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研究进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研究进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研究进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研究进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历史时期,也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面临着人均耕地少、农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业增产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压力增强、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突出等挑战。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满足新阶段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高技术的重大需求,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在“十五”现代农业技术主题和相关专项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在863计划中增设了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以下简称“863农业领域”)。“十二五”以来,863农业领域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坚持“突破前沿技术、创制重大产品、培育新兴产业、引领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设立了植物分子设计与品种创制技术、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农业生物制剂创制技术、农业生物环境控制与修复技术、农林生物质高效转化技术、数字农业技术与装备、食品制造与安全技术7

个主题,覆盖了《纲要》规定的全部农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9个优先主题。项目实施以来,共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50项、国外发明专利58项;制订国家标准30项,地方、行业标准165项;获得国审新品种32个,新产品、新装置481项,软件登记著作权206项;发表EI、SCI、ISPT收录论文7772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54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4项(国家发明奖8项、科技进步奖16项);实现成果转让158项,成果产值15.44亿元。相比“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对农业高技术研发领域的支持比重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幅仅为10.7%,远低于20%的预期;平均每个课题国拨经费的支持强度由“十一五”的197.3万元增加到了1034.7万元,增幅高达424.4%,表明课题集中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承担国拨经费的比例分别为48.5%、39.3%和12.2%,与“十一五”的51.2%、41.4%和7.4%相比,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分别给企业让出了2.7%和2.1%的份额,由此可见“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在农业前沿技术研发活动中日渐显现;团队人员以中青年

科学家为主的中级职称人员比重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人员学历构成有了较大提升和优化。1、“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研究进展在各级责任主体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近5年的组织实施,863农业领域在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新产品/装备创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企业培

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攻克了一批前沿核心技术,创制了一批具有巨大市场应用价值的品种和产品,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农业高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为提高我国农业整体效益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提供了较好的高技术保障。具体进展如下:1.1植物分子设计与品种创制亮点惊艳围绕单产提升、品质改良、抗逆广适、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等重大需求,863农业领域不断突破了植物品种分子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产量、品质、抗逆、养分水分高效利用等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克隆与调控网络解析取得持续进步,获得一批自主关键新基因,攻克一批前沿高新技术,完善了现代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创制了一批有重大应用价值的育种新材料和新品种,提升了现代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比如,主要农作物强优势杂交种育种技术国际领先,水稻和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继续领跑世界,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育种、染色体工程、细胞工程和空间诱变技术体系不断完善,继续引领了我国农作物生物育种技术的源头创新。“Y 两优900”、“国稻6号”、“吉单558”、“郑麦366”、“中油杂11”等一批优质高产抗逆的超级稻、优质小麦、杂交玉米、抗虫棉、双低油菜等重大新品种创制和应用成效显著,绿色超级稻、林果花草和重要蔬菜新品种选育进展良好,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成为我国独创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重大科

技成果等。随着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子育种技术日趋完善,主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与应用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水稻分子育种最为突出,引领着作物分子育种发展方向,育种实践已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支撑我国现代种业技术不断升级。1.2畜禽、水产养殖动物全基因组分子选育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针对困扰畜禽、水产育种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体系开展研究,利用研发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育种新材料的创制,使我国动物分子细胞育种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畜禽功能基因组研究获得多项原创性成果,海洋生物全基因组选育取得重大突破,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动物制种供种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比如,利用基因组重测序、转录物组测序、基因组甲基化、基因组选择等高通量分析技术,从基因组、表观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多个层次,对猪、牛、羊、鸡、家蚕、鱼、贝类等各物种的肌肉生长发育、脂肪沉积、肉质、繁殖和抗病性等重要经济性状进行了大规模、系统分析,挖掘了一批与优质性状形成相关的候选基因、调控通路和分子标记。首次采用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芯片对猪、牛等种用家畜进行早期选种,从传统育种到全基因组选择,动物遗传育种进入新时代。覆盖全基因组95%以上的鸭高质量序列精细图谱,及含300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2960个复制片段的高密度结构变异图谱,给生物学家提供了首个雁形目鸟类和第

一个禽流感病毒天然宿主的序列精细图谱,为家禽抗流感和水禽适应性进化分子机理研究翻开了新的一页,带动水禽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入组学时代。大黄鱼、半滑舌鳎、鲤鱼、牡蛎、贝类等水产基因组研究接连获得突破性进展,多次成功绘制了全球首个全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一批名贵海水养殖生物的苗种繁育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成功实现波纹唇鱼人工育苗的国家,并在大珠母贝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年培育苗种可达5000余万粒。无应激皮特兰品系种猪、“京粉2号”蛋鸡、“东海1号”大黄鱼、“中科2号”扇贝等40余个新品种(系),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使我国家畜、水产制种供种能力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畜牧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渐缓解了我国过分依赖进口种质的不利局面。1.3农业生物制剂创制技术大幅提升,自主产品跻身国际市场围绕我国生物农药、生物兽药和绿色化药等新产品创制和产业化中的重大问题,突破了药物靶标发现、新药分子设计、新药物载体开发利用、药物源头微生物高通量筛选等一批前沿核心技术,创制了新型动物疫苗、生物兽药、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菌剂、生物调节剂、生物除草剂等一批新产品,整体提升了我国农业生物制剂发展水平。成功研制的新型绿色农药跻身国际市场,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感染32种以上鳞翅目害虫,具有较高的杀虫率;顺硝烯氧桥杂环新烟碱类杀

虫剂———环氧虫啶的创制是国际上首个报道的具有高杀

虫活性的拮抗剂类小分子化合物。研制高效、广谱、廉价、使用方便的新型细菌基因工程疫苗,为实现绿色、无公害养殖,为我国动物重大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根除提供新的有效手段与途径。动物疫病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与产品创制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重要畜禽病毒病和细菌病基因工程疫苗创制均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筛选出免疫原性好、具有良好通用保护性的蛋白,研制出能同时预防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基因工程二联亚单位疫苗;结核病、狂犬病、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抗原、重组牛IFN-γ及其单克隆抗体制备关键技术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动植物生物反应器方面,家蚕生物反应器和水稻生物反应器正加快开展重组蛋白产品临床研究,血液因子动物生物反应器为产业化打好进一步的基础。在农业微生态制剂与酶产品创制方面,在瑞氏木霉或毕赤酵母中表达了多种不同来源的内切纤维素酶基因、蛋白酶基因、脂肪酶基因和甘露聚糖酶基因;在降解菌株的分离和鉴定、农药降解代谢途径解析、农药降解相关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1.4农业生境过程控制与修复技术支撑农业生态保护、循环农业等发展节水农业科技全面进步,建立了抗旱节水品种筛选技术,明确了作物生命需水控制过程,开发了系列产品;开发了农田水肥高效利用技术及产品,显著提高了农田水肥利用效

