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中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护理医学论文】

合集下载

护士毕业论文全范文

护士毕业论文全范文

护士毕业论文全范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大量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这种过于强调专业技术而忽略了护理人文教育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方式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护士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一:糖尿病患者门诊健康教育护理运用糖尿病是一种持续高血糖的代谢性疾病,长时间患有此病会导致眼睛、肾脏、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衰退,从而引发其他的各种病变,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1]。

临床上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

由于该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门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2,3]。

我院在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从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84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5~67岁,空腹血糖为8.7~13.7mmol/L;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6~70岁,空腹血糖为8.6~13.6mmol/L。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等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门诊健康教育护理:(1)每个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门诊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糖尿患者的饮食、运动训练、生活习惯、血糖检测等。

平时给予电话随访,共随访护理1年。

(2)发放糖尿病防治宣传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

1.3评价指标(1)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进行检测。

(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

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论文

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论文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

方法对56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指导患者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饮食指导、低血糖的防治和胰岛素的使用、心理疏导。

结果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结论社区护理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病情;生活质量糖尿病主要是因不同因素导致胰岛素缺乏或者造成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排斥现象,导致人体的蛋白质、血糖以及脂肪代谢出现异常;其中慢性高血糖为该病中最为常见表现,是伴随患者终身的慢性疾病[1]了较大变化,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人数日渐上升,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使糖尿病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疾病。

就当前的医学技术来说,无法彻底根治糖尿病,需要患者长时间地接受治疗,使血糖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大多数的患者多是在家进行自我治疗,为此,加强社区护理对确保糖尿病患者健康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糖尿病患者56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2例,患者的年龄为62-94岁,病程时间为1-32年。

根据诊断标准,56糖尿病患者均属于ⅱ型糖尿病;其中有1例患者为糖尿病肾功能改变、1例为糖尿病病足。

2 社区护理2.1 指导患者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血糖的控制是社区的护理的重要工作,护理人员尽可能地定期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的检查,并对其血糖变化进行及时地记录,若患者血糖变化较大,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叮嘱患者注意饮食和睡眠等基本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若患者长时间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则需要嘱咐其到院诊,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2.2 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对控制其血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此,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安排科学的饮食方法,并严格要求患者根据拟定的饮食方案来执行,加大对患者食用总热量的控制,避免摄入的热量过大,使患者能够保持最理想的体重,一般所需的总热能=标准体重×每公斤体重所需的热能。

糖尿病论文(精品多篇)

糖尿病论文(精品多篇)

糖尿病论文(精品多篇)摘要:目的观察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老年糖尿病病患采取的护理干预及效果。

方法6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患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纳入的组别是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每组32例。

比较各组病患护理干预后取得的效果。

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病患特点和具体情况的综合护理干预更适宜应用在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患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围术期中。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糖尿病;护理0引言老年糖尿病病患中有一些病患同时伴有白内障,对他们的视力、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如意。

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病患,需要采用手术方式对其白内障进行有效的治疗,以改善这类老年病患的生活质量。

虽然,当前超声乳化术能够被应用在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但是毕竟这类病患和单纯白内障病患有所不同,需要对他们同时患有的糖尿病加以充分的考虑,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

此次研究就对比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在行超声乳化治疗的此类病患的围术期中的效果,详细情况介绍如下:1基本资料随机择取近年来于本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64例老年糖尿病病患,包括女性病患35例,男性病患29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60岁,入院时空腹血糖均>12.2mmol/L。

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病患的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

2护理方法以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病患进行护理干预;以如下综合性护理方法对研究组病患进行护理干预:2.1术前护理2.1.1术前检查术前陪伴病患进行诸如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散瞳后眼底检查等眼科检查,了解病患的晶状体核硬度等,明确病患是否符合超声乳化术的适应证。

加强对病患进行全身检查,尤其加强监测病患的血糖,做好记录,保证病患血糖处于可控范围。

2.1.2眼部准备术前2-3天术眼滴抗生素眼药水,每天7-8次,术前一天0.9%生理盐水冲洗泪道、结膜囊,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

