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甲基_1_4_对苯二酚合成工艺的优化

合集下载

2-甲基-1,4 对苯二酚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

2-甲基-1,4 对苯二酚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

2-甲基-1,4 对苯二酚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周彩荣;赵蕾;蒋登高;张立央;石晓华;李九菊【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年(卷),期】2002(023)001【摘要】在开发成功的2-甲基-1,4 对苯二酚催化合成工艺过程的基础上, 研究了对硝基甲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2-甲基-1,4 对苯二酚的反应动力学,提出连串反应机理,用体系生成物浓度变化量随时间的变化率表示体系的反应速度,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确定了模型中的参数,并对提出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在温度356.15~368.15 K范围内,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α=67.7750 kJ·mol-1,介于一般化学反应活化能40~400 kJ·mol-1之间,属于化学反应控制过程.【总页数】4页(P6-9)【作者】周彩荣;赵蕾;蒋登高;张立央;石晓华;李九菊【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2;郑州大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2;郑州大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2;郑州大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2;郑州大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2;郑州大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13.2【相关文献】1.对N-(2-二甲基氨基-乙基)-2-甲氧基-N-甲基-N-[4-(1-甲基-1H-吲哚-3-基)-嘧啶-2-基]-5-氨基-苯-1,4-二胺合成的研究 [J], 毛波;李彦雄;蒙发明2.1,4-二氯甲基-2,5-二甲基苯与1,4-二氯甲基-2-甲氧基-5-辛氧基苯的共聚研究[J], 龙永福;王建营3.2-甲基-1,4-对苯二酚合成工艺的优化 [J], 孙晓波;蒋登高;刘国际;任珂4.对N-(2-二甲基氨基-乙基)-2-甲氧基-N-甲基-N-[4-(1-甲基-1H-吲哚-3-基)-嘧啶-2-基]-5-氨基-苯-1,4-二胺合成的研究 [J], 毛波;李彦雄;蒙发明;;;5.(E)-2-(2-((3-(2,4-二甲基苯基)-1,4-二甲基-1H-吡唑-5-基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SYP-4903)的合成及杀虫杀螨活性 [J], 李淼;刘若霖;杨浩;张弘;刘长令;李正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甲基联苯二酚he合成机理

四甲基联苯二酚he合成机理

四甲基联苯二酚he合成机理
四甲基联苯二酚(Tetramethylhydroquinone,TMHQ)是一种工业上重要的化合物,通常用作聚合物和橡胶的抗氧化剂。

它具有抗氧化性能,能够有效地延长聚合物和橡胶制品的使用寿命。

以下是四甲基联苯二酚(TMHQ)的合成机理:
1. 首先,对甲苯进行羟基化反应,即在甲苯的苯环上引入羟基基团。

这通常是通过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的氢化反应实现的。

2. 接下来,甲苯的羟基化产物与甲醛经过缩合反应,产生2,5-二甲基苯酚。

3. 将2,5-二甲基苯酚进行四甲基化反应,即引入四个甲基基团。

这一步通常是通过在碱性条件下与甲基溴化钠反应来实现的。

以上就是大致的四甲基联苯二酚的合成过程。

这种合成路线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产率和减少副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生产中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工艺细节和条件需要考虑。

2-甲基-1,4-萘醌的合成研究

2-甲基-1,4-萘醌的合成研究
摘要:以 2-甲基萘为原料,通过溴化、甲氧基化反应合成 1-甲氧基 -2-甲基萘,以酞菁铁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1-甲氧基 -2- 甲基萘氧化制得目标产物 2-甲基 -1,4-萘醌。文中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及催化剂用量、物料配比对氧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 最佳反应条件:冰醋酸做溶剂,酞菁铁 5.5%,双氧水与 1-甲氧基 -2-甲基萘的物质的量比为 3∶1,55℃反应 4h。在此条件下,2-甲基 萘醌的收率为 64.7%,纯度为 99.0%(HPLC面积归一化法)。产品结构经熔点、1H-NMR和 MS表征。 关键词:2-甲基萘;溴化;甲氧基化;酞菁铁;2-甲基 -1,4-萘醌 中图分类号:O6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9)08-0043-02
2-甲基 -1,4-萘醌又名 β-萘醌、维生素 K3,是其他 K 类维生素合成的重要中间体。相比于其他 K类维生素有着更 强的止血活性,医学上常用于防治出血、解痉、镇痛,与维生素 C 一起可用于某些肿瘤疾病的治疗[1]。因此开发和研究 2-甲基 -1,4-萘醌合成新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 2-甲基 -1,4-萘醌的合成,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报 道。(Ⅰ)以 2-甲基萘为原料,在冰醋酸溶液中用铬酐氧化得 到。目前这种方法被人们普遍采用,但此方法会产生大量的含 铬废水,对环境造 成 极 大 污 染,选 择 性 差,有 大 量 副 产 物 生 成, 难以分离纯化,产率低于 51%[2];(Ⅱ)以 2-甲基萘为原料,在 冰醋酸中用双氧水氧化得到。此方法虽环境友好,但由于反应 活性原因,过氧化氢消耗过大,成本高,90℃的反应温度有使过 氧化氢爆炸危险[3];(Ⅲ)磷钼钒杂多酸 V1催化,双氧水氧化 2 -甲基萘,此方法 催 化 剂 本 身 具 有 一 定 的 污 染,选 择 性 低 有 大

