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银检验标准

合集下载

常用电镀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常用电镀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常用电镀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电镀产品质量检验规范电镀产品品质检验规范常用的检验项目为:1.膜厚;2.装配检查;3.镀层附着力;4.硬度测试;5. 耐磨测试;6.耐酒精测试;7.高温高湿测试;8.冷热冲击测试;9.盐雾测试;10.排汗测试;11外观;12包装; 一•膜厚:1 .膜厚为电镀检测基本项目,使用基本工具为萤光膜厚仪(X-RAY,其原理是使用X射线照射镀层,收集镀层返回的能量光谱,膜厚一般为0.02mm最大不超过0.03mm.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5pcs二.装配检查:1.确认是否符合图面标出的重要尺寸;装配后有否影响外观及功能,手感;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2pcs ;0「二.镀层附着力:1.将3M胶纸粘贴在刀切100格(每小格为1MM T 1MM 的电镀层表面,用橡皮擦在其上面来回磨擦,使其完全密贴后,以45度方向迅速撕开,镀层需无脱落现象。

如目视无法观察清楚,可使用10倍显微镜观察;•a)不可有掉落金属粉末及补胶带粘起之现象。

b)不可有金属镀层剥落之现象。

d)不可有起泡之现象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2pcs ;…四•硬度测试:1.用中华铅笔以45度角并且以1mm/s的速度向前推进,擦试后镀层不能有划痕;.其中:UV镀测试:3H铅笔,500g力真空镀:2H铅笔,500g力…水镀测试:1H铅笔,200g力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2pcs ;五.耐磨测试:1.头施500g力,用于被测产品来回试擦50次,往返为一次,不能变色,脱镀及露底材;e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数量:n>2pcs ;六•耐酒精测试:1.用500g砝码外包8层棉布,再将白棉布沾湿浓度为95%勺乙醇,以不下滴为宜,将砝码与镀层面垂直,在同一位置往退,移动距离1英寸为一次,共100次, 镀层不能有反应;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 ;七.高温高湿测试:1.ABS底材温度设定为60度,PC底材温度设定为90度,湿度90沧95%测试时间6小时,看镀层有无拱起,起泡或脱落;6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 ;八.冷热冲击测试:1.零下1度30分钟常温2分钟,70度30分钟为一个回合,看镀层有无拱起,起泡或脱落;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 5pcs;其中:UV镀测试: 5回合; 真空镀:2回合;水镀测试:1回合;九.盐雾测试:u1.温度35度,浓度5%勺盐水,喷雾8小时,共3 回;看镀层有无起反应;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十•排汗测试:1.常温下5%Nacl, 10%^酸,85嘯镏水,浸泡24 小时,看镀层有无反应;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4.排汗测试只限定人体与镀层经常接触之电镀零件适用;g A ? -十-一.外观检查:1 •检验条件:在40W-60W日光灯相当照明度条件下,距离30—50cm2. 表面镀层符合规定要求,光滑、平整、均匀光亮,同批产品无色差(注:色差包括颜色和光泽度);3..镀层表面不得有如下缺陷:(1)起泡:镀层与基体因局部剥离致表面呈气泡现象;(2)脱皮:镀层与基体有剥离现象;镀层成片状脱离基体材料的现象$_ 一(3)烧焦:在过高电流下形成的颜色黑暗、粗糙、松散等质量不佳的沉积物,其中常含有氧化物或其它杂质/1 o " ““A(4)麻点:在电镀或腐蚀中,与金属表面上形成的小坑或小孔(5)粗糙: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镀层粗糙不光滑的现象• n(6)水印、色斑:通常用于表面被污染所引起的不均匀润湿性,使表面上的水膜变的不连续。

