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6.1《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6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山和尚参加抗日的口号是“你们虽然出了家,但你们却没有出
国”。其中“出国”这个动词不但与“出家”字面相对应,而且恰 恰从出家人仍是中国人、五台山并非世外桃源的角度,深刻地揭示
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恰当使用修饰词语。句子中的某些词语,经过恰当的修饰点 染,不但能增加信息量,而且会更富于感情色彩。《人民日报》有
开放”,“中‘凤’洋‘凰’”等等,这些词语配合得新鲜巧妙,
当然对读者就很有吸引力。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第六课 预习作业
语言的艺术
1.举一两个古代或现代人们选词炼句的故事,说明选词炼句在语 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郑谷把诗中的“数”改为“一”,正是为了确切地突出“早” 字。另例,相传曾国藩早年打仗之时,罕有胜绩,以至于给皇上
语言的艺术
有很多词语加上巧妙的修饰语还可以获得特殊的讽刺、戏谑的戏剧
效果,例如“马列主义老太太”、“奶油小生”、“皮包公司”、
“超生游击队”、“豆腐渣工程”等等,使用之后都不胫而走,广 为流传,不能不说就是因为其中的修饰语具有“一语中的”、“一
针见血”的作用。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1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 敬。
——《孟子·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 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啊;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
人教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的运用》第六章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PPT课件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 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 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 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 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 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 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 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一、解读文本 ——修饰语与中心语 P98-99
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 分,如“勤奋的学生”“ 、“灵活施教”中, “勤奋”和“灵活”就是修饰语,而“学生”及 “施教”这类被修饰的成分就是中心语。如果整 个结构是名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 是定中偏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 “胜利的歌声”整体是名词性的,胜利就是定语。 如果整个结构都是动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 心语”就是状中偏正词组,其中修饰语叫做状语, 例如“静静地听”整体是动词性的,静静就是状 语。书面上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常用“的”字连接, 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地”字连接。
国庆节
在国庆节的假日里,闲着无聊,就在家中玩游戏,游戏很 好玩使我玩的通宵达旦。
日子是一天一天过去,我连续玩了3天直到第七天早上才睡 觉。我睡着了,不由地听到耳边有人在叫我:“可以起床了, 快吃中饭了。”我嚷嚷着:“别烦,我火了,干吗?”我擦了 擦眼看见了妈妈,我对她说:“对不起,我错了。”我看了看 手表啊糟了已经太晚了,一下子就起床了,做好了一切,我开 始吃中饭的时候,我的头不知不觉地在晃动,一刹那,我躺在 地上,闭上了眼睛。
如:“一字之师”的典故: 1、《诗人玉屑》记载:“郑谷在袁州, 齐已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 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 枝,未早也。不若一枝。’齐已不觉下 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一、解读文本 ——修饰语与中心语 P98-99
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 分,如“勤奋的学生”“ 、“灵活施教”中, “勤奋”和“灵活”就是修饰语,而“学生”及 “施教”这类被修饰的成分就是中心语。如果整 个结构是名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 是定中偏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 “胜利的歌声”整体是名词性的,胜利就是定语。 如果整个结构都是动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 心语”就是状中偏正词组,其中修饰语叫做状语, 例如“静静地听”整体是动词性的,静静就是状 语。书面上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常用“的”字连接, 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地”字连接。
国庆节
在国庆节的假日里,闲着无聊,就在家中玩游戏,游戏很 好玩使我玩的通宵达旦。
日子是一天一天过去,我连续玩了3天直到第七天早上才睡 觉。我睡着了,不由地听到耳边有人在叫我:“可以起床了, 快吃中饭了。”我嚷嚷着:“别烦,我火了,干吗?”我擦了 擦眼看见了妈妈,我对她说:“对不起,我错了。”我看了看 手表啊糟了已经太晚了,一下子就起床了,做好了一切,我开 始吃中饭的时候,我的头不知不觉地在晃动,一刹那,我躺在 地上,闭上了眼睛。
如:“一字之师”的典故: 1、《诗人玉屑》记载:“郑谷在袁州, 齐已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 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 枝,未早也。不若一枝。’齐已不觉下 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高中语文 6.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件 新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了解知识领域 明确课节重点 掌握学习方法
1.研读文本,探究语言表达的各项要求,在此基础上掌握高考中语言运 用的考查要求。
2.结合实例,深入了解不同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的表达效果,多思勤 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唐朝任蕃夜宿台州巾子峰禅寺,在寺墙上题诗:“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 滴衣裳。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他走出几十里路后,觉得“半江水” 要比“一江水”更贴切,更符合现实,忙返回寺院修改。谁知到了寺院,他发现早有 人把“一”字改为“半”字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保持合理 的句序
