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规定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包括3个阶段: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确定所用材料、计算矿料配合比、据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把这个结果作为目标配合比进行试拌,确定拌合机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
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筛分,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供控制室使用)。
同时调整冷料仓的进料速度,确定生产配合比得最佳沥青用量(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沥青、±0.3%)。
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试验段,做马歇尔试验进行检验,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标准配合比是生产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
矿料级配至少0.075、2.36、4.75三档的筛孔通过率接近要求的中值。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如何根据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最佳用量1).首先根据选用矿料颗粒组成确定各种矿料的比例,使混合的矿料级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2).根据规范和经验估计适宜的沥青用量,以此沥青用量为中值、0.5%为间隔取5个不同的沥青用量,分别拌和沥青混合料,制备5组马歇尔试验试件。
3).测定试件的密度,计算孔隙率和饱和度。
并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稳定度和流值等物理力学指标。
4).整理试验结果。
以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密度、孔隙率、稳定度、流值和饱和度指标为纵坐标,分别点出试验结果,并绘制关系曲线图。
5).在图中求取密度最大值对应的沥青用量为a1,稳定度最大值对应的沥青用量为a2,规定空隙率范围的中值对应的沥青用量为a3。
计算出沥青最佳用量的初始值OAC1=(a1+a2+a3)/3。
6).求出符合规范或设计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并求取中值OAC2=(OACmin+OACmax)/2。
7).按沥青最佳用量初始值OAC1在曲线图上求取相应的各项指标值,当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时,OAC1和OAC2综合决定沥青最佳用量。
若不满足要求时,应调整级配,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

66YAN JIUJIAN SHE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Li qing hun he liao mu biao pei he bi she ji zhu yi shi xiang赵开停 魏强一般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的设计程序和方法,在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B、附录C 附录D 中有明确规定。
在此仅对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应该掌握的原则谈点具体做法。
一、首先应认真掌握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前,必须熟知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对设计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要求,和招投标文件中特殊条款的规定。
二、怎样配制理想的矿料级配曲线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级配曲线是由粗颗粒集料,细颗粒集料和矿粉组合而成。
它是按沥青路面结构层设计类型,选自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然后,从料场生产不同规格矿料中取有代表性样品进行颗粒分析和材质鉴定,最后通过不同规格矿料筛分结果,配制出需要的矿料级配曲线,即为理想的矿料配合比,在配置矿料级配曲线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几个关键性筛孔尺寸通过百分率,为关键性的控制点。
1.关键性筛孔粗细集料用量的确定矿料级配曲线中,粗细骨料关键性筛孔尺寸分界线,既为关键性控制点。
根据规定:矿料级配中最大公称尺寸超过20mm 以上者,关键性筛孔尺寸为4.75mm ;当矿料级配中最大公称尺寸小于16mm 以下者,关键性筛孔尺寸为2.36mm。
2.矿粉用量的确定矿料级配曲线中,0.075mm 筛孔以下矿粉用量,在沥青混合料中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是用量大小问题,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技术指标,随矿粉用量的变化而变化。
当你没有经验时,可根据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各种矿料级配范围中值选用,假设沥青混合料为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中AC-20矿料级配范围时,要求0.075mm 以下筛孔通过百分率控制为3-7,其中值则为5。
沥青混合料设计手册

沥青混合料设计手册引言:沥青混合料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具有较好的抗压性和耐久性,在道路使用中能够承受车辆和气候的影响。
为了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设计手册成为必备的工具。
本手册旨在介绍沥青混合料设计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道路工程师、设计师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第一部分:设计原理1.1沥青混合料的定义沥青混合料是由沥青、矿料(石子、砂子)和其他添加剂(如抗老化剂、填料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材料。
1.2设计目标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目标包括:承受交通荷载的能力、防水性能、抗老化性能、耐久性和经济性。
1.3设计步骤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步骤包括:确定设计指标、选取沥青等级、确定矿料比例、试验设计、评价设计结果等。
第二部分:设计步骤2.1确定设计指标根据道路的交通量、车速、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指标,如抗脱粘性、抗滑移性、抗变形性等。
2.2选取沥青等级根据设计指标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沥青等级。
常用的沥青等级有:AC-XX(XX表示沥青粘度值)和PG-XX(XX表示沥青抗老化温度)。
2.3确定矿料比例根据设计要求和沥青等级,确定矿料比例。
常见的矿料比例有:骨料比例、砂浆比例和沥青骨料比例。
2.4试验设计进行沥青混合料的试验设计,包括压实度试验、模塑度试验、马歇尔试验等。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优化设计。
2.5评价设计结果根据试验结果和设计指标,评价设计结果的合理性和可施工性。
评价结果包括抗压性能、耐老化性能、耐水性能等。
第三部分:注意事项3.1沥青选择在选择沥青时应考虑沥青的品质、粘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同时,应根据气候条件进行选材。
3.2矿料选择矿料的选择应考虑石子的坚固程度、颗粒形状和颗粒大小。
同时,应确保矿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3.3设备要求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时,需确保有适当的设备如混合设备、试验设备等。
