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古代史习题..

合集下载

中古史大学试题及答案

中古史大学试题及答案

中古史大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唐朝的都城长安在今天的哪个城市?A. 北京B. 西安C. 南京D. 洛阳答案:B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皇帝?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汉武帝答案:D3. 隋朝的开国皇帝是?A. 隋文帝B. 隋炀帝C. 隋明帝D. 隋成帝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唐朝的三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宋朝的开国皇帝?A. 宋太祖B. 宋太宗C. 宋高宗D. 宋徽宗答案:A6. 元朝的都城大都位于今天的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南京D. 杭州答案:A7.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明朝的开国皇帝?A. 明成祖B. 明太祖C. 明宣宗D. 明英宗答案:B8. 以下哪项不是明朝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A9. 清朝的开国皇帝是?B. 清太宗C. 清高宗D. 清宣宗答案:A10.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清朝的皇帝?A. 乾隆B. 康熙C. 雍正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______,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答案:开元盛世2. 宋朝的著名诗人苏轼,字子瞻,号______,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东坡居士3. 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描述了他在______的所见所闻。

答案:元朝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他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5.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著名的______,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平定三藩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唐朝的科举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唐朝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之一,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门第的限制,使得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机会进入官僚体系。

大学_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

大学_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2、秦朝的行政机构中,掌管军事的中央官员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3、以下选项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势示意图的是()4、西汉时期,西域就正式归属了汉朝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西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到了匈奴B、西域都护府设立于公元60年C、郑吉是西域都护府的第一任都护D、公元73年,班超就任西域都护5、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清朝6、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

那么中原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7、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下列不属于“秦政法”的是()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皇帝制8、下图中是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判断出小华、小明他们正在排练()A、张骞出使西域B、郑和下西洋C、清军出兵雅克萨D、玄奘印度取经9、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这场战役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0、《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焚书坑儒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11、“在朝廷做官的30岁以下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颁布这一诏令的帝王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12、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个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1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③北方战乱,人口南迁④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③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32分)15、(5分)有位同学在笔记中写道: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了焚烧书籍、独尊儒术、大兴佛教等一系列措施。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史通常指的是从哪个时期开始?A. 旧石器时代B. 夏朝C. 商朝D. 周朝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种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以下哪项产生了重要影响?A. 农业发展B. 商业繁荣C. 文化交流D. 政治稳定4.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5. 明朝时期,哪项技术的发展对航海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A. 火药B. 指南针C. 造纸术D. 印刷术二、填空题6. 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_。

7.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_________地位。

8. 唐朝的都城是_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9. 元朝时期,忽必烈建立了_________,标志着元朝的建立。

10. 清朝康熙年间,实行了“_________”政策,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三、简答题11.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请列举唐朝时期的三大诗人,并简述他们各自的诗歌特点。

13.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14. 清朝乾隆年间,对外关系有哪些主要特点?四、论述题15. 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16. 分析清朝康乾盛世的成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17.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中央集权措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18.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唐朝开放政策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材料:唐朝时期,长安城内居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使节,唐朝的文化、艺术、科技等传向四方,同时,唐朝也吸收了外来的文化元素。

六、案例分析题19. 以“贞观之治”为例,分析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才能及其对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影响。

大学历史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历史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历史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的是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唐朝时期,被誉为“诗仙”的诗人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3.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谁?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允炆D. 朱由校答案:A4. 清朝的末代皇帝是谁?A. 乾隆B. 光绪C. 溥仪D. 道光答案:C5. 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A. 1911年B. 1919年C. 1921年D. 1927年答案:B6.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E. 丝绸答案:E7.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A. 李世民B. 武则天C. 李隆基D. 赵匡胤答案:D8.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修建长城D. 统一度量衡答案:B9. 唐朝的“开元盛世”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德宗答案:C10.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A. 陈胜吴广起义B. 黄巾起义C. 太平天国运动D. 辛亥革命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_________个郡。

