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安全检测与监测课程设计

安全检测与监测课程设计

安全检测与监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掌握常见的安全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实际操作,能够正确使用安全检测设备,掌握基本的安全检测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规定,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安全检测的定义、目的、方法和技术,安全监测的原理、方法和设备等。

2.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包括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以及安全检测与监测的规范和操作规程等。

3.常见的安全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包括气体检测仪、粉尘检测仪、噪音检测仪等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4.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实际操作,包括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实际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室实践,使学生掌握常见的安全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安全检测与监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监测监控技术课程设计

监测监控技术课程设计

监测监控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监测监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了解监测监控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3. 掌握监测监控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监测监控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监测监控设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监测监控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技术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监测监控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监测监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理论知识:- 监测监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 监测监控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 监测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2. 实践操作:- 监测监控设备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 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操作。

- 监测监控系统的搭建与调试。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章:监测监控技术概述,介绍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 第二章:监测监控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案例,了解其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作用。

- 第三章:监测监控设备的使用与操作,学习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 第四章: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技能。

- 第五章:监测监控系统的搭建与调试,分组实践,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有序推进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监测监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安全监测系统课程设计

安全监测系统课程设计

安全监测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安全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安全监测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安全监测系统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掌握各种安全监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熟悉安全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流程。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安全监测系统对实际问题进行风险评估;–能够设计和搭建简单的安全监测系统;–能够对安全监测系统进行维护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安全监测系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监测系统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循安全规范,提高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监测系统的概念、分类和作用;2.各种安全监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如温度监测、压力监测、浓度监测等;3.安全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流程,包括传感器、数据处理与分析、报警与控制等;4.安全监测系统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5.安全监测系统的维护和优化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安全监测系统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安全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本课程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实用的安全监测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安全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关于安全监测的课程设计

关于安全监测的课程设计

关于安全监测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安全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安全监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安全监测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目标明确,便于学生和教师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1.安全监测的基本概念:介绍安全监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安全监测的原理:讲解安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安全监测的技术:介绍常见的安全监测技术和设备。

4.安全监测的应用:分析安全监测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内容科学系统,与课本紧密关联,符合教学实际。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安全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讨论法:学生讨论安全监测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安全监测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4.实验法:进行实地安全监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四、教学资源我们选择和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安全监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安全监测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资源丰富多样,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我们设计了一套合理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安全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监控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安全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安全监控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技能。

知识目标:了解安全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的安全监控技术和设备;了解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流程。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操作安全监控设备;能够运用安全监控技术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够独立完成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安全监控工作的重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常见的安全监控技术和设备,以及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流程。

1.安全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介绍安全监控的定义、作用和意义,阐述安全监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常见的安全监控技术和设备:介绍摄像头、门禁系统、报警系统等常见的安全监控技术和设备,并解释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3.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流程:介绍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系统安装和调试等环节。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讲解材料的呈现,向学生传授安全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监控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技能。

3.实验法:通过实验室的实践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安全监控设备的操作和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流程。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安全监控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安全监控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文稿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安全检测与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检测与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检测与监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安全检测与监控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安全检测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2. 学生能了解监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掌握安全检测与监控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测设备,进行简单的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的设计。

2. 学生具备使用监控设备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能针对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的一般维护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安全检测与监控工作的责任感,增强安全意识,关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2. 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团队合作,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学生认识到安全检测与监控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安全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安全检测与监控基本概念:介绍安全检测、监控的定义,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安全检测与监控概述2. 安全检测设备与技术:讲解常见的安全检测设备(如气体检测仪、红外线探测器等)及其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安全检测设备与技术3. 监控系统组成与功能:阐述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如摄像头、录像机、报警器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监控系统组成与功能4. 安全检测与监控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解读相关法律法规,介绍安全标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安全检测与监控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5. 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设计:教授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包括设备选型、布局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设计6. 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培养学生使用监控设备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矿井安全监测课程设计

矿井安全监测课程设计

矿井安全监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矿井安全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重要性;2. 掌握矿井安全监测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运行机制;3. 熟悉矿井安全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及其适用场景;4. 了解矿井安全事故的成因、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矿井安全监测系统进行初步设计与分析;2. 能够运用矿井安全监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3. 能够运用矿井安全知识对潜在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和评估;4. 能够制定简单的矿井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矿井安全监测工作的兴趣和责任感,提高职业素养;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矿井安全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矿井安全监测的实际需求,结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注重实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矿井安全监测的基本知识,具备矿井安全监测与事故预防的能力,为我国矿井安全生产贡献力量。

同时,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矿井安全监测基本概念与原理- 矿井安全监测的定义、作用及发展概况- 矿井安全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组成2. 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及其设备- 矿井安全监测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常见矿井安全监测设备的特点及应用3. 矿井安全监测技术手段- 传感器技术及其在矿井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在矿井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在矿井安全监测中的应用4. 矿井安全事故成因与预防- 矿井安全事故的常见类型及成因分析- 矿井安全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制定- 矿井安全监测在事故预防中的作用5. 矿井安全监测实例分析- 矿井安全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分析与讨论,总结矿井安全监测的经验教训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安全检测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检测监控课程设计

安全检测监控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安全检测监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安全检测和监控。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安全检测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包括各种检测技术、监控系统和安全评价等内容。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具备实际操作安全检测监控设备的能力,能够进行安全评价和风险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安全检测监控工作的重视,使其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安全检测监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安全检测监控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安全检测监控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2.安全检测技术:详细讲解各种安全检测技术,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3.安全监控系统:介绍安全监控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监控系统进行安全管理。

