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的发展历程及产业链分析

人机交互的发展历程及产业链分析
人机交互的发展历程及产业链分析

一、人机交互概念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Interaction,HCI)主要是研究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它主要包括用户到系统和系统到用户的信息交换两部分。系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机器,也可以是智能电视机、智能手机以及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用户可以借助操纵杆、数据服装、眼动跟踪器、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压力笔等各类穿戴设备,用手势、声音、姿势或身体的动作、眼睛甚至脑电波等向系统传递信息,同时,系统通过各类机器、显示器、音箱等输出或显示设备给人提供信息。

理想状态下,人机交互将不再需要依赖机器语言,在没有键盘、鼠标以及触摸屏等中间设备的情况下,实现随时随地实现人机的自由交流。从而实现人们的物质世界和虚拟网络的最终融合。

从本质上,人机交互技术是一个典型的模式识别问题,智能机器通过多种传感器,获取人的表情、姿态、手势、语音、语调、血压、心率等各种数据,结合当时的环境、语境、情境等上下文信息,识别和理解用户的情感。这包括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人机工程学、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心理学、哲学以及人类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有密切的联系。

二、人机交互产业链

从人机交互过程来讲,可分为四步:通过传感器直接或间接与人接触获得感知信息;通过建立模型对感知信息进行分析与识别;对分析结果进行推理达到感性的理解;将理解结果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也就完成了人机交互的全过程。

从功能实现看,人机交互作为一个闭环的模式识别系统,应该包括感知信号的获取、感知信息的分析与识别、感知信息的理解和信息表达等功能四个环节,当感知信息与标准信息存在差异时,将发出指令给予修正或反馈信息给予告警和提示。在这四个方面的环节中,感知信息的识别和感知信息的理解是核心技术的关键所在。

从技术实现过程看,信息获取和信息识别环节属于感知层的范畴,而感知信息的理解和信息表达属于应用层的内容。体感设备实现信息的获取,而嵌入芯片实现体感信号的模式识别,然后通过后台计算机或分布式计算平台建立数学模型、实现强大的运算系统,实现感知信息的理解(理解用户姿态或手势的真实目的),最后转入应用层,调用相关应用程序,满足用户的最终需求。

图表人机交互产业链分析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三、技术发展历程及热点

人机交互的交互技术分类:(1)基本交互技术;(2)图形交互技术;(3)语音交互技术;(4)体感交互技术等。

图表人机交互技术发展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触控技术是目前最为成功的人机交互技术,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和车联网等概念的落地,可以让触控技术拥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这些设备都涉及到人对设备的控制以及人和设备之间的交互,这就给触控技术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巨大且增长迅猛的市场只是一个方

面,触控技术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这个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另外,移动设备主要的增长潜力目前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这部分市场显然对成本更加敏感,因此触控技术公司也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会不断要求用更具性价比的方式来实施触控技术。从这个方面来讲,触控技术虽然取得巨大成功,但是人机交互新技术的研发也势在必行。

在人机交互技术方面,目前业界仍在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但生物识别技术和手势控制技术是目前最值得期待的技术。生物识别是以人的生命体征作为识别依据,包括指纹、虹膜、面部,乃至眼睛当中的血管,它们都有可能帮助智能终端设备验证用户本人的身份。当云服务被人们更加广泛地采用时,生物识别技术将帮助我们更方便和安全地登录到云端账号。在不久的将来,生物识别技术将使我们不需要再随身携带信用卡、钱包或者现金这些东西,所有的信息都将与我们自身的生命体征绑定。除此之外,结合高保真影像技术的使用,手势控制技术同样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四、人机交互改革

科技与需求双轮驱动下的人机交互三次革命。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机交互技术实现了三次重大革命,(1)鼠标;(2)多点触控;(3)体感技术。

鼠标:苹果设计的世界第一款大众普及鼠标“Lisa”,它在位置指示上比键盘更加人性化,是“自然人机交互”的始祖,随后鼠标逐步成为计算机的标配;

多点触控:苹果将多点触控推向大众。颠覆了传统的“交互模式”,带来全新的基于手势的交互体验。

体感技术:Kinect被誉为第三代人机交互的划时代产品。它利用即时动态捕捉、影响识别、麦克风输入、语音识别等功能,实现了不需要任何手持设备可进行人机交互的全新体验。

五、人机交互设备市场

人机交互设备市场规模增长前景广阔,2014年全球规模达千亿美金。201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电视机总销量为4019万台,占全部电视机总销量(9792万台)的41%。可穿戴设备市场增长潜力巨大,未来五年内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35%,发货量将由2015年的年均3300万增涨至2019年的14800万。其中,智能手表的发货量将位列第一,2016-2020年内年均发货量增长率将有望达到41%。

六、智能语音交互

经过多年的发展,智能语音人机交互产业形成了从核心技术研发到知识库提供再到应用、服务的完善的产业链。

图表智能语音人机交互产业链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未来,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将从“能听会说”的语音应用走向“能理解会思考”的人工智能方向。随着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微信关注网络世界),语音交互需求不断提升,语音技术和产品将由后装不断向前装发展,并逐渐向芯片集成方向过渡。同时智能语音将在更多垂直行业深入应用,推动垂直行业加快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家居将是下一个发力方向,有望为智能语音带来新的市场增长点。互联网创新和产业互联网发展不断加快,“互联网化”已从趋势成为常态。智能语音在互联网化过程中转型发展,其市场格局将被重塑。智能语音应用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使得语音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将成为政府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七、体感交互

在两个方面体感交互技术可以明显体现其优势,可以作为突破点。

项目展示,比如科技馆,展览厅,体验馆等等,需要有一定内容向用户展示,希望用户能有一定互动的场合。这种应用场景,不需要用户长时间操作,不会出现用户体力疲劳状况,而且新的交互方式可以给用户带来新奇的体验;

