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毒性的基本知识
农药毒性相关知识介绍

此 小 了, 这样 药剂 就不 容易 粘 附在体 壁 上 和透 过体壁 , 到达 药 的毒害 , 时施用 杀虫剂 几 乎对它 们不起 作 用 。 菜
易造 成较 大损 失 的生 育期是 危 险生 育期 。如早 春 的蔬
‘
四 、 药安 全 间隔期 。 为 了安全 起见 , 蔬 菜 采收 农 在
菜 作 物幼苗 期最 易感 染 立枯 病 和猝倒 病 ,早 稻旱 育秧 前 按要 求 天数停 止使用农 药 。
农 药 毒 性 相 关 知 识 介 绍
污 染 的效果 。
一
螟 的危 险生育 期 是分 蘖期 和孕 穗到 抽穗 期 。水 稻感 穗
、
害 虫幼龄 期。 近年 来有 些农 户反 映农 药 防治效 颈瘟 的危 险 生育期 是破 I到抽 穗开 花期 。 : 1 因此 , 治病 防
益 不佳 。 据调查 , 多数 情况 还是 长期 使用 某种 或某类 农 虫要 抓住 危 险生 育期 用药 .对 于害 虫 防治要 在 危 险生
虫 , 孵幼 虫 尚未 钻 入植 株 , 时 防治 效 果 自然 较 好 。 而 寄生 以后 , 初 此 则是 对农药 的 不敏感 期 。 因为寄 生于 害虫
所 以, 确定 防治适 期 , 掌握在 害 虫 3龄 以前 。 当害虫 的卵之后 , 些 寄生 天敌有 寄 主害虫 卵 膜保 护 , 虫剂 应 这 杀 达 到 4 6龄时 , — 害虫 食量 、 壁 厚度 均 大 大增 加 , 厚 对它 的毒 性 较少 。在 已经 死亡 的蚜 虫 和介壳 虫 体 内发 体 其
农药急性毒性相关知识

定 时间内经 口或经皮给予受试样 品后 ,使受试动 物
3 急性吸人毒性 ( c t n aain T x c y . A ue Ih lt o ii ):实验 o t 动物短 时间 (4 2h内 )持续吸入 一种可吸人性受试样 品后 ,在短 期 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
4 皮肤刺激性 ( ema I i t n :皮肤涂敷受 试样 . Dr lrti ) ra o 品后局部产 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
发生死 亡概率 为 5 % 的剂量 。以单位体重接受受 试 0
样 品的质量 ( / g b 或 g k w) mg k w / g b 来表示 。 B.半数致死 浓度 ( da eh lC n e t t n Me in L t a o cnr i , ao L ):指在一定时 间内经 呼吸道 吸入受试样 品后引 C。 起受试 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 5 %的浓度 。以单位体 0
O D Gudie EC il n O D 2 ,2 EC 4 3 4 0
是指在 瞬间将受试化合物输入实验 动物的体 内。而经呼
吸道 吸人 与经皮肤接触 , “ 次”是指在 一个特定 的时 一
急性 经皮 一大 鼠 眼刺激试验 一兔 皮 肤刺激试验 一兔 皮肤致敏一 豚鼠
间内实验 动物持续地接触受 试化合 物的过程 。
在海 外登记体 系中 ,经常遇到 “ - ak o i lg ” 6 p c txc o y o
的概念 ,主要指对农药登记安全性 评估 最为重要 的 6 项
急性 毒性评估项 目: 1 急性经 口毒性 ( ueOrlT xc y :一次 或在 . Ac t a o ii ) t
和美 国 E A P T P O P S两大系统 。两 大实验 标准体系对于
农药的毒性与安全使用

1.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
因此,表示农药急性毒性时, 常注明供试动种类;比如:大 鼠 口 服 LD5050mg/kg 、 大 鼠 经 皮(24小时)LD50200mg/kg、 大鼠吸入LD502mg/kg等。
1.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
①急性毒性 衡量各种药剂的急性毒性的大小,常 采用动物试验。急性毒性是指动物与 农药接触后(经消化道、皮肤或呼吸 道一次给予受试动物摄入一定量的农 药后),在24-48小时内即出现中毒 反应,并以毒性值确定其毒性大小。
1.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
①急性毒性 毒性值以致死中量LD50表示,单位为 mg/kg;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受试 动物或昆虫被杀死50%数量时所需的 药剂量;即受试动物被杀死50%数量 时每公斤体重所需的农药毫克数。