答案:362. 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其规模和人口数量在当时_________。

答案:无与伦比3. 清朝的“康乾盛世”是指康熙、雍正和_________三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答案:乾隆4. 明朝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_________。

答案:百科全书5. 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是“_________,科学”。

答案:民主6.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时期,其特点是政治_________,经济繁荣。

答案:清明7. 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是一次以“_________”为口号的自我振兴运动。

大学历史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历史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历史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李世民B. 李渊C. 李治D. 李隆基答案:B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战国时期的“四君子”之一?A. 孟尝君B. 信陵君C. 春申君D. 范蠡答案:D3. 明朝的都城是:A. 南京B. 北京C. 杭州D. 洛阳答案:B4.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代表作?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子夜》D. 《呐喊》答案:C5. “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是:A. 1918年B. 1919年C. 1920年D. 1921年答案:B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货币制度是:A. 铜钱B. 金饼C. 银锭D. 铁钱答案:A7. 清朝的开国皇帝是:A. 努尔哈赤B. 皇太极C. 顺治帝D. 康熙帝答案:B8.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的著名诗人?A. 王之涣B. 杜甫C. 苏轼D. 辛弃疾答案:B9.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C10.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明朝的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校D. 朱熹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________。

答案:丝绸之路2. 唐朝的著名诗人李白,字________。

答案:太白3.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年号为________。

答案:洪武4. 清朝末年,中国爆发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________。

答案:辛亥革命5.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科目是________。

答案:进士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

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和法律,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后世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史考试题

中国古代史考试题

中国古代史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2.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哪个朝代的事件?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3. “文景之治”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局面?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4. “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是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5. “百家争鸣”是哪个时期的学术氛围?A. 先秦时期B. 秦朝时期C. 汉朝时期D. 唐朝时期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答: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几个阶段:首先,他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通过外交手段和军事行动削弱了六国的实力;其次,他组织了大规模的军队,进行了多次战争,最终击败了六国,实现了统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在于,它结束了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请简要描述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答: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推行了重农政策,文化上则出现了儒学、道家、法家等学派并存的局面。

此外,汉武帝还大力推行了丝绸之路的开拓,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这一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论述题(20分)请论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使得出身贫寒的人也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扩大了统治基础。

其次,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此外,科举制度还推动了官僚体系的完善和行政效率的提高,使得政府机构更加高效。

然而,科举制度也有其局限性,比如考试内容过于死板,无法完全考察一个人的实际能力,而且容易导致官场腐败。

中国古代史精选习题

中国古代史精选习题

中国古代史精选习题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渴望统一。

(1)请你用古代史上的有关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属于中国。

(2)近代史上,台湾通过什么条约被割占?哪一年回归祖国?(3)为解决台湾,谁提出什么伟大构想?该方针首先在什么问题上得到运用?(4)针对当前“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简要谈谈你的看法?(5)你认为怎样解决台湾问题?2、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何变化?说明了什么?3、我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有何变化?4、西汉与唐朝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请写出名称及出现繁荣局面的共同原因?5、反对国家分裂,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

(1)清朝初年,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许多重大斗争,试举出三例,并加以评述。

(2)19世纪中期,美国面临国家分裂,哪位总统领导美国人克服了这一危机?他颁布了什么重要法令?(3)20世纪末期,我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提出哪一决策?取得什么重要成果?对此你有何认识?6、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史上,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的管辖和交往⑴列举中央政权对边疆少数民族管辖的重要史实。

9、16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涌现了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请说出几位民族英雄及典型事例。

从他们身上你应该学习什么精神?世界史习题精选1 、识图题:右边三副图是美国历史上的三位总统,他们分别是谁?请说出他们的历史贡献都有哪些?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其影响下,美国和德国、日本、意大利分别走上了什么道路?各产生了什么后果3、列举德意日法西斯对外侵略的事例(英法美等国采取绥靖政策的表现)4、请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扩大、德军“天下无敌”神话被打破、二战的转折点、欧洲第二战场开辟、以及二战结束的标志事件。