游戏,体感游戏能够极大的增强游戏的互动性,而且这也许是增强现实的一个入口。Kinect一直在这个方向发力,目前国内有几家厂商也加入了,甚至有了产品出现,比如速盟享动,绿动,运动加加等,但是体验下来,效果明显出现的层次差异,有的体验感很不错。体感交互技术,虽然已经积累酝酿了几年,但是总的来看,目前还是处于初期,要想完成革命性的使命,还需时日,需要找好切入点和突破口。

八、虚拟现实

人机交互方式从最传统的打孔机演进到如今的触控屏,越来越拟人化,在半导体技术的帮助下,人机交互理念从“人适应计算机”进化到“计算机适应人”,人们要求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形体、手势或口令,参与到信息处理的环境中去,从而取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因此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本质上说是一种高度逼真地模拟人在现实生活中视觉、听觉、动作(甚至包括嗅觉)等行为的人机交互技术;这种信息处理系统已不再是建立在单维的数字化空间上,而是建立在一个多维的信息空间中,虚拟现实技术就是支撑这个多维信息空间的关键技术。综合运用“虚物实化”和“实物虚化”,使得虚拟环境中既有计算机创造出来的虚拟实体,又有真实世界物景。

虚拟现实的概念在1965年由Ivan Sutherland发表《The Ultimate Display》论文提出,并与1966年在MIT林肯实验室研制出第一台头盔式显示器;1993年美国波音公司将其应用于波音777的开发,1996年英国投入了世界第一套虚拟现实环球网络。

九、人机交互前景

万物互联是人机交互领域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基于环境的情境识别技术,基于极致体验的全方面感知技术等,将在全球市场呈现强劲的需求趋势。

如今,每小时有300万个苹果应用被下载;微信上每分钟发送1000万条信息。但这还远远不够,万物互联时代智能设备将延展人类的感官和认知能力,甚至拥有听觉、视觉、触觉。基于此,全新使用场景将会应运而生,并重塑一切方式和关系,而排在首位的正是人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交互方式。

人机交互变革将是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之后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领域的重大技术革命。

文章来自——产研智库

2020年(财务管理报告)第一章财务报告分析概述

(财务管理报告)第一章财务报告分析概述

第一章财务报告分析概述 第一节财务报告分析的内涵 一、财务报告分析的历史 二、财务报告分析的定义 三、财务报告分析的目标 四、财务报告分析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节财务报告分析的评价标准 一、财务报告分析评价标准概述 二、经验标准 三、历史标准 四、行业标准 五、预算(计划)标准 第三节财务报告分析的评价方法 一、财务报告分析评价方法概述 二、比较分析法 三、比率分析法 四、因素分析法 第一节财务报告分析的内涵 一、财务报告分析的历史 要点1、财务报告分析的发展过程 要点2、财务报告分析体系的构成 二、财务报告分析的定义 要点1、财务报告分析概念

要点2、财务报告分析的特征 要点3、完整财务报告分析的依据 三、财务报告分析的目标 要点1、财务报告分析目标概述 要点2、投资者的分析目标 要点3、债权人的分析目标 要点3、经营者的分析目标 要点4、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分析目标 四、财务报告分析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要点1、财务报告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的关系 要点2、财务报告分析与会计的关系 要点3、财务报告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一、财务报告分析的历史 要点1、财务报告分析的发展过程 【产生时间、地点】P3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美国的银行家所倡导。1900年美国人托马斯?乌杜洛提出了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概念。【财务报告主体概念】P36是指与企业存在一定的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为特定目的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进行分析的单位或个人。 【财务报告分析的发展阶段】 从财务报告分析的主要目的及内容的角度来看,财务报告分析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房地产行业万科恒大碧桂园对标分析报告书

范文范例指导学习 2017年房地产行业万科恒大碧桂园对标分析报告

2017年7月

目录 一、历史沿革 ............................................................................................ 1 1、万科:城市综合配套服务商 (1) 2、恒大集团:多元+规模+品牌 (1) 3、碧桂园: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身体力行者 (2) 二、销售篇 ................................................................................................ 3 1、销售成长性比较 (4) (1)销售规模 (4) (2)销售均价 (4) 2、销售区域结构比较 (5) (1)万科:区域优化和深耕 (6) (2)恒大:2013 年起向一二线城市转移 (7) (3)碧桂园:市场层面挖掘一二线城市潜力 (8) 3、销售产能比较 (9) (1)城市产能比较:深耕与纵深 (9) (2)单盘产能比较:开发规模的差异 (10) (3)可售资源比较:货值与推盘能力 (10) 三、布局篇 .............................................................................................. 12 1、扩张节奏比较 .. (12) (1)拿地规模 (12)

(3)扩张节奏感 (15) 2、单盘规模比较 (16) 3、扩张模式的特点 (17) (1)万科:聚焦核心城市,加码“轨道+物业”模式 (17) (2)恒大:转型核心城市,加码旧改市场 (21) (3)碧桂园:城市化进程的力行者 (23) 4、海外布局情况 (24) 四、业绩篇 .............................................................................................. 27 1、结算业绩比较 .. (27) (1)结算规模 (27) (2)结算均价 (28) 2、盈利质量比较 (29) (1)综合毛利率 (29) (2)命题一:一二线VS 三四线 (31) (3)命题二:大盘开发VS 中小盘开发 (32) (4)命题三:建安成本背后议价能力的博弈 (33) 3、净利润比较 (34) (1)永续债隐藏的利润 (35) 4、业绩确定性比较 (37) 五、效率篇 .............................................................................................. 381、管控费用率比较 . (38) (1)成本控制 (38)

