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庄园的对联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是我国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学士---纪晓岚写的一副对联。
忠、孝、读书、耕田这不带儒道的印迹,放在哪个国度都实用。
联的对仗很整齐。
忠排首位,狭义上的“忠”是忠于国家,放在来讲,还有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集体、忠于领导之义。
如果再放宽点来讲,忠于爱情、忠于婚姻。
什么才是忠?忠就是为自己许下的诺言而去行动。
换句话讲,“忠于”就是对什么守着诚信。
答应做到的一定要做到。
不失信。
孝就是孝顺父母、孝顺长辈,对自己所尊敬的人而做出回敬,对于一些曾经为自己付出过的人,为自己做出过得益牺牲的人,去孝顺他。
孝的客体,多指自己的长辈。
两件事,读书耕田。
读书就是事业,满精神之需;耕田就是生活了,以裹空空之腹。
走进马氏庄园景区,匾额楹联,琳琅满目,其中尤以马丕瑶居室——修身堂门前立柱上镌刻的一副楹联最为引人注目,“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简洁明了、质朴无华的语言,蕴涵着浓厚的儒家传统思想,是马丕瑶做人、处事、为官的核心理念,也寄托着他对子女、族人的殷切期望。
100多年来,马丕瑶六世150多位后人深受这一理念的影响,为官持忠诚、做人守孝道、传家事耕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出自于明代万历首辅张居正“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种田”,后由清朝纪晓岚大学士改为“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释义:在朝为官忠于朝廷,居家为人子,孝顺父母,做到忠孝两全,才可当成天下第一等人;马家是耕读之家,教育理念是秀者读、朴者耕,学习成绩优异者继续读书,成绩一般则居家耕田,更好地践行了孔子圣人的因材施教。
释义:修身养性之堂吴昌硕(1844-1927年),浙江安吉人,初名俊,后改名俊卿,字香补、香圃,中年字苍石、昌硕、昌石、仓硕。
中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家,是当时公认的上海画坛、印坛领袖,名满天下。
《万物有灵》:贾平凹,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一直都很喜爱陕西,这片土地上养育的作家,路遥的热情,陈忠实的厚重,还有贾平凹的淳朴,能够养育出这么多风格各异有颇具魅力的作家,这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豫北民居

豫北地区民居实例
寨墙:寨卜昌古村四周被宏伟高 大的寨墙环抱,整个寨墙与古村 由西北向东南呈龟背形,墙外被 宽8米多,深3米的寨河环绕,寨 墙高9米多,下部宽7—8米,顶 部宽3米,寨墙共有4座寨门和12 座炮楼。整个寨墙工程占地近百 亩,周长2.5公里。寨墙由村民自 行设计夯筑,耗资4万两千余文。 寨墙与寨河从咸丰11年(1861年) 开始修建,到同治七年(1886年) 春竣工,前后修建25年。经过一 百多年的历史沧桑,寨墙的4座 城门及12座炮楼先后已被拆除, 但寨墙虽久经沧桑仍巍然屹立, 展示着坚韧挺拔的风姿。
寨卜昌普通民居图
豫北地区民居实例
古祠堂、木雕、石雕:用 料讲究、造型美观、绘画、 木雕、石刻精湛细腻并且 将北方的四合院与南方的 楼阁式建筑融合为一体, 具有中原地区明显的建筑 特色,特别是清代中晚期 的民居、民俗、建筑、工 艺、文化等院落狭窄,平面布局紧凑,建筑密 度高,外观整齐。 建筑立面大气。 墙体屋面构造奇特,自成体系。
豫北地区民居实例
民居建筑群:村中现 存民居130余座,400 余间,其中重点保护 民居90座,335间。建 筑年代从康熙至光绪 跨越200多年,整体建 筑是一进二封闭式四 合院落,建筑格局相 对比较固定,形式大 同小异,但各有千秋, 且用料讲究、造型美 观、绘画、木雕、石 刻精湛细腻并且将北 方的四合院与南方的 楼阁式建筑融合为一 体,具有中原地区明 显的建筑特色,是河 南省民居中保存量大, 建筑形式独特质量上 乘的民居。