率;研制了低能耗精量控制灌溉技术与产品,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低能耗喷微灌技术体系。立足于我国农业生物灾害可持续治理亟待解决的前沿核心技术问题,研究并建立基于分子识别和分子调控的农林有害生物分子检测和调控技术体系,形成并获得一批农林有害生物分子检测和调控的前沿技术、技术产品、发明专利和技术标准。建立了农药、重金属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高通量检测及修复技术,提高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物检测技术水平;建立了农田有机物污染及退化控制与修复技术;建立了重要农林有害生物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开发了农林有害生物系列分子调控技术;初步构建了作物生境过程耦合与调控技术。在植物工厂控制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研制了节能光源和控制系统。农业生境污染物的生物检测技术检测限达到国际农药残留检测限量标准,显著提高了我国快速准确检测多种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物的技术水平,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提供高技术支撑和储备,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农林有害生物分子检测和调控的整体水平,抢占相关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1.5生物质转化与炼制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创新性的将能源植物育种、定向培育、新型生物燃料高效转化以及技术集成与示范成功链接起来,研发了一系列生物质转化、综合利用技术和联产联供体系,为生物能源产业化奠定了基础。获得并已检测抗逆柳枝

稷转基因株系30个,成功选育杂交芒草新品种多个,定向进化并获得了2种嗜热真菌热稳定高活性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突破或改进了能源草制备生物燃气、高活性纤维素酶复配技术和木质纤维素组合预处理、生物炭土壤改良、生物燃油乳化、生物燃油酚醛树脂胶合板制备、微米燃料破碎、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等技术工艺10余套,在实验室和中试系统上贯通了木质纤维素水相制取生物航油技术路线,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搭建了能源草厌氧发酵、生物天然气脱硫、脱碳的气体净化等试验平台、生物油降酸提质、生物油重质组分催化加氢脱氧制备液体烷烃固定床、生物燃油乳化燃料应用实验的发动机等多套实验装置台架。建成300立方米每天、500立方米每天能源草制备生物天然气示范工程、生物燃油乳化及发动机燃烧试验示范基地、10吨每天的生物燃油乳化燃料生产示范装置、生物炭土壤改良和第二代生物炭施播机验证基地、装源容量200万Ci(7.4×106Bq)的射线辐照处理装置、搭建纤维素乙醇高温发酵中试平台、生物质连续热解气化中试装置、5MW生物质固定气化发电系统集成等9个中试规模以上的示范工程或基地,开始建设300kg/h生物质裂解液化装置建设和示范、玉米秸秆青贮储存等2个中试示范基地。1.6先进农业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造就现代精准农业瞄准我国发展精准农业和提高农业智能装备

技术水平的巨大需求,以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效为目标,研发形成了水田激光平地机、水稻施药作业无人直升机、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等重要装备,基本满足水稻生产全产业链需要。研究规模化农场数字化管理与精准决策系统及实用化智能化精准作业技术装备,研发出大型精准喷药设备、变量配肥施肥设备和基于卫星定位的农机导航系统,性能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研制成功的激光控制土地精细平整成套设备,成本比国外同类产品降低30%以上。同步开沟起垄施肥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和旱直播机系列机型,在国内20个省市推广,与人工撒直播相比单位面积增产20%以上。构建了大田作物生产智能装备技术及体系,突破了种子精细选别、育苗及移栽、栽插及播种、作物生长过程监测与种肥药精量控制播施、收获机械作业质量监测与高效收获等技术,开发了高品质规模化制种、高质量秧苗规模化生产、精量播种与精细管理、高效低损收获装备,形成了三大粮食作物、瓜茄类蔬菜从播种、种植生长过程、保质采收的生产智能装备体系;开发了规模化农场数字化管理与精准决策系统,构建了规模化农场、设施农业、果园、畜牧养殖和水产精准生产技术体系;研发出大型精准喷药设备、变量配肥施肥设备和基于卫星定位的农机导航系统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导航系统核心技术问题并降低了系统的成本。针对设施农业、蔬菜果品、畜禽水产、森林草原

等进行了密集创新,形成了设施农业智能化监测控制技术及装备体系、果园精准化生产技术及装备体系、大规模水产养殖精准生产技术及装备体系、数字化森林资源监测关键技术及装备体系等,并开发了农业物联网体系架构和应用服务支撑平台,实现了各品类生产、加工、物流全产业链的精准优化与装备提升,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技术和智能装备支撑。1.7食品制造与安全技术自主创新成效显著针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劣变严重、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关键装备滞后、能耗水耗高等核心问题,在食品工程化技术与装备、传统发酵乳制品微生物资源开发与产业化、食品新酶创制、低值蛋白资源开发、食品安全检测、真伪鉴别、绿色食品储运物流等方面攻克了一批前沿、核心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食品工程化技术与装备和传统发酵乳制品微生物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取得标志性成果。开展了乳酸菌多样性及生态分析,建立了功能性益生菌和乳品工业用乳酸菌等优良食品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形成菌种资源储备并建成菌种资源平台;重要食品酶微生物发酵生产与高效制备关键技术取得新成果,选育出可高效分泌外源蛋白的地衣芽孢杆菌宿主细胞,系统地构建出适合淀粉酶高效表达的芽孢杆菌系列载体,结合解淀粉芽孢杆菌及乳酸克鲁维酵母等表达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依赖进口的局面;低脂蛋白资源生物转化及精制关键技术取得重要成

