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

3.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稳定性、流动性等。

3. 空气的作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维持生态平衡等。

4. 空气质量:污染源、危害、防治措施等。

5. 实践操作:如何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性质、作用,空气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2. 教学难点:空气质量的监测与改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空气的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空气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4.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质量监测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新闻报道,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

2. 复习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进行课堂讲解。

3. 分析空气质量问题:让学生举例说明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4. 探讨空气质量的防治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空气质量。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分享监测结果。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空气污染的认识和体会,提出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空气组成、性质、作用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空气的组成、性质、作用等图片和视频。

2. 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如PM2.5传感器、空气净化器等。

3. 相关阅读材料:关于空气污染的科普文章、研究报告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复习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2. 第二课时:分析空气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2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2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的结合,培养热爱化学、关注环境的情感;
2、通过学生的总结、参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建构观念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用途、污染与防治2、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4、加深对纯净物与混合物、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等概念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单元“知识树”的整理和形成,培养学生的建构观念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3、通过学生讲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罗山二中许成群一、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开展的要求,确定如下“三维”目的: 1、知识与才能:①稳固理解氧气的制法、性质及用处。

②复习稳固学生对空气成分、空气污染及防治、验证空气成分实验的有关知识. ③复习稳固并强化化合及分解反响、纯洁物及混合物、催化剂等根本概念. ④培养学生的是学习探知欲望,进步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和综合分析^p 才能. 2、过程与方法:运用杜朗口教学的“三三六”形式,采用预习、展示、反响三种课堂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确定学习目的,根据目的将知识分解成学习任务交给学习小组去完成,通过达标反响来查漏补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完成任务,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难点:根据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解决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开放性试题。

三、教法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课堂上老师应不讲或少讲,本节课老师的角色是组织、筹划、导引、点评、拓展和提升。

四、学法陈旧的学习方式是老师讲学生记,新课改要求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去说、去做、去表演。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预习交流、明确目的、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稳固、达标测评,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五、教学准备课前老师将精心准备的六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抄写在黑板上,并精心准备用于课堂反响的试卷或小纸条。

六、教学过程课题引入。

师:请同学们来猜一条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生:空气师:本节课我们共同来进展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2)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用途;(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爱我们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2)空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难点:(1)空气的组成成分的记忆;(2)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集气瓶、水槽、烧杯、玻璃管、澄清石灰水等;2. 教学课件:空气的组成成分、空气的性质和用途等;3. 教学资源:相关空气的案例、新闻报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2)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回顾(1)复习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2)回顾空气的性质和用途。

3. 课堂探究(1)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水槽集气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空气的组成成分;(3)讨论空气的性质和用途,如氧气、氮气的用途等。

4. 案例分析(1)呈现一些与空气相关的案例,如空气污染事件;(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3)教育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

5. 课堂小结(2)强调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 课后作业(1)复习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2)思考空气的性质和用途在生活中的应用;六、课堂活动1. 空气成分猜猜看:教师准备几个密封的瓶子,每个瓶子里装有不同比例的气体(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现象来猜测每个瓶子中的气体成分。

第二单元_我们周围的空气_复习课_教学案

第二单元_我们周围的空气_复习课_教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空气的组成,能通过简单的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2.能区分混合物、纯净物3.知道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污染源,具有环保意识,能对防治空气污染提出合理化的建议4.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5.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认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现象6.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7.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收集方法8.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二、基础呈现1. 法国化学家通过实验首先得出空气主要是由和组成的结论。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占78%,占21%,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由于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所以空气是(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可分为和两大类,其中气体污染物主要有、、。

4. 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5.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在反应中,具有性。

6. 由,叫化合反应;物质跟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8. 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作用;能其它物质,而本身的和在化学反应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9. 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料有或或。

10. 由,叫分解反应。

11.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鉴别氧气;如何验满氧气。

12. 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有和。

13.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氧气;(2)加热高锰酸钾;(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三、方法点津例1(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

(2)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学会运用实验和观察等方法验证空气的成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他们珍惜和保护空气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及其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

(2)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记忆和理解。

(2)空气中各成分性质和作用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空气成分图示。

(2)实验器材:烧杯、水、澄清石灰水、木条等。

2. 学具:(1)学生实验手册。

(2)空气成分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1)复习空气的组成及其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

(2)复习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空气成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

4. 实验验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空气的成分。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锻炼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学生实验手册的相关练习。

2. 回家后,观察和记录空气中的现象,如树叶变色、烟雾弥漫等,思考这些现象与空气成分的关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认真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环境保护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和危害,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 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空气成分的科普活动,如参观气象站、环境监测站等,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您推荐的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记住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能说出氮气和稀有气体的重要用途及空气的污染物。