财务会计报告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财务会计报告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引言 随着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利益集团的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对外报告的责任也就不断加大。会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两大动力。21世纪世界经济进入了一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它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较以往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飞速发展,且由于衍生工具具有以小搏大的杠杆作用,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人们高度关注衍生工具的报告问题、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因此,财务会计报告在会计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其发展趋势的研究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概述及其目标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述 财务会计报告也称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报告應是一个完整的报告体系,它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所构成。财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有助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合理地进行投资决策;有助于明确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助于用户评价和预测未来现金流量。 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是指月度和季度终了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在每个会计年度的前6个月结束后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年度终了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统称为中期财务会计报告。 在我国,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会计报表的种类和格式、会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等,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报表由企业自行规定。我国财务报告的内容:分为财务报表和其它财务报告。 1.财务报表 (1)基本财务报表 ①资产负债表。它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案例研究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之道 研究背景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当前中国的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众多,技术水平低,竞争激烈,价格低廉,利润空间狭窄,质量不一。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及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是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石,所以整合食品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迫在眉睫。而中粮集团作为我国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的国有企业,致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且安全放心的食品。 中粮集团在2009年首次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进行整合,将市场交易行为转化为管理协调,可以提高价值的增值效率和企业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整合产业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三井物产通过交叉持股,网状辐射,渗透中国钢铁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国企业通常采用的纵向并购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中粮全产业链战略模式通过对原料获取、物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企业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竞争优势:首先,“全产业链”模式能够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行业内竞争激烈。仅靠企业内部发展,快速提高竞争力并不现实,但可以通过兼并收购迅速扩大规模。 第二,“全产业链”模式能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大型跨国企业专注于 核心技术的发展,而国内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从而导致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通过收购上下游的公司,企业能够学习到新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1)

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1)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不断增加,企业对外报告责任也逐步扩大,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内容、手段等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2.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愈来愈为重要的作用;3.对财务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一、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 1.财务报表的中心可从收益表转向资产负债表 财务报表首先起始于资产负债表。在初期,资产负债表似乎一直优先于收益表。在20世纪初,由于所得税日益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费用项目,人们也更加热衷于采用长期融资形式取得资金,而长期融资的保障程度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创造盈利的能力。因此,收益表成为人们更为关心的对象。然而,近年来这种趋势有所改变。例如,在美国已有迹象表

明,资产负债表将重新成为财务报表的中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96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会计”中,把各个会计期间所得税的摊销方法由递延法改为负债法。前者为了保证收益表的相对真实;后者则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此外,其87号准则公告“职员养老金”和第98号准则公告“租赁会计”等也都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其结果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将不断增加,如退休无形资产;收益表上揭示的收益将有更大的变动性。 2.多种计量基础并用,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现行价值或市场价值 由于环境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变化,传统会计模式,特别是历史成本,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寻找理想的替代方案又非指日可待。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将采用折衷的方法即: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量基础。例如,美国会计学会(AAA)下属“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在1989—1990年度报告中指出:“基于历史成本的局限和有限相关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某种形式的市场价值,”它还认为,“财务证券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会计模式的首要选择对象。因为对这些项目来说,利用相关性和可靠性来衡量,将倾向于选择以非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模式。”英格兰和威尔士

2019年财务分析报告的发展与比较

财务分析报告的发展与比较 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它的内容有基本财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还包括补充报表、附表、报表注释等。下面就美国、日本、法国和我国的财务报告作一比较。 一、财务报告种类的比较 1、四个国家在基本报表上除日本无财务状况变动表外,其他三个国家都具有三个基本财务报表,其中美国已将财务状况变动表改为现金流量表,因为美国的企业理财人员关注的不是人们想象的会计利润,而是现金流动。我国借鉴这一做法,已正式将财务状况变动表改为现金流量表,说明重视现金流转观念已渗透了我国企业界。日本的财务报告中虽不包括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但会计界很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在向大藏省提交的补充报告资料中也涉及关于公司现金流量的内容,尽管在所列项目及其结构安排方面和一般的现金流量表不同。 2、除三大基本报表外,美国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加重视股东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这是因为在美国的经济中,股份公司占有重要位置,而公司资本的主要来源是广大的投资者,他们的权益变化对其自身和公司来说都是极端重要的。 3、在日本的财务报告体系中,把补充明细表作为一个单独组成部分并提出专门的要求。根据商法规定,公司需要编报明细表的内容包括资本金及准备金的增减变动情况,固定资产的取得与处理及折旧

费的明细资料,公司与子公司债权的明细资料,公司持有子公司股票的份额,资产担保的有关详细资料,还有特定准备金的计算,付与董事和监事的报酬,以及与董事、监事及支配性股东往来情况的全部资料。 4、法国在其财务报告体系中,特别列出了社会报告。这也是它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最重要的一点,反映了法国社会中的社会福利主义倾向。 与美国、日本和法国相比,我国的财务报告的种类相对来说较少,财务报告体系的注释部分,也远不及其他国家的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我国的注释部分主要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两部分内容。其中,会计报表附注仅包括会计方法的变更、重要项目资料的披露、非常项目的说明等几项内容。而美、日、法揭示的内容较为繁多,尤其是美国,会计附注的篇幅大多超过会计报表本身,而且揭示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旁注、底注、括号、补充报表、附表和信息分析报告等。 二、财务报告格式的比较 1、从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来看,日本和美国都有两种编制格式,即帐户式和报告式,且都为流动列前,我国亦流动列前。这说明更加重视企业的偿债能力。法国只允许采用帐户式,且固定列前,说明法国更加重视企业的生产能力。另外法国和日本的资产负债表所列项目较美国和我国的要详细得多,具体到一些明细帐户。此外法国的资产负债表还有一个不同与其他国家的特点,即法国的资产负债表也反映

