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毕飞宇小说《玉米》的女性形象
女性与权力——浅谈毕飞宇的小说《玉米》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女性与权力——浅谈毕飞宇的小说《玉米》姜艳艳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摘 要:《玉米》是毕飞宇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通过玉米、玉秀、玉秧等多位女性的塑造,通过起伏的情节、对人生百态的展示,以及文本的完整表达,揭示出男权社会男性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和女性对男性权力的依附与追随,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女性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
关键词:女性;权力;玉米[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38-02《玉米》是作家毕飞宇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没有属于“文革”年代的斗争,不同于我们所认知的属于那个时代的“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相反的,小说给人很多主观意识冲突和对人性、世态的拷问。
“文革”的时代大背景并没有直接给主人公性格塑造、小说情节的起伏以深刻的影响,某些程度上来说,人物和时代有一定的脱离性。
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在时代的洪流中,在思想意识的指引下,走出多样人生,《玉米》中更多的是毕飞宇对女性与权力的书写。
权力的所向披靡,在小说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首先,“性占有是权力的最日常最蛮横的表现方式。
”[1]王连方的性能力就和权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大权在握的村支书,在一个闭塞的村庄里,他就是王。
所有嫁过来的新媳妇,情愿与不情愿的,都一个又一个地成为他的性对象。
有一个外形邋遢的女人没有入王连方的眼,保持性关系最长的就是有庆家的。
或许有庆家的和王连方有真爱,但身为女人的性压抑、被迫的性就范,以及自我的轻贱和对好女孩的关爱,又展示了有庆家的身上的复杂人性。
其次,郭家兴的续弦,郭家兴对子女的安排。
郭家兴中年丧偶,因为有权力,他可以轻易地得到玉米的身体,快速地和这个年轻女孩结婚。
他可以给玉米安排工作,可以按照玉米的要求给玉秀安排工作,让村庄里的人见到玉秀作为城里人的风光。
他可以左右儿女的命运和前途。
再次,小唐的贴近和隐忍,就是向权力的屈服。
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境遇

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境遇毕飞宇是当代中国著名作家,他的《玉米》系列小说以其丰富的叙事和细腻的情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毕飞宇刻画得非常丰富和细腻的一部分,她们在小说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展示了不同的生存境遇和内心世界。
毕飞宇在《玉米》系列小说中,呈现了女性在农村生活中的艰辛和坚韧。
小说中的女性多数来自农村,她们负责照顾家庭、耕种田地、养育子女,承担着沉重的家庭责任。
她们披荆斩棘,渐渐变得坚韧,成为家庭中的顶梁柱。
在生活中遭遇的重重困难和挫折之下,她们依然坚守初心,努力生存下去,展现出了不屈的精神。
比如在《玉米》的开篇中便有农村女性小东承受丈夫残酷待遇也未曾屈服,最终坚持离婚自立更生的精神特点。
毕飞宇通过这些女性形象向读者展示了她们坚强的生存意志和不服输的品质。
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小说中,还呈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的复杂处境。
小说中的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着种种责任和压力,她们需要顾家、照顾子女、承担生活的琐碎,同时还要应对来自社会的各种期待和评判。
尤其在农村这样的传统社会环境中,女性往往被束缚在家庭和传统的角色中,缺乏发展和自由的空间。
毕飞宇通过这些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在婚姻、家庭和社会关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比如在《玉米》系列中的农村女性在面对旧有家庭观念或是婚姻关系时所表现出的挣扎、无奈和愤怒。
在《玉米》系列小说中,毕飞宇塑造了一些女性形象,在逆境中仍然能够勇敢地寻找自我和生活的意义。
这些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逐渐获得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人。
比如在《玉米》系列中的小说里,有些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工作,逐渐跳出了传统的束缚,成为了自己的独立个体。