梁架以抬梁式为主,山面则用穿斗 式梁架,结构定型化。
建筑中反映出的建筑文化艺术品味 高雅。
北区位于中街路北,坐 北朝南,前后两个四合 院,后院之东西又各建 一跨院,谓之"亚元扁宅 "。多为硬山顶式的楼房, 原为马丕瑶祖上旧宅。 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 给了次子马吉樟。
马氏祠堂对联

马氏祠堂对联马氏祠堂四字通用对联绛帐设教铜柱立功上联典指东汉·马融。
下联典指东汉·马援。
云台列像铜柱标功上联典指东汉·马武,佐光武帝中兴,卒后,其图形绘于云台阁。
下联典指东汉·马援。
龙虎出谷鸾凤冲霄上联典出唐代郏城人马燧,字洵美,身村魁梧,少年时即有大志“以功济天下”,发奋苦读兵书,沉勇多谋,后屡立战功,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封北平郡王,图形绘于凌烟阁,韩愈为他写碑铭,有句:“北平王像巨谷中的龙虎,变化不可测,真是魁杰啊!”下联典指马周,唐太宗曾亲笔赐书:“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追赠学士御封真人上联典出明代礼部右侍郎马愉,字性和,临朐人。
宣德进士。
为官门无私谒,论事宽厚,卒赠尚书兼学士。
赠官兼职自愉始。
下联典出宋代进士马钰,字宜甫,扶风人。
传说,大定间他遇重阳子王嘉,授以道术,与妻孙氏同时出家,孙先仙去。
钰后游莱阳,入仙宫羽化,赐号丹阳顺化真人。
白眉继烈青海重光上联典出三国时蜀国名士马良(187-222),字季常,襄阳宜城(I今湖北宜城南)人。
兄弟五人并有才名,其中马良眉中有白毛,且才学最高,俗称“马氏五常,白毛最良”。
下联典出东汉槐里侯马腾,字寿成,陇西人。
矜救民命,三辅甚安爱之,官终卫尉。
青海东与北皆界陇西(属甘肃省)。
铜柱世泽绛帐家声上联典指汉·马援征交趾,立铜柱表功。
下联典指东汉·马融设绛帐以授生徒。
白眉继烈绛帐授徒上联同上(上联)。
下联典指东汉·马融授徒时,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夫人卖饼贤后含饴上联典出唐初大臣马周,字宾王,茌平人,少年好学,精通《诗经》、《春秋》。
客居中郎将常何家,太宗下诏令百官评论朝政得失,马周代常何写二十余条陈,太宗召见马周,任他为监察御史,后历官中书侍郎、中书令。
年轻的时候,马周曾听善相术的袁天纲说:“京城里有个卖饼的女人,以后当有大富贵。
”马周娶了她,后来果然成了夫人。
历史上妙趣横生的有趣经典对联_对联大全

历史上妙趣横生的有趣经典对联1.王洪是明代的闽中才子,幼时即善属对。
一日有客登门,见王家正在庭院中建楼,便出上联让王洪对答:地楼之上起楼,楼间无地王洪见一群雇工正在院中掘井,便对曰:天井之中开井,井底有天2.明人曹宗七岁时去海滨玩耍,一渔夫以沙马鱼为题出联索对:沙马钻沙洞,沙生沙马目曹宗举目见近处有一头水牛洗澡,即对曰:水牛食水草,水浸水牛头渔夫很高兴,便赠一条大鱼给曹宗。
3.明人陆容任浙江布政使对教授(学官名称)陈震友善。
在一次聚会饮酒的过程中,二人以属对相戏。
陈震年少发秃,陆容嘲曰:陈教授数茎头发,无法可施陆容长着一脸络腮胡子,陈震抓住这一特征反唇相讥:陆大人满面髭须,何须如此这副属对妙在每句的后半部分:在浙江方音中,“茎”、“栉”难辨,“施”、“梳”不分、“何”、“胡”相近,因此“数茎头发”即谐音“数栉头发”,“无发可施”即谐音“无法可梳”。
“何须如此”也就是“胡须如此”。
陆容接着又以猿猴截木为话题出句: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能对锯(句)陈震应声对曰:一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题)对毕,二人抚掌大笑。
这副属对亦极为巧妙地运用了双关谐音手法,而且较前一副更令人解颐。
不过这种比较“过头”的玩笑只宜于在关系亲密无间的友人之间一开。
4.乾隆帝南巡到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他突然想到河北也有一个通州于是出了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大臣们对不出来,查资料、找县志也对不出来。
