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容量,线径,放电时间计算表
电池放电时间计算

新电池估算方法:估计算法:电池容量×÷负载电流详细算法:第一,先求出电池10小时率的放电电流,即容量除以10,一组500AH的电池,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50A,二组500AH的,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100A。
第二,用实际放电电流除以10小时率放电电流,求出一个比率,根据这个比率,查《电池放电率与放电容量》表中的放电倍率,从这个放电倍率数中选择一个最为相近的值,对应看到放电率,和有效放电容量倍率这一栏,记录好表中数据。
第三,查看当时的放电环境温度。
第四,计算放电时长:t=额定容量×放电容量倍率×〔1+温度系数×(环境温度-25)〕/放电电流一般温度系数基站里选用,机房里选用注意事项:1、实际放电中,电流是逐渐增大的,并不恒定,因此放电时长肯定要与计算出来的有差别,电流越大,同容量的情况下,放电时间就越短。
2、长期使用后,电池容量肯定要下降的,应该用实际容量进行计算,在初期,可以用额定容量进行计算。
3、如果电池前后两次放电间,由于种种原因没充满电,算出来的时间肯定也不一样,而且充电容量不能以小时×电流直接进行计算,存在一个充电效率问题,充电时,电池会把一部分容量转换为热能散失掉。
4、一般48v用电,电池都是以24节串联一组使用,根据规定,当其中最低一节电压率先达到,也就是只要有一只电池达到,放电终止,计算此时的容量。
但实际应用当中,不是以此来停止电池放电的,而是整组电压降到多少V就终止放电,所以放电放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往往会有更大的误差。
而且电池测试的一个项目是单体电压的最大最小差值,说明一组电池的单体电压是不均衡的。
如果均衡的,那么以×24=,即可以放到算做结束,但实际当中这种事情至少我是没碰到过,如果相差幅度较大,可能总电压在48v时,有一节达到,但由于终止放电判定条件以整组电压计量的,我设定在47v,那还继续放电,这个求出的容量于真正意义上的容量就不等了,所以反过来求放电时长,也就不准了。
蓄电池放电时间计算

蓄电池放电时间计算
蓄电池放电时间计算
放电电流=负载容量(V A)×功率因数/(电池放电平均电压×效率)如果计算实际负载下的电池放电时间,只需将UPS容量换为实际负载容量即可。
大概的计算公式是:
1、知道电池的额定容量AH。
比如为:1000AH。
电池用了3年,容量只有80%。
2、记录几次放电的数据:
比如:a,当放电到50V时,放电电流为80A;
计算得出时间为:H=1000AH*80%/(50V*80A/48V)。
b,当放电到49V时,放电电流为82A(读取系统里的实际数据);
c,当放电到48V时,放电电流为83A(读取系统里的实际数据);
通过以上三组数据,计算出电池的平均可放电时间H。
还有点变化。
刚和客户沟通了,当前电池容量需要系统来计算出来:
比如:1、当停电时,电池电压从51.5V(目前的固定值)放电到49V(这个值可以固定,此时对应的电流为多少A(系统读取))时,放电时间H是多少(这个在系统里读取)。
2、根据上面得出时间H,去推算出电池的实际电池容量AH:
计算公式为:H=实际电池容量AH/(49V*实际电流A/48V)。
3、49V以后的放电就可以计算了。
----当放电到48.5V时,放电电流为多少A(读取系统里的实际数据);
----当放电到48V时,放电电流为多少A(读取系统里的实际数据);
-------当放电到47.5V时,放电电流为多少A(读取系统里的实际数据);
至少取三组数据,计算出电池可放电平均时间H。
1。
电池放电时间计算

