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放电放得越尽,电池的损耗就会越大

锂电池放电放得越尽,电池的损耗就会越大
锂电池放电放得越尽,电池的损耗就会越大

锂电池放电放得越尽,电池的损耗就会越大

“锂电池放电放得越尽,电池的损耗就会越大,”艾克郎大学,帮助美国太空总署NASA研究延长电池寿命的电子工程教授TomHartley,说到,“给电池充电充得越满,电池的损耗也会越大。锂电池最好是处于电量的中间状态,那样的话电池寿命最长。”

1

过高和过低的电量状态对锂电池的寿命有最不利的影响,而充放电循环次数反而是次要的。其实,大多数售卖电器或电池上标识的可反复充电次数,都是以放电百分之80为基准测试得出的。实验表明,对于一些笔记本电脑的锂电池,经常让电池电压超过标准电压0.1伏特,即从4.1伏上升到4.2伏,那么电池的寿命会减半,再提高0.1伏,则寿命减为原来的3分之一;长期低电量或者无电量的状态则会使电池内部对电子移动的阻力越来越大,于是导致电池容量变小。美国宇航局NASA让其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电池的消耗电量设定在总容量的百分之10,以确保电池可以反复充放电10万次而不必更新。2

其次,温度对锂电池寿命也有较大的影响(手机和其他小型电子设备对此点可忽略)。冰点以下的环境有可能使锂电池在电子产品打开的瞬间烧毁,而过热的环境则会缩减电池的容量。因此,如果笔电长期使用外接电源也不将电池取下来,电池就长期处于笔记本排出的高热当中,更主要的是,电池长期处于百分之100的电量状态,很快就会报废(包括我自己的笔电电池就是这么玩完的)。3

由以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确保锂电池容量和寿命的

注意事项

:4

不需要将锂电池充到百分之100满电,更不要将电量使用殆尽。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电池的电量维持在半满状态附近,充电与放电的幅度越小越好;5

通用ChevyVolt电动车的出厂设计就是强制将电池电量维持在20%至80%,而苹果笔电的内置电池可能也是运用了这一方法(包括其他一些笔电和电子产品),让电池的可充放电周期数增加。6

不要将锂电池(尤其是笔记本锂电池)长期在设备使用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就算您的笔记本散热良好,长期百分之100的电量就等于对锂电池的谋杀。7

如果你长期用外接电源为笔记本电脑供电,或者电池电量已经超过80%,马上取下你笔记本的电池、平时充电不需将电池充满,充至80%左右即可;调整操作系统的电源选项,将电量警报调至20%以上,平时电池电量最低不要低于20%,在下降到20%以前即要进行充电;8

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充好电了就应立刻断开电源线(包括充电功能的USB接口),一直接着会损害电池;要经常充电,记起来就充,但不必非得把电池充满;9

无论是对笔记本还是手机等,都一定不要让电池耗尽;10

如果要外出旅行,把电池充满吧,但请记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随时为电器充电,为了电池寿命,一定不要等到电池放干;

电池保养常识:

1

记忆效应镍氢充电电池上常见的现象。具体表现就是:如果长期不充满电就开始使用电池的话,电池的电量就会明显下降,就算以后想充满也充不满了。所以保养镍氢电池的重要方式就是:电必须用完了才能开始充电,充满了电了才允许投入使用。

现在常用的锂电池的记忆效应是可以小到忽略不计的。2

完全充电,完全放电

是针对锂电池来说的。

完全放电就是指把用电智能设备,如手机,调整到最低功率状态耗去电量直到手机自动关机的过程。

完全充电就是指把完全放电的用电智能设备,如手机,接到充电器上直到手机上提示“充满”的过程。3

过度放电

是针对锂电池来说的。

完全放电后锂电池内部还会留有少量电量,但这部分电量对于锂电池的活性和寿命至关重要。

过度放电:完全放电后,如果继续采用其它方式,如:强行再次开启手机、电池接小灯泡耗费残留电量的话,这叫过度放电,

会对锂电池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4

保护芯片

锂电池对充放电时对接入的电流电压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为了保护电池不因为外界电环境失常而损坏,电池本体内部会设置管理电池状态的芯片。这个芯片同时还有记录电池容量,校正电池容量的功能。现在,就算是山寨手机电池也是不会节省这个关键的保护芯片的,不然山寨手机电池根本不可能用很久。5

过冲过放保护电路

用电智能设备内置的全面管理电池的芯片及电路。

比如手机上,就有这样的电路,大概功能如下:6

电时,提供最合适的电压电流给电池。在合适的时机停止充电。7

充电时,时刻检查电池残留电量,在合适的时机命令手机关机,防止过度放电。8

开机时,检查电池是否已被完全放电,如果已被完全放电,则提示用户充电,然后关机。9

避免电池或充电线电力异常,发现异常时断开电路,保护手机。10

过度充电:

是针对锂电池来说的。

正常情况下,锂电池充到一定电压(也就是充满)就会被上级电路截断充电电流,但由于某些设备内置的过冲过放保护电路的电压电流参数不同(如手机电池座充),导致虽已充满,但还未停止充电的现象。

过度充电也会导致电池性能伤害。11

激活

锂电池长期(三个月以上)不使用,会产生电极材料钝化,电池性能下降,可以采用三次完全充电、完全放电来解除纯化,发挥出电池的最高性能。二、常见错误观点:

1

首先使用必须进行完全放电,然后进行完全充电,重复三次,以便于激活电池。否则电池就永远都不好用了!!解答:如果实在闲的没事做,这么做可以,但不是必须的,因为激活操作不是必须放在第一次使用就做的。只要随着不断的使用,电极钝化无需刻意激活也可以慢慢消失。

2

,充电时不要使用手机,对电池有害,也会产生超大量辐射伤害人体。

解答:充电时使用手机是否对电池有害要根据情况来说(本文后会说明),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充电时使用手机绝对不会产生比平时使用手机多的辐射。

锂电池在寿命周期内只能充放电XXX次,所以每次用就尽量用到自动关机,每次充就尽量充到满电。

第一个子句是对的,后面是错的。

这个次数中的每一次,都是指完整的一次,比如从20%充电到30%停止充电,这个只算是1/10次,从80%放电到60%,只能算是1/5次。

前三次充电必须达到12小时,否则就影响电池性能。

如果是为了激活电池,只需要手机提示充满电就已经足够,一般手机,都会在5小时内提示充满,完成后如果继续接着充电器,过冲过放保护电路会截断手机的充电电流。之后电池就处于不状态,和充满后马上拨除充电线的效果是一样的。