要使句序合理,条理清晰,句子间就必须讲究顺序。常见的句序有 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 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也可以倒过来)。
选词 准确:唯一的一个词
语不惊人死不休
生动:最妙的一个词
炼句 简洁:“多少”和“加减”
连贯:“衔接”和“照应”
3.锤炼句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提示:简洁和连贯。简洁就是要用最经济的句子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思想, 力求言简意赅。连贯就是前后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恰当地衔接,做到行云 流水。
4.怎样才能使语言表达连贯? 提示:要做到语言表达连贯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话题要保 持统一
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统一,中心才能明确,语意 才能畅达,表达才能连贯。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 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选词、炼句要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词要准确精当,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 B.选词要善于选择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C.选择的词语只要生动形象,且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就可以多用几个。 D.写作中正确而又巧妙地选择不同的句式很重要。 解析:语言表达要抓住要害、切中事理,若能传情达意便无须多用。 答案:C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6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温第馨9章晨读扩声系统调音
2.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天下的基础是国,一个国的基础是家,家 的基础是每一个人。”
3.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服从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灭亡。”
温第馨9章晨读扩声系统调音
权力·权利 “权力”是国家、公众或上级赋予的职权、强制力;“权利”
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 例句1:政治新星金正恩正式步入权力核心。 例句2:碧生源充分发扬民主,保障员工权利。
温第馨9章晨读扩声系统调音
前车可鉴·前车之鉴 “前车可鉴”:鉴,镜子,引申为教训,指用前人的失败作为
教训;“前车之鉴”: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 败,作为以后的教训。 都出自《汉书》“前车覆,后车戒”,但意义不同。“前车可 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后人可以当作教训;做动词用。“前 车之鉴”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做名词用。
自第主9章学习扩声系统调音
2.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 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动听”是指词语声音产 生的效果。声音配合得当,铿锵悦耳,和谐优美,能给人以 美感,对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语言的 声音效果也是词语选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词语声音的配合, 主要涉及到声、韵、调、音节构造等方面的问题。读下面这 首诗,看看词语的声音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诗人元帅外交家,迎来战友遍天涯。 英雄本色原无畏,志士忠诚岂有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第主9章学习扩声系统调音
有很多词语加上巧妙的修饰语还可以获得特殊的讽刺、戏谑 的戏剧效果,例如“马列主义老太太”、“奶油小生”、“ 皮包公司”、“超生游击队”、“豆腐渣工程”等等,使用 之后都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不能不说就是因为其中的修饰 语具有“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的作用。
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1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2

形为有形的可 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
感性
新绿,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艺术效果
举例
苏轼《西江月》中“人生几度新凉”中的“凉”
语意双关,追 字,指出了自然气候的变化,营造了一种情景交
求表达的含蓄 融的意境;同时借写气候之“凉”,抒写人生之
与丰富之美 “悲凉”,指出了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
从艺术效果的角度理解炼字艺术,要关注下面几个方面:
艺术效果
举例
动 静 转 换 结 苏轼《蝶恋花》中“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
合,追求画面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
的动态美 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运用想象、联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
想,追求化无 “绿”字最为精辟,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
2.写作中的遣词造句,首先是选择和锤炼________。选词要做 到准确和生动,准确就是用词要精当,生动就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语 不要堆砌陈词滥调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答案] (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 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 闲适之情。
考点一 炼字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单篇作品中,作者反复锤 炼的某一个字,往往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现作者独具 匠心的字。因此,一首诗词也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 古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根据这三类 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强调过 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 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虚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 围。
高中语文 第6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即是注脚;下联指韩信因漂母而得生,因吕后而死,存亡系于两个
