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词创作时期

合集下载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词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词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词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词优美动人,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对杜甫的简介、主要作品进行介绍。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生于唐肃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12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70年)。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先祖是唐初的功臣杜对。

杜甫幼承祖业,品行儒雅,博学有才华。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但依然坚守诗歌创作。

他的诗歌写实、直观、深沉,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是唐代最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诗人之一,歌颂人民的生活,感叹时代变迁,表达沉痛的社会现实。

二、杜甫的作品杜甫的作品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初唐、盛唐和晚唐。

(一)初唐时期(717年-732年)在初唐时期,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清新明快,主题多与人生哲理、爱情、战争有关。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观公孙大娘弟》等。

(二)盛唐时期(738年-756年)在唐朝盛世时期,杜甫的诗歌进一步发展,他写的主题更为复杂,内容更为深刻,表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风格。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登高》、《三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代表作品。

(三)晚唐时期(759年-770年)在晚唐时期,杜甫体现出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石壕吏》等。

杜甫的诗歌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人文自然价值,他的作品曾多次被节选为中国文化的经典,赢得了永久的艺术地位。

三、结语杜甫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他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代表了唐诗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璀璨明珠。

杜甫的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性意义,它们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思考。

杜甫的简介及作品风格特点

杜甫的简介及作品风格特点

杜甫的简介及作品风格特点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聖”之一,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思想,达到了美学艺术的高度,深受后世文人所推崇。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作品风格特点三个方面来介绍杜甫的诗歌艺术。

一、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诗人,祖籍河南巩县。

出生在一个门第贫寒的家庭,早年生活贫困,但勤学苦读,以文词鸣名于咸阳城。

后来,杜甫离开家乡,开始四处游历,途中写下许多感慨和感人的诗词。

在他五十岁左右时辗转于江南一带,生活转换得多姿多彩。

最后,他生活在荒漠之中,却不失其文学激情,以卓越的文学成就、倔强不屈的人格塑造了“文人”形象。

二、杜甫的文学成就杜甫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称为“诗聖”。

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他的诗歌风格以开阔、豪迈、浪漫的气质为主要特征。

他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人性和生存环境的关注,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前瞻性、进步性和唯实性。

范传正说:“杜诗烈士之风,积品励人,所以受人后世之赞誉,为吾国图书无可替也。

”杜甫的诗歌创作主题和风格十分广泛,他的作品能够涵盖诗歌艺术所描述的各种内容,其中以表达社会现实生活的诗歌最能展示其文学成就。

他的诗歌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社会、历史、哲学、民情、景物、人文等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哲学意义。

他所创作的诗歌数量很大,至今已有近1500首,包括《登高》、《夜泊牛渚怀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众多经典之作。

三、杜甫的作品风格特点杜甫的诗歌风格十分豪放、奔放和自然,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重情感的抒发和形像的描绘。

他的诗歌形象色彩鲜艳、画面感十分强烈,揭示了他宏大、激情、开阔的艺术风范。

这种诗歌特色反映在诗歌的格律、韵律、语言等方面。

1.格律杜甫的诗歌格律十分灵活,常使用七绝、六绝、律诗、乐府和歌行等形式,兼收并蓄,不拘一格。

例如他的《登高》、《将进酒》、《望岳》采用了古乐府的形式,而《兵车行》、《三吏》等则采用了用辞简练、叙述明朗的律诗体。

历史诗词名人

历史诗词名人

历史诗词名人
以下是一些历史时期的著名诗词名人:
1.杜甫(712年-
770年):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表达了对社会不
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被誉为“诗圣”。

2.白居易(772年-
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明快的
风格和世俗主题而著称。

3.苏轼(1037年-
1101年):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画家,他的诗词
充满情感和生活体验,深受后人喜爱。

4.辛弃疾(1140年-
1207年):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激昂豪放的词作闻名,作
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情思索。

5.李清照(1084年-
1155年):北宋时期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
的词作多以爱情和离别为主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6.王之涣(688年-
742年):唐代诗人,他的作品以富有哲理的思考和写景的
描绘而著称,尤以《登鹳雀楼》最为著名。

以上只是历史诗词领域中的一些名人,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杜甫的一生每个阶段写的诗

杜甫的一生每个阶段写的诗

杜甫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以下是各个阶段创作的代表作品:
1. 早期(约731-746年):这是杜甫的壮游时期,他游历了齐赵、江淮一带,此时他的诗歌充满了青春的热情和壮志豪情,代表作有《登岳阳楼》。

2. 中期(约746-755年):这是杜甫困居长安的时期,他在长安寻求官职但未果,生活艰辛,这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个人困境的抒发,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

3. 晚期(约756-770年):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时期,他经历了被叛军困于长安、逃亡、任职左拾遗等事件,这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代表作有《春望》、《三吏》、《三别》。

4. 漂泊时期(约759-770年):这是杜甫辞官后漂泊于蜀、湖、湘一带的时期,他深入了解了人民的苦难,这时期的作品情感深沉,表达了对人民和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关怀,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

如果想了解杜甫各个阶段写的诗,建议查阅《杜工部集》。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古诗词研究专家。

杜甫的简介作品诗词有哪些名字

杜甫的简介作品诗词有哪些名字

杜甫的简介作品诗词有哪些名字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影响了数代文人墨客,被誉为“诗圣”。

他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政治形势的思考,他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心。

在此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一、生平概述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称杜工部。

