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

合集下载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

,其研究核心核心则是词汇着词汇的发欲反映日益复词来表示能会有几个独物体和现象。

语言符脑节省了一色,如果每个会一片混乱而的词义是满利的方式。

认义词多个义意义,即被称范畴也呈现了是在其原型意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引申或辐射出来的,多义词词义扩展是通过隐喻和转喻机制实现的。

一、已有研究分析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是遵循人类认知发展规律的,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

它也是人类认知水平发展的结果,是与用最少的语言符号传达最多的讯息的要求相契合的。

(一)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与发展一个词刚刚出现时,通常是单义词,仅仅只代表着一个事物、行为、现象或性质的名称,表现出一词一义的特征。

但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自身认知能力的进步,对食物或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大脑中不断产生对事物新的认识,为了减轻人们的记忆难度,人们在创造新的语言符号的时候通常采用赋与之前语言符号以新的意义的方法,于是一个符号便具备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从而形成了一词多义现象。

语言中存在着不同层次、各种形式的多义现眼文章编号演1671-802X穴2018雪05-0058-04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熊舒婷(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一词多义被定义为具有几个不同意义同时又互相联系的词,它们共同属于一个基本意义的转义,引伸、派生或衍生意义。

一词多义现象是各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过去人们往往用传统的视角分析一词多义现象,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引起一词多义的内部因素,从而忽视了影响语言外部因素。

近年来,一词多义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语义学研究领域,而是逐渐扩展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注重一词多义现象研究的重要性。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一词多义现象,目的在于研究认知机制是怎样引发一词多义现象并在多义词的意义扩展中发挥作用的,并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转喻认知模式着手进行论述。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一词多义;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转喻机制中图分类号:HO32文献标识码:A认知语言学。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阐释]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阐释]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阐释]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摘要: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传统语义理论从结构层面不能对其本质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意象图式观和隐喻观来分析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构成方式及各义项间的关联性,则表明一词多义不仅是语言经济原则的反映,更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是由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扩展延伸的过程。

认知语言学有关多义结构的分析和解释对外语学习者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一词多义;原型和范畴;意象图式;隐喻1.原型和范畴模式下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客观世界是由不同性质、形态和颜色的各种事物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的杂乱性和无序性。

人类为了充分地认识客观世界,就必须采取最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储存和记忆,所以大脑对事物的认识不能是杂乱无章的,而是要采取分析、判断、归类的方法将其进行分类和定位。

人们根据事物和现象的特性来认识世界,经过认知加工过的世界便成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主客观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即是范畴化(categorization)的过程,它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人类具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进而能够推知语言符号的意义。

范畴化有两种模式:客观主义传统模式和经验主义原型模式。

意象图式最早由MarkJohnon(1980)提出,后来很多语言学家,如Lakoff,Langacker,Sweeter,Turner等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认为意象图式是初始的认知结构,是人们形成概念范畴的基本途径、组织思维的重要形式和获得意义的主要方式。

当一个概念被影射到另一个概念时,意象图式也在其间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我们通过在现实世界中的身体经验(如感知环境、身体动作、感受力量等)形成了基本的意象图式,各种各样的意象图式交织起来构成了经验网络,进而逐步形成了我们头脑中的语义结构。

既然意象图式规定并制约了人们的理解和推理,那么语言中意义的形成就可以用它加以描述和解析。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性分析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性分析

来研究 。而认知语言学,它 以全新的视角和观念对语言 中的许多 现象做 出了全新 的解释 。 认 知语 言学 的研究表 明,多义现象是通 过 人类认知手 段 由一个词 的中心意义 或基 本意义 向其他意义延
伸 的过 程 ,是 人 类 认 知 范 畴 化 和 概 念 化 的 结 果 。 原型范 畴理论认 为,一个范畴 由一些极其类 似的成员构成 ; 原型是 同一个概念范畴 中能反映本范畴特 征的最 好、 最典型 的成 员 ,而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 的典型性 :隶属于同一范 畴的各成

