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习题岳麓版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练习 岳麓版必修1-岳麓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课后提能再巩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经历了第一某某国→第一帝国→第二某某国→第二帝国→第三某某国的发展历程,从帝制到某某制的变化中没有实质变化的是( ) A.阶级性质B.国家政体C.政府内外政策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较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某某制与帝制的斗争其实都是资产阶级内部就实行何种政体的斗争,无论是某某派还是君主派都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A2.“(它)是某某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
它虽然承认了某某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某某制。
”“它”是指 (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C.《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解析:依据材料“(它)是某某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可以判断这部宪法是在某某派和君主派的妥协下确立的某某制,这符合法国政体的特点。
故选C项。
答案:C3.史学家钱乘旦说:“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某某制度。
”法国模式发生转折的根本原因是( )A.某某派与君主派势均力敌 B.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C.革命使经济发展缓慢 D.英国“光荣革命”的影响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根本原因”,依据题干“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某某制度”是指通过了1875年宪法,一票某某,确立了某某政体。
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某某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由此可知,法国模式发生转折的根本原因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
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答案:B4.1875年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2014-2015高中历史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习题 岳麓版必修1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一、选择题1.(2014·某某期末)由于某某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某某国”。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法国( )A.封建势力强大 B.资本主义水平不高C.资产阶级妥协 D.议会中君主派势力巨大解析:法国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晚期已经接近完成工业革命,因此,不能说资本主义水平不高,故B项错误;经过大革命后,封建势力已经不强大,此时议会中的君主派是主X立宪的,故A项错误;能确立某某制,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斗争,故C项错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说明其通过非常艰难,是由某某派与君主派的斗争激烈造成的,故D项正确。
答案:D2.某某化、法制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七年更换一次宪法。
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其内在的社会根源在于(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C.封建残余势力和某某派斗争激烈,走向某某的历程非常艰难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某某化进程答案:C3.(2013·某某一模)“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的诞生极其艰难,每一条款都经过君主派和某某派的激烈讨论,最后仅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
法兰西的某某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最终确立下来。
这种情况说明( )①君主派和某某派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②某某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③法国大革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④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某某政体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4.某老师在课件里展示的下列宪法条文,最有可能出自(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某某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C5.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某派与保皇派长期斗争的结果B.它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C.它使某某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D.该宪法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权的机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6.(2014·某某模拟)宪法通过后,某某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测试)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测试)1.1790年6月,法国制宪会议颁布法令:“任何人不得保留亲王、公爵、伯爵、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今后也不再授予任何人这样的头衔。
任何法国公民只能用其家族的真实姓氏。
”法令体现了什么原则A.民主主义B.共和主义C.自由主义D.平等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
材料法令的内容主要是废除封建贵族等级,所有的公民都不能再有贵族头衔,都要用自己的家族姓氏,体现的是平等原则,故D 项正确。
其他三项材料无法体现,可排除。
2.1850年,法国历史学家基佐在其著作《1640年英国革命史》中比较了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认为英国革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这一认识源于英国革命A.保守力量占据主导地位B.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早C.没有外部力量介入革命D.没有暴力和流血牺牲【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对比。
英国从“光荣革命”开始,英国用和平、渐进、改革的方式,而不是用暴力的形式推翻反动制度来推进国家现代化过程,从这一点来说英国革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故本题选A项。
英法都受到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故不选B项;C项不是其主要区别,故不选;两次革命都有暴力和流血牺牲,故不选D项。
3.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德国君主立宪制,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时间信息“1895年”,此时对德国政体的评述要结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该宪法规定,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德国君主立宪制以议会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故D项正确。
A项描述的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B项描述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C项描述的是三权分立。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课件+习题)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
“受到资产阶级影响”“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和“军事专制”这
几句话的?
栏
目
提示 1:理解:“受资产阶级影响”:指德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
链 接
受到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学说的影响,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虽然有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但是 徒有虚名,掌握行政权的皇帝和首相控制着议会。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课标 要求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共
和制与君主制的反复斗争;知道《德意志帝国宪法》的
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
异同
栏 目
链
接
课堂 导学
导学一 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材料一 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下,1873 年,新调整的议会开始了
的产物;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栏
问题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比较法、德两国国家元首有何不
目 链
接
同。
提示 2:不同:法国总统由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受到参议
院弹劾;德国皇帝掌握国家一切大权,主宰议会。
问题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法、德确立了怎样的代议制?
