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工序标准工时
工艺工时定额标准

工艺工时定额标准一、定义与目的工艺工时定额标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规定完成某一工艺过程所需劳动时间的准则。
其目的是为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进度的安排、员工工作效率的管理以及产品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二、工艺流程工艺工时定额标准需明确各道工序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的准备、加工、装配、检验等各环节。
对工艺流程的描述应尽可能详细,以便准确计算各工序所需时间。
三、作业时间作业时间是指完成一道工序所需的实际工作时间,包括直接与间接操作。
作业时间的确定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通过现场观察、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测定。
四、准备与结束时间准备时间是指开始一道工序前,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所需进行的准备工作所花费的时间;结束时间则是完成一道工序后,为确保工作圆满结束所需进行的收尾工作所花费的时间。
准备与结束时间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尤为重要。
五、正常工时正常工时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完成一道工序所需的净工作时间。
正常工时的确定应考虑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工作态度以及设备、工具的性能等因素。
六、辅助作业时间辅助作业时间是指在进行主要操作过程中,伴随发生的辅助性操作所花费的时间,如更换工具、调整设备等。
辅助作业时间应根据工艺要求和操作特点进行合理分配。
七、宽放时间宽放时间是指在正常工时之外,为补偿各种意外事件对作业时间的影响而设置的时间。
宽放时间一般包括个人宽放、机器宽放和外部宽放等。
个人宽放主要用于操作员的休息和生理需要;机器宽放主要用于设备的调整和维护;外部宽放则主要用于不可预见的外部因素导致的停机。
八、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个熟练工人按规定作业方法和设备完成一定工作量所需要的时间。
标准工时是制定工艺工时定额标准的基础,其测定方法包括秒表测时法、工作抽样法等。
九、工时效率工时效率是指实际完成工作量与实际消耗工时的比值,反映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
通过对工时效率的分析,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改进空间,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装配动作标准工时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动素名称 打一颗2.6×(6-10)PB螺丝 打一颗2.6×(6-10)PWB螺丝 打一颗2.3×(6-10)PB螺丝 打一颗3.0×(6-10)PB螺丝 打一颗3.0×(12-20)PB螺丝 左手拿螺丝对入电批咀 左手拿螺丝对入电批咀 左手拿螺丝对入电批咀 左手拿螺丝对入电批咀 左手拿螺丝对入电批咀 作业动作描述 右手移电批锁紧 右手移电批锁紧 右手移电批锁紧 右手移电批锁紧 右手移电批锁紧 右手移电批锁紧 右手移电批锁紧 标准工 时(S) 2.3 3 2.5 3 3.8 3.1 3.2 10 4 18 14 11.2 14 17.1 19.6 20 7 12 14 8 5.6 11.1 17.9 9 5.2 11.1 15.3 2.5 4.5V 取出 3个极片 4个极片 5个极片 备注
打一颗2.6×6×(6-10)PWB螺丝 左手拿螺丝对入电批咀 打一颗2.6×8×(6-10)PWB螺丝 左手拿螺丝对入电批咀 放电池箱螺母打螺丝 装喇叭网 装喇叭网点天那水一次
放入螺母→装螺母压块→打螺丝→放置 放置喇叭座→装喇叭网→装喇叭→放压片介子打2颗螺丝 放置喇叭座→装喇叭→放压片介子打2颗螺丝 放置喇叭座→装喇叭→装喇叭压盖打2颗螺丝 放置喇叭座→装喇叭网→装喇叭→装喇叭压盖打2颗螺丝 底座装极片→手啤极片→弯脚→放置 底座装极片→手啤极片→弯脚→放置 底座装极片→手啤极片→弯脚→放置 牙仔放入底模→左手拿铁轴,右手手啤→放置 牙仔放入底模→左手拿铁轴,右手手啤→放入另一牙仔手啤放置 牙仔放入底模→左手拿铁轴,右手手啤→放入另一牙仔手啤放置 推掣→装四脚铜片→放置手啤机底模→冲压取出 拿螺丝孔塞→点胶水到螺丝孔内→放置螺丝孔塞→敲击到位→ 放置 拿机牙螺丝→穿电池门→套PVC介子→检查→放置 拿拆电池→按极性装入电池箱→盖上电池门→收紧螺丝→放置 放入牙片1,放入牙片2 放入马达牙 放上铁轴 冲压 冲压 取出 马达对位上模
ie标准工时计算

