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礼仪教案

合集下载

家庭文明礼仪行为教案

家庭文明礼仪行为教案

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主题是《家庭文明礼仪行为教案》。

在学校,我们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文明礼仪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家庭对于我们的影响力。

今天我特别为大家制定了一个家庭文明礼仪行为教案。

一、家庭通信礼仪
1、父母与孩子相互问候的方式应当得体,不可粗鲁或是太过亲密。

2、在家庭聚餐的时间,应当避免讨论不适当的话题,以免影响家庭氛围。

3、在与家人沟通时,应当重视对方的感受与意见。

4、在面对矛盾时,应当及时沟通解决,而不是埋怨和指责。

二、家庭行为文明礼仪
1、在家庭内,不可随意进出别人的房间,或是打扰别人的活动。

2、在进出家门时,应当注重礼仪,如问候、告别等。

3、在家庭聚餐中,应当保持良好的仪态,不可大声喧哗或是吃相不好。

4、在公共场合中,要注意控制声音与姿态,不可随意说话或是扰乱秩序。

三、家庭文明礼仪的应用
1、通过演练家庭聚餐的场景,讲解聚餐文明礼仪。

2、通过模拟家庭中的互动场景,讲解家庭通信文明礼仪,如该如何沟通解决矛盾等。

3、通过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促进家庭文明礼仪意识的共同建立。

我想重申一下,家庭文明礼仪是每个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不停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才能更好地建立良好家庭氛围,培养优秀家庭文明礼仪意识的下一代。

谢谢大家的聆听,祝大家学习愉快!。

《文明礼仪伴我行-----家庭礼仪篇》主题班会教案

《文明礼仪伴我行-----家庭礼仪篇》主题班会教案

《文明礼仪伴我行-——-—家庭礼仪篇》主题班会教案年级:四年组活动目的:1、通过看录像、听录音、阅读材料、讨论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2、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增强爱国情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

2、把礼仪常规贯穿到歌谣、小品、朗诵等各种表演形式之中,让学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懂得礼仪对于每个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1、开班会前,我们班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作为班会的前期铺垫:搜集中华文明礼仪的故事等资料;调查争做文明学生的做法。

2、关于小学生礼仪的音像、文字材料。

3、环境布置(黑板、场地等)。

4、组织学生准备有关节目。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主持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现在我宣布:《文明礼仪伴我行-——-—家庭礼仪》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开始(一)、家庭文明礼仪。

主持人: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的教育着我们,下面请观看历史故事:《孔融让梨》、《黄香诚心敬父母》(放录像)(放完录像)主持人:看到这两个小故事,同学们觉得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学生自由发言。

主持人:现在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那么我们在一起生活的小伙伴们呢?看了下面的表演的小品,我想大家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

下面请欣赏小品:《快乐的小伙伴》(表演结束)主持人:通过这个小品,大家认为该如何与小伙伴相处?学生自由发言。

主持人: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请欣赏小品《家里来客了》三、问卷调查四、活动总结。

五、班主任讲话:亲爱的同学们,文明礼貌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弘扬我们的礼仪传统,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家庭礼仪 教案

家庭礼仪 教案

家庭礼仪教案教案标题:家庭礼仪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家庭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基本的家庭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3. 培养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良好礼仪习惯。

教学内容:1. 家庭礼仪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家庭礼仪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

3. 家庭生活中的常见礼仪场景和应对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家庭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于家庭礼仪的思考和讨论。

知识讲解:1. 通过多媒体展示或讲解,向学生介绍家庭礼仪的基本定义和重要性。

2. 分析家庭礼仪的好处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礼仪对于家庭和个人的积极作用。

活动实践:1.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列举出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礼仪场景。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应对不同礼仪场景的行为准则和解决方案。

3.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正确礼仪行为。

总结反思: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家庭礼仪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拓展延伸:1. 布置家庭礼仪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的礼仪知识。

2. 鼓励学生与家人共同制定家庭礼仪规范,并定期进行回顾和评估。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2. 角色扮演道具3. 小组讨论指导题目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家庭礼仪实践任务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教案:礼仪与教化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设计的教材是《礼仪与教化》。

本教材以儿童礼仪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以小故事和插图的形式揭示了礼仪的重要性和教育价值,通过讲述小学生和家庭的生活场景,引导儿童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丰富他们内心的世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礼仪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规范。