生于长安(今西安),早年在官府做过差役,后来曾到过蜀地、荆湖、洛阳、长安等地游历,从中汲取灵感。

他的一生经历了虐政、荒年、战乱等多种磨难,这些经历也成为他创作诗歌的原材料。

二、主要作品杜甫是唐代最多产的诗人之一,他共创作了近1500首诗,其中有许多经典之作。

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作品:1.《春望》《春望》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名篇之一。

该诗描写了唐代的春天景色和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反映了时局不稳定和人民的苦难。

这首诗深深地表达了杜甫的关心和担忧,让人们感受到了他对人民的爱和关怀。

2.《登高》《登高》是杜甫另一首代表作品,也被称为“二十四桥明月夜”。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夜晚登高,目睹了夜景的美,同时也表现了对健康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历代文人的赞誉,被誉为诗歌史上的一颗明珠。

3.《丽人行》《丽人行》是杜甫的另一首代表作品,该诗描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以及她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遭遇。

这首诗不仅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苦难,还表现了杜甫对女性的赞美。

4.《兵车行》《兵车行》是杜甫的另一大代表作品之一,该诗描述了一支军队的行军情景,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反感和对士兵的同情。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形象描绘了战争的残酷现实,深刻地表现了杜甫的悲愤之情。

5.《范成大》《范成大》是杜甫的一首挽歌,为唐代著名学者范成大的逝世而作。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老师的怀念和追思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他对社会制度的批判。

总之,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他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对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探究

对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探究

对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探究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古代诗人智慧的集体结晶,值得我国学习和继承发扬。

尤其是我国唐朝时期,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出现很多著名的诗歌创作人。

当时唐朝有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还有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以社会现实为写作题材,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现实残酷的不满,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出来,使得诗歌中蕴含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值得我国学习和研究。

一、杜甫诗歌创作历史背景分析(一)社会背景杜甫生在我国唐朝时期,他出生的时期正是我国盛世唐朝由盛变为衰的过程,在唐朝安史之乱后,人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杜甫也是背井离乡,到处避难。

在这种社会形式下,作者一生的阅历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使得其一生所见所感十分丰富,而杜甫本人又是一个比较容易感伤的诗人。

所以,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诗人杜甫经过精神上的斗争,创作了一系列的现实主义诗歌。

这些诗歌在当时被人们广为传诵,直至今日,人们在次翻读杜甫的诗歌依然能有一种感同深受的感觉。

这就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精髓,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因此,我们研究和学习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必须要全面学习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特色,发扬民族文化精髓。

(二)个人经历1.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上开bai元二十三年(年),杜甫回去故乡出席“乡贡”。

开元二十四年(年),杜甫在洛阳出席进士考试,结果落榜。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

大概这时他父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也遗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几首诗:《尼里兖州城楼》,就是省侍父亲于兖州时的作品;除了《画鹰》、《房兵曹胡马》两首,以青年人的热情颂扬了雄鹰和骏马;还有一首《望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结尾的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绝句二首的背景介绍

绝句二首的背景介绍

绝句二首一、创作时间《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写于成都草堂,诗中描写了草堂的周围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第二首则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志和人生感慨。

这组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据史书记载,应是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

二、创作地点《绝句二首》的创作地点是成都草堂。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的冬天,因战乱离开洛阳,辗转颠沛,最终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的资助下,在城郊浣花溪畔修建了一座草堂,作为自己的栖身之所。

在这个地方,杜甫度过了他最后的四年多的时光,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绝句二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三、历史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安史之乱尚未平定,诗人杜甫在经历了长期的流离失所后,终于在成都草堂安顿下来。

然而,此时的杜甫已经年迈体衰,又遭遇了丧子之痛,生活境遇十分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绝句二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自己的感慨,抒发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四、诗人境遇在创作《绝句二首》时,杜甫已经历经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他曾经在长安为官,因得罪权贵而遭贬谪。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颠沛流离,四处逃难,甚至一度沦为乞丐。

最终在成都草堂暂时安顿下来,但此时的他已经年老体衰,贫病交加。

这些境遇都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文化氛围杜甫生活在唐代,这个时代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之一。

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杜甫作为唐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同时,他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些文化氛围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艺术风格杜甫的诗歌以沉郁顿挫、雄浑豪放为主要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从描绘自然景色到反映社会现实,从抒发个人情感到表达民族忧患意识都有所涉猎。

他的诗歌语言精练,意象深远,情感真挚。

同时,他的诗歌形式上也多有创新,《绝句二首》便是其四言绝句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杜甫简介

诗人杜甫简介

诗人杜甫简介总结归纳精选(1):诗人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十分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之后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总结归纳精选(2):诗人杜甫简介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 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杜甫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世称杜少陵,是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有[时候也称为“大李杜”,以区别于“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死于耒阳市,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

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

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还有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诗词创作时期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和漫游时期
(三十岁以前)
杜工部像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

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困xx时期
(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

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院,但并未得重用。

为官时期
(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安史叛军对杜甫啖以高官厚禄,杜甫对此断然拒绝。

此事在后世诗人陈志岁《谒杜甫陵园》诗中得到著录,诗云:“北邙埋骨众,名但子堪垂。

甘受一椽漏,愿除千户悲。

敬身推伪宦,伤世泻真辞。

陵柏今苞茂,诗王继有谁?”(该诗唱出了世人景仰杜公之心声)杜甫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

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xx漂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