果,首创了多模式超声辅助提取、酶解、发酵、渐稀补料酶膜耦合反应等多项关键技术,创制出了系列化多模式超声波装备;粮食和食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精准检测技术获得突破,研究开发了真菌毒素的特异性分离富集材料,建立简单易行的成套前处理技术;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核心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设计了可通用于冷藏车厢装配式蓄冷墙、产品堆垛和包装箱等不同层面的基本单元蓄冷板。2、“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863农业领域实施以来,在农业动植物基因组学、分子育种、生物农药制剂、生物反应器、数字农业、智能农机装备、食品制造、生物质能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突破,涌现出了一大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扩大了我国农业前沿高技术的全球影响力。其中,主要的标志性突出成果如下:2.1强优势杂交育种两系法杂交水稻不断创世界纪录在前三期超级稻育种成果基础上,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并实现规模化应用。通过进一步塑造理想株型和扩大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成功培育了半高秆超级稻新品种,具有高冠层、矮穗层、特大穗、高生物学产量、杆粗、茎秆坚韧等特点的“Y 两优900”。2014年,两系杂交种“Y两优900”百亩示范田亩产达1026.70公斤(15400公斤/公顷),首次实现亩产过吨的超级杂交水稻第四期攻关目标,再创世界杂交水稻较大面积

单产的最高纪录,标志着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再上新台阶。这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成功后,我国农业科技领域又一伟大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作物遗传育种学理论,为现代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确保了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研究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引领了全球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方向。该技术已成为我国独创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成果,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被列为国家对外援助的重要技术项目。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科学家在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突破作物传统杂种优势利用遗传基础狭窄的技术瓶颈,创造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水稻、棉花、玉米、油菜、大豆、小麦强优势杂交种,增产幅度高达30%,且抗性优异,使我国农作物强优势杂交种育种整体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为世界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新的重大贡献。2.2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继续保持全方位国际领先的学术地位水稻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已

经成为我国植物生命科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并且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引领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国成功克隆了水稻多个产量、品质、抗逆和生长发育相关功能基因,相继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60多篇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权威期刊文章,占全世界影响因子大于9的刊物上相关论文的1/3,在国内外引起全球瞩目的广泛影

响和关注,体现了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迅猛发展态势。相关研究成果揭示了水稻籼粳杂种育性调控的分子机制;发现独角金内酯信号转导机制,提出植物分枝进化调控新模式;解析稻米垩白率基因、粒宽基因、粒长及每穗粒数基因、光敏不育基因、抽穗期和幼穗发育基因形成的分子机制,丰富了水稻生理、品质遗传改良理论基础。在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国际领先的创新驱动下,多个基因已被直接用于水稻品种遗传改良和品种分子设计,我国开始探索水稻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绿色超级稻等新型超级水稻品种的培育和应用,将有助于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粮食生产的巨大需求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保障我国农业持续高效发展。2.3小麦基因组研究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框架图在水稻和玉米基因

组被破解多年后,三大粮食作物中最复杂、最困难的小麦基因组绘制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我国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供体———乌拉尔图小麦,和小麦D基因组供体———粗山羊草基因组草图的绘制,结束了小麦没有全基因组序列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小麦基因组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与其他作物相比,六倍体的小麦具有适应性最强、加工食品种类最多、基因组最大(是水稻基因组的40倍、人类基因组的5.5倍)等特点。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大量反转座子重复序列在基因间的插入,导致小麦A和D基因组的剧烈扩

增,其抗病相关基因、抗非生物应激反应的基因数量都发生了显著扩张,大大增强了其抗病性、抗逆性与适应性。这些研究为小麦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基因组选择和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也为小麦分子染色体工程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可大规模创制小麦育种新材料和新品种,拓宽小麦育种的遗传基础,培育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品种,促进小麦科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应对全球性气候异常变化做出重大贡献。2.4高效瘦肉型猪新配套系培育与产业化应用成效卓著研发了一批猪重要功能基因及分子标记,研制了我国第一张检测猪功能基因表达的cDNA芯片,率先揭示了猪生长、肉质、繁殖等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发现了多个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功能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功能验证,奠定了瘦肉率、产仔数等性状改良的理论基础。通过皮特兰等种质资源创新,创建了四系法种猪育种关键技术,解决了种猪性能测定、多点远程大数据管理、多性状和多品系遗传评估与平衡育种及多系杂交产品整齐度等问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首次培育了“华农温氏I号猪配套系”和“中育猪配套系”2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四系杂交的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包括8个双父本和双母本专门化品系和2个配套系,肉猪饲料转化率和日增重分别达2.49∶1/2.31∶1和928克/1035克,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具有突出优势,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大规模产业

化应用成效极其显著,近3年出栏种猪145.5万头、商品猪3543.8万头,为全国26个省份450多家企业提供了优质种源,新的皮特兰种猪品系占全国使用量的80%。高效瘦肉型猪新配套系培育与产业化应用为我国养猪业源头国际竞争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品种和技术支撑。2.5海洋贝类基因组图谱绘制与全基因组选育技术跨越发展与脊椎动物不同,海洋无脊椎动物基因组杂合度高,重复序列较多,使测序和拼接技术面临很大挑战,国际上鲜有成功案例。我国创新性地设计出分级测序组装技术,绘制完成长牡蛎和栉孔扇贝全基因组框架图,筛查到与重要性状相关的基因或信号通路,填补了冠轮动物基因组学研究国际空白。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上,这是我国海洋水产经济生物相关研究成果第一次登顶该杂志。研究建立了海洋生物(非模式生物)的高通量、低成本全基因组SNP分子标记筛查和分型技术

(2b-RAD),开发了无需参照基因组的SNP精准分型新算法(iML),突破了以往模式生物大多依赖已知基因组信息和昂贵芯片技术的瓶颈,分型准确率比目前国际水平提升达20%以上,解决了海洋生物缺乏基因组信息无法精准分型的难题。这些技术突破为非模式生物全基因组范围内解析遗传变异与性状关系提供了核心技术手段,为大规模开发水生生物分子标记、进行全基因组遗传变异与性状的关联分析(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GWAS)、构建高精度遗传图

谱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成为可能,标志着我国的海洋分子育种方法学研究已跃居国际前沿。建立了国际上首个贝类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析评估系统,研发了全基因组基因型效应评估算法;应用开发的分子育种技术,成功培育了两个国家审定贝类新品种。其中,“蓬莱红2号”两龄贝较普通生产用种增产53.5%,是国内外第一个采用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育成的良种,在山东推广创收达4700余万元;“海大1号”15月龄平均壳高较普通商品苗种养殖提高16.2%,总湿重提高24.6%,出肉率提高18.7%,在山东、辽宁等地中试,平均每亩增产24.6%,课题执行期内新增产值1700多万元。2.6鱼基因组研究与应用跨入世界先进行列采集了全球10个代表性鲤鱼品系和野生种群的样本,挖掘获取了1894959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和1694102个插入/缺失突变位点,首次绘制了全球鲤鱼单碱基分辨率的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覆盖约为16.9亿碱基,包含52610个功能基因,功能基因数目为大多数硬骨鱼类基因数目的两倍,是国际上首个完成全面解析的异源四倍体硬骨鱼类基因组图谱。完成了大黄鱼、半滑舌鳎雌、雄鱼高深度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分析,构建了高密度微卫星遗传连锁图谱;成功绘制了国际上首个比目鱼基因组框架图;推演了脊椎动物进化历程,验证了硬骨鱼类特有的第三次全基因组复制过程以及硬骨鱼类祖先历经的8次染色体重排事件,发现半滑舌鳎特异的3