(3)学会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往。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2)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高学生对礼仪的重视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优雅仪态。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规范。

(3)学会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往。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礼仪的理念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并接受礼仪的理念和价值观。

(2)示范法: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规范。

(3)讨论法:通过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礼仪的运用。

2.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引发学生对礼仪的兴趣,通过举例子、发问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

(2)讲解阶段:给学生讲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和解读。

(3)示范阶段: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示范,通过演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礼仪的运用。

(4)讨论与分享阶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情景模拟与实践阶段:学生分小组进行场景模拟活动,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举止和合作意识。

礼仪尊敬长辈教案

礼仪尊敬长辈教案

礼仪尊敬长辈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礼仪尊敬长辈的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长辈的尊重和礼仪意识;2. 帮助学生理解长辈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3. 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和社交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礼仪尊敬长辈;2. 长辈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3. 礼仪行为和表达尊敬的方式。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展示学生尊敬长辈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知识讲解:2. 介绍礼仪尊敬长辈的概念,解释为什么尊敬长辈是重要的,以及尊敬长辈的意义。

3. 讨论长辈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责任和贡献。

案例分析:4. 提供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礼仪行为和表达尊敬的方式,例如:长辈生日时如何表示祝福,长辈生病时如何照顾等。

5.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角色扮演:6.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孙子/孙女、父母、祖父母等,通过模拟家庭场景,练习尊敬长辈的言行举止。

游戏活动:7. 设计一些互动游戏,如“尊敬长辈接力赛”或“礼仪问答挑战”,以加强学生对礼仪尊敬长辈的理解和应用。

课堂总结:8. 回顾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强调尊敬长辈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的礼仪行为。

扩展活动:9.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在尊敬长辈方面的表现和改进措施,并与家人分享。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中的表现;2. 学生小组展示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3. 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反馈。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2. 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生有足够的互动和参与机会;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4. 在教学中强调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长辈。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尊敬长辈的重要性,并学会适当的礼仪行为和表达方式。

这将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出尊重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家庭礼仪教案

家庭礼仪教案

家庭礼仪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家庭称谓礼仪及家庭成员教学重点:能够在家庭、正确运用礼仪规范。

教学难点:认识到在家庭礼仪规范并重视及遵守这些礼仪规范。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家庭是学习举止礼貌的好场所。

如果你的孩子成人后有良好的举止,这会使他们更加惬意舒适。

——索菲娅·罗兰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家庭礼仪指的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而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和礼节、仪式的总称。

它包括家庭称谓礼仪、家庭成员礼仪和家庭间的交往礼仪。

二、讲授新课1、家庭称谓礼仪亲属称谓指的是人们由于亲属关系而得来的名称。

在亲属之间的实际活动中,首先要把称谓搞清楚。

如果去见一个亲属,连如何称呼也弄不清,那不仅自己会很尴尬,对方也会不悦,这是不懂礼节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亲属,一般应按约定俗成的称谓称呼,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

但与外人交谈时,对自己家属的称呼,应采用谦称。

比如,称辈分比自己高的亲属,可在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 “家母”“家兄”等;称辈分比自己低的亲属,可在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对他人家属的称呼,应采用敬称。

对长辈,应在称呼前加“尊”字,如“尊母” “尊兄”等;对平辈或晚辈,应在称呼前加“贤”字,如“贤弟” “贤妹”等;在亲属的称呼前加“令”字,一般不分辈分与长幼,如“令堂”“令尊”“令爱”“令郎”等。

“愚兄”是一种表示自谦的客气语。

随着生活的演变,亲属间的相互称呼已逐渐趋于简单化,过去那种复杂的称谓正慢慢地被淘汰。

现代生活中常用的称谓如表41。

2、家庭成员礼仪家庭成员礼仪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父母善待子女,晚辈尊敬长辈,家庭关系更加亲密。

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助,礼貌谦让,家庭氛围更加融洽。

建设和谐家庭,从我做起——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建设和谐家庭,从我做起——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建设和谐家庭,从我做起——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案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只是关注物质的丰富和物质上的满足,更关注家庭和睦、和谐的生活方式。

建设和谐家庭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而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更是需要被教育和引导,让他们从小培养和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建设和谐家庭。

