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习题汇编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必会五十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必会五十题(含答案)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 元谋人2.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3.半坡居民、河姆渡人分别住什么样式的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建筑4.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黄帝和炎帝5.迄今为止出土最大的青铜器是 司母戊鼎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商朝7.儒家学派创始人是谁?核心思想是什么? 孔子、仁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什么?建立者是谁? 秦朝、嬴政(秦始皇)9.秦朝统治者创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中央集权制度10.东汉的谁改进造纸术? 蔡伦11.秦始皇巩固统一,把什么文字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小篆12.秦长城的东起、西至分别是哪里?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13.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什么起义? 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14.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中在政治上采纳谁的什么建议? 主父偃、推恩令15.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在思想上接受谁的什么建议?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6.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17.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什么? 赤壁之战18.东汉著名的医学家谁有“医圣”之称? 张仲景19.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什么?作者是谁? 《史记》、司马迁20.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2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什么?作者是谁? 《齐民要术》、贾思勰22.东晋的哪位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王羲之2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迁都洛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贵族联姻24.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实力25.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哪里? 洛阳26.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国力增强,这一盛世史称什么? 贞观之治27.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开元盛世28.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开明的民族政策29.列举一例唐朝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 文成公主入藏30.唐诗代表人物中被称为 “诗仙”、“诗圣”的分别是谁? 李白、杜甫31.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事例有哪些?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3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而衰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安史之乱33.北宋兴起的哪个城市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景德镇34.宋朝时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市舶司3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什么? 交子36.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统一蒙古草原37.我国历史上第一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什么朝代? 元朝38.元朝的民族交融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哪个民族? 回族39.元朝时为了有效管理地方首创什么制度? 行省制度40.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什么机构? 澎湖巡检司41.元朝时中央政府在西藏设立什么机构?由什么机构直接管辖?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宣政院42.北宋时谁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昇43.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什么机构? 锦衣卫44.明朝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是什么? 戚继光抗倭45.清朝时实行的什么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闭关锁国46.“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 《天工开物》、宋应星47.明长城东起西至分别是哪里?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48.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措施有 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49.巩固西北边疆乾隆皇帝设置了什么? 伊犁将军50.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事件是什么? 雍正黄帝设立军机处。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史通常指的是从哪个时期开始?A. 旧石器时代B. 夏朝C. 商朝D. 周朝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种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以下哪项产生了重要影响?A. 农业发展B. 商业繁荣C. 文化交流D. 政治稳定4.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5. 明朝时期,哪项技术的发展对航海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A. 火药B. 指南针C. 造纸术D. 印刷术二、填空题6. 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_。

7.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_________地位。

8. 唐朝的都城是_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9. 元朝时期,忽必烈建立了_________,标志着元朝的建立。

10. 清朝康熙年间,实行了“_________”政策,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三、简答题11.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请列举唐朝时期的三大诗人,并简述他们各自的诗歌特点。

13.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14. 清朝乾隆年间,对外关系有哪些主要特点?四、论述题15. 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16. 分析清朝康乾盛世的成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17.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中央集权措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18.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唐朝开放政策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材料:唐朝时期,长安城内居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使节,唐朝的文化、艺术、科技等传向四方,同时,唐朝也吸收了外来的文化元素。

六、案例分析题19. 以“贞观之治”为例,分析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才能及其对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国古代史题库

中国古代史题库

1.1中国古代史绪论(上)1 [单选题] 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的代表是()。

A.理论研究B.辞章研究C.义理研究D.清朝乾嘉学派的考据学正确答案:D2 [单选题] 考据学派要求()本身要符合忠于历史原始的相貌。

A.官方记载B.历史小说C.文献D.历史著作正确答案:C3 [单选题] 西方社会科学强调()。

A.考据B.理论C.辞章D.义理正确答案:B4 [单选题] 经学是()思想流派的代表作品。

A.儒家B.法家C.道家D.程朱理学正确答案:A5 [单选题] 到了()的时候,朱熹的理学成为一种新的儒学的代表。

A.元朝B.唐朝C.清朝D.宋朝正确答案:D6 [单选题] 关于乾嘉考据学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考据学派是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的代表。

