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优秀课件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优秀课件

第4课
昏 侯


西汉与东汉
饼统一多民Leabharlann 封建国家的巩固第 一 篇章
西汉
(一)帝国初建
1.西汉的建立
朝代卡片





朝代
西汉
时间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都城
长安
“汉兴, 接秦之弊, 丈夫从军旅, 老弱转粮饷, 作业剧而财匮, 自天子 不能具钧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 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汉兴, 扫除烦苛, 与民休息。至于孝文, 加
以之以恭俭, 孝景遵业, 五六十载之间, 至于移
风易俗, 黎民醇厚。
——班固《汉书·景帝
纪》
思考:据材料,说出西汉之初 的社会景象?
西 田秦地汉的荒初暴芜年政社, 会人和经口长济锐期遭减到的。严战重乱破坏,
2.汉承秦制,有所损益:重建国家机器
权力核心
皇帝制度
四大发明 金、银、漆器 丝绸 瓷器 茶叶
香料 各种宗教 珠宝 皮货 药材
影响: (1)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 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2)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
欧洲“和一北非带。一路”
(3)对今天中国的影响。
敦煌
西域都护府
张掖
酒泉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 武威
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 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1 至汉武帝初七十余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早则民人
给家足, 都鄙廪庾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巨万,……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汉书》
材料2 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 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 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联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PPT示范课件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PPT示范课件

思考:皇帝即位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如此?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优质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优质PPT课件
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及年寿表
皇 和殇安 顺 冲 质 桓 灵 少 献 帝 帝帝帝 帝 帝 帝 帝 帝 帝 帝
思想: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公元前136年)
(文帝)匈奴连年入边,杀掠人民及畜产甚多。 烽火逼于长安。
(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
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诸后使 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 之。(《汉书》)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一、西汉初建、百废待兴 二、与民休息、文景之治 三、武帝继位、巩固统一
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移 风“濯汉俗初”立,诸王结,果因激项起羽东所方立社诸会王的之反制抗,,地其既中广楚大人,表 现得且最至激千烈里,。(齐《人后、汉赵书人·次百之官,志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 的差异与冲突。而在刘邦重建帝业的过程中,这种区 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一次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 赵三地最为明显。由此我们看到,在东西文化尚未充 分融合、战国时代的文化布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刘 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 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 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 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陈苏镇《汉代政治 与〈春秋〉学》)

5.父系氏族,随着劳动工具的不断革 新,生 产力的 发展和 社会分 工的扩 大,适 合男子 的犁耕 农业和 畜牧业 不断发 展,男 子在生 产生活 中逐渐 取代了 妇女, 占据了 支配地 位。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精品课件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精品课件
级矛盾日益尖锐
文 无为思想 化 已经不适

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设五经博士
军 事
匈奴 问题 严重
1、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取得三次较大战争的胜利;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郡 2、西北:张骞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设西域都护府 3、治理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对 外 措 施

推恩令,削诸侯; 皇权加强丞相愁;
《九章算术》
《汜胜之书》《四民月令》
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白马寺) 东汉时期形成道教
西汉末期:
1、政治黑暗,公开买官鬻爵,吏治腐败 2、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 3、流民、奴隶问题严重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 2、社会混乱、人民遭殃,流民问题严重 东汉末期:3、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民反抗情绪日益滋长 4、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
作乱一方社 会风气不良
5、社会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 对
1、币制混乱、 盐铁私营导
1、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
经 致地方财力 过大,影响
2、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销售和管理)
内 措 施
济 经济发展 2、商人流动
3、均输平准,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性大,不利 于管理
4、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3、均输平准,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于管理
4、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
征收财产税
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 无为思 化 想已经
不适合
军 匈奴

问题 严重
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设五经博士
1、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取得三次较大战争 的胜利;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郡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优质优质课件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优质优质课件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优质PPT课件(共28张PPT)(共28张PPT )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优质PPT课件(共28张PPT)(共28张PPT )
主父偃献策: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汉书• 诸侯王表》)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优质PPT课件(共28张PPT)(共28张PPT )
思考:这种方式能解决问题吗?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优质PPT课件(共28张PPT)(共28张PPT )
2019年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一、西汉初建 、百废待兴
时 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刘邦 都 城:长安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 (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 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考:概括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优质PPT课件(共28张PPT)(共28张PPT )
思考:主父偃的建议是什么?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优质PPT课件(共28张PPT)(共28张PPT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一、西汉初建、百废待兴 二、与民休息、文景之治 三、武帝继位、巩固统一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优质PPT课件(共28张PPT)(共28张PPT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2张PPT)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2张PPT)
天灾频发,民不聊生,揭竿而起--
东汉走向衰败,原因有哪些?
四、两汉的文化
分类
内容
影响
史学 ①西汉司马迁:《史记》 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东汉班固:《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汉赋、乐府诗、五言诗 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反映社会真实情况
①《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盐铁
改革
官营
币制
经济
均输 平准
抑制 商业
2、经济大一统——加强对经济的垄断
(2020·山东高考·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
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
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
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
B
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
25年刘秀建东汉 定都洛阳(汉光武帝)
三、东汉的兴衰
2、光武中兴
王莽改制
政治 王莽本人即为外戚篡汉;
建立新朝后改革官制。
经济 废除土地私有,行土地国有的 文化 “王田制”;废除奴隶制度。
光武中兴
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打击外戚;整顿吏治。 清查全国田亩、户口;释放奴 婢;大兴儒学。
汉高祖刘邦
2.统治制度(1)西汉初年“汉承秦制” (中央集权制、监察制、郡县制、官吏选拔制、赋税徭役兵役制) (2)有所损益——郡国并行 从诛杀异姓王到分封同姓王,皆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课件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课件