女人之手,一为贤母,一为恶妇。
2.积累。 拥有足够丰富的材料之后,才能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才能谈得上 选择、锤炼。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学会“咬文嚼字”,养成 筛选推敲的习惯,在反复的锤炼修改中加强语言文字的修养。如: 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我 们可能一背了事,而有学者就在这十四个字中品出了八层“悲”: 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 秋天,四可悲;重阳不饮酒,只登台,五可悲;亲朋寥落,独自登 台,六可悲;扶病登台,七可悲;百年易尽,来日无多,又兼多病, 八可悲。
3.炼意。 沈德潜有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锤词炼 句的核心其实是“炼意”,所谓“意”,是与作者内心感受密切相 关的。在写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生动流畅的语言是思想汩汩 流淌的痕迹,而选词炼句的目的正是为了真切地表达自己独特的生 命体验。比如我们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貌似 炼字问题,只是一个描绘色彩的词活用之后让人能感受到拂面的春 风、满眼的春景。
二、炼句 要完整地表情达意,就得按一定的规律把词组成句子。写文章 不仅要讲究选词,而且要讲究炼句。皮日休说:“百炼成字, 千炼成句。”炼句同样要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
1.简洁精炼。
简洁:“多少”和“加减”。炼句讲究以少胜多,言简而意丰。如: 淮安韩侯祠内有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区区十字, 就浓缩了这位楚汉名将的悲剧人生。上联指韩信因萧何的力荐而建 功立业,亦因萧何与吕后的密谋而屈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诗人用一“绿”字含蓄地写出了自己微妙复杂的心情,而其他字如 “到”“过”“入”等都不能透露诗人内心的矛盾。正是在这个意义 上,我们说“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 4.连贯。 (1)前后各句的话题(主语)要一致。 (2)陈述的角度应该一致(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陈述角度涉及空间、时间、指代、人称、施受关系等内容。尤其空间、 时间必须按照一定顺序,指代、人称按照一定的标准,主动、被动不 能随意变换(除表示强调外)。如: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6.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学习方向指引】
我们之所以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因为有那蕴意丰 富的“四书”“五经”,有那众说不朽的《三国演义》 《红楼 梦》 ,更是因为有那“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炼字精神,有那“含而不露,敛而不扬”的表达艺术。语言的 艺术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它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这门艺术, 我们就要认真研习文本,结合实例,深入研究语言表达的各个 知识点,多想,多练。同时我们更要通过阅读课本上及该书各 模块补充的风趣幽默的事例, 体会语言和民族文化特征之间的 关系,并将理念贯彻到平时的语言学习中。
考查点三
生
动
“生动”就是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表达 形象可感。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压缩与扩展语段和修 改病句等题目中均有体现。
[例 3]
(湖北高考) 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
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 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 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 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考点对接
第二节 语言表 达的十 八般武
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格)。学习目的是
熟练识别并恰
当运用常见的 修辞手法,能 够把语言表达 (1)仿用句 式(2)鉴赏
对一些常用的修辞的艺 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 艺——修 得体,符合社 术效果 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 辞手法 会语言运用的 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 规范 能力
语言的艺术
【学习方向指引】
我们之所以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因为有那蕴意丰 富的“四书”“五经”,有那众说不朽的《三国演义》 《红楼 梦》 ,更是因为有那“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炼字精神,有那“含而不露,敛而不扬”的表达艺术。语言的 艺术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它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这门艺术, 我们就要认真研习文本,结合实例,深入研究语言表达的各个 知识点,多想,多练。同时我们更要通过阅读课本上及该书各 模块补充的风趣幽默的事例, 体会语言和民族文化特征之间的 关系,并将理念贯彻到平时的语言学习中。
考查点三
生
动
“生动”就是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表达 形象可感。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压缩与扩展语段和修 改病句等题目中均有体现。
[例 3]
(湖北高考) 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
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 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 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 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考点对接
第二节 语言表 达的十 八般武
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格)。学习目的是
熟练识别并恰
当运用常见的 修辞手法,能 够把语言表达 (1)仿用句 式(2)鉴赏
对一些常用的修辞的艺 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 艺——修 得体,符合社 术效果 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 辞手法 会语言运用的 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 规范 能力
