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完整版)有机化学实验报告--1-溴丁烷的制备

(完整版)有机化学实验报告--1-溴丁烷的制备

(完整版)有机化学实验报告--1-溴丁烷的制备1-溴丁烷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由醇制备溴代烃的原理及方法。

2.练习回流及有害气体吸收装置的安装与操作。

3.进一步练习液体产品的纯化方法、洗涤、干燥、蒸馏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卤代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由醇和氢卤酸反应制备卤代烷,是卤代制备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正溴丁烷是通过正丁醇与氢溴酸制备而成的,HBr 是一种极易挥发的无机酸,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刺激性都很强。

因此,在本实验中采用NaBr 与硫酸作用产生HBr 的方法,并在反应装置中加入气体吸收装置,将外逸的HBr 气体吸收,以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在反应中,过量的硫酸还可以起到移动平衡的作用,通过产生更高浓度的HBr 促使反应加速,还可以将反应中生成的水质子化,阻止卤代烷通过水的亲核进攻返回到醇。

NaBr + H 2SO 4HBr + NaHSO 4C 4H 9OH + HBrC 4H 9Br + H 2O 主反应副反应C 4H 9OHC 2H 5CHCH 2+ H 2OC 4H 9OH+ H 2O 24H 9OC 4H 9HBr + H 2SO Br 2 + SO 2 + H 2O 2424 醇类、醚类可与浓硫酸作用生佯盐溶于浓硫酸中,故用浓硫酸洗涤的目的是除录像机,又佯盐遇水分解,必须用干燥漏斗进行此步洗涤(1):+ H 2SO 4C 4H 9OH +C 4H 9OC 4H 9H 2SO 4C 4H 9OH 2HSO 4C 4H94H 9H HSO 4三、实验药品及物理常数四、实验装置图回流冷凝装置蒸馏装置五、实验步骤(1)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ml水,然后加入18ml浓硫酸(分3-4次加),摇匀后,冷却至室温,再加入11.2ml正丁醇,混合后加入15g溴化钠(小心加入,节不可在磨口处留有固体),充分振荡,加入几粒沸石,在烧瓶上装上球形冷凝管回流(因为球型冷凝管冷凝面积大,各处截面积不同,冷凝物易回流下来),在冷凝管的上口用软管连接一个漏斗,置于盛水的烧杯中。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化学实验报告篇1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所以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

”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实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xx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化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及由此产生的新课程标准,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转变:1、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并重转变,改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探究化[2]。

改变化学实验“照方抓药”式的现状的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这对于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必修1中“验证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的探究实验,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实验必要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让学生参考并尝试利用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小结交流探究活动的收获。

这样的实验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动手能力。

大一普通化学实验报告

大一普通化学实验报告

大一普通化学实验报告普通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天平称量姓名学号实验日期一.实验预习与思考1.电子天平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几点?2.称样中常用哪几种称量方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直接称量法?什么情况下使用差减称量法?3.请说明称完样品后应做的结束工作。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1.直接法称量钢块编号:重量g2.加量法(固定重量称量法)称量按照g称量要求,称取样品一份。

实(转载于: 写论文网:大一普通化学实验报告)际称得g。

3.差减法称量按照g称量范围,称取样品三份。

⑴⑵⑶W初W终W (g)实验二氯化钠的提纯姓名学号实验日期一.实验预习与思考1.请简述本实验所应用的原理,并写出本实验涉及的主要的化学反应式。

2.本实验中先除SO42-,后除Ca2+ 、Mg2+ 等离子的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去除Ca2+、Mg2+、Ba2+ 等离子时能否用其它可溶性碳酸盐代替Na2CO3?4.为何要用HCl把溶液调节为pH 3~4?能否用其它酸?5.蒸发浓缩过程中,为什么应将蒸发皿周边析出的固体及时拨入溶液中?6.在检验产品纯度时,能否用自来水溶解NaCl?为什么?7.仔细阅读实验基础知识中试剂取用规则,煤气灯使用,蒸发浓缩与结晶,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离心分离等有关内容。

二.实验部分1.提纯步骤及相应现象和数据记录提纯实验步骤(包括所用试剂与实际用量):现象和数据:2.定性分析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原料粗盐重g,获得提纯产物NaCl重g,产率产物纯度分析结论:2.问题与讨论:(1).用化学方法除去杂质时,选择除杂试剂的标准是什么?(2). 加沉淀剂除杂质时,为了得到较大晶粒的沉淀,沉淀的条件是什么?(3).你认为本实验中影响提纯产物产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篇二:大一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一:大一化学实验》一、课程地位、意义及其要求“大一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核心课程之一。

它与普通化学、化学分析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但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普通化学实验报告答案

