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山西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完整版)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引言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在古代是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干线,现今的欧亚大陆桥中经由的路线有一大部分是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这是目前亚欧大陆由东至西最为便捷的通道。

它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并沿用至今,也简称为丝路。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容摘要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本文主要描述丝绸之路的由来、丝路上文明的交流史和文明的传播,浅析东西方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丝路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尤其对当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现实价值正文:论丝绸之路在历史的文化价值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古今历史文化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形成丝绸之路,亦称丝路。

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作业含解析卷 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作业含解析卷 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知识点一张骞通西域1.《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材料中把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称之为“凿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张骞承担使命,被称为博望侯B.张骞因出使西域被当做人质扣押C.张骞出使西域,得到各国信任D.张骞开通丝绸之路,打通了中西方的交往通道2.(2022年广西河池)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通西域B.玄奘西行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知识点二丝绸之路【重难点】3.(2021年辽宁大连中考真题)某同学准备以“两汉时期中外文明交流”为题撰写文章。

下列事件可以作为史实依据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B.玄奘西行C.丝绸之路的开通D.鉴真东渡4.(2022年山东菏泽)这条道路基本上始于长安,“从事这些贸易活动的,当然有汉人,突厥人、回纥人、吐蕃人等等,但是……更多的是中亚的粟特人(下图)。

”这一中外贸易的盛况出现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5.2019年4月25日到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包括开幕式、圆桌峰会和高级别会议共三个部分组成,以“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

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②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③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西到达西亚,最远到达欧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

这些考古发现证实A.张骞曾出使西域B.班超曾出使大秦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7.(2022年湖南娄底)以下食物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最初都以“胡”字命名。

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经典传说

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经典传说

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经典传说丝绸之路在我国历史上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下面是整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丝绸之路故事传说:出使西域的张骞汉中城固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肩负出使月氏任务。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

从长安到西域,必须通过河西走廊。

这一地区自月氏人西迁后,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

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全部被抓获,被拘留和软禁。

张骞在此被迫娶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

但他“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

张骞等人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

至公元前129年,敌人的监视渐渐有所松弛,张骞趁匈奴人的不备,果断地离开妻儿,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王庭。

这种逃亡是十分危险和艰难的。

幸运的是,在匈奴的十年留居,使张骞等人详细了解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并学会了匈奴人的语言,他们穿上胡服,很难被匈奴人查获。

因而他们较顺利地穿过了匈奴人的控制区。

但在留居匈奴期间,西域的形势已发生了变化。

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

月氏人被迫又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征服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

张骞大概了解到这一情况。

他们经车师后没有向西北伊犁河流域进发,而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

大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

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

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又不足。

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

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张骞到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送他很多财物,重重酬谢。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对比秦朝的疆域,西汉的疆域多了什么地方呢?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西汉疆域图
班超出使西域
• 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 • 73年,东汉朝廷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背景: 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 时间: 东汉明帝时 成果: ①使西域各国重新建立与汉朝的联系。
西域
葱岭
玉门关 阳关
张骞通西域的背景
材料一 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
• 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 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后汉书》
• 大月氏原在水草丰美的祁 连山一带,被匈奴一步步 向西驱赶。
材料二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
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远去而常怨仇匈奴, 无与共击之。
及大量金币、丝绸等财物,走访了乌孙等 西域许多地方,西域各国也纷纷派使节来 到长安。 • 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 解与往来。
◎材料研读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
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 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 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 是“凿空”之举呢?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 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 “凿空”。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得佳种自西来?
核桃
苜蓿mùxu
蚕豆
石榴
葡萄
一、张骞通西域 二、丝绸之路 三、对西域的管理
丝绸之路
• 西汉以前,少量中国丝绸经西北,辗转贩运到中亚等地。 •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相互往来。 • 商人们载着中国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

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线路

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线路

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线路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以及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罗马人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中国的丝绸。

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的的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其中汉武帝派遣的使节最远到达了犁轩(今天埃及亚历山大港,附属罗马)。

