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思考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及答案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B)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2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A.资本主义体系B.社会主义体系C.民主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3 .新中国初期(民主主义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4.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对待富农的政策是(A)A.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财产B.消灭富农经济C.保存富农经济D.限制富农经济5.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6. 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是(C)A.《介绍一个合作社》B.《组织起来》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7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A)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8.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D)A.加工订货的实行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C.统购包销的实行D.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D)A.加工定货B.统购统销C.公私合营D.和平赎买10.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D)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二、多项选择题1.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有 (ABC DE)A.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垄断资本B.对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C.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E.把分散的个体经济引导向合作社经济方向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 ( DE)A.没收官僚垄断资本B.没收民族资本C.没收地主的土地D.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E.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 (DE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B.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C.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D.社会主义低级阶段E.社会主义高级阶段4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 (BCDE )A.和平赎买B.委托加工C.计划订货D.统购包销E.委托经销代销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AB)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一五”计划C.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E.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辨析题1.没收官僚资本,就其性质来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_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doc

_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doc

共产主义资本主义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C.国家资本主义D.保护民族工商业 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 2.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 党的^一届三中全会 3.1953年到1959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 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5. 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 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 B.排挤私营工商业 6. 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 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 7.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是指A. 从建国到三大运动胜利B.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C. 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D.从大陆统一到三大改造完成8.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社会主义现代化 C.农业合作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9.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A.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C.兼有新民土主义革命和社会土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10.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A.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B.己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1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12.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13.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14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概习题)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习题)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五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D.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A.民主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C.社会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3.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B.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说的过渡时期是指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B.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5.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实现工业化B.实现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井举6.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A.“先合作化,后机械化”B.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C.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

D.把消灭剥削制度与改造剥削者相结合7.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目的是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C.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我国对个体农业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B.积极领导,稳步前进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9.建国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A.国家资本主义B.团结、利用、改造C,利用、限制、改造D.没收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形式是A.互助合作化B.国家资本主义C.和平赎买D.“四马分肥”和定息11.标志着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l12.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文章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A.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B.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C.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3.中共八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4.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5.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对抗性矛盾16.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A.对抗性矛盾B.非对抗性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D.敌我矛盾1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阐述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A.“团结一批评一团结”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18.第一次使用“现代化”来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是A.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B.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辉告C.中共八大D.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的实际上是我国生产力布局问题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是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间的关系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20.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是在A.《论人民民主专政》B.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建国前后,我国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从而确立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A.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B.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C.为克服经济困难,恢复国民经济,进而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物质条件D.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E.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有A.互助组B.初级社C.高级社D.人民公社E.国家资本主义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初级社A.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B.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C.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D.以土地集体所有、共同劳动为特点E.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有A.严格区别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B.采取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没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D.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A.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5.建国以后,我国之所以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原因是A.国有经济已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已经确立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我国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利用私营工商业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E.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实行和平改造,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6.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工商业内部的一种合作)的形式有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C.委托经销代销D.(单个企业)公私合营E.全行业公私合营7.我国对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在利润分配上实行“四马分肥”,其内容包括A.定息B.国家所得税C.企业公积金D.工人福利费E.资方红利8.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有A.没收官僚资本B.实行土地国有化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E.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9.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A.对内改造和对外开放相结合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C.通过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D.和平改造特别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E.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10.1954年周恩来在一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宣布了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其内容是A.现代化的工业B.现代化的农业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D.现代化的国防E.现代化的科学文化三、辩析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理论答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答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答案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A、社会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新民主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5、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 )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C、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支援D、国民经济恢复6、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是( )A、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巩固C、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党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7、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C、土地改革的完成D、工商业的合理调整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有( )A、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苏联建设成就及对中国的支援B、第三世界的崛起C、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运动高涨D、帝国主义阵营四分五裂9、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财产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10、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B、保存富农经济C、限制富农D、消灭富农11、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我国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的办法是( )A、四马分肥B、定息C、加工订货、统购包销D、国家资本主义1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 一化三改 " 、 " 一体两翼 " 的辩证统一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 , 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两面性其表现为( )A、革命性和妥协性B、主动性和被动性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D、进步性和顽固性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A、和平赎买B、国家资本主义C、利用、限制、改造D、团结一一批评一一团结16、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经销代销D、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17、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18、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B、利用、限制C、鼓励、支持、扶助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19、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A、民主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C、社会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20、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目的是()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C、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1、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22、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23、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二、多项选择题。

_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

_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1.AA.新民主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资本主义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2.B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1953年到1959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3.B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4.D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5.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5.C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B.排挤私营工商业C.国家资本主义D.保护民族工商业6.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6.AA.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7.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是指 7.DA. 从建国到三大运动胜利B. 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C. 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D. 从大陆统一到三大改造完成8.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8.A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C.农业合作化D.科学技术现代化9.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9.CA.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10.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 10.CA.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B.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1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 1949 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11.CA.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12. 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12.C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13.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13.D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14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第四章 毛概答案

第四章  毛概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建国初期属于(D)A.资本主义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半资本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主体是(A)A.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供了(C)A.政治基础B.军事基础C.物质基础D.文化基础4.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具有(B) A.国家资本主义性质 B.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萌芽性质5.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的方式是 (A) A.和平赎买 B.暴力没收C.强制改造D.自愿充公6.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B)A.帝国主义经济 B.资本主义经济C.殖民主义经济D.社会主义经济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D)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8.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的年份是(C)A.1949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A)A.制度基础B.经济基础C.社会基础D.群众基础10.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C)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B.全国大陆的解放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土地改革完成二、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不止一项,多选、漏选均不得分)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两翼”是(BCD)A.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要的经济成分是(ABC)A.社会主义经济B.个体经济C.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有 (ABC)A.加工订货B.经销代销C.统购包销D.公私合营4.党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的原则是(BCD) A.教育示范 B.自愿互利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5.曾设想用赎买办法变革所有制的革命导师是(ABC) A.马克思 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要求坚持同时并举的是(BD)A.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工业化C.镇压反革命D.社会主义改造7.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 (ABCD)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资方红利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 ( B C ) A.世界的主人 B.国家的主人C.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D.阶级的主人9.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方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ABD)A.政治上适当安排 B.工作上发挥作用C.经济上优惠待遇D.生活上妥善照顾10.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是(ABC)A.手工业供销小组 B.手工业供销合作社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全民所有制填空建国初期,我国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建立的。

毛邓三重点归纳-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毛邓三重点归纳-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提问】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里,取得民族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

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性。

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

——列宁“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

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为什么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后,不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必须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呢?答案:这主要是中国当时还不具备直接过渡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2、认为过渡时机到来四(二)过渡时期总路线1、提出、内容和特点2、必要性和可能性章(三)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三大改造的政策、方针、方法和步骤2、三大改造的历史经验、失误和偏差3、三大改造的历史地位、作用和意义主要内容: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和主要矛盾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四、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方针、政策五、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及其伟大意义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一是经济上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二是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三是文化上是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毛概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 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上致开幕词。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工 业 化 总路线 三大改造

手 工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 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 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 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 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 过渡。
工商界人士和广 大群众一同欢呼 社会主义改造的 伟大胜利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
记者直率地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 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 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 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 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 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 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 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 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 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1956年1月10日, 毛泽东在上海视察 申新九厂,左二为 荣毅仁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 式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 “四马分肥”,即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 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 分配。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