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加法》含反思

合集下载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2的加法》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2的加法》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2的加法》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数字2的加法;(2)认识加号;(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算技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算能力;(2)能熟练运用数字2的加法;(3)能简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加号卡片、数学画板、黑板、彩笔、毛巾,学生带来的数学书、作业本。

三、教学环节:1. 导入(1)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学过哪些数字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数字2,数字2怎么读?(让学生读)对,数字2,它是一个多少啊?(让学生回答)对,是一个吗。

那我们今天来学习数字2的加法。

”(2)教师展示数字卡片“2+0=2”、“1+1=2”等,教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想一想,接着给出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口算。

2. 正式教学(1)当学生掌握数字2的加法后,教师再介绍加法符号“+”,教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小故事,“两个小鸟为了玩耍,一只喊一声‘来,一起玩吧’,另一只就飞过来了,这里的‘+’号就像是小鸟之间的声音一样。

就像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教师画图,在‘2+1’旁画两只小鸟,画一个‘+’号,再画一只小鸟飞过来,写下答案‘3’)。

”(2)教师在黑板上写出“2+0=2”、“1+1=2”、“0+2=2”等简单的算式,让学生将它们读出来。

(3)教师示范“2+1=3”的口算方法,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说出来,再让他们自己计算出答案,然后回答出来。

(4)学生订正作业,教师将错误答案与正确答案一起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错误。

(5)教师将多个数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到其中的数字2并进行口算。

3. 课堂练习(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算式,让学生将它们算出来。

(如:“1+1= ”、“2+0= ”、“0+2= ”)(2)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算式,让学生将算式中的数字2打圈并算出答案。

(如:“1+1= ”,“2+0= ”,“2+1= ”)(3)教师发放口算练习题,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结束后,教师点评,并示范答案。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2的加法》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2的加法》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2的加法》教学目标通过此节课的学习和掌握,学生能够在2以内的数字加法计算中做到心算,并且掌握连加的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1. Warm-up首先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来做身体运动,可以是做操或者拉伸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放松身体,集中注意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2. Introduction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2以内的加法,提出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并启发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学习掌握这一内容。

3. Presentation老师可以通过实际物件、数字卡片等教具的帮助,逐步教授学生2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

举例说明数字2和数字1的组合等,或者2个数字2之间的加法等。

尽可能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

4. Practice在掌握基础之后,老师可以通过成语题、练习题等方式来让学生进行练习。

老师可以采用分组竞赛或者让学生自己练习得分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每个练习题给予详细的解析。

5. Summary通过这一环节,老师对于学生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进行详细的总结。

同时,老师也会为下一节课做出合理的布置,以便学生可以在更深入的层次上加强掌握。

教学反思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将学习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并且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解释概念,展示实例,让学生在前期学习阶段内建立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在讲解概念和提供例子的过程中,老师发现需要适当的加强和提供图形辅助,使得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且形成更加明显的记忆点。

因此,老师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在合适的时候采用图片、手势以及实物来辅助讲解。

在练习环节,老师采用了分组竞赛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增加了对学生实际动手实践的机会。

但是,在一些需要靠口算的算式上,老师发现需要采用多次强化来加深记忆。

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老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如是设计多场练习、进行游戏等形式来加深学生的记忆点,提高记忆持久性。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2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2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2的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和写出数字2;2.能够通过数字2进行加减法的口算;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2的加减法。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2通过数学游戏、图形教具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知数字2的概念,学会写出数字2。

2. 数字2的加法1)通过算珠、小球等教具,演示数字2加上另一个数字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推导出2+1、2+2、2+3等情况,进行口算练习。

2)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家里有2个苹果,再买2个,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字2的加法的应用,进行口算练习。

3. 数字2的减法1)通过纸牌、小球等教具,演示数字2减去另一个数字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推导出2-1、2-2、2-3等情况,进行口算练习。

2)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我拥有2个橙子,如果我吃了1个,还剩几个?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字2的减法的应用,进行口算练习。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前期准备1)准备好相关教具; 2)准备好学生们的注意力,做好师生互动式引入。