B.考据学也称之为“朴学”。

C.乾嘉考据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对文献本身进行整理。

D.考据学派不要求文献本身得重视符合原先最初的相貌。

正确答案:D7 [单选题] 人及动物之间的区别表现在:()A.人能说话。

B.人能直立行走。

C.人有自我的精神和理性的追求。

D.人能书写。

正确答案:C8 [单选题] 中国从哪个朝代开始,史书由官方进行编修:()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正确答案:A9 [单选题] 中国古人在研究历史是不重视下列哪一项:()A.义理B.理论C.辞章D.考据正确答案:B10 [单选题] 历史的主体是()。

A.自然B.时间C.人D.事件正确答案:C11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历史科学是需要验证的,要么证实,要么证伪。

B.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认识人类历史的最有效工具和手段。

C.现代社会科学建立的前提是现代社会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它是一种反思和批判。

D.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史学观,根据客观的现象来总结现象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基本法则,同时它又是辩证的、发展的、变化的。

正确答案:C12 [判断题] 动物和人不同,是没有思想的。

《中国古代史(一)》作业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史(一)》作业及参考答案

作业一【单选题】1.我国古代“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之人是:( )A.苏秦B.张仪C.匡衡D.车胤正确答案:A2.下列哪位皇帝践行了一夫一妻制:( )A.宋高宗B.宋宁宗C.明仁宗D.明孝宗正确答案:D3.明代一直受蒙古威胁,以下为明朝和蒙古之间的战役有:( )A.土木堡之变B.崖山之战C.鄢陵之战D.鞍之战正确答案:A4.汉代今古文之争颇为激烈。

以下属于古文经阵营的是:( )A.公羊春秋B.谷梁春秋C.韩诗外传D.毛诗诂训传正确答案:D5.天干地支是中国传统纪年纪时法。

它们与五行相结合,各自有各自的五行属性。

以下属水的天干有:( )A.甲B.丙D.子正确答案:C6.六书是汉字传统的分析方法。

以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为例,以下形容象形的有:( )A.画成其事,随体诘诎B.比类合谊,以见指撝C.视而可识,察而见意D.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正确答案:A7.性善性恶是每一个穷究人伦道理的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以下搭配正确的是:( )A.荀子性善B.孟子性善C.扬雄性善D.韩愈性善正确答案:B8.《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哪一国的史书:( )A.鲁国B.魏国C.齐国D.赵国正确答案:B9.下列被称为“商圣”的是:( )A.范蠡B.吕不韦C.端木赐D.胡雪岩正确答案:A10.“妇人之仁”用来指一个人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那么“妇人之仁”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 )A.刘邦C.刘备D.曹操正确答案:B11.自古以来,戏曲以其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以国剧--京剧为代表,由众多地方戏曲组成的戏曲大家庭,至今仍丰富着人们文化生活,为大家带来无数欢乐。

请问被称为元代四大戏剧的是:( )A.《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汉宫秋》B.《西厢记》《牡丹亭》《汉宫秋》《长生殿》C.《窦娥冤》《汉宫秋》《牡丹亭》《长生殿》D.《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正确答案:D12.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

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90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90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

”该思潮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2.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对于中国古代汉字表述正确的是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B.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C.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3.“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材料中的“府”指的是A.清军机处B.明内阁C.唐中书省D.宋三司使4.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A. 百家争鸣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五四运动D. 维新变法运动6.在阅读《诗经》过程中,你可以在其中的哪一部分看到有关董仲舒为汉武帝祝寿奏乐的情景描述:A. 风B. 雅C. 颂D. 三项都不能7.春秋晚期,晋国铸刑鼎,孔子认为晋国“失其度矣”;鲁国贵族季氏用了周天子的乐舞,孔子认为这是“僭越”;季氏推行“田赋”(征收土地税),孔子认为这违反了“周公之典”。

孔子一再表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以下与材料中孔子思想不符的是()A.反对违反周礼的行为B.捍卫西周的礼乐文明C.怀旧的保守主义倾向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8.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信仰得救;致良知D.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9.唐朝在西北边疆设羁縻府州,元明在西南地区采用土司制度,延至清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同时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便形成了“苗疆、回疆、蒙古、XX”几大自治区域。

中国古代史常识性问题及答案(99题)

中国古代史常识性问题及答案(99题)