一种对苯二酚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对苯二酚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对苯二酚的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超智,李世娟,张君仪,胡鹏,沈丹申请号:CN201310547686.1
申请日:20131107
公开号:CN103570506A
公开日:
2014021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对苯二酚的制备方法,涉及化工领域。

所述对苯二酚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溶剂中,加入苯酚和水滑石,滴加双氧水,进行回流反应;(2)从步骤(1)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中分离出对苯二醌;(3)使对苯二醌在焦亚硫酸钠存在下进行还原反应,得到反应液;将所述反应液冷却后过滤,取滤渣重结晶,即得对苯二酚。

本发明对苯二酚的制备方法,工艺路线简单、原料低廉、环境污染低、副产物少,转化率高。

申请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地址:210044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对苯二酚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对苯二酚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氧化 成为 对苯 醌 ; 2步 , 对苯 醌 在 酸性 条 件下 , 第 将 用 铁 粉将其 还 原成 为 对苯 二 酚 : 3步 . 过 滤 、 第 经 结
{通 讯 联 系 人 。E ma :y 6 1 1 @1 6c m — i dh 5 1 8 2 . l o 收 稿 日期 :0 0 1— 3 2 1— 2 1
原料 苯 与丙烯烷 基化反 应合 成二异 丙苯 ,将对 位异
构体 分离 出来 , 使间位 异构体 转化 为对位 异构体 , 分 离 出的对 二异丙 苯 氧化 生 成 二异 丙 基过 氧 化物 ; 第
2步 . 在酸 性催 化剂存 在 的条 件下 , 化生 成对 苯二 裂
生成 对苯二 酚 。 法工 艺简单 , 该 但所 需催 化剂价 格 昂 贵且 难 以回收f T l 。
M 中 n H O 。 2

该 法成 熟 、 于控 制 , 产率 较 高 , 易 且 但生 成 大量 锰盐 、 铁盐 和硫 铵废液 等 , 回收率低 、 污染 环境 、 原料
消耗大 、 生产设 备费用 较 高 , 目前 胡玉才 等人 以及美 国通用 电气公 司针对 该法 过程 中的氧化 剂和催 化剂 做 了相应 的研发 改进[Ⅻ 9 。 - 113 对二 异丙苯 氧化 法 ..
优 缺 点 , 望 对 苯 二 酚 合 成研 究前 景 。认 为 有 机 电合 成 工 艺 是 制 备 对 苯 二 酚 最 具 潜 力 的 展
方法。
关键 词 对 苯 二 酚 ; 基化 ; 羟 电化 学合 成
中图分类号 T 2 31 Q 4 .1
文献标识码 A
D I 036 /i n10 - 8 9 0 1 1 1 O . 9 .s. 6 6 2 . 1. . 3 1 9 js 0 2 O0

新戊二醇间歇精馏过程的模拟_优化与应用

新戊二醇间歇精馏过程的模拟_优化与应用

关键词:新戊二醇;PRO/II;间歇精馏;模拟优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Q015.9; TP391.9; O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60(2012)11-1355-1358
1 引言
新戊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NPG)是生 产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酯多元醇及合成 润滑剂所需的主要原料之一,可与对苯二甲酸、间苯二 甲酸等聚合生成聚酯树脂类物质,广泛用于涂料、农 药、塑料和石油等领域[1-3]。
Fig.4 Reflux ratio has an effect upon the NPG’mass percentage in tower top and the bottom water.
图 4 回流比对 NPG 质量百分含量、塔底出水量的影响
由图 4 可见,回流比对塔顶 NPG 质量百分含量和塔 底水量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回流比的增加,塔顶 NPG 质量百分含量逐渐下降,且下降幅度逐渐增大。回流比 从 0.40 增加到 0.75,塔顶馏出液中 NPG 的质量百分含 量约从 0.60 %降至 0.54 %。
质量百分含量和塔底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小, 最后近似趋于平缓。理论板数由 3 块增至 18 块,塔顶馏 出液中 NPG 的质量百分含量维持在 0.60 %左右,塔底剩 余水量维持在 202.7 kg/h。
Fig.5 Number of theoretical plates have an effect upon the NPG’mass percentage in tower top and the bottom water.
组成及工艺参数
生产 数据
模拟 数据
相对误差/%
NPG/kg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合成工艺_概述及解释说明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合成工艺_概述及解释说明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合成工艺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苯二甲酸二甲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纤维、涂料等领域。

