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
往复式压缩机振动信号频谱分析与故障诊断

检测诊断 往复式压缩机振动信号频谱分析与故障诊断3王江萍 鲍泽富(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 从频域分析的角度入手,将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常用的频谱方法进行有机综合,以幅值谱和功率谱作为基本分析方法,以自回归谱和频率细化技术作为必要补充,对压缩机的振动信号作分析处理,进而提取反映压缩机工作状态的特征信息。
介绍了离散傅立叶变换、自功率谱和自回归模型及自回归谱的基本原理。
诊断的原理是将采集的离散信号输入到编制好的频率分析软件中,得到所要求的时域、频域图,再对各图形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判断压缩机的状态。
系统在对故障诊断时达到了预期效果,即初步确定了压缩机的故障状态。
关键词 往复式压缩机 频谱分析 幅值谱 功率谱 傅立叶变换 故障诊断引 言往复式压缩机是工业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的机器之一。
由于自身结构特点和运行工况的复杂性,压缩机工作时必然会产生振动,其内部零部件的性能状态信息通过一定的传递途径反映到壳体表面的振动信号中,故利用振动信号对压缩机进行不解体故障诊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1]。
笔者将从频域分析角度入手,对压缩机的振动信号作分析处理,进而提取反映其工作状况的特征信息,对压缩机的工作状态作出准确判断。
将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常用的频谱方法进行有机综合,以幅值谱和功率谱作为基本分析方法,以自回归谱和频率细化技术作为必要补充,分析能够说明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往复式压缩机的振动分析作为一种典型的往复机械,往复式压缩机的振动主要由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引起的振动、气体的脉动、各部件之间的周期性撞击等组成,各种振动都会使机体产生周期性脉动[2]。
图1所示的阀盖振动信号中含有冲击成分,冲击源主要是进、排气阀以一定的频率撞击阀座所产生的激励,周期性、间歇性的进、排气引起管道内气体压力脉动所产生的气体压力波等综合响应。
振动能量是许多冲击信号在所测点叠加的结果,各信号相位不同,传到测点的时间也不同。
因此,叠加的结果可能使振动本应减弱的部分在某些频率上的能量变得很大或使振动本应加强的部分在某些频率上的能量变得很小。
机械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University Education [摘要]西安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陕西省省级精品课程。
该课程今后的建设目标是国家级精品课程。
可以从该课程的教学体系研究,教师队伍的建设,坚持开展“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科研促进教学,确保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等方面,对该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情况进行论述与研究。
[关键词]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9-0127-02机械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闫文辉(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2016年9月September ,2016University Education[收稿时间]2016-01-20[基金项目]“陕西省改造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编号:陕教高(2013)48号)。
[作者简介]闫文辉(1965-),男,陕西户县人,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陕西省普通高校精品课程,2013年度其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改造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在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及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笔者的教学团队近年来持续开展了机械设计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认真思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积极参与教育部开展的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一、课程教学体系研究国家级精品课程是全国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能够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一)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与教材建设笔者所在的课程教学团队以机械系统方案设计为主线,机构设计与应用为重点,注重对学生机械系统整体方案设计、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并对此进行了创新教学体系的探索。
教学团队采取精选机构工作原理、机械传动规范和工作能力计算、轴系零部件的结构和选用等重点教学内容;加强机构工作原理、机械设计与结构分析为重点的基本知识教学;开展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在机械设计中运用的基本技能训练,并适度引入与课程密切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和三维CAD工程软件应用等教学内容。
完善高校教师党支部实践平台建设的思考

收稿日期:2018-04-15作者简介:韩晓兰(1987-),女,山西阳泉人,西安石油大学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张建兵(1974-),男,陕西宝鸡人,西安石油大学机电工程系主任、党支部书记,教授,研究方向:石油机械、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邵 军(1972-),女,辽宁黑山人,西安石油大学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石油钻采机械;魏航信(1973-),男,陕西周至人,西安石油大学机电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石油钻采装备、机器人技术;吴 恒(1981-),男,陕西户县人,西安石油大学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理论。
2018年4月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Apr.2018第20卷 第2期 JournalofShanxiFinance&TaxationCollege Vol.20 No.2【教学改革与管理】完善高校教师党支部实践平台建设的思考韩晓兰 张建兵 邵 军 魏航信 吴 恒(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49)摘 要:高校教师党支部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研究高校教师党支部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完善党支部现有的实践平台,并建立服务型和复合型的学习平台,有效地发挥教师党支部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支部;平台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306(2018)02-0075-03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核心标志。
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部分,是保证中国高等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领域。
教师是高校的主体,做好对高校教师的组织、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
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学院化工过程机械研究生导师 陈建义老师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学院化工过程机械研究生导师陈建义老师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教育网和中国教育在线联合主办的走进校园导师看专业系列访谈栏目,这个栏目我们也是为了更好配合2011年考研招生工作,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嘉宾是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学院化工过程机械研究生导师陈建义老师,欢迎陈老师。
陈建义:你好。
主持人:在节目开始,我想问您,现在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以后考研作为他们第一选择,研究生与大学生区别在哪里?陈建义:简单说,我感觉研究生就好像是大学生里面一个先锋队,是一支特别具有学习能力的集体,而且他比大学生更加成熟,更加具有自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从学习角度来讲,最大区别一个是学习知识,一个是创造知识,这么一个区别。