这是汉朝的正式官方使节达到的最远国家,直达欧非大陆;首次将这条路线延伸到了欧洲和非洲。

直接联通了西方和汉朝之间的联系。

两汉丝绸之路线路图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

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

这不但是欧洲和中国的首次交往,也是21世纪初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

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

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

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

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亚非欧商业往来(2世纪初)丝绸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

历史知识:丝绸之路

历史知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

通过这条古道,把古⽼的中国⽂化、印度⽂化、波斯⽂化、阿拉伯⽂化和古希腊、古罗马⽂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明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中⼼-新疆,正是古往今来东西⽂化荟萃交流的地⽅,也是许多历史⼈物活动过的地⽅,留下了⽆数历史遗迹和稀世⽂物。

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缫丝的国家。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西汉的外交家张骞就沟通了这条古道。

他率使团携黄⾦和绵帛,到达搂兰(今若羌⼀带)、尉犁、龟兹(今库车)、疏阿姆河流域等地区。

勒(今喀什)、于⽥(今和⽥)、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和⼤宛、康居、⼤⽉⽒等新疆及中亚阿姆河流域地区。

他的副使还到达安息(今伊朗)和⾝毒(今印度)等国进⾏访问。

这些地区的国家也派使节去中国中原,商旅往返,络绎不绝。

丝绸、铁器、黄⽩⾦、铜镜、漆等⼤量流⼊中国的中原地区。

公元73年,中国⼜派班超率36⼈出使西域,他的副使⽢英到达⼤秦(古罗马)和波斯湾(阿拉伯湾),保障了丝路的畅通并进⼀步拓展了丝路。

历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丝道”是指把在中国织成丝织品运往地中海沿岸诸国这条横断亚欧的古代贸易之路,它起⾃中国的安西(古代长安),西⾄罗马。

“丝绸之路”⼀词的来源:19世纪末德国的地理学家李希德·霍芬在中国的⽢肃省和新疆维吾尔⾃治区考察时,看到从东⾯来的商队,便想这是否就是古代运送丝织品的通道呢?他在其所著的《中国》⼀书的第⼀卷中第⼀次将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此后这句话便被⼴泛地⽤于泛指古代连接东西⽅两个世界的贸易之路。

绿洲之路:丝绸之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陆路和海路两条。

陆路⼜可分为经中亚、天⼭以北草原的草原之路和经天⼭以南的绿洲之路两条。

其中绿洲丝路⼜分为塔克拉玛⼲⼤沙漠北缘的西域北路和经塔克拉玛⼲⼤沙漠南缘的西域南路,海路是指经中国南部、印度、波斯湾抵达红海。

现在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我们还是把⽬光转向陆路丝绸之路。

连接中亚绿洲城市的这条路以西安(古代长安)为出发点,途中在中国境内⼜分为三条,它们分别是:1、天⼭北路:西安—敦煌—哈密—乌鲁⽊齐—伊犁—现原苏联境内—罗马2、西域北路:西安—敦煌—哈密—吐鲁番—焉耆—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帕⽶尔⾼原—中亚3、西域南路:西安—楼兰—且末—尼雅—和⽥—喀什—帕⽶尔⾼原—中亚—西亚这条连接绿洲之间的商队之路是⼈类与严酷的⾃然⽃争中开创的道路。

“丝绸之路”——真实的晋商生活

“丝绸之路”——真实的晋商生活

“丝绸之路”——真实的晋商生活“丝绸之路” 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征、历史文化的最可贵也是最有价值之处,正是在于蕴藏有中华民族文治与教化“至善”的道德人格的文明源头。

中华文明的晋商文化能绵延500多年而不绝,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天地正气自有根!”这样的一种执著精神。

我无意论证山西商人"诚信与敬业"的精神便代表了中国,自私地把他们限定为晋商精神,那是一种只能称其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人格。

