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安全监测课程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安全监测课程设计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1 概述 (3)

2工程背景 (3)

3设计依据 (3)

4滑坡监测说明 (3)

4.1监测原则 (3)

4.2监测内容 (4)

4.3监测方法 (4)

4.4监测仪器 (5)

5设计方案 (8)

5.1布点原则 (8)

5.2选点、埋石 (8)

5.3滑坡体监测方法设计 (8)

5.4监测预算 (9)

5.5附图 (9)

6结语 (11)

1 概述

岩土工程监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它是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钢筋混凝土力学及土木工程设计理论和方法等学科为理论基础,以仪器仪表、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大地测量技术、测试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为技术支持,同时还融合土木工程施工工艺和工程实践经验,以岩土体及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动态评估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滑坡是一种重力地质现象,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一种次生地质灾害。其主要特征是不稳定的天然斜坡或人工边坡,在岩体重力、水及震动力作用下,失去原有平衡和存在的基础,发生了危害性的变形破坏,结果倾倒或滑落产生的大量岩土堆积物,引起交通中断,村镇埋没,江河堵塞,水库淤积,甚至酿成巨大的地质灾害。大部分滑坡都不同程度的与人类工程建设活动有关。因此,滑坡监测已成为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行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被视为工程设计效果、施工和运行安全的直接指示器。

2工程背景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固戍社区朱坳山滑坡地质灾害点位于宝安区西

乡街道固戍社区。

2008年6月13日特大暴雨引发本次山体滑坡,斜坡岩土体产生滑动,对

坡下的别墅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

3设计依据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条,2004.3.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

《国家地质灾害应及预急预案》(国办函[2005]37号文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固戍社区朱坳山滑坡应急治理工程设计方

案》

4滑坡监测说明

4.1监测原则

⑴监测方法应充分考虑边坡特征、地质条件及监测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做到旧、新设备结合,仪器监测和宏观监测相结合,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相结合。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使监测工作即经济安全,又适用可靠,避免单方面追求高精度、自动化、多参数而脱离工程实际的监测方案。在选择监测

方法时,尽量做到宁可少而精,勿要大而全,以适合我国国情。

⑵监测仪器选择应做到庖子仪表和机械仪表相结合,高精度仪表和低精度仪表相结合,以便互为补充、校核,提高监测资料可靠度,不要片面追求“高、精、尖、多、全”

⑶监测内容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空间形态及所处阶段,选择关键的监测部位,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选择监测参数,注意突出重点,兼顾整体,合理布置监测网点,力求地表监测与深部监测相结合,岩土监测与承载体系监测相结合,机械测试与电子测试相结合,效应监测与环境量监测相结合,几何量监测与物理参数相结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交叉监测网络系统。

⑷监测周期主要根据滑体所处的变形阶段及不同监测方法的性质确定。一般在滑坡未进入速变状态且变形量较小时,可适当延长观测周期;在滑坡变形速率加大或出现异变时,应缩短观测周期、加密观测次数。在降雨量较大的雨季,也应适当调整监测周期,以便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4.2监测内容

变形监测、相关因素监测、宏观前兆监测

⑴变形监测

a位移监测。分为地表和地下的绝对位移监测和相对位移监测,是监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内容。其中绝对位移监测监测的是滑坡的三维位移量、位移方向与位移速率。相对位移监测重点变形部位裂缝、崩滑面等两侧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移量,包括:张开、错动、抬升、下沉等

b倾斜监测。分为地面倾斜监测和地下倾斜监测,监测滑坡的角变位与倾倒、倾摆变形及切层蠕滑。

c与滑坡变形的物理量监测。一般包括地应力、推力监测和地声、地温监测等。

⑵变形相关因素监测

a地表水动态,包括与滑坡形成和活动有关的地表水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等动态变化以及地表水冲蚀情况和冲蚀作用对滑坡的影响。分析地表水动态变化与滑坡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进行地表水与滑坡形成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b地下水动态。地下水的水位、水压、水量、水温、水质等动态变化。分析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其与地表水、大气降水的关系,进行地下水与滑坡形成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c气象变化。包括降雨量、降雪量、融雪量、气温等,进行降水等与滑坡形成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d地震活动。监测或收集附近及外围地震活动情况,分析地震对滑坡形成与稳定性的影响。

e人类活动情况。主要是与滑坡的形成、活动有关的人类工程活动,包括洞掘、削坡、加载、爆破、振动,以及高山湖、水库或渠道渗漏、溃决等,并据以分析其对滑坡形成与稳定性的影响。

⑶宏观前兆监测

a宏观形变。包括滑坡变形破坏前常出现的地表裂缝和前缘岩土体局部坍塌、鼓胀、剪出,以及建筑物或地面的破坏等。测量其产出部位、变形量及其变形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