学习的危害应是大家公认的,所以在这里不赘述。
我要说的是这手机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中学生“早恋”的“帮凶”。
①手机是他们求爱的最佳工具。
既避免了“飞鸽传书”中间路途的风险,也省去了不少时间,又以最为隐密的方式传去了最难以启齿的话语。
如此之便利,如此之高效的工具,何人不爱?②手机是他们谈情的最好媒介。
通过手机传情、谈情,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一切时间、一切地点的谈情说爱,只要他们有心情。
特别是通过短信的方式,更为隐密,且更方便传达无法当面启齿的爱语,这短信实在功劳不小。
③手机是他们朝思暮想的由头。
还要用到那个词——“睹物思人”。
平日时常用手机与对方勾通谈情,每每看到手机,自然勾起对对方的思念,如此一来,他(她)还有心思学习吗?④是他们与对方相约、相处的最好帮手。
一旦有“约会”的打算,只要一个电话,有时未必需要对方接听,只要呼叫信号传达对方,他们心有灵犀,自然会同时到达“老地方”,花前月下、海誓山盟自然不在话下。
⑤是他们受到骚扰的“罪魁祸首”。
学生带手机的利与弊

学生带手机的利与弊一、利的方面:1.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
2.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3.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4.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5.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6.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7.手机的本身小儿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二、弊的方面:1.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
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
调查的两个班中,甲班成绩明显高于乙班,说明手机必会给学业造成大的影响。
2.不良信息,玷污心灵。
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3.助长学生攀比成风。
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
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
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
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4.额外增加父母负担。
在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
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
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5.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
本校高2007届学生中就曾发生利用手机作弊而被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许多校方的态度十分坚定:手机扰课堂,黄色信息害了孩子。
据海淀区某中学高校长介绍,在校生使用手机大都用于玩游艺和接发短信息,尤其是黄色信息泛滥,这些黄信息又是从网上或其他渠道得来的。
手机干扰课堂影响了正常教学。
该校高一某班班主任说,他上课时经常听到手机铃声,虽然一些学生将手机处于静音,但是手机的短音提示功能还是影响了课堂秩序,一些学生痴迷课堂发送短信息更令老师们头痛。
高校长介绍,开学后校方就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组织过几次专门检查,当场收缴了部分手机,从查收手机情况来看,这些学生主要在课堂上悄悄发送信息,其中“黄段子”占七成以上。
这些内容无疑有害孩子身心健康。
学生愿意用手机发短信是因为“一对一”手法较为隐蔽,写纸条容易被人发现和被老师查收,一些在校生迷上短信后不能自拔,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为此,笔者采访了朝阳区、海淀区教委中学部有关人士。
据介绍,对学生能否带手机到校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规定。
针对学生课间发短信、打手机等问题,一些学校正在制定相关制度,不允许学生课间打电话、玩手机、或听随身听。
他们认为,学生以学为主,与学习无关的物品不要带入学校则是各校坚持的基本原则。
海淀区教委有关负责人则表示,针对中学生带手机问题的利弊,近期将分别听取学生家长和校方管理意见,以便订立相关规章。
中学生该不该用手机,一直有所争议。
支持者认为,便于与家长联系是最好的理由,而且,上述事情发个短信就能解决,并不会增加过多经济负担。
不过,作为并无太多自制力的年轻群体,中学生对手机的使用,远非我们设想的那样单纯。
他们视手机为收发短信、玩游戏、上网、听歌的“迷你”电脑,至于传播黄段子、通过手机作弊等等,更是流毒甚大。
基于此,有不少学校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认为这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价值观、消费观和攀比心理,但校方也承认,“禁用举措”收效甚微,手机进入校园,颇有些“历史潮流难以阻挡”的架势。
其实,手机不是“该不该用”的问题,而是“用来干什么”的问题。
我们需要的是校方与家长密切配合正确引导,比如规定上课必须关机、控制话费与短信数量等,而针对学生这一广阔市场,厂家能否推出适合学生使用的“专用手机”(比如取消游戏功能等),这也值得好好琢磨。
单纯的禁令是禁不住的——大学生都可以结婚了,中学生还不能有个手机么?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