2. 认识数字21)现场展示数字2卡片,让学生感知数字2的概念; 2)通过数学游戏和图形教具,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出数字2; 3)反复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数字2的写法。

3. 数字2的加法1)通过算珠、小球等教具,让学生演示数字2加上另一个数字的情况,并进行口算练习; 2)利用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字2的加法的应用; 3)扩展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2的加法。

4. 数字2的减法1)通过纸牌、小球等教具,让学生演示数字2减去另一个数字的情况,并进行口算练习; 2)利用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字2的减法的应用; 3)扩展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2的减法。

5. 教学总结教师复习前面所学内容,让学生自行总结笔记,固化记忆。

四、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数字2的加减法贯穿始终,寓教于乐,在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应用学习内容的好习惯。

小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加法》含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加法》含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加法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数字2并掌握2的数值;2.学生能够掌握2的加法原理;3.学生能够进行2的加法运算;4.学生能够应用2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认识数字2:通过观察物品数量、指认数字、举例等方式认识数字2;2.2的加法原理:通过画图、小组讨论等方式介绍2的加法原理;3.2的加法运算:通过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2的加法运算;4.应用2的加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方式呈现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2的加法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认识数字21.引导学生观察物品数量,并根据数量指认数字2;2.举例:手指数量、画图等辅助学生认识数字2。

第二步:2的加法原理1.画图:通过画图呈现2的加法原理;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2的加法原理,并汇报讨论结果。

第三步:2的加法运算1.示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2的加法运算的示范;2.练习:学生进行2的加法练习并互相纠正。

第四步:应用2的加法1.实物呈现:教师通过实物呈现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2.图片呈现:教师通过图片呈现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2的加法解决问题;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反思此次教学中,我发现小班学生对数字的认识还需要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引导,例如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辅助认识数字。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因为沉迷于添加各种装饰性元素而忽略了2的加法本身,需要及时纠正和引导。

总体来说,本次小班数学教学圆满完成,通过2的加法学习使学生对数字和加法掌握更加牢固,基础知识也得到了增强。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2的加法》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2的加法》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2的加法》教案:学习2的加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2的加法,建立对2的认识。

2.能够运用2的加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2.难点:能够运用2的加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白板、教学卡片、计算器等。

2.教材:《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一课。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向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出示一幅图片,上面有许多鸟,询问学生:“你们看到了多少只鸟?”学生回答后,老师指着其中2只鸟,提问:“那么2只鸟加上多少只鸟等于多少只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 新知讲解1.出示教学卡片,上面写着“2+1=?”。

问学生:“2加1等于几?”学生回答后,澄清答案,并解释2的含义。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出示教学卡片,上面写着“2+2=?”,问学生:“2加2等于几?”学生回答后,澄清答案,并解释2的加法规律。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列举出尽可能多的2的加法,鼓励学生发言。

Step 3: 训练练习1.在黑板上出示一道题目:“5+2=?”,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然后用计算器检验答案。

2.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中有关2的加法的题目,并相互核对答案。

Step 4: 拓展延伸1.出示一道巩固题目:“3+2=?”,鼓励学生进行计算,然后用计算器检验答案。

2.提问:“如果有一种情况是2+0,结果会是多少?”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回答。

Step 5: 归纳总结1.让学生回答:2的加法规律是什么?2.教师进行总结,澄清2的加法规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基本顺利,学生们对2的加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在新知讲解环节,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

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2的加法》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2的加法》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2的加法》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字2的认识和理解;•让幼儿通过操作学习2的加法;•培养幼儿的算术思维和数字运算能力。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5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数字1、数字2。

2.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数字2的加法,让我们来探索一下吧!”新知讲解(10分钟)1.呈现数字2的卡片,让幼儿观察并回忆数字2的写法和读法。

2.老师讲解数字2的加法规则:“当我们把数字2和另外一个数字相加的时候,我们可以先从数字2的基础上加上另外一个数字。

”3.举例说明:如2+1=3,2+2=4,由此引导幼儿理解加法运算的含义。

操作体验(25分钟)1.分发纸和铅笔给幼儿,让他们亲自进行数字2的加法操作。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每个小组提问一个加法算式,其他小组成员回答。