但是山西商人"诚信与敬业"的道德教育,晋商文化"禾齐秀"的品位精神,却能化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骨髓,吹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

首先,从实地考察为主看,新的“丝绸之路”灵州——银川——凉州道的北行道路被开通,历史上它曾是中华民族万里长城的走向和“丝绸之路”的文明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子斩断。

在中国西部的"丝绸之路"上,山西商人举起了"感情通蒙疆,忠信柔远来"的晋商文化旗帜,更是山西商人在丝绸之路的文明,坦荡诚实、扎实做人的“诚信”标志。

所以做人一定要学会“诚信”明理,山西商人开创了《山陕会馆》、《山、陕、甘会馆》遍及中国"丝绸之路"的城镇,推动了塞外城镇"丝绸之路"文化的发展。

事实说明,造成现代人功利思想抬头的错误认识:一是不把晋商“走西口”真当回事,出现戏说、乱说,本身就是弄虚作假,不在乎山西商人的历史真不真实。

一是几十年来割断长城“丝绸之路”历史陷入的误导,比虚伪的造假还可怕。

山西商人的真实生活,揭开了晋商“走西口”的序幕,开创着“诚信” 这一象征最高品德的文明先河。

山西商人能在中国商界、中国金融界独领风骚500多年久盛不衰,至今令人深思,令人叹服。

2006年新春伊始,央视在黄金时段,隆重推出的45集电视剧《乔家大院》。

尤其,乔家大院是自觉利用影视资源提高知名度的成功范例。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简介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简介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简介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丝绸之路简介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

它以西汉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起点,东汉时以都城洛阳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丝绸之路:丝路历史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但为何在河西走廊上没有“丝门”而有“玉门”?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山西
丝绸之路通常指亚欧北部的商路,即西汉张骞和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的陆地商路,称为“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讲,丝绸之路还应包括公元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以及宋代以来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

山西作为内陆省不仅与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之间历史悠久,而且与海上丝绸之路也有着历史缘源。

先说陆上丝绸之路,虽然以长安(西安)、洛阳为起点,实际与陕、豫邻省的山西关系很大,且历史久远。

从考古方面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西亚物品已传到晋国,如在侯马市晋国王公贵族墓葬中出土的许多陪葬的锥柱形红玛瑙佩饰。

据学者研究,此物与伊朗高原远古墓葬出土物完全一致,所以此物很可能是来自西亚。

又如1983年朔州出土东汉墓中西域人面貌的铜俑,也可为一证。

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平城为当时丝绸之路的东端。

尤其鲜卑拓跋部入主中原,对游牧民族与外国人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涌向平城,使平城留下许多外国人活动的记录与遗物。

东魏北齐时期,晋阳是北方军政中心,商贸发达,胡商辐辏,也留下许多外国人的记录与遗物。

如《晋书?慕容垂载记》:
“封翟檀为弘农王、翟德为范阳王、翟楷为太原王。

”北朝翟氏是并州大族。

《隋翟突娑墓志》载:“君讳突娑……并州太原人也,父娑摩诃,大萨宝。

”墓志翟突娑,并州太原人是指出生地,祖籍在西域,其父翟娑摩诃,是并州大萨宝,即并州胡教大首领。

北齐太原娄睿墓壁画有胡商形象,商队为首一人,深目高鼻,似商队首领,其后一胡人牵骆驼,骆驼间还有几位胡商身影,显然是来山西经商的胡人商队。

蒲州(今山西永济)是唐代河中府所在地,位处长安、洛阳两京之间,皇帝、官员、文人、商人都往返其间,其地十分繁华。

在黄河边矗立着大铁牛与铁人,其中一铁人似胡人着侧翻领服装。

唐代蒲州有“酒家胡”,山西籍唐代大诗人王绩诗云:“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来时长道贯,惭愧酒家胡。