前三次充电必须达到12小时是针对镍氢充电电池来说的,结果被很多厂家习惯性地、无知地写在锂电池用户手册上,没文化真可怕。国际大厂,如戴尔,联想,华硕,

apple的产品上是绝对不会出现“12小时”这样的文字的。而且对于锂电池来说,这是共性,也是原理的一部分,不可能有的厂家生产的需要12小时,有的厂家的不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座充,由于绝大部分座充达不到官方线充的最高电流,充电时间可能会超过6小时,但只要充满电,坐充也会自动断电,和用线充是一样的。

充满电了就最好马上拨除充电线,防止过充。

过冲过放保护电路不是吃素的,OK!!!如果发生过充,多半是因为过冲过放保护电路损坏,但以现在的电子产品工艺和抗压能力来说,这概率实在低到不行,不必提心吊胆。

手机一旦开始提示用户充电,就一定要马上充电,或者马上关机,避免过放。

过冲过放保护电路不是吃素的,OK!!!这个电路会在必要的时候(也就是过放之前)强制关机,不会损坏电池的。手机的提示是为了让用户提前知道,以提前做好处理或者心理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手机已经自动关机就千万不能为了打个电话而强行开机了,因为很有可能造成过放,而且由于保护的存在,开机未完成前多半会被过冲过放保护电路强行断电。三、正确地使用

1

新出厂的电池:无需任何处理,如激活等,可直接投入正常使用。2

闲置不长时间的电池(三个月内):无需任何处理(如激活等),可直接投入正常使用。3

置较长时间的电池(三个月以上):可做激活处理,使得电池活性达到最高,也可

不做,使其随着正常使用自然恢复到最高活性。4

子产品的评测人员,为了保证对电池续航时间的正确统计,有必要在测试前进行激活处理。5

锂电池正常充电方法:

随时充电,并可随时停止充电,不要有所顾忌。这点是锂电池的重要优点----无记忆效应决定的,请正视这个优点,并让您的锂电尽量展现它的这个重要优点。四、中的锂电池最怕什么

1

100℃以上高温

会严重影响电池寿命和储电能力,并可能成造成电池熔化,或爆炸。所以,请让锂电池远离火源及其它热源。2

5℃到100℃高温

是的,你没有看错,从35℃开始(人体温一般为36.2℃-37.2℃)电池寿命就开始被温度明显影响,温度越高,影响越大。

锂电池的设计寿命最少也有400次完全充放电,按手机平均每三天充一次电来算,一块电池应该至少能用三年半。但绝大多数电池都没有能活那么久,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电池被人的体温影响,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被手机其它芯片发热所影响。

为什么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为怎么总感觉没有手机的耐用,那是因为:其一、笔记本电脑发热比手机多的多,电脑芯片的热量很容易传导到电池上,超过40℃轻轻松。其二、为了更快的充电,笔记本充电电流一般较高,电池容量大,充电放电电池本身

也会发热。其三、电池一般位于下面板处,更不容易散热。

再,如果您的设备在使用中会产生更大的热量,如手机长时间打电话,手机玩大型游戏,笔记本电脑玩游戏,并且这个热量会传导到电池上,加上充电时电池本身的发热,虽然不会产生安全风险,但也会影响到电池。

所以如果,发现充电使用中的设备发热明显(如iphone手机边充电边玩3D游戏),则可以考虑先等充满电了,再连着充电线玩。3

-40℃低温以下

会到达冰点彻底冻坏。4

10℃到-40℃低温

会降低电池续航能力,但不会对电池造成永久伤害,只要温度回到室温,电量又会自动恢复回来。五、闲置中的锂电池最怕什么:

1

35℃以上高温,和中锂电相同。2

满电后闲置,电池老化的比平时更快。3

分放电后闲置,电池闲置过程中会自放电,充分放电后电池自放电会造成过放。4

-40℃低温以下,会到达冰点彻底冻坏。5

锂电池理想状态:

中的锂电环境温度在20℃(差不多是室内温度)左右较为合适,此时电池放电充

电性能均能最大化。

如果要长时间(三个月以上)闲置电池,请一定要充到40%左右再闲置(短时间就算了,关键是麻烦)。因为这样,所以电池出厂时,电池厂基本上都是充到40%再出厂的。

闲置的电池温度越低,老化越慢,但不要低于-40℃。

电容充放电计算公式

标 签:电容充放电公式 电容充电放电时间计算公式设,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 则, Vt="V0"+(V1-V0)* [1-exp(-t/RC)] 或, t = RC*Ln[(V1-V0)/(V1-Vt)] 例如,电压为E的电池通过R向初值为0的电容C充电 V0=0,V1=E,故充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1-exp(-t/RC)]

再如,初始电压为E的电容C通过R放电 V0=E,V1=0,故放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exp(-t/RC) 又如,初值为1/3Vcc的电容C通过R充电,充电终值为 Vcc,问充到2/3Vcc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V0=Vcc/3,V1=Vcc,Vt=2*Vcc/3,故 t="RC"*Ln[(1-1/3)/(1-2/3)]=RC*Ln2 = 注:以上exp()表示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Ln()是e为底的对数函 解读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山东司友毓 一、电感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线圈时,由于电流时刻都在变化,因此在线圈中就会产生自感电动势,而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故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会起阻碍作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自感系数及电流变化的快慢有关,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越大,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电感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叫做感抗,用X L表示,且X L=2πfL。感抗的大小由线圈的自感系数L和交变电流的频率f共同决定。 2.电感线圈在电路中的作用 (1)通直流、阻交流,这是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流而言的,因为恒定电流的电流不变化,不能引起自感现象,所以对恒定电流没有阻碍作用,交流电的电流时刻改变,必有自感