一、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体会到:“家和万事兴”的道理,知道建设和谐家庭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自我调整,提高自我认识与控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形成积极向上、充满信心的人生观,从而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和谐家庭2.和谐家庭的特点3.如何建设和谐家庭三、教学方法1.幻灯片展示2.课堂互动讨论3.小组合作探究4.游戏体验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出示一张有关于“和谐家庭”的图片或是家庭幸福快乐的场景,让孩子们通过感受或直观观察来了解和谐家庭的概念,可以让孩子们认真思考有什么特点让这个家庭如此和谐美满。

2.让孩子们自由表达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谐家庭,同时也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老师可以进行自由表达环节,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地谈一谈,当下自己最想让家庭变得更加和谐美满的事。

鼓励孩子们真诚地说出每一条心愿,同时引导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来谈一谈自己认为的大家庭/小家庭和谐的标准是什么。

3.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幻灯片放映馆锁心扉《兔子和母亲的故事》,讲述一只年轻的兔子由于不顾母亲的劝告私自去寻找新大陆,结果在海上遭遇风暴,翻船漂流了好几天,终于回到了家。

这时候,兔子才明白自己的母亲是多么不容易承受着各种压力照顾全家,为全家健康幸福生活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

这段小故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为了维护家庭和谐和美满生活不遗余力。

4.游戏体验以“给家庭成员制作一张贺卡”为例,跨越距离之间的制作不是机械化的过程,而是包含了全家人的温暖心意。

培养小学生礼仪的家庭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培养小学生礼仪的家庭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家庭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很多家长都渴望能够灌输自己的良好礼仪观念给孩子们,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切实地做到。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更应该在班级上发挥团队作用,集中力量来教育孩子。

本文将介绍一位优秀教师如何组织一次关于培养小学生优秀礼仪的家庭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并给大家提供一些宝贵的教育经验。

我们需要了解班级中的基本情况,包括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个人习惯,以及对礼仪的了解和态度等等。

当我们掌握了这些基本信息,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如,对于礼仪知识相对欠缺的孩子,可以采取公开演讲、班级讨论等方式来进行教育。

对于比较优秀的孩子,可以采用小组辩论或扮演其他角色,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习与实践礼仪。

在选取礼仪知识的时候,需要遵循“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原则。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概念可能很抽象,他们更愿意通过游戏等方式来学习知识。

例如,可以引进一些互动游戏,例如“走路比赛”、“面部表情比拼”、“餐桌礼仪模拟场景”等等,激起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通过此类游戏,孩子们的个人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们应该注重幼儿心理和认知特点,采用互动性强、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育。

例如,引导孩子们互相交流感想、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或者邀请孩子们参加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礼仪。

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启发和促进,孩子们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得到情感方面的提升。

以孩子的视角进行教育。

要想让孩子们牢记学到的内容,必须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结合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

比如,一个小学生只有在真正提起铅笔或莫名其妙得到一本书时才会真正体会到所学礼仪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帮助孩子创建更自然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场所,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和领悟礼仪。

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教育手段来强化家庭教育,使得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够注重起码的礼仪。

同时,需要注意教育的目的,即培养孩子们一种优秀的礼仪观念,令他们旺盛的兴趣、发展能力、和性格特点始终和礼仪概念高度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文明礼仪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2、通过专题活动,使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增强爱国情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

2、把礼仪常规贯穿到歌谣、小品、朗诵等各种形式之中,让学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懂得礼仪对于每个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一、引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渊远流长。

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的教育着我们。

二、出示幻灯片:
1、听历史故事《亲尝汤药》。

2、你还知道那些遵守家庭礼仪的历史故事?
(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3、家庭礼仪里面包括起居礼仪、交往礼仪、就餐礼仪和待客礼仪。

三、学习新知
1、起居礼仪
指名读如何遵守起居礼仪。

早晨起床叠被,自己有序地穿戴整齐,和父母问早安。

晚上要和父母道晚安,衣服摆整齐。

按时作息。

2、交往礼仪
男女生读应注意的事项。

不直呼父母的名字。

和家人说话多用礼貌用语,出门和回家都要打招呼。

不乱翻家人的东西。

按时回家,有事耽搁要打电话说明情况。

诚恳接受长辈的教导,不赌气,有意见要心平气和沟通。

3、就餐礼仪
观察漫画。

这两个人的吃相有什么区别,你愿意和谁在一起吃饭?
老师读就餐时应注意些什么。

4、待客礼仪
齐读待客之道。

齐唱待客做客礼仪歌谣。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不仅要记在我们的脑海里,更要落实在我们的行动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