镀银标准

镀银标准

Requirements for carrying out surface treatment
进行表面处理的要求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are aimed at the electroplating department carrying out the surface treatment.
dimensional accuracy may be compromised. The machining department must clarify with electroplating whether
pickling should take place prior to machining.
the part geometry. 这是必要的,例如零件上表面不完全符合喷丸加工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
An adhesive strength test using tempering (e.g. 90min at 150°C)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hardness of the silver
以下要求是针对电镀部进行表面处理。涂料必须有良好的附着力,孔隙率低,清洁和无气泡、污渍。允许的镀层厚度的公差,见第。4.3.1和4.4,
For marking of limited areas, see Sect. 4.4.
Table 5 below contains current and previous drawing specifications for coatings and surface treatments, which
然而,部分润滑必须规定如果

limited areas with no coating are demanded, or

镀银检验标准

镀银检验标准

附件4镀银、导电氧化检验标准1 目的为了规范京信公司铝合金、铜合金、钢材等结构件和电子元器件镀银、导电氧化的质量要求,对镀银和导电氧化的产品接收标准作出明确界定,作为检验和判定的依据。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京信无源产品中结构件的表面等类划分及其外观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无源结构件电镀验收及产品的装配生产。

3总则3.1 原则:产品外观应美观,单独一零/部件的整体效果不能受到破坏,如果发现某一缺陷具有批量性问题,即便此缺陷属于“可接收”范围,也可以对该产品不予验收。

3.2 产品各部位表面按其在产品中所处位置和质量要求分类:A级表面:图纸要求电镀面,为产品性能要求镀银的表面,如:双工器腔体内部、双工器腔体外面装配接头面,盖板(接触腔体内侧面)、滤波器内部、接头内芯等B级表面:即图纸要求的电镀面,但是非性能要求镀银面,如:腔体顶面、螺钉孔位。

C级表面:即主要为非产品性能要求且非装配要求面,如:腔体减重面(见图中C点)例如:DU-G2005-D01/D02腔体3.3 凡是镀银层厚度在8μ 或8μ以上的均默认为有交调要求,镀银层要求为亚银;如果图纸有要求镀亚银或者镀亮银,均以图纸为准。

3.4 本标准若与图纸、相关检查及客户检验规定发生冲突时,以上述规定和图纸为准;有封样或图纸上有特殊要求的零部件,其对应的缺陷优先按其封样或技术要求的标准进行判断,如果此判断严重影响到性能,按照最严格的标准进行重新判断(标准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图纸、封样、本标准);其它结构件表面缺陷的程度不能超出本标准的要求,否则为不合格。

3.5 本标准所列的缺陷个数当在每一表面上超过2个时,每2个缺陷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0mm,否则视为同类缺陷,面积以其总和计。

3.6 凡是要求镀银的产品(包括亚银、亮银、半亚半亮银),要求烤贝纸密封包装,内含防潮珠(即要求对镀银层起到防潮防氧化的保护作用);要求能够在18~27℃,湿度为45~70%中存放3个月不变色,外观良好。

电镀检验标准

电镀检验标准

电镀检验标准常用的检验项目为:1.膜厚;2.装配检查;3.镀层附着力;4.硬度测试;5.耐磨测试;6.耐酒精测试;7.高温高湿测试;8.冷热冲击测试;9.盐雾测试;10.排汗测试;11外观;12包装;一.膜厚:1.膜厚为电镀检测基本项目,使用基本工具为萤光膜厚仪(X-RAY),其原理是使用X射线照射镀层,收集镀层返回的能量光谱,膜厚一般为0.02mm,最大不超过0.03mm.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5pcs二.装配检查:1.确认是否符合图面标出的重要尺寸;装配后有否影响外观及功能,手感;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2pcs ;二.镀层附着力:1.将3M胶纸粘贴在刀切100格(每小格为1MM*1MM)的电镀层表面,用橡皮擦在其上面来回磨擦,使其完全密贴后,以45度方向迅速撕开,镀层需无脱落现象。