中国古代史常识性问题及答案(99题)中国古代史常识性问题及答案(99题)第1条孔子:儒家创始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修订六经,其言行被弟子整理为《论语》第2条老子:道家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第3条孟子:儒家代表人物,尊称"亚圣",著作《孟子》第4条孙武:春秋时期人,被称为"兵圣",著作《孙子兵法》是世界最早的军事著作第5条孙膑:战国时期人,著作《孙膑兵法》第6条庄子:道家代表人物,被尊为南华真人,作品《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经》,其中名篇《逍遥游》《齐物论》第7条墨子:墨家创始人,主见兼爱非攻、节俭,提出光学八条,小孔成像等第8条荀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见"性恶论",著作《荀子》第9条商鞅:法家代表人物,作品《商君书》,重农抑商,严刑苛法第10条韩非:法家代表人物,法、术、势结合,以法为本第11条董仲舒:西汉思想家,代表作《春秋繁露》,代表观点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第12条范缜:代表作《神灭论》,反对佛教,坚持物质第一性,系统阐述无神论的思想第13条朱熹:南宋思想家,理学代表人物,主见存天理、灭人欲第14条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始祖,与王阳明并称"陆王心学"第15条王阳明:明代思想家,心学,主见致良知,知行合一第16条《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第17条《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第18条《晏子春秋》: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第19条《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第20条《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第21条《汉书》:班固撰写,第一部断代史第22条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第23条《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史记》并称"史学双璧"第24条《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第25条《楚辞》: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第26条《尔雅》:第一部词典第27条《说文解字》:第一部字典第28条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第29条《燕歌行》: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作者曹丕第30条《搜神记》:古代志怪小说最高成就,东晋干宝,搜集整理第31条《世说新语》:刘义庆著,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第32条《文心雕龙》:刘勰著,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第33条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尤爱菊花,作品《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第34条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第35条李白:"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作品《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第36条杜甫:"诗圣",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其诗被称为"诗史"第37条白居易:"诗魔""诗王"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第38条王维:"诗佛",字摩诘,称王右丞,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第39条孟浩然:世称"孟襄阳",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为"王孟"第40条岑参:边塞诗派代表之一,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41条王昌龄:边塞诗派代表之一,代表作《出塞》第42条刘禹锡:字梦得,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第43条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代表作《泊秦淮》《阿房宫赋》《过华清宫》第44条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第45条唐宋散文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第46条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提倡者,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代表作《师说》《马说》第47条柳宗元:字子厚,人称"柳河东",代表作《永州八记》《黔之驴》《小石潭记》《捕蛇者说》第48条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词豪放派代表,代表作《赤壁赋》《江城子》《念奴娇》《水调歌头》第49条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人又称王荆公、临川先生,代表作《元日》《桂枝香》,被列宁成为"中国11世纪最宏大的改革家"第50条范仲淹: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第51条辛弃疾:字幼安,别名稼轩,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永遇乐》《青玉案》第52条李煜:"千古词帝",字重光,初名从嘉,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虞美人》《浪淘沙》第53条柳永:原名三变,"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第54条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鹊桥仙》第55条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千古第一才女",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第56条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第57条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窦娥)、《救风尘》(赵盼儿)、《望江亭》(谭记儿)第58条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王昭君、汉元帝),《青衫泪》(白居易)第59条元曲四大悲剧:《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纪君祥)第60条汤显祖:明代剧作家,代表作"玉茗堂四梦":《牡丹亭》(杜丽娘)、《紫钗记》(霍小玉、李益)、《邯郸记》(卢生)、《南柯记》(淳于棼)第61条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第62条《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第63条《水浒传》:施耐庵著,中国第一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单八将,取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第64条《西游记》:吴承恩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奇,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第65条《金瓶梅》:兰陵笑笑生著,"四大奇书"之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著,对《红楼梦》影响甚深第66条《红楼梦》: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第67条《长生殿》:清代剧作家洪升代表作,叙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第68条《桃花扇》: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创作,仆人公为李香君与侯方域,"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第69条《四库全书》: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清乾隆皇帝组织编写,分为经、史、子、集四目第70条《聊斋志异》:蒲松龄著,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

2025年中考历史5年真题汇编复习专题01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选择题汇编)(教师)

2025年中考历史5年真题汇编复习专题01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选择题汇编)(教师)

2025年中考历史5年真题汇编复习专题01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选择题汇编)考点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据考古发现,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并有整猪骨架;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

这表明当时()A.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B.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C.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D.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并有整猪骨架;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