电池放电时间计算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新电池估算方法:估计算法:电池容量× 0.8 ÷负载电流详细算法:第一,先求出电池10小时率的放电电流,即容量除以10,一组500AH的电池,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50A,二组500AH的,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100A。
第二,用实际放电电流除以10小时率放电电流,求出一个比率,根据这个比率,查《电池放电率与放电容量》表中的放电倍率,从这个放电倍率数中选择一个最为相近的值,对应看到放电率,和有效放电容量倍率这一栏,记录好表中数据。
第三,查看当时的放电环境温度。
第四,计算放电时长:t=额定容量×放电容量倍率×〔1+温度系数×(环境温度-25)〕/放电电流一般温度系数基站里选用0.006,机房里选用0.008注意事项:1、实际放电中,电流是逐渐增大的,并不恒定,因此放电时长肯定要与计算出来的有差别,电流越大,同容量的情况下,放电时间就越短。
2、长期使用后,电池容量肯定要下降的,应该用实际容量进行计算,在初期,可以用额定容量进行计算。
3、如果电池前后两次放电间,由于种种原因没充满电,算出来的时间肯定也不一样,而且充电容量不能以小时×电流直接进行计算,存在一个充电效率问题,充电时,电池会把一部分容量转换为热能散失掉。
4、一般48v用电,电池都是以24节串联一组使用,根据规定,当其中最低一节电压率先达到1.8v,也就是只要有一只电池达到1.8v,放电终止,计算此时的容量。
但实际应用当中,不是以此来停止电池放电的,而是整组电压降到多少V就终止放电,所以放电放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往往会有更大的误差。
而且电池测试的一个项目是单体电压的最大最小差值,说明一组电池的单体电压是不均衡的。
如果均衡的,那么以1.8×24=43.2v,即可以放到43.2v算做结束,但实际当中这种事情至少我是没碰到过,如果相差幅度较大,可能总电压在48v时,有一节达到1.8v,但由于终止放电判定条件以整组电压计量的,我设定在47v,那还继续放电,这个求出的容量于真正意义上的容量就不等了,所以反过来求放电时长,也就不准了。
蓄电池放电率与容量对照表

序号电池型号电池放电率表10s500006565001206000275550050050005944750850425012503750162532502500250035001750625010001000013013000240120005501100010001000011889500170085002500750032506500500050007000350012500100015000195195003601800082516500150015000178114250255012750375011250487570507500750010500525018750100020000260260004802400011002200020002000023751900034001700050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5000650013000100001000014000700025000100025000325325006003000013252750025002500029692375042502125062501875081251625012500125001750087503125010003000039039000720360001650330003000300003562285005100255007500225009750195001500015000210001005037500100035000455455008404200019253850035003500041563325059502975087503000011375227501750017500245001225043750100040000520520009604800022004480040004000047503800068003400100003375013000260002000020000280001400050000100045000585585001080540002475495004500450005344427507650382501120037500146252925022500225003150015750562001000105000065065000120060000275055000500050000593847500850042500125004500016250325002500025000350001750062
蓄电池配置及放电速率表

蓄电池系统配置
长机配置电池算法
一、计算蓄电池的最大放电电流值:
I最大=Pcosф/(η*E临界*N)
注:P → UPS电源的标称输出功率
cosф→ UPS电源的输出功率因数(工频机一般为0.8)
η→ UPS逆变器的效率,一般为0.88~0.94(实际计算中可以取0.9)
E临界→蓄电池组的临界放电电压(12V电池约为10V,)
N →每组电池的数量
二、根据所选的蓄电池组的后备时间,查出所需的电池组的放电速率值C,然后根据:
电池组的标称容量= I最大/C
算出电池的标称容量。
三、由于使用E临界———电池的最低临界放电电压值,所以会导致所要求的电池组的安
时容量偏大的局面。
按目前的使用经验,实际电池组的安时容量可按下面公式计算:实际电池容量(AH)=电池组的标称容量*0.8
时间与放电速率C。
蓄电池容量测试与放电时间测试方法