如目视无法观察清楚,可使用10倍显微镜观察;a) 不可有掉落金属粉末及补胶带粘起之现象。

b) 不可有金属镀层剥落之现象。

d) 不可有起泡之现象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2pcs ;四.硬度测试:1.用中华铅笔以45度角并且以1mm/s的速度向前推进,擦试后镀层不能有划痕;其中:UV镀测试:3H铅笔,500g力真空镀:2H铅笔,500g力水镀测试:1H铅笔,200g力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2pcs ;五.耐磨测试:1.头施500g力,用于被测产品来回试擦50次,往返为一次,不能变色,脱镀及露底材;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数量:n>2pcs ;六.耐酒精测试:1.用500g砝码外包8层棉布,再将白棉布沾湿浓度为95%的乙醇,以不下滴为宜,将砝码与镀层面垂直,在同一位置往退,移动距离1英寸为一次,共100次,镀层不能有反应;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 ;七.高温高湿测试:1.ABS底材温度设定为60度,PC底材温度设定为90度,湿度90%-95%,测试时间6小时,看镀层有无拱起,起泡或脱落;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 ;八.冷热冲击测试:1.零下1度30分钟常温2分钟,70度30分钟为一个回合,看镀层有无拱起,起泡或脱落;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其中:UV镀测试:5回合;真空镀:2回合;水镀测试:1回合;九.盐雾测试:1.温度35度,浓度5%的盐水,喷雾8小时,共3回;看镀层有无起反应;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十.排汗测试:1. 常温下5%Nacl,10%乳酸,85%蒸镏水,浸泡24小时,看镀层有无反应;2. 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 测试数量:n>5pcs;4. 排汗测试只限定人体与镀层经常接触之电镀零件适用;十一.外观检查:1.检验条件:在40W-60W日光灯相当照明度条件下,距离30-50cm:2. 表面镀层符合规定要求,光滑、平整、均匀光亮,同批产品无色差(注:色差包括颜色和光泽度);3..镀层表面不得有如下缺陷:(1)起泡:镀层与基体因局部剥离致表面呈气泡现象;(2)脱皮:镀层与基体有剥离现象;镀层成片状脱离基体材料的现象(3)烧焦:在过高电流下形成的颜色黑暗、粗糙、松散等质量不佳的沉积物,其中常含有氧化物或其它杂质。

镀银,导电氧化检验实用标准

镀银,导电氧化检验实用标准

目的:为了规(京信)铝合金、铜合金、钢材等结构件和电子器件镀银、导电氧化的质量要求,对镀银和导电氧化的产品接收标准作出明确界定,作为检验和判定的依据。

1.0 适用围本标准适用于(京信)无源产品中结构件的表面等类型划分及其外观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无源结构件电镀验收及产品的装配生产。

2.0 总则2.1 原则:产品外观应美观,单独一零/部件的整体效果不能受到破坏,如果发现某一缺陷有批量性的问题,即使此缺陷属于“可接收”的围,也可对此产品不予于验收。

2.2产品各部位表面按其在产品中所处位置和质量要求分类:A级表面:图纸要求电镀面,为产品性能要求镀银的表面,如:双工器腔体部、双工器腔体外面装配接头面,盖板(接触腔体侧面)、滤波器部、接头芯等。

B级表面:即图纸要求的电镀面,但是非性能要求的镀银面,如:腔体顶面、螺钉孔位。

C级表面:即主要为非产品性能要求且非装配面要求面,如:腔体减重面(见图示:)2.3凡是镀银层厚度在8μ或8μ以上的均为默认为有交调要求,镀银层要求为亚银:如果图纸有要求为镀亚银或者亮银,均为图纸为准。

2.4本标准若与图纸、相关检查及客户检验规定发生冲突时,以上述规定以图纸为准:有封样或图纸上有特殊要求的零部件,其对应的缺陷优先按其封样或技术要求的标准进行判断,如果此判断严重影响到性能,按照新严格的标准进行重新判定(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图纸、封样、本标准):其它结构件表面缺陷的程度不能超出本标准的要求,否则为不合格。

2.5本标准所有的缺陷个数当在每一表面上超过2个时,每2个缺陷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0mm,否则视为同类缺陷,面积以其总和计。

2.6凡是要求镀银的产品(包括亚银、亮银、半亚半亮银),要求烤贝纸密封包装,含防潮珠(即要求对镀银层起到防潮防氧化的保护作用);要求能够在18~27℃湿度为45~70%中存放3个月不变色,外观良好。