锂电池放电系数及其说明

你是需要一个大容量的电池呢,还是需要一个高放电倍率的电池呢?当然,你的钱多到不知道怎么花,那么你大可以买一只容量也大,放电倍率也大的电池。不过如果要选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电池的放电倍率是什么。放电倍率,顾名思义,就是电池可以放出的最大电流,可以达到自身容量的多少倍。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电池的放电倍率呢?一般的锂电池上都会标有X C这样的一个字符。“X”一般都是数字,比如12C,20C等等。这就是你电池的放电倍率。12C就是12倍,不用我再多说了吧。比如12C,1000毫安时的电池,那么它最大的放电电流就是1000mAX12=12A。氢电池上一般不会标放电倍率。不过我还是要强调一点,放电倍率其实不是一种数值,确切的说它应该有两个数值,一个是极限放电倍率,一个是持续放电倍率。极限的放电是指电池在瞬间可以放出的最大电流,电池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最大放电电流与容量的比就是极限放电倍率。持续放电是指电池正常工作时可以持续的状态放电的最大电流。持续放电倍率就是这个持续放电电流与电池容量的比。说到这,大家可能会认识到,极限放大倍率肯定会大于持续放电倍率,但是从放电的持续性上看,还是要看持续放电倍率。这两个值都是很重要的。 我们再来看看自己手里的电池,上面标的一般只有一个放电倍率值,这个值绝大部分标的都是极限放电倍率。而持续放电倍率一般都是在极限放电倍率的60%~80%,自己乘一下就能算出大概的值。为什么厂商只标极限放电倍率??这个问题还要我来解释吗?一个标着10C 的电池和一个标着12C的电池,你会选哪个? 好了,了解完放电倍率,我们下面就要进入正题了,你需要一个大容量的电池还是一个高C 的电池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想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了,放电倍率,也就是那个C的值只是一个倍率,并不是一个放电电流的恒定值,也就是说,不同的电池,放电倍率不一样,但是有可能放出的电流是一样大的。你比如一个1000mhA的20C的电池,它的极限最大放电电流是20A,一个容量2000mhA的10C的电池,它的极限最大放电电流也是20A。可是,放电倍率是一个技术性较高的性能,每提升1个C,都要付出相对较大的技术力量,而提升电池的容量相对与现在的技术来说,已经不是很难的事情了,所以,相对来讲,高放电倍率的电池价格肯定要高于高点容量的电池——这是在最终放电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的比较,就像刚才提到的那个例子。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应该尽量选一些点容量大些,放电倍率却不是非常高的电池,这样的电池放电电流不低,而且价格不高。比如3000mhA12C的电池,它的极限放电电流是3X12=36A,一个2000mhA15C的电池,别看它的放电倍率高,可是它的最大放电电流却只有30A。孰轻孰重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吧,况且,容量大的电池,可以支持你的狗多叫好久呢:)在模型界,一般放电倍率是一个也需要考虑的性能指标,因为模型大多需要持续的大电流输出,启动的时候需要的电流更是大得吓人,所以,为了大电流的持续放电和极限速度(竞技模型嘛,有时候快0.1秒也是很重要的),一般在考虑电容量的同时,也要兼顾一下放电倍率。可是我们的狗,不会需要那么大的电流,会别告诉我你的狗在启动时需要超过60A的电流——你烧火棍里面的保险最大也就是20A的。嘿嘿嘿嘿。 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买容量大的电池,这样的电池性价比最高。

时间管理电池使用时间的计算办法

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可自由编辑

ups电池使用时间的计算方法 市电停电后,UPS是依靠电池储能供电给负载的。标准型UPS本身机内自带电池,在停电后一般可以继续供电几分钟至几十分钟;而长效型UPS配有外置电池组,可以满足用户长时间停电时继续供电的需要,一般长效型UPS满载配置时间可达数小时以上。 一般长效型UPS备用时间主要受电池成成本、安装空间大小以及电池回充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一般在电力环境较差、停电较为频繁的地区采用UPS与发电机配合供电的方式。当停电时,UPS先由电池供电一段时间,如停电时间较长,可以起动备用发电机对UPS继续供电,当市电恢复时再切换到市电供电。 电池供电时意主要受负载大小、电池容量、环境温度、电池放电截止电压等因数影响。一般计算机UPS电池供电时间,可以先计算出电池放电电流,然后根据电池放电曲线查处放电时间。电池放电电流可以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放电电流=UPS容量(VA)×功率因数/(电池放电平均电压×效率)如果计算实际负载下的电池放电时间,只需将UPS容量换为实际负载容量即可 后备延时电池的配置方法

在UPS电源运行中,如果遇到市电供电中断时,蓄电池必须在用户所预期的一段时间内向逆变器提供足够的直流能源,以便在带额定负载的条件下,其电压不应下降到蓄电池组允许的最低临界放电电压以下。蓄电池的实际可供使用容量与下列等因素有关: ①蓄电池放电电流大小 ②蓄电池环境工作温度 ③蓄电池存储、使用的时间长短 ④负载特性(电阻性、电感性、电容性)及大小只有在考虑上述因素之后,才能正确选择和确定蓄电池的可供使用容量与蓄电池标称容量的比率。决定UPS后备长延时电池容量的重要因素是负荷大小、种类和特性。目前常用的微型机及其配件的负载特性如下表。常见的微机、服务器及其配件的负载特性

电池放电时间计算

新电池估算方法: 估计算法:电池容量×÷负载电流 详细算法: 第一,先求出电池10小时率的放电电流,即容量除以10,一组500AH的电池,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50A,二组500AH的,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100A。 第二,用实际放电电流除以10小时率放电电流,求出一个比率,根据这个比率,查《电池放电率与放电容量》表中的放电倍率,从这个放电倍率数中选择一个最为相近的值,对应看到放电率,和有效放电容量倍率这一栏,记录好表中数据。 第三,查看当时的放电环境温度。 第四,计算放电时长:t=额定容量×放电容量倍率×〔1+温度系数×(环境温度-25)〕/放电电流 一般温度系数基站里选用,机房里选用 注意事项: 1、实际放电中,电流是逐渐增大的,并不恒定,因此放电时长肯定要与计算出来的有差别,电流越大,同容量的情况下,放电时间就越短。 2、长期使用后,电池容量肯定要下降的,应该用实际容量进行计算,在初期,可以用额定容量进行计算。 3、如果电池前后两次放电间,由于种种原因没充满电,算出来的时间肯定也不一样,而且充电容量不能以小时×电流直接进行计算,存在一个充电效率问题,充电时,电池会把一部分容量转换为热能散失掉。 4、一般48v用电,电池都是以24节串联一组使用,根据规定,当其中最低一节电压率先达到,也就是只要有一只电池达到,放电终止,计算此时的容量。但实际应用当中,不是以此来停止电池放电的,而是整组电压降到多少V就终止放电,所以放电放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往往会有更大的误差。而且电池测试的一个项目是单体电压的最大最小差值,说明一组电池的单体电压是不均衡的。如果均衡的,那么以×24=,即可以放到算做结束,但实际当中这种事情至少我是没碰到过,如果相差幅度较大,可能总电压在48v时,有一节达到,但由于终止放电判定条件以整组电压计量的,我设定在47v,那还继续放电,这个求出的容量于真正意义上的容量就不等了,所以反过来求放电时长,也就不准了。 5、综合上述所说,只能求一个大概值,除非在条件达到一定要求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算得很准。当然,具体相差多少,本人也没做过实验,但至少可以有这样一个概念:到底能放5小时左右还是10小时左右,这个左右可能是几十分钟,也可能是1或2个小时,但从大的方向来判断,还是可以依靠的。 电池常用术语解释一:放电倍率 电池放电电流的大小常用"放电倍率"表示,即电池的放电倍率用放电时间表示或者说以一定的放电电流放完额定容量所需的小时数来表示,由此可见,放电倍率表示的放电时间越短,即放电倍率越高,则放电电流越大。(放电倍率=额定容量/放电电流) 根据放电倍率的大小,可分为低倍率(<0.5C)、中倍率(-3.5C)、高倍率(-7.0C)、超高倍率(>7.0C)如:某电池的额定容量为20Ah,若用4A电流放电,则放完20Ah的额定容量需用5h,也就是说以5倍率放电,用符号C/5或0.2C表示,为低倍率。 25)放电率 电池在规定时间内放出额定容量时所需的电流值;或按一定输出电流放完额定容量时所需的时间。常用倍率(若干C)或时率表示。 26)活性物质 电池放电时,能进行氧化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能的电极材料。 27)充电 将外电路输入蓄电池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的操作过程。 28)充电率 蓄电池在规定时间内充到额定容量所需的电流值;或在一定电流下充到额定容量所需的时间。一般用倍率(若干C)或时率表示。