1.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
③亚慢性毒性 同亚急性毒性,但给药时间更长, 为3-6个月,主要是观察机体发生 毒作用特点。
1.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
④慢性毒性 它是衡量化学农药能否达到安全 使用的重要指标。指农药对生物体 长期低剂量作用后所产生的毒性, 染毒时间通常为1-2年。
1.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
1.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
农药进入人、畜和环境中有益生物体 内的途径有三条: ①经口进入消化道,由胃肠吸收而引 起急性中毒。 ②经皮肤侵入体内,由血液输送和扩 撒到各组织,引起急性中毒。 ③经口鼻吸入呼吸道,由气管或肺部 扩散入血液,引起急性中毒。
1.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
①经口进入消化道,由胃肠吸 收而引起急性中毒。多数是由 于误食高浓度的农药药液或食 用农药污染的食品所造成的, 一般病情比较严重。
农药的毒性和对农药生产的认识

农药的毒性和对农药生产的认识农药的毒性我国农药年生产能力约50-60万吨(按有效成分计),但年产量约35万吨,加工制剂80-100万吨。
农药有效成分品种有400多个,产品约7000多个,我国农药品种以杀虫剂为主,约占72%,杀菌剂约占11%,除草剂约占15%,每年防治病虫草鼠害面积约44亿亩,可挽回15%左右的农产品损失,因此农药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
自1990年起我国农药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每年有40多个品种出口到欧洲、东南亚、中远东、大洋洲及港台地区。
同时约有100多个农药品种从国外进口。
●定义农药:指人们为杀灭或抑制对农业有害的生物而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剂。
按作用对象分,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细菌剂、杀真菌剂、杀螨剂、杀鼠剂。
按化学类群分:无机农药有机金属农药有机农药: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氨基甲酸酯类、脒类-R1N=CH-R2、硫脲类-R1R3N-C=S-NR3R4、硫代氨基甲酰、取代脲)、植物性农药(拟除虫菊酯、鱼藤酮、木烟碱与烟碱)●农药的发展第一代农药:无机农药、天然植物及其产品第二代农药:有机农药,1959年缪勒发明DDT开始1983年由国务院发文停止使用六六六和滴滴涕2004年1月1日,中国将开始撤销甲胺磷、久效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磷胺5种高毒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有关证书;2007年1月1日,中国将全面禁止这5种高毒农药的使用。
目前5种高毒农药的总产量约为10万吨/年,占农药总量的比例在20%-25%,产值则占总产值的15%左右,约为3亿第三代农药: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及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第四代农药:行为改性药,如信息素、性诱激素及抗进食剂第五代农药:新型天然产物和脑激素拮抗物一、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因素:内因:农药的溶解度、挥发性、电荷分布、大小、外因:吸附作用、水及空气流动、光、温度、pH、生物作用(一)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与分布进入途径:使用农药时黏附在农作物上的占30%,其余落入土壤,而使用除草剂及应用浸种、拌种等方式施药,直接将农药施入土中。
农药常识之农药的毒性毒力药效

农药常识之农药的毒性毒力药效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农药的毒性、毒力、药效在使用农药时,必然要遇到毒性、毒力、药效三个问题。
三者的含义不同,但又是经常容易被混淆的问题。
(一)毒性是指药剂对人、畜等的毒害程度。
我国现行对农药毒性测定是用纯药原药或制剂在大白鼠、小白鼠、兔、狗等试验动物身上测定,分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
