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表格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学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学案

初中-历史-下册-打印版初中-历史-下册-打印版第6课 开放与交流(第 1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史实。

2.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预 习】教材助读速读课文,说说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I.预习自测(1—3口头回答) 1.隋唐时期中国与哪些国家有交往?什么是遣唐使?2.唐玄宗时期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僧人是谁?3.填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并完成拓展。

4.为中外交流做出图贡献的代表人物有哪些?5.唐朝在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6.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7. 僧人都有法号,“西天取经”的陈祎,法号是( )。

A. 三藏B. 玄奘C. 鉴真D.一行 8.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朝鲜B.印度 C.日本 D.印度尼西亚 9.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A. 洛阳 B. 长安 C. 扬州 D. 成都 10.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唐朝对外关系的是( )。

A.玄奘西游 C. 鉴真东渡日本 B.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D. 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3.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是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

请填写下表。

事件内容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身份 目的地 途中遭遇 独行还是结伴 是否归国拓展:你从鉴真、玄奘法师贡献身上学到了什么?11. 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C. 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 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探 究】探究一:隋唐时期,中国的对外交往为什么非常频繁?课后延伸: 一、隋唐时期,中国的对外交往为什么非常频繁?提示:联系前面学过的对隋唐历史的认知来回答的。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教学设计

第6课开放与交流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有遣唐使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都长安布局特点及地位。

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唐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细致的观察力、高度的概括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学习探究。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探究知识,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玄奘、鉴真历史贡献,培养学生顽强不屈的毅力与百折不回的精神。

了解唐朝与亚洲各国的频繁交流史实,体会盛唐的辉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开放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难点内容多,头绪杂,古今地名比较陌生,学生掌握可能有一定困难。

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课件、多元化探究式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习了唐朝的历史,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自己对唐朝的初步印象,重现唐朝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启发学生回忆唐朝历史,概括并说出自己对唐朝的印象)。

今天,让我们重新打开历史之门,回到大唐盛世,继续领略唐朝博大开放、广泛交流的精神风貌。

讲授新课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在讲课之初,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导言及栏目标题,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做大致的了解。

(一)遣唐使设问:1、什么叫遣唐使?2、遣唐使的作用是什么?3、当时的中日关系是怎样的?展示有关图片:《遣唐使印》《遣唐使船》《遣唐使吉士长丹》等讨论:除了日本外,还有其他国家派出遣唐使吗?(二)鉴真东渡1、根据课本请学生讲一讲鉴真的故事。

2、设问:鉴真东渡是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完成的?展示有关鉴真的图片:《鉴真东渡船》《鉴真大师像邮票》《日本唐招提寺鉴真塑像》《唐招提寺》《唐招提寺碑》及郭沫若“鉴真”诗。

201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开放与交流》教案

201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开放与交流》教案

第6课开放与交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知道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唐朝文化和各国的交流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其业绩值得后人景仰。

本课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本课难点头绪较多,内容较杂,地名、国名(古今异名)较陌生,学生掌握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1.本节课关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知识学生已初步了解,在设计问题时要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思考,激发爱国情感,并培养其坚韧不拔、刻苦顽强的优秀品质。

3.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可将玄奘西行和《西游记》有机结合,使新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西游记》主题曲和图片导入示标:(展示课题和课程目标)(二)授新课自学导学学生看书,完成幻灯片上的天空题,明确本目的重点内容唐朝当时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往来,在众多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中,最突出的是哪几个国家?(日本、天竺)首先我们来学习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

1、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唐风洋溢奈良展示遣唐使印、遣唐使船、阿倍仲麻吕图片,介绍遣唐使的概况,结合镇江北固山公园的“阿倍仲麻吕诗碑”,让学生了解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过渡:唐朝时,日本派来了大量的遣唐使,晁恒是代表,大唐也主动与日本进行交流,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鉴真)(1)初识鉴真:请学生介绍鉴真(结合老师给出的三张图片和书本上对鉴真的介绍,形成初步的认识)研讨释疑:(2)感悟鉴真:展示日本的“国宝”鉴真坐像和鉴真坐像展。

北师大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学案

北师大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学案

第6课 开放与交流讲学稿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玄奘西游等史实【学习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学习难点】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知识梳理】1、 _是唐朝高僧,又称三藏法师,_________初年他西行前往佛教圣地 ____。

他是第一个系统的把 等记录下来介绍到中国的人,著有《_____________》。

2、唐代中日之间交流盛况空前, 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实行交流的使团,日本共派 ___次。

唐玄宗时 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历经磨难,他死后安葬在日本,至今在 ____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