它是通过苯二甲酸与甲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而成的。

由于其重要性和需求量的增加,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改进,以提高产率和选择性,并减少杂质的生成。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合成工艺进行概述和解释说明。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引言、苯二甲酸二甲酯合成工艺、实验条件和步骤、工艺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结论及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总结和解释苯二甲酸二甲酯合成工艺的原理、方法和优化策略,并对其特点与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这一工艺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指导。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

2. 苯二甲酸二甲酯合成工艺2.1 反应原理苯二甲酸二甲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染料等行业。

其合成的反应通常采用酯交换反应,即苯二甲酸与甲醇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生成目标产物。

2.2 常用方法目前,较为常用的苯二甲酸二甲酯合成方法包括传统的磺化法和铂催化法。

磺化法通过对苯二甲酸进行磺化处理后再与过量的甲醇反应形成产物;铂催化法则是以铂类催化剂为催化剂,在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直接催化合成。

2.3 工艺优化与改进为了提高苯二甲酸二甲酯合成的产率和选择性,工艺优化与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一些常见的优化措施包括:选择更具活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调节反应温度、压力和时间等操作条件;利用改进后的反应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优化;采用有效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减少杂质的生成等。

实验条件和步骤:3.1 原料准备实验中需要准备苯二甲酸、甲醇等原料。

所有原料应选择高纯度的试剂,以确保反应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反应条件设置和控制在反应中,需要根据具体催化剂的要求来调节合适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操作条件。

催化剂一般会要求适宜的反应温度范围和压力范围,以及一定的反应时间,这些条件对于提高产率和选择性至关重要。

对苯二酚磺酸钾合成

对苯二酚磺酸钾合成

对苯二酚磺酸钾合成
对苯二酚磺酸钾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它常用于染料、医药和化工领域。

其合成方法可以通过对苯二酚和磺酸钠(NaHSO3)反应制得。

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将对苯二酚溶解在碱性溶液中,然后向其中通入二氧化
硫气体,使其与对苯二酚发生反应生成对苯二酚磺酸。

对苯二酚磺酸钠的合成步骤如下:
1. 在碱性条件下,将对苯二酚溶解在水中。

2. 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使其与对苯二酚发生反应生成对
苯二酚磺酸。

3. 将生成的对苯二酚磺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对苯二酚磺酸钠。

4. 最后,通过与氯化钾反应,从而得到对苯二酚磺酸钾。

需要注意的是,在合成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比例,以确保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此外,对苯二酚磺酸钾的合成方法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改
进和优化,例如采用不同的溶剂、催化剂或反应条件,以提高合成
效率和产物纯度。

总的来说,对苯二酚磺酸钾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
有机合成过程,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并且需要严格控制反应
条件和操作流程,以确保合成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产物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显示熔点测定仪( 上海科学仪器厂 ) 测定产品的 熔点。选择用科 创 GC 900C 型气相色谱仪 对产品 进行分析。经过大量色谱实验摸索, 确 定分析条件: 甲基 硅 氧 烷 为 填 料 的 大 口 径 毛 细 管 柱 ( 30 m ∀ 0 53 mm) , 氢火焰 FID 检 测, 柱温 180 ! , 气 化温 度 250 ! , 检测温度 250 ! , 氢 气流量 251 mL/ min, 氧气 流量7 mL/ mm, 载气 N2 流量 15 mL / min 。 图 2 物料配比影响示意图
由表 1 可以看出, 在各因素、 水平的变化范围内 , 4 因素的影响顺序为 : 加水量 > 物料配比 > 催化剂用 量 > 加催化剂时间, 且甲基对苯二酚的收率在所研究 范围内存在极大值。 画出水平大小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图形 , 以便 从图上看出实验结果随各因子水平大小变化的大体 关系。具体说, 以每个因子各水平代表的实际状态为 横坐标 , 实验位级之和为纵坐标 , 得出 3 个点, 画出该 因素的趋势图, 见下图 :
第 19 卷第 10 期 2005 年 10 月
化工时刊 Chem ical Industry Times
Vol. 19, No. 10 Oct. 10. 2005
2- 甲基- 1, 4- 对苯二酚合成工艺的优化
孙晓波 蒋登高 刘国际 任 珂
(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 针对已 开发成功的 2- 甲基 - 1, 4- 对苯二酚合 成的原 工艺路 线较长 , 加水 量较大 , 能耗 较高不 易操作 等问题
参考文献
从以上实验结果可看出, 产品甲基对苯二酚的收 率, 开始随着加水量的增大而增加较快, 当加 水量达 到一定 量后 , 产品 收率的 增加逐 渐趋于 平缓 ( 见 图 6) ; 又考虑加用水量如果过大, 不仅增加 后处理的负 荷, 而且产品的损失和萃取剂的用量也将随之增大, 成本就会增加。因此 , 水用量不必太大。在实验条件
1