如:小组1问“2+3等于几?”小组2回答“2+3=5”。

3.让幼儿们自由探索与实践,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算术和团队意识。

4.在实践中及时给予幼儿引导和反馈,纠正错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操练巩固(15分钟)1.设计两个小游戏:–游戏1:幼儿们依次快速回答由老师提问的数字2加法算式。

–游戏2:老师用数字卡片随机出现两个数字,幼儿们以最快的速度将两个数字加起来,并大声读出结果。

2.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充分练习和巩固数字2的加法运算。

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对数字2的加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运算数字2的加法算式。

2.教学有效性:通过操作和操练的方式,让幼儿们参与到课堂中,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亮点: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活动,培养了幼儿们的团队意识和算术思维,活跃了课堂氛围。

4.教学不足及改进措施:部分幼儿在操作中出现错误,需要加强对加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记忆,可以设计更多的练习和巩固活动。

5.教学意义:学习数字2的加法是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重要一步,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算术运算能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学习2的加法》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学习2的加法》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学习2的加法》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2,并了解数字2的概念。

2.能够正确朗读数字2,并能熟练书写数字2。

3.掌握数字2的数量概念,能够用数量图像表示数字2。

4.学习2的加法算式和方法,能够计算出简单的2的加法算式。

二、教学准备1.数字2的图像卡片。

2.两个小球。

3.数字2的图示卡片。

4.加法桌游板。

5.加法运算卡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拿出数字2的图像卡片,让学生看到后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是数字2,教师然后让学生唱数字歌谣并朗读数字2。

2. 认知教师拿出两个小球,让学生观察两个小球并让学生数一数小球的数量,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数字2,数字2表示有两个物品。

3. 演示教师拿出数字2的图示卡片,向学生展示数字2的数量图像,告诉学生这是数字2的图示,可以用来表示数字2。

4. 练习1.教师将加法桌游板放在教室的操场上,并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站在桌游板的一侧。

2.每组学生各自拿出一张加法运算卡片,上面写有如下算式:1+1=2。

3.学生用小球在桌游板上演示出算式中的操作,让学生理解2的加法概念。

4.然后,教师让学生自行选择加法卡片进行操练,并向教师展示演示结果。

5. 归纳总结教师让学生集中精力,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通过口头回答问题总结出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继续进行数字2的识别和数量图像练习。

2.让学生通过家庭教育专题阅读相应的教辅材料来加深学习。

五、教学反思这堂课程的教学过程相对生动有趣,黄牛老师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字2的认识和数量图像的概念得到了深化。

其中,加法游戏也很好的把数字2的加法概念贯穿整个学习内容,让学生理解更加深入和具有鲜活感。

但教学的时间有点紧迫,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避免过于抽象的知识和操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学习2的加减法》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学习2的加减法》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学习2的加减法》含反思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设计《学习2的加减法》含反思篇1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看三幅实物图列算式,学习2的加减法,认识加号、减号、等号(理解其含义)。

2、启发幼儿用一句话表达出一幅图的'图意,注意用词正确。

3、学习书写加减法算式。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教具实物图。

学具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一、集体活动1、看三幅图,学习2的加法。

(1)出示图一。

“这三幅图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每幅图用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了。

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完后讲给大家听。

”“先讲第一幅,什么地方有谁?”(草地上有一只鸡)“再看第二幅图应该怎么讲?(又来了一只鸡)把第一、二幅图连起来讲。

”“第三幅谁会讲?(一共有二只鸡)谁会把这三幅图连起来说?”幼儿个别、集体讲述三句话。

“我们怎样把刚才的事记下来呢?草地上有1只鸡怎样表示?又来了1只鸡怎样表示?“出处”一共有两只鸡怎样表示?”幼儿回答老师边用数字记录。

“用什么符号表示又来了呢?(+)用什么符号表示一共有呢?(=)”(指+)“这是什么符号?”(加号)“怎么读?”(加)(指=号)“这是什么符号?”(等号)“怎么读?”(等于)(1+1=2)“这算式什么意思?我们一起说说看。