糖尿病患者中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护理医学论文】

糖尿病患者中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护理医学论文】

第1篇: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6%,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预测到2030年将增长至3.66亿。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改变和促进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和关键,在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五驾马车”中,饮食治疗是防治糖尿病的基础。

传统的糖尿病饮食教育给予口头、图片式饮食知识宣教,步骤较多,计算比较繁琐,食谱固定,内容少;患者不易掌握和坚持,已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因此,寻找简单、有效、个性化、患者乐意接受,易坚持的饮食治疗方式尤为重要。

本研究是有针对性地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进行个性化综合的护理干预,取得很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年3月至年4月在本科住院及门诊的糖尿病患者。

入选对象:住院一次以上,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思维正常、年龄在35岁以上,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选前已接受降糖药物治疗且病情相对稳定,其药物剂量至少在人选前1个月内保持不变,入选后不增加药物的剂量,不更换药物的种类,只有当空腹血糖小于3.9mmol/L或出现低血糖时,在医生指导下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具备一定的书写阅读和沟通能力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排除标准:糖尿病合并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及糖尿病肾病;妊娠期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0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纳入49例患者,研究途中死亡1例(第10周车祸意外死亡),失访1例(第7个月出国),最终纳入47例,对照组纳入51例患者,研究途中失访2例,最终纳入49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慢性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采用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由丁bert等修订,我国万巧琴等进行翻译,科室5名专家(2名副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营养师)进行改编,该量表包括饮食、运动等6个维度,总共15个条目,其中饮食行为5个条目,该量表采用7分制计分,分数的大小表示7d内有几天遵循了自护行为,0分表示7d中未进行相关自护行为,该量表主要用来反映护理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进行的自我管理行为,特别是饮食的依从性行为的比较。

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干预论文

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干预论文

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

方法:总结1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防治资料与护理体会。

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合降血糖、抗感染、扩血管药物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措施。

结果:18例糖尿病足患者中16例痊愈,2例出院时创面干燥,范围明显缩小。

结论:积极护理干预能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减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312-02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若治疗护理不当或不及时,最终导致坏疽或截肢,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的患病数也呈上升趋势,所以加强对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现将我科2011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1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防治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糖尿病足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诊断符合who (1985)标准,男14例,女4例,年龄40~68岁,糖尿病病程2~25年。

18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足麻、疼痛、跛行等症状。

血糖均控制不良,均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扩血管药物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等治疗措施,同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2 护理干预措施心理护理干预糖尿病足患者因足部溃疡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影响,特别是面对截肢的危险,对健康和生活失去信心,极易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甚至有恐惧心理。

因此,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期望,做好心理疏导。

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明疾病的病因病机、发病过程、疾病的转归、治疗及愈后护理的方法,使患者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

饮食护理干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现代综合治疗中主要内容之一。

糖尿病社区家庭护理干预论文

糖尿病社区家庭护理干预论文

糖尿病的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摘要】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且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正趋向低龄化[1]。

糖尿病的社区保健目标是帮助病人维持饮食与胰岛素之间的平衡,将血糖调至基本正常的水平,防止糖尿病的并发症及并发症带来的病死率及伤害。

维持病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61-02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2、3],其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

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由于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且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正趋向低龄化[1],本文通过实施糖尿病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措施,提高dm患者知识水平及自我监护能力,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建立。

现报告如下: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措施:1 健康教育对社区的dm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通过建立档案,举办学习班、召开座谈会等,讲解dm基础知识、心理、饮食、药物、运动疗法及并发症的预防等知识[4]。

2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胰岛素治疗时如果使用方法、剂量不当时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现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5]:2.1 低血糖空腹或餐后血糖<3.05 mmol/l时可出现下述症状:如心悸、饥饿、紧张、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冷汗及手足震颤,精神不集中、言语迟钝、视物不清、步态不稳,重者可出现神志不清、肌肉颤动,最后导致昏迷、惊厥等[4]。

