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护课程要求
急救护理教案教学文案

急救护理教案教学文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急救情况下能够提供基本急救护理的能力和知识。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2. 研究基本的急救护理技能,如心肺复苏和止血等;3. 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步骤;4.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5.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主题:1. 急救护理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 常见急救护理情况的处理方法,如心跳骤停、窒息、伤口出血等;3. 急救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技巧;4. 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技术要点;5. 团队合作和沟通在急救护理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急救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情景模拟演练:通过实际场景的模拟演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急救护理实践;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分享;4. 练和评估:安排学生进行急救护理技能的练,并进行评估和反馈。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掌握程度,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践演练:针对实际急救场景进行模拟演练,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和技术水平;3. 考试测试: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考试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参考资料1. 《急救护理学教程》;2. 《急救护理实务》;3. 《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指南》。
以上是本课程的简要教学文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基本的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
应急救护

一、创伤救护1、现场急救原则:(1)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2)先救命、后治伤;(3)急救顺序:CPR、止血、包扎、固定、搬运;(4)现场保护:搬运前先画出伤员原有的体位轮廓;(5)对死亡者暂予不理,保持原有体位,便于现场勘察。
遇到急救情况时,先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与伤者交流,告诉周围人自己救护者身份。
现将生命体征恢复,再治伤。
2、止血每公斤体重60~80ml血液,一大瓶矿泉水约500ml。
出血类型: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失血<800ml:面色苍白,手心冒汗、冷、心跳脉搏快;800~1600ml:中度休克,意识逐渐模糊,心跳脉搏每分钟>120次,刺激伤者,不让睡。
>1600ml:重度休克。
小动脉出血:血液随心脉跳动涌出;大动脉出血:喷射状3、止血方法(1)按:小量出血,指压。
头、颈、四肢动脉出血,压迫10~15分钟进行短暂急救止血。
头部:颞浅动脉压迫点,在耳屏前、上方1.5cm处,大出血可按两边。
面部:面动脉压迫点,下颌角沿下颌骨下滑的1.5cm处。
鼻血按鼻翼,冷毛巾冷敷额头。
颈部:颈动脉压迫点,颈部前正中部旁两指处以上部位均为出血处高于心脏。
肩部:锁骨下动脉,锁骨中点上方往后按。
上臂:腋(2)加压包扎止血法:小动、静脉、毛细血管出血,“包”。
放一定厚度衬垫,绷带四指宽,斜搭绷带、加压,从远往近将衬垫完全包住,打结打在伤口背面。
久不久检查血液情况,压力不够,再包一层加压;压力过大,血液发紫,松点。
(3)止血带止血法:大出血,血止不住的情况,“捆”。
用橡皮带(只用于四肢),50分钟左右必须将橡皮筋松一会儿。
伤口麻木变色即缺乏血氧的表现,应立即放松2~3分钟。
总使用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
除毒蛇咬伤捆在伤口上方10~15cm,其余的上肢:上臂最上方1/3处,中间一定不能扎,可能损伤神经;腿部:大腿上部1/2处所有捆都要用衬垫(布带)保护,靠腋窝绕2圈以上,以伤口不出血为宜,2圈重叠,将解开时间(50分钟后)写在纸片上放在伤口处。
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急救护理技术适用专业:护理开课学期:第四学期1.课程设置概述1.1课程性质《急救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临床护理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观察和救护能力,以达到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
该课程具有专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后续课程,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一起构成培养临床护理能力的核心课程,并为后期的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院内、外常见急诊的救护知识、救护技能,体验急诊救护工作中的良好工作态度。
1.2课程设计思路和学时安排(主要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活动设计的目的、课时安排说明)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护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以理论学习为重点、以单项技能训练为轴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临床对护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特别是不能适应护生在实习期间对急救和危重症监护技能应用的需求。