ie标准工时计算工时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资制度设计都有重要影响。
IE (工业工程)标准工时计算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工时管理方法,通过对工序和操作进行测量和分析,确定任务完成所需的标准工时。
本文将介绍IE标准工时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应用该方法。
一、IE标准工时计算原理IE标准工时计算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工序和操作进行逐个测量和分析,确定任务完成所需的标准工时。
其基本假设是:相同任务在相同环境下,工人的工作能力和判断能力保持一致。
IE标准工时计算方法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任务分解:将生产过程分解为不同的工序和操作,确定需要计算标准工时的具体任务。
2. 工序测量:对每个工序进行测量,包括直接工时和间接工时。
直接工时指完成任务所需的实际工作时间,间接工时指完成任务所需的非工作时间,如等待材料等。
3. 操作分析:对每个操作进行分析,确定操作的具体内容,包括操作的动作、次数、频率等。
4. 标准工时计算:根据工序测量结果和操作分析确定每个操作的标准工时,并累加得到任务的总标准工时。
二、IE标准工时计算步骤下面以一家制造企业的生产线上的装配工序为例,介绍IE标准工时计算的具体步骤:1. 任务分解:将装配工序分解为多个具体操作,如零件装配、调试、清洁等。
2. 工序测量:对每个工序进行测量,记录实际完成该工序所需的工作时间。
例如,在零件装配工序中,测量实际装配一件零件所需时间为10分钟。
3. 操作分析:对每个操作进行分析,记录操作的具体内容和频率。
例如,在零件装配工序中,操作包括拆卸、安装、固定等,其中拆卸操作的频率为10次/小时,安装操作的频率为20次/小时。
4. 标准工时计算:根据工序测量结果和操作分析确定每个操作的标准工时。
例如,拆卸操作的标准工时为实际拆卸一次所需时间乘以频率,即10分钟/次×10次/小时=100分钟/小时。
三、IE标准工时计算实例假设某企业的装配工序共有5个具体操作,它们的实际工时和频率如下表所示:操作名称实际工时(分钟)频率(次/小时)零件装配 10 20调试 15 15清洁 5 30固定 8 25质检 12 10根据上述数据,可以计算每个操作的标准工时,然后累加得到任务的总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计算

标准工时计算在工业生产中,标准工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标准工时的计算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首先,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标准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标准时间。
而标准条件包括标准工序、标准工艺、标准设备、标准工具、标准工人等。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工时进行计算,以便更好地指导生产管理。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指根据产品的工序和工艺,以及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时间测定和工时分析,计算出产品的标准工时。
而间接法是指根据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时间浪费进行分析,来确定产品的标准工时。
在进行标准工时计算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工序和工艺,不同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工序和工艺要求,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时间。
因此,在计算标准工时时,需要对产品的工序和工艺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2. 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计算标准工时时,需要根据工人的实际操作情况,合理评估其工作能力,从而确定标准工时。
3. 设备和工具,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也会对产品的生产时间产生影响。
因此,在计算标准工时时,需要考虑到设备和工具的效率和稳定性,以及其对生产时间的影响。
4. 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也是确定标准工时的重要因素。
在计算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以便更准确地确定产品的标准工时。
综上所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分析,才能准确地确定产品的标准工时,从而更好地指导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2013-1.0)标准产品装配工时定额(说明)

燕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版本号2013-1.0配电产品成品装配标准工时定额说明:一、壳体及结构调整:1.1、产前准备、壳体组装、调整及附件安装等。
二、母线组:2.1、产前准备、母线测量、首件试制及试装、母线制作、母线调直及整形等。
2.2、定额中含配合检验工作的全过程。
三、一次组:3.1、安装部分:产前准备、布件、元件安装及调整、柜体结构件拆装调整、防护安装等所有工作量。
3.2、一次部分:产前准备、母线套烤热缩安装、导线制作、布线、接线、接线后的检查等所有工作量。
3.3、资料部分:元器件合格证、说明书的收集、整理、保存,装箱单的填制并报检入库等所有工作量。
3.4、定额中含配合检验工作的全过程。
四、二次组:4.1、安装部分:产前准备、布件、元件安装及调整。
4.2、走线部分:产前准备、线号打印、导线制作、布线、接线、接线后的检查等所有工作量。
4.3、因用户要求,需随成套柜配带联屏电缆时,技术部按每套联屏电缆50工时下发。
4.4、定额中含配合检验工作的全过程。
五、特殊规定:5.1、严格按照图纸和技术要求加工。
5.2、产品定额中含所有附件装配工时,不再追加核发任何单项工时及临时派工。
5.3、由于购买的元件及设备质量问题,造成较大(人均实际用时超过1小时)返工,由质管部门出具返工证明,根据返工工作量核发工时。
5.4、由于用户或设计变更原因,造成的返工,由技术部门出具设计追加变更单,注明返工工作量、根据返工量核发工时。
5.5、样机加工按测算后工时的2倍核发工时(含产品修改调整工时)。
5.6、返工工时、新产品、特殊产品由工时管理员核算,主管副总审批后发放。
5.7、工时发放由技术部按标准定额打印在材料表指定的位置,发现涂改或添加此单作废。
5.8、根据产品的更新、设备更新及产品工艺的改进等,工时管理员可随时调整工时标准,经主管副总审批后执行。
5.9、公司根据产品结构和市场经营变法,每年对工时标准定额做一次修订。
6.0、三箱产品各工序工时分配由组长按实际工作量进行分配,部长审核。
标准工时理论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理论计算公式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为了更好地管理生产过程和提高生产效率,人们引入了标准工时理论。
标准工时理论是指根据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和资源,计算出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标准工时,并以此作为衡量生产效率和成本的指标。
标准工时理论的计算公式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标准工时理论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标准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工时产量、工作效率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标准工时理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1.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它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来计算的。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工时 = (总工作时间 + 休息时间) / 标准产量。
其中,总工作时间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准备时间、加工时间、装配时间等;休息时间是指工人在工作过程中的休息时间,一般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计算;标准产量是指在标准工时内完成的产品数量。
2. 实际工时的计算公式。
实际工时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实际时间,它是根据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的时间和资源来计算的。
实际工时的计算公式如下:实际工时 = 总工作时间 + 加班时间 + 损耗时间。
其中,总工作时间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准备时间、加工时间、装配时间等;加班时间是指工人在工作时间外额外加班的时间;损耗时间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生产过程中的时间损耗。
3. 标准工时产量的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产量是指在标准工时内完成的产品数量,它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来计算的。
标准工时产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工时产量 = 总工作时间 / 标准工时。
其中,总工作时间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总时间;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
4. 工作效率的计算公式。
工作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它是根据生产过程中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的。
工作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工作效率 = 实际工时产量 / 实际工时。
装配车间规章制度简称