次染色体融合进化事件,为半滑舌鳎基因起源、数量变化以及进化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半滑舌鳎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是国际上破译的首个比目鱼基因组,同时也是我国主导完成的第一个鱼类基因组图谱,引领我国鱼类基因组迈入国际前沿;半滑舌鳎基因组的解析首次深入揭示了表观遗传与脊椎动物性别决定的作用,表明我国在鱼类性别决定和分化领域研究进入了国际前沿。2.7环氧虫啶新型绿色农药成功跻身国际市场成功自主研制新型绿色农药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环氧虫啶,具有超高活性和独特作用机制,可防治已对传统烟碱杀虫剂产生严重抗性的害虫,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这是国际上首个报道的具有高杀虫活性的拮抗剂类小分子化合物。已申请了国内专利和美国等11国的发明专利,使我国自主研发的绿色农药开始跻身国际市场。已经获得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菲律宾等5国授权专利证书,并已收到欧洲授权通知;优化专利的国际PCT专利进入21个国家,已获美国、加拿大、南非、哥伦比亚4国专利证书,并已收到俄罗斯、日本、乌克兰3国授权通知。此外还申请了多项环氧虫啶剂型专利及其与多种杀虫剂和杀菌剂混配的剂型国内及国际PCT专利,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项。2.8动植物生物反应器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以水稻种子为载体,建立了种子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技术、纯化工艺、质量标准及质量保障体系,可提纯得

到含量高于99.99%的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缺口,而且成本低、安全可靠、无病源菌污染,解决了国际上植物生物反应器的表达量低、纯化工艺复杂和规模化生产三大技术难题。每亩转基因水稻可提纯1.5公斤(22.5公斤/公顷)人血清白蛋白,国际市场售价是400元/克,因此一亩稻田可产生60万元(90万元/公顷)的效益。该技术标志着我国植物生物反应器进入国际领先行列,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的医药生产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同时,解决我国的人血清白蛋白短缺状况,提高我国人民对医药的需求,满足我国人血清白蛋白的战略需求,缓解我国血浆供应紧张局面。利用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乳铁蛋白、人乳乳清蛋白等表达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表达量是人母乳成分的2倍以上;人抗CD20抗体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表达量属国际首创和最高表达水平。目前,重组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正在申报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重组人乳清白蛋白转基因奶牛已进入生物安全生产性试验阶段;重组人抗CD20单抗已进入转基因生物安全环境释放阶段,正准备申报进入生产性试验阶段。2.9自主生物质水相催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油达到国际标准以秸秆等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及木薯等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突破生物质循环解聚提浓、生物质解聚组分全合成、水热芳构化、水相氢化-异构化和高水热稳

定的水相催化材料等一批核心单元技术,打通生物质水相催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油的合成路线,创新性地研发出了生物质高效水热解聚—水相化学催化合成以C8-C15长链异构烷烃为主的生物航空燃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物质水相化学催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油新技术体系,并设计建成了国际上首座百吨级纤维素生物质水相催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油中试装置。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美国专利授权,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经国家油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达到了国际生物航空燃油ASTM7566标准,具备了应用于航空飞行的质量可行性。中试结果表明,8~10吨秸秆类生物质原料可生产1t生物航空燃油产品,生产成本约为8000~10000元/吨,通过进一步优化及提高催化效率,生产成本可再降低。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有望成为率先掌握纤维素生物航空燃油生产技术的国家。2.10大型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打破国外技术装备垄断首次突破超

高压快开式双堵头密封、低压系统与高压系统流量匹配、新型增压器结构优化设计等核心技术,研制出多层高强度钢板复合结构承压框架,继200升和300升超高压设备研制成功后又开发出高压釜单体容量350升、最大工作压力600MPa、处理量达1.5t/h的大型超高压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高压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连续取得重大突破,表明我国食品超高压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促进了我国食品非热加

工技术的发展。目前部分设备已批量出口美国、欧洲、韩国和台湾地区,打破了美国、西班牙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近20年的技术封锁和装备垄断,标志着我国食品超高压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能力整体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引领我国食品工业向绿色高效、节能减排的可持续方向发展。2.11功能性益生菌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突飞猛进优良食品微生物高通量筛选与细胞选育技术是现代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的主体,是提升食品生物加工与制造能力的核心关键技术,也是功能健康食品产业领域中影响最大、发展最为迅速和最具潜力的高新技术。围绕功能性乳酸菌和益生菌的高效筛选,增强我国乳酸菌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技术国际竞争力的需求,开展了乳酸菌多样性及生态分析,深度挖掘我国优良乳酸菌和益生菌资源,建立了益生菌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形成了功能性益生菌和乳品工业用乳酸菌的菌种资源库;在细胞生理和代谢网络水平上解析了工业乳酸菌代谢网络体系,攻克乳酸菌和益生菌高密度培养、高效率表达技术、高活性保持技术等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解析了益生菌功能性质的分子和遗传机制并实现理性优化;建成了益生菌制剂与益生菌发酵乳示范与产业化生产基地2个,实现了高附加值益生菌剂和乳酸菌发酵剂等产品的产业制备与商业开发并形成了规模经济效益,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7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5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通过突破优良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优势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优势 一、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历史与现状 通许中等职业学校于2001年有四所职业学校学校合并而成,现代农艺专业的前身是种植专业,开办于1983年,2010年种植类又更名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本专业开设30余年来,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专业骨干和技术带头人。近年来,由于“轻农、厌农,跳农门”思想的误导下,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一度萎缩。家长不理解本专业,学生也不愿就读,致使每年招收学生不满一个学制班。 随着党中央重视“三农”,而专业建设又能服务区域经济,专业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与考验, 目前本专业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发展的时代紧迫性 (一)、全国农业大发展要求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生产先后迈上了4个台阶,创造了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21%的人口的奇迹。农民收入大幅上升,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些成绩的取得,农业技术推广功不可没。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特别是在乡村二级中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奇缺。因此,中职学校既要向高校输送人才,又有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责任和义务。 (二)、现代农业是我县经济的主体 通许县位于开封市南45Km处,农业人口50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5%以上,农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一直在40%以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粮食产区。县委、县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农业产业化”、“农业立县”,也是我们办学的指导思想。现代农艺专业建设必将推动通许县农业现代化,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我县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我县西瓜、大蒜、辣椒、土豆、洋葱等生产农户,由于得到惠农政策、相关企业的扶持,亩均收入已到5000元以上,农民收入大幅上升。从2009年开始,我县返乡农民工越来越多,他们多数均在从事西瓜、大蒜、辣椒、土豆、洋葱生产,生产积极性很高,但他们的生产技术上迫切需要指导。 三、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学生的优势