1.急性毒性是指药剂经皮肤或经口、经呼吸道一次性进入动物体内较大剂量,在短时间内引起急性中毒。
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是以农药对大白鼠“致死量”表示,目前国内外通常用“致死中量”或叫半数致死量(LD50)表示。
致死中量是指毒死半数受试动物剂量的对数平均数,即每千克(公斤)体重的动物所需药物的毫克数,记作“mg/kg(毫克/千克)”。
LD50愈小,药物毒性愈大。
根据我国《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依致死中量分高毒、中等毒、低毒3种。
高毒农药的使用范围有一定限制,国家有规定,使用时要遵守。
最小致死量(MLD):即受试动物开始出现中毒症状而死亡的剂量;全致死量(LD100):指受试动物全部死亡所使用的最低剂量;无作用剂量(NoEL);致死中浓度(LC50):即在一定时间内受试动物死亡50%吸入剂量(毫克/立方米);耐药中量(TLM):表示农药对鱼的毒性,一般用48小时内引起鱼半数死亡的浓度。
标记为TLM48小时LC50(毫克/升)或用ppm(百分之一);致死中时间(LT50):在一定条件下能杀死被试生物群体中一半数量所需的时间;击倒中时间(KT50):一定量药剂能击倒50%被试昆虫所需要的时间;每日允许摄取量(ADI):每天按人的体重(公斤)计算所能摄取的农药重量,在人的一生中不会造成对人体有害,单位mg/kg体重/天;农药的半衰期:是指农药在某种条件下分解或消失一半所需的时间;农药量最大容许残留量:供人类食用的农副产品中允许的农药最高限度的残留浓度。
农药的分类与毒性

农药的分类与毒性农药的分类与毒性 1(按农药的来源分类(1)矿物源农药有效成分多由无机矿物简单加工制成,主要有铜制剂(波尔多液、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硫制剂(石硫合剂)。
(2)生物源农药是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包括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用天然植物加工制成,主要有除虫菊和烟碱,此外还有鱼藤、苦参、楝素等。
此类农药一般毒性较低,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药害,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
但来源有限,药效低,用药量大,残效期短,品种单一。
微生物源农药通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
它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工业大规模生产,如阿维菌素、井冈霉素等。
一般对植物无药害,对环境影响小,对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
(3)有机合成农药由人工研制、通过化学工业人工合成的农药。
占农药品种的绝大部分。
一般药效高,作用快,防治效果好,且用量少,用途广。
但有害生物易产生抗药性,且有残留,还污染环境,对人、畜也不安全。
2(按农药的防治对象分类(1)杀虫剂用于防治有害昆虫的药剂。
如灭扫利等。
(2)杀螨剂用于防治有害螨的药剂。
如克螨特、速螨酮等。
(3)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药剂。
如霜脲锰锌等。
(4)杀线虫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药剂。
如米乐尔等。
(5)除草剂用于防除田间杂草的药剂。
如除草通等。
(6)杀鼠剂用于防治害鼠的药剂。
如溴敌隆、敌鼠钠盐等。
(7)杀软体动物剂用于防治有害软体动物的药剂。
如防治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门的灭旱螺等。
(8)-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调节、<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剂。
如乙烯利(用于催熟)、赤霉素(用于刺激生长)、矮壮素(用于抑制生长)、九二0等。
3. 按农药的作用方式分类(1)杀虫剂的作用方式触杀作用药剂通过昆虫表皮进入体内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
此类农药用于防治各种类型口器的害虫。
通常只有触杀作用的农药较少,大多数农药还具有胃毒作用。