(2)史料二表明汉代中央官制有什么变化?其实质是什么? 提示 变化:汉武帝重用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等 组成中朝,形成中外朝制度,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实质:加强 皇权。 (3)据史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抑商手段的特点。概括 指出其主要目的及表现。 提示 特点:汉朝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商业和商人。 目的:打击商人势力的膨胀,增强政府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 力等。表现:改革币制、政府垄断经营、打击和压制商人等。
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 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 铁专卖。盐铁专卖的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一定程度上 阻碍了商品流通及商业的发展。
3.思想“大一统” (1)汉武帝接受、___董__仲__舒_____的建议,尊崇儒术。 (2)公元前 136 年,朝廷设立___五__经__博__士___,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___主__流__意__识___形态。
——《汉书·食货志》 史料二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史记·孝文本纪》
(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 史料三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谦; 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 康,汉言文景,美矣!
【史料实证】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政治、经济举措及影响 史料一
史料二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 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书·刘辅传》 史料三 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赀、富 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 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 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 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易排除私商,并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 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共32张ppt).ppt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共32张ppt).ppt

商作人业不,得而拥大有饥土馑地。,…—…—天重子农不抑能以商具恭醇俭驷,,孝而景遵业,提五倡六节十俭载,之间,—至— 于减移少风财易政俗支,出
田将租相十或五乘税牛一车。 汉高祖
———调—动《农汉黎—民书民《生·醇汉产食厚书积货。·极志周卷性》云五成·康景田,帝租汉汉纪三文言第十、文五税景景》一帝,美—矣—!减轻农民负担

军事上

王莽新朝
东汉的兴衰 光武中兴
党锢之祸
史学
两汉的文化 文学
科技
本课小结:秦汉时期阶段特征
政治
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政 治逐渐代替贵族政治,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 农耕经济发展,精耕细作技术逐渐成熟,手工业、商业也 得到了很大发展;国家对经济主导作用突出。
思想 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科技文化 文化 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
均 输 : 武帝在郡国任命了均输官。其职责是将朝廷需要的贡品及时运往京师, 然后将不需要的物品运到价格较贵的地区出售,所得钱财上缴大司农。 平准:武帝在各地设置平准仓。如果某种商品开始涨价,就迅速抛售,跌价时 则大量购入。
(4)抑制工商业者,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
二、西汉的强盛
3.思想文化措施:独尊儒术
(2)中央行政:内外朝制度★
影响: ①尚书令作用开始提升; ②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二、西汉的强盛
1.政治措施:中央集权
(3)选官:察举制 理解:为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A.选官标准:
B.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 上级或中央,经中央组织考试后由中央任命。
二、西汉的强盛

第0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优质PPT课件)

