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案例分析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与分析

一、教案设计与分析概述1.1 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海上日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领略大自然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海上日出》是日本作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作者在海上航行时所见的日出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悟。
本节课将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探讨写作技巧和感悟人生哲理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海上日出》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启发学生从课文中感悟人生哲理。
2.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熟悉《海上日出》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3)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提出问题。
3.2 学生准备(1)预习《海上日出》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根据预习情况,提出问题,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海上日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壮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巴金及其代表作《海上日出》。
4.2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3 课堂讨论(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4.4 教学拓展(1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如以“海上日出”为题材的诗歌、散文等。
通过对比课文,分析学生的写作优点和不足,启发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海上日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海上日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1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位于城区边沿的乡村小学,虽然没有城区学校那样优越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校内课改气氛较浓,学生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初步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想象力丰富,乐于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对于大海上日出的情景,孩子只是从电视或图片中得到过一些相关的信息。
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心捕捉作者的思路,体验作者的情感,借助图片充分发挥想像力,边朗读边在脑海里形成画面,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目不转睛”造句。
2、熟读课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给2—5自然段加小标题。
3、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淘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前准备:课前一星期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观察日出的情景,摘录与“日”有关的词句并做好记录,命名为“早晨追踪活动”。
教具准备: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幻灯片、彩色粉笔。
学具准备:图画纸,彩色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1、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谁出来了?(师用红粉笔板画太阳)生:太阳出来了!师:不错,它就是我们上个星期“早晨追踪活动”的主角——太阳。
经过一个星期的细心观察,小情报员们一定搜集了不少情报吧?2、同学或小组之间交换活动卡互相交流,师巡堂了解情况。
“早晨追踪”活动卡追踪对象:太阳活动目标:观察日出的情景,感受日出的美丽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参加人员__________记录员__________(一)观察记录日出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出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用一两个词语或几句话说说看日出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摘录与“日”有关的词、句。
海上日出》教学案例

海上日出》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我参加了教学能手评选初选,选择了___先生的写景名篇《海上日出》作为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观察细致入微,生动形象,是学生研究景物描写和写景物变化的典范。
虽然这是一所农村小学,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去海边,但他们已经学过这篇课文,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达成两个目标:一是研究如何描写变化中的景象;二是进行语言训练。
二、案例描述我第一次给这些陌生的学生上课,做了简单的互动,发现这些孩子们很活泼、聪明、质朴。
于是,我这样导入:“通过刚才的互动,老师发现你们是一群爱研究、又热心的孩子,所以,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愿不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我让他们帮我给下面的句子排序,这些句子摘自《海上日出》,是要求背诵的课文。
开始的四句,我让学生集体排出来,后面的几句让学生单独排。
这些孩子们完成得很好。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我又问:“这些句子出自哪里?是谁写的?文中是怎样赞美这一景象的?”接着,我播放了带有课文朗读的海上日出实景视频,给这些农村孩子们带来了一次犹如身临其境的美的享受和视觉的震撼。
看完视频,我问学生有什么感受,有的说美,有的说壮观……然后进入到第二个研究环节,我问:“那么___爷爷是怎样用文字把这一奇观描绘出来的呢?”我将学生分成八组,让每个小组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日出前和日出时的景象变化。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完成了任务,七个小组的同学陆续完成,而且色彩的变化、亮光的变化非常逼真。
只有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的那一组同学,经过讨论、画、擦掉、再讨论、又画、再擦掉,最终也没画出来。
我问他们为什么画不出来,他们说这时的太阳在动。
我指出这种描述方法是动态变化的写法,引导学生感受太阳上升时的吃力、慢,感受拟人的修辞方法的好处。
然后我用课前准备好的教具(六张画着太阳由小半边脸,逐渐变大,到完全跳出海面的图片,钉在一起,像翻书一样,快速翻动)为学生演示了这一动态变化,然后把教具贴在黑板的空缺处。
《海上日出》教学案例与反思(精选16篇)

《海上日出》教学案例与反思(精选16篇)《海上日出》与反思篇1本课教材分析:《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是巴金的名作,它记叙的是巴金在旅法途中在船上多次看日出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光明的追求结构很清晰,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出为看日出,我常常早起,第2至第5自然段写海上日出过程及景象的不同。
第6自然段写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叹,表达热爱祖国之情。
课文的第2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日出前天空的颜色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
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就与前面描写天空颜色形成对比,让人很快想像到景色,这是太阳升起的序曲。
第3自然段可以说是重点段,也是难点段。
重点是作者很具体很细致地描绘了日出的全过程。
难点也是这个过程。
