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材料及生产工艺详解

合集下载

锂离子电池基本原理配方及工艺流程

锂离子电池基本原理配方及工艺流程

锂离⼦电池基本原理配⽅及⼯艺流程锂离⼦电池原理及⼯艺流程⼀、原理1.0 正极构造LiCoO2+ 导电剂+ 粘合剂(PVDF) + 集流体(铝箔)正极2.0 负极构造⽯墨+ 导电剂+ 增稠剂(CMC) + 粘结剂(SBR) + 集流体(铜箔)负极3.0⼯作原理3.1 充电过程:⼀个电源给电池充电,此时正极上的电⼦e从通过外部电路跑到负极上,正锂离⼦Li+从正极“跳进”电解液⾥,“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洞,“游泳”到达负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结合在⼀起。

负极上发⽣的反应为6C + xLi++ x e?→Li x C63.2 电池放电过程放电有恒流放电和恒阻放电,恒流放电其实是在外电路加⼀个可以随电压变化⽽变化的可变电阻,恒阻放电的实质都是在电池正负极加⼀个电阻让电⼦通过。

由此可知,只要负极上的电⼦不能从负极跑到正极,电池就不会放电。

电⼦和Li+都是同时⾏动的,⽅向相同但路不同,放电时,电⼦从负极经过电⼦导体跑到正极,锂离⼦Li+从负极“跳进”电解液⾥,“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洞,“游泳”到达正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结合在⼀起。

3.3 充放电特性电芯正极采⽤LiCoO2、LiNiO2、LiMn2O2,其中LiCoO2本是⼀种层结构很稳定的晶型,但当从LiCoO2拿⾛x个Li离⼦后,其结构可能发⽣变化,但是否发⽣变化取决于x的⼤⼩。

通过研究发现当x > 0.5时,Li1-x CoO2的结构表现为极其不稳定,会发⽣晶型瘫塌,其外部表现为电芯的压倒终结。

所以电芯在使⽤过程中应通过限制充电电压来控制Li1-X CoO2中的x值,⼀般充电电压不⼤于4.2V那么x⼩于0.5 ,这时Li1-X CoO2的晶型仍是稳定的。

负极C6其本⾝有⾃⼰的特点,当第⼀次化成后,正极LiCoO2中的Li被充到负极C6中,当放电时Li回到正极LiCoO2中,但化成之后必须有⼀部分Li留在负极C6中⼼,以保证下次充放电Li的正常嵌⼊,否则电芯的压倒很短,为了保证有⼀部分Li留在负极C6中,⼀般通过限制放电下限电压来实现:安全充电上限电压≤ 4.2V,放电下限电压≥ 2.5V。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1. 简介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各种电子设备中。

其生产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工艺。

2. 成分及原理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

正极通常是由锂离子化合物构成,负极是石墨或其他碳材料,电解液是导电液体,隔膜用于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

正负极之间通过电解液中的离子进行离子运输,从而实现电池的放电和充电过程。

3. 生产工艺流程3.1. 正负极材料制备1.正极材料制备:正极材料一般是金属氧化物,如锰酸锂,钴酸锂等。

制备过程包括原料混合、研磨、干燥等步骤。

2.负极材料制备:负极材料通常是石墨或其他碳材料。

制备过程包括原料混合、成型、烘干等步骤。

3.2. 电解液制备电解液一般是由溶解锂盐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液体。

制备过程包括原料混合、搅拌、过滤等步骤。

3.3. 电池组装1.正负极制片:将正负极材料分别涂覆在导电片上,并经过烘干、压片等工艺制备成正负极片。

2.隔膜处理:将隔膜切割成适当的形状和尺寸。

3.组装:将正负极片和隔膜按照设计要求层叠组装,注入电解液,封口形成锂离子电池。

3.4. 充电、放电、封装1.充电:将组装好的电池连接到充电设备中,通过外部电源将电池充满电。

2.放电:将电池连接到外部设备中,从电池中释放能量。

3.封装:将充放电测试合格的电池进行封装,以保护电池内部结构。

4. 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原料检测、生产过程监控、成品检验等。

5. 结语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才能生产出高性能、安全可靠的电池产品。

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将成为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一、前驱体制备锂离子电池的前驱体通常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