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_选词和炼句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答案】 (1)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 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 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 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 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解析】 从炼字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用一“过”字着意表达 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 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随”字写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其间林壑 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出,令人有“曲径探幽”的想象。
阶
阶
段
段
一
三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阶
阶
段
段
二
四
相传,北宋声誉斐然的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 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 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轻 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 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 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 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 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拜曾说过: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
•
“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 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 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 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 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 须不断地苦心思索, 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 词语不可, 词语不可,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 事。”
选词:准确、 选词:准确、生动 P101
• 准确 精当 • 生动 新颖
唯一
形象
练习 举一两个古代或现代人们选词炼句的故 说明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事,说明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如:“一字之师”的典故: 一字之师”的典故: 诗人玉屑》记载: 郑谷在袁州, 1、《诗人玉屑》记载:“郑谷在袁州, 齐已携诗诣之。 早梅》诗云: 齐已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 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谷曰: 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 未早也。不若一枝。 枝,未早也。不若一枝。’齐已不觉下 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 一、长句,信息量大、逻辑严谨、细致准确。 长句,信息量大、逻辑严谨、细致准确。 下定义或者表达复杂判断推理的时候适用 或者表达复杂判断推理的时候适用。 在下定义或者表达复杂判断推理的时候适用。 • 短句,简练明快、色彩多样、易于上口; 短句,简练明快、色彩多样、易于上口; 宣传口号或广告语就适用短句 就适用短句。 像宣传口号或广告语就适用短句。 • 二、肯定句比较直率、明确; 肯定句比较直率、明确; 比较直率 • 否定句则相对委婉、平和。 则相对委婉 否定句则相对委婉、平和。 • 双重否定会比一般肯定句的语气更强烈。 双重否定会比一般肯定句的语气更强烈。
2、
《漓江》(余光中) 漓江》 余光中)
黛髻青,南国有您多丽人/争妍要照影/ 黛髻青,南国有您多丽人/争妍要照影/却苦了地灵 /何处去寻找够长的妆镜 于是从上海的湘烟楚霭/聪明的漓江/ 于是从上海的湘烟楚霭/聪明的漓江/浅浅地笑着在 两岸的娉婷之间流来 而我们,自幸受宠的美学家/左顾也惊艳/ 而我们,自幸受宠的美学家/左顾也惊艳/右盼也欢 绝/趁涟漪的靥涡顺流而下 错过的远比窥到的更多/瞻前便遗后/顾近又失远/ 错过的远比窥到的更多/瞻前便遗后/顾近又失远/ 贪看岸上, 贪看岸上,又觉水中更诱惑 目迷,心乱,五十里的奇观/峰外还有峰/峦上更多 目迷,心乱,五十里的奇观/峰外还有峰/ 峦/出不尽七千个峰头的大厦 而更多的奇迹在地下深藏/钟乳垂长旌/ 而更多的奇迹在地下深藏/钟乳垂长旌/石笋矗高柱 地府已如此/ /地府已如此/又何必慕天堂
• 如:“严禁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生硬、训诫) 严禁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生硬、训诫) • 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 “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 留下” 委婉的提醒、劝告) 留下”(委婉的提醒、劝告)
其它句式
• 主动句和被动句 • 整句和散句 • 把字句
• 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 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 一组句子。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 一组句子。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 顶针句、回环句,也使用具有同一种关系的复句。 句、顶针句、回环句,也使用具有同一种关系的复句。 整句的修辞作用是形式整齐,音节和谐. 整句的修辞作用是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可以起到强调 某种意义的加强语势的作用。 某种意义的加强语势的作用。 • 散句指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 散句指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短句的 作用是活泼自然,富有变化。无单调、呆板之感。 作用是活泼自然,富有变化。无单调、呆板之感。整句 和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二者之长,既整齐和谐,又富于 和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二者之长,既整齐和谐, 变人,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 变人,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如: • 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 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东西触动 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沉思, 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沉思, 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呢?(杨朔《东风第一枝》小跋) ?(杨朔 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呢?(杨朔《东风第一枝》小跋) • 用整句或散句,或整句、散句并用, 用整句或散句,或整句、散句并用,都要根据表达 的需要来决定。 的需要来决定。