中国联通承建国内首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落户“菜乡”

中国联通承建国内首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落户“菜乡” 7月1日,作为向建党95周年的献礼,由联通承建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在“蔬菜之乡”山东寿光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该基地围绕“互联网+现代农业”主题,将农业产业链中的选种、育苗、种植、流通、销售各环节纳入云数据和物联网管理,并与现代企业管理、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应用结合,直观地向农业开发企业、农民进行演示和培训交流。 示范基地从5月17日“电信日”开始筹建施工,以智慧农业演示温室大棚为主体,搭载了寿光联通与北京云洋数据共同推广的农业大数据智能精准采集与农业可视化平台。依托联通网络整合了空气温湿度采集、土壤温湿度采集、智能放风控制、智能卷帘、光照远程感测、二氧化碳检测、智能水肥控制、远程监控等十多项最前沿的信息化应用。 同时,智能温室围绕低碳、节能、环保的建设标准,在国内首次使用高密度、防火和保温性能优越的EPS新型空腔模块材料,采用更加节省土地资源的建设工艺,可较以往大棚提升35%的耕种面积。智能演示温室以信息化平台直接将大棚蔬菜的产、销两端整合到高智能化、高自动化的物联网管理系统中,是目前国内信息化应用功能最全、技术最先进的农业信息化演示大棚。 拥有多项大棚技术专利的山东省农业技术专家彭忠田对笔者说:“基地的智能温室个头虽不大,但通过完善的模块化数据采集和管理,为农业生产端提供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为市场端提供了完整的产品追溯信息,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2015年底,中国联通与农业部在北京签署了“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这一战略潍坊联通以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发源地寿光为试点,结合当地土地“两改”和蔬菜大棚换代升级进行智慧农业信息化推广,收到了积极的市场响应。潍坊联通负责人张志辉称:“我们通过信息服务搭台让农民兄弟当主角唱好农业戏,与当前电商换市战略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和淘宝村推广产生了共鸣。建设期间吸引了来自河北、辽宁等全国各地包括农业专家、企业及政府部门负责人在内的众多学习参观者前来交流,推广效果非常明显。”(人民邮电报)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录

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单 1.北京市顺义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天津市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河北省藁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河北省玉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山西省太谷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6.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7.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8.辽宁省辽中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9.辽宁省台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0.辽宁省瓦房店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1.吉林省公主岭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2.吉林省榆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3.黑龙江省肇东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4.黑龙江省五常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5.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6.江苏省昆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7.江苏省铜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8.浙江省平湖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9.浙江省诸暨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安徽省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1.安徽省南陵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2.福建省福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3.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4.江西省吉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5.山东省滕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6.山东省寿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7.山东省平度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9.河南省浚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0.湖北省黄陂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1.湖北省监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2.湖南省长沙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3.湖南省屈原管理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4.广东省开平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5.广东省农垦湛江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6.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7.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8.重庆市潼南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9.四川省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0.四川省广安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1.四川省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2.贵州省湄潭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3.云南省宣威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4.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5.陕西省长安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6.甘肃省甘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7.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8.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单 51.北京市房山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2.天津市武清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3.河北省定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4.河北省武强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某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报单位:XXX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单位法人:XXXX 单位地址:XXXXXXXX 编制单位:XXXXXXX有限公司 联系人:XXXXXX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2、市场分析 1.3、项目路线规范 1.3.1.产业发展路线 1.3. 2.循环经济路线 1.4、项目运行模式 1.4.1发展农业产业化 1.4.2建立生态农业综合循环经济圈1.5投资分析 1.5.1.项目总投资 1.5. 2.投资规划 1.5.3.资金来源与运用 1.6效益分析 1.6.1.经济效益 1.6. 2.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企业基本情况 2.2、项目建设背景 2.2.1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2.2.2项目由来和简述 2.3、项目建设依据和必要性 2.3.1项目建设依据 2.3.1.4项目建设是安全食品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利于人们健康2.3.2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3.1项目区概况、社会经济环境分析及建设地点选择 3.1.1项目建设区概况 3.1.2社会经济状况 3.2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第四章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与销售 4.1、市场预测和现有生产能力估计、供求关系分析 4.3、产品销售方案、营销策略 4.4、销售队伍、网络等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实施进度 5.1、选址 5.2、建设规模 5.3、建设任务和建设内容 5.4、项目实施进度 5.5、循环经济发展路线 第六章劳动组织,组织管理 6.1劳动组织

第七章规划选址分析论证7.1 与产业布局的关系 7.2与总体布局的关系 7.3现状分析 7.3.1 园区现状分析 7.4厂区总平布局分析 7.4.1总平布局 7.4.2道路交通 7.4.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八章环境保护 8.1 环境现状分析 8.2 对策和措施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9.1投资估算 9.2资金来源 9.3 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十章效益分析 10.1 经济效益 10.2 社会效益 10.3 生态效益 第十一章结论

