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油加工知识

合集下载

西王玉米油产品知识培训一

西王玉米油产品知识培训一

西王集团有限公司简介西王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是一家以玉米深加工和特钢为主业,投资涉及置业、酒水、物流、热电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全国大型工业企业。

荣列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380位、中国制造业500强201位,控股西王糖业(香港002088)和西王食品(深圳000639)两家上市公司,分别于2006年5月、2010年8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冠名“中国糖都(淀粉糖)”、“中国玉米油城”。

公司主要生产果糖、低聚糖、食用级葡萄糖、果葡糖浆、葡萄糖酸盐、麦芽糊精、玉米油、特钢等。

主导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食用葡萄糖、玉米油、无水葡萄糖、麦芽糊精生产规模为亚洲最大。

现拥有总资产455.2亿元,职工13000余人。

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51.6亿元,利税10.2亿元。

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68.75亿元,利税20.62亿元。

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淀粉糖行业第一名”、“中国轻工业发酵行业十强企业”、“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等称号。

西王村2010年5月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中国经济强村精神文明座谈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经济十强村”、“中国经济百强村第八名”等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勇同志为山东省人大代表、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山东省企业联会副会长、滨州市民营企业协会会长等,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乡镇企业家”、“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发展县域经济突出贡献人物”、“中国十大杰出村官”、“山东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等光荣称号。

山东西王食品有限公司为山东西王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玉米胚芽油专业生产、经营企业。

西王食品成立于2007年4月,主要经营玉米油的生产和销售。

国内玉米胚芽油加工技术摘要知识分享

国内玉米胚芽油加工技术摘要知识分享

国内玉米胚芽油加工技术摘要国内玉米胚芽油加工技术玉米油在人类营养结构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因为它是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更因为它能够降低血液胆固醇、降低血压和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我一年多来通过对多家生产玉米胚芽油厂调查发现,他们在玉米油生产中存在种种问题,严重影响油品质量,且造成很大的油源浪费。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对玉米胚芽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与同仁共同探讨。

1、原料1.1玉米油质量的优劣始于田间,也就是说玉米在生产、成熟、收割、干燥和储存过程中的条件对玉米油的质量均有影响;1.2玉米胚芽的新鲜度玉米胚芽存放时间的长短即为玉米胚芽的新鲜度。

实践证明,存放时间越短的玉米胚芽,新鲜度高,用其其制油出油率高,且毛油色淡清亮,油品质量好,反之玉米胚芽存放时间越长,新鲜度越低,生产出的油色深、酸值高,且出油率也大大降。

因为玉米胚芽在提胚时已被压扁,提高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尤其在夏天由于气温高,胚芽在高水分的状况下,极易造成玉米胚芽中油脂过氧化值和游离脂肪酸的升高,使制出的油变质、酸败、色深,致使在油脂精炼各工序中损耗大,因此玉米胚芽存放时间越长,对出油率和油品质量影响就越大。

若在存放期胚芽霉变,制出的油就会对人体产生毒害。

一般在生产中玉米胚芽的存放期不要超过3~5d.在夏天若不能及时制油,以防变质可采用将胚芽摊晒晒干,或将胚芽炒熟存放。

1.3玉米胚芽纯度如果在设备、工艺参数相同的条件下,胚芽纯度高,制油时出油率高,反之出油率低。

当玉米胚芽中含胚乳过多,压榨时会造成油路堵塞,浸出时会影响蒸发工序的操作,给生产带来困难。

若胚芽含皮过多也会造成出油率降低。

因此,生产时要要求胚芽中尽量减少皮和胚根鞘的含量,减少胚乳的含量。

1.4 玉米胚芽加工工艺在湿磨法脱胚工艺中玉米浸泡条件也影响油脂质量。

资料表明用高浓度的SO2水溶液(4000mg/kg)浸泡玉米可生产出高质量的玉米胚,但存在的问题液中浓度较低(1200~1600mg/kg)时,生产的玉米胚芽因含有较多的生育酚从而在储存时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榨油厂工艺