如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
农药的知识点科普常识

农药的知识点科普常识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化学物质。
以下是关于农药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科普常识:
1. 分类:农药通常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四大类。
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杀菌剂用于防治病害,除草剂用于消除杂草,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2. 作用方式:农药可以通过接触、胃毒或熏蒸作用来杀死或抑制害虫、病菌或杂草的生长。
不同类型的农药可能有不同的作用方式。
3. 安全使用:农药具有毒性,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使用者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并注意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
农药必须存放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
4. 农药残留:农药在农产品上可能会留下残留物。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每个国家都有规定最大残留限量,对超出限量的产品进行管控。
5. 抗性:由于长期、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害虫或杂草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导致该农药对害虫或杂草产生较低或没有效果。
使用者应轮换不同种类的农药,并结合其他防治措施,以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6. 替代方法:除了使用化学农药,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机械、合理的农业管理等方法来控制害虫、病害和
杂草,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和环境污染。
这些是农药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农药说明进行操作,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使用。
农药毒性划分

农药毒性划分一、农药毒性划分分类1:根据农药致死中量(LD50)的多少可将农药的毒性分为以下五级:1、剧毒农药。
致死中量为1至50mg/kg。
如久效磷、磷胺、甲胺磷、苏化203(又名治螟灵、硫特普)、3911等;2、高毒农药。
致死中量为51至100mg/kg。
如呋喃丹、氟乙酰胺、氰化物、401、磷化锌、磷化铝、砒霜等;3、中毒农药。
致死中量为101至500mg/kg。
如乐果、叶蝉散、速灭威、敌克松、402、菊酯类农药等;4、低毒农药。
致死中量为501至5000mg/kg。
如敌百虫、杀虫双、马拉硫磷、辛硫磷、乙酰甲胺磷、二甲四氯、丁草胺、草甘磷、托布津、氟乐灵、苯达松、阿特拉津等;5、微毒农药。
致死中量为>5000mg/kg。
如多菌灵、百菌清、乙磷铝、代森锌、灭菌丹、西玛津等。
分类2:农药毒性分级剧毒(LD<5mg/kg):苏化203、滴滴涕、六六六、磷化铝、磷化锌、甲胺磷、久效磷、内吸磷(1059)、对硫磷(1605)、磷胺等。
目前已经全部禁止生产和使用。
高毒(LD<50mg/kg):甲基1605、3911(又名甲拌磷、西梅脱)、杀螟威、异丙磷、三硫磷、氧化乐果、氰化物、呋喃丹、氟乙酰胺、砒霜、杀虫脒、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氯化苦、五氯酚、二溴氯丙烷、401(又名乙基大蒜素)等。
大部分被禁用,部分被限制使用。
中等毒(LD<500mg/kg):有杀螟松、乐果、稻丰散、乙硫磷、亚胺硫磷、皮蝇磷、高丙体六六六、毒杀芬、氯丹、滴滴涕、西维因、害扑威、叶蝉散、速灭威、混灭威、抗蚜威、倍硫磷、敌敌畏、拟除虫菊酯类、克瘟散、稻瘟净、敌克松、402(乙基硫代磺酸乙酯)、福美砷、稻脚青、退菌特、代森胺、代森环、2,4-滴、燕麦敌、毒草胺等。
大部分被禁用。
