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开发板如何安装Linux系统

合集下载

gec-6818 嵌入式linux开发指导手册

gec-6818 嵌入式linux开发指导手册

gec-6818 嵌入式linux开发指导手册嵌入式Linux开发指导手册是针对GEC-6818嵌入式开发板的用户提供的一份使用手册,旨在帮助开发者了解如何在GEC-6818上进行嵌入式Linux开发,并提供一些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指导。

一、GEC-6818简介GEC-6818是一款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开发板,搭载了Cortex-A53四核处理器,主频高达 1.3GHz,拥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和扩展能力,适合用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本章将介绍GEC-6818的主要硬件组成和接口定义,以便开发者能够快速上手使用。

二、嵌入式Linux系统搭建本章将介绍如何搭建嵌入式Linux系统,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编译和安装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安装、内核的编译和配置、文件系统的构建和配置等。

同时,还会提供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帮助开发者尽快搭建起自己的开发环境。

三、设备驱动开发设备驱动是嵌入式Linux开发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本章将介绍设备驱动的基本概念和开发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字符设备驱动、块设备驱动、网络设备驱动等。

同时,还会提供一些实例代码和开发技巧,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设备驱动的开发。

四、应用程序开发应用程序开发是嵌入式Linux开发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本章将介绍如何在GEC-6818上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

主要内容包括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编写Makefile文件、调试应用程序等。

同时,还会提供一些常见的应用程序开发技巧和调试方法,帮助开发者快速进行应用程序开发。

五、远程调试和调优远程调试和调优是嵌入式Linux开发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章将介绍如何在GEC-6818上进行远程调试和调优。

主要内容包括通过串口进行调试、使用GDB进行调试、使用sysbench进行性能测试等。

同时,还会提供一些常见的调试和调优技巧,帮助开发者尽快定位和解决问题。

ARM开发板嵌入式linux系统与主机PC通过串口传输文件

ARM开发板嵌入式linux系统与主机PC通过串口传输文件

嵌入式linux系统与主机通过串口传输文件
我想如果要从PC机下载东西到开发板的嵌入式linux系统里面,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用tftpsftp等网络工具从网口下载。

但如果网络用不了,只能通过串口下载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有两个工具能帮到你:一个是zmrx、zmtx,另外一个是lsz、lrz。

个人觉得zmrx/zmtx没有lsz/lrz 稳定,建议还是用后者。

下面介绍一下lsz/lrz的使用方法。

一、编译lrzsz并下载到开发板上

/download/0007000/6293.sht ml下一个lrzsz的tar包,解压缩后输入./configure,然后进入了src 文件夹中,修改了src文件夹中的Makefile文件,配置为与手机对应的交叉编译器,运行make,ok!得到两个可执行文件sz,rz(或者lsz,lrz),把它们下载到开发板linux系统的/bin目录下。

二、情况1: PC机用windows操作系统
如果PC机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串口通信工具可以用系统自带的超级终端。

下面介绍一下传输文件的方法。

1、开发板-->PC机
在开发板上输入sz filename。

在PC机上点击超级终端的菜单“传送”-> “接收文件”,选择下载的位置和Zmodem与崩溃恢复协议,点击接收即可。

2、PC机-->开发板
在开发板上先进入/tmp目录,然后输入rz。

在PC机上点击超级终端的菜单“传送”-> “发送文件”,选择目标文件和Zmodem与崩溃恢复协议,点击发送即可。

如何安装和使用Linux操作系统

如何安装和使用Linux操作系统

如何安装和使用Linux操作系统第一章:引言和背景知识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免费开源的操作系统,以其稳定性和安全性而闻名。

本章将介绍Linux操作系统的背景知识,包括其起源、发展和主要特点。

第二章:选择适合您的Linux发行版Linux操作系统有许多不同的发行版本,每个版本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用途。

本章将指导您选择适合您需求的Linux发行版,并对常见发行版进行介绍。

第三章:准备安装所需材料在安装Linux操作系统之前,您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材料和设备。