乾隆帝很不高兴。
一天他和小随从外出游玩,看到街上有许多当铺,小随从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一听很高兴,连声叫好,给小随从连升三级。
5.从前,有一个贪赃枉法却又喜自我标榜清廉的县官,大年三十晚在县衙门上贴了一副对子: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登六慾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九(久)居德范,十分廉明横批:福荫百姓谁知,大年初一早晨,有人就在他的红对子上贴上了白对子。
白写道: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八进科场,七品到手,六亲不认五官不正,四蹄不羁,三餐饱食,二话不说,一心捞钱横批:苦煞万民贪官本想用民众所喜欢的对联粉饰自己,却被人用妙联反击,嘲弄。
解读中原第一大宅马氏庄园

解读中原第一大宅马氏庄园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去的是素有中原第一大宅之称的“马氏庄园”。
庄园的主人是两广巡抚马丕瑶。
是一座典型的官家宅院。
庄园座落在安阳县一个叫做“西蒋村”的地方。
走进庄园,眼前看到的是一片灰色的建筑,建筑古朴典雅,处处透露出儒雅之风,让我不仅觉得是否来错了地方?带着这丝疑惑走进庄园,首先看到的是一块黑底的匾额,匾额上书三个金色的大字——“进士第”。
这是当时皇帝赐马丕瑶进士出身候,他的四位朋友为他做了这块匾额,在右边刻写他们的官职和姓名。
第二块匾额是“太史第”,是次子马吉樟的。
他殿试的成绩是第二甲第三十七名,赐进士出身,左侧是“朝考第二等第七名授职编修(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马吉樟。
看到这些光耀门楣的称谓匾额,不仅对庄园的主人肃然起敬。
由此看来,还是没有来错地方。
为了使大家对庄园有更直观的了解,景区的工作人员细心的在东厢房建有马氏庄园的微缩景观图,我们可以进去了解一下。
从这个微缩景观图中了解到马氏庄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30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共分为三区六路22个院落,厅、堂、房、廊室等401间。
北区为一路建筑,是马家的祖宅,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分给了次子马吉樟,马吉樟在民国3年进行了修复,现在破坏比较严重,正在修复中。
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是中区和南区。
中区建造于清朝光绪年间,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庄园主人马丕瑶故居的东厢房。
左边是长子马吉森的故居,右边是小儿子马吉枢的故居。
位于中区最东侧的是马氏家庙,建造于光绪六年(1880年)。
和中区相对的是南区,是三子马吉梅建造于民国初期,其规模和格局有所增大,南区原来设计的是三路建筑群,后因为社会原因,其他两路只建成了临街房。
空白处现为安阳县成人中专,1948年至1996年,这里是安阳县第一高级中学,而学生宿舍则位于中区,南区是西蒋村小学,因为这里作学校使用,才使得整座庄园这么完整的保留下来。
怪不得马氏庄园曾被学者称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封建官僚府第建筑标本”,并且于 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景区。
马氏庄园、建筑资料

晚清马氏庄园建筑装饰艺术与人文情怀马玉山马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约20公里处的安阳县蒋村乡两蒋村,庄园的主人足清末头品顶戴、广西、广东巡抚、光禄大夫马丕瑶。
