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淮南鸿烈》
2.《咏怀八十二首》
3.《元曲选》
4.《子弟规》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结合具体诗人诗作,比较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发展的影响。
2.略谈“三言二拍”中对商人的描述以及对商人活动的描写。
3.简述司马相如赋作的特点及在汉代文学的历史地位。
4.刘熙载评:“放翁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味。
”简述对这评价的看法。
三、古诗词赏析(共30分)
1.王维的《汉江临眺》。
汉江临眺
王维
2.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
2019年北大文艺学方向考研真题

2019年北大文艺学方向考研真题1审美体验和审美经验的联系和区别
2《大学》中“止于至善”对文艺创作的启发
3新媒体时代,谈谈“审美”在定义文学中的意义
中外文学基础
1.名词解释十个
元嘉体
抑扬格五音步
《故事形态学》
卢梭
西昆体
新写实小说
深(厚)描
《美狄亚》
2简答(4个)
1.审美体验对文艺创作和欣赏的特殊作用
2.儒林外史对水浒传的启发与继承
3曹禺戏剧创作和艺术特征
4.选一部文艺复兴作品分析艺术特点
3论述
1汪曾祺的小说写作
2傅斯年说诗经最大的艺术就在于那不用(还是不需要)艺术,你如何论断?结合作品谈谈。
2019考研北大汉语言文字学(现汉方向)回忆版真题

语言学基础942:古代汉语一、名词解释3*5分=15分:六书三十六字母经典释文二、古文阅读加标点并翻译,同时归纳出文中否定副词的用法。
35分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语言学一、名词解释4*3分=12分:音位变体词缀借词自源文字二、简答题3*8分=24分:1. 请说出和动词有关的语法范畴并举例。
2. 请以“轱辘、裙钗、衣钵”为例分析词义的理据性。
3. 请举例说明句义的蕴含关系。
三、请举例说明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14分现代汉语一、用国际音标给下列词语注音,有变调标出变调。
10分脊髓商品不一般辅导员二、请说明上声在轻声前的变调情况。
5分三、请指出下列词语的释义方式。
5分拉杂:没有条理。
儒将:有儒者风度的军事将领。
仰慕:敬仰思慕。
(不能确定,但释义方式与此一致)四、请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
10分五、请指出“张三”在下列句子中的语义角色10分1)李四借了张三一本书。
2)张三感冒了。
3)李四把张三接到北京。
(句式类似,不能确定)4)张三让李四失望了。
(句式类似,不能确定)六、“仔细检查”、“容易处理”是状中偏正结构还是述宾结构,请说明。
10分汉语言文字学638:一、名词解释:3*5分=15分舌尖元音声母发声态二、现代汉语拼音中o字符所代表的音素和e字符所代表的的音素的关系。
10分三、“啊”在语流中有哪些变化,能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0分四、(前面给出了一些比喻义的例子)这种意义和多义引申的关系是什么?请举出更多类似例子。
15分五、请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子“这种螃蟹很好吃。
”10分六、请从语法分布的角度分析“年”和“月”的词性。
10分七、观察下面的例子指出下列歇后语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10分八、请列出现代汉语中的差比句式及其句式特点。
10分九、“钢琴、大提琴等”既能指乐器又能指这种乐器演奏出的曲子;“牡丹、菊花等”既能指植株又能指这种植物的观赏部分;“鱼、鸡、鸭”既能指动物又能指这种动物的肉。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试题汇总-新祥旭考研辅导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试题汇总(1)先秦文学:①原始歌谣与神话:1993-17a.原始猎歌《弹歌》载于《吴越春秋》;1993-16.中国上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吕氏春秋》、《淮南子》。
2003-8.搜集我国上古神话最多的一部先秦典籍是《山海经》。
2001-27.现存最早的盘古神话文本是《艺文类聚》中保存的《三五历记》佚文。
②《诗经》与《楚辞》:1995-9.一下哪首诗出自《诗经·小雅》:A.《燕燕》B.《鸳鸯》C.《蟋蟀》D.《黄鸟》1991-4、指出下列四组中篇数全对的:A.《九歌》9篇、《九章》9篇、《九辩》9篇B.《九歌》9篇、《九章》11篇、《九辩》1篇C.《九歌》11篇、《九章》9篇、《九辩》9篇D.《九歌》11篇、《九章》9篇、《九辩》1篇2002-28.《九歌》共有11篇。
1990-2.《九歌》的作者是屈原,《九辨》的作者是宋玉。
1996-15.下列作品都属于《九歌》的一组是:A.《云中君》、《山鬼》、《少司命》、《招魂》B.《抽思》、《云中君》、《东君》、《礼魂》C.《礼魂》、《东君》、《山鬼》、《河伯》D.《国殇》、《招魂》、《大司命》、《少司命》1994-7.下列作品中都属于《九章》的一组是:A.《惜往日》、《哀郢》、《怀沙》、《抽思》B.《思美人》、《惜往日》、《东君》、《卜居》C.《橘颂》、《哀郢》、《怀沙》、《抽思》D.《悲回风》、《怀沙》、《哀郢》、《卜居》1987-16.屈原的《抽思》是他的组诗《九章》中的一篇,《礼魂》是他的组诗《九歌》中的一篇。
③先秦散文:2002-27.《庄子》一书分为内、外、杂三篇。