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例分析

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例分析 产融联盟吴志岗 1. 产业链整合的提出 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由于廉价劳动力丰富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外资进入,中国逐步成为跨国企业的生产基地。而单纯的产品制造本身不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以及品牌建立,因此中国走上一条以单纯产品制造为主的制造业发展之路。然而正是因为产品制造的低技术复杂度和无品牌纯代工的策略,使得生产制造成为整个产业链中中利润最小的环节。例如“代工帝国”富士康的母公司,台湾上市公司鸿海集团的利润率,从2006年的5.9%降到2011年第二季度的2.0%水平1。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制造利润的不断走低,如何摆脱中国制造业的产业格局困境,成为近年来不断被讨论的话题。其中有不少人认为产业链整合是制造业的出路,而支持这一观点的郎咸平教授则了提出“6+1产业链”2理论,认为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整体垂直整合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困境摆脱欧美企业控制的出路。但产业链整合是否真的是拯救中国制造业的一剂良药?本文阐述中国制造业的整整困境所在,以及产业链整合策略为企业带来的利弊。 2. 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例分析 产业链整合思想的核心是企业从初期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物流配送,以及最后的批发与零售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做垂直整合,形成“全产业链”。产业链整合力求解决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如下问题: (1) 摆脱低利润的制造环节,整合后拥有更多创造利润的空间; (2) 摆脱过去对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塑造的忽视,增加产品和企业的附加价值; (3) 通过整合前端供应商和物流,把握更多的成本控制筹码; (4) 打破国外品牌在定价策略上的垄断,控制零售渠道,让企业享有定价权; 可见产业链整合策略若能实施,将大为加强企业和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拥有2000亿美元和15%年增长率的零售巨头沃尔玛集团,并非只是一家零售企业,其在中国就拥有1800种以上的自有品牌产品,范围涉及食品,电器,家居用品,服装等。而在不断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同时,沃尔玛还不断加强对上游农产品货源的控制,从而形成具有垄断地位的全产业链格局。 相应的,中国电子商务公司京东也积极学习沃尔玛避免重走淘宝旧路,花费所募集资金的大部分(例如C轮15亿美元融资的几乎全部)建立庞大的仓储库存及物流配送体系,使其在正式IPO前就已经在仓储物流和存货周转率上取得竞争优势。乳制品巨头蒙牛集团则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建立现代牧场加强对前端奶源的掌控,使其在黄曲霉毒素事件发生前的确取得了较高的增长。 而对产业链整合最为成功的当属日本四大垄断财团之一的三井集团。三井集团从前端的石油天然气开采,矿产资源开发,远洋运输钢铁制造,直至电子,机械,医疗设备等终端消费品均有世界级企业分布并形成垄断。前端有三井物产,巴西淡水河谷等公司把握供应链和物流环节的企业,后端则有索尼,东芝,丰田汽车等顶尖500强公司控制零售渠道及生产消费品。可以说三井集团的全产业链帝国甚至超越了我们对传统跨国企业的分析和理解。 3. 产业链整合的利弊案例分析 产业链整合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前景虽好,如今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想做到却有着很大的实际操作难度。前面提到蒙牛集团为控制前端奶源供应而建立现代牧场,然而这样一个垂直整合的策略,却使从前只需要为终端奶制品安全性负责的蒙牛遭遇了奶源抽检不合格的问题。垂直整合后企业不但需要更多资源对上下游产品质量负责,还需要承担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 比亚迪集团2005正式进军汽车行业后,与传统汽车企业的发展不同,其凭借在电池行业积累的成本控制和垂直整合的经验,迅速在整个产业链扩张其产业布局。到2009年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全产业链格局:从前端发动机、空调、安全带、安全气囊、倒车雷达等绝大部分配套零件的生产,到焊接、涂装、总装的装配流程,再到被称为“千店工程”的覆盖省会城市100%、地级市80%、县级市达到70%、总网点达900个、客户服务中心8个的庞大销售网络提供配件配送和技术支撑,全部自给自足。然而巨额投入形成的全产业链格局并未带来营业额的显著提升,从2010年至今,比亚迪在不断调低汽车销售量预期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应收和利润则大幅降低。一家以制造业出身的生产企业却拥有巨大的销售成本,2011年上半年的销售成本就达到了185.31亿元,2011上半年,总营收下降4.3%,净利润较少88.6%。而2010年还遭遇了和蒙牛类似的自造雨刷被大量投诉事件,致使明星车型F3销量锐减。2011年,比亚迪已经开始采购博世的雨刷配套产品。

财务报告的历史演进

财务报告的历史演进 关键词:财务报告;演进;会计报表 对财务报告的历史演进进行考察,可以从中总结财务报告的发展规律,能使我们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来俯瞰现行财务报告研究应关注的重点。会计史已经雄辩地证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的产生是基于人类生产活动和对生产活动进行记录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会计的发展史中,虽然会计的起源稍早于财务报告,但是可以说,一部会计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财务报告的发展史。 历史地看,早期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人们从事简单的会计活动,会计方法也不复杂,主要是为了帮助记忆而不是为了报告结果,因此早期会计系统并不重视最终的报告。财务报告产生的具体原因,会计史学界尚未取得共识,不过,大部分学者认为人类早期财务报告的产生原因是受托责任的出现。 财务报告的演进是在财务报表的演进中形成的,在人类历史上它经历了账簿式、单一报表式、两表式和三表式财务报告时期。 一、账簿式时期 财务报告的产生源远流长。账簿式财务报告时期是财务报告的萌芽期[1]。在此时期,首先产生了单式簿记,并成为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各种社会形态中被普遍采用的主要会计方法。但是,账簿记录不一定就是财务报告。只有对核算对象进行必要的分类并在简要、总括描述的基础上向外传递的簿记才是账簿式财务报告。早期的财务报告,