现代农业技术

现代农业技术 目录 ·农业信息技术及信息化· 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陈闯郭新宇赵春江(5) 构建基于SDD算法的农业搜索引擎......... 樊景超周国民周义桃丘耘(6)根系功能—结构模型的研究进展.......... 张吴平郭焱李保国王锋(6)农业信息技术与新农村建设....................................... 周义桃(7)猪白粉病安全生产溯源数字化系统的研究………………………………………………………............................... 陆昌华谢菊芳王立方胡肄农白云峰(7)河北省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蒋晓茹段玲玲崔文顺张进文张忠义(7) 关于县域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几点建议..... 王振山王宝义李冲崔文顺(8)·种植业与育种· 野生啤酒花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张霞徐基平原俊凤王绍明(9)箭根薯快繁技术体系构建研究..................... 李枝林王玉英余朝秀(9)广东省甜玉米育种现状与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李余良胡建广刘建华方志伟(10)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及发展展望.................... 耿开友李绍萍赵明方(10)从空育131看寒地超级稻育种及栽培…………………………………………………………………....................... 冯永祥李金峰郑桂萍钱永德吕艳东孙长艳(10)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的研究................ 赵懿张春雷李光明李锋(11)盐胁迫下诱抗剂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方良俊王正超唐耀鹏(11)济宁18号小麦化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郭新平王霖吴复学孙雷明冯维营(11)高海拔地区采用绿肥聚垄法栽培甘蓝的主要技术措施…………………………………………...................................... 李锦康董恩省颜兴虎明洪(12)威宁大蒜与几种作物的高效接茬模式研究.. 李锦康董恩省颜兴虎明洪(12)威宁高海拔地区大蒜品比与播期试验结果初报李锦康董恩省虎明洪颜兴(13)威宁县夏秋反季节蚕豆生态试验结果初报.. 陈世雄董恩省余德明虎明洪(13)威宁县高海拔地区荷兰豆生态试验........ 颜兴余德明虎明洪董恩省(13)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模板格式.doc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模板 格式 为贯彻落实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武鸣区2018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推动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夯实“生态乡村”和产业富民的产业基础,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以高楼村为核心,创建广西镇级现代特色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为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科技推进、产业特色高效”的原则,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主线,以生态生猪为主导产业,以核心区公共基础设施、主导产业核心基地建设和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为重点,围绕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基本要求,强化物质装备建设、科技人才支撑、政策扶持引导,创新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理念,建设广西乡、村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示范引领城区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建设目标。根据《南宁市武鸣区2017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南武政办〔2017〕123号)要求,争取1-3年时间,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楼村建立镇级武鸣区灵马镇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本获得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实现核心区单位面积产值处于全区先进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拓展区高20%、比辐射区高20%、比所在镇高25%。 (二)基本要求。一是基础设施完善。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基地主干道路实现硬化,水利设施实现涝能排、旱能灌。设施装备达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无害化安全生产条件,管理服务设施齐全。二是产业格局基本完善。基地基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基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未来三年,辣木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将逐步规模化、规范化。目标辣木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建成配套百吨规模辣木鲜叶制茶加工厂(8条生产线);建成生态循环养殖辣木鸡规模化示范基地(百亩规模,包含种鸡、蛋鸡、肉鸡养殖);建成配套辣木饲料加工厂支持循环养殖;建成辣木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以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形成“一元为主、多元发展”的格局,集产后加工、科普教育、示范带动等多种功能。三是经营组织化程度高。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立良好的“公司+基地+农户”等运行机制,专业化统一服务、统一投入品、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收购,规模经营主体生产规模占总规模的90%以上,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四是农产品

现代农业的类型

农业类型 一、都市农业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概念: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类型: 1、按农业功能划分:(1)农业公园(2)观光农园(3)市民农园(4)休闲农场(5)教育农园(6)高科技农业园区(7)森林公园(8)民俗观光园(9)民宿农庄 2、按区域划分:(1)中心区农业(2)走廊区农业(3)隔离区农业(4)外缘区农业 功能: 都市农业能够充当城市的藩离和绿化隔漓带,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和摊大饼式地连成一片;作为“都市之肺”,防治城市环境污染,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为城市提供新鲜、卫生、无污染的农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并增加农业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及收入;为市民与农村交流、接触农业提供场所和机会;保持和继承农业和农村的文化与传统,特别是发挥教育功能。概括起来其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功能:1、生产功能,也称经济功能;2、生态功能,也称保护功能;3、生活功能,也称社会功能;4、示范与教育功能。 发展模式:

(1)农业圈层模式。(2)农业区域模式。(3)农业生产经营模式。(4)农业旅游模式。 规划设计: 农业资源要转化为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产品,就要按照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规律性加以艺术创意,这种创意过程,就是农业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过程。都市农业是产生于农业产业和农村区域,是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基础,以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为主要目的。都市农业园区分二类,一种是开放性的非主题公园类型的都市农业区,一种是封闭性的主题公园式的都市农业园或休闲农场,前者属大地域、大范围、大景观的都市农业规划,景观规划要体现地方的农田、农村、农业风光,农业产品。后者除生产活动外,有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活动。在规划设计中要注意6个结合:(1)农业经营与绿色食品生产相结合;(2)农业经营与康体健身相结合;(3)农业经营与农业体验相结合;(4)农业经营与农业文化展示相结合;(5)农业经营与别墅建筑要求相结合;(6)静态项目与动态项目相结合;(7)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相结合;(8)农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二、设施农业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概念: 设施农业是采用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设施、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改善或创造局部环境,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储藏保鲜等提供相对可控制的最适宜温度、湿度、光照度等环境条件,以期充分利用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

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区、精品园)-最新标准

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区、精品园)-最新标准

附件: 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区、精品园) 考核验收办法(试行)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浙政办〔2010〕6号)精神,为加强我省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以下简称“示范区”、“精品园”)考核验收工作,切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申请范围 凡省级农业、林业、渔业主管部门发文公布,且未列入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规划范围的示范区、精品园创建点,并对照建设标准已基本完成的,可申请省级验收。 二、申请条件 申请省级考核验收应同时符合如下条件: 1、符合省农业园区办《浙江省现代农业综合区规划编制导则及园区建设标准》(浙农园办〔2010〕2号)要求。 2、经县(市、区)自评合格; 3、无重大农业生产安全事故; 4、无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申请材料 申请省级考核验收应提交如下材料,并装订成册:

1、考核验收申请表(表3); 2、创建工作总结; 3、县级自评表(表1、表2)及说明; 4、示范区、精品园建设基本情况表(表4); 5、示范区、精品园的区位图与区块图(1:50000) 6、相关附件: (1)列入省级创建点的文件复印件; (2)申报创建点的建设方案; (3)其他。 四、考核验收工作组织 1、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正式行文,报经设区市行业主管部门同意后,向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2、省级农业、林业、渔业主管部门各自负责组织本系统示范区、精品园创建点的考核验收组织工作。 3、考核验收组由省级有关部门以及设区市有关专家、管理人员3-5人组成,由省级专家任组长。 五、考核验收程序 1、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进行初步审查,认为符合验收条件的,组织考核验收组赴当地验收。对不符合验收条件的不予组织考核验收,并说明情况和理由。 2、省考核验收采取现场查看与会议评审相结合的办法。实地查看 3