拓展的过程中, 这 些 互 相 关 联 的意 义 的延 伸 和 拓 展 主 要 依 靠 两 种 途径 : 隐 喻和 换喻 。
( 二)隐喻、转喻认知模式与一词多义 多义词是在 一定 的意 象图示 的基础 上通过 隐喻和转 喻手段 而形成的。 隐喻和换 喻在传统修辞学 中只是被看成是两种纯修辞 手段,然而在认知语言学家那里 ,它们被作 为两个认知概念来进 行探 讨。就一词多义现象而言,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每一个词条 下的诸多含义之间都 具有一定的联系 , 这些有联系 的词义构成 了 这个词的意义范畴。最基本 、最先产生 的是执行义项 ,其他义项 由于与基本义项具有某种关联 ( 隐喻或换喻关系 ) 而成为 同一词 的义项 ,有 的已经成为该词 的 “ 字面词义 ” ,有的仍保 留明显 的 隐喻和转喻色彩,但 由于 已成为一种常规关系 , 也被列入词义条 目中 , 于 是 就 产 生 了 一 词 多 义现 象 。 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 ;( 1 )创造新 的意义;( 2 ) 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例如 , 人 体部位 的词常被用来喻指其它
w e a t h e r , a ma nw i h t a h o t t e mp e r , 以及 T h i s c u r r yi s t o o h o t . he T s e

解读词语的多义性

解读词语的多义性

解读词语的多义性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组合和运用,构成了我们日常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

然而,由于语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很多词语具有多义性,即一个词语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思。

本文将探讨词语的多义性现象,并解读其原因和影响。

一、多义性的定义与分类多义性是指一个词语具有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意思。

根据词语的多义性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我们可以将多义性分为以下几类:1. 词义范围扩展造成的多义性:有些词语原本具有狭义的意义,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和使用,其词义范围逐渐扩展,导致了多义性的产生。

例如,“银行”一词最初指的是存放贵重物品的地方,后来引申为指存放和借贷货币的金融机构。

2. 词义转移造成的多义性:这种多义性是由于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而产生的。

当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被用于表示不同的事物或概念时,就会产生多义性。

例如,“苹果”一词既可以指水果,也可以指苹果公司的产品。

3. 词义歧义造成的多义性: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多种解释,这种多义性称为词义歧义。

例如,“打开”一词可以表示打开门窗,也可以表示打开电视或计算机。

二、多义性的原因分析多义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语言的灵活性和语境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语言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会发生变化和演化,原本具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的使用范围可能会扩展或转移,从而产生多义性。

2. 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会影响词语的使用和理解。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导致多义性的产生。

3. 上下文语境:词语的意义通常是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确定的。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解释,从而产生多义性。

三、多义性的影响多义性给语言的理解和交流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多义性的几个影响方面:1. 歧义理解:多义性可能导致人们在理解他人的意图时产生歧义。

当一个词语有多个意义时,如果没有足够的上下文信息,就容易产生误解和混淆。

英语词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如何理解

英语词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如何理解

英语词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如何理解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单词有多种含义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给我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

语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一个单词最初可能只有一个特定的含义,但在不同的语境中,人们为了表达更丰富的意思,就会赋予它新的含义。

比如“run”这个单词,最常见的意思是“跑”,但它还可以表示“经营”“流动”“竞选”等意思。

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场景中,人们需要用一个简单的词汇来传达多样的概念。

那么,如何理解这些不同的含义呢?语境是关键。

语境就是单词所在的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的背景信息。

通过分析语境,我们可以推测出单词在特定情况下的准确含义。

例如,“The river runs throughthe city”在这个句子中,“runs”显然是“流动”的意思;而“He runs a small business”这里的“runs”则是“经营”的意思。