榨油厂工艺

玉米油压榨技术工艺玉米油加工榨油,一般包括胚的分离和胚的榨油两个过程。

(一)胚的分离方法:玉米胚的分离主要有干法脱皮提胚制粉和湿磨法提胚制粉。

干法脱皮提胚制粉即原料不经浸水处理直接脱皮提胚制粉,一般籽粒水分含量在18%左右时可采用,但加工损失较大;湿磨法提胚制粉法,是籽粒经浸泡处理后再脱皮提胚制粉,其生产工艺流程是(1)浸泡:精选后的籽粒先用二氧化硫溶液浸泡40-60小时。

浸泡桶一般用直径5-6米,高12-15米的不锈钢桶。

(2)破碎与胚的分离:浸泡后的玉米粒已经软化,各组织成分之间疏松,经磨或破碎机的破碎,再经胚分离槽加水,使胚浮在水面,分离出胚。

利用胚分离槽是我国的传统工艺,但分离率最高仅有85%,分离效率低,目前国外和我国较大的加工厂都使用旋流器进行分离,胚分离率可达到95%以上。

(二)玉米胚榨油及精炼玉米油工艺:采用压榨法制油,尤其需注意玉米胚入榨前的各个关键处理环节和在压榨过程中的油路疏通及毛油回收,可有效地提高粮油比值。

生产出的毛油,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酸、脂类、蜡质和胆固醇等物质,以及非甘油脂类的杂质如游离脂肪酸、磷脂、色素及少量的蛋白质胶体物质。

另外还含有一定色素。

因此要得到精炼的玉米油,还必须经过脱腊、脱酸、脱色和脱臭等工艺处理。

玉米毛油中有两大类色素:一是自然色素,如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等物质,易为漂土吸附脱色。

另一类是有机物分解产物形成的色素,呈棕色和褐色,不易为漂土吸附脱色。

它们常常呈正胶态分散于油中。

有的色素虽在加工过程中被除去,但回升的幅度较大。

加工制成玉米油一般需采用的脱色工艺是:一次漂土二次脱色效应的交叉脱色工艺;对于料胚处理不及时,制取油料颜色较深的毛油,脱色较困难,则可采用预脱色脱色工艺。

经脱色的玉米油除其原有的玉米味外,还有在碱炼中带来的“皂”味、脱色中带来的“土腥”味,需经进一步脱臭处理使玉米油符合风味的要求。

玉米油的生产首先即涉及玉米胚芽的提取。

玉米胚芽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干法、湿法、半湿法3种。

油脂知识

油脂知识

种调味油的原料油。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是的色拉油有大豆色拉油、 菜籽色拉油、葵花籽色拉油和米糠色拉油。
14
• 调和油:又称高和油,它是根据使用需要, 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 • 按比例配制成的食用油。调和油透明,可做 熘、炒、煎、炸或凉拌用油。调和油一般选 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 棉籽油等为主要原料,还可配有精炼过的米 糠油、玉米胚芽油、油茶籽油、红花籽油、 小麦胚芽油等特种油脂。其加工过程是:根 据需要选择上述两种以上精炼过的油脂,再 经脱酸、脱色、脱臭、调和成为调和油。 15
9
油中杂质含量较高,但同时也保留了部分胡 萝卜素、叶绿素、维生素E等。 无论是一级油还是四级油,只要其符合国家 卫生标准,就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任何危害, 大家可以放心选用。一、二级油的纯度较高, 杂质含量少,可用于较高温度的烹调,如炒 菜等,但也不适合长时间煎炸;三、四级油 不适合用来高温加热,但可用于做汤和炖菜, 或用来调馅等。大家可根据自己的烹调需要 和喜好进行选择。食用油执行标准.xls
油脂知识
2
3
目前世界上有三种,分别是:压榨法、浸出 法、水代法 压榨法:也是最古老的方法,压榨取油的过 程,就是借助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 料中挤压出来的过程。在压榨过程中,主要 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没有添加任何化学试剂。 所榨取的油脂是纯天然、没有人为添加剂的 原味油脂。
4
浸出法:浸出法是采用化学溶剂浸泡法提取 的食用油。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 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 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 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 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
10
一级油 二级油
三级油