5、二战的性质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启示?6、阅读下列材料:1942年1月1日,苏、美、中、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大学历史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历史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历史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传到欧洲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印刷术D. 指南针答案:A2.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白居易答案:C3. 美洲大陆是由哪位探险家发现的?A. 哥伦布B. 达·伽马C. 麦哲伦D. 郑和答案:A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A. 萨拉热窝事件B. 普法战争C. 拿破仑战争D. 克里米亚战争答案:A5. 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处决的法国国王是:A. 路易十四B. 路易十五C. 路易十六D. 路易十八答案:C6. 古埃及最著名的法老之一是:A. 图坦卡蒙B. 拉美西斯二世C. 克里奥帕特拉D. 胡夫答案:B7. 下列哪个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A. 达·芬奇B. 米开朗基罗C. 但丁D. 梵高答案:D8. 二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A. 1939B. 1940C. 1941D. 1942答案:C9. 冷战时期的两大对立阵营是:A. 北约和华约B. 联合国和国际联盟C. 欧盟和东盟D. 阿拉伯联盟和非盟答案:A10.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在哪位领导人的倡导下开始实施的?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位于非洲。

答案:尼罗河12. 公元前5世纪,领导雅典海军打败波斯帝国的雅典政治家是________。

答案:地米斯托克利13.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________主义的诞生。

答案:马克思主义14. 1917年,俄国发生的________革命,导致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退位。

答案:二月15. 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分别名为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小男孩、胖子16. 中国的________条约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第十章隋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战争1、名词解释大索貌阅输籍定样大运河瓦岗军2、简要回答(1)简述隋朝统一中国的经过。

(2)简述隋初发展经济的措施。

(3)简述隋朝的大运河。

3、论述题(1)论隋朝能够统一中国的原因。

(2)试论隋炀帝的是非功过。

第十一章唐朝的强盛与衰落1、名词解释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三省六部武则天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两税法元和中兴甘露之变会昌灭佛古文运动《唐律疏议》唐八史刘知几2、简要回答(1)说说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

(2)简述唐代前期的重要制度。

(3)简述唐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4)唐代诗歌的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3、论述题(1)论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2)分析唐代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3)如何评价武则天。

(4)分析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

(5)论隋唐文化的特点。

第十二章五代十国的演变1、名词解释五代十国沙陀三王朝长乐老2、简要回答(1)简述周世宗柴荣的改革与北伐。

第十三章宋、辽、夏、金的社会状况1、名词解释陈桥兵变通判王安石变法澶渊之盟靖康之难绍兴和议《资治通鉴》《梦溪笔谈》程朱理学2、简要回答(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简述岳飞的生平事迹。

3、论述题(1)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论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3)为什么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第十四章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1、名词解释成吉思汗耶律楚材行省制度达鲁花赤驱口色目人《授时历》2、简要回答(1)简述蒙古三次西征的情况。

(2)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

3、论述题(1)试论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

第十五章明朝的专制统治1、名词解释锦衣卫卫所制度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土木之变一条鞭法东林党大顺政权八股文《本草纲目》徐霞客宋应星《永乐大典》2、简要回答(1)为什么说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郑和下西洋是怎么回事?(3)简述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4)简述明代宦官专权的情况。

3、论述题(1)论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第十六章清朝的崛起与衰亡1、名词解释三藩之乱军机处改土归流八旗制度郑成功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白莲教乾嘉学派《四库全书》2、简要回答(1)清朝前期是怎样维护辽阔疆域的?(2)清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3)说说明清时期的文字狱。

(4)明清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5)明清时期在小说方面有哪些成就?3、论述题(1)比较“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

(2)论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

(3)论清朝由盛到衰的原因。

常见名词1、输籍定样:隋朝采取的确定户口等级和赋役数额的措施。

开皇五年(585),文帝采用宰相高颎的建议,行此方法。

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察,令百姓五党(100户为1党)或者三党为一团,根据财产多寡定出户等之上下,以此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薄并颁行天下。