她们不再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开始探寻自己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勇气是令人钦佩的。
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在不同生存境遇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她们或坚韧不拔、或处境艰难、或勇敢追求自我,但都展现出了独特的生存品质和精神力量。
毕飞宇小说玉米中女性形象剖析

毕飞宇小说玉米中女性形象剖析作者:倪康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8期摘要:《玉米》,收录了青年作家毕飞宇的中篇三部曲《玉米》、《玉秀》、《玉秧》。
在这本书中细致深刻的描绘了一个一个的女性形象,她们有着不同的人生,却有着同样的悲剧结局,毕飞宇善于描写生活中的小事和细节,以小见大,用细腻的文字深刻的反映了女性矛盾细腻的内心情感世界。
这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有着自己的个性也有着同样的共性,本论文旨在研究玉米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共性,对这一共性进行剖析解读。
关键词:玉米小说女性形象权利异化男权社会一.被权力异化的女性形象在玉米一书中,权力是绕不过去的话题,所有人都在争夺它,却又被它控制。
它无形无状,却又实实在在存在于每个人身边。
人们包裹着不同的外衣来粉饰它,掩饰着自己对它的欲望。
玉米对权力很是受用,在母亲产下王红军之后,她自觉地承担了母亲的责任,成为了家里除了王连方之外最有权力的人。
玉米并没有发现自己对于权力的渴望。
生长在权力之中的人,并不知道珍惜它的可贵,只是在潜意识里想把它拽紧,可是权力却不知不觉改造了玉米。
玉米的飞行员对象长的并不好看,他却处于权力更中心的位置,这让玉米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他,而村里几个长的不错的小伙子,玉米却是看都不会看他们一眼的。
在父亲倒台和被未婚夫抛弃之后,玉米生命中两个男权支柱倒塌了,玉米的新对象和玉米的父亲差不多大,却是实实在在有权的人,玉米认清了自己对权力的渴望。
三姐妹都在追求权力,权力让她们走的更远,也让她们迷失的更深,玉秧在权力面前走的最远,她是阶级斗争的武器,这对她的两个姐姐是难以想象的殊荣。
任何事情和阶级挂上钩就会变得崇高神圣,这个曾经的傻丫头也触碰到了阶级的边缘,变得虚无神圣起来了。
三姐妹得到权力的方式也不一样,玉米是靠自己铁腕夺来的,玉秀是靠依附他人被赏赐的,玉秧是天上掉馅饼砸下来的,不管怎样得来的权力,她们都在被权力异化。
二.受害者与迫害者形象在毕飞宇的小说里,女性形象是时代的受害者,她们被时代裹挟,身不由己,在时代的洪流中漂泊无助,她们又被时代改变,打磨成一个又一个的钉子,跟着政策前进,成为最锋利矛,她们是受害者也是迫害者。
解读毕飞宇《玉米》系列中的女性形象

解读毕飞宇《玉米》系列中的女性形象
在《玉米》系列中,毕飞宇刻画了多位女性形象,她们大多来
自农村和下层社会,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面
临着诸多困境。
首先,毕飞宇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勤劳朴素的农妇,她们在田
间辛勤耕作,肩负着家庭的重担。
比如,在《玉米》中,村姑常常
背着一筐筐的玉米走在路上,清一色的裹着头巾,瘦弱的身子却有
着顽强的生命力。
她们质朴的言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其次,毕飞宇的女性形象中也存在着一些社会弱势群体,比如
被遗弃的女童、贫穷的乡村未婚妇女等。
在《谷》和《镇》中,毕
飞宇刻画了一位被遗弃的女童荷儿,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各种挫折,但她仍旧坚韧不拔地活下去。
在《镇》中,有一位年过四十仍未嫁
的乡村女青年,她被婆婆压力重重,但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
最后,毕飞宇的女性形象也充满了智慧和独立思考。
比如,在《谷》和《镇》中,毕飞宇刻画了一位文化水平很低但却充满智慧
的老妇人,她思路敏捷,语言幽默,是小说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总的来说,毕飞宇在《玉米》系列中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刻画,
展现了农村女性的生命力和顽强精神,呈现出一种质朴而深刻的人
生观。
浅析权力阴影下《玉米》中的女性形象

挽狂澜。”然而. 日 失去权力庇护却要保护整个家庭 , 玉米其实力不 从心, 她必须依靠权力的力量。旧的权力消失了 , 则必须寻技新 的 权力。但她的选择并不是贪图个人享受 , 而是为了家庭的振兴, 所 她所做的一切不是可耻的堕落 , 是悲壮的牺牲 , 不禁让 八扼腕叹
息, 生出郡 艮 的悲阀。
的出身 , 但和玉米一样都是 乡村女 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 都有着令
人唏嘘的悲居 命运 。 和玉米悲壮的牺牲不同, 柳粉香的悲剧性在于
她认识到了 自己生存在一个男权社会中,认识到了女f 生在男权统
治下仅仅是男性的附庸 . 但又无力改变这一现 实, 因而灰心绝望 。
们是“ 骚货加贱货”是“ , 臭婊子” 见玉米不仅是男权社会的受害 。可 者, 还沦为男权社会 自觉的捍 卫者。她在父亲面前不动声色 , 却在
得好”显示出争强好胜的心气。村支书家庭的权力背景让玉米在 ,
谈婚论嫁时“ 当然” 看不上同村 的小伙子 , 自觉地把 自己定位成了