正极材料一般采用钴酸锂、镍酸锂等化合物,负极材料则为石墨、硅等。

在正极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原料,然后进行固相反应或湿法合成。

随后,通过球磨或其它方式将颗粒大小调整到要求的范围内。

在负极材料的制备过程中,一般会使用机械研磨、混合球磨等方法,将石墨和添加剂混合并研磨得到所需颗粒。

二、电极制备电极的制备主要包括浆料制备、电极涂布、干燥、成型等过程。

首先,将前驱体和导电剂、粘结剂等混合,制备成粘度适宜的浆料。

然后,将浆料涂布在铝箔或铜箔基片上,并通过匀胶刀或导刀使其形成均匀的电极层。

接下来,将电极进行干燥和成型,常用的方法有烘箱干燥和辊压成型。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控制干燥温度和时间,以及辊压的压力和速度,确保电极的厚度和密度符合要求。

三、装配装配是将正极、负极和隔膜按照一定组合方式叠放在一起,并加入适量的电解液,形成电池的核心结构。

装配过程主要包括电池片的成型、电极的叠层、电解液的注入等步骤。

首先,将正极、负极和隔膜分别进行形状整理,然后按照正极-隔膜-负极的顺序叠放。

接下来,利用热压机或超声波焊接机将电池片压合在一起。

最后,通过真空注液或真空负压注液等方式将电解液注入电池中。

四、封装封装过程主要是将装配好的电池放入金属壳体或软包装中,并进行密封保护。

金属壳体一般由铝、钢等材料制成,而软包装则采用复合材料。

在封装过程中,首先将电池片放入壳体或软包内,然后利用封口机将封口边缘加热,使其熔化并封住电池。

此外,还需将封好的电池进行真空抽气和注入保护剂等处理,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五、测试电池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各项测试以保证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测试主要包括容量测试、内阻测试、循环寿命测试、短路测试等。

容量测试可以通过充放电方式来测试电池的能量储存能力。

内阻测试可以通过交流阻抗分析仪来测量电池的内部电阻。

锂电池生产配方及工艺

锂电池生产配方及工艺

锂电池生产配方及工艺锂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目前在各种电子设备和交通工具中广泛应用。

为了生产高质量的锂电池,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生产配方和工艺步骤。

配方阴极材料锂电池的阴极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常用的阴极材料包括锰酸锂(LiMn2O4)、钴酸锂(LiCoO2)和镍酸锂(LiNiO2)。

根据具体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阴极材料。

阳极材料锂电池的阳极通常是由石墨制成,有时也使用锂钛酸盐(Li4Ti5O12)作为阳极材料。

电解液电解液是锂电池中传导离子的介质。

常见的电解液包括溶于有机溶剂(如碳酸酯类)的锂盐(如LiPF6)。

电解液的配方需要根据电池的类型和应用进行调整。

分隔膜分隔膜用于隔离阴极和阳极,防止短路。

常见的分隔膜材料包括聚丙烯膜和聚乙烯膜。

工艺步骤1. 原料准备:准备阴极材料、阳极材料、电解液和分隔膜。

2. 材料混合:将阴极材料、阳极材料和适量的电解液混合在一起,形成均匀的电池浆料。

3. 电极涂布:将电池浆料涂布在导电的铜箔上,形成阴极和阳极电极。

4. 分隔膜装配:将分隔膜放置在阴极和阳极电极之间,确保完全隔离。

5. 卷绕装配:将阴极、阳极和分隔膜叠加在一起,并卷绕成螺旋形,形成锂电池的核心部分。

6. 封装:将卷绕好的锂电池芯装入外壳中,并进行密封,确保电池内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7. 测试与质检:对生产完成的锂电池芯进行测试和质量检查,确保其性能和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以上为锂电池生产配方及工艺的一般步骤,具体的生产过程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进行锂电池生产时,请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材料及纯化工艺详解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材料及纯化工艺详解

重点意
1,.闪点: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跑入空气中。温度升高,挥发加快。当 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这种短暂的燃烧 过程叫做闪燃,把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闪点越低,引起火灾的危 险性越大。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3.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4.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5.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6.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7.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纯化生产工艺---提纯(精馏和脱水 )
– 对于使用的有机原料分别采取提纯处理以达到锂电池电 解液使用标准。 – 在提纯阶段,需要对有机溶剂检测的项目有:纯度、水 分、主含量
液体电解液生产工艺---高纯罐
– 在对有机溶剂完成纯化后,检测合格后经过管道进入高 纯罐、等待使用。 – 根据电解液物料配比,在高纯罐处通过计量釜准确称取 有机溶剂。 – 如果产品罐中的有机溶剂短时间未使用,需要再次对其 进行纯度、水分、主含量的检测,继而根据生产的需要准 确进入调配釜。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材料及纯化工 艺详解
主讲:王建军
锂离子电解液生产工艺---流程图
纯化—原料(溶剂)
有机溶剂---碳酸酯 碳酸酯类溶剂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且熔点较低,在 锂离子电池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碳酸酯类的溶剂就其结构 而言,主要分为两类: – 环状碳酸酯 PC和EC – 链状碳酸酯 DMC、EMC、DEC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详解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详解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详解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最常用的电池类型之一,其生产工艺已经非常成熟。

