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复习+答案月球部分

合集下载

初中月球知识点

初中月球知识点

初中月球知识点月球的形成月球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其形成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据学者的推测,月球的形成是由于约45亿年前,一个巨大的天体与地球发生碰撞,导致地球外层物质被抛射出去,最终形成了月球。

月球的特征月球的表面相对平坦,由山地、高原、平原和陨石坑等构成。

其中,陨石坑是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这些陨石坑是由大量的陨石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

月球的大小和质量月球的直径约为3474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

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81倍。

由于月球质量较小,所以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左右。

月球的运动月球绕着地球运动,一个周期约为27.3地球日。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等,因此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只能从地球上看到月球的一面。

月球的表面月球的表面主要由月海和月山组成。

月海是月球表面的黑暗区域,而月山则是月球表面的突起地形。

月球表面还有一些平原,其中最著名的是阿波罗登月任务中登陆的阿波罗平原。

月球的大气和水与地球不同,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层。

这意味着没有空气和水在月球上存在。

因此,在月球上生存是非常困难的。

月球的探索自人类有记录以来,人们一直对月球充满了好奇心。

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计划成功将宇航员送上了月球,并从月球上带回了许多有关月球的样本和数据。

此后,还有其他国家和组织进行了月球探索的任务。

月球的意义月球的探索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月球本身,还提供了有关地球和太阳系的重要信息。

通过研究月球,我们可以了解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以及地球自身的特征和历史。

月球的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进一步探索月球的兴趣也在增加。

目前,一些国家和私人企业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内再次登陆月球,并建立月球基地,以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总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它的形成、特征、大小、质量、运动、表面、大气和水的缺乏等都使其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天体。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本身,还有助于了解地球和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地理月球知识点总结

地理月球知识点总结

地理月球知识点总结1. 位置和运动月球位于地球的近地点,距离地球约38.44万公里,是地球的唯一卫星。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为27.32天,这一周期称为月球的轨道周期。

同时,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因此月球总是以相同的面向地球。

这就导致了月球的背面在地球上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

2. 大小和形状月球的直径大约为3474公里,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

其表面积为约38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地球陆地表面积的约14倍。

月球的形状呈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其表面相对平坦,但也存在一些高山和深谷。

3. 地表特征月球的地表特征是月球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月球表面有许多独特的地质特征,其中最显著的是月海和月球高地。

月海是月球表面的一些相对平坦的地区,呈现出较深的灰色,由于它们在地球上看起来像海洋而得名。

月球高地则是一些较为崎岖不平的地区,被认为是月球上的火山平原。

4. 地质结构月球的地质结构也是地理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月球的地质构造主要包括陨石坑、环形山、月溪、月壳和月核等。

陨石坑是由宇宙中的小行星或流星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凹陷地形。

环形山则是由于大型陨石坠落形成的环状山脉。

月溪是一些看起来像河流的地质特征,但其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月壳和月核分别构成了月球的外部和内部结构。

5. 地球与月球的关系月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地质和地理联系。

月球上的地质特征和地质构造,不仅对地球的地质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而且还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空间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此外,月球的引力对地球的潮汐现象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结起来,月球作为地球的唯一卫星,其地理知识非常丰富。

通过对月球的地表特征和地质结构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质学和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

同时,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关系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视野和思考。

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月球的认识,也为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了解月球地理知识,进一步激发对地理学、天文学以及宇宙学的兴趣。

地理高考 月球知识点

地理高考 月球知识点

地理高考月球知识点月球,地球的唯一的一颗卫星,是人类揭示宇宙奥秘和探索宇宙的一个重要目标。

了解月球的知识点对于地理高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月球的形成、结构、特征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测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月球的形成月球形成的主要理论是“巨大撞击说”。

根据巨大撞击说,大约45亿年前,地球形成了一个叫做“地基”的原始形体。

当时,一个相对较大的天体与地球相撞,碎片从地球上脱离出来,最终聚集形成了月球。

二、月球的结构月球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月表、月壳和月核。

月表是月球表面由岩石、尘埃和矿石等构成的地层,它是最外层的一层。

月壳是位于月表之下的一层,主要由硅、氧、铁、镁等元素组成。

月核是位于月壳之下的内部部分,科学家认为月核可能由铁和镍组成。

三、月球的特征1. 地形特征:月球表面存在大量的坑洼和裂缝,形成了众多的月海、月湖和月山。

最著名的月海是雨海和安提利海。

2. 地球同步轨道:月球和地球之间存在着同步轨道,因此我们每次看到的月球永远是同一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无法看到月球的背面。

