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2013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专业课一古代汉语一、名词解释1.十三经注疏2.互文3.十六摄4.叶音说5.读若6.读破二、简答题1.简述指示代词“这”产生的时代,学界对这的来源的分歧及评价。
2.简述历代学者上古声母研究的成果。
3.简述古代汉语词义发展的途径。
4.分析“以羊易之”和“易之以羊”的结构的区别。
5.简要解释“六书”并作评价。
三、文言文阅读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反诛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1.给文言文加标点。
2.翻译原文。
专业课二理论语言学一、名词解释1.话题2.语言联盟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语法范畴有哪些。
2.语音演变的特点。
3.u在f后面的音值是什么?4.“打一下”等为什么是述宾结构?5.“每”和“各”用法的异同。
2013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专业课一古代汉语一、名词解释1.十三经注疏答:十三经注疏是对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的合称。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命孔颖达、贾公彦、杨士勋等人编纂儒家精典的义疏,有《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合称《五经正义》,后来贾公彦又编了《周礼注疏》和《礼记注疏》,徐彦编了《春秋公羊传注疏》,杨士勋编了《春秋谷梁传义疏》。
这九部注疏与宋代的邢昺、孙奭等人编的《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四部注疏,被后人辑录在一起,合称《十三经注疏》。
2.互文答:互文,也称作“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是指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其特点就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文的使用情况有三种:(1)一个句子中某些字词互见;(2)多数情况下,互见出现在上下两句之中;(3)词互训,避免行文重复。
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淮南鸿烈》
2.《咏怀八十二首》
3.《元曲选》
4.《子弟规》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结合具体诗人诗作,比较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发展的影响。
2.略谈“三言二拍”中对商人的描述以及对商人活动的描写。
3.简述司马相如赋作的特点及在汉代文学的历史地位。
4.刘熙载评:“放翁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味。
”简述对这评价的看法。
三、古诗词赏析(共30分)
1.王维的《汉江临眺》。
汉江临眺
王维
2.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
北大古代文学考研参考

一、中国古代文学(考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作品艺术特色、文学流派、文体发展、文艺思潮等等)★《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高教版《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复旦版《中国文学史》(四册)游国恩人民文学版《中国文学史纲要》(四册)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北大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中国文学》卷所列四本文学教材可彼此参照使用,以便拾遗补缺。
对于古代文学史来说,既要面面俱到,又得重点突出,点、线、面结合,得出文学演变的轨迹,方为关键。
袁本较全面,资料翔实,且以描述性语言贯之,脉络分明。
章本时发小论,观点鲜明,论之有据,为评论性文学史。
袁本与章本正好互为补充,推荐为重点教材。
游本虽政治、阶级观点有时过于直露(如对宫体诗),然毕竟是当年数位古代文学研究的大家领衔编写的,又长期作为高校教材,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水平,许多方面影响以后文学史的编写,不可偏废。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三先生的《纲要》本虽为电大教材,但毕竟是三位的专著,简略有余而也时有可观之处。
如果学有余力,建议看一下《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作为工具书,条目清楚,案例分明,且包揽无余,对于每个时期的文学既有总论,对于作家、作品又颇有定论。
正好与文学史教材参照使用,跳出大文学的圈子,从细处考之,不至于万一碰上偏题,无从下手。
另论之需有据,中文考研网提醒大家,对于答题体系大方面掌握后,还是多读原著吧,以便做论述题时不只空空其谈。
古代文学专业基础:本试卷皆是问答题,间或有名词解释,包括古代文论、中国通史、现当代文学二、古代文论★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张少康主编《中国历代文论精选》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对于古代文论,感觉还是从两本文论选入手较好,先读原著,再看分析,一目了然。
至于三本教材,以为张本作为个人专著,似乎有些琐碎,且大量用白话译文,读来稍感味淡;郭本用半白话运之,虽有神韵,然表面上枯淡得很,似乎都不适于作为自学教材。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理论、外国文学1989真题

北京大学198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文艺理论、外国文学
招生专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向:现代文学
一、论《史记》描写人物的成就。
(20分)
二、论白居易关于新乐府的理论及其新乐府作品。
(20分)
三、论戏剧文学的特点。
(15分)
四、文学有哪些社会作用?这两年有强烈社会效应的作品不多,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15分)
五、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
作品思想内容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六、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想是什么时代背景下兴起的?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15分)。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试题汇总-新祥旭考研辅导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试题汇总(1)先秦文学:①原始歌谣与神话:1993-17a.原始猎歌《弹歌》载于《吴越春秋》;1993-16.中国上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吕氏春秋》、《淮南子》。
2003-8.搜集我国上古神话最多的一部先秦典籍是《山海经》。
2001-27.现存最早的盘古神话文本是《艺文类聚》中保存的《三五历记》佚文。
②《诗经》与《楚辞》:1995-9.一下哪首诗出自《诗经·小雅》:A.《燕燕》B.《鸳鸯》C.《蟋蟀》D.《黄鸟》1991-4、指出下列四组中篇数全对的:A.《九歌》9篇、《九章》9篇、《九辩》9篇B.《九歌》9篇、《九章》11篇、《九辩》1篇C.《九歌》11篇、《九章》9篇、《九辩》9篇D.《九歌》11篇、《九章》9篇、《九辩》1篇2002-28.《九歌》共有11篇。
1990-2.《九歌》的作者是屈原,《九辨》的作者是宋玉。
1996-15.下列作品都属于《九歌》的一组是:A.《云中君》、《山鬼》、《少司命》、《招魂》B.《抽思》、《云中君》、《东君》、《礼魂》C.《礼魂》、《东君》、《山鬼》、《河伯》D.《国殇》、《招魂》、《大司命》、《少司命》1994-7.下列作品中都属于《九章》的一组是:A.《惜往日》、《哀郢》、《怀沙》、《抽思》B.《思美人》、《惜往日》、《东君》、《卜居》C.《橘颂》、《哀郢》、《怀沙》、《抽思》D.《悲回风》、《怀沙》、《哀郢》、《卜居》1987-16.屈原的《抽思》是他的组诗《九章》中的一篇,《礼魂》是他的组诗《九歌》中的一篇。
③先秦散文:2002-27.《庄子》一书分为内、外、杂三篇。
1990-1.《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自撰。
(2)秦汉文学:①秦汉散文:2001-21.西汉初年黄老思想的代表作是陆贾撰写的《新语》。
1997-3.贾宜的《过秦论》和《陈政事疏》两篇文章曾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北京大学中文古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