一种是口头汇报,一种是将账簿进行“上计”。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对财务报告期限就有较为严格的规定。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岁终,则令群吏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而以考其治。”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在岁终、月终和旬终分别考岁成、月成和旬成以“考其治”。在古代埃及,“每月,作为地方官的州长,都必须向宰相作一次财务报告” [2],主要表现为口头汇报。战国时期至秦朝记录会计事项的简册“计簿”的“上计”及汉代的“上计簿”就是财务报告的雏形。因为此时的财务报告尚无会计事项的具体分类,而且在形式上以叙述性的文字为主,因而是一种还较为原始的财务报告。据出土的汉代简牍记载,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及时上报,汉代已制定了规范财务报告的法规。唐宋时期,簿记理论进一步发展,此时期创建的“四柱结算法”为我国早期的财务报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旬报、月报和年报均以日常簿记资料为依据进行分类汇总而成。明清时期产生的复式簿记“龙门账”和“四脚账”属于典型的账簿式财务报告,因为它们在编制程序、要求及格式上更进一步规范、科学。在西方,账簿式财务报告时期始于12世纪,终于15世纪,曾先后经历了佛罗伦萨式簿记、热那亚式簿记及威尼斯式簿记三个阶段。1494年是簿记学术史上的新纪元,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出版了《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亦译《数学大全》),书中题为《计算与记录要论》(亦译《簿记论》)的一篇,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会计著作。但是“这部著作中尚未提到‘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计算书’的编制,也未提及决算时‘财产目录’的编制。

不要盲从全产业链战略

不要盲从“全产业链”战略(2013-08) 企业管理杂志发布时间:13-08-30 ■ 文/李韬 关键词:全产业链产业链整合纵向一体化资金风险产业链控 制三井物业苹果公司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大企业集团不约而同地追逐起“全产业链”经营模式,通过涉足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扩大企业规模,增强自身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中粮集团。2009年初,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提出“打造全产业链”构想,以消费者为导向,控制“从田间到餐桌”的种植采购、贸易物流、食品原料、饲料原料、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并通过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最终在行业中获得关键话语权、定价权和主导权。围绕这个战略定位和经营模式,中粮集团对经营策略、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等各方面进行了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改造,同时挥斥资本,攻城略地,进行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兼并收购。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模式被树立成中央企业转型发展的典型。除了粮油食品领域外,国内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石油化工、煤炭电力等诸多行业领域的大型企业也都对“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情有独钟。 “全产业链”实质上就是企业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将原料供应、生产和产品销售等各环节纳入同一企业组织内部的经济行为。综观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很长时期里,纵向一体化都是企业推崇的扩大规模、积累财富的最主要途径之一。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纵向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倾向于纵向分离,剥离产业链上竞争力不强、盈利水平不高的环节,专注于核心业务和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而与此同时,“全产业链”模式却在中国大受追捧,成为现阶段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主流发展模式。 中国企业采取“全产业链”模式的动因 首先,“全产业链”模式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的途径之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但在短期内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非常困难,而扩大规模却可以通过兼并收购迅速实现。因此,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先做大再做强”,沿产业链开展纵向并购成为很多中国企业选择的发展路径。 第二,“全产业链”模式是企业提高产业链话语权的方式之一。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的积累,普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附属和配套的地位。在产业链高端被人控制的情况下,中国企业通常选择尽可能全地覆盖与产业链高端环节相关联的外围环节,逐步形成对产业链高端的“反包围”,从而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财务报告的发展回顾及其改进

财务报告的发展回顾及其改进 著名的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说过:"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与技术飞跃发展的新时代,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作为立足企业、面向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当然也要迎接并适应经济和市场的变革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表述形式。现在的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最初只是财务报表)原是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才在传统的会计与报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资本市场产生并成熟之后,财务报告对市场所起的财务信息传递,帮助投资人进行投资决策和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的作用,是很独特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今天人类已跨进新经济社会,财务报告在许多方面已经滞后于整个经济环境的要求。因此,对其进行重大的改进及发展势在必行。 一、财务报告过去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一)财务报告理论上的发展与变化回顾 1、关于计量。财务报表是以传统会计的三个特征为支柱的。那就是:记录按复式簿记系统;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属性。因此,人们把传统的财务会计分别称为复式簿记会计、权责发生制(即应计制)会计和历史成本会计。在财务会计的上述三个特征中,对会计信息特别是盈利信息最有影响作用的,是确认和计量。传统财务报表受到的冲击最早也是针对计量。所以,报表的使用者莫不关注计量。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及90年

代以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外,先后创造了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清算)净值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正如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所说:"当前,在财务报表中报告的各种项目,是用不同属性来计量的。这要由项目的性质和计量属性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来定。"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财务报告中的计量可以看到下列变化:由早期以历史成本为主(甚至占完全统治地位)到几种计量属性同时并用,再到当前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这种种变化明显地说明,计量属性的采用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即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各种不同计量属性所带来的不同经济后果及其应用的不同前景。 2、关于确认。早期财务报表的确认仅研究收入的决定和费用的分配。在股份企业出现以前,往往采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收入和费用。那时确认的唯一标准是看有无现金流入(收入)和流出(费用)。后来,由于出现委托和代理关系,为了正确反映和评估在某一期间的受托责任,就产生并广泛运用了权责发生制。然而权责发生制仍然是针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来说的。它提出了确认收入和确认费用的新标准。这个新标准不再是看有无现金收付,而是看权利与责任是否发生。为了实现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又形成了应计、递延、分配和摊销等四个特殊的会计程序。权责发生制使财务会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较前复杂,当然所获得的收益数据也较前更为相关与可靠。人们主要关注收入和费用确认的另一解说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财务报表中的收益表被普遍认可为第一报表。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共同关心的主要信息是一家公司的收益(盈利)。收益是怎样决定的呢?从收益表的构成可以看到:通过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决定收益。这就是流行于当年的收入/费用观。然而收益也还可以由净资产(不包括业主权益的变动)的期末与期初的余额对比来求得。后一决定收益的方法称为资产/负债观,因为这可不依赖收入与费用而单独对资