电容的选取与充放电时间的计算

电容的选取与充放电时间的计算 电容的选取: 电容在电路中实际要承受的电压不能超过它的耐压值。在滤波电路中,电容的耐压值不要小于交流有效值的1.42倍。使用电解电容的时候,还要注意正负极不要接反。 不同电路应该选用不同种类的电容。揩振回路可以选用云母、高频陶瓷电容,隔直流可以选用纸介、涤纶、云母、电解、陶瓷等电容,滤波可以选用电解电容,旁路可以选用涤纶、纸介、陶瓷、电解等电容。 电容在装入电路前要检查它有没有短路、断路和漏电等现象,并且核对它的电容值。安装的时候,要使电容的类别、容量、耐压等符号容易看到,以便核实。 电容的原理: 在电子线路中,电容用来通过交流而阻隔直流,也用来存储和释放电荷以充当滤波器,平滑输出脉动信号。小容量的电容,通常在高频电路中使用,如收音机、发射机和振荡器中。大容量的电容往往是作滤波和存储电荷用。而且还有一个特点,一般1μF以上的电容均为电解电容,而1μF以下的电容多为瓷片电容,当然也有其他的,比如独石电容、涤纶电容、小容量的云母电容等。电解电容有个铝壳,里面充满了电解质,并引出两个电极,作为正(+)、负(-)

极,与其它电容器不同,它们在电路中的极性不能接错,而其他电容则没有极性。 把电容器的两个电极分别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过一会儿即使把电源断开,两个引脚间仍然会有残留电压(学了以后的教程,可以用万用表观察),我们说电容器储存了电荷。电容器极板间建立起电压,积蓄起电能,这个过程称为电容器的充电。充好电的电容器两端有一定的电压。电容器储存的电荷向电路释放的过程,称为电容器的放电。 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我们看到市售的整流电源在拔下插头后,上面的发光二极管还会继续亮一会儿,然后逐渐熄灭,就是因为里面的电容事先存储了电能,然后释放。当然这个电容原本是用作滤波的。至于电容滤波,不知你有没有用整流电源听随身听的经历,一般低质的电源由于厂家出于节约成本考虑使用了较小容量的滤波电容,造成耳机中有嗡嗡声。这时可以在电源两端并接上一个较大容量的电解电容(1000μF,注意正极接正极),一般可以改善效果。发烧友制作HiFi音响,都要用至少1万微法以上的电容器来滤波,滤波电容越大,输出的电压波形越接近直流,而且大电容的储能作用,使得突发的大信号到来时,电路有足够的能量转换为强劲有力的音频输出。这时,大电容的作用有点像水库,使得原来汹涌的水流平滑地输出,并可以保证下游大量用水时的供应。

蓄电池的额定容量C及放电倍率

蓄电池的额定容量C,单位安时(Ah),它是放电电流安(A)和放电时间小时(h)的乘积。由于对同一个电池采用不同的放电参数所得出的Ah是不同的,为了便于对电池容量进行描述、测量和比较,必须事先设定统一的条件。实践中,电池容量被定义为:用设定的电流把电池放电至设定的电压所给出的电量。也可以说电池容量是:用设定的电流把电池放电至设定的电压所经历的时间和这个电流的乘积。 为了设定统一的条件,首先根据电池构造特征和用途的差异,设定了若干个放电时率,最常见的有20小时、10小时时率、电动车专用电池为2小时率,写做C20、C10和C2,其中C代表电池容量,后面跟随的数字表示该类电池以某种强度的电流放电到设定电压的小时数。于是,用容量除小时数即得出额定放电电流。也就是说,容量相同而放电时率不同的电池,它们的标称放电电流

却相差甚远。比如,一个电动自行车用的电池容量10Ah、放电时率为2小时,写做10Ah2,它的额定放电电流为10(Ah)/ 2(h)=5A;而一个汽车启动用的电池容量为54Ah、放电时率为20小时,写做54Ah20,它的额定放电电流仅为54(Ah)/ 20(h)=2.7A!换一个角度讲,这两种电池如果分别用5A和2.7A的电流放电,则应该分别能持续2小时和20小时才下降到设定的电压。 上述所谓设定的电压是指终止电压(单位V)。终止电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放电时电池电压下降到不至于造成损坏的最低限度值。终止电压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大而降低,同一个蓄电池放电电流越大,终止电压可以越低,反之应该越高。也就是说,大电流放电时容许蓄电池电压下降到较低的值,而小电流放电就不行,否则会造成损害。电池在工作中的电流强度还常常使用倍率来表示,写做NCh 。N是一个倍数,C代表容量的安时

UPS后备时间电池计算公式

U P S后备时间电池计算 公式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U P S电池放电时间计算方法(逆变效率按90%、12V电池放电终止电压10.5V) 1、计算蓄电池的最大放电电流值: I最大=Pcosф/(η*E临界) 注:P→UPS电源的标称输出功率 cosф→UPS电源的输出功率因数(UPS一般为0.8) η→UPS逆变器的效率,一般为0.88~0.94(实际计算中可以取0.9) E临界→蓄电池组的临界放电电压(12V电池约为10.5V,2V电池约为1.7V) 2、根据所选的蓄电池组的后备时间,查出所需的电池组的放电速率值C,然后根据: 电池组的标称容量=I最大/C 3、由于使用E临界——电池的最低临界放电电压值,所以会导致所要求的电池组的安时容量偏大的局面。按目前的使用经验,实际电池组的安时容量可按下面公式计算: 例如1.10KVAUPS延时60分钟 电池的最大放电电流26.4A=标称功率10000×0.8÷(0.9效率*32节*10.5V每节电池放电电压) 电池组的标称容量=26.4A÷0.61C=43.3AH 10KVA延时60分钟,电池配置为32节1组12V44AH。选配时32节12V1组容量≥44AH 例如1.20KVA延时180分钟 电池的最大放电电流52.9A=标称功率20000×0.8÷(0.9效率*32节*10.5V每节电池放电电压) 电池组的标称容量=52.9A÷0.28C=188.5AH 20KVA延时180分钟,电池配置为32节1组12V190AH。选配时32节12V1组容量≥190AH