3.0 缺陷描述色泽不均匀:色泽为产品表面对光泽的反射而显示出来的光华。

电镀件通用检验标准

电镀件通用检验标准

电镀件通用检验标准
一、目的
本标准旨在规范电镀件的检验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二、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电镀件的检验。

三、检验项目及标准
1.外观检验
目视检查电镀件表面是否光滑、色泽均匀,无气泡、剥离、锈蚀等现象。

允许有轻微的电镀纹,但不影响整体美观。

2.尺寸检验
使用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电镀件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参数,确保其符合图纸或客户要求。

3.附着力检验
采用划格试验法检验电镀层与基材的附着力。

在电镀件表面划出纵横交错的网格,划痕间距为2mm,然后用胶带粘贴在划痕上,轻轻按压后迅速剥离,观察电镀层是否脱落。

若划格区域无脱落,则附着力合格。

4.盐雾试验
根据GB/T 6461-2002标准进行盐雾试验,检查电镀件耐腐蚀性能。

将电镀件置于盐雾试验箱中,连续喷雾24小时后,观察表面是否出现锈蚀、变色等现象。

若无明显变化,则盐雾试验合格。

5.镀层厚度检验
采用金相显微镜或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量电镀层厚度,确保其符合工艺要求。

四、检验流程
1.外观检验:目视检查,剔除不合格品。

2.尺寸检验: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并判定是否合格。

3.附着力检验:进行划格试验,合格品进入下一工序,不合格品进行返工或
报废。

4.盐雾试验:连续喷雾24小时后,观察表面变化并判定是否合格。

5.镀层厚度检验:采用金相显微镜或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并判定是否合格。

常用电镀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常用电镀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电镀产品质量检验规范电镀产品品质检验规范常用的检验项目为:1.膜厚;2.装配检查;3.镀层附着力;4.硬度测试;5.耐磨测试;6.耐酒精测试;7.高温高湿测试;8.冷热冲击测试;9.盐雾测试;10.排汗测试;11外观;12包装;一.膜厚:1.膜厚为电镀检测基本项目,使用基本工具为萤光膜厚仪X-RAY,其原理是使用X射线照射镀层,收集镀层返回的能量光谱,膜厚一般为0.02mm,最大不超过0.03mm.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5pcs二.装配检查:1.确认是否符合图面标出的重要尺寸;装配后有否影响外观及功能,手感;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2pcs ;二.镀层附着力:1.将3M胶纸粘贴在刀切100格每小格为1MM1MM的电镀层表面,用橡皮擦在其上面来回磨擦,使其完全密贴后,以45度方向迅速撕开,镀层需无脱落现象.如目视无法观察清楚,可使用10倍显微镜观察;a 不可有掉落金属粉末及补胶带粘起之现象.b 不可有金属镀层剥落之现象.d 不可有起泡之现象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 n>2pcs ;四.硬度测试:1.用中华铅笔以45度角并且以1mm/s的速度向前推进,擦试后镀层不能有划痕;其中:UV镀测试:3H铅笔,500g力真空镀:2H铅笔,500g力水镀测试:1H铅笔,200g力2.检查周期:每批;3.测试数量:n>2pcs ;五.耐磨测试:1.头施500g力,用于被测产品来回试擦50次,往返为一次,不能变色,脱镀及露底材;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数量:n>2pcs ;六.耐酒精测试:1.用500g砝码外包8层棉布,再将白棉布沾湿浓度为95%的乙醇,以不下滴为宜,将砝码与镀层面垂直,在同一位置往退,移动距离1英寸为一次,共100次,镀层不能有反应;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 ;七.高温高湿测试:底材温度设定为60度,PC底材温度设定为90度,湿度90%-95%,测试时间6小时,看镀层有无拱起,起泡或脱落;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 ;八.冷热冲击测试:1.零下1度30分钟常温2分钟,70度30分钟为一个回合,看镀层有无拱起,起泡或脱落;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其中:UV镀测试:5回合;真空镀:2回合;水镀测试:1回合;九.盐雾测试:1.温度35度,浓度5%的盐水,喷雾8小时,共3回;看镀层有无起反应;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测试数量:n>5pcs;十.