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人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一下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一下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9.我和我的家教学目标:1.责任意识: 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懂得感恩。

增强家庭观念,产生家庭认同感。

2.道德修养:掌握家庭礼貌称呼。

能够找到自己与家人在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了解自己的家人。

3.健全人格:认识孩子出生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喜悦,理解自己是家人的期盼。

4.政治认同:找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认识到家人对我们的影响,向自己钦佩的家人学习,产生强烈的家庭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2.找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认识到家人对我们的影响。

教学难点: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2.向自己钦佩的家人学习,产生强烈的家庭认同感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懂得感恩。

2.掌握家庭礼貌称呼。

3.认识孩子出生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喜悦,理解自己是家人的期盼,学会称呼自己的家人。

教学过程:活动一:话题开端猜一猜:3月12号,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吗?(老师的生日)1.你的生日是在哪一天呢?2.播放视频《我出生的那一天》3.小思考:大雄是捡来的吗?大雄的爸爸妈妈对大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出生时爸爸妈妈也像他们一样吗?4.问问你的家人:(1)你出生的过程是怎样的?(2)家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5.欢迎我的宝贝:(1)我出生后,爸爸很高兴,把我抱在怀里,一个劲儿地说我长得像他。

然后爸爸开始兴奋地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出生的消息。

(2)奶奶乐呵呵地说:“瞧这孩子的机灵劲儿,长大一定跟妈妈一样聪明!”(3)因为我的出生,全家都乐呵呵的,很多亲戚朋友都来祝贺呢!6.小结:每一个宝宝都是在家人的期盼中出生的,每一位家人都因为你的出生而充满喜悦。

活动二:学习探究1.过渡语:就这样,我正式来到我的家,成为了我家的一份子,看,这些都是我的家人。

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教案

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教案

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教案1、了解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理解父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背后蕴含的深爱。

2、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体会父母对我们浓浓的亲情。

3、学会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中感受父母的爱。

4、了解相互沟通与理解是与家人和谐相处的法宝。

重点:了解家人各不相同的关爱方式,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知道相互沟通与理解是与家人和谐相处的好方式。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时:2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温暖和爱。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家庭中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读懂彼此的心”。

二、新知探究活动一:相互理解,体会家人的爱。

一)了解家人的想法1、分享一个同学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家长与子女的不同想法。

2、让学生讨论该同学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了解家人的想法。

3、让学生回顾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不愉快经历,表达自己的感受。

4、引导学生理解长辈们的想法,同时让长辈了解子女的内心想法。

5、布置课前调查家长的任务,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方面的变化。

6、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不同家长的态度和想法。

二)体会家人的爱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感受到的爱。

2、引导学生从家人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父母的爱。

3、让学生了解相互沟通与理解是与家人和谐相处的法宝。

4、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了解家人各不相同的关爱方式,体会浓浓的亲情。

三、课后作业1、完成课前调查家长的任务。

2、思考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如何更好地理解家人的想法。

3、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在家庭中的感受和对家人的理解。

1、在课前,同学们调查了家人对他们研究和生活的态度,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从家人身上感受到的浓浓亲情。

2、经过小组交流后,全班进行了汇报。

3、从同学们的分享中,我们了解到了来自家人的爱,思考自己家庭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爱。

4、总结:我们应该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行中,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到他们的爱。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一家人》这一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学会与家人沟通、合作,培养家庭责任感。

教材内容涵盖了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角色等方面,通过生动的案例、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但对家庭的关系、角色和责任的认识还相对模糊。

学生在生活中与家人的互动多样,但缺乏对家庭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与家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进家庭和谐。

3.引导学生承担家庭责任,培养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关系和家庭角色的认识。

2.如何与家人沟通、合作,增进家庭和谐。

3.承担家庭责任,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家庭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角色。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案例和情境,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2.设计实践活动,如家庭角色扮演、家庭任务分配等。

3.准备教学课件和辅助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好奇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家庭案例,让学生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角色。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与家人沟通、合作的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增进家庭和谐。

一年级下册道法《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下册道法《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包含四个话题“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

我们可以发现,前者旨在从外貌、性格、爱好和做事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与家人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后者旨在从了解家人的故事以及家人的工作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学习关心家人。

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二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当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

主要导学生从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学会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树立学生成长为懂爱、有爱、会传播爱的少年。

二、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除了学校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活动,与自己的家人共处。