3. 行星潮汐影响:月球的引力对地球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潮汐现象上。

地球的潮汐现象就是受到了月球引力和太阳引力的共同作用。

四、人类对月球的探测自从人类首次登上月球以来,已经有多个国家和机构对月球进行了探测和研究。

以下是一些人类对月球的重要探测任务:1. 阿波罗计划:在1969年至1972年间,美国阿波罗计划成功地将12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表面,并带回了大量的月壳样本进行地质研究。

2. 中国嫦娥工程:中国嫦娥工程于2007年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器,成功地绕月飞行,并向地球传回了大量的月球图像和数据。

3. 雅典娜项目:欧洲空间局发起的雅典娜项目计划于2030年左右将登陆器送上月球,并进行更为深入的勘测和研究。

总结:通过对月球的形成、结构、特征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希望能够为地理高考的备考提供一定的帮助。

对于地理考试来说,了解月球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加深对地球宇宙关系的理解,还能够拓宽视野,提高整体的地理水平。

月球常识知识点总结大全

月球常识知识点总结大全

月球常识知识点总结大全1. 月球的基本信息月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公里,表面积大约有3800万平方公里,约为地球的1/4。

因为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所以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

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也就是说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由于月球的引力较小,所以它没有大气层,也没有液态水存在。

尽管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但是科学家们发现了痕迹气环,其中包括了稀薄的水汽和氡气。

2. 月球的表面月球表面布满了陨石坑、山脉和熔岩平原等不同的地形。

据科学家估计,月球上有着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个陨石坑。

月球上的一些山脉十分壮观,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月球上最高的山峰——莫斯科维奇山。

而位于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则是月球上最大的撞击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

此外,月球表面还有一些形态各异的熔岩平原,例如莫斯科维奇等。

3. 月球的地质活动尽管月球表面没有活火山,但是它的地质活动并不平静。

月球的地质活动表现为月震和月球地壳的变化。

月震类似地球上的地震,它是由于月球内部产生的能量引起的地壳抖动。

月球地壳的变化表现在一些地质现象上,比如山脉的形成和熔岩平原的形成。

4. 月球的成因关于月球的成因,目前有三种主要的假说:大碰撞说、双星说和共生说。

最被广泛接受的是大碰撞说,它认为大约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行星撞击了地球,撞击产生的碎片最终形成了月球。

另外的两种假说认为月球和地球是共同形成的,它们是在太阳系形成早期同时形成的天体。

5. 月球的探测与研究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始于20世纪50年代,自那以后,先后有超过100枚探测器探测了月球。

人类自己的探月计划也经历了美苏的竞争,最终美国成功在1969年将阿波罗11号登上了月球。

自那以后,还有5次成功登月,总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此外,国际上也有一些探月计划,如印度的“月船”探测器和中国的嫦娥探测器。

6. 月球上的资源月球上有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金属矿物、稀土元素、氦-3等。

这些资源可能会对未来的太空殖民和探索产生重要的作用。

月球各种知识点总结

月球各种知识点总结

月球各种知识点总结一、月球的基本情况1. 位置和大小月球位于地球的周围,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4千米,相当于地球的四分之一大小,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2. 组成和结构月球由地壳、硅质地幔和铁质核心三部分组成。

月表由地壳覆盖,其下是厚约50千米的硅质地幔,再往下是圆球形的小尺度铁质核心。

3. 表面特征月球的表面呈现出丰富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包括大大小小的坑洞、撞击坑、山脉、火山平原等地形。

月球上的灰色表面可能是由岩石和尘埃形成的。

4. 温度和大气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其表面温度变化范围极大。

在太阳照射的一面温度高达127摄氏度,而在夜晚则可降至零下173摄氏度。

没有大气层的月球也缺乏液态水,因此在月球上不可能存在液态水。

二、月球的探测和研究1. 早期探测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先后发射了探测器登陆月球,进行了详尽的探测和研究。

其中,美国“阿波罗”计划成功地将宇航员送上了月球表面,并返回地球,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其他天体上登陆的飞行任务。

2. 现代探测目前,欧洲空间局、日本、印度等国家也相继发射了月球探测器,进行了月球的探测和研究。

这些探测器不仅可以获取月球表面的高清影像,还可以对月球的地质构造、地表成分等进行详细的研究,为人类更深入地了解月球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信息。

3. 未来计划人类对月球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未来有可能会建立月球基地,进行更深入的探测和研究。