排汗测试:1. 常温下5%Nacl,10%乳酸,85%蒸镏水,浸泡24小时,看镀层有无反应;2. 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3. 测试数量:n>5pcs;4. 排汗测试只限定人体与镀层经常接触之电镀零件适用;十一.外观检查:1.检验条件:在40W-60W日光灯相当照明度条件下,距离30-50cm:2.表面镀层符合规定要求,光滑、平整、均匀光亮,同批产品无色差注:色差包括颜色和光泽度;3..镀层表面不得有如下缺陷:1起泡:镀层与基体因局部剥离致表面呈气泡现象;2脱皮:镀层与基体有剥离现象;镀层成片状脱离基体材料的现象3烧焦:在过高电流下形成的颜色黑暗、粗糙、松散等质量不佳的沉积物,其中常含有氧化物或其它杂质.4麻点:在电镀或腐蚀中,与金属表面上形成的小坑或小孔5粗糙: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镀层粗糙不光滑的现象.6水印、色斑:通常用于表面被污染所引起的不均匀润湿性,使表面上的水膜变的不连续. 7颜色暗淡:由于腐蚀而引起的金属或镀层表面色泽的变化如发暗、失色等.8不可粘有任何异物毛屑,灰尘,油污,结晶物9必须干燥,不可沾有水分10不可有压伤,刮伤,刮歪等各种变形现象及镀件受损之现象11不可有裸露出下层之现象,12电镀位置依照图纸规定执行,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由QE工程师决定适当放宽标准13对于有疑异的外观不良现象,应由QE工程师定极限样版和外观辅助标准2.检查周期:每批;3.数量:依MIL-STD-105E抽样计划水准十二.包装:1.包装要求包装方向正确,包装盘,箱干净整齐,无破损:标签填写完整,正确,内外标签数量一致.镀银后部分发黑,多为电镀方式不当:可以采用振动电镀方式,或采用细小孔眼滚桶来电镀厚度:装饰性镀铬-0.003mm耐磨性镀铬-0.1mm恢复尺寸镀铬要根据磨损程度来确定厚度,到一定厚度后要加以研磨对供货商的寻找和管控的几点建议供货商引入竞争﹐促使供货商改良品质﹐降低加工价格.寻找到合适供货商对NWE产品的表面处理至关重要﹐是现阶段所有表面处理工作重心和核心.2 购进常用仪器进行品质管控如膜厚测试仪.3定期到厂家制程管控现场观察和了解厂家的制程﹐对不完善或不规范的地方提出建议﹐并同厂家一起商讨改善对策.7. 镀层缺陷的补救或重工.不良现象补救措施备注脏浯溶剂搽试﹐如酒精﹐丙酮等易挥发而不残留的溶剂因脏浯而变质重工桔皮﹐发花﹐发雾﹐条纹﹐漏镀﹐起泡﹐起皮﹐结合力不良等重工较大面积的划伤或搽伤返电或重工部分镀种如镀铜﹐镀铬可打磨后返电补镀﹐但是大部分镀种需彻底重工﹐即先剥掉镀层﹐然后再从第一道工序开始进行处理.镍的抗腐蚀性比较好,镀在其它金属上可以防止生锈.而且它能够高度磨光.最厚可电厚度至10微米以上铜片:31.要求:先镀铜,后镀镍NI,铜层厚度3um,镍层厚度3um-5um.2.外观:镀膜光泽度为半光.3.条件:温度0度-40度,相对应湿度95%-85%.4.弯曲试验:小于180度弯曲,镀层不允脱落.5.盐水试验,不允许有锈渍现象产生折弯法:先用与所需检测端子相同厚度的铜片垫于需折弯处,用平口钳将样品弯曲至180度,用显微镜观察弯曲面是否有镀层起皮,剥落等现象.2.胶带法:用3M胶带紧牢地粘贴在欲试验样品表面,垂直90度,迅速撕开胶带,观察胶带上有载剥落金属皮膜.如目视无法观察清楚,可使用10倍显微镜观察. 3.结果判定: a 不可有掉落金属粉末及补胶带粘起之现象.b 不可有金属镀层剥落之现象.c 在底材未被折断下,折弯%%%后不可有严重龟裂及起皮之现象.d 不可有起泡之现象e 在底材未被折断下,不可有裸露出下层金属之现象.玛 4.对于附着力发生不良时应学会区分剥落的层的位置,可用显微镜及X-RAY测试已剥落的镀层厚度来判断,借些找出出问题的工站. 1.可焊性为镀锡铅和镀锡的基本功能与目的,如果有焊接后工序要求的,焊接不良是绝对不可接受的.2.焊锡试验的基本方法:1 直接浸锡法:根据图纸规定,直接将焊锡的部分浸上求求的助焊剂,浸入235度的锡炉中,5秒钟后应缓缓以约25MM/S速度取出.取出后,冷却至常温时用10倍显微镜观察判定:吃锡面积应大于95%以上,吃锡部位应平滑光洁,无拒焊,脱焊,针孔等现象即判合格.2 先老化后焊接,对于部分力面有特别要求的产品,样品在作焊接试验前应使用蒸汽老化试验机对样品进行8或者16个小时的老化,以判断产品在恶劣的使用环境下的焊接性能. 四.外观:1.外观检测为电镀检测的基本功能,从外观上可以看出电镀工艺条件的适合性及电镀药水可能产生的变化.对于不同的客户对外观会有不同的要求,对于电镀端子应一律用至少10倍以上的显微镜观察.对于已发生的不良,放大倍数越大越有助于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2.检验步骤:1.取样品放在10倍显微镜下,用标准白色光源垂直照射:2.通过目镜观察产品表面状况.3.判定方法:1.色泽均匀,不可有深浅色,异色如变黑,发红,发黄,镀金不可有严重色差.2.不可粘有任何异物毛屑,灰尘,油污,结晶物3.必须干燥,不可沾有水分4.平滑性良好,不可有凹洞,颗粒物5.不可有压伤,刮伤,刮歪等各种变形现象及镀件受损之现象6.不可有裸露出下层之现象,锡铅外观,在不影响可焊性的情况下允许有少许不超过5%麻点,麻坑.7.镀层不可有起泡,剥落等附着力不良现象。