1 1 仪器与药品 对硝基甲苯、 硫酸、 乙醚、 苯均为市售化学纯; 催 化剂为 Lewis 酸、 第 主族粉状金属元素 ( 2) 工艺路线流程
收稿日期 : 2005- 08- 15 作者简介 : 孙晓波 ( 1977~ ) , 男 , 博士生 , 主要从事绿色化学工艺方面的研究。Email : 161616@ zzu. edu. cn 刘国际 ( 1964~ ) , 男 , 工学博士 , 教授
2
结果与讨论
影响甲基对苯二酚合成的因素主要有反应物料
配比、 催化剂种类及用量、 加催化 剂的时间、 反应温 度、 反应时间、 加水量、 搅拌速度等。根据已有的实验 结果 , 在预实验基础上 , 本实验主要对反应物料配 比、 催化剂用量、 加水量, 加催化剂时间等因素进行考 察, 采用 L9 ( 34 ) 正交表进行实验, 确定优化合成条件, 结果见表 1。
加催化 加催化剂 产品收率 剂量 / g 时间 / min 3 5 30 5 15 81 14 88 89 104 93 93 73 83 01 86 46 23 79 7 27 /( %) 47 45 29 70 -
图 1 工艺流程图 1 3 合成方法 在装有调速搅拌器、 回流冷凝器、 温度计的三口 烧瓶中加入一定量水和浓硫酸 , 水浴升温至反应温度 后加入一定量对硝基甲苯开始搅拌 , 并在一定时间内 分批加入催化剂。加完催化剂后, 搅拌下保持反应温 度到终点, 停止反应。反应液冷却至 25 ! 以下 , 减压 抽滤。滤液用溶剂萃取, 蒸馏回收溶剂 , 得到粗品甲 基对苯二酚。对粗 品进行精制 , 干燥后得到 目的产 物, 白色片状晶体, 熔点 124~ 126 ! 。 1 4 分析方法 根据实验室的现有条件 , 本实验采用 XRC 1型
[ 1]
图 3 加水量影响示意图
图 4 催化剂用量影响示意图
25
化工时刊
2005 Vol 19, No 10
工艺%试验&Technology & Testing∋ 下 , 一般取 350 mL 较为适宜。
图 5 加催化剂时间影响示意图 对于物料配比( 即浓硫酸用量 ) , 从趋势图上看存 在一个最高点。在实验中, 随着物料配比的增大, 产 品的收率先增加后减少。在实验中的浓硫酸用量范 围内 , 有一个最佳值。 催化剂用量也是一个比较主要的影响因素, 对产 品收率的影响也很明显。考虑到反应器中催化剂与 浓硫酸反应会放出较多热量对于放热主反应并无好 处, 催化剂用量过多反应产生热量的也可能会促使产 品易被氧化。在催化剂的试验用量范围的中部出现 最佳值是完全可能的。 加催化剂时间这一因素对于产品的影响较为缓 慢。在实验的考察 范围内, 随 着加催化剂时 间的增 加, 收率先增后减。由于反应为放热反应 , 若一次性 投料或短时间内投料, 会引起体系温度剧升, 若投料 时间过长, 则会增长生产周期, 因此这一因素也存在 最佳值。 对于加水量 , 从趋势图上可以看到愈多愈好, 产 品收率随之增大。因此计划再安排 4 个水平的单因 素试验, 进一步考察水的最佳用量。在 8 号实验的基 础上 , 不改变其它条件, 仅将加水量增大 , 实验结果见 表 2。
表1 实验序号 物料配比 1 2 3 4 5 6 7 1#6 1#7 1#8 1#6 1#7 1#8 1#6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加水量 / mL 150 150 150 200 200 200 250 加催化 加 催化剂 产品收率 剂量 / g 时间 / min 5 30 2 15 3 5 45 3 5 15 5 45 2 30 2 45 /( %) 18 50 20 48 18 77 38 71 34 81 27 78 32 88
表 2 不同加水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加水量 / mL 产品收率 / ( % ) 300 51 76 350 54 64 400 56 21 450 56 71
[ 1] [ 2] [ 3] 张立央 , 蒋登高, 周彩荣 . 精细化工 , 2000, 17( 12) : 735~ 37 周彩荣 , 赵蕾 , 蒋登高 .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 2002, 23( 1) ; 6~ 9 张立央 , 蒋 登高 , 周彩 荣 , 刘 启玉 , 蒋雪根 . 郑州 工业 大学 学报 , 1999, 20( 4) : 93~ 94 [ 4] [ 5] Gubelmann Michel ( 1yon, FR ) , Allandrieu, US: 5 043 494, 1991- 08 - 27 Chawla H Mohidra, Sharma S Kumar, Chakrabarty K. , et al. Tetraho dron, 1998, 44( 4) : 1227~ 34. [ 6] Andrea M arsella, Spiridon Agapakis, Franceseo Pinna. , et al. Organometallics, 1992, 11: 3578~ 87
4
进行了进一步 研究。根 据反应物系中 各组 分物性 特点 , 采 用冷却 抽滤 法省 去了原 工艺 中的减 压蒸 馏和 有关萃 取工 序 , 使工艺过程中的加水量减少了 1/ 2, 并使反应混和液中未反应的原料能回 收利用。利用 L9 ( 3 ) 正交表进 行正交实 验 , 再通过平行实验 , 确定了优化工艺条件。改进后的工艺 路线不 仅比原 工艺路 线的生 产周期缩 短了 2/ 3, 大 大降低 了能耗 , 而且简化了操作 , 更易于工业化实施。 关键词 合成工艺 2- 甲基 - 1, 4- 对苯二酚 正交设计
24
孙晓波等
2- 甲基 - 1, 4- 对苯二酚合成工艺的优化
2005 Vol 19, No 10
加水量 / mL 250 250 57 75 101 30 110 03 52 58
化工时刊
实验序号 物料配比 8 9 位级 I 和 位级 ∃ 位级 和 级差 1#7 1#8 90 09 102 74 75 75 26 99
图 6 加水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本研究对以上确定的较佳条件作了两次平行实 验 , 最终得到甲基对苯二酚产品的收率基本相等 , 最 大收率为 56. 11% 。
3