(生产管理知识)食用油的生产

(生产管理知识)食用油的生产

实习时间: 2008.10.12--2008.10.17指导教师: 孙庆杰陈海华幕鸿雁赵梅实习地点: 化学楼112化学楼117青岛东生集团青岛校区食品工程实训中心实习内容: 1、观看教学录像:主要是了解一些简单的粮油制品的加工工艺;2、实验室操作:查阅资料、设计工艺、提取淀粉、制作凉粉;花色蛋糕的加工和研制;提取蛋白质及其功能性质;3、参观青岛东升集团花生加工车间,了解脱皮油炸花生的加工流程及企业的一些发展现状。

4、总结并写出实习报告心得粮油是大宗农产品,其中稻米、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是我国五大粮油作物,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际民生。

而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油料等基本原料进行处理制成成品粮油及其制品的过程。

主要包括:稻谷加工、小麦制粉、玉米及杂粮加工、植物油加工和粮油加工机械设备的制造。

粮油加工业是粮油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行业,是粮油产业化经营(或者说粮油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活粮油经营、提升粮油附加值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工业,粮油加工的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观看教学录像1.1粉丝制作工艺:在所有粉丝加工企业中数龙口粉丝最为出名,通过看录像我们了解了龙口粉丝的制作工艺,大致可以分为二个部分:(1)提取淀粉:在所有制作粉丝的原料数绿豆为上品,因此在挑选原料是要选取粒大饱满、杂质少、淀粉含量高的绿豆,原料→浸泡→清洗、去杂→磨碎→过筛→加入酸浆水沉淀→分离淀粉(如果含杂质,清洗去杂)→沉淀分离→去水→晾晒(2)漏粉工艺:烘粉团→打粉糊→和面(用明矾搅拌不出现白色粉末)→揉面(由上而下,揉到粉细腻有光泽,保持条纹3~4s不消失)→漏粉→糊化(沸水锅中煮制,待要浮起时捞出)→冷却→漂洗→晾挂、晒粉(晒粉要均匀,分离粘连的粉丝)→收粉→定量包装。

首先将大豆用水浸泡一夜,然后用石磨或研磨机湿磨制成水浆.在水浆里加水后再加入消泡剂悬浮液(脂肪酸钙、硅树脂及脂肪酸单甘油)进行加热,直到除去大豆的青臭味为止,然后过滤,将豆腐渣除去,得到豆浆。

油脂一般知识

油脂一般知识

油脂一般知识一、油脂的分类按照来源的不同 ,油脂可分为四大类:水产油脂:如鱼油、鱼肝油等;陆地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等;乳脂:如牛乳、羊乳等;植物油脂:是种类最多、产量最大、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食用的一类,常见的品种有芝麻油、花生油、豆油、菜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棉籽油等。

二、植物油脂的分类1、根据加工精度的不同 ,植物油可分为原油、四级油、三级油、二级油、一级油等由低到高五个等级:原油――― 俗称毛油,未经任何处理的不能直接供人类食用的油。

成品油――-毛油经处理符合国家成品油质量指标和卫生要求的直接供人类食用的油脂。

植物油等级是根据其精炼程度来区分的,一般是从色泽、透明度、气滋味、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280℃加热试验、溶剂残留等理化指标来判断,并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全精炼的油(一级、二级)经过脱水、脱酸、脱色、脱胶、脱臭、脱溶,水杂小,色泽浅,无味,酸价、过氧化值较低,无溶剂残留,烟点高;半精炼油(三、四级)经过脱溶、脱酸、脱胶处理,色泽较深,加热后油烟大,有些四级油透明度较差。

植物油精炼程度四级最低,一级最高,都符合国家直接食用标准。

2、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植物油可分为浸出油和压榨油两种:浸出油――― 油料经浸出工艺制取的油。

油料预处理后直接(或压榨后)与有机溶剂充分结合,提取制成成品油,是国际上通用的加工方法,优点是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缺点是有溶剂残留,但经过全精炼以后,基本上可以完全去除溶剂残留,降低水杂、色泽,提高透明度、烟点,常用于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

油脂工业使用的抽提溶剂,是国家专为油料加工生产的专用溶剂,与那些普通汽油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以只要成品油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都是优质、安全的,可放心食用。

压榨油――― 油料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

采用纯物理压榨方式,是我国传统加工方法,优点是安全,产品污染少,且营养成分不易受破坏,保持油脂中原有的气味,能保留油脂中的一些微量成分,缺点是出油率低,成本高并且较难去除黄曲霉毒素残留,常用于花生油、芝麻油等。