马氏庄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000年9月25日,马氏庄园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官僚府第。
如果说乔家大院浓缩了晋商文化的精髓,那么马氏庄院则聚集了封建官僚大型府第的精华。
一、概况马氏序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整个建筑群分南、中、北三个区六路计2l处院落组成。
马氏庄园最辉煌的时候是曾经作为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行官。
1902年,因遭受庚子国变而仓皇出逃西安的慈禧和光绪,在签定辛丑条约后回京,途径安阳时曾下榻于马氏庄园。
庄园的主人是清末头品顶戴、广西、广东巡抚马丕瑶。
生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间治元年中进士。
初任山西平陆知县,在晋为官20余年,曾先后署理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后任贵州按察使,广西布政使,贵州布政使。
光绪十六年,马丕瑶振助江浙有功,被赐予头品顶戴,其政绩最显著的是重教育、兴桑田、修海防。
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格局严谨。
其建筑规格和形制均由当时顶级建筑专家按《大清律历》一品官员的规定所设计的。
是门前l目内为数不多的清代官僚府第,是中州大地绝无仪有的封建管式建筑标本。
二、建筑一、灶坷-L1.布局马氏庄园始建于清末明初,坐北朝南,癸山丁向,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整个建筑群分为t区六路,每路均为四个四合院,为前常、后楼、中厅格局。
共建9个大门,俗称“九门相照”,有门、厅、堂、廊、室、楼,共308间。
布局严谨,古朴典雅,高屋深院,气势宏伟。
家庙建于光绪六年,座落于马氏建筑群的东侧。
自南向北依次为门楼、东两厢房、燕翼常和祭祀大院等,门楼f:下两层,I:层为马家子弟的读书楼,下层有军机处、房部尚书阎敬明题额的马氏家庙的主fJ和马丕瑶次子马吉樟题写的“迫远”、“庇根”两个侧门,东西厢房是马氏的家塾。
马氏庄园、建筑资料

晚清马氏庄园建筑装饰艺术与人文情怀马玉山马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约20公里处的安阳县蒋村乡两蒋村,庄园的主人足清末头品顶戴、广西、广东巡抚、光禄大夫马丕瑶。
马氏庄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000年9月25日,马氏庄园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官僚府第。
如果说乔家大院浓缩了晋商文化的精髓,那么马氏庄院则聚集了封建官僚大型府第的精华。
一、概况马氏序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整个建筑群分南、中、北三个区六路计2l处院落组成。
马氏庄园最辉煌的时候是曾经作为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行官。
1902年,因遭受庚子国变而仓皇出逃西安的慈禧和光绪,在签定辛丑条约后回京,途径安阳时曾下榻于马氏庄园。
庄园的主人是清末头品顶戴、广西、广东巡抚马丕瑶。
生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间治元年中进士。
初任山西平陆知县,在晋为官20余年,曾先后署理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后任贵州按察使,广西布政使,贵州布政使。
光绪十六年,马丕瑶振助江浙有功,被赐予头品顶戴,其政绩最显著的是重教育、兴桑田、修海防。
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格局严谨。
其建筑规格和形制均由当时顶级建筑专家按《大清律历》一品官员的规定所设计的。
是门前l目内为数不多的清代官僚府第,是中州大地绝无仪有的封建管式建筑标本。