碧桂园地产成本控制解析

碧桂园地产成本控制解 析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碧桂园地产成本控制解析 碧桂园以大盘开发为主,其产业链条之长,是其它房地产企业无法企及的。而这种产业模式带来的首先是成本控制的精算,其次是生产过程的可控制性,从而使得整个生产节奏加快,而这又进一步提高了成本控制优势。 净利润猛增倍 ——碧桂园成本控制解析在总结碧桂园的成功时,杨国强认为其主要基于两点优势:稳健的财务政策及高效的成本控制。受益于2007年房价攀升,碧桂园的成本控制优势得到全面体现,而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在172%的净利润增长上。而且,碧桂园只用相当于万科产品平均售价和销售额的30%到40%,实现了和万科相去不远的利润。如下表所示: 近年来,土地、建材、人工价格都在不断攀升,但2005-2007年三年交付的公寓带全屋装修均价约人民币3660元/平方米,它是靠什么打破了强大的成本魔咒、并最终实现净利润高出销售额超3倍的增长的呢本文将从以下五大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低成本拿地 土地价格低,一向是碧桂园集团引以为傲的竞争优势。碧桂园非常善于在城郊或新城区囤积大面积土地以达到降低土地成本的效果,其在广州增城的项目凤凰城一期土地地价低廉到每亩3万元,而华南碧桂园的地价则是每亩万元。2007年上半年,碧桂园土地成本占平均销售价格的比例有2004年的%降为%,而这是在全国地价不断飙升的背景之下完成的。下图所示即为碧桂园最近的低成本土地储备项目:

链接: 以广州为例,土地成本往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最主要的成本构成。在过去土地未通过公开途径招拍挂之前,广州一些大型开发企业的土地成本大约20%左右;而近年实行土地公开出让之后,土地成本往往占据整个开发成本的30%~40%。最近两年,广州市区拍出的部分住宅地块,其土地成本甚至达到总成本的50%。对于能够将土地成本控制在总成本的10%以内的碧桂园而言,其竞争优势不言而喻。 这种巨大优势的取得,得益于与碧桂园开发模式紧密相连的独特的土地运作方式: (一)推行郊区化战略,避免高价拿地 碧桂园续坚持策略性地于一线城市近郊及二、三、四线城市发展配套完善的高质素物业项目,既考虑适应城市化进程、满足广大普通居民对提升住房品质的需求;也契合当地经济发展和政府对城市区域规划的需要。其属下项目大部分选址于一线城市的近郊(距城市中心地带约10—30分钟车

从产业化经营到全产业链模式

从产业化经营到全产业链模式 ——爱森肉食品公司整体转型案例 编者按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宗南日前在《〈从产业化经营到全产业链模式〉——爱森肉食品公司整体转型案例》上作出批示:以集团名义下发至各子公司学习,也希望各子公司总结出更多的转型典范在面上交流推广,以全面推进集团的转型。本报今日刊登《〈从产业化经营到全产业链模式〉——爱森肉食品公司整体转型案例》,以飨读者。 (元日/文)爱森肉食品公司从2001年9月成立至今,已有整整十年时间。 十年时间里,爱森从第一块猪肉进入农工商超市销售,到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2011年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的肉食品供应商,以其完整的“公司+基地+渠道”的全过程产业链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健康的肉食产品,也走出了一条具有爱森特色的转型发展道路。 爱森所走过的转型发展道路,是他们始终围绕品牌、科技、资源、网络,坚持不懈地进行商业模式转型的结果。转型使爱森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2010年的毛利率达到24.97%,产业发展模式从产业化经营,跃上了全产业链模式的新台阶。经济运行质量在成功商业模式的驱动下,走在了全国同类型农业企业的前列。 (一) 爱森的发展道路可谓并不平坦。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到走出一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实现了生猪的种、养、加、销一体化,成为了这一行业的龙头企业,爱森径直走了7年多。在这7年时间里,爱森从亏损走向盈利,在市场竞争中求立业,创建了爱森肉食品牌,创立了爱森肉食品市场,将一个中高档的肉类品牌呈现在了消费者的面前,经济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事实上,这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业的滋味,既需要磨砺的精神,又需要耐心的态度。虽然说非常艰辛,却也给爱森尝到了甚是转型的甜头。从创建爱森品牌开始,到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爱森在产业化经营和产业链延伸方面想尽了办法,不仅打响了爱森品牌,而且立足了市场。到2007年,爱森上市肉猪已经超过20万头,种猪生产超过5000头,销售收入超过3.2亿元,同比增长27%,净利润同比增长26%。 可是,正在爱森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的形势下,或许是无情的市场需要再次考验爱森。2008年起,生猪市场形势急转,全国生猪疫病爆发,生猪价格起伏,饲料不断上涨。又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虽然经过公司上下的奋力拼搏,2008年的净利润增长了31%,但是销售增长的速度还是趋缓,同比只有增长15%。爱森知道,如果这样持续下去,严峻的市场形势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停滞不前,而且会一蹶不振。日益显露的危机给爱森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困难和瓶颈又一次摆在了爱森公司的面前。 爱森公司在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后认为,虽然国内整体经济形势不利因素较多,但是国内肉食品消费需求仍然呈增长趋势。尤其是冷却肉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比例不足生鲜肉的10%。冷却肉消费需求的增长趋势给爱森看到了发展的空间,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于是,深化商业模式整体转型的任务提上了爱森的议事日程。 (二) 爱森通过对标优秀企业,毅然决然的将深化“品牌、科技、资源、网络”四位一体商业模式转型作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爱森冷却肉。确立了从种源、品牌、产品、渠道、基地、集成、管理、细分市场等方面着手,延伸生猪产业链,打造生猪全产业链的转型目标。 从产业化经营到全产业链发展,这是一个转型的突破性选择。这个突破性选择的意义在