它的生产工艺需要许多步骤和环节,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

一、电池正负极材料制备1.正极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有三种:钴酸锂、锰酸锂和三元材料。

这些材料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进行制备。

钴酸锂制备:将钴碳酸和碳酸锂一起加入反应釜中,加入稀酸和腐蚀剂煮沸反应,然后蒸发水分得到钴酸锂。

锰酸锂制备:将锰碳酸和碳酸锂一起加入反应釜中,加入稀酸和腐蚀剂煮沸反应,然后蒸发水分得到锰酸锂。

三元材料制备:将镍酸锂、钴酸锂和锰酸锂混合在一起,加入稀酸和腐蚀剂煮沸反应,然后蒸发水分得到三元材料。

2.负极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通常为石墨,制备方法为:将天然石墨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粘合剂、导电剂等材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成型。

二、电池组件制备1.正负极片制备将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分别涂覆在铝箔和铜箔上,然后将它们一层一层叠合在一起,形成正负极片。

2.隔膜制备将聚丙烯材料加入溶剂中,制成聚丙烯膜,然后在聚丙烯膜表面涂覆聚合物电解质,制成隔膜。

3.电解液制备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通常为有机溶剂,例如碳酸二甲酯、碳酸乙酯等。

电解液还需要添加锂盐,通常为氟化锂或磷酸锂等物质。

三、电池组装1.正负极片堆叠将正负极片和隔膜一层一层堆叠,形成电池芯。

2.注入电解液将电池芯浸泡在预先准备好的电解液中,使电解液充分渗透到电池芯中。

3.封口在注入电解液后,需要对电池进行封口,避免电解液泄漏。

四、成品测试将已经组装好的电池进行各种测试,如容量测试、内阻测试、循环寿命测试等。

五、包装和出厂将测试合格的电池进行包装,如塑料、纸盒等包装,然后成品出厂。

以上就是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的详细流程,生产工艺环节多且繁琐,需要高度的科学精神和技术水平的支持。

因此,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的研究和提升,对于电池的性能和使用效果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虽然只有30多年,但其在可再生能源、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增速却是非常迅猛的。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介绍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较轻的重量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准备、电池组装和测试等环节。

原材料准备1.正负极材料准备:–正极材料一般采用氧化物,如锰酸锂、三元材料等。

采购时需确保材料的纯度和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负极材料通常选择石墨,也有一些新型材料如硅等。

选定后需进行研磨和筛分等处理,以获得均一的颗粒粒径。

2.电解液准备:–电解液一般由有机溶剂和锂盐组成,如碳酸乙烯酯和氟酸锂。

需要严格控制溶剂的纯度和水分含量。

–需要进行溶剂和锂盐的混合、过滤和脱气等处理步骤。

电池组装1.正负极制备:–将正负极材料与粘结剂、导电剂等混合,制成浆料。

–利用涂布工艺将浆料均匀涂覆在导电片上,形成正负极片。

2.整体装配:–切割正负极片成合适的尺寸,并为其分配统一的重量。

–将正负极片与隔膜层一层层叠放,并注入电解液。

–组装后的电芯需要进行卷绕或堆叠,取决于电池的结构设计。

3.导电连接:–通过焊接或压接等方式连接正负极与电池的外部引线。

4.封装:–将组装好的电芯放入保护壳中,确保密封良好。

电池测试1.容量测试:–利用恒流充放电法对电池进行容量测试,以确定其额定容量。

–通过计算充放电时间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得到电池的容量曲线。

2.循环寿命测试:–将电池进行多次循环充放电,并测试其容量衰减情况。

–通过循环测试,评估电池的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3.安全性能测试:–对电池进行短路、过充、过放等安全性能测试。