高高在上的“ 人上人” 然而 , 。 玉米的这种高姿态是以父亲王连方的
权力为基础的, 不是来 自女 性独有的美丽, 也不能表现出女 I ! 生的独 立与尊严。
作为长女 , 玉米内心缜密深邃 , 深谙人 l世事 , 青 正如作者所说 :
“ 长幼不只是 生命的次序, 有时候还是生命的深度和宽度。” 聪明敏
锐的玉米对仗势妄为的父亲深感不满,小小年纪就开始了无声的
抗议 ,不再和父亲说话” “ 。然而 , 玉米排斥的仅仅是父亲荒淫的行
2自甘堕落又命运不幸 的柳粉香
l 好强 与 自卑并存 的玉米
玉米的出场风光无限 , 身为村支书王连方的长女, 她被全村人
己, f 放者: 歼有与 自己有关的东西 , 甚至矗肴独 立的人格与自由。在 女
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境遇

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境遇毕飞宇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他的《玉米》系列小说以其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乡村的生活,展现了普通人的生存境遇。
在这一系列小说中,毕飞宇也深刻地描绘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她们在乡村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毕飞宇在《玉米》系列小说中展现了女性在传统乡村社会中的地位和生存境遇。
在中国农村,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时期,女性往往被束缚在传统的家庭角色中,她们被要求服从丈夫和长辈的意志,被视为家庭的贤内助。
在小说中,毕飞宇通过描写女性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她们在这种传统体制下所面临的压力和挣扎,她们的生存空间被限制在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生育任务中,缺乏独立的人格和生活意义。
毕飞宇通过塑造女性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乡村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展现了她们生存境遇的困难。
毕飞宇在《玉米》系列小说中还展现了女性在乡村生存中的坚韧和勇敢。
尽管受到传统社会的种种限制,许多女性在小说中展现了顽强的生存意志和艰难的生存境遇。
她们通过劳动和智慧,克服了困难,为家庭和子女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小说中,毕飞宇塑造了一系列不同性格和命运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是在家中勤劳忍耐,或是外出打工努力奋斗,或是教育子女,或是独立经营,她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丰富多样。
这些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在困境中的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一面,展现了她们在乡村生存中的勇敢和坚韧。
毕飞宇在《玉米》系列小说中还着重描绘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转变及其影响。
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存境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小说中,毕飞宇通过描写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新角色和新境遇,展现了她们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女性在家庭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和权利,她们开始追求独立和自主,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女性也面临着新的社会压力和挑战,她们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和规则,需要面对新的社会竞争和挑战。
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境遇

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境遇《玉米》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说,作者毕飞宇通过对女性的生存境遇的描述,展现出了女性在艰苦环境下的坚韧和生存的勇气。
在这部小说中,毕飞宇刻画了多位女性角色,她们的生活境遇各异,但都展现出了坚强的一面。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赵婷婷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孩。
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困,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在故事中,赵婷婷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