装配车间规章制度简称第一条:为了规范装配车间的生产秩序,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装配车间的工作时间为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为早上8:00至下午5:00,中午休息1小时。
第三条:员工在上班期间必须穿着统一的工作服装,不得穿拖鞋、露脚趾的鞋子等不符合工作要求的服装。
第四条:上班期间禁止私自使用手机,如有紧急情况需打电话,需事先向主管汇报并获得许可。
第五条:严禁酗酒、吸烟、赌博等不良行为,一经发现将会受到相应处罚。
第六条:员工必须按照生产调度进行生产作业,不得擅自调整工艺流程,如有需要请向主管汇报。
第七条:员工必须遵守工艺规范,注意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发现问题需及时汇报处理。
第八条:严禁私自借用公司设备和工具,如有需要必须向管理部门申请并签订借用协议。
第九条:员工必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时完成任务,不得擅离岗位,迟到、早退等行为将受到处罚。
第十条: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的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泄露公司机密信息,如有涉密情况需按规定程序处理。
第十一条:员工必须遵守车间的卫生要求,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做到垃圾分类处理。
第十二条:员工必须遵守车间的用电规定,不得私拉乱接电线,如有问题需及时向维修人员汇报。
第十三条:员工必须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不得拒绝培训,如有特殊情况需向主管请假。
第十四条:员工在工作中如有突发情况需要请假,须提前向主管请假并提供请假理由。
第十五条: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的福利待遇政策,不得擅自挪用公司资金,如有违规行为将受到严厉处罚。
第十六条:车间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述规章制度,对违规行为及时处理,保证车间的正常生产秩序。
以上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如有违反者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希望所有员工共同遵守规章制度,共同维护装配车间的正常生产秩序,共同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祝愿公司蒸蒸日上,员工工作顺利!。
机械装配车间工时制定原则

关于组装车间实行计件定额工资制度的方案
1先行工资制度的欠缺
1.1现行的日工资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低。
1.2生产计划无法落实。
生产效率低下。
1.3加班不易控制。
1.4员工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
2.组装车间实行计件定额制
2.1制定工时定额原则
2.1.1按组装计划完成生产的计件工资的员工,其工资收入应与现行工
资制度的工资收入相比增加10%。
2.2制定工时定额方法
2.2.1产品组装定额
2.2.1.1按产品总成组装工艺,确定工作时日及人数乘以平均日工资,
得到总成计件定额。
平均工资120元/工日。
2.2.1.2喷砂,按工件重量计工资。
整机10元/吨.单件20 元/吨
2.2.1.3喷漆,按工件重量计工资。
整机,底漆一遍25元/吨。
面漆两
遍40元/吨。
单件,底漆一遍50元/吨。
面漆两遍80元/吨。
2.2.1.4包装,按工件重量计工资。
整机15元/吨。
单件30/吨。
2.2.1.5装车,按工件重量计工资,整机,单件均为10元/ 吨
2.2.1.6工件重量以图纸设计重量或检斤重量为准。
2.2.2作业班组长补贴
三人作业班,班长每月补助300元。
五人作业班组,班长每月补助500元。
3.定额管理
3.1定额由公司定额小组制定。
3.2定额由车间执行。
车间按定额每个项目开具工时小票。
月底核
算,制表。
交由生产部审核确认后转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