镀层质量检验标准

镀层质量检验标准

一)外观:镀层呈光亮银白色、结晶细致、色泽均匀。

二)镀层厚度:应符合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或客户工艺所规定的要求。

采用微电脑多功能电解测厚仪测试。

三)镀层抗腐能力:(抗硫能力)应符合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或客户工艺所规定的要求。

将试样浸入5%的硫化钾的溶液中,5分钟后取出用纯净水洗净后观察,试样表面无变色,无发黄为合格。

四)结合力强度:按《GB/T5270-1985金属基体的金属覆盖层附着力强度试验方法》检测。

五)焊接能力:在235℃的锡锅内,手工钎焊,浸锡时间为2-3秒,试样表面的浸锡区应光洁平滑,无漏锡为合格。

六)允许缺陷:涂保护剂的工件的镀层表面有轻微的雾状。

七)不允许缺陷:1)镀层表面有斑点、黑点、烧焦、露铜、粗糙、起泡、脱皮。

2)镀层表面有条纹状、树枝状、海绵状。

3)暗灰色、发黄,不光亮镀层。

4)未洗净的、附有盐类残留的痕迹。

5)局部表面无镀层(不包括工艺标准所规定的)一)外观:镀层呈银白色、结晶细致、色泽均匀。

二)镀层厚度:应符合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或客户工艺所规定的要求。

采用微电脑多功能电解测厚仪测试。

三)镀层抗腐能力应符合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或客户工艺所规定。

按《GB6458中性盐雾试验方法》检测。

四)结合力强度:按《GB/T5270-1985金属基体的金属覆盖层附着力强度试验方法》检测。

五)焊接能力:在235℃的锡锅内,手工钎焊,浸锡时间为2-3秒,试样表面的浸锡区应光洁平滑,无漏锡为合格。

六)允许缺陷:涂保护剂的工件的镀层表面有轻微的雾状。

七)不允许缺陷:1)镀层表面有斑点、黑点、烧焦、露铜、粗糙、起泡、脱皮。

2)镀层表面有条纹状、树枝状、海绵状。

3)暗灰色、发黄,不光亮镀层。

4)未洗净的、附有盐类残留的痕迹。

5)局部表面无镀层(不包括工艺标准所规定的)一)外观:镀层呈乌亮色、结晶细致、色泽均匀。

二)镀层厚度:应符合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或客户工艺所规定的要求。

采用微电脑多功能电解测厚仪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
镀银、导电氧化检验标准
1 目的
为了规范京信公司铝合金、铜合金、钢材等结构件和电子元器件镀银、导电氧化的质量要求,对镀银和导电氧化的产品接收标准作出明确界定,作为检验和判定的依据。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京信无源产品中结构件的表面等类划分及其外观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无源结构件电镀验收及产品的装配生产。

3总则