本章将介绍您需要准备的硬件设备、安装介质和其他必要的准备步骤。

第四章:安装Linux操作系统本章将详细介绍如何安装Linux操作系统。

涵盖的内容包括从镜像文件创建安装介质、启动计算机并进入安装程序、分区和格式化磁盘、选择安装选项、设置用户账户和密码等。

第五章:初次启动和基本配置当安装完成后,您需要进行一些初次启动和基本设置,以确保Linux操作系统正常运行。

本章将介绍如何进行初次启动、配置网络连接、更新软件包、设置系统时区等。

第六章:使用Linux命令行界面Linux操作系统以其强大的命令行界面而著名,熟练使用命令行界面是运维人员的必备技能。

本章将介绍基本的Linux命令,包括文件和目录操作、用户和权限管理、进程管理等。

第七章:安装和配置常用应用程序本章将介绍如何安装和配置常用的Linux应用程序,例如Web 服务器、数据库、邮件服务器等。

同时,还将介绍如何使用包管理器进行软件的安装和更新。

第八章:远程访问和文件传输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是管理Linux系统的常见任务之一。

本章将介绍如何通过SSH协议远程登录Linux系统,并使用SCP或SFTP实现文件的传输和管理。

第九章:系统监控和故障排除在运维过程中,系统监控和故障排除是非常重要的。

本章将介绍常用的系统监控工具和技术,以及处理常见故障的方法。

第十章:安全性和更新Linux操作系统以其高度的安全性而闻名,但仍然需要采取一些额外的措施来确保系统的安全。

arm版本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

arm版本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

arm版本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ARM架构是一种常见的处理器架构,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设备和移动设备中。

在ARM版本的Linux系统中,启动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系统如何从开机到正常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ARM版本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

一、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引导加载程序是系统启动的第一阶段,它位于系统的固化存储器中,比如ROM或Flash。

在ARM版本的Linux系统中,常用的引导加载程序有U-Boot和GRUB等。

引导加载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加载内核镜像到内存中,并将控制权转交给内核。

二、内核初始化引导加载程序将内核镜像加载到内存后,控制权被转交给内核。

内核初始化是系统启动的第二阶段,它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1. 设置异常向量表:ARM架构中,异常是指硬件产生的中断或故障,比如系统调用、中断请求等。

内核需要设置异常向量表,以便正确处理异常。

2. 初始化处理器:内核对处理器进行初始化,包括设置页表、启用缓存、初始化中断控制器等。

3. 启动第一个进程:内核创建第一个用户进程(一般是init进程),并将控制权转交给它。

init进程是系统中所有其他进程的父进程,负责系统的初始化工作。

三、设备树(Device Tree)设备树是ARM版本Linux系统中的一种机制,用于描述硬件设备的相关信息。

在内核初始化过程中,内核会解析设备树,并建立设备树对象,以便后续的设备驱动程序使用。

设备树描述了硬件设备的类型、地址、中断等信息,以及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它使得内核能够在运行时自动识别和配置硬件设备,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移植性和灵活性。

四、启动初始化(Init)启动初始化是系统启动的第三阶段,它是用户空间的第一个进程(init进程)接管系统控制权后的操作。

启动初始化主要完成以下几个任务:1. 挂载根文件系统:启动初始化会挂载根文件系统,使得用户可以访问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和目录。

2. 加载系统服务:启动初始化会加载并启动系统服务,比如网络服务、日志服务、时间同步服务等。

基于ARM平台Linux内核移植论文

基于ARM平台Linux内核移植论文

基于ARM平台的Linux内核移植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10-0204-01摘要:linux是一个可移植性非常好的操作系统,它广泛支持了许多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

可移植性是指代码从一种体系结构移植到另外一种不同的体系结构上的方便程度。

本文介绍了基于arm 开发板的linux内核移植过程,主要包括二方面的内容:交叉编译器的安装、内核的配置与移植。

本文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linux操作系统使用经验。

关键词:移植内核 linux一、概述一个嵌入式linux系统的启动顺序可以分为四步:1、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

