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试题与答案

高层建筑试题与答案
9,
某对称配筋矩形框架柱,有两 组内力(M1,N1),(M2,N2),当N1=N2,M1>
M2时,第一 组内力作用下的柱子所需配筋
较多。(错混凝土 过早破坏,剪力 墙洞口 处的连梁尺寸不 应太小。
(对)
11,
剪力 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 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 墙肢和 连梁。(对)
(二)选择题
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应具有[ a]抗震防线。
a.多道;b.两道;c.一道;d.不需要。
2.下列叙述满足高层建筑规则结构要求的是[d]。
a.结构有较多错层;b.质量分布不均匀;
c.抗扭刚度低;d.刚度、承载力、质量分布均匀、无突变。
3.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是[c]。
a.竖向荷载为主要荷载,水平荷载为次要荷载;
— 剪力墙结构顶部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自平衡力 ;在顶
点集中荷载P作用下,结构顶部(z=H)总框架与总剪力墙的剪力之和为
P。
4.框架 —剪力墙结构中,框架主要承受
竖向 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
水平 荷载。
5.框架 —剪力墙铰接体系的连杆代表
刚性 楼板。它使各榀抗侧力结构在同一层处具有
相同
侧移。 而刚结体系中的连杆代表楼板和
4.8度、9度抗震烈度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和长悬臂 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5.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 板柱 — 剪力墙结构体系 ;水平向承重体系有 现浇楼盖体系,叠合楼盖体
系,预制板楼盖体系,组合楼盖体系。
6.高层结构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 质量中心 和刚度中心 尽可能靠近, 以减少 扭转效应 。
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

建筑结构 邓广

建筑结构 邓广

应力 损失
计算 内容
七、楼盖结构
类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
楼盖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 盖、井式楼盖、密肋楼盖和无梁楼盖等; 按预应力情况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楼盖和预应力混凝土 楼盖两种; 按施工方法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楼盖。 现浇板肋梁楼盖的计算理论有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随着 荷载的增加,混凝土受拉区裂缝的出现和开展,受压区混凝土 的塑性变形,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内力与荷载的关系是非线性 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内力,相对于线性弹性分布发生的变 化,称为内力重分布现象。
十一、偏心受力构件斜截面
机理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
在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构件中一般都有剪力的存在。当 压应力不超过一定范围时,混凝土的抗剪强度随压应力的增 加而提高,随拉应力的增加而减小。 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公式
V
A 1.75 f t bh0 f yv sv h0 0.07 N 1 s
附加 弯矩
十、偏压构件:对称配筋
计算 公式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
对称配筋是采用同一种规格的钢筋,且两侧钢筋 面积相等、混凝土保护层也相等。 在对称配筋情形下,由界限破坏荷载判断构件的 大小偏心。 对于大偏心受压,有 x 对于小偏心受压,有 x
N 1 f cb
N b1 f cbh0 b 2 Ne 0.43b1 f cbh0 1 f cbh0 , (b1 b )(h0 as )
材料性能与设计方法
第三章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及结构分析方法
材料 性能
结构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有:强度、弹性、塑 性、冲击韧性与冷脆性、徐变和松弛等。此外材料还需 满足协同工作性能、耐久性、可加工性等性能要求。

高层建筑结构课后习题答案

高层建筑结构课后习题答案

高层建筑结构课后习题答案【篇一:高层建筑试题及答案】)填空题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4.8度、9度抗震烈度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和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5.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水平向承重体系有现浇楼盖体系,叠合楼盖体系,预制板楼盖体系,组合楼盖体系。

6.高层结构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和尽可能靠近,以减少。

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

9第二章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一)填空题1.天然地基是指的地基。

2.当埋置深度小于或小于,且可用普通开挖基坑排水方法建造的基础,一般称为浅基础。

3,为了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常在垂直于条形基础的另一个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拉梁,将条形基础联系起来。

4.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不宜小于m,且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mm以上,以免基础外露。

5.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

6.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7.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其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8.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验算。

9.基床系数即地基在任一点发生单位沉降时,在该处单位面积上所需施加压力值。

10.偏心受压基础的基底压应力应满足还应防止基础转动过大。

(完整版)《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题库试题

(完整版)《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题库试题

(完整版)《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题库试题第一章静力学基础一、填空题1、力是。

2、力是矢量,力的三要素分别为:3、刚体是4、所谓平衡,就是指5、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般分效应和效应。

6、二力平衡条件是。

7、加减平衡力系原理是指。

8、力的可传性是。

9、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力的10、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矢量等于,合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