从最初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到最终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简单的几行文字,却使日出的过程呈一种动态的效果。
抓住重点句太阳像负着什么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理解其中负着什么重担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冲破跳出这几个词,让学生体会过程是艰辛的。
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明白最初日出费力到后来的跳出海面这个过程,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过程。
第4、5自然段分别描述了太阳躲进云里和天边有黑云时日出的景象,观察仔细具体,其中蕴含了科学道理。
第6自然段以一个反问句结尾,加强语气,表现这就是伟大的奇观,总结全文。
文章语言平实晓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典范,也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的范本。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目不转睛”造句。
2、熟读课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给2―5自然段加小标题。
3、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与分析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与分析语文《海上日出》教案一教材说明《海上日出》是巴金写的一篇散文。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之一,具有世界影响。
他创作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蜚声中外。
此外,他还写出大量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童话、散文、特写、报告文学、回忆录,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名著。
由于贡献卓越,他先后获得意大利的“但丁国际奖”和法国的荣誉勋章,接受了香港中文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他在九十华诞之际,荣获意大利蒙得罗国际文学特别奖。
1927年1月15日早晨,巴金同几位有志青年从上海黄浦江乘“昂热号”邮船赴法留学,2月20日到达巴黎,历时35天。
在漫长的旅途中,巴金常清晨起身凭栏观看日出。
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红日喷薄而出,光芒万丈。
面对大自然奇丽的景观,联想到国家和民族的不幸遭遇,巴金激动不已。
他将旅途所见所闻所感记了下来寄给两个哥哥看。
后来,他把这些文稿整理成《海行杂记》,共39篇,《海上日出》是其中的第23篇。
〔结构分析〕文章围绕“日出”这个中心,突出了“海上”“日出”之“奇”。
全文共6个自然段,从内容上划分,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和在船上看日出的特殊位置。
是下文描写海上日出奇观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所看到的海上日出的奇观。
先写日出前天空景色的变化,再写太阳冲破云霞跳出海面的奇妙而壮观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第4自然段写云薄时水天一色、晶光耀眼的日出景观。
第5自然段写云厚时太阳光芒不可阻挡的情景,以及太阳终于冲出重围把天地变成光亮的世界的景观。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句赞叹海上日出是奇妙而伟大的自然景观。
〔语意理解〕“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这是一个目的句,“我”“早起”的目的是看“日出”,是看“日出”的强烈欲望,激“我”“常常早起”。
句中“常常”是贯穿全文的关键词。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的教案(精选6篇)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的教案(精选6篇)教案及反思部编版四班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的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预备可以更好地依据具体状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四班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的教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部编版四班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的教案1目的要求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体会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同学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肯定的挨次并适当绽开想象的观看方法。
3、学会本科生自信词,运用图文对比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用“扩大”、“辨别”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培育观看力量,图文对比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难点培育观看力量,图文对比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学具自制幻灯片磁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年月日)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住在海边,大部分同学都看过日出,水来说说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指名说说。
二、指导看图:1、投影图片1和图片2说说图商会了怎样的景象2、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课文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1、讲读第一段①指名读课文思索:“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日出?②指名回答2、讲读第2—3自然段①微机出示图片(一)说说图意挨次:(天空—太阳—海面)②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③争论解答:日出前天空有什么变化?重点理解词语:相接范围目不转睛太阳是怎样升起的?说说过程理解词语:一纵一纵一刹那夺目演示日出的过程欣赏壮丽的景象④指导朗读句子(日出过程的句子)体会用词的精确3、讲读4—5自然段①微机出示图片(二)指导观看云—太阳②指名读4—5自然段理解词语:辨别绚烂重围光亮概括段意指导读句子“他的光线给黑云镶了一道黑边……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红色。
”体会“镶、透、染”等词好在那里?4、讲读第6自然段齐读课文“奇观”指什么?这宏大的奇观指什么?看到这壮丽的景形象,心情怎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朗读课文四、作业:1练习背诵课文2识记生字部编版四班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的教案2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准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海上日出》案例分析

《海上日出》案例分析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一刹那”、“发痛”等词语。
2、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描写日出的诗或文章。
2、课前注意观察日出景象,制作一张“早晨追踪”活动卡。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1、谈话、板画、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年看,这是谁出来了?(用红粉笔画一个太阳)生:太阳出来了!师:不错,它就是我们上星期“早晨追踪活动”的主角——太阳,经过一个星期的细心观察,你们一定搜集了不少情报吧?2、同学或小组之间交换活动卡,互相交流,师巡回了解情况。
3、师检查后小结过渡:咱们班的同学可真了不起,个个都是出色的情报员!现在请你们观察一下这幅图(出示课文插图),说一说图上画的跟你们见过的日出情景有什么不同!4、生各抒已见。