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例分析

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 例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例分析 产融联盟吴志岗 1.产业链整合的提出 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由于廉价劳动力丰富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外资进入,中国逐步成为跨国企业的生产基地。而单纯的产品制造本身不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以及品牌建立,因此中国走上一条以单纯产品制造为主的制造业发展之路。然而正是因为产品制造的低技术复杂度和无品牌纯代工的策略,使得生产制造成为整个产业链中中利润最小的环节。例如“代工帝国”富士康的母公司,台湾上市公司鸿海集团的利润率,从2006年的%降到2011年第二季度的%水平1。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制造利润的不断走低,如何摆脱中国制造业的产业格局困境,成为近年来不断被讨论的话题。其中有不少人认为产业链整合是制造业的出路,而支持这一观点的郎咸平教授则了提出“6+1产业链”2理论,认为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整体垂直整合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困境摆脱欧美企业控制的出路。但产业链整合是否真的是拯救中国制造业的一剂良药本文阐述中国制造业的整整困境所在,以及产业链整合策略为企业带来的利弊。 2.产业链整合的优势及案例分析 产业链整合思想的核心是企业从初期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物流配送,以及最后的批发与零售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做垂直整合,形成“全产业链”。产业链整合力求解决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如下问题: (1)摆脱低利润的制造环节,整合后拥有更多创造利润的空间; (2)摆脱过去对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塑造的忽视,增加产品和企业的附加价值; (3)通过整合前端供应商和物流,把握更多的成本控制筹码; (4)打破国外品牌在定价策略上的垄断,控制零售渠道,让企业享有定价权; 可见产业链整合策略若能实施,将大为加强企业和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拥有2000亿美元和15%年增长率的零售巨头沃尔玛集团,并非只是一家零售企业,其在中国就拥有1800种以上的自有品牌产品,范围涉及食品,电器,家居用品,服装等。而在不断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同时,沃尔玛还不断加强对上游农产品货源的控制,从而形成具有垄断地位的全产业链格局。 相应的,中国电子商务公司京东也积极学习沃尔玛避免重走淘宝旧路,花费所募集资金的大部分(例如C轮15亿美元融资的几乎全部)建立庞大的仓储库存及物流配送体系,使其在正式IPO前就已经在仓储物流和存货周转率上取得竞争优势。乳制品巨头蒙牛集团则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建立现代牧场加强对前端奶源的掌控,使其在黄曲霉毒素事件发生前的确取得了较高的增长。 而对产业链整合最为成功的当属日本四大垄断财团之一的三井集团。三井集团从前端的石油天然气开采,矿产资源开发,远洋运输钢铁制造,直至电子,机械,医疗设备等终端消费品均有世界级企业分布并形成垄断。前端有三井物产,巴西淡水河谷等公司把握供应链和物流环节的企业,后端则有索尼,东芝,丰田汽车等顶尖500强公司控制零售渠道及生产消费品。可以说三井集团的全产业链帝国甚至超越了我们对传统跨国企业的分析和理解。 3.产业链整合的利弊案例分析 产业链整合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前景虽好,如今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想做到却有着很大的实际操作难度。 前面提到蒙牛集团为控制前端奶源供应而建立现代牧场,然而这样一个垂直整合的策略,却使从前只需要为终端奶制品安全性负责的蒙牛遭遇了奶源抽检不合格的问题。垂直整合后企