2、加载linux内核。

3、挂载根文件系统。

4、运行应用程序。

所以要想使linux内核在开发板上运行,就必须对以上四步的相关源代码进行移植操作,使其可运行于嵌入式平台。

本文主要介绍内核移植部分,其余部分可参考相应书箱或文档。

二、开发环境的建立2.1、安装虚拟机、fedora13操作系统及相关的开发工具(gcc、gedit等),本文的所有操作均是在这种开发环境下进行,本文的工作目录为 \work,且都是在root权限下操作。

2.2、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的安装。

交叉编译器是嵌入式linux开发的基础,后续的移植过程都要用到此编译器,在linux pc平台下,利用arm-linux-gcc编译器可编译出针对arm linux平台的可执行代码。

安装过程如下:a、网上获取arm-linux-gcc-4.3.2.tgz源代码包并保存于/work 目录中。

b、解压命令(tar xvzf arm-linux-gcc-4.3.2.tgz -c /)注意上面的命令必须是大写c且后面有个空格,这样将源代码解压至目录/usr/local/arm/4.3.2中。

c、配置编译环境路径。

输入命令(gedit /root/.bashrc)打开.bashrc文件,在最后一行加入如下内容:exportpath=/usr/local/arm/4.3.2/bin:$path保存关闭文件,用root重新登录系统,输入命令:(arm-linux-gcc –v)如果安装成功将会显示arm-linux-gcc的版本号。

linux安装配置交叉编译器arm-linux-gnueabi-gcc

linux安装配置交叉编译器arm-linux-gnueabi-gcc

linux安装配置交叉编译器arm-linux-gnueabi-gcc要使我们在x86架构下运⾏的程序迁移⾄ARM架构的开发板中运⾏时,需要通过交叉编译器将x86下编写的程序进⾏编译后,开发版才能运⾏。

在安装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

⼀、下载交叉编译器1.新版本的下载⼊⼝如下图所⽰:下载流程如下所⽰:“GNU Toolchain Integration Builds → 11.0-2021.03-1 → arm-linux-gnueabihf → gcc-linaro-11.0.1-2021.03-x86_64_arm-linux-gnueabihf.tar.xz。

”注意:随着时间的不同可能版本号有所变化,不过下载流程应给是⼀样的,除⾮⽹站的变化很⼤。

2.历史版本下载⼊⼝如下图所⽰:下载流程如下所⽰:“View Releases → components → toolchain → binaries → 6.2-2016.11 → arm-linux-gnueabihf → gcc-linaro-6.2.1-2016.11-x86_64_arm-linux-gnueabihf.tar.xz”⼆、安装交叉编译器进⼊linux系统,在/usr/local下创建arm⽂件,将下载的交叉编译⼯具链拷贝到linux系统的/usr/local/arm路径下,并进项解压,如下图所⽰:三、设置环境变量打开/etc/profile⽂件sudo vim /etc/profile在⽂件的最后⼀⾏添加交叉编译链的路径,完成后保存退出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gcc-linaro-6.2.1-2016.11-x86_64_arm-linux-gnueabihf/bin如下图所⽰:重新加载环境变量的配置⽂件source /etc/profile检验是否安装成功arm-linux-gnueabihf-gcc -v如果出现以下信息说明安装成功。