3.与蓄电池容量有关因素
与蓄电池组容量有关的因素 (1)、蓄电池组容量定义:蓄电池组的容量取决于一组中容 量最小的那只蓄电池的容量(木桶效应)。 (2)、上述4点。 (3)、组成一组蓄电池的只数( 2V ×24只、 6V×8只 、 12V ×4只 )越多,蓄电池组的容量越容易受到落后电池 的影响------一组中出现落后电池的概率越大;一套电源系 统配置的蓄电池组组数越多,越容易受到落后蓄电池所在 组容量的影响,也即越容易受到落后蓄电池的影响。(这 也是为何每套电源系统容量不能太大,应小于3000A,每套 电源系统配置蓄电池组不大于3组的原因)。
2012年5月13日
目
录
一
蓄电池容量测试及放电时间测算方法
一、蓄电池容量测试及放电时间测算方法
1
通信电源蓄电池组容量测试方法
2
依据蓄电池组容量推算后备时间的方法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蓄电池容量有关因素
1.通信电源蓄电池组容量测试方法
2V蓄电池组核对性放电试验 《维规》规定:对于投入运行后的前五年,每年应以实际负 载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试验,放出标称容量30%—40%。
%
34
42
50
58
65
72
75
78
82
85
88
91
93.5
91
96
98
100
10
3
3.与蓄电池容量有关因素
放电率 C10——10h率额定容量(Ah),数值为1.00 C10 ; C3——3h率额定容量(Ah),数值为0.75 C10 ; C1——1h率额定容量(Ah),数值为0.55 C10 ; Ct——当环境温度为t时的蓄电池实测容量(Ah), 是放电电流I(A)与放电时间T(h)的乘积; Ce——在基准温度(25℃)条件时的蓄电池容量(Ah) ; I10——10h率放电电流(A), 数值为1.00 I10 ; I3——3h率放电电流(A), 数值为2.50 I10 ; I1——1h率放电电流(A), 数值为5.50 I10 。 放电终止电压 放电率 蓄电池放电终止电压(单体) V 10h率 ------------- ----1.80 3h率 ------------------1.80 1h率 ---------------1.75(1.75×24=42V) 蓄电池的容量还与运用时间、充放电维护保养、电池品牌、极板及 涂膏配方等多个因素有关。
蓄电池放电时间计算

至少取三组数据,计算出电池可放电平均时间H。
放电电流=负载容量(VA)×功率因数/(电池放电平均电压×效率)如果计算实际负载下的电池放电时间,只需将UPS容量换为实际负载容量即可。
大概的计算公式是:
1、知道电池的额定容量AH。比如为:1000AH。
电池用了3年,容量只有80%。
2、记录几次放电的数据:
比如: a,当放电到50V时,放电电流为80A;
计算得出时间为:H=1000AH*80%/(50V*80A/48V)。
b,当放电到49V时,放电电流为82A(读取系统里的实际数据);
c,当放电到48V时,放电电流为83A(读取系统里的实际数据);
通过以上三组数据,计算出电池的平均可放电时间H。
计算公式为:H=实际电池容量AH/(49
----当放电到48.5V时,放电电流为多少A(读取系统里的实际数据);
----当放电到48V时,放电电流为多少A(读取系统里的实际数据);
-------当放电到47.5V时,放电电流为多少A(读取系统里的实际数据);
还有点变化。刚和客户沟通了,当前电池容量需要系统来计算出来:
比如:1、当停电时,电池电压从51.5V(目前的固定值)放电到49V(这个值可以固定,此时对应的电流为多少A(系统读取))时,放电时间H是多少(这个在系统里读取)。
2、根据上面得出时间H,去推算出电池的实际电池容量AH:
铅酸蓄电池放电时间对照表

铅酸蓄电池放电时间对照表
铅酸蓄电池的放电时间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估算:放电时间= 电池容量/ 放电电流。
其中,电池容量一般以安时(Ah)为单位,放电电流以安(A)为单位。
例如,一个12V、100Ah的铅酸蓄电池,如果以10A的电流放电,那么理论上可以放电10小时。
但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理论值,实际放电时间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有所差异。
此外,放电电流越大,放电时间就越短;反之,放电电流越小,放电时间就越长。
另外,铅酸蓄电池的放电时间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蓄电池的放电容量会下降,从而导致放电时间缩短。
因此,在使用铅酸蓄电池时,需要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铅酸蓄电池的老化程度也会影响其放电时间。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蓄电池的容量会逐渐下降,从而导致放电时间缩短。
因此,在使用铅酸蓄电池时,需要注意其使用寿命,并及时更换老化的蓄电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