课文中的几个句子都是动词妙用的经典段落, 课文中的几个句子都是动词妙用的经典段落, 这些动词别致生动,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这些动词别致生动,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如 微微的云在我们的顶上流着” 一个“ “微微的云在我们的顶上流着”,一个“流”字, 就能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 就能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水” ,让浮云流动起 充满灵气。 来,充满灵气。
•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 轻风”徐来, 细柳”动态不显, 得上“ 这类较露的动词呢? 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 字才恰到好处, 相宜, “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 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 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 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 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 之感。下句中添“ 也欠贴切。试想, 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 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 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 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 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 好一个“ 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 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 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 辉。
一、解读文本 ——修饰语与中心语 P98-99 修饰语与中心语 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 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 勤奋的学生”“ 灵活施教” 如“勤奋的学生”“ 、“灵活施教”中,“勤奋 灵活”就是修饰语, 学生” 施教” 和“灵活”就是修饰语,而“学生”及“施教” 这类被修饰的成分就是中心语。如果整个结构是 这类被修饰的成分就是中心语。 名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 名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定中偏正 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 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胜利的歌 整体是名词性的,胜利就是定语。 声”整体是名词性的,胜利就是定语。如果整个 结构都是动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 结构都是动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 状中偏正词组,其中修饰语叫做状语,例如“ 状中偏正词组,其中修饰语叫做状语,例如“静 静地听”整体是动词性的,静静就是状语。 静地听”整体是动词性的,静静就是状语。书面 上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常用“ 字连接, 上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常用“的”字连接,状语和 中心语之间常用“ 字连接。 中心语之间常用“地”字连接。
炼句:简洁、 炼句:简洁、连贯 P101
• 简洁 最经济的句子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思想 • 连贯 前后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恰当地衔接, 前后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恰当地衔接, 做到行云流水
选择不同句式
注意以下几种句式之间的关系: 注意以下几种句式之间的关系:
• 一、短句和长句 • 二、肯定句和否定句 • 三、陈述句和疑问句 • 四、常式句和变式句
相传,苏东坡,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 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 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 细柳” 淡月梅花” 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 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 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 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 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 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 轻风舞细柳, 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 隐梅花。’”小妹微笑道 小妹微笑道: 好是好了, 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 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 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 小妹的高见呢? 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 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 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 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同学们,你们以为如何? 同学们,你们以为如何?
练习
相传曾国藩早年打仗之时,罕有胜绩, 2、相传曾国藩早年打仗之时,罕有胜绩,以至 于给皇上上交“年终总结” 于给皇上上交“年终总结”时,不得不比较客 观地写下了“屡战屡败”一词, 观地写下了“屡战屡败”一词,并准备好了接 受皇上的圣颜大怒。 受皇上的圣颜大怒。然而他的幕僚在二审施政 汇报时,很巧妙地把“ 汇报时,很巧妙地把“战”与“败”二字作了 个顺序上的调换。这样一来, 个顺序上的调换。这样一来,屡战屡败的曾国 藩就因为“屡败屡战” 藩就因为“屡败屡战”的大无畏精神受到皇上 的褒扬。而这位调换二字顺序的绍兴师爷, 的褒扬。而这位调换二字顺序的绍兴师爷,也 因此被曾国藩尊奉为“一字之师” 因此被曾国藩尊奉为“一字之师”。
举例谈谈你认为用的最好的一 个定语和一个状语。 个定语和一个状语。
•
一、解读文本 ——句子与动词 P100 句子与动词
• 动词往往是句子谓语部分的核心成分, 动词往往是句子谓语部分的核心成分, 也往往是表达句子意义的核心成分, 也往往是表达句子意义的核心成分,动词选择 的优势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优势。 的优势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优势。
•
你最欣赏哪一个动词? 你最欣赏哪一个动词?