”边指数字、符号边讲述图意(对应如下):草地上有1只鸡又来了 1只鸡一共有两只鸡1 + 1 = 2“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2)出示图二。

“这三幅图说的也是一件事,谁会把每幅图用一句话说清楚?那用算式怎样来表示呢?”(1+1=2) “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2、看三幅图,学习2的减法。

(1)出示图三。

“那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先将第一幅图(草地上有两只小兔)。

”“看看第二幅图谁会讲?”“到底是‘来了’还是‘走了’?你怎么看出来的?”“我们把第一、二幅连起来说一说,再想想第三幅应该怎么说?”“大家把三幅图两起来说一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加法》含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加法》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列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理解加号、等于号的含义,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学习2的加法》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
计算活动是一门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学科,为了能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好,我们必须抓住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们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在一次偶然动画片活动时间,孩子们对白雪公主之类的动画片兴趣浓厚,尤其是它们住的城堡、宫殿,幻想自己也能住在其中,于是我设计了《学习2的加法》这节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边拿边说,实现其满足感,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同时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能让幼儿感受和体验计算的乐趣,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保护了幼儿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列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理解加号、等于号的含义。

2、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城堡图一幅(三层)第一层:鱼塘第二层:花园第三层:水果店
(1条热带鱼+1条金鱼=1条热带鱼1条金鱼)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40个,数字1、1、2各40张)、水果用具若干(每名幼儿两种)、水果购物券84张
知识准备: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的组成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复习2的组成
小朋友,今天有一个国王要请我们到他的城堡里去做客,我们快快乘上2次列车出发吧,呜呜呜,火车来喽!
师:嘿嘿,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幼:嘿嘿,你的火车1点开,我的火车也是1点开。

二、登城堡,看图学习2的加法
1、创设情境(1)小朋友,看城堡王国到了,(出示城堡图)国王的城堡一共有几层?(三层)国王听说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要考考我们,问题就在城堡里,我们快来登城堡吧。

看,第一层城堡,有什么呀?(鱼)有几条鱼?(1条)今天我们也带来了1条鱼送给国王,我们把它放进去,现在城堡里有几条鱼?(2条)噢,原来1条鱼添上1条我们的鱼变成了2条鱼(教师语气慢)谁再来说一说(请3-4名幼儿来说一说)
(2)理解+、=
那我们用一个符号把它们合起来(出示+)你认识它吗?(认识的幼儿给予表扬)
&l+&r的用处可大了,它要把1条鱼和1条我们的鱼合起来,我们把它放在中间,谁来找一找它的位置(请1名幼儿到黑板上来操作),加号是什么意思来?(几名幼儿回答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
小结:加号它把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合在一起,它的位置放中间。

现在前面是几条鱼(2条)我们把前面的鱼放在这个方格里,后面的鱼放在另一个方格里,小朋友仔细看,(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一样多)
也就是相等,我们也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l等于号&r,谁来找找它的位置?(请幼儿来试一试)你来说说&l=&r有什么意思? 小结:等于号前面两个数的结果和后面的数是相等的。

现在我们把小鱼都用数字来表示,也要用上&l+&r&l=&r,谁来试一
试?(1+1=2)他用数字摆出了一个算式,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让幼儿说一说)
(3)幼儿动手操作
小朋友太厉害了,我们快去看看第二层城堡吧,有什么呀?(花)有几种花?(1种花)国王为了欢迎我们,又派人去买了1种花来打扮他的花园,问问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种花?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用一个算式告诉我你的结果,算式中要有数字1、1、2,记得用上&l+、=&r,列出式子后放在位上不动。

(4)分享、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国王说,这些小客人真聪明,现在国王要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水果券到我这儿来换水果吃,每个小客人两张水果券,一张水果券换一种水果,现在小客人可以去换水果吃了。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

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2的加法。

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把和放在等号(=)之后。

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加法也分小数加法,分数加法及整数加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