低毒(LD<5000mg/kg):有敌百虫、马拉松、乙酰甲胺磷、辛硫磷、三氯杀螨醇、多菌灵、托布津、克菌丹、代森锌、福美双、萎锈灵、异草瘟净、乙磷铝、百菌清、除草醚、敌稗、阿特拉津、去草胺、拉索、杀草丹、2甲4氯、绿麦隆、敌草隆、氟乐灵、苯达松、茅草枯、草甘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毒性的基本知识农药毒性的基本知识常用农药的中毒及急救治疗常用杀虫剂的中毒及急救治疗1.有机磷类:有机磷农药杀虫效力高,对人畜的毒性也大。
目前绝大多数的农药中毒是有机磷农药所引起的。
如成人服用半滴对硫磷原液即可中毒,2~3滴就会引起死亡。
有机磷农药中毒作用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三种途径引起中毒。
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淋巴很快运送至全身各个器官,以肝脏含量最多,肾、肺、骨次之,肌肉及脑组织中含量少、其毒理作用是抑制人体内胆碱酯酶的活为,使胆碱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使乙酰胆碱在体内积累过多。
中毒原因主要是由于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肌瘫痪而窒息;支气管痉挛,支气管腔内积储粘液,肺水肿等加重呼吸衰竭,促进死亡。
(1)中毒症状: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类。
①轻度中毒症状: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多汗、无力、胸闷、视力模糊、胃口不佳等。
②中度中毒症状:除上述轻度中毒症状外,还出现轻度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瞳孔缩小、精神恍惚、行走不稳、大汗、流涎、腹疼腹泻等。
③重度中毒症状:除上述轻度和中度中毒症状外,还出现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口吐白沫、肺水肿、瞳孔缩小、大小便失禁、惊厥、呼吸麻痹等。
早期或轻度中毒常被人忽视,并且其症状与感冒、中暑、肠炎等病相似,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机磷农药引起的中毒症状可因品种不同而不同。
乐果中毒症状的潜伏期较长,症状迁移时间也较长,还具多变的趋势,好转后也会出现反复,会突然再出现症状,易造成死亡。
马拉硫磷误服中毒后病情严重,病程长,晚期也会有反复。
敌敌畏口服中毒,很快出现昏迷,易发生呼吸麻痹,肺水肿和脑水肿;经皮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昏、腹痛、多汗、瞳孔缩小、面色苍白等,皮肤出现水疱和烧伤等症状。
对硫磷、内吸磷经皮中毒,若头痛加剧表明中毒严重,中毒后对心肌损害明显,引起心肌收缩无力、低血压等循环衰竭。
(2)急救:将中毒者带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地方,清除毒物,脱掉污染的衣裤,立即冲洗皮肤或眼睛。
对经口中毒者应立即采取引吐、洗胃、导泻等急救措施。
(3)治疗:及时正确地服用解毒药,用常用的有机磷解毒剂抗胆碱剂和胆碱酯酶复能剂。
①用抗胆碱剂。
阿托品是目前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最有效的解毒剂之一,但对晚期呼吸麻痹无效。
采用阿托品治疗必须早、足、快、复。
对轻度中毒,用阿托品1~2毫克皮下注射,每4~6小时肌注或口服阿托品0.4~0.6毫克,直到症状消失。
对中度中毒,用阿托品2~4毫克静脉注射,以后每15~30分钟重复注射1~2毫克,达到阿托品化后改用维持量,每4~6小时皮下注射0.5毫克。
对经口中毒者,开始用阿托品2~4毫克静脉注射,以后每15~30分钟重复注射,达到阿托品化后每2~4小时静脉注射0.5~1毫克阿托品直到症状消失。
对于重度中毒,经皮肤或呼吸道引起中毒者,开始用阿托品3~5毫克静脉注射,以后每10~30分钟重复注射,达阿托品化后用维持量每2~4小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5~1毫克。
对经消化道中毒者,开始用阿托品5~10毫克静脉注射,以后每10~30分钟重复注射,达阿托品化后每1~2小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5~2毫克直到中毒症状消失。
阿托品化的指标:瞳孔较前散大,心率增快至120次以上,嘴干燥,面色潮红,唾液分泌减少,肺部湿罗音减少消失,意识障碍减轻,昏迷者开始恢复,腹部膨胀,肠蠕动音减弱,膀要根据具体情况用不能只见某一指标达到即停药,以上指标必须综合判断,胱有尿潴留等。