RC电路充放电时间计算

RC电路充放电时间计算 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 则, Vt="V0"+(V1-V0)* [1-exp(-t/RC)] 或, t = RC*Ln[(V1-V0)/(V1-Vt)] 求充电到90%VCC的时间。(V0=0,V1=VCC,Vt=0.9VCC) 代入上式: 0.9VCC=0+VCC*[[1-exp(-t/RC)] 既 [[1-exp(-t/RC)]=0.9; exp(-t/RC)=0.1 - t/RC=ln(0.1) t/RC=ln(10) ln10约等于2.3 也就是t=2.3RC。 带入R=10k C=10uf得。 t=2.3*10k*10uf=230ms RC回路充放电时间的推导过程需要用高等数学,简单的方法只要记住RC回路的时间常数τ=R×C,在充电时,每过一个τ的时间,电容器上电压就上升(1-1/e)约等于0.632倍的电源电压与电容器电压之差;放电时相反。 如C=10μF,R=10k,则τ=10e-6×10e3=0.1s 在初始状态Uc=0时,接通电源,则过0.1s(1τ)时,电容器上电压Uc为0+(1-0)×0.632=0.632倍电源电压U,到0.2s(2τ)时,Uc为0.632+(1-0.632)×0.632=0.865倍U……以此类推,直到t=∞时,Uc=U。放电时同样运用,只是初始状态不同,初始状态Uc=U。

单片机复位(上电复位和按键复位,复位脉宽10ms,R常取值10k~47k,c 取值10~100uf,电容大些为好): 原理:如果复位是高电平复位,加电后电容充电电流逐渐减少,此时经电阻接地的单片机IO是没电压的,因为电容是隔直流的,直到充电完毕开始放电,放电的过程同样是电流逐渐减少的,开始放电时电流很大,加到电阻上后提供给IO高电平,一段时间(电容器的充放电参数:建立时间等)后,电流变弱到0,但是复位引脚已经有了超过3us的高电平,所以复位就完成了; 手动复位,如加按键,则是直接将电容短路,给复位引脚送高电平,此部分就只有电容在起作用;当然电源较大(一般3.3v-5v)的话,加电阻是为了分压,防止烧坏引脚。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1.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常照荣吕豪杰 ■<2.新乡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付小宁 ■<3.河南新飞科隆电源有限公司尹正中 摘 要:以额定容量为1100mAh的063465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池结构,正极活性物质与导电剂、粘结剂的配比,极板的面密度、压实密度等因素对锂离子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制备的实验电池以15C大电流放电,电压平台为3.5V,循环220次(15C放电),容量保持率为87.0%。 关键词:软包装; 锂离子电池; 高倍率放电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开路电压高及污染小等优点[1],已用于小电流放电的移动通讯、笔记本和数码相机等领域,但高倍率放电性能有待提高[2-4]。程建聪等[5]通过提高导电剂含量,采用薄正极和中间相炭微球(MCMB),并使用功能电解液,改善了电池的大电流性能;V.Subramanian 等[6]以气相法烧制的纳米纤维碳为负极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可进行10C放电;M.Okuho等[7]通过水热法制备纳米级(17 nm)的LiCoO2,l00C放电容量达到1C时的65%,可满足电动汽车等大功率放电要求,但是制备工艺苛刻。 本文作者采用工业化的正负极材料,通过优化电池结构,调整配比参数,制备软包装电池,并测试了相关性能。 1 实验 1.1 极板制备 将正极活性物质LiCoO2(北京产,≥99.4%)、导电炭黑SP(Timcal公司产,≥99.75%)和导电石墨KS6(Timcal公司产,≥99.4%)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以PVDF(美国产,≥99.9%)作为粘结剂,配制成浆料;将负极活性材料人工石墨(深圳产,≥99.9%)、导电炭黑SP、分散剂SBR(河南产,≥99.0%)和粘结剂CMC(德国产,≥99.9%)按质量比90.5:1.5:4:4混合后,配制成浆料。用涂布机将正极浆料均匀涂覆于铝箔(江苏产,≥99.8%)上,负极浆料均匀涂覆于铜箔(湖南产,≥99.8%)上,在80℃下真空(-0.1 MPa)干燥12h后,辊压,制成正、负极片。电解液为1mol/L LiPF6/ DMC+EMC+EC(体积比1:1:1,张家港产),隔膜为0.025 mm厚的聚丙烯微孔膜(日本产)。 1.2 测试仪器 采用BS-8802二次电池检测装置(广州产)对电池进行化成;BS-V高电压大电流动力电池检测设备(广州产)进行倍率测试;BS-VR3内阻测试仪(广州产)检测内阻。 1.3 电极及电池设计 以额定容量为1100mAh的063465型液态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热封机封口,经过防短路处理、干燥,然后注入电解液,经化成分容后,测试电池的性能。 实验电池的参数见表1。 2结果与讨论 2.1 电池结构的影响 电池技术 < 2008年9月73

电池放电时间计算

电池放电时间计算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新电池估算方法: 估计算法:电池容量×÷负载电流 详细算法: 第一,先求出电池10小时率的放电电流,即容量除以10,一组500AH的电池,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50A,二组500AH的,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100A。 第二,用实际放电电流除以10小时率放电电流,求出一个比率,根据这个比率,查《电池放电率与放电容量》表中的放电倍率,从这个放电倍率数中选择一个最为相近的值,对应看到放电率,和有效放电容量倍率这一栏,记录好表中数据。 第三,查看当时的放电环境温度。 第四,计算放电时长:t=额定容量×放电容量倍率×〔1+温度系数×(环境温度-25)〕/放电电流 一般温度系数基站里选用,机房里选用 注意事项: 1、实际放电中,电流是逐渐增大的,并不恒定,因此放电时长肯定要与计算出来的有差别,电流越大,同容量的情况下,放电时间就越短。 2、长期使用后,电池容量肯定要下降的,应该用实际容量进行计算,在初期,可以用额定容量进行计算。 3、如果电池前后两次放电间,由于种种原因没充满电,算出来的时间肯定也不一样,而且充电容量不能以小时×电流直接进行计算,存在一个充电效率问题,充电时,电池会把一部分容量转换为热能散失掉。