此时应立即测血糖,如暂时不能测血糖时,清醒者即口服含糖饮料或少量饼干。

昏迷者应静脉滴注葡萄糖。

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应酌情减少原定下一餐的剂量,并推迟注射时间或根据情况增减糖类的量[5]。

护理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卧床休息;观察尿、便,记出入量;观察治疗前后变化,症状有无改善;患者病情稳定后告知其家属,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按时进食,增加活动后要减胰岛素或加餐以防止低血糖再次发生。

糖尿病足的护理论文

糖尿病足的护理论文

糖尿病足的护理论文篇一:糖尿病足护理论文糖尿病足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早期预防与干预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降低因糖尿病足部溃疡,坏死导致截肢的有效性。

方法:对11例糖尿病足患者均采用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局部治疗,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治疗,饮食治疗,健康教育等。

结果:治愈率高,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复发率降低。

结论:指导患者做好自我足部护理,减少和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1 生活护理指导1.1 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软皮的皮鞋、运动鞋是[2]最理想的,鞋型应尽可能选择方头,要保证鞋与足相比较宽且有一定的抗击外力的作用。

不要穿高跟、尖头、硬皮以及塑料的鞋子。

要常常检查鞋内部可能存在的异物,选择的袜子要既透气又吸汗(全棉之类),不要穿有补丁的棉袜和鞋子,以免受力不均,影响血液循环,并且要求常常换洗。

1.2 正确的洗脚和保护脚为保护足部卫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洗脚。

洗脚前最好用手或温度计测量水温,因为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神经病变,所以对温度的感觉能力下降。

温度一般为40°c 左右为宜。

可一边泡脚一边加入温水,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20分钟为宜。

洗完脚要用软毛巾将脚擦干。

秋冬季节足部宜干裂时可使用适量润肤霜。

冬季禁忌用热水袋取暖,不能用烘烤器直接贴患者足部,以防烫伤和水泡发生。

每日进行足部检查,若有皮肤皲裂湿冷,肤色变化,感觉缺失,或局部红肿热痛等,都可能提示已经发生足部病变,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2 饮食护理2.1 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

让患者参与治疗使患者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定时、定量,吃低盐低脂,低蛋白,营养丰富宜消化食物,饥饿时可增加一些含糖量低的水果蔬菜如:西红柿,黄瓜等。

2.2 合理用药物有效控制血糖: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与血糖密切相关。

持续过高的血糖导致患者发生血管及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急慢性并发症和糖尿病足的主要根源。

护理干预在预防糖尿病足作用论文

护理干预在预防糖尿病足作用论文

护理干预在预防糖尿病足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预防糖尿病足发生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

方法 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测量结果、糖尿病足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糖尿病足的预防知识和行为,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糖尿病足预防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21-02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 。

我们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计划的、适时的护理干预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效果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到2009年12月入住我科的6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32-72岁,糖尿病病程2-22年,ⅰ型糖尿病21例,平均空腹血糖8.4mmol/l,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13.5mmol/l;ⅱ型糖尿病39例,平均空腹血糖8.2mmol/l,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11.2mmol/l。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和类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注:各项指标比较,p>0.05。

1.2 病例选择纳入:(1)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2]。

(2)年龄32-72岁,糖尿病病程2-22年者。

(3)积极接受治疗,主动按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预防者。

(4)无严重合并症者。

排除:(1)非糖尿病高血糖患者。

(2)不能配合治疗、调查和采取预防措施者。

(3)理解能力差,或有痴呆、脑血管病肢体残疾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6%,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预测到2030年将增长至3.66亿。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改变和促进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和关键,在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五驾马车”中,饮食治疗是防治糖尿病的基础。

传统的糖尿病饮食教育给予口头、图片式饮食知识宣教,步骤较多,计算比较繁琐,食谱固定,内容少;患者不易掌握和坚持,已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因此,寻找简单、有效、个性化、患者乐意接受,易坚持的饮食治疗方式尤为重要。