.小剂量维持,以避免病情反复。
注意事项:一是在诊断不明时不能盲目使用大剂量阿托品,以免造成阿托品中毒。
二是严重缺氧者应立即给氧,保持呼吸畅通。
同时以阿托品治疗。
三是伴有体温升高者,采用物理降温后再用阿托品。
阿托品与胆碱酯酶复能剂合用时应减少阿托品用量。
②用胆碱酯酶复能剂。
常用的有解磷定、氯磷定、双复磷。
解磷定:轻度中毒者用0.4~0.8克解磷定,再用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20毫升稀释后作静脉注射,每2小时重复一次。
中度中毒者用0.8~1.2克作静脉缓慢注射,以后每小时用0.4~0.8克静脉注射共3~4次。
重度中毒者用1.2克作静脉注射,半小时重复一次,以后每小时用0.4克静脉注射或点滴。
氯磷定:轻度中毒者用0.25~0.5克肌肉注射,必要时2~4小时后重复一次。
中度中毒者用0.5~0.75克肌肉或静脉注射,1~2小时后再重复一次,以后每2~4小时注射0.5克至病情好转后减量或停药。
重度中毒者用0.75~1.0克肌肉或静脉注射,半小时仍不见效可重复一次,以后每2小时肌肉或静脉注射0.5克,病情好转后,酌情减量或停药。
双复磷:轻度中毒者用0.125~0.25克肌肉注射,必要时2~3小时重复一次。
中度中毒者0.5克肌肉或静脉注射,2~3小时重复注射,视病情好转减药或停药。
重度中毒者用0.5~0.75克静脉注射,半小时后不见效,可再注射0.5克。
以后每2~3小时重复注射0.25克直至病情好转。
注意事项:一是应在中毒后24小时内用足量,并要维持48小时。
二是胆碱酯酶复能剂治疗对硫磷、内吸磷、甲拌磷的中毒疗效显著,但对敌敌畏、敌百虫农药中毒疗效差。
三是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掌握用量,用药过量会产生药物中毒。
四是复能剂对肾功能有一定损害,对患有肾病者应慎用。
五是应特别注意,不能将阿托品或解磷定作为预防性药物给接触有机磷农药的人,否则会掩盖中毒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延误治疗时机。
(4)中草药治疗:可用绿豆、甘草各一两煎水服。
也可用蔓陀萝0.3~0.9克煎水服。
还可用金鸡尾和金银花各四两、甘草二两煎水服。
(5)针灸疗法:头昏头痛可针刺太阳、风池穴;恶心呕吐针刺内关、止吐穴;腹痛针刺中脘,足三里穴;腹泻针刺天枢、气海、止泻等穴;肌颤针刺大椎、足三里、池穴;呼吸困难刺激膈神经。
需要指出的是,针灸疗法必须由具有这方面专门技能的医生实施。
(6)对症治疗:对呼吸困难者输氧,严重时进行人工呼吸。
对脑水肿者应快速给脱水利尿药物,还要服用保护脑细胞药物,在大量出汗脱水时,应补充盐水,注意电解质平衡。
有机磷中毒时禁止使用吗啡、茶碱、吩噻嗪、利血平。
2.氨基甲酸酯类常用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品种有:甲萘威、仲丁威、叶飞散、杀螟丹、抗蚜威、速灭威、混灭威、异丙威、灭多威等,其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引起中毒。
这类农药也是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但它又不同于有机磷制剂,它是整个分子和胆碱酯酶相结合,所以水解度愈太毒性愈小。
它与胆碱酯酶仅形成一种络合物,这种络合物在体内极易水解,胆碱酯酶可迅速恢复活力,它与胆碱酶的结合是可逆的,抑制后的胆碱酯酶复能快,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严重中毒。
由于氨基甲酞化胆碱酯酶不稳定,使得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症状出现快,一般几分钟至1小时即表现出来,使得中毒剂量和致死剂量差距较大。
另外不能用血ChE活性作中毒检验指标。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死亡病例的死因多是呼吸障碍和肺水肿。
(1)中毒症状头昏、头痛、乏力、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多汗、流涎、瞳孔缩小、视力模糊。
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意识模糊不清,皮肤出现接触皮炎如风疹而局部红肿奇痒,眼结膜充血,流泪,胸闷,呼吸困难等。
但因此类农药在体内代谢快,排泄快,轻度中毒者一般,在12~24小时可完全恢复,快的在1~2小时就能恢复。
(2)急救立即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地方,脱掉衣裤,用肥皂水彻底冲洗。