4、一般48v用电,电池都是以24节串联一组使用,根据规定,当其中最低一节电压率先达到,也就是只要有一只电池达到,放电终止,计算此时的容量。但实际应用当中,不是以此来停止电池放电的,而是整组电压降到多少V就终止放电,所以放电放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往往会有更大的误差。而且电池测试的一个项目是单体电压的最大最小差值,说明一组电池的单体电压是不均衡的。如果均衡的,那么以×24=,即可以放到算做结束,但实际当中这种事情至少我是没碰到过,如果相差幅度较大,可能总电压在48v时,有一节达到,但由于终止放电判定条件以整组电压计量的,我设定在47v,那还继续放电,这个求出的容量于真正意义上的容量就不等了,所以反过来求放电时长,也就不准了。 5、综合上述所说,只能求一个大概值,除非在条件达到一定要求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算得很准。当然,具体相差多少,本人也没做过实验,但至少可以有这样一个概念:到底能放5小时左右还是10小时左右,这个左右可能是几十分钟,也可能是1或2个小时,但从大的方向来判断,还是可以依靠的。 电池常用术语解释一:放电倍率 电池放电电流的大小常用"放电倍率"表示,即电池的放电倍率用放电时间表示或者说以一定的放电电流放完额定容量所需的小时数来表示,由此可见,放电倍率表示的放电时间越短,即放电倍率越高,则放电电流越大。(放电倍率=额定容量/放电电流) 根据放电倍率的大小,可分为低倍率(<0.5C)、中倍率(-3.5C)、高倍率(- 7.0C)、超高倍率(>7.0C) 如:某电池的额定容量为20Ah,若用4A电流放电,则放完20Ah的额定容量需用5h,也就是说以5倍率放电,用符号C/5或0.2C表示,为低倍率。

电容的选取与充放电时间的计算完整版

电容的选取与充放电时 间的计算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容的选取与充放电时间的计算 电容的选取: 电容在电路中实际要承受的电压不能超过它的耐压值。在滤波电路中,电容的耐压值不要小于交流有效值的倍。使用电解电容的时候,还要注意正负极不要接反。 不同电路应该选用不同种类的电容。揩振回路可以选用云母、高频陶瓷电容,隔直流可以选用纸介、涤纶、云母、电解、陶瓷等电容,滤波可以选用电解电容,旁路可以选用涤纶、纸介、陶瓷、电解等电容。电容在装入电路前要检查它有没有短路、断路和漏电等现象,并且核对它的电容值。安装的时候,要使电容的类别、容量、耐压等符号容易看到,以便核实。 电容的原理: 在电子线路中,电容用来通过交流而阻隔直流,也用来存储和释放电荷以充当滤波器,平滑输出脉动信号。小容量的电容,通常在高频电路中使用,如收音机、发射机和振荡器中。大容量的电容往往是作滤波和存储电荷用。而且还有一个特点,一般1μF以上的电容均为电解电容,而1μF以下的电容多为瓷片电容,当然也有其他的,比如独石电容、涤纶电容、小容量的云母电容等。电解电容有个铝壳,里面充满了电解质,并引出两个电极,作为正(+)、负

(-)极,与其它电容器不同,它们在电路中的极性不能接错,而其他电容则没有极性。 把电容器的两个电极分别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过一会儿即使把电源断开,两个引脚间仍然会有残留电压(学了以后的教程,可以用万用表观察),我们说电容器储存了电荷。电容器极板间建立起电压,积蓄起电能,这个过程称为电容器的充电。充好电的电容器两端有一定的电压。电容器储存的电荷向电路释放的过程,称为电容器的放电。 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我们看到市售的整流电源在拔下插头后,上面的发光二极管还会继续亮一会儿,然后逐渐熄灭,就是因为里面的电容事先存储了电能,然后释放。当然这个电容原本是用作滤波的。至于电容滤波,不知你有没有用整流电源听随身听的经历,一般低质的电源由于厂家出于节约成本考虑使用了较小容量的滤波电容,造成耳机中有嗡嗡声。这时可以在电源两端并接上一个较大容量的电解电容(1000μF,注意正极接正极),一般可以改善效果。发烧友制作HiFi音响,都要用至少1万微法以上的电容器来滤波,滤波电容越大,输出的电压波形越接近直流,而且大电容的储能作用,使得突发的大信号到来时,电路有足够的能量转换为强劲有力的音频输出。这时,大电容的作用有点像水库,使得原来汹涌的水流平滑地输出,并可以保证下游大量用水时的供应。

锂电放电倍率与放电电流的问题精编版

锂电放电倍率一般是指在某规定电压平台之上锂电最大放电电流与电池容量之比,电池放电倍率是电池本身的性能参数,跟电池串并联无关,也就是说通过电池串并联可以改变电池组电压和放电电流,但无法改变电池组的放电倍率。对于基本的电芯来说放电倍率大小只是其内阻大小的一种表达形式,放电倍率越大内阻越小。 可用以下方法简单计算放电倍率: 考虑锂聚合物电池安全放电截至电压一般为3.3V,取放电电压平台为3.3V(所取电压平台要保证电池在此电压下连续放电不会发热损坏,就是所谓的持续放电能力,不是瞬时放电能力)。考虑最佳状态电池刚充满电4.2V,如果放电使其端电压为3.3V,那么电池本身压降为0.9V, 最大放电电流I=0.9/r,r为电池内阻,放电倍率=I/Q,Q为电池容量,放电能力相同指在3.3V 平台上放电电流相同,由上面可以得出电池内阻相同,所以说对于单节电芯放电倍率只是电池内阻的一种表达形式。实际上电池内阻是随着充放电过程有变化的,因此放电倍率也只是大概值,一般都是最佳状态下能达到的数值。 拿我的11.6AH、3S、10C锂电来说,充电时显示内阻变化范围大约为25-37毫欧之间,考虑到电线和接口电阻的影响单节电芯内阻应该在8-12毫欧之间,取放电电压平台为3.3V,最佳状态内阻8毫欧,电池刚充满电4.2V,则: 最大放电电流I=(4.2-3.3)/0.008=112.5A, 放电倍率=112.5/11.6=9.7C。 如果取不同放电电压平台做标准,用不同内阻值都会影响到最后计算出的放电倍率,还是我上面那块8-12毫欧的电池,取不同值计算结果: 1)内阻8毫欧,放电平台3.0V,则放电倍率为12.9C; 2)内阻8毫欧,放电平台3.3V,则放电倍率为9.7C; 3)内阻8毫欧,放电平台3.5V,则放电倍率为7.54C; 4)内阻10毫欧,放电平台3.3V,则放电倍率为7.76C; 5)内阻12毫欧,放电平台3.3V,则放电倍率为6.47C; 因此电池放电倍率与测试所选取的标准有关。 测量电池内阻时如果接口接触不好会有较大影响,因此测量时要确保接口接触良好,电池内阻也会随充电过程变化,一般测量时电池组电压越低(串联的少),放电倍率越大,由接口和电线电阻引起的误差也越大(本质就是电池组内阻越小,接口和导线电阻所占的比例越大)。 就最大放电电流来说(同样电压):10AH(10C)=5AH(20C),因为它们的内阻是相同的,比较最大放电电流时要通过容量乘以放电倍率来比较,而不是仅仅通过放电倍率来比较,比较最大放电电流的本质是比较电池内阻大小,就像1m口径的水桶0.5倍口径的出水管没有3m口径水桶0.2倍出水管出水量大一样。但就实际使用来说同样玩一会容量低的电池电压下降要比容量高的快,但有些人实际过程中觉得5AH(20C)的会比10AH(10C)更暴力,更来劲,这其实不是电池放电能力的问题,是因为5AH(20C)的会比10AH(10C)电池重量轻,因此车的操控性、灵活性和加速性能强一些,所以感觉更暴力。如果仅仅是拿车直线飙高速的话两种电池开始时可能没多大差别,但玩一会后测一下电压就会发现大容量单节电池有4.0V,小容量的可能就只有3.8V了,电压的差别对无刷电机的影响大家都明白。所以要想测试车的极速除了场地选好以外电池要用新充满电的电池,最开始时跑的最快。