这表明当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出现了明显的财富不均的现象,反映了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墓葬陪葬物的多寡与农业生产技术无关,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山西的考古发现而非长江流域的考古,且中国早期国家的建立是从夏开始的,排除C项;材料中未明确表明陪葬品涉及青铜器,不能得出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排除D 项。

故选A项。

2.(2024·广东·中考真题)下表是广东、浙江两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相关图片。

据此推知,当时()遗址玉钺玉琮龙首玉环石峡遗址良渚遗址A.青铜冶炼技术成熟B.南北经济差异明显C.农业生产工具先进D.两地存在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石峡遗址的玉器图片和良渚遗址的玉器图片”可看出,有相似的风格因素,反映了两个区域存在文化交流,相互影响,D项正确;“玉钺” “玉琮”“龙首玉环”不属于青铜器,无法得出青铜冶炼技术成熟,排除A项;从材料图片可知,有很多相似之处,体现不出南北经济差异明显,排除B项;良渚玉琮是良渚人拜神的器物,玉钺则是军事权利的象征,“玉钺” “玉琮”“龙首玉环”不是农业生产工具,无法得出农业生产工具先进,排除C项。

故选D项。

3.(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案)_12165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案)_12165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一:古代经济和政治一、选择题(每题3分,46小题,共138分)1、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

这些变法运动是( c )A、周王室为了巩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地位B、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尝试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D、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2、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

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b)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3、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是( d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手段B、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C、对农民剥削程度的降低D、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b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5、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B、诸侯林立、战乱频繁,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C、兼并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D、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领域的反映6、下列关于3世纪到6世纪晚期我国历史发展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士族势力成为特权阶层C、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D、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7、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了( c )A、手工业生产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商品经济发展D、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8、下列城市属于唐朝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 c )A、长安B、宣州C、扬州 D、益州9、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d )A、内阁和军机处职权渐重B、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C、皇帝任人唯亲D、专制皇权加强10、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c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B、发展教育和文化的需要C、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1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巩固对我国封建社会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a )A、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发展社会经济C、巩固国防抵御侵略D、加强民族交流12、中国古代历史上多次出现分裂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d )A、中央集权的削弱B、地方势力的膨胀C、少数民族的崛起D、封建经济的分散性13、商鞅变法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c )A、废除井田制B、奖励耕战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14、王安石变法中,要直接解决的矛盾是( c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中原政权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C、官僚地主与国家的矛盾D、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15、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习题汇编Ⅰ1、解释名词:盘庚迁殷相地而衰征宗主督护制三公九卿约法三章代田法上计土断河姆渡文化初税亩钜鹿之战鸿沟附益法察举河阴之变五斗米道敬天保民三长制李悝变法合纵连横长平之战丝绸之路八王之乱淝水之战仰韶文化共和行政法经灵渠清议刘渊九品中正制酎金律三家分晋吴起变法昆阳之战中朝户调制十六国宗法制三桓四分历征辟谶纬士家制度少康中兴三监弭兵之会五德终始盐铁会议世袭领兵制检籍王与马共天下禅让有亡荒阅城濮之战性善论假民公田玄学袁绍府兵制二里头文化耦耕经今古文度田河清改制元嘉之治琇山之会国人暴动马陵之战云梦秦简告缗令范缜北府兵2、简答题:(1)简述夏朝“家天下”确立的过程。

(2)《诗经》中“命我众人,痔乃钱,奄观铚艾”中的“钱”、“”、“铚”分别相当于后世哪一类农具?(3)战国时代有哪几个国家曾修筑北边长城?这些长城主要是为防止哪几个游牧族的?(4)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5)淝水之战东晋胜利,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6)我国父系氏族公社的社会制度发生了哪些急剧变化?(7)解释“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这句话,说明它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什么思想?(8)考古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有许多珍贵史料,请举出两件青铜器铭文作例子,说明他们分别反映了周代的何种史实?(9)李悝在魏国变法的内容。

(10)西汉边疆有哪些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如何?(11)为什么说东汉统治者对羌族的战争是反动的?(12)以北京猿人体质特征为例,说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13)以越王勾践重用范蠡等为例,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14)诸子百家的由来。