油脂精炼基础知识资料

油脂精炼基础知识资料

油脂精炼基础知识资料油脂基础知识一、油品知识1. 油脂基础知识1.1毛油的定义:用压榨、浸出等方法制取得到的,未经过精炼的动植物油脂称为毛油。

其主要成分是各种甘油三酸脂的混合物,俗称中性油。

1.2毛油所含杂质:毛油通过化学、物理精炼后,使其中的杂质降低到一定的标准之下,获得合格的油脂产品。

毛油所含主要杂质如下:①.悬浮杂质:如泥沙、饼渣等固体杂质②.胶溶性杂质:主要为磷脂③.油溶性杂质:主要为游离脂肪酸(FFA)、色素等④.水分1.3毛油进行精炼的原因:①.悬浮杂质、胶溶性杂质和水分的存在,会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使油脂水解酸败。

②.磷脂的存在将使油脂外观混浊、暗淡。

在炒菜时会产生大量的泡沫。

③.油脂中所含FFA过高,会使油脂异味浓,风味差,有些FFA会在炒菜时发烟。

④.不良色素使油脂颜色加深,甚至发黑。

所以为了得到消费者所接受产品,必须对毛油精炼。

1.4我国植物油的排序和介绍我国目前的植物油按理化指标的不同由低到高排列顺序为:四级油、三级油、二级油(原高级烹调油)、一级油(原色拉油),质量最好的是一级油(原色拉油)。

四级油实际上就是经初加工的毛油。

这种油(甚至包括三级油)由于没有经过深加工,故许多有害的物质未能从油中分离出来,在160℃~170℃就开始冒烟,既污染环境,又有害健康。

二级油(原高级烹调油)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自行制定的一种“过渡性”品种,应当说是中国独有的。

它的一些指标比国际上通行的一级油(原色拉油)略低一些,比如颜色略深,烟点略低等。

或者仅在欠发达地区作为一种过渡品种而存在。

无论是颜色、发烟点,还是对人体健康来讲,质量最好的是一级油(原色拉油)。

1.5 油脂的三大反应和精炼植物油的储存方法水解反应:油脂+ 水游离脂肪酸(即FFA)皂化反应:油脂+ 碱皂脚氧化反应:油脂+ 氧过氧化物根据以上三大反应,如果植物油贮藏不当,也可能导致油脂变质,以至影响健康,所以了解一些植物油的贮藏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总结起来油脂储存有四要点:一密封、二避光、三低温、四忌水。

植物油科学知识点

植物油科学知识点

目录第一章:植物油的定义与种类: (2)第二章如何科学在选用植物油 (2)1、花生油 (3)2、橄榄油 (3)3、茶籽油 (3)4、菜子油 (4)5、芝麻油(香油) (4)6、棉子油 (4)7、葵花子油 (4)8、亚麻油 (5)9、红花子油 (5)10、大豆油 (5)11、米糠油 (5)12、核桃油 (6)第三章冷榨取油与热榨取油的区别 (6)第四章:我们产品能做到什么 (8)⑴传统高温榨油的螺杆榨油机机理 (8)(2)存在的缺点 (9)(3)产品技术优势 (9)(4)服务优势 (11)第一章:植物油的定义与种类:植物油是由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

如花生油、豆油、亚麻油、蓖麻油、菜子油等。

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直链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脂肪酸除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外,还含有多种不饱和酸,如芥酸、桐油酸、蓖麻油酸等。

因此,植物油中不饱和酸的含量一般比动物脂肪多,碘值高于70。

常见的几种食用植物油:1、花生油: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

2、菜籽油:菜籽油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

3、芝麻油:芝麻油有普通芝麻油和小磨香油,它们都是以芝麻油为原料所制取的油品。

4、棉籽油:精炼棉籽油一般呈橙黄色或棕色。

5、葵花籽油:精炼后的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黄色或青黄色,其气味芬芳,滋味纯正。