所以,在阅读和学习英语时,我们要养成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单词的习惯。

词源也是理解一词多义的重要途径。

很多英语单词都来源于其他语言,比如拉丁语、希腊语等。

了解单词的词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它最初的含义以及为什么会发展出其他的意思。

以“pupil”为例,它最初指的是“小玩偶”,后来因为眼睛里的瞳孔看起来像小玩偶,所以就有了“瞳孔”的意思,再后来又引申为“学生”。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联想和类比来理解一词多义。

比如“head”这个单词,常见的意思是“头”,但“the head of a bed”是“床头”,“the headof a department”是“部门主管”。

我们可以把这些不同的含义联系起来,想象“头”在不同的事物中所代表的重要位置或关键部分,从而更好地记住这些意思。

在学习一词多义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孤立地记忆每个意思,而是要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区分。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阐释词汇多义现象-最新资料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阐释词汇多义现象-最新资料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阐释词汇多义现象、引言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有两个或者多个义项,它作为人类自然语言的普遍现象,历来是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早期的语言学家如Fodor 、Trier 等从语义特征( semantic feature )或语义场( semantic field )等角度来研究语义,并未能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

认知语言学家们则提出应结合人们的基本认知能力来系统地研究语言,他们将原型理论、范畴理论和框架理论等应用于语义研究,对多义现象做出了新的、有说服力的解释。

二、多义现象根据Bolinger 的观点,自然语言最理想的状况应是一个词形对应一种意义,反之亦然。

然而,这种观点尽管有助于消除歧义却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也不符合人类认知规律。

客观世界事物的无限性及人脑对信息的理解和储存能力的有限性要求语言要以最少量的符号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因此,往往一词被赋予多义,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词多义较难于学习,尤其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更是学习的困难所在。

般说来,词的义项变化主要有三种模式: ( 一) 辐射型radiation ):派生义从基本义项向四周放射扩大,各个派生义项之间相对独立。

( 二) 链型( concatenation ):词义从基本义项开始派生出第二义项,第二义项派生出第三义项,以此类推。

( 三) 综合型( combination ):此种模式综合前两种 模式派生出新义项。

如“ pen ”语义扩展为链型扩展:“硬质的 笔”。

“ face ”以“脸”为核心辐射扩展为“面容; 表面;方面;面对”而其中的面对又链式拓展为“正视; 承认”, 正视”继而又拓展为“(感到不能)对付;(明知不好办而)交谈;必须对付(某情况)”,从而形成了混合式语义扩展。

那 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以及意象图式的隐/转喻映射为此提供了理 据。

三、多义现象产生的机制传统语义学理论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一个单一的语言形式 具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密切相关意义的聚合。

一词多义现象浅析及教学对策

一词多义现象浅析及教学对策

□南宁市江南区白沙小学吴竹欢【关键词】一词多义教学对策语言环境【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23-02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语,处于不同的语言环境,表达的意思有所变化:有的程度深浅不同,有的是指向对象不同,有的是词性不同,有的是表达意思相去甚远,有的甚至是表达的意思相反&&这些现象,在汉语中十分普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也属常见。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课文中的含义,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读好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十分重要。

为此,本文拟对课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进行一些梳理,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然后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一、一词多义现象概述(一)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相反或词性不同。

1.意思相反的例子:骄傲例句一: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例句二: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一词多义考点讲解

一词多义考点讲解

一词多义考点讲解一、什么是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语有多个不同的意思或含义。

在语言中,由于词语的多义性,使得交流和理解会出现一定的困难。

二、一词多义的原因1. 词语演变:随着社会发展和语言使用的变迁,词语的含义也会发生改变。

举例:字面上,“丁”指的是个体和家族中的排行第四的儿子,而在现代中,“丁”也可以指代男性。

2. 上下文语境: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解释和意义。

举例:在体育比赛中,“进攻”指的是进取、积极主动,而在军事术语中,“进攻”则指的是军队主动攻击敌方。

三、一词多义的影响和应对方法1. 沟通障碍:一词多义给沟通和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容易导致误解和偏差。

2. 正确使用:在语言使用中,我们要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的不同含义,避免混淆和误解。