3、唐朝都城 __不但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 _。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图一 图二探究二你觉得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描述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取经”故事中,哪些人物是实有其人?哪些人物是虚构的? 《西游记》与《大唐西域记》,哪一著作更贴近历史?探究三:填下表: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课堂自测】1、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 .鉴真东渡日本B .玄奘西游C .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D .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2、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A .鉴真 B .玄奘 C .阿倍仲麻侣 D .一行3、成为今天研究印度半岛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的是 ( )A .《西游记》B .《大唐西域记》C .《大藏经》D .《徐霞客游记》4、学习唐朝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的国家有( )①日本②新罗③天竺④大食 A .①②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5、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僧人B.都是玄宗时期的使者C.为完成使命都出生入死D.都对唐朝和邻国的文化交流作出贡献6、《西游记》里的“西天”是指今天的( )A.西方 B.西亚 C.西域 D.印度7、“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

历史:第6课《开放与交流》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历史:第6课《开放与交流》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4.请学生定义遣唐使,及其作用、代表。
5.播放“鉴真东渡示意图”课件,让学生形成基本的东亚地理概念。
6.组织学生对鉴真的活动和精神进行自己体会并交流,强调其精神和在中日交流史上的杰出贡献。
7.图示东西两方外交范围图,让学生认识到唐朝对外交流的频繁和广阔
1.知道日本、朝鲜等国与中国的外交,复习并导入。
1.通过引导,复习前几课的基本知识,进一步认识盛唐形成的原因,巩固知识。
2.回答问题,准备进入新课。
二、玄奘西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给三幅人物图片:唐僧的三个扮演者,并提问:都饰演过哪一角色?等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第二目。
2.请一位学生简单叙述《西游记》情节纠正电视剧、著作偏离史实的地方,初步引导学生从历史的高度认识小说中人物在历史上的实际地位和成就。
3.结合书中内容,让学生认识历史上真实的“唐僧”究竟是何人、处于何时期、经历了什么?
4.播放课件“玄奘西行路线图”,加深学生对玄奘西行的认识。
5.根据图例,请学生简单说出玄奘西行路线和经历。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在地理知识的高度上概括知识的能力。
6.指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玄奘西行的影响。重点强调玄奘西行对于文化传播和国家交流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设计表
学科历史授课年级七年级学校汤庄桥中学教师姓名王文娟
章节名称
第二单元*第六课 开放与交流
计划学时
1
学习内容分析
通过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认识对外开放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习者分析
已经知道唐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唐朝的繁荣、进步。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5.敢于表达,锻炼勇气,培养自己的概括能力。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
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
风尚的国家是 ( )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3、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
传到非洲、欧洲的国家是 ( )
现在从地图上仔细查找唐朝、日本的位置 通过动画了解鉴真东渡的情况
鉴真东渡示意图
1.什么叫“遣唐使”?为什么日本会派那么多遣唐 使来中国? 2.仔细观察唐朝钱币与日本钱币有哪些相似之处?
3.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你知道还表现在哪些 面?
4.日本朝野为什么那么尊重鉴真?
1.什么叫“遣唐使”?为什么日本会派那么多 遣唐使来中国? 遣唐使就是派遣到唐朝的使臣。为了学习唐朝 先进的文化。 2.仔细观察唐朝钱币与日本钱币有哪些相似之 处? 外形、图案、文字相似。 3.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你知道还表现在哪 些方面? 政治制度、文字书法、社会风尚、都城建筑、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下的况, 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 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
2.知道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 游取经等史实。
3. 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 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
自学指导一 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认真阅读课文,仔细观察图片和地图,了 解当时唐与日本友好交往表现的几个方面, 思考解答以下问题 3分钟 1.什么叫“遣唐使”?为什么日本会派那 么多遣唐使来中国? 2.仔细观察唐钱币与日本钱币有哪些相似 之处? 3.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你知道还表 现在哪 些方面? 4.日本朝野为什么那么尊重鉴真?
A.天竺 B.波斯 C.大食(阿拉伯 D.东罗马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 开放与交流 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 开放与交流 件
鉴真
2、他们又是谁?
他们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 他们大量输入中国文化典籍; 他们来自日本; 他们是唐朝时派赴中国的使节团。
遣唐使
3、猜猜他是谁?
他13岁出家; 他苦读佛家经典,四处访师求学;
他又称三藏法师,去往天竺求取佛经。
664年圆寂,其经历改编成小说
《西游记》。
玄奘
4、猜猜他是谁?
他在唐朝做官54年; 西安和奈良分别建有他的纪念碑; 他擅长诗文,与李白是亲密朋友; 他的汉名叫晁衡。
西
皇城