这样人民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能改任情舞弊,还吸引了部分逃亡农民,使他们重新列为国家编户,其中多数原是豪强荫庇的私属。

大量佃客脱离世宗大族,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有效的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大索貌阅:隋朝采用观察、核对相貌的办法来检查户、口的一个措施。

隋朝建立之初,地方豪强大量隐匿人口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文帝遂于开皇二年下令“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等生理特征,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

若有户、口不实者,正、长皆受流刑。

通过这一措施,既增加了国家的编户,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又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3、大运河:隋炀帝时期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始开凿于文帝时期,名为“广通渠”,用于拨运关中物资。

隋炀帝即位后,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

其开凿目的,政治上为了巩固隋封建政权的需要;经济上为转运南方的物资;军事上为发动对高丽的战争调动军队和筹集物资的需要。

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大运河贯穿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9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联系,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对加强我国统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4、瓦岗军:隋末农民起义军之一。

隋末,炀帝统治异常残暴并连续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引起农民起义。

各地起义军经过重组、整合,于公元617年前后形成三支主要力量,其中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尚军势力最大。

瓦岗军曾在荥阳大海寺消灭隋在中原的主力军队,毙隋悍将张须陀;又克兴洛仓,以粮济民。

由于李密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翟让遂将起义军的领导权让给他。

李密称魏公,建元永年。

接着,瓦岗军又先后攻取了洛仓,黎阳仓以及金墉城等地,直逼洛阳。

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大业十三年(617),李密袭杀翟让,引起起义军内部的严重分裂,于次年被王世充等人镇压。

5、李密:(582~618)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隋末瓦岗起义军首领,著名军事家、战略家,其先人为辽东襄平人(今辽宁辽阳南),曾祖父李弼,为北魏司徒,赐姓徒何氏,北周时又为太师、魏国公。

大业九年(613)李密参与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起兵反隋;大业十二年(616)加入瓦岗军,同年十月毙隋悍将张须陀;大业十三年(617),下兴洛仓,招就食饥民数十万,声名大振,翟让等推之为主。

不久,密与翟让起争执,遂杀让及部众数百人;次年九月兵败于王世充,降唐。

公元618年十一月,奉令渡河收集旧部,因被猜疑,反唐;旋被唐将盛彦师斩于邢公岘。

6、杨广:(560-618)即隋炀帝,隋文帝杨坚次子,又名英。

文帝开皇元年,立为晋王,拜大柱国,并州总管。

杨广矫情饰行,以钓虚名,换得文帝之信任,于开皇二十年被立为皇太子。

公元604年即位后,旋杀故太子勇,计在位十四年。

隋炀帝是我国古代社会著名的暴君,在位期间横征暴敛,恣意妄为,但也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比如开凿大运河、抗击突厥贵族、平定吐谷浑、重通西域之路、用兵流求等等。

7、王世充:(?~621)中国隋末割据者之一。

字行满,本姓支,出自西域。

世充利口善辩,涉书传,好兵法,且明习法律。

隋开皇中,为左翊卫,以军功拜仪同,转兵部员外郎。

大业年间,累迁江都(今江苏扬州)丞,兼领江都宫监。

他阿谀顺旨,获得炀帝宠信,背地里阴结豪强。

唐武德二年(619)四月,世充废隋皇泰主,即位称帝,都洛阳,建元开明,国号郑。

次年,王世充被秦王李世民击,被迫投降;是年七月,为旧仇人独孤修德杀。

重要问题1、隋的经过统一中国的经过在隋朝建立之前,北周已经灭了北齐,这时除了已经成为附庸、仅领有江陵沿江三百里之地的后梁之外也只有南朝陈政权偏安一隅,南北统一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开皇七年(587),后梁主萧琮入朝于隋,至大兴,隋文帝留其不回,共历三主、享国三十三年的后梁亡。