浅议财务报告的发展历程及其改进

341《商场现代化》2007年10月(上旬刊)总第517期 而得,如住宿服务和餐饮服务的旅游消费比重等;替代法,用行业的旅游消费份额来代替产品的旅游消费份额,如旅行社的旅游消费比重;其他还有类比法、综合分析法等等。 4.做好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 根据已有的统计数据,例如增加值、就业、税收、居民收入贡献等,测算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直接贡献,再参考国民账户数据,测算出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间接贡献。同时通过投入产出表的运算,再根据现有国民账户的统计结果,测算出广义旅游业的产出乘数、产业影响力、产业感应度和就业乘数等。通过对这些经济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完全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旅游业的产业贡献。统计数据的分析、推算应该作为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按程序编制于账户之中,以便为旅游业产业贡献作直观的数据说明。 三、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1.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的积极意义 区域旅游卫星账户所确定的核算主体范围,能较科学地反映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征;它关于基本核算单位的界定及其部门划分的原则,以及旅游市场主体在旅游活动中的经济地位及其相互作用。这对于正确认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正确评价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江苏、浙江等省的经验业已证明,在经历市场化过程的区域,旅游卫星账户已成为旅游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2.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的局限性 由于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1992年制定的,它与SNA93在核算的主体和客体范围、账户设置、核算方法、一些概念、计价方式等诸多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我国的区域旅游卫星账户与发达国家或区域旅游卫星账户在统计类别与口径上也会有差异,导致进行国际横向比较时存在一定的障碍。另外,从国际上看,国家层面上的旅游卫星账户的理论和实践较成熟,但是区域性旅游卫星账户仅有部分国家进行过编制,如加拿大、挪威和西班牙等,区域性旅游卫星账户目前尚无成熟理论和规范性指导意见。 区域旅游卫星账户,对于正确认识区域旅游经济规模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内江苏、浙江、广西、天津等省市都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账户分类和核算方法各异,没有形成统一的方法和规范。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普适性的区域旅游卫星账户体系,还需一个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赵丽霞:创建我国国家旅游卫星账户初探[J].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35 [2]姜真林:论旅游卫星账户[J].经济师, 2006(6):151 [3]常 莉 康 蓉 匡 林:对旅游卫星账户涵义和特点的深层思考[J].旅游科学, 2005(4):19 [4]刘 益:旅游卫星账户(TSA)在旅游统计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理论版),式2007(2):30 [5]李明耀 黎 洁 陈劲松:我国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研究[J].旅游学刊, 2004(2):13 浅议财务报告的 发展历程及其改进 马俊国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财务报告的发展与变化回顾1.财务报告理论的发展与变化回顾(1)确认 早期财务报表的确认仅研究收入的决定和费用的分配。在股份企业出现以前,往往采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收入和费用。那时确认的惟一标准是看有无现金流入(收入)和流出(费用)。后来,由于出现委托和代理关系,为了正确反映和评估在某一期间的受托责任,就产生并广泛运用了权责发生制。然而权责发生制仍然是针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来说的。它提出了确认收入和确认费用的新标准。这个新标准不再是看有无现金收付,而是看权利与责任是否发生。为了实现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又形成了应计、递延、分配和摊销等四个特殊的会计程序。权责发生制使财务会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较前复杂,当然所获得的收益数据也较前更为相关与可靠。随后,FASB在1984年12月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中第一次提出确认的完整定义以及确认的四项基本标准,并根据确认的定义把确认的过程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三个步骤。FASB的这一见解为各种新兴经济工具在表内予以确认、计量或者在表外进行披露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思路。(2)计量 财务报表是以复式簿记、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属性为基础,因此人们又把传统的财务会计分别称为复式簿记会计、权责发生制(即应计制)会计和历史成本会计。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及90年代以后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除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外,先后出现了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正如FASB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所说:“当前,财务报表中报告的各种项目,是用不同属性来计量的。这要由项目的性质和计量属性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来决定。”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财务报告中的计量可以看到下列变化:由早期以历史成本为主到几种计量属性同时并用,再到当前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不难看出,计量属性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的。(3)报告 早期的财务报表,是直接根据日常记录编制而成。报表的内容就是表内的项目,项目也仅仅是会计科目的重新分类、汇总和排列。随后,为了提高报表的易懂性和可使用性,又增加了表外附注和附表,当然也同证券监管机构(如SEC)对上市公司的报

各项财务报表的历史演进及其规律

各项财务报表的历史演进及其规律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Laws of Various Financial Statements 摘要:虽然各项财务报表的历史演进问题是一个基本问题、一个老问题,但随着企业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企业的经济活动不断复杂,对各项财务报表的历史演进进行研究,可以从中总结各项财务报表的发展规律,使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来俯瞰现行财务报告研究应关注的重点。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各项财务报表必然处在不断变化中,本文总结各项财务报表的历史发展规律,区分不同历史阶段各项财务报表的演进过程,找出各项财务报表的发展轨迹。 Abstract: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various financial statements is a basic topic that has been long discussed. However, with the changing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complexity of financial activities,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us to do some researches on this topic so as to find out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inancial statements, with which we could focus on the current financial statements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ifferent social formations as well as economic conditions lead to the constant change of various financial statement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inancial statements, points out its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and finds out the trends of various financial statements. 关键词:财务报表;历史演进;规律 Key words:financial statements;historical evolution;discipline 一、各项财务报表的历史演进 (一)资产负债表 关于资产负债表的起源,现在尚无定论,有人认为它起源于“财产目录”,有人认为它起源于“余额账户”,也有人认为是“试算表”。对此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资产负债表在世界各地的出现并不同步,影响了起源的一致性,其演变的途径也有所不同,并且,不论是余额账户还是试算表,还是财产目录,其数据都来源于账簿记录。因此,从复式簿记开始考察资产负债表乃至会计报表的形成,是比较有意义的。 在帕乔利的复式簿记理论之后,德、法、荷等国的会计工作者和学者对簿记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升华,由于成果显著,形成了所谓的“大陆派”会计理论。大陆派会计理论为资产负债表的发展、完善做出了很多积极的贡献。 德国在资产负债表的研究方面,从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到资产评估方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较有影响,所谓“大陆派”会计,便是由德国资产负债表理论及簿记理论发展而成的。1546年,德国商人约翰?戈特利布所著《两种精巧的簿记》一书中采用了“余额账户”这一概念,将分类账中各账户余额按资产、资本、负债分项列出,并计算“所得纯利”。1861年,《德意志商法典》颁布,其中对企业定期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如何对财产进行估价做了规定,在当时德国会计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1905年,费希尔发表了他的专著《资产负债表价值?第一部》,接着又在1908年发表《资产负债表价值?第二部》,以后又发表了其他几部著作,在与其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资产负债表理论研究推向了高潮。1926年,著名会计学者巴比的《复式记账原理》一书发表,在此书中首创了“资本循环学说”,成为“动态论”学派的创始人。这些研究成果都极大地丰富了大陆派的理论宝库,也有力地推动了现代会计报表的发展。 法国属于“大陆派”成员,也是较早地采用意大利复式簿记的国家,它同时深受德国簿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创立了自己的会计理论和方法。1673年,路易十四颁布著名的《商事王令》,首次以法律形式对商人设臵簿记和编制财产目录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安塞尔姆?佩恩所著《关于工厂薄记管理的论述》是一部论述成本会计的作品,但是其中介绍了利润计算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通过比较销售收入和产品成本计算利润;另一种是通过比较资产和负债进行利润的计算。而且,还可以通过比较以上两种计算利润的方法所得结果,来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这实质上指出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双轨计算盈亏”的理论,它对二表体系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 荷兰也是最早受到意大利复式簿记影响的国家,荷兰的会计学者不仅继承了复式簿记,而且还发展了复式簿记。西蒙?斯蒂文是在会计报表理论方面最有影响的学者。在1605年出版的《数学惯例法》一书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