电容放电和充电时间计算

设:O V 为电容器两端的初始电压值 m a x V 为电容器两端充满时电压值 t V 为电容器两端任意时刻t 时的电压值 那么: ()??? ? ??-?-+=-RC t o o t e V V V V 1max 若,电压为E 的电池通过电阻R 向初值为0的电容C 充电,此时0=o V ,充电极限E V =max 故,任意时刻t ,电容上的电压为: ??? ? ??-?=????? ??-=-t RC t t V E E RC t e E V ln 1 若,已知某时刻电容上的电压t V ,根据常数可以计算出时间t 。 公式涵义: 完全充满时,t V 接近E ,时间t 无穷大; 当RC t =时,电容电压E 63.0=; 当RC t 2=时,电容电压E 86.0=; 当RC t 3=时,电容电压E 96.0=; 当RC t 4=时,电容电压E 98.0=; 当RC t 5=时,电容电压E 99.0=; 可见,经过RC 个5~3后,充电过程基本结束。 例:F C V V V t μ1.01M R 375V 325V V 0max O =Ω====,,,,,求t S t 20.0325 375375ln 101.010166=-????=

已知,初始电压为E 的电容C 通过电阻R 放电,0max O ==V E V ,; 那么,电容器放电时任意时刻t ,电容两端电压t V 为: t RC t t V E RC t e E V ln ?=??=- 例:F C V V t μ1.01M R 22V V 375O =Ω===,,,,求t S t 28.022375 ln 101.010166=????=

倍率放电作业指导书

我这里做了份倍率放电的作业指导书,楼主尽可以参考下 1.0目的:检测锂离子电池倍率放电的性能。 2.0范围:适用锂离子电池所有生产型号的测试。 3.0职责:检测室检测技术员执行,工程师负责监督。 4.0实验所须设备:卡尺,内阻仪,检测柜, 5.0测试条件: 环境温度20±5℃,湿度45-75%,大气压力86-106KPa 6.0操作步骤和方法 6.0.1首先检查电池外观,应无变形、漏液现象,检测电池内阻、电压、厚度,作好记录,然后将电池装在检测柜夹具上,在环境温度20±5℃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6.0.2以1C5A充电,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4.2V时,转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电流≤0.01C5A,停止充电,取下电池,搁置10分钟。 6 .0.3充满电的电池,在检测柜上以0.2C5A的电流进行恒流放电到终止电压3.0V,记录放电容量(Q1)。再按照(6.0.2)对电池进行充电,然后以0.5C5A的电流进行恒流放电到终止电压3.0V,记录放电容量(Q2),按照以上步骤再作1C5A和2C5A放电,分别记录放电电流(Q3和Q4),并且保存每次放电的曲线。 6.0.4放电实验作完后,对电池要进行电压、内阻、厚度检测,并记录。 6.0.5具体充放电操作按照《检测柜操作指引》进行 6.0.6计算 放电容量比率: 0.5C5A放电容量/0.2C5A放电容量=Q2/Q1×100% 1C5A放电容量/0.2C5A放电容量=Q3/Q1×100% 2C5A放电容量/0.2C5A放电容量=Q4/Q1×100% 7.0注意事项 7.0.1实验至少要测3只电池的数据,并对每只电池编号 7.0.2实验测试后的电池作废品返库 标准要求: 放电容量比率:0.5C5A放电容量/0.2C5A放电容量≥98% 1C5A放电容量/0.2C5A放电容量≥95% 2C5A放电容量/0.2C5A放电容量≥80%。 记录:《倍率放电性能测试报告》

蓄电池放电公式

UPS具体放电时间计算公式 a. 基本公式: 负载的有功功率×支持时间 = 电池放出容量×电池电压×UPS逆变效率 其中:负载的有功功率 = 负载总功率×负载的功率因数 UPS逆变效率≈0.9 电池放出容量 = 电池标称容量×电池放电效率 电池放电效率与放电电流或放电时间有关,可参照下表确定: 放电电流 2C 1C 0.6C .4C .2C 0.1C 0.05C 放电时间 12min 30min 1h 2h 4h 9h 20h 放电效率 0.4 0.5 0.6 0.7 0.8 0.9 1 b. 计算公式: 负载的有功功率×支持时间 =电池放出容量×电池电压×UPS逆变效率 c. 计算举例: 例:负载总功率3000VA,负载功率因数0.7,UPS电池电压96V,要求支持时间1小时,求应选用的电池容量。计算: 3000(VA)×0.7×1(h) =电池放出容量×96×0.9 得出:电池放出容量= 24.3(Ah) 电池标称容量 = 24.3/0.6 = 40.5(Ah) 结果:可选用38Ah 的电池(12V/38Ah 电池8块) 因电池放电时间与放电电流、环境温度、负载类型、放电速率、电池容量等多因素相关,故实际放电时间无法直接用公式推导出。现提供电池最大放电电流公式:I=(Pcosφ)/(ηEi) ......其中P是UPS的标称输出功率; .......cosφ是负载功率因数,PC、服务器一般取0.6~0.7; ......η是逆变器的效率,一般也取0.8(山特10KVA取0.85); .......Ei是电池放电终了电压,一般指电池组的电压。 将具体数据代入上式,求出电池最大放电电流后,即可从电池的各温度下放电电流与放电时间的关系图上查出相应的放电时间。请注意这里求出的是电池总放电电流值。当外接多组电池时则需求出单组电池的放电电流值。

电容充放电计算公式

签:电容充放电公式 电容充电放电时间计算公式 设,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 则, Vt="V0"+(V1-V0)* [1-exp(-t/RC)] 或, t = RC*Ln[(V1-V0)/(V1-Vt)] 例如,电压为E的电池通过R向初值为0的电容C充电 V0=0,V1=E,故充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1-exp(-t/RC)] 再如,初始电压为E的电容C通过R放电 V0=E,V1=0,故放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exp(-t/RC) 又如,初值为1/3Vcc的电容C通过R充电,充电终值为 Vcc,问充到2/3Vcc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V0=Vcc/3,V1=Vcc,Vt=2*Vcc/3,故 t="RC"*Ln[(1-1/3)/(1-2/3)]=RC*Ln2 = 注:以上exp()表示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Ln()是e为底的对数函