普通化学实验报告答案

普通化学实验报告答案实验一: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目的:通过测定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计算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Fe3+和SCN-溶液,各加入一定量的HCl调节pH值,并充分混匀。

2. 分别加入NaNO2,生成Fe(SCN)2+和NO2-,在光度计上测定两种离子的吸收光强度。

3. 根据平衡常数公式计算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

实验原理:Fe3+和SCN-反应生成Fe(SCN)2+和NO3-,其反应方程式为:Fe3+ + SCN- ↔ Fe(SCN)2+ ..(1)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其平衡常数Kc可表示为:Kc=[Fe(SCN)2+]/[Fe3+][SCN-] (2)其中[Fe(SCN)2+]、[Fe3+]和[SCN-]分别代表反应物Fe(SCN)2+、Fe3+和SCN-的浓度。

在实验中,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发生化学吸收较明显的颜色反应,故可通过光度法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并代入公式(2)中求解平衡常数Kc。

实验结果:取一定量的Fe3+和SCN-,分别加入NaNO2后,在光度计上测定Fe(SCN)2+和NO2-的吸收光强度为1.06和0.36。

计算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为8.84×10^-6(L/mol)。

实验讨论:1. 量筒、移液管、滴管的使用应注意清洗干净,以避免实验误差的出现。

2. 在调节pH值时应根据物质的酸碱性质合理选择用酸或碱来调节pH值,且不应过度调节pH值。

3. 测定过程中吸收光强度可能会受其他因素影响,如仪器误差、环境温度等,需进行适当的校准及控制。

结论:通过光度法测定Fe(SCN)2+和NO2-的吸收光强度,计算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为8.84×10^-6 (L/mol)。

家庭小实验实验报告化学

家庭小实验实验报告化学

家庭小实验实验报告化学家庭小实验实验报告化学家庭小实验是一种非常有趣和亲密的方式,可以让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并享受科学的乐趣。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几个简单的家庭小实验,以帮助家庭成员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材料:- 白醋- 小苏打- 红色石蕊试纸- 两个透明玻璃杯- 水步骤:1. 将一些白醋倒入一个玻璃杯中,将一些小苏打倒入另一个玻璃杯中。

2. 用红色石蕊试纸分别测试白醋和小苏打的酸碱性。

将试纸蘸湿,观察颜色的变化。

3. 将小苏打逐渐加入白醋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当试纸上的颜色变为中性(红色试纸变为紫色),酸碱中和反应完成。

解释:白醋是酸性物质,小苏打是碱性物质。

当它们混合在一起时,酸和碱中和反应发生。

这种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红色石蕊试纸可以用来测试溶液的酸碱性,红色试纸在酸性溶液中会变为红色,在碱性溶液中会变为蓝色,而中性溶液会使试纸变为紫色。

实验二:气体的生成材料:- 小苏打- 醋- 气球- 塑料瓶步骤:1. 将一些小苏打倒入一个塑料瓶中。

2. 慢慢倒入一些醋,然后立即将一个气球套在瓶口上。

3. 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

解释:小苏打和醋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当醋与小苏打接触时,它们会迅速反应并产生大量的气体。

由于气体无法逃逸,气体会填满塑料瓶,使气球膨胀。

实验三:物质的溶解材料:- 盐- 水- 两个透明玻璃杯- 搅拌棒步骤:1. 在两个玻璃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水。

2. 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一小勺盐,用搅拌棒搅拌直到盐完全溶解。

3. 对比两个玻璃杯中的溶液,观察它们的外观和颜色。

解释:盐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物质。

当盐加入水中时,水分子会与盐分子相互作用,导致盐完全溶解。

溶液的外观和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取决于所使用的物质。

实验四: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材料:- 红色葡萄酒- 氧化铁步骤:1. 在一个玻璃杯中倒入一些红色葡萄酒。

2. 将一小撮氧化铁加入葡萄酒中。

3. 观察颜色的变化。

解释:氧化铁是一种催化剂,它可以加速化学反应。

[北科大]无机化学实验:1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实验报告)

[北科大]无机化学实验:1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一: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班级】 【日期】【姓名】 【学号】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证实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沉淀反应存在着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的规则——同离子效应、溶度积规则等。

○2学习验证性实验的设计方法。

○3学习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从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等逻辑手段。

二、实验原理(1)按质子理论,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和金属离子、弱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均为酸碱反应。