二、建筑一、灶坷-L1.布局马氏庄园始建于清末明初,坐北朝南,癸山丁向,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整个建筑群分为t区六路,每路均为四个四合院,为前常、后楼、中厅格局。
共建9个大门,俗称“九门相照”,有门、厅、堂、廊、室、楼,共308间。
布局严谨,古朴典雅,高屋深院,气势宏伟。
家庙建于光绪六年,座落于马氏建筑群的东侧。
自南向北依次为门楼、东两厢房、燕翼常和祭祀大院等,门楼f:下两层,I:层为马家子弟的读书楼,下层有军机处、房部尚书阎敬明题额的马氏家庙的主fJ和马丕瑶次子马吉樟题写的“迫远”、“庇根”两个侧门,东西厢房是马氏的家塾。
安阳马氏庄园导游词.doc

安阳马氏庄园导游词马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部20公里的西蒋村,是清代广东巡抚马丕瑶的府第,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保存完好,占地面积20xx0多平方米,下面是带来的安阳马氏庄园导游词,欢迎查看。
安阳马氏庄园导游词一: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光临清朝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马氏庄园。
马氏庄园是中原第一大宅,建筑规模宏大,房屋敞亮宽阔,很有气派。
整个庄园占地面积两万平米,建筑面积五千平米。
庄园分为三区六组,每组四个庭院,九个大门,俗称九门相照。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庄园。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马氏家庙的门楼,中门洞上刻着"马氏家庙"四个字,上面是读书楼,是马家子弟读书地方。
马丕瑶家训很严,过去,上楼读书有专门的木梯,学子上去后,家人便把梯子搬走,学业完成才能下楼。
现在楼梯是供游客参观用的。
这是庄园的头进园,东西这个院的东西两房为马家家塾,马丕瑶非常重视教育,从小抓起凡是马氏子弟,从4岁到13岁都要在这里读书,到13岁时,读书好的就到读书楼继续读书,读书不好的就耕田,或做其他。
马家的家训是,一等人是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再往后就是马氏家庙的祭祀大院,在这里举行祭祖仪式。
家庙是严格按照当时朝廷规定盖的,管庙居东,居室居西。
从这里往前就是马氏庄园的住宅区了。
马氏庄园中区共有三路,由前后两个院落组成,中轴线上开九道门。
我们现在的位置为东路的第四进院。
是马丕瑶及其子女们居住的地方。
好,现在请大家四处走走,再过半小时我们再接着往下参观。
安阳马氏庄园导游词二: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清朝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马氏庄园。
我是导游员×××,今天由我把马氏庄园的概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到过安阳旅游的人可能都知道,安阳县有"四气",一是赵家河的秀气(自然景观),二是灵泉寺的灵气(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三是跃进渠的正气(和红旗渠相媲美的人造天河姊妹渠),四是马氏庄园的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进院是马家客厅,“和信堂”三字由徐世昌手书,大厅内的“百官楷模”由光绪皇帝撰写。楹联“高朋 满座言简意赅海内存知己,群贤毕至履中蹈和天涯若比邻”为马丕瑶口撰。
“燕翼堂”内外有两幅楹联,外有甲骨文“知春秋大义学成文武艺,效古今圣贤心系百姓安”;内有隶书 “正德利用厚生秀者读朴者耕凛凛乎守高曾之矩,尊祖敬宗收族升此堂入此室油油然兴孝弟之心”。 堂后有“毋不敬”大字匾额,下有对联“子孙要识祖宗心望后人祗父恭兄勉为孝悌,富贵常如贫贱日念 其前世栉风沐雨历尽艰辛”。