美国、欧洲等国家已经宣布了在未来几十年内进行月球登陆和建立基地的计划,这将是人类探索月球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三、月球的地质构造和地形特征1. 地质构造月球的地质构造主要包括月海、撞击坑、高原、山脉等。

月球上大量的撞击坑和山脉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流星撞击的结果,而月海则是在月表形成后,被火山岩浆填充形成的。

2. 地形特征月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多种多样,包括平原、高地、山脉、陨石坑等。

月球上最有名的地形特征之一就是巴斯因大撞击坑,直径达到了1300多公里,是月球上最大的一处撞击坑。

高一地理必修一月相及月球知识

高一地理必修一月相及月球知识

半 夜
正 午
下半夜东天 小 二十二 潮 二十三 亮面朝东
三.对月相的利用
①利用月相辨别方向
②利用月相变化的周期计时和编历法 阴历或农历月即以月相变化为基础;朔望两弦四相, 每相大约相隔7日,星期由此演变而来。月相就是这样 周而复始地变化着。 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 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 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 中 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计时:农历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二十四节 气(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无中气月为闰月 我国的夏历(农历)--------阴阳历(闰月无规律,即 无中气为闰月)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一 二 三 四 1 十二 4 5 6 7 8 清明节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11 12 13 14 15 廿二 廿三 廿四 廿五 廿六 19 18 20 21 22 3月 廿九 谷雨 初三 初四 大 25 26 27 28 29 初七 初八 初九 初十 十一 星期日
星期 五 2 十三 9 二十 16 廿七
星期 星期 日 一 1 十一 8 7 妇女 十七 节 14 15 廿四 廿五 21 22 闰2 初二 月大 28 29 初八 初九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二 三 四 五 六 2 3 4 5 6 十二 十三 十四 惊蛰 十六 12 9 10 11 13 植树 十九 二十 廿一 廿三 节 16 17 18 19 20 廿六 廿七 廿八 廿九 春分 23 24 25 26 27 初三 初四 初五 初六 初七 30 31 初十 十一
农历为何设置闰月 农历一年按十二个朔望月计算,354.4天,比阳 历回归年少10.9天,如果不调节。再过几年,农历 就会出现“六月飞雪”的现象,为了协调阴历与 阳历的季节关系。中国在春秋时代就采用“十九 年七闰月”。即在19个回归年(6939.6天)中, 农历要安插七个闰月,使农历的寒暑变化与公历 的基本一致。

月球主题知识点总结

月球主题知识点总结

月球主题知识点总结一、月球的形成月球的形成有几种假说,目前较为广泛接受的是“大碰撞假说”。

据该假说,约45亿年前,地球上有一颗叫做Theia的行星大小天体撞击了地球,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使地球与Theia的一部分物质融合,这些物质最终形成了月球。

二、月球的结构月球由地壳、月幔和月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由月球表层的岩石所组成,其厚度约为60公里。

月幔是地壳下方的部分,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厚度约为1300公里。

月核是由铁、镍等金属组成,半径约为300公里。

三、月球的地表特征月球的地表特征非常丰富多样,其中包括月海、高地、撞击坑等。

月海是位于月球表面的一些黑色平坦的地区,是过去火山喷发所形成的。

高地是月球表面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由一些陡峭的山脉组成。

而撞击坑则是由撞击天体产生的环形坑洞,这些撞击坑可能是月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貌。

四、月球的探测任务人类对月球进行了多次探测任务,包括无人探测器和载人登月任务。

美国和苏联是最早进行月球探测任务的两个国家,后来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也相继进行了月球探测任务。

这些探测任务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成果,包括月球地质、地形、地震等多个方面的数据,为人类对月球的了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五、月球的未来探索计划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

目前,包括NASA、欧洲空间局、中国国家航天局等多个国家和组织都在进行着月球探索计划,计划包括月球样本返回任务、月球基地建设计划等。

这些计划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对月球的了解,为未来的深空探索奠定基础。

总结:月球是一个充满神秘和诱人的天体,其形成、结构、地表特征、探测任务、未来探索计划等方面都是人类不断探索的重要领域。

通过对月球的深入了解,人类可以更好地认识宇宙的奥秘,同时也为未来的深空探索和资源利用奠定基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能够真正了解月球,并在其上建立基地,开展更深入的探索活动。

高一地理地球的伙伴---月球-重要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伙伴---月球-重要知识点