提示 3:法国: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②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 代专制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特征。
(3)认识: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过程具有反复性、曲折性,但总 栏
目
体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帝制,并不是封建力量 链
接
与资本主义力量的斗争,它们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实质是资产阶级 内部实行何种政体的争斗。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课时跟踪检测 岳麓版必修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道:“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某某政体。
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某某派的怀抱去了。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某某政体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某某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解析:注意两个关键信息“1873年”和“法国”,当时某某政体还没有最终确立。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3年,法国新调整的议会开始了制宪工作。
从题干中至少看出三个派别:“读者”所代表的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某某派、君主派。
“读者”所代表的派别不希望君主派获胜,也不希望某某派获得更多的选票,可见当时的政治局面错综复杂,A项正确。
答案:A2.钱乘旦在《走向现代国家之路》中说:“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某某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法兰西某某国的真正起始。
”法兰西某某之路如此艰难的原因不包括( )A.法国专制主义观念根深蒂固B.法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强大C.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D.欧洲其他封建君主专制国家武装干涉法国革命解析:“法兰西某某之路如此艰难的原因”指的是阻碍某某某某的因素,A、C、D三项都是阻碍因素;B项中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是推动某某之路的有利因素,符合题意。
答案:B3.(2018·某某某某高一期末)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
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 )A.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B.法国某某政治的虚伪性C.某某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D.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解析:材料表明总统有解散众议院的权力,同时议会也可能罢免总统。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10_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练习 岳麓版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1.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
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解析:法国从大革命开始到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度,正说明了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答案:C2.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
其主要原因是( )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D.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解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最终在法国确立了共和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共和体制适应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答案:C3.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议会民主政治的共同之处( )A.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B.政府都对议会负责C.元首可直接解散议会 D.议会都实行两院制解析:两者的众议院是普选的,参议院不是;德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法国总统必须经参院同意才能解散众院,故A、B、C错误。
两国议会都实行两院制,德国是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法国是参议院和众议院,故选D。
答案:D4.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D.“皇帝是国家元首”解析:A、B、C都是指皇帝掌握实际权力,国家元首只是国家的象征,并不一定掌握国家权力。
答案:D5.1871年,普鲁士王国在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2022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课后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经过七十多年长期艰难的斗争,最终确立的政体形式是( )A.共和制B.联邦制C.君主制D.君主立宪制1875年宪法中确立了共和政体,故选A项。
2.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这两个规定的共同作用是( )A.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B.实现了三权分立C.限制了总统履行职能D.确保了民主共和,以防止总统专制独裁,故A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C项错误;实现了三权分立的是美国而非法国和中国,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国1875年宪法确保了法国的民主共和,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未确保中国的民主共和,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3.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歌谣唱道:“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表达的政治理念是( )A.平等B.自由C.人权D.博爱,把矮个儿拉长”,大家就一样“高”了,就“平等了”。
当然,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体现的是法国大革命追求人人平等的政治理念,故选A项。
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这说明该宪法( )A.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B.实行了完全的民主制C.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D.保留了典型的军国主义,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选C项。
5.“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上述内容出自(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独立宣言》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拥有巨大权力,这是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故选D项。
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在第17条中规定: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的,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玛丽安”是法国的标志,但在历史上她的命运却不尽相同。
法国大革命时期,“战斗的玛丽安”形象影响法国各地;第二帝国时期,对玛丽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入地下;1880年,玛丽安的雕塑被置于巴黎市政厅前;20世纪40年代,玛丽安被诬蔑为“厚颜无耻的妓女”。
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判断“玛丽安”是( A )A.法国自由某某 B.法国民族的象征C.法国贵族的代表 D.法国女性的代表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和第三某某国时期玛丽安受欢迎,而第二帝国时期玛丽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入地下,可知“玛丽安”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符合资产阶级的诉求。
自由某某正是资产阶级的诉求,A项正确;民族象征在这三个时期不应该有明显变化,B项错误;若“玛丽安”代表贵族,由其地位在第二帝国时期应受欢迎,C项错误;时代女性不能突出体现资产阶级诉求,D项错误。
2.1908年,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但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等议案没有获得通过。
这表明德意志帝国( B )A.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B.资产阶级代议制仍然不彻底C.皇帝的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D.逐渐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解析:1908年德意志二元君主立宪制下,内阁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因而德意志并未形成责任内阁制,排除A项;由材料“但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等议案没有获得通过”,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仍然不彻底,故选B项;材料只涉及帝国议会对宰相的一定限制,没有体现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排除C项;结合所学,德意志二元君主立宪制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排除D项。
3.下图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
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
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 ( C )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 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 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解析: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阶级关系处于十分尖锐的对立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1.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
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解析:法国从大革命开始到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度,正说明了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答案:C2.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