大多数人被父母长辈们捧在手心里,整天享受家人无尽的关爱,却很少甚至不懂得去关爱家人。

他们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熟悉他们的生活习惯,对脾气也有所观察和了解。

家里每个人的称呼都知道,可是为什么这样称呼?对家庭结构、伦常关系,以及自己来历?却不清楚。

在家庭中获得家人的爱太容易,让他们反而不能觉察,不会珍惜。

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家人,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产生家庭认同感,学会爱自己的家人三、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寻找家人的“影子”,懂得自己与家人血脉相连,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3)说出家人对我们的爱,也学会表达我们对家人的爱,感知“家”的温暖。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五、教学策略《我和我的家》这一课题中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感知“家”的初步概念,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六、教学过程活动 1播放儿歌和图片我认识我的家庭成员《家庭称呼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阿姨爷爷爸爸的爸爸叫爷爷奶奶爸爸的妈妈叫奶奶伯伯爸爸的哥哥叫伯伯叔叔爸爸的弟弟叫叔叔姑姑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外公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外婆妈妈的妈妈叫外婆舅舅妈妈的兄弟叫舅舅阿姨妈妈的姐妹叫阿姨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儿歌。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9.我和我的家-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9.我和我的家-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9.我和我的家-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家庭的组成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掌握在家庭中尊重、关爱、帮助家庭成员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通过学习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孩子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关心、包容和舍己为人的情感态度;•培养孩子对尊重、帮助、支持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发展孩子的家庭观念,懂得维护家庭和谐、幸福、美好。

3. 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学习运用信息工具和方法,开发创新潜能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在家庭中尊重、关心、关爱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观察和描述自己的家庭情况,并就家庭中的某一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究和思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感知家庭的价值、品味家庭温暖和幸福,启迪孩子对家庭成员的关怀和关爱;•如何引导孩子自我探究,提高孩子的情感认识、思维表达能力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1. 教学过程步骤一:情境导入教师请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家庭,我们会像什么样子呢?同时,请学生围绕自己的家庭,谈谈:•那些人组成了自己的家?•家里的成员都有哪些好习惯和不足之处?•家庭之间的相处方式?步骤二:探究家庭的作用和关系1.认识家庭的组成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个家庭都有哪些成员。

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了解家庭的人员组成,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并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家人相互支持,和睦相处,彼此关心、理解,体现了家庭的温馨和谐”。

2.家庭模拟情景教师将学生随机分成家庭成员组,让学生在小组中沟通、交流,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家庭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步骤三:学习尊重、关心、关爱家庭成员1.学习尊重家庭成员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出不同场景下的尊重和不尊重的行为,让学生分析,认识到“尊重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与家庭成员之间也应该互相尊重。

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大单元整体设计集体备课

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大单元整体设计集体备课

— 1—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设计单元整体思路,我们首先要聚焦本单元的教材逻辑,这个单元聚焦的主题是家庭生活,围绕着这个主题,教材设计了三课内容,教材从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情景案例切入,逐渐过渡到理解和践行和谐家庭中的四大要素中,最后落位于优秀家风。

同时,教材不仅在讲情境案例,更多是在讲案例背后和谐家庭的相处之道;教材还立足家庭,立意国家和民族。

从小家放眼大家,展现了由家到国的大视野,大情怀,体现了本单元教材编写的高立意,这是教材的设计思路。

想根据教材的意图和设计思路来设计整体教学思路,还要关注一个主要因素,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本单元涉及的核心素养要点不止一个,有责任担当、有多角度分析问题、有文化自信,本单元的必备核心素养是健全人格,要求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要学会认识新的自我,换位思考,理解家人,以积极的心态建设好自己的家庭。

本单元作为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是问题解决,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尝试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因此,本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是核心素养培育定位于健康人格素养,核心观点是让我们的家更美好,核心问题是怎样让我们的家庭生活更美好。

教学可以围绕核心问题设计问题解决学习,也就是从五年级学生自主意识提升带来的与家人新的常见的矛盾入手,提出“原本和谐亲密的关系,为什么会变得紧张呢?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庭更美好?”这样一个主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尝试用有效的方法分析问题,化解矛盾来解决问题,体味家庭生活中的相互理解,沟通交流,共同担责,民主协商,这是使家庭和谐,家庭生活更美好的重要因素,进而在探寻优秀家风中感悟蕴含在其中的传统美德,体味家风优秀不仅促进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进步,它还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