”说明胡人酒在当时很有名。

有人考证,《西厢记》崔莺莺原名曹九九,是一位中亚粟特族酒家胡女子。

又如,《旧唐书》:高祖“师次灵石县,营于贾家堡”。

此堡是当时胡人聚居地,晚清曾在灵石县发掘出16枚罗马古铜钱,从钱币文字看是罗马皇帝梯拜流斯至安敦皇帝时代的流行货币,在灵石县发现此币绝非偶然。

在并州出土的北朝和隋唐墓葬中,有各种粟特人骑骆驼俑、突厥人骑马俑、胡人伎乐俑等。

北魏时内迁山西的粟特人曾将葡萄栽培技艺传山西人,所以唐代太原葡萄酒为名产、贡酒。

(以上考古资料均见张庆捷《胡商胡腾舞与入华中亚人》)
历史上的草原丝绸之路是北越长城,穿越蒙古、南俄草原,经中亚、西亚西北部达欧洲。

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回纥、契丹等都是这条商路的重要力量。

山西人自古就与这些少数民族在长城沿线进行贸易。

《汉书?匈奴传》:“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汉武帝欲出击匈奴使山西人马壹“间阑出物与匈奴交易”。

唐代,由晋阳向北,经忻州、代州、朔州、云州,可通向突厥、回纥诸部。

山西闻喜人裴?葡仍诒呔趁骋字小盎踔澄迥辏?致资财数千万”。

宋代阳曲人张永德“家世饶财……在太原尝令亲吏贩茶规利,阑出徼外市羊”。

清代由山西人垄断的恰克图贸易,年销俄罗斯茶叶高达6060吨(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商业势力深入我国内地,并迫使清政府签定《中俄陆路通商章程》和《天津条约》,取得减免税等特权,恰克图边境贸易额大减。

山西商人毕竟是一支富有经验,久经商场的商界劲旅,由程化鹏等晋商向清政府提出,以其道还治其身,要求晋商假道恰克图深入俄国行商。

此时,俄国正在要挟清政府要在张家口设商埠。

而张家口与北京很近,清政府出于安全考虑,决心阻止俄国在张家口设商埠,同意山西商人出境到俄国经商。

山西商人如虎添翼,进而深入俄境莫斯科、圣彼得堡经商,第一年销售额就与俄商打成平手,第二年山西商人输俄仅茶叶就达20万担,超出俄商近一倍。

当时输俄商品达百多种,如山东、河南的绸,江苏、浙江的缎,河
北的土布,江西的瓷器,京津的杂货,山西的铜铁制品、酿造品、米谷、烟叶、木制品等,但大宗输出品是茶叶。

由此形成了由中国内地,经蒙古草原、俄国到欧洲腹地的草原国际商路。

海上丝绸之路以沿海口岸为起点,东到日本、琉球等,南到印度和南洋各地,进而通阿拉伯、地中海及欧、非二洲。

山西商人远赴海外经商者大有人在。

如光绪《襄陵县志》载:明代“万历中,西梁村贾人,贩于海外。

”据顺治《潞安府志》载:明代潞绸“流衍于外夷,号称利薮”。

近代,由广州通往各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山西商人主要是间接贸易,即将海上进入广州口岸的香料、水果、水产、木材等贩回内地,将内地粮食、绸布、土产等贩到广州出海,其中山西的商品主要有铁器、谷物、党参、土产等。

我国东线海上贸易历史也较久远,如中国与日本国、琉球国的贸易一直比较繁荣,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琉球国使者从中国贩回丝、绸、绢、茶、纸、糖、瓷器等60多种,仅税银就有289两。

山西商人东线出海一直比较活跃,明代有贩运价值十万银两人参等商品到日本的记载。

清代山西商人范氏有船六七条,是当时最大的船帮。

范氏贩运中国绸缎、瓷器、茶叶、书籍、笔墨纸砚等到日本,其中山西商品有党参、黄芪等。

从日本贩运的商品有铜、海产等。

日本人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称:“中国书籍之输入影响日本文化最大……致各地文运大
兴。


以上可见,山西人是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积极参与者,是这三条丝绸之路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