其主要原因是( )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D.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解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最终在法国确立了共和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共和体制适应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答案:C3.19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德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是( )A.俾斯麦B.华盛顿C.查理一世D.沃(尔)波尔解析:从1864年到1870年,在首相俾斯麦的筹划下,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答案:A4.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D.“皇帝是国家元首”解析:A、B、C都是指皇帝掌握实际权力,国家元首只是国家的象征,并不一定掌握国家权力。
答案:D5.1871年,普鲁士王国在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此后,德国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这部宪法的颁布表明( )A.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统治彻底结束B.代议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C.民主共和取代专制统治已无可逆转D.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趋向统一解析:尽管《德意志帝国宪法》其本质仍然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议会也没有什么权力,但毕竟采取了代议制的形式,是“民主”“平等”等政治理念在一定程度的反映。
答案:B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的最高统帅。
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
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材料二 1.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2.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3.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
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请回答:(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两个国家的什么文件?各是哪一年颁布的?(2)上述文件分别确立了两个国家的什么政体?(3)你能分析出上述两文件有哪些突出不同吗?解析:第(1)题,根据两段材料中各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是法、德两国的宪法。
第(2)、(3)题在第(1)题的基础上即可作答。
答案:(1)材料一是法国的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颁布;材料二是《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颁布。
(2)法国的共和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3)材料一强调了议会的权力,总统受议会制约;材料二强调了皇帝和首相及政府的权力,议会不能对他们形成制约。
1.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解析:结合法国历史上的政体变迁过程可知法国的政体变化充满了曲折和反复,远远超出了其他任何国家。
所以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
答案:B2.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
“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B.在法国建立共和国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比较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国的1688年“光荣革命”由于未经过大规模流血而让英国人骄傲,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3.“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真正起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落魄贵族是法国大革命主导力量B.直到此时法国才第一次建立起共和国C.1875年宪法标志第三共和国建立D.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是妥协的产物解析:法国大革命的主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故A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出现了共和制与君主制的反复更替,故“却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真正起始”是指法国真正实行了共和制度,而不是建立了第一个共和国,故B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是1870年,故C项错误;从“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可知反映的是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故D项正确。
答案:D4.法国1875年宪法的条款中,从法律上阻断保皇派复辟企图的是( )A.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B.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C.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D.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阻止保皇派复辟的应该是不让其成为行政首脑,即担任总统,故正确选项是B。
答案:B5.历史上某部宪法体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
某历史学家对该宪法的评论是:“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
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
”这部宪法( )A.是美国克服联邦制下无政府状态的必然B.是英国民主代议制曲折发展的缩影C.是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妥协的产物D.受德国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影响解析: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并没有体现内阁与其它部门的制衡关系,故A项错误;英国政体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政府首脑是首相而并没有总统这一职位,故B项错误;法国的1875年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激烈斗争的产物,体现了总统、内阁与议会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故C项正确;德意志1871年宪法确立的国家政体也是君主立宪制,政府首脑同样是首相而没有总统这一职位,故D项错误。
答案:C6.1876年8月,梯也尔就任法兰西总统,并宣称:“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
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
”这表明梯也尔( ) A.反对保留共和制度B.极力维护资产阶级利益C.主张复辟封建帝制D.预言巴士底狱起义爆发解析:根据材料“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可知,梯也尔并不反对共和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的体现;根据材料“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梯也尔反对破坏这一革命成果,体现了维护资产阶级的一面,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梯也尔主张维护民主共和制,反对复辟,故C项错误;1789年巴士底狱起义爆发,与材料“1876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7.“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
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
”俾斯麦回忆录里的这段话,表明他期望( )A.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C.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D.完善德国民主政治解析:根据题目中“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此时德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故C项错误;作为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掌握行政权),提出巩固帝国议会(名义上掌握立法权),体现了完善德国民主政治的心态,故D项正确。
答案:D8.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
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A.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D.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历史上的德国四分五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结束四分五裂局面。
但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又形成了军国主义传统,为以后德国的发展埋下隐患,特别是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
答案:A9.“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解析:二战中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是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答案:C1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在第17条中规定: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
这说明( ) A.德国皇帝已成为虚位君主B.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C.德国政体具有一定民主性D.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解析:仅从材料的规定不能反映德国皇帝已成为虚位君主,依据材料“皇帝的所有命令”可知A项说法错误;据材料皇帝的命令要首相的副署不能反映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皇帝的命令要首相的副署,且“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可知宪法设计体现了首相对皇帝的制约,对于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德国政体来说具有一定的民主性,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故D项错误。
答案:C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根据1875年宪法,第三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举产生,与参众两院议员一样有立法创议权,法律须经总统公布、监督并保证施行,总统签订的条约如涉及领土问题,须经议会通过……材料二(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和媾和……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