解读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山东司友毓 一、电感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线圈时,由于电流时刻都在变化,因此在线圈中就会产生自感电动势,而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故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会起阻碍作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自感系数及电流变化的快慢有关,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越大,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电感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叫做感抗,用X L表示,且X L=2πfL。感抗的大小由线圈的自感系数L 和交变电流的频率f共同决定。 2.电感线圈在电路中的作用 (1)通直流、阻交流,这是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流而言的,因为恒定电流的电流不变化,不能引起自感现象,所以对恒定电流没有阻碍作用,交流电的电流时刻改变,必有自感电动势产生以阻碍电流的变化,所以对交流有阻碍作用。 (2)通低频、阻高频,这是对不同频率的交变电流而言的,因为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流变化越快,感抗也就越大,对电流的阻碍越大。 (3)扼流圈:利用电感阻碍交变电流的作用制成的电感线圈。 低频扼流圈:线圈绕在铁芯上,匝数多,自感系数大,电阻较小,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作用。 高频扼流圈:匝数少,自感系数小;具有“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 二、电容 1.电容器为何能“通交流” 把交流电源接到电容器两个极板上后,当电源电压升高时,电源给电容器充电,电荷向电容器极板上聚集,在电路中形成充电电流;当电源电压降低时,电容器放电,原来极板上聚集的电荷又放出,在电路中形成放电电流,电容器交替进行充电和放电,电路中就有了电流,好像是交流“通过”了电容器,但实际上自由电荷并没有通过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绝缘介质。 2. 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知道,恒定电流不能通过电容器,原因是电容器的两个极板被绝缘介质隔开了。当

关于电池放电倍率和放电电流的问题

关于电池放电倍率和放电电流的问题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锂电放电倍率一般是指在某规定电压平台之上锂电最大放电电流与电池容量之比,电池放电倍率是电池本身的性能参数,跟电池串并联无关,也就是说通过电池串并联可以改变电池组电压和放电电流,但无法改变电池组的放电倍率。对于基本的电芯来说放电倍率大小只是其内阻大小的一种表达形式,放电倍率越大内阻越小。 可用以下方法简单计算放电倍率: 考虑锂聚合物电池安全放电截至电压一般为 3.3V,取放电电压平台为3.3V(所取电压平台要保证电池在此电压下连续放电不会发热损坏,就是所谓的持续放电能力,不是瞬时放电能力)。考虑最佳状态电池刚充满电4.2V,如果放电使其端电压为3.3V,那么电池本身压降为0.9V, 最大放电电流I=0.9/r,r为电池内阻, 放电倍率=I/Q,Q为电池容量, 放电能力相同指在3.3V平台上放电电流相同,由上面可以得出电池内阻相同,所以说对于单节电芯放电倍率只是电池内阻的一种表达形式。实际上电池内阻是随着充放电过程有变化的,因此放电倍率也只是大概值,一般都是最佳状态下能达到的数值。 拿我的11.6AH、3S、10C锂电来说,充电时显示内阻变化范围大约为25-37毫欧之间,考虑到电线和接口电阻的影响单节电芯内阻应该在8-12毫欧之间,取放电电压平台为3.3V,最佳状态内阻8毫欧,电池刚充满电4.2V,则:

最大放电电流I=(4.2-3.3)/0.008=112.5A, 放电倍率=112.5/11.6=9.7C。 如果取不同放电电压平台做标准,用不同内阻值都会影响到最后计算出的放电倍率,还是我上面那块8-12毫欧的电池,取不同值计算结果:1)内阻8毫欧,放电平台3.0V,则放电倍率为12.9C; 2)内阻8毫欧,放电平台3.3V,则放电倍率为9.7C; 3)内阻8毫欧,放电平台3.5V,则放电倍率为7.54C; 4)内阻10毫欧,放电平台3.3V,则放电倍率为7.76C; 5)内阻12毫欧,放电平台3.3V,则放电倍率为6.47C; 因此电池放电倍率与测试所选取的标准有关。 测量电池内阻时如果接口接触不好会有较大影响,因此测量时要确保接口接触良好,电池内阻也会随充电过程变化,一般测量时电池组电压越低(串联的少),放电倍率越大,由接口和电线电阻引起的误差也越大(本质就是电池组内阻越小,接口和导线电阻所占的比例越大)。 就最大放电电流来说(同样电压):10AH(10C)=5AH(20C),因为它们的内阻是相同的,比较最大放电电流时要通过容量乘以放电倍率来比较,而不是仅仅通过放电倍率来比较,比较最大放电电流的本质是比较电池内阻大小,就像1m口径的水桶0.5倍口径的出水管没有3m口径水桶0.2倍出水管出水量大一样。但就实际使用来说同样玩一会容量低的电池电

电容充放电时间的计算

电容充放电时间的计算: 1.L、C元件称为“惯性元件”,即电感中的电流、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都有一定的“电惯性”,不能突然变化。充放电时间,不光与L、C的容量有关,还与充/放电电路中的电阻R有关。“1UF电容它的充放电时间是多长?”,不讲电阻,就不能回答。 RC电路的时间常数:τ=RC 充电时,uc=U×[1-e^(-t/τ)]U是电源电压 放电时,uc=Uo×e^(-t/τ)Uo是放电前电容上电压 RL电路的时间常数:τ=L/R LC电路接直流,i=Io[1-e^(-t/τ)]Io是最终稳定电流 LC电路的短路,i=Io×e^(-t/τ)]Io是短路前L中电流 2. 设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则: Vt=V0 +(V1-V0)× [1-exp(-t/RC)] 或 t = RC × Ln[(V1 - V0)/(V1 - Vt)] 例如,电压为E的电池通过R向初值为0的电容C充电,V0=0,V1=E,故充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 × [1-exp(-t/RC)] 再如,初始电压为E的电容C通过R放电, V0=E,V1=0,故放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Vt=E × exp(-t/RC) 又如,初值为1/3Vcc的电容C通过R充电,充电终值为Vcc,问充到2/3Vcc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V0=Vcc/3,V1=Vcc,Vt=2*Vcc/3,故t=RC × Ln[(1-1/3)/(1-2/3)]=RC × Ln2 =0.693RC 注:以上exp()表示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Ln()是e为底的对数函数 {e是一个数值,约等于2.7182818245,对数函数:以e为底X的对数就可以写成lne,叫做自然对数} 3. 提供一个恒流充放电的常用公式:?Vc=I*?t/C.再提供一个电容充电的常用公式: Vc=E(1-e-(t/R*C))。RC电路充电公式Vc=E(1-e-(t/R*C))中的:-(t/R*C)是e的负指数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