(word完整版)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类别:综述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龚德平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补贴与福利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知识文化型农民发展农业。现代农业高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 (一)、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高技术发展迅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 1、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对科学、技术、方法、理念、产业、社会与伦理产生一系列的革命性影响。现代分子育种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新兴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尚存在一些科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科技界纷纷把研究重点转向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农业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农业生物药物技术研究取得了一

批重大突破,成为农业高技术研究领域角逐的重点领域,目前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物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孕育、成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衍生出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2、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农业网络技术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等。农业专家系统最早于1986年出现在美国,现在专家系统通过网络传送到田间和饲养场正成为一种趋势;以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精确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精确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农业现代高技术装备迅速地吸收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成就开发出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农业现代装备。与此同时,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物资生活、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物资、精神文明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产生深刻的变革。 3、高技术引领驱动和支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根本标志。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农业综合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节水农业技术、新型肥料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目前节水农业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依据作物生理需水确定作物用水;在新型肥料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纵横向动态平衡施肥

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规划方案

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规划方案 根据贵州省党委、政府,制定《贵州省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规划》。 一、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是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以高投入、高产出、低资源消耗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以产业化经营和现代科技支撑的高效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产业基础,是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进入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宁夏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引黄灌区,建设一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尽快形成集聚效应,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加速我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竞争率;有利于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扩散效应和催化效应,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现代意识、科技意识和发展意识,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因此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对推动我区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为重点,立足于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构建优势农产品基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创新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具有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科技支撑、现代管理水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管理,根据《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创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为主要任务。 第三条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应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建设为根本方向、以保护耕地和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多种形式并举的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多元化生产经营单位为建设主体。 第四条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纳入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建设规划,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扶持政策,保障示范区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提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制订管理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等。省级农业部门负责指导本省(区、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并对示范区运行情况进行跟踪与监管。 第六条农业部成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等; (二)负责组织示范区申报、评选和公示等工作; (三)对示范区运行进行年度考核,以农业部名义定期发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年度发展报告。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由部有关司局组成,发展计划司承担日常工作。 第七条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下成立现代农业示范区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受委托开展示范区发展规划制定和示范区建设指导等咨询工作; (二)受委托承担示范区咨询、评估、考核等工作。 第八条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及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联席会议的职责是: (一)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筛选、审核、推荐和申报工作; (二)对示范区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管; (三)对示范区建设与发展进行指导与支持; (四)协调解决与示范区建设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 第三章申报与认定 第九条各地建立的高标准、高水平的农业示范区(园、片、场),均可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第十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申报条件为:

最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其中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实践证明,科技进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力量和根本途径。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发展,始终坚持把农业科技进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特别是近些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一些重大技术和关键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随着良种推广补贴、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的实施,一大批农业实用技术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连续稳定增长,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但也必须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肥料、水、农药利用率只有30%—35%。农业科技重大突破性成果比较少,科技储备相对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能够运用到生产领域的新成果少;科研课题设置重复分散,农业科研效率不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突出,如此等等。事实表明,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水平,

还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农业科技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都带来了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任务。现阶段,我国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 二、大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现代农业新技术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转基因育种? 作物转基因育种 就是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并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2、植物组织培养 定义:离体(in vitro)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条件在无菌情况下培养、生长、发育再生出完整植株的过程。 3、外植体(expl ant):由活体(in vivo)植物体上提取下来的,接种在培养基上的无菌细胞、组织、器官等 4、植物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t):植物细胞具有该植物体全部遗传的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潜在能力 5、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将来自已分化组织的已停止分裂的细胞从植物体部分的抑制性影响下解脱出来,恢复细胞的分裂活性。 6、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有转变为各种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 7、双根嫁接苗简介: 双根嫁接又叫双砧双贴法,是利用双砧木嫁接黄瓜接穗的一种新型嫁接方法。8、蔬菜嫁接育苗又称“嫁接换根”,指将切去根系的蔬菜幼苗或带芽枝段接于另一植物的适当部位,两者接口愈合后形成一株完整的幼苗。无根的蔬菜幼苗或枝段称为接穗,提供根系的植株称为砧木。 9、转基因技术:又称重组DNA技术或基因工程,指将某些特定的基因或DNA片断,通过载体或其它手段送入受体细胞,使它们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并表达的一种遗传学操作。 10、转基因生物: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将DNA进行人为改造的生物通常的做法是提取某生物具有特殊功能(如抗病虫害、增加营养成分)基因片断,通过基因技术加入目标生物中。 11、转基因食品: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愿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12.无土栽培定义:根据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规定,凡是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在定值后不用基质而用营养液灌溉的栽培方法,统称为无土栽培。 二、简答 (1)、无土栽培的优缺点 优点: 1、栽培地点不受土壤条件的限制,能避免土传病虫害及连作障碍; 2、肥料利用率高,节约用水; 3、作物长势强,产量高,产品清洁卫生; 4、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有利于自动化和现代化管理。 缺点: 1、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 2、技术要求较高。 3、管理不当,易造成某些病害的大范围传播。 (2)、优良砧木应具备的特点 嫁接亲和力强,共生亲和力强; 对接穗的主防病害表现为高抗或免疫;

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材料汇编

“**市‘两型农业’展示园” 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材 料 汇 编 湖北**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申报示范区所在地及园区概况 (3) 1.1 湖北**概况 (3) 1.2 **市“两型农业“展示园概况 (3) 第二章建设模式、发展规划、投资匡算、产业政策和可行性分析 (5) 2.1 展示园建设模式 (5) 2.2 展示园发展规划 (7) 2.3展示园投资匡算 (7) 2.4 产业政策 (8) 2.5 展示园建设可行性分析 (12) 第三章展示园资源开发方案 (15) 3.1 低丘岗地改造方式 (15) 第四章展示园建设进度 (18) 4.1 土地流转 (18) 4.2 土地平整 (18) 4.3 园区道路平整 (18) 4.4 节水灌溉农业建设 (18) 4.5 有机茶园建设 (18) 4.6 生态速生林建设 (18) 4.7 标准化鸭舍建设 (19) 4.8 有机水果基地建设 (19) 4.9 培训基地建设 (19)