–检测电池在异常工况下的表现和反应。

结论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准备、电池组装和测试等环节。

合理控制材料的质量和工艺参数对电池的性能非常重要。

通过严格的测试和有效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锂离子电池的高性能和安全可靠性。

同时,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生产效率也是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方向。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材料及生产工艺详解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材料及生产工艺详解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材料及生产工艺详解液体电解液生产工艺---流程图电解液生产工艺---精馏和脱水–对于使用的有机原料分别采取精馏或脱水处理以达到锂电池电解液使用标准。

–在精馏或脱水阶段,需要对有机溶剂检测的项目有:纯度、水分、总醇含量。

液体电解液生产工艺---产品罐–在对有机溶剂完成精馏或脱水后,检测合格后经过管道进入产品罐、等待使用。

–根据电解液物料配比,在产品罐处通过电子计量准确称取有机溶剂。

–如果产品罐中的有机溶剂短时间未使用,需要再次对其进行纯度、水分、总醇含量的检测,继而根据生产的需要准确进入反应釜。

体电解液生产工艺---反应釜–依据物料配比和加入先后顺序,有机溶剂依次加入反应釜充分搅拌、混匀,然后通过锂盐专用加料口或手套箱加入所需的锂盐和电解液添加剂。

–在加入物料开始到结束,应控制反应釜的搅拌速度、釜内温度等。

不同的物料配比搅拌混匀的时间不同,但都必须使电解液混合均匀,此时对电解液检测的项目有:水分、电导率、色度、酸度液体电解液生产工艺---灌装–经检测合格的液体电解液被灌入合格的包装桶,充入氩气保护,最终进入仓库等待出厂。

–由于电解液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入库的电解液应在短时间内使用,防止环境等因素导致电解液的变质液体电解液---使用注意事项–电解液桶有氩气保护,有一定压力,在使用中切勿拆卸气相阀头和液相阀头,也不允许随意按下快开接头的凸头,以免造成泄漏或其它危险。

接管时一定要戴防护眼罩,使用时一定要使用专用快开接头–检测合格的电解液建议一次性用完,开封的电解液很容易因为没有气氛保护等原因而变质,请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及时充入氩气保护,防止变色电解液不建议使用玻璃器皿盛放,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硅和氢氟酸反应生成腐蚀性、易挥发的气体四氟化硅,此气体有毒会对人造成伤害–现场可以使用的电解液容器和管道材料包括:不锈钢、塑料PP/PE、四氟乙烯等–本产品对人体有害,有轻微刺激和麻醉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材料及生产工艺详解液体电解液生产工艺---流程图
电解液生产工艺---精馏和脱水
–对于使用的有机原料分别采取精馏或脱水处理以达到锂电池电解液使用标准。

–在精馏或脱水阶段,需要对有机溶剂检测的项目有:纯度、水分、总醇含量。

液体电解液生产工艺---产品罐
–在对有机溶剂完成精馏或脱水后,检测合格后经过管道进入产品罐、等待使用。

–根据电解液物料配比,在产品罐处通过电子计量准确称取有机溶剂。

–如果产品罐中的有机溶剂短时间未使用,需要再次对其进行纯度、水分、总醇含量的检测,继而根据生产的需要准确进入反应釜。

体电解液生产工艺---反应釜
–依据物料配比和加入先后顺序,有机溶剂依次加入反应釜充分搅拌、混匀,然后通过锂盐专用加料口或手套箱加入所需的锂盐和电解液添加剂。

–在加入物料开始到结束,应控制反应釜的搅拌速度、釜内温度等。

不同的物料配比搅拌混匀的时间不同,但都必须使电解液混合均匀,此时对电解液检测的项目有:水分、电导率、色度、酸度
液体电解液生产工艺---灌装
–经检测合格的液体电解液被灌入合格的包装桶,充入氩气保护,最终进入仓库等待出厂。

–由于电解液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入库的电解液应在短时间内使用,防止环境等因素导致电解液的变质
液体电解液---使用注意事项
–电解液桶有氩气保护,有一定压力,在使用中切勿拆卸气相阀头和液相阀头,也不允许随意按下快开接头的凸头,以免造成泄漏或其它危险。

接管时一定要戴防护眼罩,使用时一定要使用专用快开接头
–检测合格的电解液建议一次性用完,开封的电解液很容易因为没有气氛保护等原因而变质,请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及时充入氩气保护,防止变色电解液不建议使用玻璃器皿盛放,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硅和氢氟酸反应生成腐蚀性、易挥发的气体四氟化硅,此气体有毒会对人造成伤害
–现场可以使用的电解液容器和管道材料包括:不锈钢、塑料PP/PE、四氟乙烯等
–本产品对人体有害,有轻微刺激和麻醉作用。