她在大学里勤奋学习,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职业女性。
赵婷婷的故事展现出了在困境中奋发向上的乐观品质,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证明了女性也可以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取得成功。
小说中的另一位女性角色刘玉兰展现了在家庭中的坚强与付出。
刘玉兰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生都在家务劳动中度过,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
尽管她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她用自己的双手把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为丈夫和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
刘玉兰的故事展现了家庭妇女在默默付出中的坚韧和责任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母亲的伟大。
小说中还有一位女性角色林美华,她是一个城市女性,经历了失败的婚姻后回到农村生活。
尽管她经历了很多挫折,但她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林美华的故事让人感动,她展现了女性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乐观。
她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要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通过这些女性角色的生活故事,毕飞宇向读者展示了女性在不同生存境遇下的生活状态,这些女性或坚强,或乐观,或付出,但她们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展现出了不同的魅力。
通过这些描述,毕飞宇向读者呈现了女性的多彩生活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让人深受感动。
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境遇

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境遇《玉米》是毕飞宇的系列小说作品,以农村生活为背景,生动展现了当代农村女性的生存境遇。
下面将分析该小说中女性的生存状态。
女性地位低下是《玉米》系列小说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在农村社会中,男性往往被视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和决策者,而女性的地位则较为弱势。
小说中的女性大多数是农民和农村家庭的妻子、母亲和女儿,她们的生活空间受限,往往只能在家务劳动中忙碌。
农村女性的生存状态主要表现在劳动和家庭生活方面。
她们承担着几乎所有的家务劳动,包括煮饭、洗衣、收拾屋子等,同时还要参与农田劳动,比如种地、浇水、施肥等。
她们每天几乎都没有休息的时间,辛勤劳动成为她们生活的主旋律。
小说中的主人公婷婷就是一个农村妇女,她每天的工作都很辛苦,早起晚归,常常熬夜忙碌于农田和家务劳动之中。
她的生活充满了辛苦和压力,但她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和抱怨的余地。
除了劳动外,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也承担着重要角色。
在《玉米》中,女性往往被要求履行传统的家庭角色,如贤妻良母的形象。
她们要照顾丈夫和子女的生活起居,维持家庭的和睦。
小说中的女性往往没有自主的决策权,她们要随从丈夫的意愿,并为家庭的需要做出牺牲。
小说中的婷婷为了支撑丈夫出国留学的梦想,不仅自己默默地付出劳动,还要经营家庭生意,承担更多的经济负担,为家庭的未来努力奋斗。
尽管农村女性的生存境遇较为艰难,但她们也展现出了坚强和顽强的生活态度。
在《玉米》中,女性们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不甘心被命运束缚,努力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她们参与农田劳动,不仅是为了家庭的生计,更是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小说中的女性通过不断努力和坚持,逐渐摆脱了传统束缚,实现了个人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封建社会以来,男性就是一切权利的持有者和享受者,而女性只能在男性的的余晖中苟且生活。在只有男性才可以传宗接代是观念下,所以玉米知道就算自己再精明能干,因为母亲生不出儿子,她在对那些被父亲睡过的女性面前的出击显得是那么的底气不足。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的玉米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她对父亲权力的依赖,另一方面她从小就感受着母亲的屈辱。终于在母亲分娩时,她心中的屈辱感也一扫而光了,“玉米在门口忙进忙出。她的袖口挽得很高……玉米在忙碌的过程中一直咬着下嘴唇,就好像生下小八子的不是母亲,而是玉米她自己。”