大学阶段主要以学习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研究生阶段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知识宝库里面去增添新的内容。
比如说打个比喻的话,我们把大学比喻成一次旅行,大学阶段好比是在老师导游带领之下去参观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些名胜古迹,研究生阶段就类似一次探险,没有导游,要你自己探索新的领域,去发现一些别人不知道的这些风光。
主持人:对于要考研的同学来说,他们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呢?陈建义:考研方面准备的话,我想主要是从三个方面,一个是心理方面的准备,一个是志愿方面的准备,还有一个是课程准备。
心理方面准备就是你为什么考研,不能为了考研而考研,目的性一定要清楚,因为这个关系你后面能不能把复习,把考试顺利坚持下来。
所谓志愿准备,关系将来学什么,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向往的学校,专业,包括这个专业的方向,将来你要考的导师,对研究领域有所了解,你确实感兴趣再决定你报的志愿。
所谓课程准备,就是了解相关的课程,要看哪些书,包括教材,包括参考书,使得自己能够很顺利的来完成这些准备。
主持人: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考研的备战工作。
陈建义:是。
主持人:下面能不能介绍一下您所招生的专业和往年招收的情况?陈建义:我们这个专业叫化工过程机械,有比较长的历史,在我们国家有将近六十年的历史,有很好的一个未来,而且现在非常有生机和活力,这个专业它是集化工过程和机械设备为一体的这么一种符合交叉型的专业,它是和国民经济里面非常重要的过程工业密切相关的。
2014年拟晋升教授、副教授业绩成果简介-西安石油大学

2014年拟晋升教授、副教授业绩成果简介教授(3人)王瑞飞,石油工程学院教师,男,1977 年1 月生,博士研究生,2000 年参加工作,2008 年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
任现职以来年平均教学工作量460.76 学时,学生评教均在90 分以上。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7 篇,其中核心期刊一类17 篇,EI 收录6 篇,CSCI16 篇。
主编专著1 部,45 万字。
主持完成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2 项,到款经费7 万,在研纵向项目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到款24 万元)。
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3 项,其中2 项项目经费在50 万以上。
获科技成果奖4 项。
张君涛,化学化工学院教师,男,1971年8月生,博士研究生,1994年参加工作,2006年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
任现职以来年平均教学工作量492学时,学生评教平均在90分以上。
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承担20万字。
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项目2项,主持在研省级教改项目2项。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其中核心期刊11篇,SCI收录2篇,EI收录2篇,CSCI 5篇。
参加完成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1项、厅局级纵向科研项目1项,到款经费6万;主持在研校级科研项目1项。
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3项,其中1项项目经费在50万以上,主持在研横向科研项目3项。
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以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获其它各类奖6项。
贾惠芹,电子工程学院教师,女,1972年7月生,博士研究生,2003年参加工作,2006年取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2009年转评副教授。
任现职以来年平均教学工作量495学时,学生评教均在85分以上。
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教育厅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教育厅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主编教材1部,承担32万字,完成校级教改项目1项,在研省级精品课程1项,指导本科生参加IT杯电子大赛获二等奖,指导研究生参加陕西省电子大赛获三等奖。
2018年拟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业绩成果简介

2018年拟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业绩成果简介一、正高级(一)教授7人:崔璐,机械工程学院教师,女,1979年01月生,工学博士。
2004年参加工作,2013年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
2015年被评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西安石油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和西安石油大学“优秀教师”。
任现职以来,年平均教学工作量650学时,学生评教均为优良。
以第一作者发表期刊论文17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3篇、核心期刊2篇(CSCD-E源期刊)。
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科研专著1部,个人撰写21.5万字。
以第一发明人获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到款经费26万元)、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到款经费5万元)、陕西省科技厅青年科技新星项目1项(到款经费10万元)和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项(到款经费2万元)。
另主持横向科研项目1项,到款经费41.615万元。
主持在研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到款经费3万元)和西安石油大学教改项目1项(到款经费1.2万元)。
获陕西高等学校科技奖一等奖1项,排名7/11。
张益,石油工程学院教师,男,1979年3月生,博士研究生,2005年参加工作,2012年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
任现职以来年平均教学工作量387学时,学生评教均为优秀。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其中权威期刊(EI收录2篇)论文2篇,CSCD源期刊发表论文2篇。
出版(参编)专著3部,本人撰写55万字,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第一完成人获软件著作权3部。
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到款经费26万,厅局级科研项目1项,另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15项,到款经费539.6万,主持完成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4项。
获4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厅局级科研奖励,1项国家级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1项校级双语竞赛二等奖。
郭艳琴,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女,1972年11月生,博士研究生,1996年参加工作,2006年来西安石油大学工作,2011年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
自动化制造系统授课计划

讲授
第二节类型选择的意义与原则
第三节总体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第四节零件族的确定及工艺分析
教研室(系)主任审核:主管院长(系主任)审批:年月日
第1页共2页
周次
星期
授课内容(章节主要内容)
教学时数
教学形式
课外作业
6
三
第五节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功能模型及信息模型
2
讲授
第六节设备配置及布局设计
第七节控制结构体系及通信网络方案设计
西安石油大学学期授课计划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教研室(系)机电工程任课教师彭海职称教授
课程名称自动化制造系统课程性质限选课本学期总学时28授课班级机械0601-05
辅导教师教材名称自动化制造系统编者张根保
周次
星期
授课内容(章节主要内容)
教学时数
教学形式
课外作业
第一章自动化制造系统概论
第八节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第五章自动化制造系统各分系统的设计
6
五
第一节加工设备选择
2
讲授
第二节工件储运及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7
三
第三节刀具储运及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讲授
作业3
7
五
第四节作业计划与调度系统设计
第五节检测与监控系统设
8
三
实验2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加工过程及控制方式分析
2
实验