使用过程中避免身体直接接触
液体电解液的组成
–有机溶剂
–锂盐
–添加剂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的选择标准
–有机溶剂对电极应该是惰性的,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不与正负极发生电化学反应
–较高的介电常数和较小的黏度以使锂盐有足够高的溶解度,从而保证高的电导率
–熔点低、沸点高,从而使工作温度范围较宽
–与电极材料有较好的相容性,即电极能够在电解液中表现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电池循环效率、成本、环境因素等方面的考虑
液体电解液的组成---有机溶剂
–碳酸酯
–醚
–含硫有机溶剂
–其它
有机溶剂---碳酸酯
碳酸酯类溶剂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且熔点较低,在锂离子电池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碳酸酯类的溶剂就其结构而言,主要分为两类:
–环状碳酸酯PC和EC
–链状碳酸酯DMC、EMC、DEC
有机溶剂---醚
醚类有机溶剂黏度较小,但是醚类性质活泼,抗氧化性不好,故不常用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主要成分,一般做为碳酸酯的共溶剂或添加剂来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

醚类溶剂就其结构而言,也可以分为两类:–环状醚THF
–链状醚DME
有机溶剂---含硫有机溶剂
锂离子电池所使用的含硫有机溶剂主要有两类,分别是:
–砜类DMSO和EMS
–亚硫酸酯ES 和PS
有机溶剂---其它
–羧酸酯类
–氟代、氯代的碳酸酯
锂盐---选择锂盐的标准
–在有机溶剂中有足够高的溶解度,以保证电解液具有较高的电导率阴离子具有较高的氧化和还原稳定性,在电解液中稳定
性好,还原产物有利于电极钝化膜的形成
–具有较好的环境亲和性,分解产物对环境污染小
–易于制备和纯化,生产成本低
液体电解液的组成---锂盐
–无机锂盐
–有机锂盐
–新型的硼酸锂盐
无机锂盐---LiClO4
–构成的电解液电导率较高,热稳定性强,但是结构中的氯处在最高价态,使阴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高温等条件下容易与有机溶剂发生强烈反应,带来安全隐患。

无机锂盐---LiAsF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锂盐,与醚类有机溶剂构成的电解液具有非常高的电导率,但是它的还原产物含有剧毒As,具有致癌作用,环境污染严重且价格偏高。

无机锂盐---LiBF4
–由于BF4半径较小,容易缔合,形成电解液的电导率较小因而很少使用。

–在高温、低温情况下,LiBF4的电化学性能会比LiPF6、LiAsF6优异。

无机锂盐---LiPF6
–由于PF6的缔合能力较差,形成LiPF6电解液的电导率较大,高于其它所有无机锂盐。

此外它的电化学稳定性强,阴极的分解电压达,远高于锂离子电池要求的,且不腐蚀铝集流体。

–LiPF6的热稳定性不如其它锂盐,即使在高纯状态下也能发生分解。

例如在80 ℃可能发生分解LiPF6→LiF+PF5
–生成的气态PF5具有较强的路易斯酸性,会与溶剂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作用使溶剂发生分解反应ROCOOR+PF5→RF+R1OR2+烯烃+CO2
有机锂盐
–常见的有机锂盐LiCF3SOLiN(CF3SO2)2LiC(SO2CF3)3
–一般具有较大的半径,电荷分布比较分散,电子离域化作用强,这样可以减小锂盐的晶格能,消弱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大溶解度,同时也有助于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的提高。

–但是它们都会在一定的电压条件下腐蚀铝集流体,因此限制了它们的使用。

新型的硼酸锂盐LiBOB
–LiBOB中硼原子同具有强烈吸电子能力的草酸根中的氧原子相连,电荷分布比较分散,使得它的电化学稳定性较好。

–与LiPF6相比,LiBOB在第一次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逆容量较低,50℃高温下的循环性能比较优越,形成的钝化膜更加有利于抑制石墨的剥离。

–LiBOB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高且纯化较难
添加剂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较少用量即能改善电池的一种或几种性能
–对电池性能无副作用
–与有机溶剂有较好的相溶性
–价格相对较低
–无毒性或毒性较小
–不与电池中其它材料发生副反应
常见添加剂的类型
–负极的成膜添加剂
–过充保护的添加剂–阻燃添加剂
–提高电导率的添加剂–高低温性能添加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