可见“小八子”对于玉米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王红兵的出生, 不仅让王家有了所谓的香火接班人,更多的是他给玉米带来了尊严,所以玉米在抱孩子时“表现出一种切肤的、扯拽着心窝子的情态”。玉米对弟弟王学兵并不是说有多深的感情,而是王学兵能给她带来尊严与价值。在男权的压制下,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女性的价值的体现也是依赖于男性,所以王连方虽然有七个女儿,即使她们再优秀,也不会带给王家任何荣耀。在权力的压制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何尝不是一种缺失,在权力面前,人性尊严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在照料弟弟王学兵的时候满足了玉米潜意识中做“小母亲”的欲望,她认为:“做姑娘的时候早早学会了带孩子,持家,将来有了对象,过了门,圆了房,清早一起床就是一个利索的新媳妇,好媳妇,再也不要低了头从眼眶的角落偷偷打量婆婆的脸色了。”玉米越是在“小母亲”角色上表现得完美,也就可以看出在她的内心是多么渴望做一个“贤妻良母”。当王连方倒台后,玉米委身嫁给了郭家兴后,也一直渴望生个儿子,只有这样她的地位才更加坚固,然当她看到玉秀生的是个儿子后,她的内心的人性几乎丧失殆尽。由此可见中国女性在千百年来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影响下对自身命运的麻木接受和戕害。
使得她更加具有感染力,她的眼睛也不同于村子里的其他人,活动得很,左顾右盼之中就有一股风骚的感觉。然而娇媚的容颜不仅没有给她带来一个女人该有的幸福,反而被别人称作天生的下作胚子。在乡宣传队的时候,柳粉香就被男人们窥伺玩弄,最终怀上身孕,被男权主导的伦理道德贴上了“下贱”的标签。自古以来“贞操”观就一直是压在女性身上的大山,女性一旦失去贞操就意味着在男性至上的社会中失去了一切。怀有身孕的她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只能嫁给一个自己不爱、身体又有缺陷的男人。嫁到王家庄后,不但没有摆脱之前人生的悲剧,反而她成为了王家庄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没有人把她当做人,甚至她的婆婆还故意杀死她肚子里的孩子。人们把她看作“母猪”“母狗”,村里的女人不愿和她搭讪,甚至丈夫也不愿和她同床,她实际上一无所有。
二、玉秀
玉米是整部小说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但玉秀却是整部小说中作者最用心去塑造的一个。毕飞宇曾经说过:“作为一个作家,她最喜欢的是与玉米,而作为一个男人,他最疼爱的是玉秀”。作者对玉秀的描写虽不及玉米,但是足以让玉秀成为整部小说中最像女人的女性。
(一)、漂亮风流的小狐狸
在七姐妹中,三女儿玉秀是最漂亮的,她是村子里数一数二的标志美人。玉秀不仅天生漂亮,而且还一天到晚在漂亮头上花心思,每天把自己打扮得乔模乔样的,让人看了都更觉得多了几分浮浪。玉秀知道自己的漂亮是任何人都夺不走的,她也非常善于利于自己漂亮的优势,仗着自己娇媚的模样又懂得惺惺作态,在家里深得父亲的偏爱。同时玉秀从小就是一个特立独行、有思想的姑娘,她不相信自己会在王家庄待一辈子,她一直都试图往外爬,但是在那个荒唐的时代里,她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换取明天是极其难的。
三、柳粉香
柳粉香是整部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女性,虽然她不是整个系列小说中的最重要的主人公,她不是村子里德高权重的人,她也没有玉米玉秀那么显赫的地位,但是她也绝对不同于王家庄的其它女性。
(一)、聪颖娇媚的红颜祸水
少女时代的柳粉香虽然没有玉秀十分标致,但她有特点,皮肤略黑,嘴角有一颗圆圆的黑痣,笑起来更加的妩媚动人,不仅如此,她还有一个好嗓子,这就
玉秀想跟唐会计学算珠,但是她不知道唐会计对她热心是有自己的目的的,她安排玉秀来自己的家吃饭,其实是想给自己的儿子找媳妇。玉秀与高伟的初次见面,因为惨遭蹂躏的记忆给玉秀心里留下不可磨没的阴影,随意当高伟接近玉秀时,玉秀就不知所措地逃走了,这也让玉秀知道自己的一生是不可能有正常人的婚姻,然而当她对自己的恋爱婚姻不抱任何希望时,郭左却闯进了她的生活。玉秀看到郭左,她身上那种妩媚风流细胞都被唤醒了,“她是天生的风流种,步子软、骨头轻,一见到男人就走不动”。郭左回家后玉秀就精神焕发,是郭左点燃了她爱情希望的火苗,在郭左那里玉秀体会到了同龄少女该有的幸福而又不知所措的感觉。“在跟郭左真正的交往中,玉秀心里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她喜欢郭左,另一方面因为背负着惨遭人蹂躏的痛苦记忆,她小心翼翼得与郭左接触,但当郭左得知玉秀失贞之后,郭左在既喜爱又怨恨的心理下占有了玉秀。郭左走了,留给玉秀的是无尽的思念与人生中短暂的甜蜜回忆,但更多的是现实中一生的阴影。”如果说在稻厂被侮辱是玉秀人生的第一个悲剧,而郭左的离开给玉秀留下的是更深层次的伤害,造成玉秀生活悲剧的是来自传统文化中的贞操观念对她的折磨和桎梏以及她内心深深的自卑感。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玉秀已经从自己本身接受了传统观念对自己的束缚,以至于到后来她是一种自我作践的心态,整个人已经麻木,她明白无论如何挣扎,也摆脱不了生活的遭遇和女性的宿命。
学号:1203614037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毕业论文
(2016届)
年级
2012级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张瑞