因此, 我们对中职护生急救护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学教学。
教材选用人民军医出版社的《急救护理技术》,30学时,其中理论课16学时,实验课14学时。
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
模块一为院外救护,涵盖了5个工作任务,即紧急救护、现场评估、心肺脑复苏、现场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安全转运与途中监护;模块二为院内急诊室救护,涵盖了3个工作任务,即接收急诊病人、预检分诊、急诊处理;模块三为重症监护,涵盖了3个工作任务,即ICU患者的接诊、ICU监护、ICU生命支持;模块四为综合急救护理技能,即中毒患者的救护;中暑及冻僵患者的救护;淹溺及触电患者的救护。
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工作手册

我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工作手册一、前言我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工作手册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红十字会国际与国内标准要求制定的一套救护培训标准化工作手册。
该手册的制定旨在为红十字会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提供统一的标准,确保救护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提升应急救护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目的1. 规范应急救护培训的内容和流程,确保救护技能的全面覆盖和标准化实施。
2. 统一救护培训的考核评定标准,确保学员的救护能力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
3. 提高救护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合格的应急救护人员,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应急救护队伍。
三、适用范围本工作手册适用于我国红十字会及其分支机构进行的各类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基础救护培训、专业救护培训、急救员培训等。
四、救护培训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基础救护知识,学员需要了解常见应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和急救技能。
2. 实操技能训练:学员需要进行应急救护技能的实际操作训练,包括模拟急救场景、实施心肺复苏等。
3. 模拟演练:组织学员参与各类模拟演练,以检验学员的实际应急救护能力。
五、救护培训流程1. 报名登记:学员进行报名登记,提交相关唯一识别信息明和健康证明。
2. 授课学习:学员参与救护培训课程学习,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训练。
3. 考核评定:学员需参加救护培训的考核评定,通过考核后可获得相应的救护培训证书。
4. 模拟演练:学员参与各类模拟演练,以检验实际应急救护能力。
六、救护培训考核评定标准1. 理论考核:学员需通过相关理论考试,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的考核。
2. 技能考核:学员需通过实操技能考核,包括心肺复苏、包扎止血等应急救护技能的操作。
3. 模拟演练考核:学员需参与各类模拟演练,模拟应急情况下的实际操作,以检验应急救护能力。
七、救护培训师资力量1. 教师资质:救护培训的教师需具备专业的救护培训资质和丰富的实际救护经验。
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急救护理技术适用专业:护理开课学期:第四学期1.课程设置概述1.1课程性质《急救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临床护理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观察和救护能力,以达到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
该课程具有专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后续课程,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一起构成培养临床护理能力的核心课程,并为后期的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院内、外常见急诊的救护知识、救护技能,体验急诊救护工作中的良好工作态度。
1.2课程设计思路和学时安排(主要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活动设计的目的、课时安排说明)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护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以理论学习为重点、以单项技能训练为轴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临床对护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特别是不能适应护生在实习期间对急救和危重症监护技能应用的需求。
因此, 我们对中职护生急救护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学教学。
教材选用人民军医出版社的《急救护理技术》,30学时,其中理论课16学时,实验课14学时。
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
模块一为院外救护,涵盖了5个工作任务,即紧急救护、现场评估、心肺脑复苏、现场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安全转运与途中监护;模块二为院内急诊室救护,涵盖了3个工作任务,即接收急诊病人、预检分诊、急诊处理;模块三为重症监护,涵盖了3个工作任务,即ICU患者的接诊、ICU监护、ICU生命支持;模块四为综合急救护理技能,即中毒患者的救护;中暑及冻僵患者的救护;淹溺及触电患者的救护。