1990-1.《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自撰。
(2)秦汉文学:①秦汉散文:2001-21.西汉初年黄老思想的代表作是陆贾撰写的《新语》。
1997-3.贾宜的《过秦论》和《陈政事疏》两篇文章曾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2003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综合考研试题

2003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综合考研试题(回忆版)本部分各专业考生均需完成。
中外考生作相同的题目。
每空1分,共50分。
1.吴荪甫是小说《》中的人物。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小诗体的作者主要有和。
3.曹禺的话剧《日出》中的主人公是。
4.《王贵与李香香》借用了民间小调写成。
5.刘世吾是的小说《》中的人物。
6.话剧《茶馆》中王掌柜的名字是。
7.“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是的《班主任》和的《伤痕》。
8.搜集我国上古神话最多的一部先秦典籍是《》。
9.《诗经》分为三部分。
10.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初唐诗人的诗句。
12.《秋兴八首》的作者是。
13.杨万里的诗风被称为。
1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北宋词人的词句。
15.杜丽娘是汤显祖传奇作品《》中的人物。
16.《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的作品。
17.《孔雀东南飞》最早记录于《》。
18.冯梦龙搜集编辑的民歌专集是《挂枝儿》和《》。
19.北大《歌谣》周刊创刊于年。
20.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21.中国民间传说中木工巧匠的代表人物是。
22.“诗言志,歌咏言”最早见于《》。
23.“文以气为主”是曹丕在《》中提出的论点。
24.诗歌声律的“八病”说是提出的理论。
25.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中提出了“两种民族文化”的学说。
26.M·H·艾布拉姆斯在《》提出了文学批评四要素理论。
27.我国最早的史志目录是《》,它所依据的蓝本是《》。
28.历代国子监刻的书称;殿本是的简称;以不同版本的残卷辑补而成的完整本子称为。
29.写出中国古籍中所谓“三通”的书名:《》、《》、《》。
30.普通话是以为标准音,以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31.汉语每个音节一般都可以分成三部分。
32.汉语有七大方言,成都话属于方言。
33.解释下面一段短文中加点的词。
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考研历年试题分类汇总及参考答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1.先秦时期:(1)萌芽时期:2003-22.“诗言志,歌咏言”最早见于《尚书·尧典》。
1998-21a.“诗言志”出于《尚书·尧典》。
1992-13a.“诗言志”说最早见于《尚书·尧典》。
(2)儒家:1993-1.孟子提出的一种理解作品的方法是“以意逆志”,提出的一个批评原则是“知人论世”。
1995-1.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著作是:A.《典论·论文》B.《孟子》C.《荀子》(3)道家:1998-21b.“大音希声”出于《老子》。
1996-1.提出“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说的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2.汉魏六朝时期:(1)两汉经学时代:1989-3.提出写赋是“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人是:A.司马迁B.司马相如C.班固D.扬雄1997-10.提出写赋是“雕虫篆刻”“壮士不为”的人是:A.司马迁B.司马相如C.班固D.扬雄2002-30.称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出自于《汉书·艺文志》。
2001-2.《汉书·艺文志》中将辞赋分为四类。
(2)魏晋玄学时代:1991-18a.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较为系统的论文是曹丕(谁)的《典论·论文》。
1990-14.三国时期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文学主张的是曹丕(作者名)的《典论·论文》(文章名)。
1998-4.“文以气为主”,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来的。
2003-23.“文以气为主”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论点。
1994-2.中国古代史学中对风格理论做出贡献的是:A.曹丕B.陆机C.司空图D.王国维1997-9.我国古代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见解。
1992-13b.“诗缘情而绮靡”,这句话见于陆机的《文赋》。
(3)南朝:1989-12.诗歌声律的“八病”是沈约提出的。
