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合集下载

郑州市最新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划定32个核心板块

郑州市最新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划定32个核心板块

郑州市最新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划定32个核心板块文:陪你去看房 ID:peinishaizz 作者:房姐3月11日,在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中,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出来了。

按照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原计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会在2019年底完成。

目前尚不确定规划是否还处于编制讨论阶段,但从河南卫视展现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未来郑州的发展重心和布局。

1首先,通过报道我们了解到,郑州被初步划定出32个核心板块,每个板块1-3平方公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城市设计为抓手,着力打造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和城市结构的关键点。

也就是说,这32个核心板块至关重要。

有多重要呢?三个点:支撑点、新亮点、关键点。

换句话说,这32个板块,是郑州未来16年的核心板块,这些板块或者项目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郑州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这32个板块的总用地面积为68平方公里。

其中,中心城区及港区22个,总用地面积为51平方公里,县市区10个,总用地面积为17平方公里。

接下来,重点来了。

针对这32个板块,图片中还附有一个详细的表格。

这上面的信息,体现的是各个区的重点区域所在。

2先看几个基本面:数量上,郑东新区最多,核心板块有5个;其次是经开和管城,分别是3个。

管城区的发展速度一直在各区中,排在后面,这次一次被划定了三个核心板块,相信未来几年管城的区域形象会得到很大改观。

比较意外的是高新区,只有一个核心板块,位于高新区中心板块。

双湖科技城这两年呼声很高,又是建湖又是建学校又是建地铁、引进高新企业,但这次并未被划入核心。

用地面积上,东区仍是重头,总用地面积为12.26平方公里。

其次是港区,两个板块的用地面积达到11.3平方公里。

高新区和金水区的面积最小,分别是1.1平方公里和1.76平方公里。

3最后,我们来看各个区域内的核心板块和项目。

中原区,核心板块为:中央文化区(CCD)和中原新区须水河核心片区。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郑州市人民政府二○一○年三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一、郑州市概况 (2)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3)三、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5)四、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7)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1)一、战略定位 (11)二、土地利用总体战略 (11)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2)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14)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二、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15)第五章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21)一、明确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方向 (21)二、强化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2)三、加强县(市)级土地利用调控 (25)第六章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27)一、严格保护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27)二、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28)三、合理利用和保护其他农用地 (29)第七章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1)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31)二、优化配置城镇建设用地 (32)三、合理安排农村建设用地 (33)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35)一、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35)二、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 (35)三、中心城区布局安排 (35)四、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外土地利用控制 (38)第九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和保护 (39)一、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9)二、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和保护 (40)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安排 (42)一、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42)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44)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8)一、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 (48)二、强化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手段 (48)三、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 (49)四、扩大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 (49)附表 (51)附图 (60)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总体要求及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整体安排部署,结合郑州市实际,郑州市人民政府编制了《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规划主要内容(一)城市发展目标把郑州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原城市特色、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1.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金融、物流、商贸、信息、旅游等区域功能,建设国家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现代化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社会事业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

3.国际化城市:发挥交通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强化产业支撑,逐步形成国际性贸易城市、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

4.信息化城市: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建成高度完善的城市信息化体系。

5.生态型城市:保护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加强绿化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构筑完善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绿地与其他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向外围疏解老城区人口,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创建宜人的城市环境。

6.创新型城市: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事业,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文化、管理等多方位、多层次创新。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7446平方千米。

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郑州市行政辖区。

中心城区范围:郑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面积990平方千米。

(三)城市性质河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城市规模与人口素质1.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100万人,城镇人口880万人,城镇化水平80%左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450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36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5平方米以内;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9平方米以内。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1
五、关于几个重要问题
(六)《纲要》的环境影响评价 纲要》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 在《纲要》修编过程中组织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对 《纲要》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并针对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提出减缓措施。
22
五、关于几个重要问题
(七)《纲要》修编对各方意见的采纳和处理情况 纲要》 《纲要》在拟订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听 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及各省(区、市) 进 纲要》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立足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土地利用全局; ——立足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所处的经济社会发 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各地区的实际,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 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立足于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 国土资源管理要求,切实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完 善用地机制; ——立足于深化改革,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土地利用 的问题,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提供土地保障。
23
谢谢
6
二、关于《纲要》修编的背景、指导 思想和原则
(二)规划期间我国土地供需的总体态势 这一时期我国土地供需的总体态势是:各业各类用地 需求全面较快增长。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制约进一步加大。 综合分析规划期内土地利用面临形势,有许多有利条 件,同时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
7
二、关于《纲要》修编的背景、指导 思想和原则
(七)加强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重点对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优 化开发区域,对辽中南、哈长、山东半岛、海峡西 岸、武汉、中原、长株潭、成渝、关中、乌鲁木齐 等重点开发区域,以及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 域,分别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区域土地利用的政策措 施。