3.1 原则:产品外观应美观,单独一零/部件的整体效果不能受到破坏,如果发现某一缺陷具有批量性问题,即便此缺陷属于“可接收”范围,也可以对该产品不予验收。

3.2 产品各部位表面按其在产品中所处位置和质量要求分类:
A级表面:图纸要求电镀面,为产品性能要求镀银的表面,如:双工器腔体内部、双工器腔体外面装配接头面,盖板(接触腔体内侧面)、滤波器内部、接头内芯等
B级表面:即图纸要求的电镀面,但是非性能要求镀银面,如:腔体顶面、螺钉孔位。

C级表面:即主要为非产品性能要求且非装配要求面,如:腔体减重面(见图中C点)
例如:DU-G2005-D01/D02腔体
3.3 凡是镀银层厚度在8μ 或8μ以上的均默认为有交调要求,镀银层要求为亚银;如果图纸有要求镀亚银或者镀亮银,均以图纸为准。

3.4 本标准若与图纸、相关检查及客户检验规定发生冲突时,以上述规定和图纸为准;有封样或图纸上有特殊要求的零部件,其对应的缺陷优先按其封样或技术要求的标准进行判断,如果此判断严重影响到性能,按照最严格的标准进行重新判断(标准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图纸、封样、本标准);其它结构件表面缺陷的程度不能超出本标准的要求,否则为不合格。

3.5 本标准所列的缺陷个数当在每一表面上超过2个时,每2个缺陷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0mm,否则视为同类缺陷,面积以其总和计。

3.6 凡是要求镀银的产品(包括亚银、亮银、半亚半亮银),要求烤贝纸密封包装,内含防潮珠(即要求对镀银层起到防潮防氧化的保护作用);要求能够在18~27℃,湿度为45~70%中存放3个月不变色,外观良好。

4 缺陷描述
色泽不均:色泽为产品表面对光源的反射而显现出来的光华。

是由于电镀液成分变化或时间控制不当而导致的色泽差异(如深浅色、异色),一般镀银层呈银白色,在4~8倍放大镜下观察,镀银层应细致、均匀。

变色:由于氧化而引起的金属或镀层表面色泽的变化(如:发暗、失色等)。

起泡:金属表面的银箔像水泡一样凸起,即因电镀处理不当而造成镀层表
面呈气泡状斑点。

针孔:在镀层上产生针状小孔或象皮革的小孔那样的孔,孔径约为100微米左右,这样现象称为镀层起针孔。

脱皮:由于镀层附着力不好而使镀层的局部或全部从基体表面脱落的现象,一般呈片状剥落。

生锈:工件电镀后或者镀后不久在镀层下出现红丝或透过镀层出现锈点的现象,称为镀层生锈。

裂痕:金属表面银箔自身破裂产生的枝杈式的形状。

水印、水迹:由电镀后清洗不洁净、清洗的水质不佳、烘干不当(一般时间过快)而导致镀层表面留下的水流印迹形态的外观差异。

黑点(印):电镀时异物沉积在镀层表面或空气中杂质沾附在产品表面而形成的黑色不良。

指纹印:表面经过人手触摸而产生的印痕。

烧蚀:镀层表面被酸碱盐等化学溶液腐蚀的现象,一般形成小坑或小孔。

表面粗糙:电镀结晶颗粒粗大而导致表面明显粗糙感,
电镀毛刺:高电流沉积和镀层过厚而形成的尖锐突出细角。

露底料:部份位置没有电镀层覆盖面暴露出底层的材料;
污物:由于油渍或其他物质沾染在表面而造成不同色的点状或块状物(如油污、毛屑、土灰、纤维等),一般产生于材料、环境或机器设备。