本单元六课时,每一课两课时,每一个栏目一课时。

— 2—【教学对策】1.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教案

《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教案

《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教案道德与法治备课用纸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备课组:__五_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执教者课题时间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1、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蕴含着对子女深教学目标深的爱,能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

2、研究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体会父母对我们浓浓的亲情。

3、学会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中感受父母的爱。

4、知道相互沟通与理解是与家人和谐相处的法宝。

重点:了解家人各不相同的关爱方式,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难点:知道相互沟通与理解是与家人和谐相处的好方式。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时2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本日,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我们一同来听- -听。

(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2、学生谈感受。

3、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家人用深情地爱呵护着我们,我们的生活是快乐无忧的。

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会觉得家人说的话和要求做的事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一-致,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这节课我们就试着读懂彼此的心。

(板书课题:读懂彼此的心)二、新知探究活动一:相互理解,体味家人的爱。

(一)了解家人的想法1、在成长过程当中,我们对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有时家人的想法与我们的会背道而驰。

有位同学就碰到了这个问题,让她很烦恼,我们一同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事例)2、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位同学应该怎么做呢?3、学生展开讨论。

4、问:你是否与家人之间发生过不愉快呢?当时你有怎样的感受?5、学生回答。

6、小结:是啊,在长辈眼里,我们永远是个孩子。

当我们的言谈举止发生变化时,就会觉得我们不服管教,不懂事。

因此我们要了解长辈们的想法,也要让长辈了解我们内心的想法。

7、课前让同学们去调查家长,了解你现在与小时候相比,在言谈举止、行动表现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下面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同交流下吧。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2.情感与态度 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3.行为与习惯 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整洁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访问,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2.难点: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我们的家庭可爱、温馨、美丽。

2.师:我们都有一个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同学中有的长得像妈妈,有的长得像爸爸,还有的长得既像妈妈又像爸爸,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我和我的家”。

二、我来到我家1.你有没有听你的爸爸妈妈提起过,你刚出生时是什么样的?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其他的亲戚朋友是什么样的反映?2.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我们的家庭可爱、温馨、美丽。

出示几位小朋友和父母的合照,并请小朋友自己给全班同学介绍他的家人们。

提问:看了这么多同学和他的家人的合照,你发现了什么?他们在一起开心吗?三、我和我的家人1、师: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在家里有很多我们的家人,你的家里有几口人?他们都是谁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追问。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回答问题。

师小结:他们都是我们家庭中的一个成员,我们都有血缘关系,是一家人。

我们的家庭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还有姥姥姥爷、叔叔、舅舅、姑姑、姨妈等等。

我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的家庭就像树一样枝繁叶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我和我的家人》主讲稿
【教材分析】
《我和我的家人》是第二单元“温暖的家”的第一课。

第二单元一家庭为主题,围绕家人展开一系列的学习,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主要通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应到学生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认识到家的温馨和重要性。

从而使学生对父母、亲人产生感恩之情,促进学生与家人的感情。

【教学目标】
1. 认识到家人的爱无处不在
2. 能准确、全面地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3. 能认真体会到家人的爱
4. 能感受到爱的伟大,学会感恩家人给与自己的爱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介绍家庭成员,更全面的了解家庭成员
2.能感受到爱的伟大,学会感恩家人给与自己的爱
【教法建议】
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最好准备好自己的全家福、难忘时光的照片等有关家人的材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研讨题】
如何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精品教案】
1、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师:同学们,平时你们都是在哪里吃饭、睡觉、写作业?(学生
回答:家)
2. 师:是的,除了在学校的时间,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
的,请问大家,你们的家里都有那些成员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3. 师:每位学生的家庭成员都各不相同,现在向你的小伙伴介绍你
的家庭成员。

4. 请部分同学进行家庭成员的介绍
2、 晒晒照片,深入发现
1.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让大家带来了自己的全家福,还有一些
记录你们和家人难忘时光的照片。

2. 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全家福和照片,回忆与家人在一起的难忘时
光,认识到每位家人都是组成家庭的重要一员,说说为什么要选这张照片,这照片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3、 观看案例,学学会感恩
1. 向同学们展示危险时刻父母保护孩子的报道
2. 引发话题:妲己是否听过这样的故事?有没有被这些故事所震
撼?
3. 学生描述自己听过的故事,发表各自的言论。

4.通过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