11、力矩的大小等于__ ____和__ _______的乘积。

通常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12、当平面力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时,则其合力对于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13、力偶是。

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只有。

14、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取决于、__ __、 ___ _三要素。

15、只要保持力偶的三要素不变,可将力偶移至刚体上的任意位置而不改变其作用效应.16、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为_ ,合力偶矩的值等于。

17、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均可从_到刚体上任一点,但必须同时在附加一个。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两力等值、反向共线,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3、力偶无合力,且力偶只能用力偶来等效。

()4、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不同点之矩不同。

()5、分力一定小于合力()。

6、任意两个力都可以简化为一个合力。

()7、平面一般力系的合力对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系各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

()8、力是滑移矢量,沿其作用线滑移不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三、计算题1、计算图示结构中力F对O点的力矩2、试计算下图中力对A点之矩四、下列习题中,未画出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面均为光滑接触。

1、试画出下列各物体(不包括销钉与支座)的受力图。

2、如图示,已知F 1=F 2=100N ,F 3=150N ,F 4=200N ,试求其合力。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建筑设计的主要的四个原则,并且对民用建筑结构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同时对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地基处理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地基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基础的选型和造价。

本文就地基的处理和基础设计进行的讨论以满足建筑结构相协调,体现建筑安全、适用、耐久、经济的原则。

关键词: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地基处理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four principle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simple and civil structures. Encountered in the civil design process, ground treatment carried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foundation of good or bad will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basis of the selection and cost. Handling and the basic design of the foundation of discuss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coordinatio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reflecting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apply the principles of durability, economy.Keywords: civil structural design of foundation treatment一、前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类房屋建筑面积逐年上升,房屋建筑设计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建筑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结构构造是结构设计的保证,从概念设计入手,加强构件中连接构造,保证结构有较好的整体性和足够的强度、刚度,对抗震结构,尚应保证结构的弹塑性和延性,对结构的关键部位和薄弱部位应加强构造措施[1]。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研究【摘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际水平得到相应提升的同时,关于建筑的实质需求也处于不断发展提升的阶段,建筑相应的结构设计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模式的设计已经不能够达到人们的实际需求,然而建筑的结构设计不仅关系着建筑本身的质量标准,也关系着建筑的安全性质问题,本文就对于建筑设计相应具体原则与有关设计规划的选取性问题实行相应分析与研究,探索出设计人员怎样能够做好结构设计与规划方案的抉择,并且可以提出具体的实质措施与方案。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分析1引言对于建筑质量标准问题而言,应当规范结构设计的相关原则,做好设计规划的实质性选择为关键环节,这能够直接关系到实际施工的质量水平与建筑安全的实质标准[1]。

然而在具体落实的设计方案中,规划方案的抉择将会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从而可以最终导致规划方案不可以得到相应的实现,不仅导致各种形式资源的损耗,也阻碍了建筑事业的上升发展,因此规范建筑结构设计的具体原则,选取合理的规划方案是相当重要的,本文就对于这类实际问题,对于具体结构设计环节中的规划方案实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寻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更好的确保建筑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2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⑴抓大放小“强柱弱梁”与“强直弱弯”等方面成为建筑结构设计环节中相当重要的理念。

尽管整个结构系统是根据各种部件实行协调而构成一体的,然而各个部分承担的作用是不一致的,根据其重要性程度是有轻重程度区分的;对于突然袭来的毁坏力量,如果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建筑结构的协调与防御能力,就应当在原本的基础条件之上确保建筑物的核心部位,使用局部环节的牺牲来保留总体的实力状况;而且在实际运用的过程当中,不能够使用平均力度,这样便很容易导致“玉石俱焚”的现象发生[2]。

从而可知,在实际的建筑结构中,设计人员应当以降低建筑损失为主,尽量能够做到抓大放小。

⑵多道防线在实行建筑的具体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需要做好有关的安全防患的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相应的灾害,各个具体环节都能够做出对应的有效反应,从而可以做好总体的防御,将灾害导致的损坏程度降至最低。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进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固可靠。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强度与稳定性原则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建筑物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强度是指建筑物能够承受外部荷载和内部应力的能力。

稳定性则是指建筑物在受到荷载作用时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荷载情况,包括恒载、活载、风载、地震载等,以确保建筑物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

二、经济性原则经济性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量,以降低建筑成本。

同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

通过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材料,可以在保证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性。

三、适应性原则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使用要求。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有不同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因此结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居住者的舒适性和隐私性,而商业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商业活动的特点和需求。