第一章申报示范区所在地及园区概况 1.1 湖北**概况 1.1.1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华中腹地、长江中游南岸、鄂湘赣三省交汇中心,东临赣北,南接潇湘,西望荆楚,北靠武汉,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距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空中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是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境内交通便捷,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6和107国道,以及正在兴建的杭瑞、大广高速公路穿市而过,1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即将开通的武广高速铁路使**到武汉仅15分钟,到广州也只需3个多小时;即将开工的武汉至**城际铁路、快速通道让**到武汉更为便捷。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让**成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结合部,成为湖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成为湖北在中部率先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1.1.2特色资源丰富。**是享誉全国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猕猴桃之乡”,以桂花、楠竹、茶叶、苎麻、蔬菜、猕猴桃、畜禽、水产、特色粮油、精品水果、山野土货、风味美食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1.2 **市“两型农业“展示园概况 1.2.1 园区建设背景。为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

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思 考 ----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区建设的思考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深远的实际意义。2009年8月,陈仓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周原、慕仪两镇建设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计划利用三到五年时间,新建大棚蔬菜10000亩、日光温室蔬菜5000亩,日光食用菌600亩,食用菌大棚300亩;建设现代化育苗中心1处;建成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8个、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场6个、千头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场3个、千头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1个、年出栏10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1个。 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现状 近年来,陈仓区认真贯彻落实《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关键举措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精神,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部门配合、农民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和园区规划建设要求,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示范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采取项目整合、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土地流转和配套基础设施等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截止2010年底,园区先后投入资金2.49亿元,基本完成了水电路“三通”工程和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四化”等硬件建设。建成蔬菜工厂化育苗温室1座,蔬菜食用菌日光温室709座3156亩,蔬菜大棚2800多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8700多亩。建成千头奶牛场3座,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村(场)5个,千头标准化养猪场10座,年出栏200头以上的养殖场81户。园区存栏大家畜、奶牛、生猪、羊、家禽分别达到0.71万头、0.18万头、12.75万头、0.35万头和53万只。种植优质粮面积达到8万亩,总产达到2.17万吨。初步形成了以精细蔬菜、设施养殖和优质专用粮三大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两年来,园区引进陕西鸿盛、陕西大明等现代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2户,引进农业新品种20多个,向基地推广16个。2010年全区(未包括高新4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92万亩。同时,围绕主导产业的生产、销售,带动了周原、慕仪两镇运输、农民就业等。目前,园区内约有1.2万农民直接或简接从事设施蔬菜、畜牧养殖和优质粮生产销售。2010年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13元,较2008年的4505元增长2008元,增幅达44.6%。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农业科技示范园。 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基础设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模板格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武鸣区20**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推动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夯实“生态乡村”和产业富民的产业基础,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以高楼村为核心,创建广西镇级现代特色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为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科技推进、产业特色高效”的原则,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主线,以生态生猪为主导产业,以核心区公共基础设施、主导产业核心基地建设和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为重点,围绕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基本要求,强化物质装备建设、科技人才支撑、政策扶持引导,创新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理念,建设广西乡、村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示范引领城区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建设目标。根据《南宁市武鸣区20**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南武政办〔20**〕123号)要求,争取1-3年时间,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楼村建立镇级武鸣区灵马镇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本获得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实现核心区单位面积产值处于全区先进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拓展区高20**比辐射区高20**比所在镇高25%。 (二)基本要求。一是基础设施完善。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基地主干道路实现硬化,水利设施实现涝能排、旱能灌。设施装备达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无害化安全生产条件,管理服务设施齐全。二是产业格局基本完善。基地基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基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未来三年,辣木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将逐步规模化、规范化。目标辣木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建成配套百吨规模辣木鲜叶制茶加工厂(8条生产线);建成生态循环养殖辣木鸡规模化示范基地(百亩规模,包含种鸡、蛋鸡、肉鸡养殖);建成配套辣木饲料加工厂支持循环养殖;建成辣木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以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形成“一元为主、多元发展”的格局,集产后加工、科普教育、示范带动等多种功能。三是经营组织化程度高。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立良好的 “公司+基地+农户”等运行机制,专业化统一服务、统一投入

最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结报告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结报告 2020年,全县坚持做大总量、做足增量、做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4.64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8.7:26.1:45.2。财政总收入完成10.66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64亿元,增长6.6%。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6.93亿元,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2亿元,增长16.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536元、12137元,增长8.1%和9.8%;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63.94亿元和137.75亿元,增长 7.0%和25.5%;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96.2%。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全力以赴抓产业,“三新一全”强力推进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绿色高效园区”取得新成效。全县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94亿元,增长17%;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28.71亿元,增长13.6%;工业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6.2亿元,增长21%。深入推进“双千”〔3〕工程,“一区四园”〔4〕集聚功能不断显现,威德环境科技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大健康产业园、农商旅互联综合体等项目强力推进。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茶城”取得新成果。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逐步形成,城镇化率达45.6%。完成整县推进小城镇规划,

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严控违章建筑新增长。第一批村庄规划试点按时完成,并形成“三个一”〔5〕和“七改一增两处理”〔6〕全国经验,完成城乡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08.9亿元,增长29.5%;新开工房地产项目10个,完成投资23.6亿元;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2865户,房地产去库存27万平方米。“文明中国茶城创建”和“四创”〔8〕工作不断巩固提升。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典范”取得新突破。完成农业增加值30.02亿元,增长6.8%。种植优质水稻18.5万亩、蔬菜20万亩、辣椒20万亩,新建精品水果基地1.1万亩;绿色生态种养4万亩;收购烟叶12.3万担,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均价全省第一。茶叶产量6.2万吨、产值42.7亿元,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获得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资金1.1亿元,“湄潭翠芽”品牌价值提升到102.2亿元。新增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六大省级园区完成投资16.5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省级验收,流转土地16万亩,颁发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 2.2万亩。累计新(改)建黔北民居69369户,新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15个,成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 大力推进全域旅游,“休闲养生胜地”取得新进展。在全市率先完成《湄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全域旅游规划》编制,深入推进A级景区创建工作。建成云贵山景区、水湄花谷春园、中华茶文化博览园、翠芽27°景区基础运营设施、24公里旅游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