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专题二地球的伙伴 ---月球重要知识点学习水平列举内容要点识记理解◆主要月相的名◆月球表面环境称及对应的农历的特征日期◆朝向地球的月◆大潮和小潮出面始终不变的原现的农历日期因1.月相◆新月、上弦月、2.月相与潮汐满月、下弦月依变化次出现的规律3.日食和月食◆日食与月食发发生的条件生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大潮、小潮出现时对应的月相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对某一次日食◆用月相变化原或月食现象进行理解析日常生活解释与分析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以及文学艺术作品中对月相的描述◆阐明潮汐对水资源、海岸地貌、生态、航运、养殖、发电、旅游等的影响1、因为月球引力小,所以月球表面基本没有大气和水、无声、全天漆黑,昼夜温差大。

2、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这可能是陨星撞击或火山爆发形成的。

3、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这是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一致,自转和公转方向也一致。

4、恒星月是月球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的时间,其公转周期为27.32 日。

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这样循环一个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平均时间29.53 日。

5、在下列方框内填入月相的名称及其对应的农历日期(思考:各月相月出月落的时间)..........月相变化规律: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月相名称出现的大致时间日、地、月位置关视觉形状(农历)系新月或朔初一大致在一条直线不可见上,月居中。

上弦月大致成直角,月在半圆。

上半夜见于西初七、初八地以西部天空,月面朝西满月或望十五、十六大致在一条直线通宵可见,一轮明月上,地居中。

下弦月大致成直角,月球半圆。

下半夜见于东二十二、二十三在地球以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6、每次日食必然发生在新月,每次月食必然发生在满月。

(思考其成因,以及为什么不是每次新月/满月都会发生日食/月食)7、连续两次涨潮(或两次落潮)的时间间隔为8、当日、地、月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即12小时 25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球(知识点+答案)
一、月球概况
1、月球与地球环境的差异有哪些?
2、说出月球表面地形特征?月球表面起伏不平(肉眼看月球,
较明亮的部分是高原山地,地势较高;较阴暗的部分为平原、盆地,
地势较低、俗称“月海”),环形山密布(陨石撞击或火山喷发形成)
3、月球运动的方向、周期?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恒星月:月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27.32日(月球绕地公转一周360°所用时间)
朔望月:月相变化的周期 29.53日(月球公转360°+29°所用的时间)
4、如何理解月球的“同步自转”?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27.32日,且方向一致。

因此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

恒星月
朔望月
二、月相变化
1、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绕地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

在月球绕地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读图说明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日食和月食
1、简述日食、月食产生的原因?主要类型?主要由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变化而产生的。

“日食”原理:当月球运行到日、地之间时,月球如果遮住了太阳,就会出现日食。

(或者:当日地月三者呈一直线,月球在中间遮住了太阳,就会出现日食)
“日全食”原理:当日地月三者的中心呈一直线,月球在中间遮住了太阳,就会出现日全食? “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

“月食”原理: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后”,地球介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并遮住了太阳,这时就会出现月食。

(或:日地月三者呈一直线,地球在中间遮住了太阳)
“月食”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
2、日食一定发生在“新月”,月食一定发生在“满月”。

但为什么每个月的新月或满月并不都会发生日食或月食?
初一初七、初八
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太阳落山后,能看到的月相位置 黎明,能看到的月相位置
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月球公转轨道面(白道平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存在5°09′的夹角,而且倾角的方向和大小基本不变,因而每次新月和满月时并不都会分别发生日食和月食。

3、满月时月球几乎和太阳一样大小,为什么?
日地距离是月地距离的390倍,即约400倍,同时太阳半径是月球半径的400
倍,因此太阳和月球具有大致相同的视半径。

即(日地距离:月地距离≈日半径:月半径)
四、天文潮汐
1、什么是潮汐?产生的原因?
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统称为潮汐。

由月球和太阳等天体的引潮力产生,月球的引潮力大于太阳的引潮力
2、潮汐的变化规律?初一十五(上下弦月)出现大潮;初七初八,二十二、二十三是小潮
1
)、日变化:月球在地球赤道平面内时,一个昼夜发生两次高潮与两次低潮,时间间隔为12小时25分。

2)
、月变化:半月周期潮
月周期潮
3)、年变化: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产生的潮汐大于远日点时产生的潮汐,变化周期为一年。

3、潮汐的影响有哪些?潮汐对沿海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如潮汐作用加剧海岸的侵蚀、顶托河水入海、影响海岸生物的分布等。

人们需要根据潮汐的规律进行捕鱼和晒盐;利用潮起潮落,发展滩涂水产养殖。

潮汐还是宝贵的动力资源,利用潮汐发电。

潮汐对海洋运输业尤为重要,世界上喜多港口如伦敦港等,其巨型远洋轮都是利用涨潮时的高水位来进出港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