3. 上下文理解:根据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具体意义,避免误解造成的困扰。

举例: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用法和含义,从而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四、一词多义的典型例子1. 银行:可以指代金融机构,也可以指代河岸边的大岩石。

2. 脚:可以指代身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指代衣物的下摆。

3. 子:可以指代儿子,也可以指代一年的十二个月份。

五、如何准确理解和使用一词多义的词语?1. 了解词语的多义性:通过查阅词典和语言资料来了解一个词语的不同含义,以免出现误解。

2. 根据语境判断:结合句子和上下文来判断词语的具体含义。

3. 多加练习: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词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一词多义是我们语言交流中常见的现象,它给理解和使用词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针对一词多义,我们需要了解其原因、影响和应对方法,并且在交流中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的不同含义,避免造成误解和困扰。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我们能够提高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语言交流与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盒手段,语言表达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交流的质量,而一词多义的出现给沟通交流带来了不便,与此同时,它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

多义现象是自然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语言竞技性原则和认知竞技性原则的客观要求。

通过赋予统一组词以更多的词义来减少词量,从而减轻人们的记忆负担。

词汇的多义化势不可挡,多义化是满足人们进一步认知世界的简便的、有效的途径,优于造词、构词和借词的手段。

所以,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来说,掌握这种语言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对于“一词多义”的认知
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与盛行,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阐述一词多义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认知语言学强调人的知识对概念形成的作用,认为多义现象是一个既能反映语言和思维的普遍性质,又能反映民族语言的范畴。

二.多义词的产生机制
一个词在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大多是单义的,在使用中,有关的意义在逐渐用它来表达,它就变成了多义词。

词语所要表达的意义总在不断增多,让一个词兼表几个相互有联系的意义而不必另造新词,符合经济的原则。

因而使得多义词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那么,一词多义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1.多义词素为一词多义提供了重要材料基础。

2.语法功能变化带来一次多义的结果。

3.修辞语促生一词多义的发展。

综上所述,一词多义体现为一种词汇的现象,但是其形成过程中渗透着多种语言因素的影响,对其加以分析有益于更好地把握多义词词义间的脉络关系,更深刻地理解语言学中词汇、语法、语用三者之间密切的交互作用关系。

三.一词多义现象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由于人类的生理组织和生理反射基本相同,所面对的客观世界绝大部分也是相同的,由此形成人类共同的身体经验和共同的认识机制,使不同民族在对客观世界进行范畴化、概念化时表现出共性,从而使不同民族的语言中大部分词表达相同或者相近的概念,也使许多语言中以人类相同生理基础为取象的词产生相同或者相近的隐喻用法。

比如,汉语中的“早晨”指天将要亮到上午八九点钟,而欧洲人一直到上午十一点左右都可称为“早晨”,这也就难怪英美人在到了快吃午餐的时候还会用good morning来打招呼。

不仅如此,中国人普遍所说的“傍晚”只能到天亮以前,而英美人不管天黑早晚,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左右,都算evening。

四.一词多义与语境的关系
语义是受语境制约与影响的,词语进入具体的言语环境后,就充分体现语义的丰富性。

一词多义的确定是靠语境来实现的。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一定语境中的隐喻、转喻引申之所以能实现并被理解,是因为人的大脑中有“概念之先”结构的错在,“概念之先”结构的存在为我们在新旧事物之间建立起联想关系提高可能性。

一般来说,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正确推断一点场景下的词义,而分属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往时,对词义的判断与理解常常会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

比如,在俄罗斯的文化模式中,гусь一词除了表本义“鹅”之外,还指“滑头、卑鄙的人”,如果没有这一背景知识,就无法理解这句所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
多义词的存在不仅可以减轻人的记忆负担,而且能使语言更加丰富,人们往往借助一词多义的特点造成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效果。

一词多义现象有助于揭示新义生成的内部机制及其深层的民族文化内涵。

语言中绝大部分词都是多义的,了解多义词现象的产生,掌握词的词义结构,可以更好地记忆、理解和使用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