四、美观性原则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功能和安全,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美观性。

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美观的建筑物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注重建筑物的比例、形态和材料的选择,以实现良好的视觉效果。

五、可持续性原则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性成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并尽量采用环保的结构设计方案。

例如,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六、创新性原则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

创新可以提升建筑物的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尝试新的结构形式、新的材料和新的施工技术,以实现更好的设计效果。

3.4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3.4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可变荷载组合值可表示为ψcQk 。其中ψc 为可变荷载
组合值系数,其值按表2-1查取。 例:楼面均布荷载标准值为2.0 kN/m3 ,荷载频遇值系
数为0.5,则活荷载组合值为:
2.0×0.5=1.0 kN/m2
3)可变荷载频遇值 定义: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 为规定的较小比率或超越频率为规定频率的荷载值(总的持 续时间不低于50年),称为可变荷载频遇值。
M=Fl0/4 ,在均布荷载q作用下的跨中最大弯矩 M=ql02/8。
弯矩
M

1 8
ql0
2
,这也就是式中的计算方法。
名称 普通砖
陶粒空心砌块
混凝土空心小砌块 石灰砂浆、混合砂 浆
水泥砂浆
自重 18~19kN/m3
5kN/m3 5.5kN/m3 17kN/m3 20kN/m3
名称 素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钢框玻璃门
木门 油毡防水层
自重 22~24kN/m3 24~25kN/m3 0.4~0.45kN/m3 0.1~0.2kN/m3 0.05kN/m3
极限状态
承载力极限状态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定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 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
大承载能力,疲劳破坏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主要考虑关于结构安全性的功能。
§2.2 极限状态使用设计表达式
一、荷载分类
按随时间的变异和出现的可能性不同,结构上的荷载 可分为以下三类:
1.永久荷载 永久荷载亦称恒荷载,是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不 随时间变化,或者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忽略不计的荷载。 如结构自重、土压力、水压力、预应力等。
2.可变荷载 可变荷载也称为活荷载,是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随 时间变化,且其变化值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荷载。 如楼面(屋面)活荷载、积灰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等。 3.偶然荷载 在结构使用期间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 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称为偶然荷载。 如地震力、台风力、爆炸力、船只或漂浮物撞击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1) 荷载标准值
① 永久荷载
水磨石地面
0.65kN/m2
20mm板底抹灰
17×0.02=0.34kN/m2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练习题2
板自重2.2kN/m2 作用在板上的永久荷载线荷载标准值为 gk=(0.65+0.34+2.2)×0.9=2.871kN/m ② 可变活荷载
(2-5)
S 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 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0 的确定 ≥ 1.1, 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100 ≥ 1.0, 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50 ≥ 0.9,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5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2.5 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2.5 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由于达到或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的危害程度不如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破坏严重,因此未考虑结 构重要度系数和荷载分项系数。
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采用荷载的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进行设计,使变形、裂缝、振幅、基底应力等荷载效应的组合值符合下式的要求:
1
fck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 ftk 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fyk 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2.6 结构抗力设计值 R 2 材料强度设计值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练习题1
已知由永久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gk=11kN·m,起控制 作用的可变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qk=16kN·m,安全等级为 二级,求弯矩设计值。
M=Mgk+Mqk=11.66+7.31=18.97kN·m (4) 频遇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M
ψf1=0.6 M=SGk+ψf1SQ1k=Mgk+ψf1Mqk=16.05kN·m (5) 准永久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M
ψq1=0.5 M=SGk+ψq1SQ1k=Mgk+ψq1Mqk=15.32kN·m
破坏类型
延性破坏 脆性破坏
一级 3.7 4.2
安全等级 二级 3.2 3.7
三级 2.7 3.2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2.5 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根据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进行,并以内力和承 载力的设计值来表达,其设计表达式为: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授课老师:曹蕊
建筑结构
安徽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系 授课教师—曹 蕊
目录
01 绪论 02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03 钢筋混凝土结构 04 砌体结构 05 钢结构 06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础知识 07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08 地基与基础 09 大跨度及其他类型建筑结构简介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
设计计算方法: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准期:50 年
1
结构的可靠度—规定时间内在规定条件下完成预
2
定功能的概率
3
设计使用年限 (年) 5 25 50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γG=1.35,γQ=1.4,ψci=0.7 M=γGMgk+γQψciMqk=22.90kN·m
由计算知,楼板荷载效应组合值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 故板跨中截面的弯矩设计值为24.22kN·m。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练习题2
(3) 标准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M
基本组合(用于持久和短暂设计状况)其内力组合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效应组合
内力组合设计值 S
考虑永久性荷载和可变荷载共同作用所得 的结构内力值称为结构的内力组合值。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效应组合