应急救护 教案

应急救护教案教案标题:应急救护教学目标:1. 了解应急救护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 掌握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急救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应急救护的定义和重要性a. 介绍应急救护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及时救助的重要性。
b. 分析不同应急情况下的紧急处理对伤者生命的意义。
2. 应急救护的基本原则a. 介绍应急救护的基本原则,如检查安全、呼叫急救、施救等。
b. 强调救助者自身安全的重要性。
3. 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方法a. 创伤类伤害:止血、包扎和固定伤口。
b. 烧烫伤:冷却伤口、覆盖保护。
c. 骨折和扭伤:固定伤处、冷敷、安抚伤者。
d. 窒息和呼吸困难: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e. 意外中毒:立即清除毒物、呼叫急救。
4. 急救技能的演示和实践a. 指导学生正确的急救姿势和操作方法。
b. 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急救过程。
5. 急救知识的巩固和评估a. 进行小组讨论,复习和总结应急救护的关键要点。
b. 给学生提供案例,要求他们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急救措施。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应急救护的技能和知识。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演练,促进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 提问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资源:1. PPT演示:包括应急救护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常见应急处理方法的图文介绍。
2. 急救模型和道具:用于模拟演练和实践操作。
3. 案例分析材料:包括不同应急情况下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和提供急救措施。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演练中的积极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模拟演练中的急救技能和操作是否正确。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不同应急情况下的急救措施是否理解和掌握。
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培训课程,获得正式急救证书。
2.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急救志愿者活动,提高应急救护技能的实践能力。
大学急救护理课程设计

大学急救护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急救护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急症的识别与评估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创伤急救、中毒处理等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了解急救药品和设备的使用原则及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心肺复苏术进行紧急救治。
2. 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各类创伤,如止血、包扎、固定等。
3. 学生能够针对不同急症采取合理的现场急救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急救护理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学生能够关爱生命,尊重患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急救实践,培养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但实践经验不足,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教学来提高急救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责任感、同理心和协作精神的优秀急救护理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基本知识- 常见急症识别与评估- 急救原则与程序- 急救药品和设备的使用2.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成人、儿童及婴儿心肺复苏的区别3. 创伤急救- 止血、包扎、固定方法- 骨折、脱臼的处理- 创伤现场急救流程4. 中毒处理- 常见中毒类型及症状- 中毒急救措施- 中毒预防与现场处理5. 突发状况应对- 溺水、触电、窒息等突发状况的处理- 现场急救心理援助- 应急疏散与救援配合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大纲

我国红十字会总会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大纲一、培训目的和意义1. 培训目的:本培训旨在为我国红十字会总会应急救护师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提高应急救护师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护和抢救工作。
2. 培训意义:应急救护师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在抢救伤员、疏散裙众、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提高应急救护师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对于保障公共安全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训内容和要求1. 培训内容:1) 急救知识: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急救、意外伤害处理等内容。