6、亚麻油:亚麻籽油又称为胡麻油。

7、红花籽油:红花籽油含饱和脂肪酸6%,油酸21%,亚油酸73%。

8、大豆油:大豆油的色泽较深,有特殊的豆腥味;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

9、玉米油:含有50%以上的亚油酸,并含有谷固醇、卵磷脂、维生素E等高级营养素。

10、橄榄油:油脂呈淡黄绿色,具有令人喜爱的香味,温和而特殊的口味。

第二章如何科学在选用植物油我国将食用油按品质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级为最低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和二级油,食用油外包装上仅标注“烹调油”、“色拉油”等含糊词汇的将被禁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各组分所含脂肪的图例
15% 1% 1%
ßÑ Å ¿
ßÈ Å é
83% ñÃ Ó ×¤ Æ ù± ¸ Ã
玉米油
• 玉米油又称玉蜀黍油,是从玉米胚中提取的油。 玉米胚中脂肪一 般在17%~45%之间,大约占玉米脂 肪总含量80%以上,所以,玉米胚是一种很好的资源 丰富的制油原料。玉米油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植物油, 它含有86%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56% 是亚油酸,人 体吸收率可达97%以上;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而 维 生素E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在很多含油食品中为 了防止氧化需专门 加入维生素E。维生素E对人体细 胞分裂、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玉米油的毛油中维生 素E含量仅次于麦胚油,脱臭后仍含有油重的0.8%~ 1.2%玉米油中还有少量的辅□,其也有抗氧化性能; 含有的谷固醇及磷脂,有防止衰老的功效,可降低人 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增强人 体肌肉和心脏、血管系统 的机能,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
物理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1. 油脂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一般为 0.92g/l 2. 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汽 油,苯等)。 用于:用有机溶剂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 3. 油脂的粘度比较大。
物理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4. 油脂本身是一种较好的溶剂,能溶解一些脂溶 性维生素。 应用:进食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食物中含有 的维生素的吸收。 5. 熔点:油脂熔点的高低与其所含“烃基”饱和 度的高低有关。烃基饱和度高则脂的熔点高;烃基 饱和度低则脂的熔点低。
• 一蒸出来的混合油通过加热器加热到 90℃后进入第二 长管蒸发器,加热介质为饱和水蒸汽,二蒸蒸发出的 溶剂蒸汽进节能器 , 冷凝液进入分水箱,溢流至溶剂 循环罐 , 二蒸出来的混合油被真空吸入碟式汽提塔 , 汽 提塔在2×104Pa压力下工作, 其负压仍由真空蒸汽喷 射泵保持 ,, 经汽提后的毛油由毛油冷却泵打入毛油冷 却器,再进入毛油罐,产品毛油经毛油泵打入成品油罐。 一蒸冷凝器、真空冷凝器、浸出器冷凝器、一蒸冷凝 器、节能器冷凝器、最后冷凝器的冷凝液进集液罐, 而后由节能器喂料泵打入节能器,节能器冷凝液进入 分水箱,分水后溶剂进入溶剂周转罐,由新鲜溶剂泵 打入浸出器循环使用,未凝汽进入节能冷凝器,节能冷 凝器、分水箱、 集液罐、浸出器冷凝器、蒸脱机冷凝 器、混合油罐尾气进入空气平衡罐,从而进入尾气回收 系统,我公司采用冷却法回收尾气的方法,用氟锂昂作 制冷剂,自由气体经过蒸发箱,空气压缩机后,由抽风机 抽出排入大气中,回收的冷凝液回流到分水箱。
玉米油加工知识
油脂组成及结构
油脂的概念:甘油三酸酯的统称,是一
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纯净的油脂是多种 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的混合物。我们习 惯上把常温下呈液态的叫做“油”。呈固 态的叫做“脂”。 组成:由C、H、O元素组成的高级脂
油脂结构通式:
加设备处理量;减轻对设备的磨损;保证车间安全;实现文明 生产。 清理的方法主要有:筛选、风选、磁选、水选等。 筛选:利用油料与杂质间的粒度差别,借助筛孔分离杂质 的方法。常用的是振动筛。 风选:利用油料与杂质间的悬浮速度的差别,借助风力除 杂的方法。风力分选器。 磁选:利用磁力清除油料中磁性金属杂质的方法。常用的 有永磁滚筒和永磁筒。
水分及挥发物: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油脂中所含有的
微量水分和挥发物。 不溶性杂质:油脂中不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的物质。 酸值:中和1g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需要的氢氧化钾 的毫克数。 过氧化值:1kg油脂中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 溶剂残留量:1kg油脂中残留的溶剂毫克数。
皮子粉碎去酒精车间