第六章自动化制造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及优化
8
五
第一节仿真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2
讲授
第二节计算机仿真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第三节自动化制造系统仿真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仿真实例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朱林,男,1958年9月出生,重庆人。
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4月毕业于中北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半年。
1982年9月开始在西北光学仪器厂工作。
1988年4月至今在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硕士导师。
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承担《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现代切削理论基础》、《孔加工技术》、《金属切削原理》等10门课程的教学,是西安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陕西省“机电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主持承担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曾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和重大横向科技项目等30余项,共计经费1400万元。
其中“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 收录10篇;参编出版专著2部,第一作者出版教材2部,其中主编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材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兼任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切削先进技术研究分会理事、全国高校制造技术及机床研究会理事、《石油矿场机械》编委。
1997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1998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确定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彭勇,男,1961年1月出生,湖南长沙人。
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兼职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矿场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天然气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2年月8月开始在西安石油学院机械系工作。
1993年4月晋升副教授,1998年12月晋升为教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导师简介朱林,男,1958年9月出生,人。
工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4月毕业于中北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半年。
1982年9月开始在西北光学仪器厂工作。
1988年4月至今在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硕士导师。
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承担《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现代切削理论基础》、《孔加工技术》、《金属切削原理》等10门课程的教学,是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省“机电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主持承担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曾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和重大横向科技项目等30余项,共计经费1400万元。
其中“偏心径向刃及偏心折线刃钻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参编出版专著2部,第一作者出版教材2部,其中主编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材获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兼任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切削先进技术研究分会理事、全国高校制造技术及机床研究会理事、《石油矿场机械》编委。
1997年入选省“三五人才”;1998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确定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勇,男,1961年1月出生,人。
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兼职导师。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矿场机械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石油学院石油天然气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2年月8月开始在石油学院机械系工作。
1993年4月晋升副教授,1998年12月晋升为教授。
1991年11月任机械系机械研究室主任;1993年3月任石油学院院办公室副主任;1994年4月任石油学院科研处长;1997年3月任机械系主任;2000年任机电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2004年任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长期从事石油机械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承担《机械原理》、《机械信号测试技术》、《矿场机械》、《有限元理论》、《机械工程前沿技术》《人工举升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无损检测技术》、《模式识别理论》、《测试与传感技术》、《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机械振动理论》等10余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担任近40名硕士生、博士生的指导教师,曾获省教学成果奖1项。
现任中省共建“石油装备智能化与工况监测”实验室主任、省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石油大学)负责人、省“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与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兼任“石油机械研究所”所长、“导向钻井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石油钻采管柱与井下工具设计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等科技项目40余项,共计经费超过800万元,目前承担着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7项,科研经费达400多万元。
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EI、ISTP收录近20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
兼任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石油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被聘为《石油机械》、《石油矿场机械》、《石油大学学报》杂志的编委。
樊玉光,男,1964年1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
第三届省教学名师。
学校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带头人,兼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1979至1983年理工大学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本科,1983年在省吕梁地区化肥厂任助理工程师。
1987年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研究生毕业,开始在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任教,一直从事过程装备与控制本科、化工过程机械和流体机械与工程硕士教学与科研工作。
担任公益性社会工作有:省化工学会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理事、秘书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纳米科技学会理事。
《石油化工设备》编委。