弱酸、弱碱的解离和金属离子、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均存在着化学平衡。

如一元弱酸的解离HA == H + + A -,其平衡常数称弱酸的解离常数,记作K θa ,其表达式为:[c (H +)/c θ][c(Ac -)/ c θ]K θa (HAc) = ————————————— (3-1)[c(HAc)/ c θ]c (H +) c(A -)解离度 α = ——— ⨯ 100% = ——— ⨯ 100% (3-2) c(HA) c(HA)从平衡移动的观点,可以了解当溶液增加c(A -)或c(H +),使平衡向左移动,使弱酸的解离度降低,即当增加c(H +),使c(A -)降低,当增加c(A -)则c(H +)降低。

金属离子与水的酸碱反应,即水解反应,就像多元酸的解离是分步进行的。

例如Al 3+(aq)的水解:Al 3+(aq) + H 20 === Al(OH)2+(aq) + H +(aq)Al(OH)2+(aq) + H 20 === Al(OH)2+(aq) + H +(aq)Al(OH)2+(aq) + H 20 === Al(OH)3(s) + H +(aq)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金属离子的水解,并不是要水解到相应的氢氧化物才生成沉淀,而是水解到某一中间步骤,就生成了碱式盐沉淀。

如Sb 3+(aq)的水解: 第一步 Sb 3+(aq) + H 20 === Sb(OH)2+(aq) + H +第二步 Sb(OH)2+(aq) + Cl -(aq) === SbOH 2+(s) + H +这类反应同样也存在平衡,当增加溶液中c(H +),则可抑制水解,当减少溶液中c(H +)(pH 增大),则可促进其水解。

化学实验报告单

化学实验报告单

化学实验报告(一)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1. 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实验装置图评语教师签名化学实验报告(二)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2.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实验目的: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实验器材、药品: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 检查仪器、药品。

2. 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3. 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 按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要求装配好气体发生装置。

5.在水槽中用烧杯向集气瓶中注满水,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6. 拆除装置,整理复位。

实验装置图评语教师签名化学实验报告(三)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目的:利用事先备好的一瓶氧气完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验证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药品:集气瓶(125mL)、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木炭、澄清石灰水、火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石棉网。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1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1
实验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检查仪器、药品。
2.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3.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向反应容器中加入药品,并制取二氧化碳。
5.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6.验满。
7.清洗仪器并整理复位。
评语:
教师签名:
化学实验报告
__年级 第__组姓名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月_日
实验名称: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检查仪器、药品。
2.计算:氯化钠5g,水45ml
3.称量:用天平称5 g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
4.量取: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蒸馏水45ml。
5.溶解:把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氯化钠溶解。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评语:
教师签名:
化学实验报告
__年级 第__组姓名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月_日
5.碱与某些盐的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评语
教师签名:
化学实验报告
__年级 第__组姓名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月_日
实验名称: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的探究
实验目的: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的探究
实验器材、药品:白瓷板或玻璃片、玻璃棒或胶头滴管、镊子、PH试纸、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橘子、蔗糖、牛奶、草木灰、肥皂、洗洁精等
3.点燃蜡烛,仔细观察燃着的蜡烛,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取一根炎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火焰分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
4.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实验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反应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日期:



同组人:
一 、 实 验 目 的 : 1、
2、
二、实验用品:仪器、用品:
化学试剂:
教师签字:
三、实验原理
四 、实 验 步 骤
1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
24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5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实验序号
Ⅰ (室 温 )


反 应 温 度 /℃
反 应 时 间 Δ t/s
平均反应速率 m o l ·L - 1 ·s - 1
k lgk 1/T 直线的斜率 反应的活化能 E a / k J ·m o l - 1
计算公式
3、 催 化 剂 对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的 影 响
实验序号
反 应 温 度 /℃ 0 . 2 0 m o l ·L - 1 K I
实验日期:



同组人:
一 、 实 验 目 的 : 1、
2、
二、实验用品:仪器、用品:
化学试剂:
教师签字:
三、实验原理
四 、标出气体常数测定的实验装置各部位的名称
10
五、实验步骤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项目
大 气 压 力 P(Pa) 室 温 T(K) 水 饱 和 蒸 汽 压 PH2O(Pa) 铝 片 质 量 (g) 氢 气 体 积 V(mL) 氢 气 的 分 压 PH2(Pa)
11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2、 在 读 取 量 气 管 液 面 刻 度 时 , 为 什 么 要 使 漏 斗 和 量 气 管 的 液 面 处 于 同 一水平上? 八、原始数据记录
12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实验四 (2)天平称量练习
一 、 实 验 目 的 : 1、 2、
二、实验用品:仪器: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mL)
1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被测溶液浓度
pH
(mol·L-1)
2
3
4
5
6
7
(1) 计 算 公 式 :
K
a
=
α=
(2) 计 算 误 差 : Ka =
查得资料值
K
a
(