(15)简述刘邦实行的郡国并行制。

(16)略述祖逖北伐。

(17)北魏末年发生了那几次大的人民起义。

(18) “汉承秦制”的内容是什么?(19)孔子搜集整理了哪几部重要文献?(20)吴起在楚国变法的主要内容。

(21)西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2)东汉时期边疆分布有哪些少数民族?所居地区各如何?(23)诸葛亮对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如何?你怎样评价?(24)东晋南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5)嫡长继承制的内容。

(26)《战国策》的内容。

(27)简述西汉农民对封建国家的四项主要负担。

(28)简要评述度田事件。

(29)简述宇文泰创设的府兵制度。

(30)三公九卿的名称及职能。

(31)仰韶文化时期人们的经济生活有了哪些进步?(32)西周时代有哪几个少数民族和周王朝发生过军事冲突?(33)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铁制农具,请举出一例古文献的资料加以证明。

(34)简述孟子的政治主张。

(35)西汉时期对商人的政策如何?(36)刘裕掌握东汉政权以后进行了哪些社会改革?(37)简述管仲在齐国的内政改革。

(38)战国时代商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39)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0)三国鼎立的原因是什么?(41)东晋为什么要进行“土断”?其结果如何?(42)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队伍有几支?领导人各是谁?有何历史意义?(43)传说我国父系氏族时期中原及其附近地区有哪几个部落集团?(44)商代中期的“九世之乱”是怎么回事?造成“九世之乱”的原因是什么?(45)战国时期有哪些国家兴修了哪几项著名的水利工程?(46)说明绿林、赤眉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47)东晋时期北伐战争有几次?各是谁发动的?历次北伐战争的结果如何?(48)周宣王“不籍千亩”是怎么回事?它反映了什么问题?(49)举出战国“百家争鸣”中的四个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50)西汉后期的“限田限奴”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失败?(51)孙吴为什么要征服山越族?结果怎样?(52)西晋末年流民起义有几支?领导人各是谁?(要指出各支起义军分布地区)(53)侯景之乱给江南社会造成哪些影响?(54)战国时期产生了那几部重要史学著作?(55)解释“令黔首自实田”这项法令的内容,说明它反映了秦代什么性质的土地占有制度。

(56)《史记》和《汉书》的作者各是谁?两部史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又各是什么?(57)张骞通西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各是什么?(58)试述北周灭亡北齐的原因。

3、论述题:(1)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2)试结合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和曹魏屯田情况,说明你对屯田制的看法。

(3)试述东晋南朝时期世族门阀衰落的原因。

(4)试述战国“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5)说明汉武帝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措施?有何历史意义?(6)说明王猛是怎样辅佐苻坚治理前秦政权的?有何历史意义?(7)商鞅变法的内容与意义。

(8)略述东汉桓帝以前(包括桓帝)外戚与宦官斗争的主要史实及评价。

(9)曹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10)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它是怎样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的?(11)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12)北魏均田制、租调制和三长制的内容如何?你是怎样评价的?(13)春秋与战国时期战争的异同。

(14)西晋占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5)我国中央极圈的政体是在什么时候初步形成的?它包含哪些具体内容?(16)说明刘秀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有何历史意义?(17)说明西晋占田、课田制和户调制的内容?对这些制度你是怎样评价的?(18)试述商代青铜器工艺的高度成就。

(19)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分哪几个阶段?如何评价这一时期的历史?(20)试述孔子的政治主张与伦理思想的关系。

(21)说明黄巾农民大起义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22)说明东晋南朝世族地主衰败的原因是什么?(23)用考古资料说明仰韶文化时期的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

(24)老子哲学思想有哪些基本内容?(25)说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措施?你是怎样评价的?中国古代史习题汇编Ⅱ1、解释名词:输籍定样交子会子澶渊之盟斡脱钱鱼鳞图册土木之变满汉复职制金石学松赞干布行省制东林党内阁荥阳大会萨尔浒战役古文运动投下军州开禧北伐五户丝理藩院沈括尼布楚条约改土归流输籍法驱口南衙北司之争西城括田所十三行领户分封制多伦会盟更戍法《唐律疏议》 《徐霞客游记》输籍代役北面官南面官班匠银柳条边青苗法薙发令泰州学派通检推排站赤卫所制三饷加派雅克萨战役政事堂会议金朝屯田军奴儿干都司牛录陋规大索貌阅交子姓氏录三经新义猛安谋克军机处帐房制三省六部制三别三吏枢密院永佃制《诸藩制》阿合马事件心学牛李党争安西四镇海上之盟绍兴和议怯薛更名田开皇律开元通宝《通典》六贼嘉定和议行省靖难之役同中书门下三品2、简答题:(1)列举隋、元、明、清各朝史实,说明台湾、澎湖自古与中国大陆关系密切,并从元朝开始成为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2)列举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几个政权的名称和创建者的名字。