马氏庄园位于安阳城西约20公里处,为晚清官僚地主府第,主人曾官居两广巡抚,此庄园是做官期 间修建,青砖蓝瓦,规模宏大。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候门深似海,而是各房门侧的对联,多是主人 自己撰写,有浓厚的耕读气息,处处透出传统社会的士大夫的成长之路和传统文化的精妙,在西化 严重的今天,其传递的文化精神尤为亲切。具体对联如下:
一等人忠臣孝子 两件事读书耕田
每有制述,多用新事 益以文采,妙绝当时
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示儿孙两条道路,惟读惟耕
致爱则存,致懿则著 不辱其身,不羞其亲
毅衍经书,可绵世泽 人非孝友,枉做文章
真人品从五伦做起 大文章自六经得来
有钱莫喜考武 虽贫亦要读书
立德仁义礼智信
读书文道君亲师
少交无益友 多读有用书
一诚包万有 一敬胜百邪
三、当官
不爱钱、不徇情,我这里空空洞洞 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
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事无奇但率真
立德仁义礼智信 读书文道君亲师
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是说很多风景真的去了却远没有听说过的美丽,但马氏庄园之行却让我 感到,对文化底蕴深厚的景点来说,看景还是胜过听景。马氏庄园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遍布 其间的人文景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琳琅满目的匾额、楹联更加令人大开眼界,深受启迪。
三、中区西路。正门前的“爽挹行山”四字由阎敬铭书写,甲骨文对联“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 各现方圆”富于哲理和情趣。正门后有“循规”二字匾额。
头进院正房据说是马丕瑶的先生郑芸笥先生故居,称“克己堂”,楹联为“与有肝胆人共事立身立业, 从无字句处读书明理明心”,隶书,由张伯煊撰写。
二进院正房匾额为“求知堂”,对联是“处世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一个“善”,一个“书”, 可谓马家的传家宝。
三进院曾为刘邓大军指挥部,正房前后悬挂有“无逸堂”、“致善堂”匾额,对联有 “名画要作诗句读, 古琴兼作水声听”、“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春耕秋收农家事业,诵诗读书儒人高风” 等。
四进院正房是四儿子马吉枢的故居,名为“养正堂”,上有对联“静以修身俭以养性,入则笃行出则友 贤”,中堂为“日暖碧桃先出色,风吹丹桂草生香”。
这些匾额、楹联,从质地上看,有木、有石、有砖;从书体上看,有楷书、行书、篆书、隶书等; 从内容上看,有写景抒情者,有表现远大志向者,有歌功颂德者,也有宣传忠孝节义者。撰文除马 丕瑶父子外,还有光绪皇帝及清末名流;书者也尽是书法名家。它与宏伟的庄园建筑有机交融,相 得益彰,互映生辉,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不爱钱不徇情 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等举不胜举,无不体现着庄园及主人深厚的文化底 蕴。这里略举几例,以飨同好。
东塾门前的“真人品从五伦做起,大文章自六经得来”和西塾门前的“教衍经书可绵世泽,人非孝友枉 作文章”,可谓当时学堂的办学宗旨。内有孔子像,其楹联为“气备四时德侔天地,教行万世道贯古
今”。
五、马氏家庙。马氏家庙匾额、楹联大都与修身齐家有关。在门楼上,“马氏家庙”四字由阎敬铭书 写,“追远”、“庇根”由马吉樟篆书书写。
一、处事
处事无他莫若为善 传家有道还是读书
传家有道惟厚 处事无奇但率真 (错:估计上联最后"忠厚")
与有肝胆人共处,立身立业 从无字名处读书,明理明心 (错:下联那"字名"真别扭,应该是"名字"吧)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 人生最难得者弟兄 (错:"底"?通"的"?)