3.4工程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工程质量控制,包括材料的质量控制、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工艺控制等。
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 -回复

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回复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常用于道路建设和修复的材料。
它是由沥青、碎石、砂子和填料等成分组成的复合材料。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是指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砂子在沥青基质中的比例和分布情况。
在设计和生产沥青混合料时,了解和控制级配组成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混合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级配范围是指碎石和砂子的粒径分布范围,通常用筛孔尺寸表示。
常见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有13.2毫米、9.5毫米、4.75毫米、2.36毫米、1.18毫米、0.6毫米等。
每个级配范围对应着特定的筛孔尺寸,确保混合料中的颗粒大小能够均匀分布。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要求。
级配要求是指混合料中各个级配范围所占的比例。
根据不同的道路使用要求,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级配要求。
例如,对于高速公路,我们可能希望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密实性和抗水损失能力,因此可以要求较高的级配粒径比例;而对于市区道路,我们可能更关注混合料的平稳性和降噪能力,因此可以要求较低的级配粒径比例。
然后,我们需要进行级配设计。
级配设计是指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混合料中各个级配范围所占的比例。
级配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考虑材料的物理特性、粒径分布和力学性能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级配曲线和级配比例来表示不同级配范围的比例关系。
级配曲线是将各个级配范围的粒径分布绘制在同一张图上,通过观察曲线的形状和斜率,可以得出混合料的性能特点。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级配控制。
级配控制是指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通过筛分和搅拌等操作,控制混合料中各个级配范围的比例和分布。
级配控制是确保混合料质量的关键步骤,它需要使用专业的筛孔分析仪器和技术手段,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调整。
总之,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是由碎石和砂子等颗粒物料在沥青基质中的分布比例决定的。
了解和控制级配组成是确保混合料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通过确定级配范围、制定级配要求、进行级配设计和控制等步骤,我们可以有效地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为道路建设和修复提供可靠的材料保障。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原则与方法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原则与方法王林宋树喜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山东省烟台市交通局质检站1 引言近年来,随着对高等级沥青路面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对于路面沥青混合料的认识提高逐渐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的引进,为我们在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往许多认识的误区正进一步得到澄清,对路面沥青混合料的研究与认识己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以往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选择问题的认识就是许多误区中的一个,我们逐渐认识到,对于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选择不再是千篇一律地选择级配范围的中值,而是根据路面的运输和气候条件和集料的自身特性进行优化选择。
正在修订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也将级配的选择作为重要的修订内容。
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对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性质充分认识,做到有的放矢。
本文将笔者近年来对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学习和研究的认识加以阐述,以抛砖引玉。
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特性和压实特性。
一般认为,如果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稳定性差,使用过程中空隙率过小容易出现车辙和泛油现象,而路面空隙率过大也容易出现水损、老化和失稳现象。
沥青混合料在一定压实条件下的体积特性由矿料的体积特性和沥青胶结料的含量和性质确定。
矿料的体积特性直观地反映在一定压实条件下的矿料间隙率VMA 的变化。
影响矿料体积特性的主要因素有:矿料的级配、矿料材质的硬度、表面纹理、颗粒的形状、压实条件。
级配是指沥青混合料中矿料不同粒径的分布,一般采用各个筛孔的通过率表示。
它是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最重要特性,几乎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几乎所有重要特性,包括劲度、稳定性、耐久性、渗水性、施工和易性、抗疲劳能力、抗滑能力甚至抗开裂能力。
根据美国沥青路面协会NAPA的资料指出,对于高压力作用下的沥青混合料,如果是一个稳定的混合料,高温车辙的抗力80%是由集料骨架结构提供的,其余的20%是由沥青胶结料提供。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 (ac-16)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分项工程:SBS改性沥青下面层级配类型:AC-16CⅠ-C改进型试验日期:2013年12月生产配合比设计说明一、生产配合比组成设计依据1、至快速通道改建工程AC-16C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二、原材料检测与确定1、沥青:采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SBS I-C改性沥青;2、集料:采用水泥石料厂生产的石灰岩碎石,经过二次筛分,1仓(0-4mm)2仓(4-7mm)3仓(7-11mm)4仓(11-18mm)共计4仓。
4仓毛体积相对密度为2.670,表观相对密度为2.719。
3仓毛体积相对密度为2.639,表观相对密度为 2.687。
2仓毛体积相对密度为 2.608,表观相对密度2.662。
1仓表观相对密度为2.695,毛体积相对密度2.642。
3、填料:采用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石灰岩矿粉,矿粉表观相对密度为2.837。
三、沥青混合料试验1、混合料级配试验:4仓:3仓:2仓:1仓:矿粉=5:7:24:21:7:33:3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在确定目标配合比为4.8%基础上分别配制了4.6%,4.8%,5.0%,三组油石比的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
3、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选定:分别测定了三组试件的密度,稳定度,流值。