(3)简述宋明理学两大派的主要分歧及其代表人物。

(4)简述明代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

(5)简述明清实行改土归流的经过。

(6)简述元、明、清时期西藏与中央政府隶属关系的确立与加强的经过。

(7)简述鉴真东渡的贡献。

(8)黄道婆在元代丝织业发展上的贡献。

(9)简述渤海国的兴亡。

(10)简述周世宗改革的内容。

(11)简述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后果。

(12)简述庆历新政的经过。

(13)简述牛李党争的经过。

(14)简述方腊起义的经过。

(15)简述元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6)简述徐光启在明代科技上的主要贡献。

(17)简述乾嘉考据学的主要贡献和不足。

(18)简述清代地丁合一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19)简述“永贞革新”的经过。

(20)简述“澶渊之盟”的内容。

(21)简述清代平定三藩之乱的经过。

(22)简述张遂(一行)在古代天文学上的杰出贡献。

(23)简述元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

(24)简述张居正改革的原因。

(25)隋代和元代大运河各由哪几段组成?(26)简述宋初统军机构的变化。

(27)简释辽、金的二税户。

(28)简述朱熹理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29)简述“隆兴和议”的基本内容。

(30)简要说明八旗制的内容。

(31)简述隋文帝对经济制度的调整与改革。

(32)简述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3)列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4)简述元朝对西藏实行有效统治的措施。

(35)简析明清时期佃农“永佃权”的增强及其意义。

(36)简述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意义。

(37)简述宋太祖收兵权的主要措施。

(38)简述忽必烈的“汉化”政策。

(39)简述唐宪宗的平定藩镇的斗争。

(40)简述清代齐行叫歇斗争。

(41)简述清代海禁政策的形成。

(42)简述“贞观之治”的主要成因。

(43)简述安史之乱的经过。

(44)简述周世宗在经济方面改革的内容。

(45)简述王安石变法中“理财整军”的措施。

(46)列举郭守敬在天文学上的主要成就。

(47)简述清代理藩院的职掌。

(48)隋时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加强。

(49)柴荣改革的意义。

(50)北宋理学产生的原因。

(51)元代的民族压迫政策。

(52)清代中国与欧洲文化的交流。

(53)说明唐朝开元年间改革的主要内容。

(54)唐朝佛教有哪些主要宗派,说明各宗派的著名代表人物。

(55)朱熹在哲学上的主要观点有哪些?(56)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57)“一条鞭法”的实行有何积极意义?(58)清代对官员的考核有哪些制度性规定?(59)隋末三支义军的概况。

(60)唐代两税法的主要内容。

(61)钟相杨幺起义。

(62)二程理学的特点。

(63)元代纸币。

(64)清初平定三藩之乱。

3、分析论述题:(1)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宋代租佃关系的新特点。

(3)明代的官吏考核制度。

(4)评唐太宗。

(5)评王安石变法的客观效果。

(6)分析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社会条件。

(7)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8)明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9)试评康熙。

(10)试论朱元璋强化君主集权措施对明前期社会的影响。

(11)试析元末农民起义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12)试评康熙皇帝的历史功绩。

(13)试评“贞观之治”。

(14)试述两税法与一条鞭法的一同。

(15)列举史实说明清代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清代基础上又有缓慢增长,并分析其增长缓慢的原因。

(16)试评宋初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主要措施。

(17)简评16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来华传教士的作用。

(18)试析唐中叶均田制破坏所带来的历史影响。

(19)试析成吉思汗的历史功过。

(20)试述张居正赋役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1)试析宋代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得失。

(22)简析“两税法”出现的原因和进步意义。

(23)试析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在思想领域的主要贡献。

(24)试析隋文帝政治、经济改革的主要成就。

(25)试评朱元璋的历史功过。

(26)试析清前期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主要措施。

(27)对比租庸调制、两税法和一条鞭法,说明我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