玉米油的脂肪酸由于在甘三酯中呈规则 性排列,因此结构性稳定; 同时,一般油脂 在光的作用下,叶绿素能使其加速氧化,而 玉米油中 没有叶绿素,所以玉米油又比较稳 定。鉴于以上原因,玉米油即使在 深度煎炸 时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也比其他油有较长 的保质期。 • 玉米油色泽金黄透明,清香扑鼻,很适 合快速烹炒和煎炸用油, 它既可以保持蔬菜 和食品的色泽、香味,又不损失营养价值。 • 玉米油亚油酸含量丰富,是医药工业上 制造脉通、益寿宁等药品 的原料。
玉米油产业发展情况
玉米油产业发展情况

1990年全世界玉米油产量为 149万吨, 1999年达到 205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6%。美国是玉米油生产大 国,1990年产量为75万吨,1999年达到110.6万吨,占 世界玉米油产量的 50 %,年均增长率为 4.4 %。欧洲 1990 年产量为17.3万吨,1999 年达到19.6 万吨,年均 增长率为1.4%。日本近10年来玉米油的产量滞留在10 万吨左右。 我国的玉米油多是粗加工的毛油,用于生产肥皂。 1999年和2000年我国玉米油(毛油)产量相近,约为 10.2万吨,其中70%以上用于肥皂生产,加工成食用 的精制玉米油不足30%。 我国食用精制玉米油产量,1999年和2000年分别为 2万吨和2.1万吨,约占世界玉米油总产量的0.96%。 2000年我国食用油总消费量为1133万吨,而食用玉米 油的产量仅占食用油总消费量的0.17%。
干燥
干燥是指高水分油料脱水至适宜水分的过程。 干燥的目的:调整毛脐水分适宜轧胚操作。 管束干燥机的工作原理:管束干燥机是利用 热传导、辐射的原理,物料经螺旋输送进入干 燥机内。在旋转管束抄板的搅拌推动下,由进 料端向出料端移动,在运动中完成吸热和水分 散失,生产时干燥机内呈负压状态。蒸汽方向 与物料方向相反。
榨饼来自预处理工段
蒸 脱 机 浸出器 湿 粕 混合油罐 粕粉碎去 酒精车间 蒸发器一 预热器 蒸发器二 毛 油 汽提塔
溶 剂 冷 凝 液
斗提机
工艺流程简述
我司选用的制油工艺为预榨浸出工艺, 浸出采用负压蒸发和二次蒸 汽的充分利用,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得率,充分节约能源的目的。 其工艺流程大致是:粉碎生产的毛脐经L201双向刮板输送至玉米油工 段预榨工序,由1#绞龙分配给二台管束干燥机,脱除6%-8%的水分; 经干燥后的毛脐经10#、8#绞龙,2#、5#提升机提升到三楼,由4# 分料绞龙分配给3台振动筛、循环风,风选出大部分皮子,皮子风运至 粕库。经过初清的毛脐自流至二楼的3台比重去石机,脱除并肩粮及碎 皮,然后进入一楼的3台轧胚机,脐子被轧成约0.7㎜厚的薄片,粮被轧 碎,再经2#刮板、5#绞龙、3#斗提提升至3楼,由6#绞龙分配给挑担筛, 进行筛分,粮进入9#绞龙,返回粉碎,筛分后的精脐经电子称计量后, 由3#Z型刮板刮至2台五节锅,调节温度、水分适宜后,进入预榨,产 生的渣子由压榨 3# 绞龙、压榨1#斗提返回入榨料中,随入榨料循环进 入预榨机;毛油经过滤、计量后打入成品油罐;预榨饼由刮
玉米原油的标准 GB19111-2003
项目 气味、滋味 质量指标 具有玉米原油固有的气味和 滋味,无异味
水分及挥发物(%)
不溶性杂质(%) 酸值(mgKOH/g)
≤0.20
≤0.20 ≤4.0(强制)
过氧化值(mmol/kg) ≤7.5(强制)
溶剂残留量(mg/kg) ≤100(强制)
玉米原油标准 中的术语
干燥
干燥设备:管束干燥机,指标要求一般是8-10%
1.进料装置 2.传动装置 3.传动端汽管接头 4.外壳体 5.抽气口 6.底架 7.管束内件 8.出料口 9.出料端蒸汽管接头
干燥设备管束图片
清理
清理:即除去毛脐中所含杂质的工序之总称。 清理的目的:提高油脂质量;提高出油率和减少损失;增
植物油脂的分类
2.半干性油:饱和程度介于干性油和不 干性油之间,碘值为100-130。包括:米糠 油、玉米胚油、芝麻油、棉子油、菜子油、 大豆油和葵花子油等。 3.不干性油:饱和度很高,碘值通常在 100以下。包括:花生油、蓖麻油、椰子油、 棕榈油等。
脂肪在玉米粒中的分布