北大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大题汇编】

北大中文1989古文献专业试题二、简要评述汉代的经今文学派和晚清的经今文学派。
(15分)三、你经常使用的古代目录书有哪些?试举出其中的三种,并分别说明它们的类属和价值。
(15分)四、清代考据学有哪几个流派?怎样评价清代考据学的成就和局限?(15分)五、古文献学主要包括什么内容?它与古代文史及文化的研究有什么关系?试简要论述之。
(10分)北大中文1991古文献专业试题二、簡要評述漢代經今古文學派,并舉出代表著作。
(15分)三、唐代經疏主要有哪些著作?唐疏有什麽共同特點?怎樣評價唐疏的成就和局限?(15分)四、清代考據學有哪幾個流派?各有什麽特點?(10分)北大中文1992古文献专业试题二、查考宋以前古書的流傳情況有哪些目錄書可供利用?這些目錄書各有什麽特點?是怎樣修成的?(15分)三、什麽是傳統“小學”?試結合實例簡要論述“小學”在古文獻中的地位和作用。
(10分)四、辨偽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舉出三種重要的辨偽著作,并説明其作者,内容和價值。
(15分)五、戴震曾說過:“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道”,這話是什麽意思?并簡要説明這觀點在古文獻學上的價值。
(10分)六、標點下文,用新式標點,并加專名號(人名、地名、朝代名等用______,書名號用~~~~~~)。
然後指明其中帶方框的避諱字避何人之諱。
(20分)正文(略)出自清黃汝成《日知錄集釋》。
北大中文1993古文献专业试题二、问答题:(68分)1、什么是文献学?简述中国古代文献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2分)2、何谓版本?版本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读书必重版本?(14分)3、我国图书四部分类方法创始于何时?何时正式确立它在目录学中的地位?分述四部著录图书的概况?(15分)4、重要的考古文献有哪些?试述考古文献对史学研究工作的意义。
(12分)5、请从你阅读的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选出一部,就其版本、作者、版刻或印刷形式、编篡体例,记载内容等项作概要介绍。
(15分)北大中文1996古文献专业试题二、什麽是版式?古書刻本的種類主要有哪些?試按不同分類標準說明之。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0年古代文学专业基础(代码854)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0年古代文学专业基础(代码854)真题及详解(回忆版)综合测试(50分)一、填空题(共25分)1.提出“为何写作”的法国存在主义代表人物是()。
【答案】萨特【解析】萨特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是法国战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哲学著作有《想象》、《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和《方法论若干问题》。
这些著作已成为二十世纪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思想资料。
2.提出“别材别趣”诗歌理论的南宋理论家是()。
【答案】严羽【解析】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
严羽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门,以第一部分为核心。
严羽论诗立足于它“吟咏性情”的基本性质,全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经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
又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唐代诗人()。
【答案】元稹【解析】《离思五首》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代表作品,千古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出自此中。
4.“望洋兴叹”这一成语出自()。
【答案】《庄子·秋水》【解析】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的()。
【答案】《白马篇》【解析】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祥旭官网/
201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真题回忆版
1.名词解释
七体 李益 “点石成金”说 清之拟晋唐小说
2.举汉代以下两三位作者,论述屈原的影响(包括汉代?没说清,看5题)
3.红楼梦中林黛玉说的如何学诗的一段话(原文欢迎补充)
(1)陶、应、谢、阮、庾、鲍的全名,朝代、艺术特色或影响
(2)王摩诘、老杜、李青莲的全名和所属时期,学这三人的五律、七律、七绝是出于什么考虑
4.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推崇马致远为“宜列群英之上”。
结合作品分享
5.宋之前(不包括宋代)的小说对宋之后(包括宋)的影响 第五题括号是原题,二三题括号系楼主所加,第三题第一问和第四题记忆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