本研究是有针对性地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进行个性化综合的护理干预,取得很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年3月至年4月在本科住院及门诊的糖尿病患者。

入选对象:住院一次以上,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思维正常、年龄在35岁以上,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选前已接受降糖药物治疗且病情相对稳定,其药物剂量至少在人选前1个月内保持不变,入选后不增加药物的剂量,不更换药物的种类,只有当空腹血糖小于3.9mmol/L或出现低血糖时,在医生指导下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具备一定的书写阅读和沟通能力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排除标准:糖尿病合并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及糖尿病肾病;妊娠期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0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纳入49例患者,研究途中死亡1例(第10周车祸意外死亡),失访1例(第7个月出国),最终纳入47例,对照组纳入51例患者,研究途中失访2例,最终纳入49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慢性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患者饮食行为依从性采用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由丁bert等修订,我国万巧琴等进行翻译,科室5名专家(2名副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营养师)进行改编,该量表包括饮食、运动等6个维度,总共15个条目,其中饮食行为5个条目,该量表采用7分制计分,分数的大小表示7d内有几天遵循了自护行为,0分表示7d中未进行相关自护行为,该量表主要用来反映护理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进行的自我管理行为,特别是饮食的依从性行为的比较。

经专家评定,内容效能指数(CVI)=1.00,经预实验,量表的各维度CronbachSa系数为0.76?0.91,两周后重测信度为0.79~0.93。

1.2.2糖尿病食品交换份法饮食软件在取得关向东等开发研究的食品交换份法饮食软件同意后,在此基础上根据重庆本地的饮食口味进行适当的改编,由专科护士指导患者学习食物交换份法表格及饮食软件的使用,在软件中输入个人信息,软件自动根据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劳动强度等计算出所需的热量并通过图表显示热量的上限,然后患者根据个人口味在软件菜谱中选择自己喜爱的食物,自动合理搭配一日三餐,设计出符合个人口味的菜单处方,在家中也能够享受多样化个性化的糖尿病饮食。

1.2.3满意度调节满意度调查表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对“糖尿病健康教育俱乐部”及“食品交换份法饮食软件”给予满意度调查。

1.2.4研究方法两组糖尿病患者均接受常规的饮食治疗,干预组入组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其进行饮食健康评估,建立个人档案,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糖尿病饮食控制软件、定期远程随访、糖尿病健康教育俱乐部大课堂等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患者饮食。

所有入选对象均于实验前、实验后1、3、6、12个月由专科护士测定身高(cm)、体质量(kg),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科室专科护士系统而具体地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及普及,有针对性、有重点指导食物交换份法饮食软件的使用,并指导患者简单的烹饪技巧。

护士根据患者自行选择的菜单处方进行记录和打印,并每人配送一台配餐电子秤,并教会电子秤的称重方法,回家自行按菜单进食。

专科护士根据个人信息资料,不定时地进行远程随访(电话、QQ群、信息等;1月每月随访2次,1~3月每月随访1次,3~每2月随访1次;每3月随访1次)对饮食的依从性进行监督和指导,医院还开设糖尿病健康教育专科门诊,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患者在遇到困难时也可拨打科室的电话,随时可免费咨询。

常规每月接受本科室举办的“糖尿病健康俱乐部大讲堂”,系统接受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及普及,针对他们的饮食行为作出科学的、针对性指导。

研究结束时干预组进行满意度调查。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分析。

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r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生化指标比较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FBG、2hPBG、HbA1c、BM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P>0.05);干预后1年干预组FBG、2hPBG、HbA1c、BM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P<0.01)干预组干预前与干预后1年FBG、2hPBG、HbA1c、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P<0.01)对照组干预前与干预后1年FBG、2hP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bA1c、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P>0.05)。

2.2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前后各观察指标的变化实施各项护理干预后,1个月后糖尿病患者FBG明显降低(一P<0.01),其余各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6、12个月糖尿病患者FBG、2hPBG、HbA1c、BM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前后干预组饮食依从性情况对比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前后,干预组的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依从性的得分由(3.09±0.91)分增至(5.06±0.76)分,得分指标由原来的44.14%增至72.29%,自护行为有明显的增高(一P<0.01)。