相对于已有实验结果 [ 1] , 本合成工艺加水量大大 减少( 减少了约 50% ) , 并根据反应体系中有 关组分 物性特点, 采用冷却抽滤法省去了有关萃取工序和减 压蒸馏工序, 不仅降低了能耗, 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 成本; 而且使生产周期缩短为原工艺的 1/ 3。通过正 交设计和平行实验确定工艺改进后反应的较佳工艺 条 件 为 : 原 料 配 比 1 # 7, 加 催 化 剂 3 5 g 加 水 量 350 mL, 加催化剂时间为 30 min, 反应温度 86 ! , 反应 60 min, 搅拌速度为1 500r/ min。在此较佳条件下 , 甲 基对苯二酚产品的收率达 56 11% 。 同时改进后的工艺路线较短, 操作简便, 分离提 纯较易实现, 未反应的原料和废液可循环使用, 更易 于工业化实施。
fully explited but possessed the disadvantages of complicated technological process, large amounts of water added,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discommodious operation was concentrat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s( with L9 ( 34 ) orthogonal tab lc) and parallel experiments, the opt imum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s in the react ion system. To be detailed, the amounts of water added was lat ion and concerned extract ion processes were leaved out. Thus, the production cycle was only 1/ 3 of that of the old on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was reduced markedly and so was the product ion costs. The new process is more easily to be applied in industry. Keywords synthesizing process 2- methyl- l, 4- dihydroxybenzene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合成甲基对苯二酚的研究 已经取得一定成果, 但加水量大, 分离过程长 , 使废液 的处理量大 , 能耗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 本文在文 献[ 1] 的基础上。简化了工序 , 降低了能耗 , 缩短了生 产周期。 仪器: GC- 900 型气相色谱仪 , XRC- 1 型数字显 示熔点测定仪。 1 2 试验原理与工艺路线流程 ( 1) 试验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