4.安全评价:讲解安全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进行安全评价和风险分析的能力。

5.实践操作:安排实际操作环节,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安全检测和监控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安全检测监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对安全问题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安全事故案例,使学生了解安全检测监控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际操作环节,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安全检测和监控操作,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安全检测监控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监测监控课程设

安全监测监控




学院:能源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姓名:张德军
学号: 0703070136
日期:2011年1月3日
对煤自然发火平台监测监控系统的
设计
一、工程设计
1、需求设计
1.1需求分析
该实验室主要承担煤自然特性的实验研究。

主要测试煤自然发火期的放热强度、耗氧速度、临界温度及指标气体等特性参数。

实验台煤样容量
1.5 吨,模拟煤自燃环境,自然供风,自持氧化升温,自动测量温度等参
数,实验数据计算机处理,是我国迄今装煤量最大的煤自然发火专业实验台。

1.2功能需求
1)试验台容量1.5t。

2)用于测试煤的自然发火期放热强度、耗氧速度、临界温度及指标气
体等特性参数。

3)需要将数据处理转化为三维图像,并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

4)可以按需求打印。

5)用户可以获取图像中任意一点的信息。

6)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实验进程,如环境温度高低,风速,氧含
量等。

7)在实验中与意外情况,可以紧急停止试验。

8)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

1.3界面需求
1)试验台通过计算机控制。

2)界面需要显示实验时间、试验台等温三维立体图像,实验台最高、
最低温度,通风风速,进回风流中氧、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浓度,
煤的重量等信息。

3)可以用鼠标指针点击查看各点温度。

1.4性能需求
1)操作安全,性能可靠。

2)数据测量准确。

3)操作方便快捷。

4)反应灵敏。

2、环境分析
2.1需求方实际环境
2.1.1地理位置
本实验室位于在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西安科技大学校园内,旁有办公楼,宿舍楼,东临雁塔路,为闹市区。

2.1.2实验室环境
实验室为普通建设楼房,没有特别的防护措施和设施。

2.2供应方客观条件
供应方感应器种类齐全,资金充裕,技术成熟,但限于国内计算机软件水平总体不高,实现三维立体成像有较大困难,建议改为二维成像。

从经济效益因素考虑,设置热感应器的数量为九个。

3、系统设计
3.1系统框图
3.1.1系统结构图
3.1.2信息流程图
3.2系统设计说明
本系统有主平台、计算机系统、安全控制系统组成,其具体功能如下。

3.2.1主平台
由燃烧炉、传感系统及附件组成。

其中包含一个承载能力1.5t的燃烧炉及其进风装置,9个热传感器,进、回风各一套气体监测装置
(能够检验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等气体)组
成。

其功能是燃烧实验用煤并感知其温度,控制进回风量并检测各种
气体浓度,最后传至计算机系统及安全控制系统。

3.2.2计算机系统
主要由计算机及辅助软件系统构成,主要负责将传感系统上传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然后转换成像。

3.2.3安全控制系统
即紧急停车系统。

其功能是监测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当温度过高或其
他有可能产生危险的事件发生时,即紧急停车。

4、实施要案
4.1安装条件
4.1.1室内环境要求
1)温度范围﹣10 ℃---40 ℃
2)湿度 20%---75%
3)干净和无尘
4)必须远离强磁场操作,避免阳光直射和震动操作平台。

4.1.2供电要求
稳定的380V工业用电
4.1.3其他要求
安装人员、器材均由供应方提供,需求方配合工作。

4.2实施步骤
1)预制燃烧炉、送风装置、各类传感器、计算机平台及软件系统,
分组完成。

2)安装队负责安装。

安装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a.安装燃烧炉
b.安装送风装置
c.安装传感器
d.安装紧急停车装置
e.将传感器以计算机系统相连
3)调试工作,将实验平台调试至工作状态。

4)验收。

要求技术人员、双方负责人在场。

4.3验收标准
实验平台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正常工作,在实际环境与客观条件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需求方要求,符合当初双方共同制定的功能标准。

二、数据处理
1.纵剖面数据
1).要求按照每0.02m为单位进行插值,插值结果表
续表1:
续表2:
续表3:
续表4:
续表5:
续表6:
续表7:
续表8:
续表9:
续表10:
2).分别按照以整数和0.5为阀值分别绘制平面图
(此部分没有写现在还不会)
2.实验连续数据
27.7,29.1,31.2,32.6,33.4,34.3,35.4,36.1,39.8,41.3
45.9,49.3,53.2,54.9,55.9,56.7,57.7,58.8,60.2,61.1
62.6,63.7,65.4,66.8,68.9,70.3,72.5,74.4,76.8,79.7
83.5,86.3,88.4,93.9,99.8,106.5,120.4,127.5,134.7,141.8
149.1,155.2,160.6,170.8,177.7
1).绘制以上数据的曲线(以上数据为每一小时采集一次的数据)
2.以每3个数据为一组,计算每组数据的X i =(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并绘制数据X i的曲线(注意坐标的间距)
时间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X i)V i A i
2 31.09496 3.18886 1.99164
5 34.28382 5.1805 4.87015
8 39.4643210.05065-3.53391
11 49.51497 6.51674-3.76472
14 56.03171 2.752020.97669
17 58.78373 3.728710.61127
20 62.51244 4.33998 1.18902
23 66.85242 5.529 1.71017
26 72.381427.23917 1.66523
29 79.620598.90448.94151
32 88.5249917.8459110.46659
35 106.370928.3125-7.587
38 134.683420.7255 2.1685
41 155.408922.894
44 178.3029
3.以上面计算的数据X i为基础,计算 V i=(X i+1 - X i),并绘制V i的曲线(如i+1超出范围自动舍弃)
4.以数据V i为基础,计算A i=(V i+1 - V i),并绘制A i的曲线(如i+1超出范围自动舍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