讲授过《化工容器设计》、《化工设备设计》、《压力容器安全技木》、《化工设备制造工艺学》、《化工设备与机械》、《油罐及管道强度设计》、《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腐蚀与防护》、《流体密封技术》、《化工设备基础》、《环境保护过程与管理》、《过程设备制造工艺》、《过程装备成套技术》等13门本科课程,讲授《高等流体密封技术》、《化工过程机械技术》、《摩擦与磨损》、《热物理测试技术》等4门硕士生课程。
主编、参编了《过程设备基础》、《化工设备制造工艺学》、《石化装备密封技术》教材。
主持的“化工容器设计课程建设与教学”项目获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持的“过程设备制造工艺学课程建设与教学”项目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以第一发明人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常减压塔顶系统露点控制防腐蚀装置”、“带消能器降液管的塔盘”、“金属管道线状电化学防腐蚀装置”。
发表科研论文72篇(E1收录7篇)。
主要有:Study on magnetic field and free boundary of magnetic fluid seal(E1);用回归正交设计法建立磁极结构参数与磁性流体密封压差的经验公式(EI);热处理对化学镀N1—P镀层耐蚀性的影响(EI);花-格管线腐蚀穿孔失效模型分析(EI);加氢装置空冷器管束变形分析及防止(EI)。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中石油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高强度管线钢屈强比对安全性影响研究”;教育厅“纳米磁性流体密封技术研究”、“在役油气管线的材质损伤与管道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等几率填料塔应用机理研究”“常顶系统腐蚀信息融合技术研究”;长岭炼化总厂“高压泵出口管线腐蚀穿孔失效”;校基金“油气集输系统局部腐蚀穿孔的机理与防护”;炼油化工总厂“波纹管材料组织与性能分析”;油田“交互式分级参数化石油炼化静设备CAD技术”;炼油化工总厂“化工容器制造工艺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PP”项目;江南石化设备厂“3D塔盘测试分析”;独山子石化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腐蚀数据管理及预测系统”、“独山子石化腐蚀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等。
钢管厂“X80高屈强比管线钢安全性分析与研究”“X80管线钢焊缝和热影响区安全性分析与研究”。
西电开关电气“800kV GIS长母线管道机械强度计算及分析”、“550kV管道母线(GIL)支撑研制及计算”。
吴伟,男,中共党员,1962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石油大学教务处长,校学术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石油学会会员。
1984.07石油学院化工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06 交通大学机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3.06 交通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2009.10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后出站。
现从事的研究领域为智能控制与故障诊断、机械设计及理论等。
1984年至今在石油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先后担任石油学院机械系副主任、院办副主任兼院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亚太分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石油大学研究生部主任等职。
曾获高校优秀党支部书记、石油大学优秀教师、石油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石油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管理育人先进个人;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获石油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获其他厅局级奖励4项;省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负责人。
主持过的项目有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CNPC中青年创新基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另还主持和参与了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20余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目前在研项目经费130余万元,曾在《石油学报》、《系统仿真学报》、《控制工程》等杂志上公开发表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7篇被EI收录,参编教材4部。
振华,女,1962年11月出生,省资阳市人。
工学硕士,教授。
1982年8月毕业于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理工大学计算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2年9月至1985年6月在石油大学机械系任教;1988年至今,在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2002年任教授。
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了《材料力学》、《工程力学》、《高层建筑结构》、《复合材料力学》和《振动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参加了《材料力学》课程建设、《工程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法研究工作,《工程力学》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省精品课程。
曾获石油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优秀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主要从事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及参加科研项目17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横向课题11项。
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4篇。
获省科学技术奖一项,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项,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二项,石油大学科技进步奖三项。
出版科研专著一部,教材一部。
2006年获”省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2009年获“石油大学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瑞萍,女,1964年9月出生,人。
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6年7月毕业于理工大学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理工大学弹药战斗部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8月毕业于理工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3年11月至今先后在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力学和机械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多年来主讲《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参编出版《工程力学》教材一部。
主持和参加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科技风险创新研究项目和多项横向课题,参加并完成多项石油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在国外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公开发表教学研究和科研论文二十余篇。
曾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及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曾获省环保厅科学技术一等奖、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省教育厅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石油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石油大学“教学质量奖”一等奖。
窦益华,男,仪征市人,生于1964年6月,博士,教授。
1984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石油机械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机械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7年至今在石油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