2006 专业
一、名词解释
1、《两都赋》2、玄言诗 3、《酉阳杂俎》4、苏州派 5、《陶庵梦忆》
二、论述题
1、谈谈《庄子》、《韩非子》中寓言的差异。
2、安史之乱后唐代诗歌有哪些变化。
3、刘辰翁在《稼轩集序》中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
声学语较工拙。”谈谈你对“如诗如文”的看 三家诗 太史公书 连珠体 《龙筋凤髓判》《四时田园杂兴》 《青琐高议》 衬字 常州词派 感遇三十八首论述题: 1 论先秦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 2 试论初盛唐之际诗歌艺术的发展 3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
基础
论述: 1 简论唐与域外文化交流
:【
5
5 / 11
:
2000 专业
1.试论《诗经》六文。 2.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举出三部代表作 3.谈谈宋词中的“易安体”。 4.汤显祖与沈颢在戏剧创作上有何不同主张? 5.《楚辞》与《汉赋》的联系 6.北宋古文运动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和继承 7.为何说白居易和韩愈代表中唐诗歌运动的两种倾向? 8.举出《聊斋志异》的二个代表作,分析其艺术构思、文体特征、表现手法。
二、根据下面一段曲词谈谈其内容和艺术特色(15 分)
4
:【
4 / 11 :
马致远《汉宫秋》元帝别离昭君回宫一段。三、论述: 1.试述先秦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0 分) 2.联系中唐诗歌发展背景谈谈李贺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表现特色。(25 分) 3.根据文言小说发展分析《聊斋志异》的文体特征。(20 分) 基础一、简答:(10 分一题) 1.简述《文赋》关于创作灵感的观点。 2.“绍兴和议” 3.试述“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和文学观点。二、论述: 1.试述金圣叹对于小说的评点。(20 分) 2.孝文帝迁洛和改革的措施、结果和意义。(25 分) 3.评论“五四”新文学运动对传统文学的批判。(25 分)
北大中文考研大综合题库10000题

北大中文大综合10000题——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大综合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全本)古代文学(包括古代文论及古代文学史)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1.先秦时期:(1)萌芽时期:2003-22.“诗言志,歌咏言”最早见于《尚书·尧典》。
1998-21a.“诗言志”出于《尚书·尧典》。
1992-13a.“诗言志”说最早见于《尚书·尧典》。
(2)儒家:1993-1.孟子提出的一种理解作品的方法是“以意逆志”,提出的一个批评原则是“知人论世”。
1995-1.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著作是:A.《典论·论文》B.《孟子》C.《荀子》(3)道家:1998-21b.“大音希声”出于《老子》。
1996-1.提出“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说的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2.汉魏六朝时期:(1)两汉经学时代:1989-3.提出写赋是“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人是:A.司马迁B.司马相如C.班固D.扬雄1997-10.提出写赋是“雕虫篆刻”“壮士不为”的人是:A.司马迁B.司马相如C.班固D.扬雄2002-30.称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出自于《汉书·艺文志》。
2001-2.《汉书·艺文志》中将辞赋分为四类。
(2)魏晋玄学时代:1991-18a.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较为系统的论文是曹丕(谁)的《典论·论文》。
1990-14.三国时期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文学主张的是曹丕(作者名)的《典论·论文》(文章名)。
1998-4.“文以气为主”,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来的。
2003-23.“文以气为主”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论点。
1994-2.中国古代史学中对风格理论做出贡献的是:A.曹丕B.陆机C.司空图D.王国维1997-9.我国古代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见解。
2020年北大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外文学基础真题回忆版

楚辞讨论( 资料是梁启超写的楚辞pk诗三百) 15分讨论题三个,1个40分1史记的艺术特质和渊源
2诗歌对于古代小说的运用和意义
3方东树说大历,长庆,温李,西昆小类外,都是杜,李,韩,苏,黄类的,对吗,讨论。
简答题
1萧统《文选序》变其本而加其厉,,,文学现象2分,根据中国古代文学一文体的这种现象来论述这一规律8分,是好是坏,怎么看待5分。
2《三国志演义》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世代积累”的特点10分
3刘勰《文心雕龙》“体式周体,汉赋实为骚体影战国楚地文学特点。
10分
4诗歌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运用和意义10分5
论述题4个每个20分
1八十年代新诗潮的缘起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