指导教师姓名
张乐林
指导教师职称
副教授
论文完成时间
2016.04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务部
二○一六年印制
摘
关键词:
引
浅析毕飞宇小说《玉米》中的女性形象
一、玉米
毕飞宇在她的中篇系列小说《玉米》的自序中提到《玉米》的故事写于1971年,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文革时期,但作者并没有描绘文革的政治、杀戮,而是描写了我们周围最普遍的生活,以文革年代中的中国一个普通的小村庄------王家庄为背景。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土地上,长出了一株另类的“玉米”。
(四)、为权力而丧失人性的玉米
在经历种种不幸之后,玉米终于体味出了那种撕心裂肺而又无可奈何之后,她终于明白了--“过日子不能没有权”。此时玉米对权力已经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了,所以最后她把自己嫁给了按年龄可以做他父亲的但手握重权的公社革委会副主席郭家兴。她在床上百般讨好郭家兴,在平时生活中对郭巧巧低三下四,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能得到权力,至此玉米也彻底沦为了权力的奴仆。玉米对权力的迷恋向往使她丧失了人性的本真,她为了权力可以牺牲自己,牺牲各种感情。为了得到权力这把“保护伞”,她在郭左面前揭穿玉秀的苦心经营的爱情,当她得知玉秀怀孕时,她的反应并不是对妹妹的疼爱只是狠狠地扇了几脸光,毫无亲情可言,最后当看到玉秀生下男孩时,她竟残忍得将其送走,至此玉米可谓是沦为了权力的奴仆。
(三)、丧失权力后的玉米
“在人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中,对投射、显现在玉米身上的男权专制、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 所持的渴望心理能量, 在这一阵又一阵的喧哗与骚动中越聚越大。”终于, 玉米的这门婚事在日后像掀开了高压锅盖一般, 使潜藏在村里人内心深处的各种合理的或者不正常的情绪爆炸性地激发出来。人类总是想看到别人比自己过得更差,所以当王连方不顾一切得睡秦红霞时,人们终于抓住机会,借机推翻了村支书王连方。王连方的倒台对于王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王家一切的特权没有了,随之玉米在村中的地位也在父亲倒下的那一刻土崩瓦解了,她在村里的一切优势也荡然无存了。她的人生也是在父亲倒台的那一刻变得截然不同了。
(二)、丑陋人性的牺牲品
漂亮本来可以是一个女人带来成功带来幸福的优势,但是漂亮对于玉秀来说,不仅没带给她任何幸福,还给她带来一生的噩梦。王连方倒台后,不仅仅是玉米被彭国梁抛弃,玉秀也被曾经沉默的村民们报复,而她的这种报复,对于任何时代的女人来说都是致命的。生性热情机灵的玉秀知道,她失去了比生命还重要的贞操对她来说意味着自己的一生都将活在阴影之中。遭到践踏之后,玉秀的心已经死了,是玉米拉着她在村子里抬起头,但是她希望在这样的时刻多希望有个哥哥来拉她一下,这时的玉秀依旧遵循着只有男性才能依靠的观念。
在愚昧野蛮的氛围中, 懦弱而满怀怨恨的人们往往会变态地“在受难者身上
获得自己心理满足的快感, 而他人‘落难' 便成为人们的普遍的潜意识企盼”。基于这样的心理,村里的人们对王家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彭国梁是王连方垮台后玉米最后的期盼,她把他看做是振兴家门的最后希望,同时也是玉米丧失权力后的第一次挣扎,但是由于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权力的基础上,后天又没有感情基础,彭国梁思想意识上又是那么保守、封闭、愚昧,又加之村民的报复,玉米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在村民中的报复下丧失掉了。彭国梁最终对玉米的抛弃更是体现出了男权社会中男性的霸权以及女性的卑微。(一)、Fra bibliotek力光环下的玉米
玉米是王家庄村支书的女儿,在那个充满了冷漠的权力至上的年代,作为村支书的长女,自然与村中其他女性不同,她从小就是全村人眼中的“金凤凰”。村里人之所以能给玉米这么高的评价,并不是由于玉米本身的人格魅力,玉米的特权也都缘于父亲是村里最高权力的持有者。因此,她从小就知道生活在权力的庇佑下的生活是多么美好,也正是这样的条件,让她有了心高气傲的资本,形成了泼辣精明,争强好胜的性格。从玉米“绝对不能答应谁家比自家过得好”,看出她是多么得争强好胜。同时在她的身上有着同龄女孩没有的成熟与精干。就像作者所说:“说起通晓世事,说起内心的深邃程度……长幼不只是生命的次序,有时候是生命的深度和宽度。说到底成长需要机遇,只靠光阴难以弥补。”她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在玉秀被人糟蹋后,在王家庄受尽了嘲弄,最后她不得不离开村子,到镇上投靠了大姐。如果说在稻厂被轮奸是玉秀人生中第一个悲剧,那么投奔玉米后玉秀的人生道路也依旧是坎坎坷坷悲剧不断。玉秀投奔到大姐后,心甘情愿被郭家兴的女儿当丫鬟使唤,来间接讨好郭家兴以求自己安定。此时的玉秀在心里知道,只有自己有一技之长才可能在断桥镇立足。当她知道唐会计精通算盘时,她就千方百计得接近唐会计,她也想像唐会计那样有养活自己的本事,“玉秀始终希望自己活得更自我、更自信一些,即便遭受惨痛的生活打击,也没有放弃少女时代的追求,学算盘,学普通话透露出玉秀不甘命运拨弄所做的努力。”但这一切似乎是一个个阴谋,像一张布得很大的网,在人生的路途中等待你不自觉地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