创作短文, 二 、创作短文,实际体验 学生自己随意写几段话或一篇短文, 学生自己随意写几段话或一篇短文, 斟酌其中的修饰语和动词, 斟酌其中的修饰语和动词,看看用不用 修饰语或使用不同的修饰语, 修饰语或使用不同的修饰语,对于文章 内容和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 内容和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看看能不 能找到最合适的动词来充分表达自己的 意思, 意思,使用不同的动词会使意义和情感 表达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表达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
“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 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 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 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 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 须不断地苦心思索, 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 词语不可, 词语不可,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 事。”
选词:准确、 选词:准确、生动 P101
• 准确 精当 • 生动 新颖
唯一
形象
练习 举一两个古代或现代人们选词炼句的故 说明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事,说明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如:“一字之师”的典故: 一字之师”的典故: 诗人玉屑》记载: 郑谷在袁州, 1、《诗人玉屑》记载:“郑谷在袁州, 齐已携诗诣之。 早梅》诗云: 齐已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 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谷曰: 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 未早也。不若一枝。 枝,未早也。不若一枝。’齐已不觉下 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 一、长句,信息量大、逻辑严谨、细致准确。 长句,信息量大、逻辑严谨、细致准确。 下定义或者表达复杂判断推理的时候适用 或者表达复杂判断推理的时候适用。 在下定义或者表达复杂判断推理的时候适用。 • 短句,简练明快、色彩多样、易于上口; 短句,简练明快、色彩多样、易于上口; 宣传口号或广告语就适用短句 就适用短句。 像宣传口号或广告语就适用短句。 • 二、肯定句比较直率、明确; 肯定句比较直率、明确; 比较直率 • 否定句则相对委婉、平和。 则相对委婉 否定句则相对委婉、平和。 • 双重否定会比一般肯定句的语气更强烈。 双重否定会比一般肯定句的语气更强烈。
2、
《漓江》(余光中) 漓江》 余光中)
黛髻青,南国有您多丽人/争妍要照影/ 黛髻青,南国有您多丽人/争妍要照影/却苦了地灵 /何处去寻找够长的妆镜 于是从上海的湘烟楚霭/聪明的漓江/ 于是从上海的湘烟楚霭/聪明的漓江/浅浅地笑着在 两岸的娉婷之间流来 而我们,自幸受宠的美学家/左顾也惊艳/ 而我们,自幸受宠的美学家/左顾也惊艳/右盼也欢 绝/趁涟漪的靥涡顺流而下 错过的远比窥到的更多/瞻前便遗后/顾近又失远/ 错过的远比窥到的更多/瞻前便遗后/顾近又失远/ 贪看岸上, 贪看岸上,又觉水中更诱惑 目迷,心乱,五十里的奇观/峰外还有峰/峦上更多 目迷,心乱,五十里的奇观/峰外还有峰/ 峦/出不尽七千个峰头的大厦 而更多的奇迹在地下深藏/钟乳垂长旌/ 而更多的奇迹在地下深藏/钟乳垂长旌/石笋矗高柱 地府已如此/ /地府已如此/又何必慕天堂
• 如:“严禁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生硬、训诫) 严禁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生硬、训诫) • 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 “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 留下” 委婉的提醒、劝告) 留下”(委婉的提醒、劝告)
其它句式
• 主动句和被动句 • 整句和散句 • 把字句
• 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 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 一组句子。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 一组句子。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 顶针句、回环句,也使用具有同一种关系的复句。 句、顶针句、回环句,也使用具有同一种关系的复句。 整句的修辞作用是形式整齐,音节和谐. 整句的修辞作用是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可以起到强调 某种意义的加强语势的作用。 某种意义的加强语势的作用。 • 散句指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 散句指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短句的 作用是活泼自然,富有变化。无单调、呆板之感。 作用是活泼自然,富有变化。无单调、呆板之感。整句 和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二者之长,既整齐和谐,又富于 和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二者之长,既整齐和谐, 变人,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 变人,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如: • 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 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东西触动 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沉思, 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沉思, 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呢?(杨朔《东风第一枝》小跋) ?(杨朔 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呢?(杨朔《东风第一枝》小跋) • 用整句或散句,或整句、散句并用, 用整句或散句,或整句、散句并用,都要根据表达 的需要来决定。 的需要来决定。
课文中的几个句子都是动词妙用的经典段落, 课文中的几个句子都是动词妙用的经典段落, 这些动词别致生动,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这些动词别致生动,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如 微微的云在我们的顶上流着” 一个“ “微微的云在我们的顶上流着”,一个“流”字, 就能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 就能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水” ,让浮云流动起 充满灵气。 来,充满灵气。