第0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优质PPT课件)
• 2、请同学们思考做题方法;
• 3、展示做题方法(抽查)。
参考答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解析:选A 据“孝”“才学出众”“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可以判断出主要标准是品行和才学。 2.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分别体现了道德、门第、才学的选官标准,故A项错误;三种 选官制度,依据不同的选拔标准,都不能全面选拔人才,存在一定局限性,故B项错误;世官制才体现重视血缘,材料不体现该信 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发展历程,扩大了国家的统治基础,为不具有士人身份的学子 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体现了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故D项正确。 3.答案 B解析 帝王将相害怕史官不是以史为鉴,而是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故A项错误;据材料“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 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可知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 量,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儒家伦理,故C项错误;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4.【答案】略点睛:本题是全国卷历史命题的一大亮点,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求新求变的思路。本题契合传统文化的热点,考查考 生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解题的关键是通过阅读材料找出自己的看法,该看法一定要明确;其次 说明时要史论结合。
本草经》。4、《九章算术》。5、105年,蔡伦。
难点突破(合作探究、知识深化、学科素养)
小组合作(2人小组)
相互合作,讨论探究(结合课本、导学案、资料)
小组总结(请同学们把讨论结果记录在导学案上, 推选发言人)
合作探究一:文景之治的表现有哪些?
★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政治上尊奉黄 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 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 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影响 外戚宦官交替执政带来的危害:政治统 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 社会混乱,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 王朝走向衰亡。
幸福之源二:文景治,与民休 (一)何谓“文景之治”? [PPT展示]:
在汉高祖之后,文帝、景帝又继续发扬了高祖“休养 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 “文景之治”。“蒙娜丽莎的微笑”得以持续,人们 生活较为幸福。
(二)“文景之治”的主要表现 1.以农为本,轻徭薄赋 [PPT展示]: 材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 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2)汉景帝时期:削减诸侯国,七国之乱
2.内容 所谓“推恩令”,其实就是在解决中央与诸侯之间的问题中 恩威并施,既不能得罪惹恼了这些诸侯,也不能任其发展。 即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 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 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为了帮助同学们充分理 解“推恩令”,我们可以将一个诸侯国比作一块蛋糕,分的 人越来越多,得到的每一块蛋糕也就越来越少。
一改秦苛政之风,将稳定社会秩序、赢得民心作为自己首要的
任务。也正是了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汉初采取休养生息的政 策。
2.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措施
4.结果
一方面使曾经脱离生产的农民回到了土地,并得到了 相应的生产条件,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的局势也由此稳定下来,人民的幸福指 数也因此提高。
2.鼓励“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3.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三)“文景之治”的历史意义 在提倡以农为本,轻徭薄赋;重视“以德化民”, 废
峻法;提倡勤俭治国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下,汉朝的经 济实力得到积累,政治局势得到巩固,正如《资治通 鉴》所言:此时的大汉帝国“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与此同时,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的政治态度 对于今天我国的政治“廉洁”建设与自身勤俭节约品 质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幸福之源三:武帝登,改革兴
(一)推恩削藩,利于国 1.背景 (1)汉高祖时期:“郡国并行制”到“除异姓、立同姓” [讲述]: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兼采西周分封制与秦郡县制,在地方行政制度上 推行郡国并行制。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 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不久,异姓诸侯王拥兵自重、威胁中央,汉高祖又 逐渐剪除异姓,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以备不时之需。
四、外戚宦官专权---民苦则国衰 1、背景 东汉中后期外企宦官交替执政。
2.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从和帝开始,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 法主政,国家大权就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 戚,致使外戚势力的膨胀,继而导致外戚专权。皇帝 长大后,不甘心做傀儡,可放眼满朝文武大臣,都是 外戚的势力,无奈只得依靠身边的宦官来铲除外戚势 力,宦官由此得到宠幸,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 便形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右图展示的是汉景帝陵园出土的一件人物陶俑,与秦始皇兵马俑冷酷的脸 部表情相比,汉阳陵的陶俑个个面带“蒙娜丽莎的微笑”,这让我们感受 到汉初人民的幸福指数较高。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刚刚经历了秦末残暴统 治和连年战争的人民能露出这样温和的微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汉, 探索人民幸福之源。
幸福之源一:暴秦亡,新汉立 (一)西汉的建立 [讲述]:同学们知道,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秦的暴 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一系列农民起义,天下民不聊生。 而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夺取楚汉战争胜利后成功建立了新的 王朝------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也成为了两汉的第一 位君主-----汉高祖。
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拓疆土、尊崇儒 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社 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历 史原因。
新课讲述
第一课时:幸福西汉---走进东方“蒙娜丽莎的微笑” [讲述]: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在开始这节课的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 看一组图片! [PPT展示]:
(三)开疆拓土,利于治 1.北讨匈奴
2.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幸福之源四:文化繁,百姓乐 (一)文化繁荣知多少(表现)
1.文学: 2.史学: 3.医学与科技:
第二课时:重走东汉兴亡路,以史为尺量得失
一、西汉亡,新朝立---民哀则朝乱 二、改革起,政权溃---民劳则权灭 三、光武柔怀天下---民定则国兴 (一)东汉的建立 (二)光武中兴 1.背景 2.内容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3.评价
[PPT展示]:
[过渡]:新王朝的建立,秦汉朝代的更替,是顺大势所趋、民 心所向的必然结果,为政治的稳固、经济的恢复打下坚实基础。 那么,汉初的社会现状又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先来解读两则 材料,分析汉初社会所处境况。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
[PPT展示]:
(1)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 西汉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饥荒、战乱导 致人口锐减,社会动荡。那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2)秦亡的经验教训 面对这种残破的局面,汉高祖刘邦在沿袭秦朝制度的基础上,
——《汉书·文帝纪第四》 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 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汉景 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继位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 田租。除了以农为本,轻徭薄赋让人民倍感“幸福”, 与秦严刑峻法相必,文景时期还主张“以德化民”。
3.评价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有利于避免战争
(二)内部改革,利于民 1.政治
中央vs地方
皇权vs相权
2.经济 3.思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管吏选拔
刺史制:划13州部,设刺史监察官 员与豪强势力
任酷吏:严厉镇压地方社会势力的 不法行为
设中朝:由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 与丞相为首的外朝相对;
行察举:以才能品德为标准,地方 向中央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