开皇八年十月,文帝令次子晋王杨广、再次子秦王杨俊、信州总管杨素三人为行军大元帅,出总管九十,甲兵计五十一万八千,由杨广承总节度,分别出六合、襄阳、信州等地伐陈。

而后陈仅有甲兵十万,且分布在东至巫峡、西至沧海的漫长战线上,强弱对比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伐陈之役进行的很是顺利。

到开皇九年正月陈后主被俘,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灭陈,在273年的分裂以后,南北复归于统一。

2、隋朝为什么能实现统一公元581年二月,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元开皇。

在此后的几年里,雄才大略的隋文帝迅速统一了南北,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而隋文帝能够统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北周建立在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之上。

在隋建之前,北魏太武帝扫荡了十六国的残余,北周武帝又进一步扩大了北朝的地域,这就为隋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民族融合的彻底完成。

自汉以来,先后活动于中原地区的匈奴、鲜卑、羯等少数民族经过长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和中华民族的主干汉族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这样,自西晋末年以来民族矛盾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期已经不复存在,因而使中国的南北很容易的统一起来。

最后,北朝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继续发展。

由于北朝时期的均田制得以继续推广,自耕农大量增加,社会结构趋于合理化;在此基础上扩大起来的府兵制,也因为兵源相对稳定,府兵的经济比较稳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战斗力比较强。

所以,正是有上述有利条件,在杨坚等人的正确领导之下,自永嘉末年西晋王朝崩溃起,长达二百三十七年的分裂局面,至此南北复归于统一。

3、简述隋朝前期发展经济的措施隋前期为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①颁布均田令,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又受到一些贵族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所以均田制不可能彻底实行,农民少田缺地的情况必然存在,但农民多少得到一点土地,地主的土地兼并多少受到一些限制,这就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扩大耕地面积,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②改定赋役:隋朝的赋役制度沿袭了北朝而又有所改革,它与隔的均田制相适应,隋的轻徭薄赋政策,使农民的负担减轻了,农民从事生产的时间更多了,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

③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既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又打击了豪强士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④整顿货币和度量衡,钱币和度量衡的统一,有利于商品交换,为隋朝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以上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隋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4、大运河的修建过程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一千多年以来为沟通南北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在我国交通运输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隋代的大运河始凿于大业元年(605),是年炀帝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万,开通济渠,引洛水、谷水入黄河,沟通了淮河和黄河,使得南北水路运输路程大大缩短,是大运河最重要的一段。

同年,炀帝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长三百余里,宽40步。

邗沟始凿于吴王夫差时期,隋代在原有基础上加宽加深,它沟通了淮河与长江。

大业四年(608),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至黄河,到今天津附近,我国古代漕运主要经由这条水道。

在开凿时,因工程浩大,丁男不够,开始征发妇女服役。

后人称这条河为“北运河”。

大业六年(610),炀帝敕穿江南河,八百余里,宽十余丈,自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余杭(今浙江杭州)。

江南河也是在原有河道的基础上加深加宽,连接了长江和钱塘江。

5、如何评价隋炀帝的是非功过隋炀帝杨广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固然凶暴荒淫,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在隋建立过程中以及在他的统治时期也曾做过一些推动历史发展的事情。

现分述如下:在隋统一的过程中,杨广率军灭了陈,对中国的统一作了巨大贡献。

此外,隋炀帝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联系,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对加强我国南北统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着重大作用;隋炀帝抗击了突厥,经营西域,同时派人打垮了吐谷浑,重通丝绸之路,维护了辽阔的疆域;隋炀帝废除了过时的周礼之官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这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将相权一分为三,把决策与执行机构分开,对于防止权臣篡位,稳定政局,维护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开始,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古史上选举制度的重大改革,它的创立有利于选拔统治人才,提高行政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隋炀帝还兴办学校,广索史籍,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