•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 轻风”徐来, 细柳”动态不显, 得上“ 这类较露的动词呢? 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 字才恰到好处, 相宜, “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 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 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 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 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 之感。下句中添“ 也欠贴切。试想, 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 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 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 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 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 好一个“ 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 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 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 辉。
一、解读文本 ——修饰语与中心语 P98-99 修饰语与中心语 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 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 勤奋的学生”“ 灵活施教” 如“勤奋的学生”“ 、“灵活施教”中,“勤奋 灵活”就是修饰语, 学生” 施教” 和“灵活”就是修饰语,而“学生”及“施教” 这类被修饰的成分就是中心语。如果整个结构是 这类被修饰的成分就是中心语。 名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 名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定中偏正 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 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胜利的歌 整体是名词性的,胜利就是定语。 声”整体是名词性的,胜利就是定语。如果整个 结构都是动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 结构都是动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 状中偏正词组,其中修饰语叫做状语,例如“ 状中偏正词组,其中修饰语叫做状语,例如“静 静地听”整体是动词性的,静静就是状语。 静地听”整体是动词性的,静静就是状语。书面 上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常用“ 字连接, 上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常用“的”字连接,状语和 中心语之间常用“ 字连接。 中心语之间常用“地”字连接。
炼句:简洁、 炼句:简洁、连贯 P101
• 简洁 最经济的句子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思想 • 连贯 前后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恰当地衔接, 前后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恰当地衔接, 做到行云流水
选择不同句式
注意以下几种句式之间的关系: 注意以下几种句式之间的关系:
• 一、短句和长句 • 二、肯定句和否定句 • 三、陈述句和疑问句 • 四、常式句和变式句
相传,苏东坡,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 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 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 细柳” 淡月梅花” 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 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 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 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 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 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 轻风舞细柳, 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 隐梅花。’”小妹微笑道 小妹微笑道: 好是好了, 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 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 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 小妹的高见呢? 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 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 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 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同学们,你们以为如何? 同学们,你们以为如何?
练习
相传曾国藩早年打仗之时,罕有胜绩, 2、相传曾国藩早年打仗之时,罕有胜绩,以至 于给皇上上交“年终总结” 于给皇上上交“年终总结”时,不得不比较客 观地写下了“屡战屡败”一词, 观地写下了“屡战屡败”一词,并准备好了接 受皇上的圣颜大怒。 受皇上的圣颜大怒。然而他的幕僚在二审施政 汇报时,很巧妙地把“ 汇报时,很巧妙地把“战”与“败”二字作了 个顺序上的调换。这样一来, 个顺序上的调换。这样一来,屡战屡败的曾国 藩就因为“屡败屡战” 藩就因为“屡败屡战”的大无畏精神受到皇上 的褒扬。而这位调换二字顺序的绍兴师爷, 的褒扬。而这位调换二字顺序的绍兴师爷,也 因此被曾国藩尊奉为“一字之师” 因此被曾国藩尊奉为“一字之师”。
举例谈谈你认为用的最好的一 个定语和一个状语。 个定语和一个状语。
•
一、解读文本 ——句子与动词 P100 句子与动词
• 动词往往是句子谓语部分的核心成分, 动词往往是句子谓语部分的核心成分, 也往往是表达句子意义的核心成分, 也往往是表达句子意义的核心成分,动词选择 的优势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优势。 的优势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优势。
•
你最欣赏哪一个动词? 你最欣赏哪一个动词?
创作短文, 二 、创作短文,实际体验 学生自己随意写几段话或一篇短文, 学生自己随意写几段话或一篇短文, 斟酌其中的修饰语和动词, 斟酌其中的修饰语和动词,看看用不用 修饰语或使用不同的修饰语, 修饰语或使用不同的修饰语,对于文章 内容和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 内容和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看看能不 能找到最合适的动词来充分表达自己的 意思, 意思,使用不同的动词会使意义和情感 表达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表达有什么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