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 建设
YANj“ 研 究
■ 张 善 奎 孙 玉娟
一 、 市 规 划 回 顾 民国时 期至今 ,郑 州前 后历 经 六版重 要 的规划 ,包 括 民国 时期 的 1927年 和 1947年 规 划 , 以及 建 国后 的 1954 年、1 982年 、1 995年 ̄o201 0年 总体 规划 。 1.1927年 规 划 1927年 , 冯 玉 祥 倡 导 开 展 “建 设 新 郑 州 ” 运 动 ,组 织 编制 了 《郑 埠设 计 图 》,对铁路 和 旧城 区之 间的商 埠 区 进 行 规 划 ,规 划 面 积 为 10.5平 方 公 里 。 1928年 制 定 的 郑 州 新 市 区 建 设 草 案 》 , 规 划 面 积 为 35平 方 公 里 ,人 口28万 人 ,两 个 规 划 区 域 分 别 位 于 郑 州 铁 路 东 西 两 侧 , 初 步 形 成 “组 团 式 ”发 展 的城 市 空 间格 局 。 2.1 947年 规 划 1947年 ,郑 州 编 制 了 《郑 州 市 复 兴 规 划 指 导 委 员 会 初 步 建 设 计 划 纲 要 》 ,规 划 确 定 铁 路 以西 为工 业 区 ,商 业 区仍然集 中在 火车站附近的德化街 、大 同路一 带 :行 政区 仍 然 划 定 在 以前 商 业 区 以东 ,原 来 旧城 区 的衙 门 集 中 所 在 地 ;居住 区则分布在市区 的东北南三面 。 3.1 954年城 市 总体 规 划 1 954年 河 南 省 会 由 开 封 迁 至 郑 州 , 郑 州 市 人 民 政 府 重 新 制 定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在 1 951年 的 《郑 州 市 将 来 发 展计划 》和 1 952年 的 《郑 州市 都市计 划草 案平面 图 》、 《郑 州市都市 计划 报告 书 》的基础 上编 制完成 1 954年城 市 总体 规 划 。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规划主要内容(一)城市发展目标把郑州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原城市特色、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1.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金融、物流、商贸、信息、旅游等区域功能,建设国家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现代化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社会事业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

3.国际化城市:发挥交通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强化产业支撑,逐步形成国际性贸易城市、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

4.信息化城市: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建成高度完善的城市信息化体系。

5.生态型城市:保护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加强绿化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构筑完善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绿地与其他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向外围疏解老城区人口,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创建宜人的城市环境。

6.创新型城市: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事业,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文化、管理等多方位、多层次创新。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7446平方千米。

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郑州市行政辖区。

中心城区范围:郑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面积990平方千米。

(三)城市性质河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城市规模与人口素质1.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100万人,城镇人口880万人,城镇化水平80%左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450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36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5平方米以内;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9平方米以内。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目标 (3)第三章城市规模 (5)第四章空间管制 (5)第五章空间发展与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7)第六章非建设用地总体布局 (10)第七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11)第八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7)第九章文化特色与遗产保护 (20)第十章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 (24)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29)第十二章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31)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7)第十四章分阶段发展指引 (47)第十五章近期行动计划 (47)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52)第十七章附则 (53)附表 (54)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中原经济区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引导城乡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生态都市,郑州市政府组织进行了《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方案征集。

发展战略规划对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发展策略、空间结构以及近远期发展指引等方面均作了详尽的研究。

为进一步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大都市发展模式,优化郑州都市区空间格局,深化完善《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指导郑州都市区的规划建设,引导都市区功能分区、交通导向、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生态环境保护等协调发展。

2012年4月,郑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第二条指导思想贯彻十八大“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确定本次规划的三大指导思想:1.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探索“两不三新”协调发展之路,突出“三化”协调发展,构建郑州都市区现代城镇体系。

2.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突出全域规划理念,整合都市区内部发展要素,完善城市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都市区内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全面均衡发展。

3.强化规定性和控制性内容,注重规划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预留弹性发展空间。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调整方案郑州市人民政府二○一七年八月摘要为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实施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落实《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河南省调整方案》)中调整确定的郑州市规划目标,根据国土资源部和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部署,更好地保障郑州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有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布局更优化,推进土地利用规划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多规合一”,郑州市人民政府对《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进行了调整,制定了《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规划调整范围:郑州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辖六区(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上街区、惠济区)、五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巩义市)、一个县(中牟县)。