镀前划痕:指电镀或氧化之前因操作不当、或对明显缺陷进行粗打磨等人为造成的基体材料上的划伤或局部摩擦痕迹,一般呈细线型。

镀后划痕:电镀后被利器刮过而形成的现状痕迹,包括浅划痕(膜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材料本体,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和深划痕(表面膜层划伤,且已伤及材料本体,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

变形:因电镀过程中受到异常因素影响而造成之不规则形状,以所处的金属表面为基准面,高于或低于其基准面的状态。

撞伤(花):因电镀过程中运输过程中保护不当,导致产品互相碰撞或者和外界介质相碰撞而引起产品伤痕或花点。

花斑:电镀后表面形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的斑块花纹状外观。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凹凸痕:从机加工到电镀,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异常因素造成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整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烧伤:拉丝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工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颗粒:因材料杂质或外来物(如焊渣等)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正常表面一致的凸起现象。

挂具印:指电镀、氧化等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辅助工具的遮挡而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局部无摸层的现象。

残丝:攻牙纹时受压而被挤出碎屑(丝)。

5检验
5.1 外观检验条件、方法
5.1.1 检验前要求检验者手干净且干燥,且佩戴手套,检验者的效正视力不低于1.0,无色盲。

5.1.2 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UX的近自然光下(如40W日光灯、距离500mm处),与产品相距为300—500mm注视5秒以上,且检查者位于被检查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进行正常检验,一旦看到有疑虑的外观时,使用放大镜观察。

5.1.3 OEM海外镀银产品一级表面:检验除了使用5.1.2检验方法,还要增加“使用4—8倍放大镜下观察”。

5.2镀银、氧化产品外观检验项目和试验项目(如下表一、二)
S:缺陷面积mm2 N:缺陷数量 L:长度mm D:缺陷直径mm
2、电镀位置不可有不及、不足、过多、过宽等现象。

3、对于腔体不经过电镀的外表面要求不能有碰伤,划痕,变形等人为缺陷,轻微划痕和碰伤在维修后或者喷粉后可以隐盖的可接收。

4、对一些无法定性描述的缺陷,由供需双方通过封样解决。

表二、导电氧化件
5.3 加工工艺原因导致的问题
5.3.1 拉丝或压铆后,在拉丝、压铆区域出现纹理、光泽不完全一致的现象,除一级表面外可以接受。

5.3.2 拉丝是一项工艺要求,研发在设计图纸中必须明确拉丝要求;有交调要求(默认镀银要求8μ的结构件不允许使用拉丝工艺。

5.3.3 对于在压铆、焊接的背面所呈现出的轻微凹凸痕迹,属于正常的加工痕;除一级表面外可以接受。

5.3.4 冲压过程中产生的接刀痕,只要符合安装、安全和尺寸规定,即可接受。

5.3.5 带有盲孔、或者较深通孔的零件进行电镀或氧化时,孔内较难镀上。

因此允许在孔内部、深度大于孔半径的区域镀层厚度不达到要求,但是不允许有可见的腐蚀物或者污物等。

(同时需注意满足尺寸要求)
5.3.6 电镀件或者表面处理时的挂具印应安排在二级表面。

对于只有一级表面的零件,其挂具印应位于边角位置,并要求其大小控制在N≤4,且S≤2.0
5.4 备注
封样:样品由供管部主导供应商进行打样,由研发,质检部,供管部进行签名确认样品,提供给IQC作为检验依据。

要求样品上有封样日期,封样的项目,封样确认(研发,质检,供管确认),镀银件的样品要求进行密封包装、内含防潮珠,且要求18~27℃中保存3个月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