玉米粒的总脂肪含量:3.1-5.7%,且80-85%的油份富集于 玉米种胚之中,因此,玉米油主要是采用提胚的生产工艺技术生 产的,往往是玉米综合加工的副产品,一部分来自加工玉米淀粉 糖的副产品,一部分来自于生产燃料乙醇的副产品。 各部分的脂肪含量: 胚芽:83% 胚乳:15% 玉米皮:1.3% 玉米冠(根帽):0.7%
干燥机
粉 碎 工 段 来 毛 脐 子
选脐机 振动筛
细粮返回粉碎工段
斗提机
轧胚机 斗提机
物料去平筛
工艺流程图
轧胚机来料 预榨机
平筛
蒸炒锅 毛油去罐区 电子秤 预榨饼去浸出工段
斗提机
斗提机
新鲜溶剂
一蒸冷凝器 真空冷凝器 节能器 节能器冷凝器 最 后 冷 凝 器 尾 气
混合油
蒸脱机二次汽
蒸 汽 喷 射 泵

用玉米胚芽榨油始于美国,1890年试生 产,20年后批量投入 市场。由于它的原料是 加工玉米的副产品,资源丰富,有利条件多, 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年产已达20万吨。 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如朝 鲜、墨西哥和南斯 拉夫等也都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 我国利用玉米胚芽榨油起步较晚,辽宁 省从1978年开始,每年产 量也只有1500~ 2000吨,仅占玉米征购量的8%。我国是世界 玉米第 二生产大国,绝大部分玉米是作为饲 料或粮食消费的,如同小麦胚芽 一样,最好 的东西、精华的部分,人却没有吃著,白白 浪费了大量宝 贵的油源。
• 板输送至浸出工序。由振动筛、比重去石机、挑担筛筛选出来 的粮汇经9#绞龙、5# 刮板、 4# 斗提计量后,由1# 双向刮板返回 粉碎工段。比重去石机选出的皮子经沙克龙旋风卸料后与循环 风抽出的皮子一起被风运至粕库,经刮板输送进粉碎机,粉碎 后输送至酒精车间。 • 由预榨工序过来的预榨饼经刮板过入暂存箱,再经Z型刮板、密 封绞龙进入浸出器、预榨饼经过溶剂的循环喷淋和浸泡,油脂 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混合油,滴干后的湿粕经Z型刮板、蒸脱机进 料绞龙进入蒸脱机,脱除粕中的溶剂,脐粕由出料绞龙经风送 至粕库,经沙克龙、关风器卸料后,输送至7台粉碎机,粉碎后 的粕由刮板输送机送至酒精车间。从浸出器出来的混合油经过 安全混合油罐和 2 台混合油过滤装置及 3 个混合油罐的沉降除杂 后进入第一长管蒸发器,一蒸的加热介质为蒸脱机出来的混合 蒸汽, 其尾气一部分进入节能器,一部分进入蒸脱机冷凝器,冷凝 液由一蒸壳程凝液泵打入(或自流进入)分水器,一蒸的溶剂 汽进入一蒸冷凝器,一蒸冷凝器自由气体进入真空冷凝器,一蒸 冷凝器和真空冷凝器均在4.7×104Pa压力下工作,其负压由真空蒸 汽喷射泵保持,一蒸冷凝器和真空冷凝器冷凝的液体由真空凝液 泵打入集液罐,未凝气体由蒸汽喷射泵喷入节能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