5、是呀!这是巴金爷爷多次观察海上日出的景象,他非常喜欢这幅大自然画卷,就用文字把这些美丽的画面描述了出来,今天,我们就走进《海上日出》,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画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日出的诗或文章,并制作一张追踪太阳的活动卡,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日出的感性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边听师范读课文,边看图想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自读课文,学习字词1、默读课文,找出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3、小组内互相交流。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与分析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海上日出》这篇文章,使学生能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海上日出》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作者在海上观日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记生词和难以理解的部分。
2.3 精讲点拨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三、作业布置3.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评价通过作业检查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6.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抄写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准确性,以及对自然景色作文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7.1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巴金的其他作品,如《家》、《春》,加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理解。
7.2 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力。
七、课程总结8.1 课程回顾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课文理解、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以及小组讨论的体验。
8.2 学习成果总结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强调自然景色描写的重要性和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二、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2—5自然段日出全过程重点词句的含义,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
2.学习作者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描写顺序,体会日出的全过程。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三、学习难点
本课学习的难点有两处:一处是“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体会“伟大”、“奇观”的意思及深刻的含义。
另一处是理解日出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日出”,引导学生读读。
问:你见过日出
么?在哪里见过?
生:见过。
生:在电视上见过。
生:在自己家里的小院里看见过日出。
2.教师:你觉得日出景象怎么样?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很漂亮,很美丽。
生:日出的时候,太阳周围的云都是红彤彤的,太阳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并不耀眼,可是过来一会再看就非常刺眼了。
3.教师: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教师板书:海上,问:“那么谁在海上看过日出?”
4.教师:请同学们想象画面:寂静的黎明,一只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这是一轮红日从辽阔无际的蔚蓝的大海上冉冉升起来了。
这就是本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海上日出。
(二)交流预习情况
1.教师:同学们在课前都预习了这篇文章,那么海上日出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生:我觉得海上日出非常美丽,非常漂亮。
生:我觉得海上日出和我们陆地上的日出景色不一样。
教师:看来你挺会观察的,那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呢?
生:在海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太阳和云,还有无边无际的大海,一层层的浪花。
2.教师:这位同学真棒!看来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真好!那么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海上日出的呢?
生:我认为作者是按照太阳升起的顺序描写的。
教师:对了作者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也就是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是按照太阳升起的顺序描写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朗读课文,静心体会,海上日出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标出自然段。
)
教师:课文老师朗读完了,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还有好多同学标出了自然段,看得出大家平时就很注意学习。
那么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海上日出真的很美丽,很漂亮。
生:我觉得海上日出很奇妙。
生:海上日出很伟大。
2.教师:看来大家确实是用心体会了,那么作者也就是巴金爷爷在看海上日出后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迅速浏览一遍课文,找出来。
(学生浏览课文)
学生汇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教师板书:伟大的奇观)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教师:刚才同学们着的很正确。
(教师课件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生:是一个反问句。
教师:你真棒!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这是伟大的奇观。
生: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2.教师:句子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
生:指的是海上日出。
教师:对了,那么这一句与题目有什么联系?
生:我认为这一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生:题目说明了奇观是什么。
教师:那么题目与这一句合成一句话是什么?
生:是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3.教师:你说得真好。
海上日出到底是怎样的奇观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段。
教师:你从第一段中了解到了那些?
生:我了解到了作者看日出的时间是天还没大亮。
生:从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中我知道了是在海上。
生: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还说明四周的确是非常清静。
4.教师:同学们真会学习。
第一段向我们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
这就是日出之前,那海上日出又是什么景象呢?请大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2—5自然段,划出自己不懂的句子。
(学生自己读课文,划句子,教师巡视)教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自学了2—5自然段,想一想,平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解决的?
生:可以先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理解了重点词就理解力重点句子。
生:可以查阅资料。
5.教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都是好办法。
现在就在小组交流自己划出的难理解的句子,共同解决。
(学生小组讨论与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
(五)教师总结,拓展升华
好文章是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的,希望同学们今后留心观察,勤于练笔,描写出美丽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