二、修身
静以修身,俭以养性 入则笃行,出则友贤
马氏匾额、楹联、家训显示着马家的立身和行事准则,大概因为马氏家族子弟受其影响,并时刻遵 守着这些要求,马家的子弟个个都成为了有用之才。马家耕读传家的家风告诉我们,不管从事什么 事业,都要心怀善良;不管高低贫穷富贵,都不能忘记读书;无论处于什么境遇,都应心怀感恩。
忠正不分年月,读书不论古今。马氏家族中传承下来的读书、为人、做事的道理,对于我们每一人 来讲,都有必要每每自省,时时汲取。(2010-10-6)
“遗衣物所”、“藏祭器所”由张之洞书写,其楹联分别为“杖履音容常目在,诗书手泽绍心传”和“别有馨 香非稷黍,慎无假借保尊彝”。房内悬挂多幅楹联:“事业已归前辈录,典型留于后人模”、“英灵已作 蓬莱客,德范犹薰故乡人”、“古同松柏青同竹,言可经纶行可师”、“良操美德千秋在,亮节高风万古 存”也各有情趣。另有丫环住房的“普天雨露三春暖,满径桃花十里红”显得春意盎然……
二、中区东路。正门“秀环珠水”的匾额由军机大臣阎敬铭书写。头进院正厅“兼益堂”由马公愚书写, “青松秀鄂以其寿,白雪性情何所营”的楹联由倭仁书写。正厅内“鞠躬尽瘁”匾额由光绪皇帝书写。
二进院正房“懋修堂”三字是吴昌硕的篆书,不太好认。其楹联为“纬武经文勋业偕宝山而永峙,敦诗 说礼儒行并洹水以长青”。
一、中区中路匾额、楹联。中区中路是马氏庄园的主体建筑,大门前后的“进士第”、“太史第”匾额不 知何人撰写,而仪门前后分别由阎敬铭、左宗棠、赵之谦书写的“整齐严肃”、“清节皎然”、“刚健笃 实”匾额却显得十分大气壮阔。
再往里走,仪门后由马丕瑶亲自撰写的“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人生最难得者弟兄”简明扼要,通俗易 懂,也似有偏颇,却触及到了人间的至爱真情。
享堂(聿修堂)内由马丕瑶口撰任天顺书写的“勿徒跪拜趋跄要体先志守先规方是敬宗尊祖,不在富 贵贫贱能做好人行好事乃为孝子贤孙”,要求子孙们不仅注重外在行为上的三叩九拜,更强调思想上 的用心和行为上的行善,这才是对列祖列宗最大的敬重。同样,聿修堂外由马丕瑶口撰的“不辱其身 不辱其亲,致爱则存致悫则著”,也表现了做人应有的胸怀和真诚。
三进院曾为慈禧所住。正厅有“敬诚堂”和“眉寿无疆”匾额,“氵静沙红粒 香饭,自剪青松织雨衣”。
四进院是正房,也是马丕瑶的故居,上下匾额“澹远楼”和“修身堂”均为吴昌硕所写。楹联便是“一等 人忠孝臣子,两件事读书耕田”。马丕瑶卧室有一幅画,对联是“不爱钱不徇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 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为世人津津乐道。另一副题画联为“鸟语花香转清洲,云容水态何暄 妍”。东厢房为二儿子马吉樟故居,也是光绪避难归来下榻处,对联是“破万里浪乘长风,封侯投笔 树奇功”。西厢房为马家的公用新婚洞房,新婚夫妇要在这里住九天才能返回各自住处。其联为“每 有制述多用新事,益以文采妙绝当时”。中堂一大大的双“喜”,横批“百年好合”,对联为“百年佳偶今 朝合,万载良缘此日成”。
三进院正房上“勤慎堂”隶书由何绍基撰写。楹联为“雨洒花更艳纳锦绣于天道,风清月常明藏玄机于 宿缘”,由李青林书写。
四进院正楼是马吉森故居,高悬的“德有邻堂”大字匾额系集苏轼的楷书而成。楹联为“圣德传万代有 教无类,民本耀九州安邦定国”,由韩涛书写。东楼系马青霞出嫁前故居,其“思无邪斋”四个大字也 是集苏轼的楷书而成。下面的“巾帼英雄”系孙中山亲授,沈尹默书写。下有对联“无虑在怀为极乐, 有长可取不虚生”系甲骨文,不好辨认,其意深刻,可谓人生的真实写照。
四、读书楼。读书楼是马底家庙的组成部分。“读书楼”三个大字由翁同和书写,行书对联“但强调读书的重要性确有真知灼见。 内檐匾额“澹静堂”三字由阎敬铭书写。楼内由名家书写的“为文以载道,论诗为通神”、“多读有用书, 少交无益友”、“为学子本色,至春秋大义”、“读书身健方为福,种树花开总是缘”、“百年燕翼惟修德, 万里鹏程在读书”等楹联也是立意高远,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