取两种组合的最不利值
(与数值大小无关)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2.5 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效应组合
【解】本例中,γ0=1.0,γG=1.2, γQ1=1.4 SGk=Mgk=11kN·m SQ1k=Mqk=16kN·m
则弯矩设计值
M=γ0(γGSGk+γQ1SQ1k) =1.0×(1.2×11+1.4×16)kN·m=35.6kN·m
弯矩设计值为35.6kN·m。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练习题2
某教学楼楼面采用预制板,计算跨度l0=5.70m,板宽0.9m,板自 重2.2kN/m2。楼面采用水磨石地面(10mm厚面层,20mm厚水泥砂浆 打底),板底20mm厚抹灰。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m2。试求: ① 板的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M;② 标准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M; ③ 频遇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M;④ 准永久组合荷载效应组合 的设计值M。
按随结构反应特点分类 静态作用-结构加速度忽略不计,如结构自重、楼面活荷载 动态作用-加速度不能忽略,如地震、吊车荷载、设备振动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构的可靠度 结构和构件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条件下完成 预定功能的概率,是对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规定的条件 正常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 预定功能 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结构的极限状态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极限状态是区分结构工作状态可靠或失效的标志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 过大变形会造成房屋内部粉刷层剥落、填充墙、隔断墙开裂及屋 面积水等后果;
➢ 水池、油罐等结构开裂会引起渗漏现象; ➢ 过大裂缝会影响结构耐久性; ➢ 过大变形和裂缝也将会使用户心里上产生不安全; ➢ 过大晃动或振动引起人们心里上的不安,无法正常学习和工作。
qk=2.0×0.9=1.8kN/m (2) 板的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
永久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
Mgk=1/8gkl02=11.66 kN·m 可变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
Mqk=1/8qkl02=7.31 kN·m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练习题2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γG=1.2,γQ=1.4 M=γGMgk+γQMqk=24.22kN·m
S≤C
n
(1) 对于标准组合(短期): S SGk SQ1k S ci Qik
n
i2
(2) 对于准永久组合(长期):S SGk S ci Qik
i 1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2.6 结构抗力设计值 R
取决于截面尺寸大小和材料强度高低 材料强度分为标准值和设计值
结构类型
临时性结构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设计基准期—设计时所考虑荷载和作用的统计参 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数按基准期确定
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2.2 结构的可靠性和极限状态
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内力和变形的 能力(如构件的承载能力、刚度等)。
结构上的作用:
直接作用 荷载
间接作用
沉降、温度、地震
按随时间变异性分类 永久作用-基本不变,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加应力 可变作用-随时间变化,如楼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 偶然作用-不一定出现但量值大时间短,地震、爆炸、撞击
按随空间位置的变异性分类 固定作用-固定分布,如结构自重、设备荷载 自由作用-一定范围内可任意分布,如人员荷载、吊车荷载
根据式 2-2 求出失效概率有困难,因此《统一标准》采用了可
靠指标b来代替结构的失效概率 。
可靠性指标与失效概率的对应关系
b值
失效概率Pf
2.7 3.5×10-3
3.2 6.9×10-4
3.7 1.1×10-4
4.2 1.3×10-5
目标可靠指标
结构的最优失效概率 或 作为设计依据的可靠指标(达到安全与经济的最佳平衡)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2.3 结构的可靠度和极限状态方程
作用效应S(需求) 由于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作用于结构
构件上,在结构内产生的内力和变形(如 轴力、弯矩、剪力、扭矩;挠度、转角 和裂缝等)。 结构抗力R(能力)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即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生命、财产损失、社会影响 等)的严重性,将建筑物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2.4 可靠指标和目标可靠指标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建筑类型
破坏后果
安全等级
重要房屋
很严重
一级
一般房屋
严重
二级
次要房屋
不严重
三级
结构构件承载力极限状态的目标可靠指标
作用效应S< 结构抗力R:可靠状态 作用效应S> 结构抗力R:失效状态 可靠概率+失效概率=1
极限状态方程 当功能函数中仅包括作用效应S 和结构抗力R两 个基本变量时,可得:
当 Z 0 当 Z0 当 Z 0
时,结构处于可靠状态 时,结构处于失效状态 时,结构处于极限状态
失效概率
( 2-2 )
02 Part Two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2.4 可靠指标和目标可靠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