2、能说出 O2的主要物理性质,结合木炭、铁丝等在O2中燃烧的现象,记住O2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符号表达式。

(重点)3、掌握实验室制备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重难点)知识点一: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1、空气的组成⑴对空气组成的研究:法国的化学家用定量实验的方法得出了空气中主要是由组成的结论,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1∕5。

⑵空气的成分及含量:按体积计算,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其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⑶氮气:①性质:通常状况下是颜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通常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高温下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②用途;作灯泡,作粮食瓜果的,用于制等。

⑷稀有气体:①性质:通常都是颜色,气味的气体,通常化学性质,被称为。

②用途:作保护气,作光源,气还可用于填充气球等。

2、人类需要洁静的空气⑴污染物: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等。

⑵危害:可形成酸雨; 可导致温室效应。

⑶防治措施:研制和开发 ;工厂的废气要 ;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3、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组成由组成,组成固定由组成,组成不固定性质有固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无固定的性质,其中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联系纯净物混合得到 ;混合物分离得到。

知识点二:性质活泼的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反应物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现象文字表达式木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发出放出,生成能使的气体硫发出明亮的色火焰,生成有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铁剧烈,,放出,生成色固体石蜡发出光,放出,集气瓶内壁有,有能使澄清石灰水的气体生成石蜡+氧气 +2、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性质用途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化学性质供给呼吸炼钢、切割金属等由上述表格信息,反映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知识点三:氧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工业上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

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教学过程: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4P + 5O2 点燃2P2O5(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案
向阳初中龚金辉
一、复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本单元中的七个概念,了解本单元的知识脉络。

2、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本单元的相关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生生讨论交流归纳本单元相关的知识。

逐步培养知识建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单元概念及知识体系的复习,养成科学规范的化学素养。

2、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复习难重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
三、复习过程
(一)七个基本概念
1、物质的简单分类
纯净物(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混合物(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混合物各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有性质。

如:空气具有助燃性是因为它的组成成分中氧气具有助燃性的缘故。

2、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___________ (1)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___________
剧烈氧化如:____________特征:_____________ (2)非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如:__________ 特征:_____________
3、催化剂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变二不变)
(二)知识脉络
(一)空气组成原理(二)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
物性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氧气的性质与碳
化性与硫
结论与铁空气氧气
成分和用途氮气氧气的用途
稀有气体工业制法
二氧化碳氧气的制法
其它气体原理污染和防治污染实验室装置
检验
防治
(三)探究性专题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小结
1.药品选择
思考讨论题:
已知硝酸铵加热到300ºC以上产生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加热
硝酸铵氮气+氧气+水,硝酸铵是否适合于实验室制备氧气?
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装置的选择
两种典型的气体发生装置
A B
归纳小结:(1)反应物为固体,反应需加热或高温时,选用____装置
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或液体和液体),且反应不需加热时,选用____装置
(2)选择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药品要_______________;试管口________,防止_______;试管内导管要______________;铁夹要固定在试管的_____;加热时要先_____,如果该装置和排水法收集联合使用,实验结束时,要先把
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不仅液体从分液漏斗注入,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控制反应是否进行,还可以调节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控制反应的速率,在生活中可以用注射器代替。

3.收集装置的选择
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性专题二:催化剂确定方法的实验探究
例甲同学在探究酸的性质时,误把H2O2溶液当做酸与Fe2O3粉末混合,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他联想到MnO2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那么,Fe2O3能否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呢?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猜想]Fe2O3能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甲同学依次设计三个实验:
实验一取一定量的H2O2溶液于试管中,观察到有极少量气泡产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说明H2O2溶液常温下分解缓慢。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试管中加入W g Fe2O3粉末,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说明。

实验三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不溶物滤出,并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仍为W g。

说明。

[实验结论]甲同学认为,Fe2O3粉末可以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评价]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正确,仅做这三个实验还不充分,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探究。

[拓展]下表是丙同学探究影响H2O2分解因素时所记录的部分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0%H2O2溶液15%H2O2溶液5%H2O2溶液加入WgMnO20.2 0.8 2.0
加入WgFe2O37.0 9.0 16.0
五、当堂检测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用醋
B、氧气
C、含碘盐
D、可乐饮料
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B、氧气能与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3、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4、下列关于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发生化合反应而放出了氧气
B、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C、分离反应后的残留固体得到的二氧化锰不再具有催化作用
D、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也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图1 图2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若实验室对你开放,请从图1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一种你熟悉的气体。

你想制取的气体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选择的收集装置是,选择此收集装置的理由是。

(3)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

请从图2中选取(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4)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

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