大慈恩寺
三、国际性大都会长安
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城市规划气魄宏伟,布局严整美观。 街道整齐,有市(东市、西市为商业 区)有坊(108坊为居民区),商业 区和住宅区分开。
三、国际性大都会长安
《职贡图》 (局部)
唐朝时期,许 多外国使节来华, 向中国皇帝进贡, 贡品多为珍稀宝物, 这也是中外交往的 一个重要途径。左 图反映了外国使节 和边远少数民族携 贡品来唐的生动情 景。
第二,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加强对外 开放,才会进步更快。
第三,我们要学习唐朝博大开放、汇纳百川的胸怀和 充满创新的精神。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 只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回日本。是日本社会进步的媒介。
2.鉴真东渡
1.鉴真是(唐玄宗)统治时期
的高僧,他( 6)次东渡日
本终于成功。 2.日本朝野为什么那么尊重鉴
真,称鉴真为日本文化的大 恩人?
日本政府奉鉴真塑像为“国宝”
讨论 :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
响,从课文的文字和图片中,你能 找出哪些方面日本受唐文化的影响 吗?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6课 开放与交流》word教案 (6)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6课 开放与交流》word教案 (6)

《开放与交流》【课程标准】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唐朝是个开放与交流的朝代。

(2)知道长安成为国际都会、遣唐使东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是唐朝开放与交流的典型史实。

(3)明白开放与交流的内在品质是强国的重要原因。

(4)懂得开放与交流也是个人学习和未来成长的重要手段。

2、过程与方法(1)看教材和阅读课外补充资料了解唐朝开放与交流的重要史实。

(2)通过查阅、分析资料、能用自己的话阐述史料观点,形成历史学习的开放的视野。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遣唐使东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的对话与讲述,认识到开放与交流盛况的形成是国家政策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更需要国民开放的姿态和交流素养的配合。

(2)通过本课的课前的预习,资料的收集,课堂的讨论,同伴的交流,师生的对话,课后的存疑,明白“开放与交流”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方式。

【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本课介绍了唐朝的对外关系。

本课与前面学习的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的内容,一起构成了唐代的时代全貌。

在中华民族的开放史,汉朝和唐朝是两个高峰期。

在两汉的基础上,历经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加上唐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以及政府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使唐代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交流之盛也促进唐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盛世。

本课共分三个子目:“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分别介绍了唐朝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和鉴真异域传道的情况;“玄奘西行”介绍了玄奘西方求法的情况;“国际性大都会长安”介绍了唐朝长安中外交流的盛况和城市建筑布局特点。

本课通过这三目内容勾勒出了唐朝对外开放与交流的全貌。

2、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掌握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本课的难点:让学生理解一个国家交流和开放局面的形成是有许多内在要素组合起来的【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已经学习过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情况;课前有布置预习,要求查阅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相关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6课开放与交流




知识与能力:了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学习运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历史材料,了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通过有关唐都长安的历史图片和材料,想像当时唐都长安中外交流的盛况,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真、玄奘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等史实的学习,培养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通过了解唐朝与亚洲各国频繁交流的史实,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朝鲜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教学
重点
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让学生阅读课文及小字部分内容,归纳玄奘的贡献。
学生各自介绍。
学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答。
三、国际性的大都会长安
1、繁华的长安
2、城市建筑布局特点
3、来华“胡人”的聚集之地
唐都长安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城的雄伟壮观,都市的繁华热闹,商业兴隆发达,使国内商贾辐凑。而它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也是文人学子的心仪之地。
指导学生看书讨论回答。
1、遣唐使
2、鉴真东渡
教师先解释“遣唐使”的含义:它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提问:那么,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来唐朝呢?“遣唐使”给日本社会带去了什么?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自学能力。
教师强调:日本“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进行讨论、回答。
学生相互交流、回答。
二、玄奘西行
1、玄奘西游
先播放《西游记》故事的某个片段,让学生讲一段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西游记》是一部小说,书中绝大部分内容和情节都是虚构的神话故事,但它是以真实人物玄奘天竺取经故事为原型,经艺术加工而成。那真实的玄奘西行是怎么回事呢?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并挂《玄奘西行路线图》,介绍西行经过。结合课本,让学生想像玄奘西行途中的艰难历程。
由于唐朝的强盛和开放,与外国往来密切,长安也就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最具国际性的大都会。一是在唐朝政府中供职的各族酋长和外国人;二是来华经商的外国商人;三是为长安学习的留学生和学问僧;四是来华的各国艺人和归附人。总之,唐代的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的城市,是唐王朝开放的象征。
学生相互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头绪较多,内容较杂,地名、国名较陌生。掌握有一定的困难。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方法
提问导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唐代民族关系有何特点?
教师指出:唐代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发展,各族人民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请大家本课引言,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列表比较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异同。
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异同。加深认识。
完成书后习题。
出示“鉴真东渡示意图”,简单介绍鉴真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特别指出在当时的航海条件下,飘洋过海要冒很大风险,突出鉴真一行历经磨难,矢志不渝,终于成功的事实,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看课本上鉴真塑像。提问:鉴真东渡对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什么贡献呢?
用郭沫若的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突出他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