)
=
离解度 (α)
离解常数 (Ka)
相 对 误 差 Er =
Ka (测定值) - Ka (资料值) Ka (资料值)
=
3、观看“试剂的取用”,回答问题:如何用量筒去取液体试剂?
三、实验化学(基本操作 II)




1、观看“容量瓶与移液管使用”,简要说明使用容量瓶与移液管的注意事项。
28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2、观看“过滤”基本操作,回答:(1)过滤的种类;(2)减压过滤的原理。
四、实验化学(基本操作 III 有机化学实验)
4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
25
七、讨论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八、原始数据记录
26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实验八 计算机模拟实验
实验日期: 同组人:



教师签字:
实 验 内 容 说 明 :本 次 计 算 机 模 拟 实 验 内 容 重 点 在 基 本 操 作 部 分 ,对
于具体实验学生根据时间选择观看。
T T1 其中
C 水= W2= K1= K (平 均 值 ) =
W1= K2=
2、 反 应 标 准 摩 尔 焓 变 的 测 定 的 数 据 的 记 录 与 处 理 时 间 (s)
第 温 度 (℃ ) 一 次 时 间 (s)
温 度 (℃ )
时 间 (s)
第 温 度 (℃ ) 二 时 间 ( s) 次
被测溶液浓度
pH
(mol·L-1)
1
2
3
4
5
6
7
(1) 计 算 公 式 :
K
a
=
α=
(2) 计 算 误 差 : Ka =
查得资料值
K
a
(


)
=
离解度 (α)
离解常数 (Ka)
相 对 误 差 Er =
Ka (测定值) - Ka (资料值) Ka (资料值)
=
19
2、 甲 酸 编 号 0.20 mol·L-1HAc
反应速率常数 k 反应速率常数 k
反应级数
m =___________ n =___________ (m+n) =___________

2.50 2.00 1.00 2.50 0.00 5.00

1.25 2.00 1.00 3.75 0.00 5.00
2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2、 温 度 对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的 影 响 及 活 化 能 测 定
17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实验六 一元弱酸离解度和离解常数的测定
实验日期:



同组人:
一 、 实 验 目 的 : 1、
2、
3、
二、实验用品:仪器、用品:
教师签字:
化学试剂: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18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1、 乙 酸 编 号 0.20 mol·L-1HAc
(mL)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1、 浓 度 对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的 影 响
实验序号

反 应 温 度 /℃
0 . 2 0 m o l ·L - 1 KI
5.00
溶 液 的 体 积 V/cm3
0 . 0 1 0 m o l ·L - 1 Na2S2O3
0.2%淀 粉 溶 液 0 . 2 0 m o l ·L - 1 KNO3 0 . 2 0 m o l ·L - 1 (NH4)2SO4 0 . 2 0 m o l ·L - 1 (NH4)2S2O8
4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实验二 粗食盐的提纯
实验日期:



同组人:
一 、 实 验 目 的 : 1、
2、
3、
二、实验用品:仪器、用品:
化学试剂:
教师签字:
三、实验原理
四、操作流程及步骤
5
五、实验结果 产量: 产品外观: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产率:
六、粗食盐及精食盐的检验
项目 粗食盐
粗食盐及精食盐的检验现 象
一 、 实 验 目 的 : 1、 2、 3、
二 、 实验化学(基础操作 I)




1、观看“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画出下列各种仪器的图形并说出其用途。 (1)分液漏斗(2)布氏漏斗和吸滤瓶(3)容量瓶(4)移液管
27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2、观看“玻璃仪器洗涤和干燥”,简单说明玻璃仪器洗涤的几种方法。




1、观看“回流操作”中“简单回流”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回流的目的
(2)回流操作的注意事项
(3)观看“习题解答”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冷凝管通水方向是由下而上,反过来行么?为什么?
2.00 1.00 0.00 0.00 5.00
混合溶液 中反应物 起始浓度 c / m o l ·L - 1(NH4)2S2 Nhomakorabea8 KI
Na2S2O3
反 应 时 间 Δ t/s

5.00 2.00 1.00 0.00 2.50 2.50

5.00 2.00 1.00 0.00 3.75 1.25
平 均 反 应 速 率 / m o l ·L - 1 ·s - 1
时 间 (s) 冷 水 温 度 (℃ )

时 间 (s)

温 度 (℃ )
次热
水 时 间 (s)
温 度 (℃ )
时 间 (s) 冷
水 温 度 (℃ )
时 间 (s) 第

温 度 (℃ )


水 时 间 (s)
温 度 (℃ )
23
化学实验Ⅰ实验报告
K = C 水 · W2 T2 T W1(T T1)

10.00 8.00 4.00 10.00 1滴
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