经口中毒者立即引吐洗胃等。
注意清除呼吸道中污物,对呼吸困难者要采取人工呼吸。
输液可加速毒物排出,但要防止肺水肿发生。
.(3)治疗以阿托品疗效最佳,用0.5~2毫克口服或静脉或肌肉注射,每15分钟重复一次至阿托品化,维持阿托品化直至中毒症状消失。
不能采用复能剂。
出现肺水肿以阿托品治疗为主,病情重者加用肾上腺素。
失水过多要输液治疗。
呼吸道出现病变者应注意保持畅通,维持呼吸功能。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解磷定对缓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症状不但无益,反而有副作用。
因而,此类农药中毒切不可用解磷定。
3.拟除虫菊酯类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品种有: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甲醚菊酯等,多属中低毒性农药,对人畜较为安全,但也不能忽视安全操作规程,不然也会引起中毒。
这类农药是一种神经毒剂,作用于神经膜,可改变神经膜通的透性,干扰神经传导而产生中毒。
但是这类农药在哺乳类肝脏酶的作用下能水解和氧化,且大部分代谢物可迅速排出体外。
(1)中毒症状①经口中毒症状。
经口引起中毒的轻度症状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上腹部灼痛感、乏力、食欲不振、胸闷、流涎等。
中度中毒症状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意识朦胧,口、鼻、气管分泌物增多,双手颤抖,肌肉跳动,心律不齐,呼吸感到有些困难。
重度症状为呼吸困难,紫绀,肺内水泡音,四肢阵发性抽搐或惊厥,意识丧失,严重者深度昏迷或休克,危重时会出现反复强直性抽搐引起喉部痉挛而窒息死亡。
②经皮中毒症状。
皮肤发红、发辣、发痒、发麻,严重的出现红疹、水疱、糜烂。
眼睛受农药侵入后表现结膜充血,疼痛、怕光、流泪、眼睑红肿。
(2)急救对经口中毒者应立即催吐,洗胃。
对经皮肤中毒者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水冲洗皮肤,皮炎可用炉甘石洗剂或2%~3%硼酸水湿敷;眼睛沾染农药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3)治疗无特效解毒药,只能对症下药治疗。
①对躁动不安、抽搐、惊厥者,可用安定10~20毫克肌注或静注;或用镇静剂苯巴比妥钠00.1~0.2克肌注;必要时4~6小时重复使用一次。
②对流口水多者可用阿托品抑制唾液分泌。
③对呼吸困难者,应给予吸氧,还应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
④对脑水肿者可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毫升静滴或静注;或用地塞米松10~20毫升或氢化可地松20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溶液100~200毫升静滴。
4.有机氯类常用的有机氯类农药品种有:林丹、三氯杀虫酯、三氯杀螨醇、毒杀芬等中低毒性农药。
这类农药中毒作用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吸收引起中毒。
它进入体内后部分在肝脏内降解,大部分以原药的形式或转变为某种衍生物蓄积体内。
这类农药多为脂溶性,所以对富含脂肪的组织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并能蓄积于人体的脂肪中逐渐分解。
毒物主要从尿液中排出,也可从粪便或乳汁中排出,但速度很慢。
所以,有机氯类农药可导致慢性蓄积性中毒。
(1)中毒症状①急性中毒。
多因误食引起,约半小时至数小时可发病,中毒程度可分为轻、中、重。
轻度中毒:全身不适,头痛,头错,无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出汗,流涎,嗜睡等,有时出现肌肉震颤。
经消化道引起的中毒呕吐明显,偶有腹泻。
中度中毒:除上述轻度中毒症状外,还剧烈呕吐,腹痛,烦躁不安,抽搐,呼吸困难等。
重度中毒:全身抽搐,因毒杀芬引起的急性中毒出现癫痫样抽搐,其余品种引起的多呈肌强直阵挛性抽搐;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心律失常;严重时吐白沫,心室震颤,呼吸衰竭,尿少尿闭,肝脏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