并计算空隙率,沥青体积百分率,粒料间隙率,饱和度。
试验结果整理如下:a1=4.8%a2=4.8%a3=4.8%a4=4.7OAC1=(a1+a2+a3+a4)/4=4.78%OAC max=4.8%OAC min=4.6%OAC2=(OAC max+OAC min)/2=4.7%且OAC min<OAC1<OAC maxOAC=(OAC1+OAC2)/2=4.7%由试验检测结果可以得出最佳油石比为 4.7%,因为施工设计图纸注明为提高沥青面层密水性,优化路面粘结性和对水的稳定性,施工时油石比应较设计油石比增加0.1-0.2%,最终确定最佳油石比为4.8%。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等级配合比设计方法:
等级配合比设计方法是根据混合料的使用等级确定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确保混合料的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要求。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使用等级: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和交通荷载等级,确定混合料的使用等级,如AC-13、AC-20等。
(2)确定粗集料含量:根据使用等级和交通荷载等级,参考相应的规范和试验结果,确定粗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
(3)确定沥青含量:根据粗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和试验结果,确定沥青的最佳含量范围。
(4)确定细集料含量:根据粗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和试验结果,确定细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
(5)确定沥青级配比例:根据粗集料、细集料和沥青的最佳含量范围和试验结果,确定混合料中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
2.初步配合比设计方法:
初步配合比设计方法是在缺乏详细材料试验数据的情况下,根据经验和规范,进行初步的配合比设计,然后通过试验和调整来进一步确定最佳配合比。
(1)确定初步沥青含量:根据使用要求和沥青的理论含量,初步确定沥青的含量。
(2)确定初步粗集料含量:根据规范和经验,初步确定粗集料的含量范围。
(3)确定初步细集料含量:根据规范和经验,初步确定细集料的含量范围。
(4)试验和调整:根据初步配合比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如果混合料的性能和使用要求不符合,可以通过调整沥青含量、粗集料含量和细集料含量来改善混合料的性能。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根据规范和经验进行合理的估算和调整,同时进行试验和对结果进行分析,以确保最终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满足使用要求和性能指标。
配合比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材料的可用性和成本等因素,以实现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摘要:本文首先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原材料进行了论述,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填充料、沥青等各种原材的特点、以及容易引发的问题。
而后对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的确定进行了总体论述。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集料摊铺运输引言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高等级路面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一个好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必须配合严格的施工管理,才能达到真正优化的目的。
一、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一)原材料:1-1粗集料:用于沥青混合料面层的粗集料,宜采用碎石或砾石,其粒径规格和质量要求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的规定。
本标段的粗集料采用夏冲石料厂的碎石,其基本要求如下:1、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且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
2、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
3、对于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择硬质岩(中性或基性火成岩)。
由于硬质岩石与沥青的粘接力存在着较大差异,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小于4级。
1-2细集料:细集料包括人工砂、天然砂。
沥青路面面层宜采用人工砂作为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并与沥青具有良好的粘附性。
1-3填充料用于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填料应洁净、干燥并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1、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填料宜采用强基性岩石(石灰岩、岩浆岩)等增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不宜使用混合料生产中干法除尘的回收粉。
2、采用水泥、消石灰粉做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量总量的2%。
3、对于沥青表面层混合料不推荐使用在混合料生产回收粉,当塑性指数小于4且亲水系数小于0.8时,经过实验可以使用,回收粉用量每盘不能超过矿粉总量的1/4。
本路面采用矿粉作为填充料。
1-4沥青1、沥青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沥青每车都必须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规定
1)沥青混合料面层一般采用双层或三层式结构。
2)各层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上面层和中面层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对高整公路应不小于800次/mm,对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mm。
3)承包人应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阶段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与检验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
4)承包人应在28d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拟用的沥青混合料级配、沥青结合料用量及沥青混合料稳定度、流值、空隙率、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等各项技术指标的书面详细说明。
在承包人提交的目标配合比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前,不得进入生产配合比设计。
5)如果承包人建议改变料源时,应在材料生产之前,把新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监理工程师审批。
审批新的工地拌和料级配时应做试验,每一次评价至少需要14d 时间。
由于这些变化而产生的所有费用都应由承包人支付。
6)在沥青混合料未被批准之前,不得进行下一步工序。
未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对已批准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和原材料品种不得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