规划调整期限:规划基期年、规划目标年和规划期限不变,规划调整基准年为2014年,着重对2015-2020年期间各项用地进行调控与安排。

I目 录1 规划实施与发展形势 (1)1.1 市域概况 (1)1.2 土地利用现状 (2)1.3 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2)1.3.1 耕地现状面积低于保有量目标,但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2)1.3.2 科学发展的用地需求得到了保障 (3)1.3.3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提高 (3)1.3.4 现状建设用地规模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均超过2020年控制规模 (3)1.3.5 土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3)1.4 “十三五”时期发展形势分析 (4)2 调整原则与规划目标 (5)2.1 调整原则 (5)2.2 规划目标 (5)2.2.1 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5)2.2.2科学安排建设用地,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5)2.2.3 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逐步提高 (5)2.2.4 城乡统筹的土地利用格局基本形成 (6)2.2.5 土地整治目标得到落实 (6)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7)3.1合理调整农用地 (7)3.1.1 耕地 (7)3.1.2 园地 (7)3.1.3 林地 (7)3.1.4 牧草地 (7)II3.1.5 其他农用地 (7)3.2 有序增加建设用地 (8)3.2.1 城乡建设用地 (8)3.2.2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8)3.3 适度开发其他土地 (8)3.3.1 水域 (8)3.3.2 自然保留地 (8)4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9)4.1 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 (9)4.1.1 耕地保护目标 (9)4.1.2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9)4.1.3 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 (9)4.1.4 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 (10)4.2 建设用地布局 (10)4.2.1.城乡建设用地 (10)4.2.2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11)4.3 生态保护用地布局 (11)4.3.1 生态保护目标 (11)4.3.2 生态保护布局 (11)4.4 土地整治布局 (12)4.4.1 市内五区土地整治区域 (12)4.4.2 登封市土地整治区域 (12)4.4.3 上街区土地整治区域 (12)4.4.4 新密市土地整治区域 (12)4.4.5 新郑市土地整治区域 (13)4.4.6 荥阳市土地整治区域 (13)III4.4.7中牟县土地整治区域 (13)4.4.8巩义市土地整治区域 (13)5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14)6 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15)7 对县级规划的调控 (16)7.1中原区 (16)7.2 二七区 (16)7.3 管城区 (16)7.4 金水区 (16)7.5 惠济区 (16)7.6 上街区 (17)7.7 中牟县 (17)7.8 荥阳市 (17)7.9 新密市 (17)7.10 新郑市 (17)7.11登封市 (17)7.12巩义市 (17)8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8)8.1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上而下的控制 (18)8.2 做好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18)8.3 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和机制 (18)8.4 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 (19)8.5 建立健全公共参与制度 (19)附表1 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表 (20)附表2《现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实施情况 (21)附表3郑州市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表 (22)IV附表4郑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23)附表5郑州市各县(市、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 (24)附表6郑州市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25)附表7郑州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表 (26)附表8郑州市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情况表 (27)附表9郑州市各县(市、区)建设用地指标表 (28)附表10郑州市建设用地变化情况表 (30)附表11郑州市各县(市、区)新增建设用地及占用耕地、补充耕地表 (31)附表12郑州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表 (32)附表13郑州市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控制表 (33)附表14郑州市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34)附表15 郑州市土地整治项目统计表 (59)V1 规划实施与发展形势1 规划实施与发展形势1.1 市域概况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是欧亚大陆桥的中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 35 一、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35 二、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 35 三、中心城区布局安排 ...................................................................... 35 四、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外土地利用控制.................................. 38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郑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三月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目录
前 言................................................................................................................ 1 第一章 规划背景 ........................................................................................... 2I Nhomakorabea目录
第六章 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 27 一、严格保护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27 二、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28 三、合理利用和保护其他农用地...................................................... 29
第七章 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 31 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31 二、优化配置城镇建设用地.............................................................. 32 三、合理安排农村建设用地.............................................................. 33
一、郑州市概况 .................................................................................... 2 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 3 三、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 5 四、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7 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 9 一、指导思想 ........................................................................................ 9 二、基本原则 ........................................................................................ 9 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 11 一、战略定位 ...................................................................................... 11 二、土地利用总体战略 ...................................................................... 11 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 12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 14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 14 二、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15 第五章 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 21 一、明确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方向...................................................... 21 二、强化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2 三、加强县(市)级土地利用调控..................................................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