2) 突发事件处置:包括但不限于火灾逃生、地震应对、水灾抢救等内容。
3) 心理抚慰:培训应急救护师面对伤痛和恐慌的裙众时,如何有效进行心理抚慰和安抚。
2. 培训要求:1) 参训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学、护理或救护方面的专业背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
2) 参训人员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急处理能力,在模拟实景演练中能够做到迅速、精准的处置。
3) 参训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能够保守患者信息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三、培训方式和时间安排1. 培训方式: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包括课堂讲解、模拟演练、实地实习等环节。
2. 培训周期:根据培训内容和要求,整个培训周期不少于3个月,其中包括理论学习、实操演练和实地实习的环节。
3. 培训地点:培训地点可选择医院急救中心、消防训练基地等实际场所进行培训课程,确保培训效果和实用性。
四、培训教材和资源1. 培训教材: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国红十字会的应急救护手册,编写专门的培训教材,以确保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2. 培训资源:积极整合医院、急救中心、消防队等救援资源,为应急救护师提供实践操作和实地实习的机会,使培训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要。
五、培训考核和评估1. 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对参训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实操操作考核和实地实习成绩综合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二
应急救护课程内容
一、红十字运动知识课程
1、课程简介
在救护普及中宣传红十字运动知识,通过讲解让学员了解红十字运动的起源、红十字运动精神、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原则。
2、学时:1学时(45分钟)
3、适用人群:普通人群
4、教学内容
⑴介绍红十字运动的起源
⑵介绍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
⑶介绍红十字精神
⑷介绍中国红十字会基本工作
二、救护新概念
1、课程简介
在救护培训中讲解现场救护的新理念,通过培训让学员了解现场救护的重要性及现场救护的目的等。
2、学时:2学时
3、适用人群:普通人群
4、教学内容
⑴现场救护的特点
⑵第一目击者
⑶现场急救的目的
⑷现场急救的原则
⑸现场急救的程序
⑹如何拨打急救电话
三、心肺复苏
1、课程简介
心肺复苏课程是介绍“生存链”、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步骤、AED的使用、气道异物梗阻等。
通过培训掌握心肺复苏的技能。
2、学时:4学时
3、适用人群:12周岁以上的人群
4、教学安排
四、创伤救护
1、课程简介
本课程重点讲解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及伤病员搬运技术。
通过学习掌握自救与互救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面对突发事件能正确处置,达到“挽救生命、减少伤残”的目的。
2、学时:4学时
3、适用人群:普通人群
4、教学安排
五、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1、课程简介
本课程重点讲解什么是心室纤维性颤动及危害性,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方法。
通过培训熟练掌握AED 的使用方法。
2、学时:2学时
3、适用人群:12周岁以上的人群
4、教学内容
⑴介绍什么是室颤
⑵讲解室颤的危害
⑶哪些情况可以发生室颤
⑷讲解除颤的原理
⑸讲解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方法
⑹早期除颤的重要性
⑺介绍AED的普及情况
六、气道异物梗阻现场救护
1、课程简介
本课程重点讲解气道异物梗阻的危害、表现及现场救护的方法。
2、学时:2学时
3、适用人群:普通人群
4、教学内容
⑴气道异物梗阻的分型及表现
⑵不同人群气道异物梗阻的原因
⑶婴儿、成年人气道异物梗阻现场救护方法(清醒、昏迷)
⑷重点介绍海式手法
七、常见急症
1、课程简介
本课程重点介绍晕厥、休克、冠心病急症、脑卒中、糖尿病急症。
2、学时:4学时
3、适用人群:普通人群
4、教学内容
晕厥、休克、冠心病急症、脑卒中、糖尿病急症的表现及现场救护原则。
八、意外伤害
1、课程简介
本课程重点介绍交通事故、触电、溺水、中毒、烧烫伤、动物咬伤的现场救护原则。
2、学时:4学时
3、适用人群:普通人群
4、教学内容
交通事故、触电、溺水、中毒、烧烫伤、动物咬伤的现场救护原则。
九、地震
1、课程简介
本课程重点介绍地震基础知识、各种情况如何避震。
2、学时:2学时
3、适用人群:学生
4、教学内容
⑴介绍地震基础知识
⑵各种情况如何避震:教室内、户外、家里、商场内、汽车内如何避震
⑶被埋在废墟下怎么办
⑷讲评各种逃生图
十、火灾
1、课程简介
本课程重点介绍防火知识及火灾逃生。
2、学时:2学时
3、适用人群:学生及居民
4、教学内容
⑴防火的基本知识
⑵火灾现场救护三原则
⑶各种火灾情况下逃生
⑷讲评各种逃生图
十一、野外生存知识与技能
1、课程简介
本课程重点介绍野外生存知识与技能。
2、学时:4学时
3、适用人群:普通人群
4、教学内容
⑴基本知识及常见风险
⑵野外生存原则
⑶求生装备
⑷遇险求救方法
⑸介绍几种打结方法
十二、家庭灾害管理
1、课程简介
本课程重点讲解家庭灾害的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2、学时:2学时
3、适用人群:普通人群
4、教学内容
⑴家庭灾害管理的基本知识
⑵如何制定家庭应急方案
⑶如何排查家庭中的安全盲点
⑷家庭急救包的准备
十三、心理救援
1、课程简介
本课程重点讲解灾害发生时的心理救援。
2、学时:2-4学时
3、适用人群:灾区群众及救援人员
4、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