2.4干预组糖尿病患者满意度调查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对干预组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干预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健康教育俱乐部”及“食品交换份法饮食软件”的评价认为:健康教育俱乐部针对性强,饮食软件使用方便、容易坚持、依从性好。

3讨论3.1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糖尿病患者各代谢指标的改善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可通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有效的自我管理行为是当前糖尿病行为干预的最佳模式之一。

相关自我管理现状研究表明,目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有效的饮食管理能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

对照组患者尽管在本院均接受常规的饮食治疗教育,治疗态度积极,但出院后仍会遇到影响饮食行为改变的各种因素,不少患者不知道自己该吃什么和吃多少,存在“多吃”“少吃”“不敢吃”等困扰,有的在饮食治疗中还存在很多误区,因此,本科室加大了对糖尿病在饮食方面的健康教育,引用糖尿病饮食交换份法饮食软件,加强电话随访及饮食远程监督,临床证明具有显着的效果。

表2结果显示,干预后1年干预组FBG、2hPBG、HbA1c、BM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P<0.01);干预组干预前与干预后1年FBG、2hPBG、HbA1c、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P<0.01),这表明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糖尿病患者各观察指标的改变,比传统的饮食干预控制血糖、改善体质量效果更明显,这与任卫东等[13]研究结果相似。

3.2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实施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版糖尿病诊疗标准强调,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和设计。

资料显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饮食交换份法虽然是糖尿病饮食治疗和营养教育的经典方法,但食物分类复杂,内容少,不全面,很多患者反映在平时的饮食中实施比较困难和麻烦,计算比较繁琐,不适合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及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从而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易坚持,临床效果不显着,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对血糖控制也有一定的效果。

研究中发现干预组干预1个月后各指标的变化虽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刚开始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时间短,糖尿病患者摒弃原来在饮食上的陋习参与新的饮食模式有一个适应过程,但表3提示: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时间越久,良好的饮食控制坚持得越久,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代谢指标,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的效果就更好,具有临床实践指导意义。

3.3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饮食治疗对任何类型的糖尿病都是行之有效、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但长期坚持饮食治疗对许多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件困难的事,况且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不易改变,很大部分患者出院后很快就放弃饮食治疗。

本研究显示,实施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前后,干预组的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依从性的得分指标由原来的44.14%增至72.29%,自护行为有明显的增高(一P<0.01),这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护行为。

患者不仅能根据自己的饮食喜好在饮食控制软件选择主食、副食、蔬菜、水果、烹饪方法等,在食品库界面上患者像在超市购物一样随意选择食物,并即刻显示出所选食物的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的含量,软件将根据患者的身高、体质量、活动强度等,计算每日总热量的需求并对食物进行合理的搭配,每餐制订出针对性强的个性化食谱,在个性化食谱的制订中让患者充分享受科学饮食的乐趣,而定期远程随访及糖尿病教育门诊可以及时解决患者在家遇到的问题,糖尿病大课堂提供患者相互交流的平台,有效地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的依从性,提高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3.4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受到患者的认可与好评个体化饮食软件、远程随访、大课堂等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受到了干预组糖尿病患者的认可,从表4可以看出满意度达到93.6%~97.9%。

患者普遍反映对每月举办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俱乐部”非常满意,认为内容丰富、有针对性、方式新颖;能及时为患者答疑解惑,患者收获颇多,在思想上强化了糖尿病健康宣教知识,在行为上对饮食效果督导检查,能有效地督促患者进行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同时患者认为个性化的“饮食软件”设计科学,改编合理,符合重庆人的独特口味,并且使用方便、动态管理、容易坚持、并提供丰富而科学的饮食配餐,较易被糖尿病患者掌握和接受,可随时解决饮食中遇到的困难,纷纷表示乐意坚持使用此款饮食控制软件,提高了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的可操作性和依从性,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