ARM开发教程之ARM Linux系统移植步骤

ARM开发教程之ARM Linux系统移植步骤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3G
ARM开发教程之ARM LINUX系统移植步骤 ARM开发教程之ARM LINUX系统移植步骤 开发教程之
ARM简介 Linux简介 系统的制作移植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引导程序 内核 修改内核 内核的配置编译 根文件系统 结束语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3G
ARM开发教程之引导程序 引导程序
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从开机上电到操作系统启动需要一个引导程 序。嵌入式linux系统同样离不开引导程序,这个引导程序叫做 Bootloader[1]。通过这段小程序,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 空间的映射表,从而建立适当的系统硬件环境,为最终调用操作系 统内核做好准 备。 vivi[4]是韩国MIZI公司为其arm9系列产品而研发的Bootloader, 小而灵巧,这里选用它作为小型Linux系统的Bootloader。 首先要修改vivi源代码中的Flash分区信息,新的分区信息如表1 所示。 根据表1,在vivi源码arch/s3c2410/smdk.c文件中作出相应的 修改。 然后在配置菜单中导入smdk2410的默认配置,编译成功将在 vivi源代码目录下生成所需的Bootloader文件,文件名为vivi。 接着,便可把vivi下载到目标板Flash的相应位置。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千锋3G嵌入式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 3G
ARM开发教程之ARM简介
Arm9S3C2410微处理器与Linux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逐 渐在嵌入式领域得到广范的应用。目前,在便携式消 费类电子产品、无线设备、汽车、网络、存储产品等 都可以看到S3C2410与Linux相结合的身影。 S3C2410微处理器是一款由Samsung公司为手持 终端设计的低价格、低功耗、高性能,基于arm920T 核的微处理器。它带有内存管理单元 (MMU),采用 0.18mm工艺和AMBA新型总线结构,主频可达203MHz。 同时,它支持Thumb 16位压缩指令集,从而能以较小 的存储空间获得32位的系统性能。

Linux操作系统的编译和安装

Linux操作系统的编译和安装

Linux操作系统的编译和安装在正文规定的字数限制下,为了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并确保内容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全文表达流畅且无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本文将按照以下格式进行写作:一、简介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开源的、自由的Unix-like操作系统,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服务器、嵌入式设备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Linux 操作系统的编译和安装过程。

二、编译准备1. 下载源代码在编译Linux操作系统之前,首先需要从官方网站下载Linux内核的源代码包。

2. 安装必要的依赖软件在编译过程中,需要安装一些必要的软件和工具,如编译器、构建工具等。

三、编译步骤1. 解压源代码包使用解压命令将下载的源代码包解压到指定目录。

2. 配置编译选项进入源代码目录,并运行配置命令,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编译选项。

3. 执行编译命令运行编译命令开始编译操作系统内核,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四、安装步骤1. 安装编译生成的内核镜像文件将编译生成的内核镜像文件复制到合适的位置,并修改相关配置文件以引导新编译的内核。

2. 安装相关系统文件运行安装命令,将其他必要的系统文件复制到适当的位置。

五、系统配置1. 修改引导加载程序根据系统的引导加载程序,如GRUB、LILO等,修改引导配置文件以支持新安装的内核。

2. 配置网络和驱动程序根据具体需求,配置网络设置和硬件驱动程序。

六、测试与验证1. 重新启动系统重新启动计算机,并选择新编译的内核进行引导。

2. 验证系统版本和功能运行相应的命令,验证新安装的Linux操作系统版本和功能是否正确。

七、常见问题解决1. 编译错误分析编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信息,根据错误提示进行逐步修复。

2. 硬件兼容性问题部分硬件设备可能需要额外的驱动程序或补丁文件才能正常运行,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八、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Linux操作系统的编译和安装过程,同时了解到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M开发板如何安装Linux系统
注意:本小节假定您已经连接好开发板的和PC机之间的串口和USB口,
并把开发板设置为NORFlash启动,系统更新和安装完毕请设置为NandFlash
启动。

本文下载的bootloader、内核和文件系统是友善之臂公司提供的,可以
在这里下载到arm9home/read.php?tid-974.html。

当然其它的bootloader、内核以及文件系统下载方式也是类似的,可能bootloader不同造成bootloader的菜单
项不同,但一般都有对应的菜单项,另外这里使用的串口工具是windows的超
级终端,其它的串口调试工具也是同样可用的。

说明:安装Linux所需要的二进制文件位于光盘的imageslinux目录中。

安装Linux系统主要有以下步骤:
(1)对NandFlash进行分区
(2)安装bootloader
(3)安装内核文件
(4)安装文件系统
下面是详细的步骤。

1、分区
提示:分区将会擦除NandFlash里面的所有数据
(1)连接好串口,打开超级终端,上电norflash启动开发板,进入BIOS功能
菜单:
(2)选择功能号[f]开始对NandFlash进行分区,如图所示。

2、安装bootloader
(1)打开DNW程序,接上USB电缆,如果DNW标题栏提示[USB:O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